湾韵|大家(2023年7月10日)

tqb2023071008.jpg

高栏岛情思

□方成龙

端午节前,一位朋友从珠海旅游归来,他说起了珠海的蓝天、白云、叶子花,又说了香洲、拱北和珠海大道,说得我心里痒痒的。

 

我打断了他的话语,问他“高栏岛去了吗?”他见我一脸急迫的样子,笑了,而后爽朗地说:“我知道你对高栏岛有感情,就特地抽时间去了,很美,现在已是大港口了,车水马龙,树茂花香……”我听着品味着,眼帘里浮现的是我当年在那开山放炮的情景,思绪里回放的是我留存在记忆中的一帧帧画卷。

 

记得那是上世纪八十年代末,珠海高栏岛,这个遥望澳门、香港,四周被海水包围、人烟稀少的地方,响起了隆隆的开山炮声:珠海市作出大胆的决定,在此填海造地,修建大港口,以此带动大工业,引导大繁荣,为此数路建设大军开进了工地。

 

我所在的铁道部第四工程局七处以较强的实力和信誉参战了高栏港联岛大堤施工建设,我当时不满二十六岁,也荣幸成为建设者之一,来到项目队当一名会计兼调度,与工友们一起开始了凿山放炮、挖石填海的奋斗。

 

记得那是1990年,我们项目队设在南水镇至高栏岛方向一个废弃的厂房里,背靠青山,面朝大海,四五十人大都是三十岁左右的年轻人,还有四十多台运输装载大型设备,这些装备当时是先进的。我们来到后,引来山泉水,支起大铁锅,竖起了“铁道部第四工程局七处高栏港一项目队”招牌,我还发动青年,焊了大标牌,用红油漆写下“建设高栏岛、奉献在西区”的口号,立在大门口的路边。平静的山峦荒野从此因我们的到来而喧闹了起来。

 

高栏岛方圆有34.2平方公里,当时规划有深水码头、发电厂,有高楼商厦、宽敞的马路。

 

南国的太阳是炙热的,白天,我们顶着骄阳劈山放炮,凿石挖土,然后一车车开运,沿着规划的路线图倾入海里;晚上,我们坐在山岗下,数着星星,听着海水的波涛,畅想着高栏岛的未来,一天工作在10小时以上,人人脸上身上都被暴晒得脱了皮,劳累辛苦可想而知,但生活单纯而充实。队长老向是个细心人,他经常到规划蓝图前观看、徘徊,每次到指挥部开会回来都兴奋不已,带来一个个新的建设目标。记得有一次,他晚上十点多从高栏港建设指挥部开会回来,老远就喊着让我通知全体人员集合开会。他站在一处高坡上,手一挥,说:“指挥部领导表扬我们了,说我们是高栏岛工地最强的队伍、作风最硬的队伍、干得最好的队伍,这里的工程量很大很紧很重,希望我们发扬铁军精神……”从此,我们干劲倍增,斗志更旺,创造了一个个辉煌,产值逐渐攀升,月度还突破1000万元,这在当时是个了不起的壮举。我们提前完成了长3000米、宽30余米的大堤填筑,为1991年4月28日6000米大堤全线合拢创造了条件,“铁军”的美称从此声名远播。

 

后来,我们又积极参与高栏岛上的房屋、市政管道等基础设施建设,每一项工程我们都提前优质完成,每一件事我们都倾心去对待,成为高栏岛上众多施工单位的一面旗帜,多次受到指挥部的表彰。记得1993年6月27日2号台风突袭珠江口,在那场十三级以上特大暴风雨里,钢筋混凝土垒筑的联岛大堤防护坝数十处被风雨冲断,我们的驻地房屋顶盖被吹走,员工衣被被雨水淋透,食堂锅碗米面被雨水浸泡,那一夜,我们几十个人手拉手、心贴心,硬是躲在山洼里艰难熬过了通宵,而第二天我们衣衫尚在滴水就投入到高栏岛大堤抢修维护中。我还记得那年春节,我因保工期未回老家,当护士的妻子从外地来到了高栏岛工地,临时加入到队伍里,成为工地的医师。春节那天,一直干到掌灯时分,我们从工地返回后,床板当饭桌,以茶为美酒,与工友们度过了难忘的除夕。我还记得春节后没几天,在驻地门口通往高栏岛的弯道上,地方老乡结婚的车队发生了严重的车祸,妻子迅速拿出我们的急救药箱,与工友们一起奔到现场,奋力抢救伤员,抚去了众多人的伤痛,建设者的爱心也一时传遍高栏岛……

