湾韵|大家(2023年7月24日)

tqb-20230724-008.jpg

我印象中的古元先生

□蒋力

鹏凯发圈,说在方砖厂找到了最正宗的炸酱面。

 

北京鼓楼附近的方砖厂胡同,我太熟了。胡同中部路北的一条小胡同叫辛安里,旧称辛寺,七十号那个高台大院,住过许多有名气的画家。我告诉鹏凯,我的思绪也正在那一带转悠呢,著名版画家古元就是珠海人,曾在那里住过多年。

 

四十多年前,那个大院我是频繁进出的。我的画师王叔晖先生,住在后院西厢。叔晖先生与我家四代人交往,险些见到第五代。我是先生的徒孙,又是先生的关门弟子。后院一溜北屋,住了三位画家,靠东头的就是古元一家,偶尔见到廊下做着家务的头发稀疏的长者,那就是古元先生。叔晖先生独身,从不串门,院里的人多是同事,互相之间也少有走动。倒是院里的孩子们爱往他屋里跑。来得多的一个,便是古元先生的外孙女“娃娃”,那时还没上小学。过来的时间长了,娃娃的妈妈安村女士就来接她了,也有安村的妈妈蒋玉衡女士来接的时候。十年前,为《百年叔晖》一书小范围研讨时,我遇见安村女士,说到这段往事,她颇动情。我又告诉她,当年还见过她的弟弟古大彦,成为摄影家后,与我才有了交谈交往的机会。此刻,从她那里得知,大彦正在科罗拉多大峡谷拍摄火星般的景色。她自己则在6月下旬参加了延安版画艺术中心的活动,那里新立了一尊古元先生的塑像。

 

中日邦交恢复后的一年,一个规格很高的大型代表团访问日本,古元先生是成员之一。外联局出版的日文刊物《人民中国》刊登了报道,其中的彩色插页之一,是古元先生蹲在一张六尺或八尺的大纸前作画,画面上是富士山、天坛祈年殿和盛开的樱花。恕我那时无知,只知道古元是版画家,不知他的水彩画也很出色。一个周末,我在叔晖先生家,有人敲门,我代先生去开门,门外是安村女士。她对迎出来的先生说:“我爸爸从日本带回来的一点小礼品,嘱咐我送您一份。”我记得那是一盒小点心,从包装到内容,都很精致。那天下午,我陪先生出去买菜,回到院里,路经古元先生家门口时,他正从屋里出来。叔晖先生客气地朝古元点点头,说了“谢谢,谢谢”,古元先生也微笑着点了点头,什么都没说。看得我很是不解,以后才懂得,那时尚不提什么“尊严”,但一定要注意保护好自己。

 

再退回二十年,上世纪五十年代初,古、王都在人民美术出版社工作,古是创作室主任,王只是一个创作员。共事六七年后,古元调入中央美术学院。古从延安来,有专业,口碑也好,与创作室的成员都很融洽。尽管创作室的徐燕孙、任率英、王叔晖等人,都比古元的年龄大,但他们解放前卖画维生的经历与古元的革命美术生涯无从相比。五十年代的运动中,古元为江丰讲了一句公道话,遭致下放、改造的不公正待遇。所幸,大院里主建筑的西头,还给他留了一间工作室,他的许多作品都是在这间画室完成的。亦幸那画室无窗,因为旁边的一个小门,就是公厕。还是毛头小子的我,见过他从画室出来,认真地锁门,也见过大彦进了那画室,不在意地大敞屋门。那个公厕废弃后,院里的所有人就只能去大院外的公厕如厕了。八十年代初,王叔晖、古元相继搬出那个大院,那时古元已出任中央美术学院院长,王叔晖则已退休。我保存的叔晖先生的手稿中,有几幅先生在院里画的花卉写生,芍药、玉簪,还有古大彦从郊区采回的山丹丹。而在古元先生后来出版的某本画册里,有一幅水彩画竟是后院小景。背景是叔晖先生住过多年的西厢房,中景位置的一棵树(右侧是画家夏风家),大概是丁香。此画保持了古元先生水彩作品一贯的抒情风格。

