湾韵|作品(2023年6月28日)

花间语(散文诗组章)

□ 黄 刚1

珠海传媒集团 刘轶男摄

春光是隐隐约约的电波,播走过一层层细胞壁。

跳跃在每一处惊险的地方时,花瓣的嫩缘、花蕊的露水、绿叶的尖梢,均会留下颤抖的狂欢。

即使一阵微风吹过丝绸般的摩挲,敏感的花语瞬间升华成生命的惋叹。

摇晃着草尖的晨露,摇曳着嫩黄的草星,摇扰着整条山谷的宁静。

风,摇散、摇落了满波的残雪。

褪去外衣的大山,入目的是浑圆的软线与轮廓——为新生卸妆。

沿着山脊搜索,搜索到时光被风化之后留存的温情。

独坐山巅,淡看一片桃花,静听一抹海风,漫眺一湾碧浪。

花儿遇见春分,略略经风,遍野的群葩开始痉挛。

如此斑斓的花季,枝头的鸟鸣啄醒春睡的山。

云霓盈怀,烈酒入喉。

在花蕾舒瓣的春语中,我将自己无羁地打开。

沿着春光斑驳的山路跋涉、前行。

一路淋漓,一路酣畅。

 

昙花叹

 

一米阳光,一抹云翳。

不需注目,也不要青睐,只为偶遇一个时辰的怒放。

她含蓄又用力地活着,静处水湄,安然修行。

以泠然的眼神打量着万花争艳。

在轻佻目光的触击中,春红斑驳,残英狼藉。

月色抹上静阒的夜幕,没有犬吠,也没有鸟鸣。

她看见并懂得的,只是最亮的那颗星。

妖姬一样的昙花,铺展出一层层霓裳花瓣,尽裸那颗久养深闺的花心——如蝴蝶,翩然多姿;似醉妃,妖娆迷离。

某个夜晚的某个时辰,等所有争艳的花儿酣眠,昙花妖姬般开始悄然呢喃,怒放的声音不扰白昼的花事。

自溢芳菲,未染暧昧。

一半阳光,一半云翳。

时光如水,一世觉悟。

有人说你静若止水春情浩荡,

有人说你妖冶无敌独占风流。

“静夜里,你为谁悄然怒放?”

“我不想招摇缺憾的一现,只要能绽放一秒抑或两秒,哪怕遽然凋谢香消玉殒!”

春来走一遭,也不枉;

邂逅那颗星,有何憾。

 

暗香烈

 

静美的早晨,我不想打搅一朵花的春睡。

等她渐渐绽放,只会安然一旁,悄悄地打量、欣赏 。

花的心思写在春的天幕,不热,不凉,温得平常。

可叹这偶尔袭来的倒春寒。

春风料峭,轻轻划过:漫天飞英,满地落红。

热烈又悲壮——本命红,或是花的宿命。

比之鹤龄百年,龟寿千岁,花的命,以春、月、日,甚至时分秒而延展。

暗香一隅是活,百花争艳也是活。

一生再短,都该灿烂一次。

烈烈的本命红总要淡然、隐退。

尔后,灿烂如有结果,自会缀上夏秋的枝头。

本名的红,奔放,陶醉。

本命的果,或酸,或甜。

 

季风吟

 

出于一种仰慕,灵魂被季风催动。

我知道。春与夏,正在悄然过渡。庄周御风的苇舟将我渡向你的翠域,一片叶子的栖所。

你,彤彤如火的叶子,摇曳在料峭的春风里。迁移的梦,自西而东,茕茕翩跹于海湾潮冷的雾濛。微绿、含蕊。一层轻薄的霜白覆盖着、敛收了浑身的暗香。沉重仓促的步履收紧你期待的心褶。叶子,蜷缩了灵动的舞势。

是南朝女子的羞涩、拘束,还是汉唐女史的古典、含蓄?趁着街巷的虹霓,贪婪地将你此际的妩媚尽收有限的视域。

然后,悄悄印拓成一方怜爱的永恒。

风有些凉。不忍你孤悬于粗糙的枝柯,空栖于风的穿梭。伸手,将你采撷,捧于掌心。哈去晨曦下晶莹的冰花,舔舐轻濛于叶面上的烟尘。抹展、抚平、温暖。夹在我灼热的心扉——珍藏!