 

建设中的高栏岛,那时已深深融入我的血脉中,已是我心中的家园,无时不为它的建设而努力。我在工作之余,积极为崭新的高栏岛建设献计献策,所写的“对高栏港联岛大堤输水管道设施的两点建议(1993年3月12日)”“建议大西区建立科技书城(1993年4月23日)”“保护生态平衡,综合开发高栏岛(1993年5月7日)”等多篇建议性文章刊登在《珠海特区报》上,受到单位领导的鼓励,也得到有关方面的高度重视,为高栏岛的发展也贡献了一份特殊的力量。

 

时光流淌,岁月存续。1993年底我因工作调转离开了高栏岛,也离开了珠海,没想到此别一切化为了记忆,再现已是梦里。从离别到今年整整三十年,与高栏岛与珠海再无缘亲密,但这三十年里,只要从电视里、报纸上、微信中,甚至朋友的口中看到听到珠海的字眼,哪怕是一段文字、一幅画面、一点声音,我就会无意识地收神驻足去多看几眼,就想起曾经住过的南山工业区,曾经奋斗过的高栏岛,曾经在一起开山放炮被晒脱皮的战友,曾经走过无数趟的联岛大堤,这或许就是一种故土家园的情结吧!

方成龙 1967年6月出生,系中国报告文学学会会员、安徽省作家协会会员,在多家报刊发表多篇文学作品。

萤火虫沿途点灯

□映铮

大雨如期而至,所有的伤春悲秋不治而愈。

 

窗外又湿又绿,山川更加清晰,河水清澈锐利。面前平阔处,烟波倾覆,水远山长,路边野花在逼人的阳光下,空灵炫美,向日葵任性而狂野。积蓄了半年的能量,再次为大地注入了希望。

 

“花外绿畦深没鹤,来看莫惜下邳侯”。为了叶和花的相见,白昼把自己无限拉长,直到生动极致处。在这时候还没醒过来的生命,便已成回忆。殒落与生发交替着气韵,也保守着彼此的秘密。人们开始种下专注和领悟,也等来了盼望许久的馈赠——荷花开了,葡萄也熟了。晓月凝目处,情绪似露,流光至此翻开了绚丽多彩的一页。纵使风狂雨骤,却也活色生香。

 

盯着葡萄架打量的,除了我和母亲,还有一群快乐的小鸟。每到半下午,母亲就会竖起耳朵:你听,它们又来了。嘻嘻哈哈的。她不用叽叽喳喳,而是嘻嘻哈哈,仿佛明白它们看到葡萄成熟时的心情。

 

母亲说:你看书去葡萄架下吧!它们贼得很。

 

果然,我搬动椅子,它们飞了,刚看几行字,又回来了。我只好不时发出声音,或跺脚,或咳嗽。可是,它们很快熟悉了套路,完全不屑在我头上隐藏踪迹,置之不理我的“嚯嘘”。那些与它们对抗和疼痛的葡萄,坦露着鲜嫩多汁的果肉。我可真看不下去了,拿来棍子去敲。哪里沾得了它们,“卟”地一声飞走了,似乎还钩着指头对我:来呀,来呀……

 

就这样,书没翻几页,被它们折腾得够呛。

 

我有些沮丧,狠道:我上肥,修枝,疏叶,你们倒先吃起来了。于是,跳起来摘了一颗颜色转紫的,“啊呸……”涎液奔涌中,牙巴开始一边倒……

 

其实,我是准备“留些熟果给鸟儿”的,但它们显然不愿与我共享“满筐圆实骊珠滑”。为了宣示主权,我找来透气的袋子,包了一些大串的,预备熟透之后慰劳母亲的辛劳。那些被啄伤的,顶上的和零碎的,就让它们造吧!