 

1991年夏,我在《文艺研究》工作时的同事、画家汪易扬邀我去山东日照采风,那个采风团的团长是古元先生,有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的头衔。团员除易扬外,还有工艺美院的卜维勤、即将从青海调回山东的刘克训、山东画家胡树元等。见了古元先生,说过辛安里旧事,他对我立刻如同熟人一般,同桌就餐、出行路上,但凡聊天,他总不忘招呼上我。古元先生说的是广东普通话,虽已相当“普通”,仍能听出乡音。他讲话不多,语速较慢,慢慢聊起的话题,有时开心结束,有时非常严肃。开心的一例,说他某次外出,上下楼基本不乘电梯,接待方却非要送他一支拐棍,他无奈地问对方:我有那么老吗?严肃的一例,他对此次接待他的人说:盥洗室的水龙头总在滴水,一定要修一修了,不能浪费水啊!我们去石臼港参观时,艳阳高照,天上无云,地上没树,他就靠在一个水泥墩子边写生。以他那时的艺术成就、行政级别、年龄(已过古稀)而言,照说已不必那么认真地去写生了,看一看、拍个照、要点资料,就足够了;即便是那样,也不会有人指责他。但他偏偏不那样,谦虚得像学生,好奇得像年轻人,生活上却一无所求。我在现场拍了一幅照片,是卜维勤与他交谈,卜在尽兴地说,古在愉快地听。后来我写了篇小文,题目好像是《两位版画家的一幅“版画”》。古元先生见到报纸上的拙文后,送了我一幅他的版画《牛》,画上有他手录的鲁迅先生的话:“牛,吃的是青草,挤出的是奶。”

 

两个月前,定居珠海的湖南籍剧作家张林枝大姐告诉我,珠海要以古元在延安时的故事为素材,制作一部音乐剧,指定她来写剧本。为了创作,她去了古元先生的出生地,在那里住了个把月。若不是身体不允许,她肯定要到延安去走走,去看看古元先生那时的木刻作品,比如《减租会》,包括《圣经时代过去了》。很快她就发来了剧本,剧名《南来的大雁北去的风》。我读了,告诉了林枝大姐我与古元先生的这点关系及敬重之意。

 

鹏凯敏捷,邀我撰文追忆。遂散忆成文,可以说是我对古元先生的再认识。

蒋力 中央歌剧院研究员,歌剧音乐剧制作人、作家、文艺评论家。有《咏叹集》《墓歌集》《书生札记》《杨联陞别传》等十种专著出版。

 

tqb0724008_003_01_b.jpg

玉湖山村(国画) 吴冠仲 作品

 

雪峰山上不老松

——读《蒋子棠小说选》

□曾维浩

米寿高年的蒋子棠先生又出新书了,嘱我写点文字。父辈的年纪,三十八年的交往,让我连婉拒都不敢。我是在湖南洞口县山门镇的笔会上认识蒋子棠先生的,国字脸、板寸头、洞口话是他的标配。山门镇地处雪峰山南麓,绵延的大山在这里有个豁口,是个特别适合避暑的地方,再热的天都有习习山风,沁人心脾。那些年,邵阳文联的笔会总是选择在山门镇举办。蒋子棠先生打理完接待相关事宜,就兴致勃勃地跟我们分享他的创作素材:早年的坎坷经历、洞口的奇风异俗、雪峰山的美景美食、湘西的土匪传奇。那时他恢复工作好几年了,担任洞口县文联副主席,看上去并无饱经沧桑的感觉,对生活、对创作、对朋友充满热情。他欣赏山歌“郎死没得棺材埋,把郎放妹胸口埋,在妹胸口打个眼,郎得暖气活过来”,感觉是古乐府《上邪》的升级版,湘西妹子的爱荡气回肠!独茅根的传说则惊世骇俗,疑有一个竹艺与畸爱交织杂糅的乌有之乡,充满小说元素。后来我离开故乡,到南海之滨讨生活,便与蒋子棠先生断了若干年音讯。直到有了微信,我们才重新联系上。五年前我坐高铁回老家,隆回站离老家仅二十公里,我却绕道距家四十八公里的洞口站,原因之一就是想见一见蒋子棠先生。年过八旬的先生红光满面、神采奕奕,跟我初见他五十岁时的模样比,头发白了,且稀薄了些,但他对文学的那份赤诚没变,眼里热情的光芒没变。他就着雪峰山土菜,喝点小酒,依旧谈素材、论文学、说土匪,仿佛三十多年只是隔了一晚的昨天。