只愿你,从此,不再飘零,不再冷瑟,也不再寂寥。

静默在我滚烫的魂魄时空,直到绿风暖怀的节令将氤氲我胸膛深处的火唤醒。

春向夏的过渡,是生命在宇宙灵空轮回的宿命,是爱慕与神往激励的征程。遥迢而坎坷,纠结而幸福,难舍又难分。芜杂在混沌而清晰的头颅的,是隐痛的爱的情愫。念想从身体的原点发酵,以战栗的手指点化一片混沌。你的影像本色成纯净的月之白,呼吸香畅在江南甜润亢奋的气息中,脉动柔韧我赏阅的眸子——涟漪轻漾。

怎忍心折叠、揉搓,更别说切割。

只这样将彤彤的叶子轻轻铺展我心灵砾石碐嶒的河床:

以温情的目光剥离雾霜粘连的叶衣,以发烫的光刃厘析暗香慢溢的茎脉。

晨曦初露的时候,你的芳菲透过窗棂的缝隙,激活了寡淡许久的味蕾。灵魂随着你缓缓地由白而粉,由粉而红的质地嬗变而膨胀。叶子在光合中蓄养着我的灼热,将蛰伏的念想统统唤醒!

那一刻,贴近淡红的叶面,聆听到愉悦的露珠沿着灵魂的核,滴答、滴答……

整个南国,在这个春天湿润,依然在庄子神秘的点化之地等待、等待!

等待五月的婉约……

夏日的船

席湖 摄

一个不该被遗忘的人

 □ 张愈升

珠海传媒集团 刘轶男摄

 

吴宓,对于今天的年轻人来说,无凝是一个谜一般神秘而特富魅力的历史人物。吴宓究竟是怎样一个人?

正如吴宓的受业弟子季羡林生前所说:“雨僧(吴宓)先生是一个奇特的人,身上也有不少的矛盾,他古貌古心,同其他教授不一样,所以奇特。他言行一致,表里如一,同其他教授不一样,所以奇特。别人写白话文,写新诗;他偏写古文,写旧诗,所以奇特。他反对白话文,但又十分推崇用白话写成的《红楼梦》,所以矛盾。他看似严肃,古板,但又颇有一些恋爱浪漫史,所以矛盾,他能同青年学子来往,但又凛然、俨然,所以矛盾。总之,他是既奇特又有矛盾的人。我这样说,不但丝毫没有贬意,而且是充满了敬意。吴宓先生在旧时代是一个不同流合污、独立独行的奇人,是一个真正的人。”季羡林高度、全面、准确地概括了大儒吴宓的一生。

正是七月流火,刚刚收割完麦子的渭北高原,夏播后的田野正泛着一层淡绿。我们一行来到陕西省泾阳县,嵯峨山下吴宓的故里安吴堡。由于电视剧《那年花开月正圆》的热播,因剧中的女主角周莹,正是安吴堡吴氏商业帝国的掌门人,一时间,安吴堡车水马龙,成为旅游热点,同时也悄然带动了冷落已久的吴宓热,前来瞻仰的人络绎不绝。

吴宓,字雨僧,陕西省泾阳县安吴堡人。1908年考入清华,1917年留学美国哈佛大学,获硕士学位。1921年回国,任清华大学国家研究所所长,并聘请王国维、梁启超、陈寅恪、赵元任著名学者任教授,又先后任东南大学、清华大学、东北大学、武汉大学、西南联会大学外国语言文学系教授、系主任。1930年赴欧洲研究文学于英国牛津大学、法国巴黎大学,游学比利时、意大利、德国。1922年-1933年主编《学衡》杂志,1928年至1934年主编《大公报》文学副刊,1942年5月出版《吴宓诗集》,驰名于我国诗坛。吴宓娴熟多种外国语言,用比较文学方法研究《红楼梦》,独抒己见。吴宓为我国比较文学学科之首创者,亦以此为学生讲授西欧文学。吴宓着手制订的培养方案、教学计划和课程设置,使当时清华大学外文系成为中国第一流系科,与美国多个大学语言文学系相抗衡。吴宓按照哈佛大学比较文学系的培养方案,创办清华大学外文系。吴宓在清华大学外文系执教近20年,先后培养出钱钟书、吕叔湘、季羡林、曹禺、李健吾、吴祖湘、张骏祥、李赋宁等知名学者作家,名声远播。