 

之后,我忽略了它们的调皮。眼见得它呼朋唤友在架子上群鸟朝祥,我也不恼。于是,葡萄架下就热闹而辽阔了起来。我与它们,不对立也就不碍眼。何必呢,它们不会诱我以功利,更不会使我以陷阱,说不定,还会送来菩提和红豆,在莺时湛露中把季节啄个洞,引风声来发酵,用日子酿成酒。

 

其实,在陡峭的岁月里,我们都是被时辰袭击,由阳光照拂着的隐居者,葡萄是我们共同的礼物。它们剥啄果粒上的风尘,我仰望头顶掠过的星云,不同的思维和目的地,却对这个夏天有着同样的热情和防备,一起沉浸在奇妙而抽象的生活里。

 

“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我们终于相看两不厌。我读这个世界留下过痕迹的故事,它们回我以可爱的活力,上升的气息,以及坦然自若的鸣叫。一唱一和,仿佛与我架下谈灵魂。偶尔抬头,看它们衔雨来,拖云去,倒也有趣。比起那些孤傲的云,它们愿陪我坐这片晌,识别形色,听山河琴音,做心灵瑜伽,也是一场烟火的对视啊!

 

时序不居,生生不息,此时采薇,彼时丰草。夏天不会停止,它在往深处凝结。如果鸟儿愿意,相约一起月下渡河,去蓝色的薄雾里,看萤火虫沿途点灯,接我们去向结实而透明的三千里丰茂。

映铮 中国作协会员,已出版散文集《欲望书香》《独品》《惟慕此时》,诗集《但是》《时间的隐喻》等。

08tqb0710008_001_01_b.jpg

听荷 陈敢清 摄

它们和我们(组诗)

□涂拥

天鹅的消息

七只白天鹅从舞台

飞过公园,降临本地

消息从一个农民相机中传出

他用自己种植的蔬菜

成功地与天鹅相距了三米

天鹅身子留给天空

头颅深深埋进江水

仿佛还有点羞涩

我伸长脖子,想看出欣喜

可惜天气暖和

天鹅早已飞出相册,一路向北

将空旷还给我们

也像客人,留下春天作为礼品

后来我再看灯光下的天鹅舞

总想认出江边那七只

 

真牛

大山深处有一片湖

因一条水牛浸入其中

变得生动开阔,容纳天空

也放下了炎热

那牛成为湖中王

偶尔翘起尾巴

牛气冲天,鞭打自身

让我远远便闻到了

童年熟悉的味道

当它从水中抽出自己时

浑身披满了霜雪

真的很牛!强紫外线下

始终姓水,还敢名牛

也不孤独,此时

我的目光正好碰上它的眼睛

 

土拨鼠也有春天

草原上的公路

是土拨鼠让出来的春天

当车开过时

它们“唰”地一下闪向两边

像迎宾队列

只是人工饲养的在左

其余的跑向右面

都长有黄毛短尾巴

都在蓝天白云间

无论栅栏还是公路

都阻挡不了土拨鼠

在地下挖洞连接春天

此时它们站立起来

拥有相同名字

我们来自五湖四海

也从大巴车上站了起来

 

琴蛙石

这块状似青蛙的石头

被溪水委以重任

变成姑娘琴身,弹奏光阴

中举的书生就有可能随一朵流云

再回到故里

如果只是传说,估计那石头

早随溪水远走

如果只是石头,便成不了风景

我们也不会停留在此

努力要辨认出其中蛙与琴

 

小马驹

小树林里有几匹骏马

绳索绑住了奔跑

没有羁绊的小马驹

只在小圆圈中嬉戏

乌云从远方压了过来

凝重中增添了几丝潮湿

我也算有点重量

却如云雾中的群山

被大地拴住

即使我想做那小马,可年龄

还是套住了自己

涂拥 四川泸州人,中国作协会员。有组诗发表《诗刊》《中国作家》《星星》《作家》《诗歌月刊》等,有诗作入选多种年选。

陌生人(外三首)

□潘飞玉

对所有人熟悉,认识的不认识的,

唯独对自己更陌生。

 

看着自己慢慢走出视线和思维的范围之外。

慢慢地变成一个陌生人,八方的风不动。

 

看着自己慢慢走来,一脸茫然的样子,

想流泪,却变成微笑:

“你好,可以认识一下吗?”