 

此后,我们一直微信联络。先生时有新作,不断在微信朋友圈、“雪峰文艺”公号里分享。总是有全国各地的朋友阅读,谈读后感,点赞、祝福。他亦乐意在私信里分享。我也总是点赞。陆续读到《贺锄非与江南别纵队》《童年撷趣》《蔡锷童年故事》。这些作品不是靠回忆就能完成的,得搜集材料、采访、联络出版等等,工作量不小。我很惊讶先生充沛的精力。

 

先生此次选的中短篇小说,多是取材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雪峰山故事。年过花甲的我了解那个年代,读来亲切。《深山“野人”浓浓爱》写特殊时期的雪峰山传奇,底层知识分子的命运转折。《摘掉彩圈的女人》写“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传统生育观造成的痛苦与荒诞。《瓣瓣桔甜情悠悠》写友谊与爱情以及误会、谣言的伤害。《寻包公》寻找法律公正。《卖瓦缸》针砭时弊,直指诚信缺失。其他各篇都弘扬正气、鞭笞社会不良现象。先生用朴素的语言和结构叙述,黑白分明,饱含深情,每一篇都有明确的价值判断。在遍地视频、抖音兴盛的时代,这些文字,留存可能比阅读更为重要。许多老物件并不实用了,但能佐证历史、鉴见当下,因岁月的包浆而隐现宝光。先生的文字亦然。

 

因为文学,先生已然是雪峰山的一棵不老青松。我愿意不断在习习山风里听先生谈素材、论文学、说土匪,直到永远!

曾维浩 一级作家,著有长篇小说《弑父》《离骚》、中短篇小说集《凉快》、非虚构作品《一个公民的成长笔记》等。

 

 

我的火(组诗)

□九三

昨日

一个金色的雨天

落叶只有在我移动时

才从地上往天上移动

仿佛整个秋天的风

都是从我的心底升起

 

秋之尊严

该如何向你告白

我比金色更闪耀的秋天

猫儿从阳台走向昨天

提琴的音符在清晨跳跃

晨晖,你,和银杏叶

我的爱

在一粒词语中发芽、茂盛

我的盛开着金黄的秋天

 

昨天,我把南山之树的哗声拾取

把隐秘的心事,交给莫须有的梦

亲爱的,秋的黄不是枯黄

当你37码的鞋子抬起——落在上面

今天,就让我们任天空轻盈

任飞鸟离去……

当心风止息

不二的空寂正升起

大地

秋之尊严

 

天心

明天的月光提前来了

仿佛已在我的心里清凉

而我,真不想辜负今天

还差一点就满盈的

我们的爱

正在这清朗的夜里

在人们熟睡时

它正悄悄地溢出天心

 

我要脱去身上的某种美德

眼前 大雨和雨后都独一无二

长安 你何必郑重地起誓

产出那样多庸俗的烦忧

此刻

我珍惜我 及我所见之一切

正如沟壑分明的山峦彼此成就

我珍重且欣赏每一处城中的喧嚣

喧嚣亦因我之珍重而显得神圣

 

我要脱去身上的某种美德

因为真实即是我的美德

我的灵魂薄如蝉翼 虚空般轻盈

我微笑向清晨 向傍晚

我微笑 穿梭生死之间

我是精确的流淌

是苦乐平等之清明

我在写诗时刻享尽自由

是南山之鸟飞过之处

处处皆是无关风雨的

朵朵盛开

 

我的火

我的火从他方燃烧至此

或于彼处,某个随机的联结

 