在中国现代学术史上,恐怕很少有像吴宓这样学贯中西、放眼世界、气势恢宏的。而吴宓真正把中国文化放在世界文化的大背景中,予以对比研究,使中国文化走向世界,也使世界文化走向了中国。作为“真诚不苟”的著名学者和诗人,吴宓对社会的贡献是多方面的。显然,研究20世纪中国文化学者史,吴宓是不可或缺的人物,也不会被历史所遗忘。

吴宓于1978年10月17日逝世,终年84岁。

我们来到安吴堡东北角吴家柏树林墓园,拜谒了一代大师吴宓。他的右侧则是长兄吴协曼的墓地。吴协曼生前是英国剑桥大学终身院士,要求死后葬于安吴堡故里。面对两位文化巨擘,我的心里翻涌着一阵阵难以名状的凄楚与惆怅。

雪中的暖意

□ 张步根

飘雪了,终于下成了茫茫世界。一夜飞雪至,人间妆新景。

一入冬,总盼望能痛痛快快下几场雪,还原脑海里对季节的模样。今年的冬天一直温暖,都12月份了,梧桐的叶子仍然青绿如昨,桂花还在飘香,草虫也偶尔发出坚挺的叫声,恍如夏天并未远去。

特意起了个大早去看雪。小区里看不到一个行人,天色是意料中的灰蒙阴翳,静悄悄的没有一丝风,大地茫茫一片如同雕塑一般,闪动着晶莹剔透的光芒。花草树木掩映在瑞雪之下,只露出稚拙憨朴的萌态;楼宇上面积满了厚厚的雪花,看起来像前仰后合的冬烘先生;亭台廊榭、荷池小溪,圆的变成了一柄柄蘑菇,长的和方的都化成了好看的积木,放任冬雪的双手潇洒自如地在大地上自在拼装;路边灯箱上的积雪,被暖暖的灯光照射融化后又结成一根根冰凌,如同山羊的胡须披挂下来;平日里汩汩流淌的溪流,一坨一坨地冻成了冰疙瘩,不细看还以为是一堆玛瑙玉石呢!还有那些门洞、窗户,在厚厚的积雪包裹中像瞌睡人的眼睛,透出迷迷蒙蒙、慵慵懒懒的样子。浓浓的雪意浸透了身边的一切!

我真正是惊诧于这一幅难得的雪景了!那么忘情地、静静地伫立在雪野中,神驰目迷于她的冰清玉洁,不敢挪动半步去惊扰这铺天盖地的美好。

曾经搬过很多次家,选择现在的小区安身居住,是因为这里的环境着实让我欢喜。小区里除了原生态的大片绿地外,诸如健身、休闲、娱乐这些设施也称得上是丰富齐全。而最令我钟爱的还是绿植,不仅品类繁多,尚且不乏吉野樱、情人梅、红豆杉、白果树这些珍品,宛若一个微缩的植物大千世界。营造者按照花、果、林、草、亭、榭、池、桥,移步换景,算得上是匠心独运了。这样的环境,当然成为茶余饭后人们休闲怡情的赏心乐地,春看桃花,夏品蔬果,秋赏月桂,只是由于这几年连续暖冬,单单落下了雪后赏梅的旧憾。这是一场对雪的久久等待,如同歌曲《雪》中表白的那样:这季节风多了一些,而我却躲不过这感觉,任时间将我的记忆更迭,却无法忘掉你那冰冷的眼。

昨天晚饭过后,我放下手中的杂务,选择凭窗而立,只为了能够静静地欣赏雪花飘落。先是一星两点的飞转,继而渐渐稠密、潇潇洒洒,然后是万马奔腾、群羊涌动,大片的雪花翻滚着、倾泻着,以一股排山倒海的力量,忘情地一波接一波地扑向大地的怀抱,大地像一位慈爱的母亲,敞开胸怀接纳这些无根的游子。雪花打湿了眼前的玻璃,渐渐融化的水珠串成了水线,继而淋漓起来,极像含着热泪在表白:我来到人间好开心啊!更多的雪花簇拥上来,渐渐淤积成了众多形状异趣的线条和符号。夜阑时分,我凝视着眼前这些匆匆来客不禁发问:这难道是雪花用别样的天书,捎来的无声祝福,愿山河无恙,人间美好吗?一瞬间我心中漾起的暖流向周身蔓延,把这凛冽的寒夜也浸染得暖意融融了!