 

生活

假装和一块石头很熟,

指着斑驳的血迹,

面带笑容,说:

“看,我们彼此心心相印。”

 

石雕

我要清醒地看着疼痛一点点将我击败,

相信我看到的世界都是不完整的,

我看到的苦难,并不单独存在

 

或者不会一直存在。

除了你,谁也无法收藏我的碎屑。

当风起时,它们从虚空中来,

铺成方言的脉络,经得起摩挲、聆听和质疑。

 

这一生就是在迷失后不断寻找自己,

在孤独挂满的星空下,习惯孤独;

在太阳升起时,记住温暖。

 

在你相遇时看到,

记忆中熟悉的眼神和模样

和一个陌生人。

 

牢笼

困我于尘世。

困我于喧嚣的寂静。

困我于不能说出的孤独。

向南北东西,向上向下都是

别人的选择,不是我。

 

牢笼是我量身定制的,

无关他人。

 

最小的牢笼是阳光,它阻止了我

奔向黑夜的决心。

最大的牢笼是我自己,多少年,

困住了心中的猛虎,渐渐死去。

潘飞玉 陕西华州人,现执教于咸阳职业技术学院。中国诗歌学会会员,陕西省作家协会会员。在多家报刊发表作品600余篇首,获中国首届百名优秀诗词家、中国金凤凰诗歌奖、第二届全国安全小小说大赛等奖项40余项。出版诗集《蒹葭的河流》,参与编辑《西北文学·诗歌卷》。

微信图片_20200320125007.jpg

编辑:庞晓丹 责任编辑:宋显晖
湾韵|大家(2023年7月10日)
珠海特区报 2023-07-10 11:55

tqb2023071008.jpg

高栏岛情思

□方成龙

端午节前,一位朋友从珠海旅游归来,他说起了珠海的蓝天、白云、叶子花,又说了香洲、拱北和珠海大道,说得我心里痒痒的。

 

我打断了他的话语,问他“高栏岛去了吗?”他见我一脸急迫的样子,笑了,而后爽朗地说:“我知道你对高栏岛有感情,就特地抽时间去了,很美,现在已是大港口了,车水马龙,树茂花香……”我听着品味着,眼帘里浮现的是我当年在那开山放炮的情景,思绪里回放的是我留存在记忆中的一帧帧画卷。

 

记得那是上世纪八十年代末,珠海高栏岛,这个遥望澳门、香港,四周被海水包围、人烟稀少的地方,响起了隆隆的开山炮声:珠海市作出大胆的决定,在此填海造地,修建大港口,以此带动大工业,引导大繁荣,为此数路建设大军开进了工地。

 

我所在的铁道部第四工程局七处以较强的实力和信誉参战了高栏港联岛大堤施工建设,我当时不满二十六岁,也荣幸成为建设者之一,来到项目队当一名会计兼调度,与工友们一起开始了凿山放炮、挖石填海的奋斗。

 

记得那是1990年,我们项目队设在南水镇至高栏岛方向一个废弃的厂房里,背靠青山,面朝大海,四五十人大都是三十岁左右的年轻人,还有四十多台运输装载大型设备,这些装备当时是先进的。我们来到后,引来山泉水,支起大铁锅,竖起了“铁道部第四工程局七处高栏港一项目队”招牌,我还发动青年,焊了大标牌,用红油漆写下“建设高栏岛、奉献在西区”的口号,立在大门口的路边。平静的山峦荒野从此因我们的到来而喧闹了起来。

 

高栏岛方圆有34.2平方公里,当时规划有深水码头、发电厂,有高楼商厦、宽敞的马路。

 