开始燃烧的时候什么都没有

燃烧到最后也什么都没有

自由的本质非二元也非一元

 

火的种子诞生于此

唯火与风能超越概念地表现流浪

肆意地任意地想象或敲打 命运的假象

漫无目的地

飞——随便哪个——虚无之地

此处是在我之中某个深渊的镜像

 

谎言

用以祭神的提琴

在高高的草原悬挂

琴弓用死亡的音调

奏起召唤兀鹫的弦乐

在天葬台,诸神落地

只见

人们以自己作为供品

献给头上三尺的秃鹰

他们以与自己无关的忏悔

祭奠生之谎言

 

爪足

如果它们的叫声不够洪亮

一定会动起自己的爪足

用它做一些彰显洪名的事

它们写作的时候倒也坦诚

取名曰:

恶心诗,垃圾诗,下流诗

 

诗若违背美的初衷

这些词语

就不配加书名号

九三 女,90后,满族,现居西安,西北大学电影硕士,诗作散见于各刊。

 

 

社区专干(小小说)

□马克

社区专干、社区工作站副站长刘和平前天突发脑梗住进医院,一下子丧失了意识。社区王书记为此心疼不己。两天来,刘和平和他一起工作的情景总是像放电影一样,一遍一遍在眼前闪过。

 

五年前,刘和平报到上班时,就是王书记接待的他。刘和平当时留着一个小平头,上身穿一件夹克,胖墩墩的,不大的小眼睛炯炯有神。谈话间,了解到他之前一直开出租车,近年来出租车让电商平台给挤压了,就不干了。在家一年多,就是整日照顾卧病在床的年近八旬的老娘。“是,手头上确实不宽裕!想出来找一份事情做,好贴补一下家里。”入职几年来,刘和平干活不惜力,能吃苦,也肯动脑,后来还当上了副站长。一天,社区8号楼上有一个胖子突发疾病,救护车来到楼下,由于这座老旧楼楼道狭窄,担架不好使用,刘和平冲上去在医护人员的指导下,一个人把将近2百斤的病人给背下楼来。社区百姓平时说起刘和平,都竖大拇哥。

 

然而,对刘和平在工作站也不是没有杂音。刘和平分管经费保管和使用,平时遇到花钱办事,对大家都是丁是丁卯是卯,也会得罪身边人。他住进医院的第二天,有件事就风言风语传到了王书记的耳朵里。一周前,一家公司为了献爱心帮助社区孤寡老人解困送来了一笔钱,目前还没有落实下去,现在不知道下落了。有人说,这事肯定说不清,刘和平不能与人正常交流了呀!他家日子不好过,也没准儿早归到自己家的小金库了。

 

为此,王书记还带人一起到医院与他了解这笔费用的下落。可是,任凭他们怎么比划,最后还是没有结果。

 

这天傍晚,大家都下班了,王书记再次来到刘和平的办公室。他坐在刘和平平时坐的椅子上又梳理了一下思路:和平平时不是个糊涂人啊。他边琢磨边打开抽屉、书柜。翻开一个本子时突然有一张纸条从本子里掉落在地上。他下意识地去捡拾这张纸条的时候,眼光突然一亮,纸条上写的正是这笔经费。在这张纸条上有不多的几行字,抬头是“备忘录”三个字,下面就是费用存放的位置。最后两行字让王书记眼睛模糊起来。“近来,总是感觉头晕,为孤寡老人解困这件事还没有落实,但是我准备个记事条,如果有什么突发情况,还不至于让这笔费用失踪!”