雪后的天终于放晴了,庭院里又有了往日的喧嚣。最先躁动的固然是孩子们,他们呼喊着、奔跑着扑进雪地里,堆起了雪人,打起了雪仗,那些红的、黄的、绿的、紫的身影,犹如霎那间盛开出朵朵妖娆的花朵,在眼前温暖而生动地摇曳起来。我的心里也像孩子们一样涨满了火热的激情,禁不住伸出双手,轻轻拢起枝头的一握白雪,凑近鼻端深深一嗅,那一股异样的寒凉直冲胸腹间,身心即刻感受了凛冽的震撼,人也变得愈发的清醒和敏感了。细细端详这六角的琼花,一眨眼就在掌心里慢慢透亮、莹洁、洇成细密的水珠,顿时让我心生香消玉殒的遗憾,同时又有了涅槃重生的庆幸,真是百味俱生。

竟然传来了鸟鸣声。细细一瞅,不远处的小广场上,十来只麻雀正在雪地里逍遥自在地闲庭信步。只见它们一会儿低飞徘徊,一会儿绕圈撒欢,一会儿三三两两、叽叽喳喳,更多的时候追逐雀跃闹成一团,细密的雪面上留下了一串串好看的山字形脚印,可谓雪泥鸿爪,这寒雪中生动温暖的画面,活脱脱就是一幅雀戏瑞雪图。忽然就有了踏雪的雅兴,雪粒在靴子下发出有节奏的“咯吱咯吱”声,莹白色广袤的雪野缓缓地在眼前迁延,周遭的雪世界如同梦境不断地氤氲升腾开去,人、物事、雪景,身边的一切慢慢虚幻,物我两忘,白雪非雪,这些感觉就如小草一样簇生了,那些得失荣辱,爱恨情仇,也彻底消弭于这无垠的纯白之中不见踪影了。无怪乎人们对踏雪寻梅表现出如此痴迷的劲头,不难想象,在无际的雪野里跋涉,疲惫的人们忽然看到了前方一朵火红的梅花,那种情绪是谁也难以用言语表达的,如同一边是海水,一边是火焰,人生的两大境界,俗世的两种愿景,答案一下子出现在眼前,原来踏雪寻梅竟然会生发出如此丰富玄妙的意象啊!但简单说来,那蕴含其中的最基本的生之意义不也如快乐的鸟雀一样,在现实的雪地里得到了最本真的温暖。

许多年后,我终于明白,雍容华贵、锦衣玉食虽然也是生活,但在富有的灵魂、高洁的精神世界和充实的生命面前,不知要逊色多少倍。正如眼前的雪,像甘霖一样舒缓地浸润过心田,丰富着整个人生。

雪落无痕,大地白茫茫一片,这场雪下得真好!

01
下雨了(外一首)

□ 刘合军

珠海传媒集团 刘轶男摄

冷风推着细雨,细雨

滋养着我借用天空的一小块土地

我的西红柿藤蔓,没有自己的田野

能够给它的只是薄薄的土层

和自身铺展的清凉

我喜欢它那种独特的香气,

更喜欢凄风冷雨颤动下的小黄花

仿佛隐藏着时间与

生命的一种不可抗拒的力量,

冷雨下

我们一起在相同的日子里跋涉

用天空的血丝衍生新的翅翼,

一起悬浮在城市的空谷

 

那些熟悉的风在背井离乡

 

有的刚刚从霓虹中卸下脚印

从冷月中寻回残壁,

捂热香案的温暖

从海市蜃楼描上神游的麦地

从浮窗脱下尘封

金属烫平圣露的遗址,门前

站着羽毛丰盈的鸽子,星火

在云上磨快收割的镰刀

幸存的流水隐去岩上,绕过

鱼线的血缝

 