南国的太阳是炙热的,白天,我们顶着骄阳劈山放炮,凿石挖土,然后一车车开运,沿着规划的路线图倾入海里;晚上,我们坐在山岗下,数着星星,听着海水的波涛,畅想着高栏岛的未来,一天工作在10小时以上,人人脸上身上都被暴晒得脱了皮,劳累辛苦可想而知,但生活单纯而充实。队长老向是个细心人,他经常到规划蓝图前观看、徘徊,每次到指挥部开会回来都兴奋不已,带来一个个新的建设目标。记得有一次,他晚上十点多从高栏港建设指挥部开会回来,老远就喊着让我通知全体人员集合开会。他站在一处高坡上,手一挥,说:“指挥部领导表扬我们了,说我们是高栏岛工地最强的队伍、作风最硬的队伍、干得最好的队伍,这里的工程量很大很紧很重,希望我们发扬铁军精神……”从此,我们干劲倍增,斗志更旺,创造了一个个辉煌,产值逐渐攀升,月度还突破1000万元,这在当时是个了不起的壮举。我们提前完成了长3000米、宽30余米的大堤填筑,为1991年4月28日6000米大堤全线合拢创造了条件,“铁军”的美称从此声名远播。

 

后来,我们又积极参与高栏岛上的房屋、市政管道等基础设施建设,每一项工程我们都提前优质完成,每一件事我们都倾心去对待,成为高栏岛上众多施工单位的一面旗帜,多次受到指挥部的表彰。记得1993年6月27日2号台风突袭珠江口,在那场十三级以上特大暴风雨里,钢筋混凝土垒筑的联岛大堤防护坝数十处被风雨冲断,我们的驻地房屋顶盖被吹走,员工衣被被雨水淋透,食堂锅碗米面被雨水浸泡,那一夜,我们几十个人手拉手、心贴心,硬是躲在山洼里艰难熬过了通宵,而第二天我们衣衫尚在滴水就投入到高栏岛大堤抢修维护中。我还记得那年春节,我因保工期未回老家,当护士的妻子从外地来到了高栏岛工地,临时加入到队伍里,成为工地的医师。春节那天,一直干到掌灯时分,我们从工地返回后,床板当饭桌,以茶为美酒,与工友们度过了难忘的除夕。我还记得春节后没几天,在驻地门口通往高栏岛的弯道上,地方老乡结婚的车队发生了严重的车祸,妻子迅速拿出我们的急救药箱,与工友们一起奔到现场,奋力抢救伤员,抚去了众多人的伤痛,建设者的爱心也一时传遍高栏岛……

 

建设中的高栏岛,那时已深深融入我的血脉中,已是我心中的家园,无时不为它的建设而努力。我在工作之余,积极为崭新的高栏岛建设献计献策,所写的“对高栏港联岛大堤输水管道设施的两点建议(1993年3月12日)”“建议大西区建立科技书城(1993年4月23日)”“保护生态平衡,综合开发高栏岛(1993年5月7日)”等多篇建议性文章刊登在《珠海特区报》上,受到单位领导的鼓励,也得到有关方面的高度重视,为高栏岛的发展也贡献了一份特殊的力量。

 

时光流淌,岁月存续。1993年底我因工作调转离开了高栏岛,也离开了珠海,没想到此别一切化为了记忆,再现已是梦里。从离别到今年整整三十年,与高栏岛与珠海再无缘亲密,但这三十年里,只要从电视里、报纸上、微信中,甚至朋友的口中看到听到珠海的字眼,哪怕是一段文字、一幅画面、一点声音,我就会无意识地收神驻足去多看几眼,就想起曾经住过的南山工业区,曾经奋斗过的高栏岛,曾经在一起开山放炮被晒脱皮的战友,曾经走过无数趟的联岛大堤,这或许就是一种故土家园的情结吧!

方成龙 1967年6月出生,系中国报告文学学会会员、安徽省作家协会会员,在多家报刊发表多篇文学作品。

萤火虫沿途点灯

□映铮

大雨如期而至,所有的伤春悲秋不治而愈。

 

窗外又湿又绿,山川更加清晰,河水清澈锐利。面前平阔处,烟波倾覆,水远山长,路边野花在逼人的阳光下,空灵炫美,向日葵任性而狂野。积蓄了半年的能量,再次为大地注入了希望。

 