 

多好的社区专干呀!王书记心头一热,顿时感慨万千。

马克 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上世纪80年代初开始发表文学作品,主要从事诗歌、小说、散文创作,作品曾获武警部队首届文艺奖以及《人民日报》《民族文学》和公安部征文奖。著有诗集《在北方》《独白》《光荣与梦想》《边缘地带》《往事如云》和散文集《如歌的唱卖》等。

 

微信图片_20200320125007.jpg

编辑:庞晓丹 责任编辑:田海
湾韵|大家(2023年7月24日)
珠海特区报 2023-07-24 11:31

tqb-20230724-008.jpg

我印象中的古元先生

□蒋力

鹏凯发圈,说在方砖厂找到了最正宗的炸酱面。

 

北京鼓楼附近的方砖厂胡同,我太熟了。胡同中部路北的一条小胡同叫辛安里,旧称辛寺,七十号那个高台大院,住过许多有名气的画家。我告诉鹏凯,我的思绪也正在那一带转悠呢,著名版画家古元就是珠海人,曾在那里住过多年。

 

四十多年前,那个大院我是频繁进出的。我的画师王叔晖先生,住在后院西厢。叔晖先生与我家四代人交往,险些见到第五代。我是先生的徒孙,又是先生的关门弟子。后院一溜北屋,住了三位画家,靠东头的就是古元一家,偶尔见到廊下做着家务的头发稀疏的长者,那就是古元先生。叔晖先生独身,从不串门,院里的人多是同事,互相之间也少有走动。倒是院里的孩子们爱往他屋里跑。来得多的一个,便是古元先生的外孙女“娃娃”,那时还没上小学。过来的时间长了,娃娃的妈妈安村女士就来接她了,也有安村的妈妈蒋玉衡女士来接的时候。十年前,为《百年叔晖》一书小范围研讨时,我遇见安村女士,说到这段往事,她颇动情。我又告诉她,当年还见过她的弟弟古大彦,成为摄影家后,与我才有了交谈交往的机会。此刻,从她那里得知,大彦正在科罗拉多大峡谷拍摄火星般的景色。她自己则在6月下旬参加了延安版画艺术中心的活动,那里新立了一尊古元先生的塑像。

 

中日邦交恢复后的一年,一个规格很高的大型代表团访问日本,古元先生是成员之一。外联局出版的日文刊物《人民中国》刊登了报道,其中的彩色插页之一,是古元先生蹲在一张六尺或八尺的大纸前作画,画面上是富士山、天坛祈年殿和盛开的樱花。恕我那时无知,只知道古元是版画家,不知他的水彩画也很出色。一个周末,我在叔晖先生家,有人敲门,我代先生去开门,门外是安村女士。她对迎出来的先生说:“我爸爸从日本带回来的一点小礼品,嘱咐我送您一份。”我记得那是一盒小点心,从包装到内容,都很精致。那天下午,我陪先生出去买菜,回到院里,路经古元先生家门口时,他正从屋里出来。叔晖先生客气地朝古元点点头,说了“谢谢,谢谢”,古元先生也微笑着点了点头,什么都没说。看得我很是不解,以后才懂得,那时尚不提什么“尊严”,但一定要注意保护好自己。

 

再退回二十年,上世纪五十年代初,古、王都在人民美术出版社工作,古是创作室主任,王只是一个创作员。共事六七年后,古元调入中央美术学院。古从延安来,有专业,口碑也好,与创作室的成员都很融洽。尽管创作室的徐燕孙、任率英、王叔晖等人,都比古元的年龄大,但他们解放前卖画维生的经历与古元的革命美术生涯无从相比。五十年代的运动中,古元为江丰讲了一句公道话,遭致下放、改造的不公正待遇。所幸,大院里主建筑的西头,还给他留了一间工作室,他的许多作品都是在这间画室完成的。亦幸那画室无窗,因为旁边的一个小门,就是公厕。还是毛头小子的我,见过他从画室出来,认真地锁门,也见过大彦进了那画室,不在意地大敞屋门。那个公厕废弃后,院里的所有人就只能去大院外的公厕如厕了。八十年代初,王叔晖、古元相继搬出那个大院,那时古元已出任中央美术学院院长,王叔晖则已退休。我保存的叔晖先生的手稿中,有几幅先生在院里画的花卉写生,芍药、玉簪,还有古大彦从郊区采回的山丹丹。而在古元先生后来出版的某本画册里,有一幅水彩画竟是后院小景。背景是叔晖先生住过多年的西厢房,中景位置的一棵树(右侧是画家夏风家),大概是丁香。此画保持了古元先生水彩作品一贯的抒情风格。