编辑:唐祺珍 责任编辑:丹梅
湾韵|作品(2023年6月28日)
珠海特区报 2023-06-28 10:03

花间语(散文诗组章)

□ 黄 刚1

珠海传媒集团 刘轶男摄

春光是隐隐约约的电波,播走过一层层细胞壁。

跳跃在每一处惊险的地方时,花瓣的嫩缘、花蕊的露水、绿叶的尖梢,均会留下颤抖的狂欢。

即使一阵微风吹过丝绸般的摩挲,敏感的花语瞬间升华成生命的惋叹。

摇晃着草尖的晨露,摇曳着嫩黄的草星,摇扰着整条山谷的宁静。

风,摇散、摇落了满波的残雪。

褪去外衣的大山,入目的是浑圆的软线与轮廓——为新生卸妆。

沿着山脊搜索,搜索到时光被风化之后留存的温情。

独坐山巅,淡看一片桃花,静听一抹海风,漫眺一湾碧浪。

花儿遇见春分,略略经风,遍野的群葩开始痉挛。

如此斑斓的花季,枝头的鸟鸣啄醒春睡的山。

云霓盈怀,烈酒入喉。

在花蕾舒瓣的春语中,我将自己无羁地打开。

沿着春光斑驳的山路跋涉、前行。

一路淋漓,一路酣畅。

 

昙花叹

 

一米阳光,一抹云翳。

不需注目,也不要青睐,只为偶遇一个时辰的怒放。

她含蓄又用力地活着,静处水湄,安然修行。

以泠然的眼神打量着万花争艳。

在轻佻目光的触击中,春红斑驳,残英狼藉。

月色抹上静阒的夜幕,没有犬吠,也没有鸟鸣。

她看见并懂得的,只是最亮的那颗星。

妖姬一样的昙花,铺展出一层层霓裳花瓣,尽裸那颗久养深闺的花心——如蝴蝶,翩然多姿;似醉妃,妖娆迷离。

某个夜晚的某个时辰,等所有争艳的花儿酣眠,昙花妖姬般开始悄然呢喃,怒放的声音不扰白昼的花事。

自溢芳菲,未染暧昧。

一半阳光,一半云翳。

时光如水,一世觉悟。

有人说你静若止水春情浩荡,

有人说你妖冶无敌独占风流。

“静夜里,你为谁悄然怒放?”

“我不想招摇缺憾的一现,只要能绽放一秒抑或两秒,哪怕遽然凋谢香消玉殒!”

春来走一遭,也不枉;

邂逅那颗星,有何憾。

 

暗香烈

 

静美的早晨,我不想打搅一朵花的春睡。

等她渐渐绽放,只会安然一旁,悄悄地打量、欣赏 。

花的心思写在春的天幕,不热,不凉,温得平常。

可叹这偶尔袭来的倒春寒。

春风料峭,轻轻划过:漫天飞英,满地落红。

热烈又悲壮——本命红,或是花的宿命。

比之鹤龄百年,龟寿千岁,花的命,以春、月、日,甚至时分秒而延展。

暗香一隅是活,百花争艳也是活。

一生再短,都该灿烂一次。

烈烈的本命红总要淡然、隐退。

尔后,灿烂如有结果,自会缀上夏秋的枝头。

本名的红,奔放,陶醉。

本命的果,或酸,或甜。

 

季风吟

 

出于一种仰慕,灵魂被季风催动。

我知道。春与夏,正在悄然过渡。庄周御风的苇舟将我渡向你的翠域,一片叶子的栖所。

你,彤彤如火的叶子,摇曳在料峭的春风里。迁移的梦,自西而东,茕茕翩跹于海湾潮冷的雾濛。微绿、含蕊。一层轻薄的霜白覆盖着、敛收了浑身的暗香。沉重仓促的步履收紧你期待的心褶。叶子,蜷缩了灵动的舞势。

是南朝女子的羞涩、拘束,还是汉唐女史的古典、含蓄?趁着街巷的虹霓,贪婪地将你此际的妩媚尽收有限的视域。

然后,悄悄印拓成一方怜爱的永恒。

风有些凉。不忍你孤悬于粗糙的枝柯,空栖于风的穿梭。伸手,将你采撷,捧于掌心。哈去晨曦下晶莹的冰花,舔舐轻濛于叶面上的烟尘。抹展、抚平、温暖。夹在我灼热的心扉——珍藏!

只愿你,从此,不再飘零,不再冷瑟,也不再寂寥。

静默在我滚烫的魂魄时空,直到绿风暖怀的节令将氤氲我胸膛深处的火唤醒。

春向夏的过渡,是生命在宇宙灵空轮回的宿命,是爱慕与神往激励的征程。遥迢而坎坷,纠结而幸福,难舍又难分。芜杂在混沌而清晰的头颅的,是隐痛的爱的情愫。念想从身体的原点发酵,以战栗的手指点化一片混沌。你的影像本色成纯净的月之白,呼吸香畅在江南甜润亢奋的气息中,脉动柔韧我赏阅的眸子——涟漪轻漾。

怎忍心折叠、揉搓,更别说切割。

只这样将彤彤的叶子轻轻铺展我心灵砾石碐嶒的河床:

以温情的目光剥离雾霜粘连的叶衣,以发烫的光刃厘析暗香慢溢的茎脉。

晨曦初露的时候,你的芳菲透过窗棂的缝隙,激活了寡淡许久的味蕾。灵魂随着你缓缓地由白而粉,由粉而红的质地嬗变而膨胀。叶子在光合中蓄养着我的灼热,将蛰伏的念想统统唤醒!

那一刻,贴近淡红的叶面,聆听到愉悦的露珠沿着灵魂的核,滴答、滴答……

整个南国,在这个春天湿润,依然在庄子神秘的点化之地等待、等待!

等待五月的婉约……

夏日的船

席湖 摄

一个不该被遗忘的人

 □ 张愈升

珠海传媒集团 刘轶男摄

 

吴宓,对于今天的年轻人来说,无凝是一个谜一般神秘而特富魅力的历史人物。吴宓究竟是怎样一个人?

正如吴宓的受业弟子季羡林生前所说:“雨僧(吴宓)先生是一个奇特的人,身上也有不少的矛盾,他古貌古心,同其他教授不一样,所以奇特。他言行一致,表里如一,同其他教授不一样,所以奇特。别人写白话文,写新诗;他偏写古文,写旧诗,所以奇特。他反对白话文,但又十分推崇用白话写成的《红楼梦》,所以矛盾。他看似严肃,古板,但又颇有一些恋爱浪漫史,所以矛盾,他能同青年学子来往,但又凛然、俨然,所以矛盾。总之,他是既奇特又有矛盾的人。我这样说,不但丝毫没有贬意,而且是充满了敬意。吴宓先生在旧时代是一个不同流合污、独立独行的奇人,是一个真正的人。”季羡林高度、全面、准确地概括了大儒吴宓的一生。

正是七月流火,刚刚收割完麦子的渭北高原,夏播后的田野正泛着一层淡绿。我们一行来到陕西省泾阳县,嵯峨山下吴宓的故里安吴堡。由于电视剧《那年花开月正圆》的热播,因剧中的女主角周莹,正是安吴堡吴氏商业帝国的掌门人,一时间,安吴堡车水马龙,成为旅游热点,同时也悄然带动了冷落已久的吴宓热,前来瞻仰的人络绎不绝。

吴宓,字雨僧,陕西省泾阳县安吴堡人。1908年考入清华,1917年留学美国哈佛大学,获硕士学位。1921年回国,任清华大学国家研究所所长,并聘请王国维、梁启超、陈寅恪、赵元任著名学者任教授,又先后任东南大学、清华大学、东北大学、武汉大学、西南联会大学外国语言文学系教授、系主任。1930年赴欧洲研究文学于英国牛津大学、法国巴黎大学,游学比利时、意大利、德国。1922年-1933年主编《学衡》杂志,1928年至1934年主编《大公报》文学副刊,1942年5月出版《吴宓诗集》,驰名于我国诗坛。吴宓娴熟多种外国语言,用比较文学方法研究《红楼梦》,独抒己见。吴宓为我国比较文学学科之首创者,亦以此为学生讲授西欧文学。吴宓着手制订的培养方案、教学计划和课程设置,使当时清华大学外文系成为中国第一流系科,与美国多个大学语言文学系相抗衡。吴宓按照哈佛大学比较文学系的培养方案,创办清华大学外文系。吴宓在清华大学外文系执教近20年,先后培养出钱钟书、吕叔湘、季羡林、曹禺、李健吾、吴祖湘、张骏祥、李赋宁等知名学者作家,名声远播。