 

1991年夏,我在《文艺研究》工作时的同事、画家汪易扬邀我去山东日照采风,那个采风团的团长是古元先生,有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的头衔。团员除易扬外,还有工艺美院的卜维勤、即将从青海调回山东的刘克训、山东画家胡树元等。见了古元先生,说过辛安里旧事,他对我立刻如同熟人一般,同桌就餐、出行路上,但凡聊天,他总不忘招呼上我。古元先生说的是广东普通话,虽已相当“普通”,仍能听出乡音。他讲话不多,语速较慢,慢慢聊起的话题,有时开心结束,有时非常严肃。开心的一例,说他某次外出,上下楼基本不乘电梯,接待方却非要送他一支拐棍,他无奈地问对方:我有那么老吗?严肃的一例,他对此次接待他的人说:盥洗室的水龙头总在滴水,一定要修一修了,不能浪费水啊!我们去石臼港参观时,艳阳高照,天上无云,地上没树,他就靠在一个水泥墩子边写生。以他那时的艺术成就、行政级别、年龄(已过古稀)而言,照说已不必那么认真地去写生了,看一看、拍个照、要点资料,就足够了;即便是那样,也不会有人指责他。但他偏偏不那样,谦虚得像学生,好奇得像年轻人,生活上却一无所求。我在现场拍了一幅照片,是卜维勤与他交谈,卜在尽兴地说,古在愉快地听。后来我写了篇小文,题目好像是《两位版画家的一幅“版画”》。古元先生见到报纸上的拙文后,送了我一幅他的版画《牛》,画上有他手录的鲁迅先生的话:“牛,吃的是青草,挤出的是奶。”

 

两个月前,定居珠海的湖南籍剧作家张林枝大姐告诉我,珠海要以古元在延安时的故事为素材,制作一部音乐剧,指定她来写剧本。为了创作,她去了古元先生的出生地,在那里住了个把月。若不是身体不允许,她肯定要到延安去走走,去看看古元先生那时的木刻作品,比如《减租会》,包括《圣经时代过去了》。很快她就发来了剧本,剧名《南来的大雁北去的风》。我读了,告诉了林枝大姐我与古元先生的这点关系及敬重之意。

 

鹏凯敏捷,邀我撰文追忆。遂散忆成文,可以说是我对古元先生的再认识。

蒋力 中央歌剧院研究员,歌剧音乐剧制作人、作家、文艺评论家。有《咏叹集》《墓歌集》《书生札记》《杨联陞别传》等十种专著出版。

 

tqb0724008_003_01_b.jpg

玉湖山村(国画) 吴冠仲 作品

 

雪峰山上不老松

——读《蒋子棠小说选》

□曾维浩

米寿高年的蒋子棠先生又出新书了,嘱我写点文字。父辈的年纪,三十八年的交往,让我连婉拒都不敢。我是在湖南洞口县山门镇的笔会上认识蒋子棠先生的,国字脸、板寸头、洞口话是他的标配。山门镇地处雪峰山南麓,绵延的大山在这里有个豁口,是个特别适合避暑的地方,再热的天都有习习山风,沁人心脾。那些年,邵阳文联的笔会总是选择在山门镇举办。蒋子棠先生打理完接待相关事宜,就兴致勃勃地跟我们分享他的创作素材:早年的坎坷经历、洞口的奇风异俗、雪峰山的美景美食、湘西的土匪传奇。那时他恢复工作好几年了,担任洞口县文联副主席,看上去并无饱经沧桑的感觉,对生活、对创作、对朋友充满热情。他欣赏山歌“郎死没得棺材埋,把郎放妹胸口埋,在妹胸口打个眼,郎得暖气活过来”,感觉是古乐府《上邪》的升级版,湘西妹子的爱荡气回肠!独茅根的传说则惊世骇俗,疑有一个竹艺与畸爱交织杂糅的乌有之乡,充满小说元素。后来我离开故乡,到南海之滨讨生活,便与蒋子棠先生断了若干年音讯。直到有了微信,我们才重新联系上。五年前我坐高铁回老家,隆回站离老家仅二十公里,我却绕道距家四十八公里的洞口站,原因之一就是想见一见蒋子棠先生。年过八旬的先生红光满面、神采奕奕,跟我初见他五十岁时的模样比,头发白了,且稀薄了些,但他对文学的那份赤诚没变,眼里热情的光芒没变。他就着雪峰山土菜,喝点小酒,依旧谈素材、论文学、说土匪,仿佛三十多年只是隔了一晚的昨天。

 

此后,我们一直微信联络。先生时有新作,不断在微信朋友圈、“雪峰文艺”公号里分享。总是有全国各地的朋友阅读,谈读后感,点赞、祝福。他亦乐意在私信里分享。我也总是点赞。陆续读到《贺锄非与江南别纵队》《童年撷趣》《蔡锷童年故事》。这些作品不是靠回忆就能完成的,得搜集材料、采访、联络出版等等,工作量不小。我很惊讶先生充沛的精力。

 

先生此次选的中短篇小说,多是取材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雪峰山故事。年过花甲的我了解那个年代,读来亲切。《深山“野人”浓浓爱》写特殊时期的雪峰山传奇,底层知识分子的命运转折。《摘掉彩圈的女人》写“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传统生育观造成的痛苦与荒诞。《瓣瓣桔甜情悠悠》写友谊与爱情以及误会、谣言的伤害。《寻包公》寻找法律公正。《卖瓦缸》针砭时弊,直指诚信缺失。其他各篇都弘扬正气、鞭笞社会不良现象。先生用朴素的语言和结构叙述,黑白分明,饱含深情,每一篇都有明确的价值判断。在遍地视频、抖音兴盛的时代,这些文字,留存可能比阅读更为重要。许多老物件并不实用了,但能佐证历史、鉴见当下,因岁月的包浆而隐现宝光。先生的文字亦然。

 

因为文学,先生已然是雪峰山的一棵不老青松。我愿意不断在习习山风里听先生谈素材、论文学、说土匪,直到永远!

曾维浩 一级作家,著有长篇小说《弑父》《离骚》、中短篇小说集《凉快》、非虚构作品《一个公民的成长笔记》等。

 

 

我的火(组诗)

□九三

昨日

一个金色的雨天

落叶只有在我移动时

才从地上往天上移动

仿佛整个秋天的风

都是从我的心底升起

 

秋之尊严

该如何向你告白

我比金色更闪耀的秋天

猫儿从阳台走向昨天

提琴的音符在清晨跳跃

晨晖,你,和银杏叶

我的爱

在一粒词语中发芽、茂盛

我的盛开着金黄的秋天

 

昨天,我把南山之树的哗声拾取

把隐秘的心事,交给莫须有的梦

亲爱的,秋的黄不是枯黄

当你37码的鞋子抬起——落在上面

今天,就让我们任天空轻盈

任飞鸟离去……

当心风止息

不二的空寂正升起

大地

秋之尊严

 

天心

明天的月光提前来了

仿佛已在我的心里清凉

而我,真不想辜负今天

还差一点就满盈的

我们的爱

正在这清朗的夜里

在人们熟睡时

它正悄悄地溢出天心

 

我要脱去身上的某种美德

眼前 大雨和雨后都独一无二

长安 你何必郑重地起誓

产出那样多庸俗的烦忧

此刻

我珍惜我 及我所见之一切

正如沟壑分明的山峦彼此成就

我珍重且欣赏每一处城中的喧嚣

喧嚣亦因我之珍重而显得神圣

 

我要脱去身上的某种美德

因为真实即是我的美德

我的灵魂薄如蝉翼 虚空般轻盈

我微笑向清晨 向傍晚

我微笑 穿梭生死之间

我是精确的流淌

是苦乐平等之清明

我在写诗时刻享尽自由

是南山之鸟飞过之处

处处皆是无关风雨的

朵朵盛开

 

我的火

我的火从他方燃烧至此

或于彼处,某个随机的联结

 