在中国现代学术史上,恐怕很少有像吴宓这样学贯中西、放眼世界、气势恢宏的。而吴宓真正把中国文化放在世界文化的大背景中,予以对比研究,使中国文化走向世界,也使世界文化走向了中国。作为“真诚不苟”的著名学者和诗人,吴宓对社会的贡献是多方面的。显然,研究20世纪中国文化学者史,吴宓是不可或缺的人物,也不会被历史所遗忘。

吴宓于1978年10月17日逝世,终年84岁。

我们来到安吴堡东北角吴家柏树林墓园,拜谒了一代大师吴宓。他的右侧则是长兄吴协曼的墓地。吴协曼生前是英国剑桥大学终身院士,要求死后葬于安吴堡故里。面对两位文化巨擘,我的心里翻涌着一阵阵难以名状的凄楚与惆怅。

雪中的暖意

□ 张步根

飘雪了,终于下成了茫茫世界。一夜飞雪至,人间妆新景。

一入冬,总盼望能痛痛快快下几场雪,还原脑海里对季节的模样。今年的冬天一直温暖,都12月份了,梧桐的叶子仍然青绿如昨,桂花还在飘香,草虫也偶尔发出坚挺的叫声,恍如夏天并未远去。

特意起了个大早去看雪。小区里看不到一个行人,天色是意料中的灰蒙阴翳,静悄悄的没有一丝风,大地茫茫一片如同雕塑一般,闪动着晶莹剔透的光芒。花草树木掩映在瑞雪之下,只露出稚拙憨朴的萌态;楼宇上面积满了厚厚的雪花,看起来像前仰后合的冬烘先生;亭台廊榭、荷池小溪,圆的变成了一柄柄蘑菇,长的和方的都化成了好看的积木,放任冬雪的双手潇洒自如地在大地上自在拼装;路边灯箱上的积雪,被暖暖的灯光照射融化后又结成一根根冰凌,如同山羊的胡须披挂下来;平日里汩汩流淌的溪流,一坨一坨地冻成了冰疙瘩,不细看还以为是一堆玛瑙玉石呢!还有那些门洞、窗户,在厚厚的积雪包裹中像瞌睡人的眼睛,透出迷迷蒙蒙、慵慵懒懒的样子。浓浓的雪意浸透了身边的一切!

我真正是惊诧于这一幅难得的雪景了!那么忘情地、静静地伫立在雪野中,神驰目迷于她的冰清玉洁,不敢挪动半步去惊扰这铺天盖地的美好。

曾经搬过很多次家,选择现在的小区安身居住,是因为这里的环境着实让我欢喜。小区里除了原生态的大片绿地外,诸如健身、休闲、娱乐这些设施也称得上是丰富齐全。而最令我钟爱的还是绿植,不仅品类繁多,尚且不乏吉野樱、情人梅、红豆杉、白果树这些珍品,宛若一个微缩的植物大千世界。营造者按照花、果、林、草、亭、榭、池、桥,移步换景,算得上是匠心独运了。这样的环境,当然成为茶余饭后人们休闲怡情的赏心乐地,春看桃花,夏品蔬果,秋赏月桂,只是由于这几年连续暖冬,单单落下了雪后赏梅的旧憾。这是一场对雪的久久等待,如同歌曲《雪》中表白的那样:这季节风多了一些,而我却躲不过这感觉,任时间将我的记忆更迭,却无法忘掉你那冰冷的眼。

昨天晚饭过后,我放下手中的杂务,选择凭窗而立,只为了能够静静地欣赏雪花飘落。先是一星两点的飞转,继而渐渐稠密、潇潇洒洒,然后是万马奔腾、群羊涌动,大片的雪花翻滚着、倾泻着,以一股排山倒海的力量,忘情地一波接一波地扑向大地的怀抱,大地像一位慈爱的母亲,敞开胸怀接纳这些无根的游子。雪花打湿了眼前的玻璃,渐渐融化的水珠串成了水线,继而淋漓起来,极像含着热泪在表白:我来到人间好开心啊!更多的雪花簇拥上来,渐渐淤积成了众多形状异趣的线条和符号。夜阑时分,我凝视着眼前这些匆匆来客不禁发问:这难道是雪花用别样的天书,捎来的无声祝福,愿山河无恙,人间美好吗?一瞬间我心中漾起的暖流向周身蔓延,把这凛冽的寒夜也浸染得暖意融融了!