开始燃烧的时候什么都没有

燃烧到最后也什么都没有

自由的本质非二元也非一元

 

火的种子诞生于此

唯火与风能超越概念地表现流浪

肆意地任意地想象或敲打 命运的假象

漫无目的地

飞——随便哪个——虚无之地

此处是在我之中某个深渊的镜像

 

谎言

用以祭神的提琴

在高高的草原悬挂

琴弓用死亡的音调

奏起召唤兀鹫的弦乐

在天葬台,诸神落地

只见

人们以自己作为供品

献给头上三尺的秃鹰

他们以与自己无关的忏悔

祭奠生之谎言

 

爪足

如果它们的叫声不够洪亮

一定会动起自己的爪足

用它做一些彰显洪名的事

它们写作的时候倒也坦诚

取名曰:

恶心诗,垃圾诗,下流诗

 

诗若违背美的初衷

这些词语

就不配加书名号

九三 女,90后,满族,现居西安,西北大学电影硕士,诗作散见于各刊。

 

 

社区专干(小小说)

□马克

社区专干、社区工作站副站长刘和平前天突发脑梗住进医院,一下子丧失了意识。社区王书记为此心疼不己。两天来,刘和平和他一起工作的情景总是像放电影一样,一遍一遍在眼前闪过。

 

五年前,刘和平报到上班时,就是王书记接待的他。刘和平当时留着一个小平头,上身穿一件夹克,胖墩墩的,不大的小眼睛炯炯有神。谈话间,了解到他之前一直开出租车,近年来出租车让电商平台给挤压了,就不干了。在家一年多,就是整日照顾卧病在床的年近八旬的老娘。“是,手头上确实不宽裕!想出来找一份事情做,好贴补一下家里。”入职几年来,刘和平干活不惜力,能吃苦,也肯动脑,后来还当上了副站长。一天,社区8号楼上有一个胖子突发疾病,救护车来到楼下,由于这座老旧楼楼道狭窄,担架不好使用,刘和平冲上去在医护人员的指导下,一个人把将近2百斤的病人给背下楼来。社区百姓平时说起刘和平,都竖大拇哥。

 

然而,对刘和平在工作站也不是没有杂音。刘和平分管经费保管和使用,平时遇到花钱办事,对大家都是丁是丁卯是卯,也会得罪身边人。他住进医院的第二天,有件事就风言风语传到了王书记的耳朵里。一周前,一家公司为了献爱心帮助社区孤寡老人解困送来了一笔钱,目前还没有落实下去,现在不知道下落了。有人说,这事肯定说不清,刘和平不能与人正常交流了呀!他家日子不好过,也没准儿早归到自己家的小金库了。

 

为此,王书记还带人一起到医院与他了解这笔费用的下落。可是,任凭他们怎么比划,最后还是没有结果。

 

这天傍晚,大家都下班了,王书记再次来到刘和平的办公室。他坐在刘和平平时坐的椅子上又梳理了一下思路:和平平时不是个糊涂人啊。他边琢磨边打开抽屉、书柜。翻开一个本子时突然有一张纸条从本子里掉落在地上。他下意识地去捡拾这张纸条的时候,眼光突然一亮,纸条上写的正是这笔经费。在这张纸条上有不多的几行字,抬头是“备忘录”三个字,下面就是费用存放的位置。最后两行字让王书记眼睛模糊起来。“近来,总是感觉头晕,为孤寡老人解困这件事还没有落实,但是我准备个记事条,如果有什么突发情况,还不至于让这笔费用失踪!”

 

多好的社区专干呀!王书记心头一热,顿时感慨万千。

马克 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上世纪80年代初开始发表文学作品,主要从事诗歌、小说、散文创作,作品曾获武警部队首届文艺奖以及《人民日报》《民族文学》和公安部征文奖。著有诗集《在北方》《独白》《光荣与梦想》《边缘地带》《往事如云》和散文集《如歌的唱卖》等。

 

微信图片_20200320125007.jpg

编辑:庞晓丹 责任编辑:田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