雪后的天终于放晴了,庭院里又有了往日的喧嚣。最先躁动的固然是孩子们,他们呼喊着、奔跑着扑进雪地里,堆起了雪人,打起了雪仗,那些红的、黄的、绿的、紫的身影,犹如霎那间盛开出朵朵妖娆的花朵,在眼前温暖而生动地摇曳起来。我的心里也像孩子们一样涨满了火热的激情,禁不住伸出双手,轻轻拢起枝头的一握白雪,凑近鼻端深深一嗅,那一股异样的寒凉直冲胸腹间,身心即刻感受了凛冽的震撼,人也变得愈发的清醒和敏感了。细细端详这六角的琼花,一眨眼就在掌心里慢慢透亮、莹洁、洇成细密的水珠,顿时让我心生香消玉殒的遗憾,同时又有了涅槃重生的庆幸,真是百味俱生。

竟然传来了鸟鸣声。细细一瞅,不远处的小广场上,十来只麻雀正在雪地里逍遥自在地闲庭信步。只见它们一会儿低飞徘徊,一会儿绕圈撒欢,一会儿三三两两、叽叽喳喳,更多的时候追逐雀跃闹成一团,细密的雪面上留下了一串串好看的山字形脚印,可谓雪泥鸿爪,这寒雪中生动温暖的画面,活脱脱就是一幅雀戏瑞雪图。忽然就有了踏雪的雅兴,雪粒在靴子下发出有节奏的“咯吱咯吱”声,莹白色广袤的雪野缓缓地在眼前迁延,周遭的雪世界如同梦境不断地氤氲升腾开去,人、物事、雪景,身边的一切慢慢虚幻,物我两忘,白雪非雪,这些感觉就如小草一样簇生了,那些得失荣辱,爱恨情仇,也彻底消弭于这无垠的纯白之中不见踪影了。无怪乎人们对踏雪寻梅表现出如此痴迷的劲头,不难想象,在无际的雪野里跋涉,疲惫的人们忽然看到了前方一朵火红的梅花,那种情绪是谁也难以用言语表达的,如同一边是海水,一边是火焰,人生的两大境界,俗世的两种愿景,答案一下子出现在眼前,原来踏雪寻梅竟然会生发出如此丰富玄妙的意象啊!但简单说来,那蕴含其中的最基本的生之意义不也如快乐的鸟雀一样,在现实的雪地里得到了最本真的温暖。

许多年后,我终于明白,雍容华贵、锦衣玉食虽然也是生活,但在富有的灵魂、高洁的精神世界和充实的生命面前,不知要逊色多少倍。正如眼前的雪,像甘霖一样舒缓地浸润过心田,丰富着整个人生。

雪落无痕,大地白茫茫一片,这场雪下得真好!

01
下雨了(外一首)

□ 刘合军

珠海传媒集团 刘轶男摄

冷风推着细雨,细雨

滋养着我借用天空的一小块土地

我的西红柿藤蔓,没有自己的田野

能够给它的只是薄薄的土层

和自身铺展的清凉

我喜欢它那种独特的香气,

更喜欢凄风冷雨颤动下的小黄花

仿佛隐藏着时间与

生命的一种不可抗拒的力量,

冷雨下

我们一起在相同的日子里跋涉

用天空的血丝衍生新的翅翼,

一起悬浮在城市的空谷

 

那些熟悉的风在背井离乡

 

有的刚刚从霓虹中卸下脚印

从冷月中寻回残壁,

捂热香案的温暖

从海市蜃楼描上神游的麦地

从浮窗脱下尘封

金属烫平圣露的遗址,门前

站着羽毛丰盈的鸽子,星火

在云上磨快收割的镰刀

幸存的流水隐去岩上,绕过

鱼线的血缝

 

编辑:唐祺珍 责任编辑:丹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