“花外绿畦深没鹤,来看莫惜下邳侯”。为了叶和花的相见,白昼把自己无限拉长,直到生动极致处。在这时候还没醒过来的生命,便已成回忆。殒落与生发交替着气韵,也保守着彼此的秘密。人们开始种下专注和领悟,也等来了盼望许久的馈赠——荷花开了,葡萄也熟了。晓月凝目处,情绪似露,流光至此翻开了绚丽多彩的一页。纵使风狂雨骤,却也活色生香。

 

盯着葡萄架打量的,除了我和母亲,还有一群快乐的小鸟。每到半下午,母亲就会竖起耳朵:你听,它们又来了。嘻嘻哈哈的。她不用叽叽喳喳,而是嘻嘻哈哈,仿佛明白它们看到葡萄成熟时的心情。

 

母亲说:你看书去葡萄架下吧!它们贼得很。

 

果然,我搬动椅子,它们飞了,刚看几行字,又回来了。我只好不时发出声音,或跺脚,或咳嗽。可是,它们很快熟悉了套路,完全不屑在我头上隐藏踪迹,置之不理我的“嚯嘘”。那些与它们对抗和疼痛的葡萄,坦露着鲜嫩多汁的果肉。我可真看不下去了,拿来棍子去敲。哪里沾得了它们,“卟”地一声飞走了,似乎还钩着指头对我:来呀,来呀……

 

就这样,书没翻几页,被它们折腾得够呛。

 

我有些沮丧,狠道:我上肥,修枝,疏叶,你们倒先吃起来了。于是,跳起来摘了一颗颜色转紫的,“啊呸……”涎液奔涌中,牙巴开始一边倒……

 

其实,我是准备“留些熟果给鸟儿”的,但它们显然不愿与我共享“满筐圆实骊珠滑”。为了宣示主权,我找来透气的袋子,包了一些大串的,预备熟透之后慰劳母亲的辛劳。那些被啄伤的,顶上的和零碎的,就让它们造吧!

 

之后,我忽略了它们的调皮。眼见得它呼朋唤友在架子上群鸟朝祥,我也不恼。于是,葡萄架下就热闹而辽阔了起来。我与它们,不对立也就不碍眼。何必呢,它们不会诱我以功利,更不会使我以陷阱,说不定,还会送来菩提和红豆,在莺时湛露中把季节啄个洞,引风声来发酵,用日子酿成酒。

 

其实,在陡峭的岁月里,我们都是被时辰袭击,由阳光照拂着的隐居者,葡萄是我们共同的礼物。它们剥啄果粒上的风尘,我仰望头顶掠过的星云,不同的思维和目的地,却对这个夏天有着同样的热情和防备,一起沉浸在奇妙而抽象的生活里。

 

“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我们终于相看两不厌。我读这个世界留下过痕迹的故事,它们回我以可爱的活力,上升的气息,以及坦然自若的鸣叫。一唱一和,仿佛与我架下谈灵魂。偶尔抬头,看它们衔雨来,拖云去,倒也有趣。比起那些孤傲的云,它们愿陪我坐这片晌,识别形色,听山河琴音,做心灵瑜伽,也是一场烟火的对视啊!

 

时序不居,生生不息,此时采薇,彼时丰草。夏天不会停止,它在往深处凝结。如果鸟儿愿意,相约一起月下渡河,去蓝色的薄雾里,看萤火虫沿途点灯,接我们去向结实而透明的三千里丰茂。

映铮 中国作协会员,已出版散文集《欲望书香》《独品》《惟慕此时》,诗集《但是》《时间的隐喻》等。

08tqb0710008_001_01_b.jpg

听荷 陈敢清 摄

它们和我们(组诗)

□涂拥

天鹅的消息

七只白天鹅从舞台

飞过公园,降临本地

消息从一个农民相机中传出

他用自己种植的蔬菜

成功地与天鹅相距了三米

天鹅身子留给天空

头颅深深埋进江水

仿佛还有点羞涩

我伸长脖子,想看出欣喜

可惜天气暖和

天鹅早已飞出相册,一路向北

将空旷还给我们

也像客人,留下春天作为礼品

后来我再看灯光下的天鹅舞

总想认出江边那七只

 

真牛

大山深处有一片湖

因一条水牛浸入其中

变得生动开阔,容纳天空

也放下了炎热

那牛成为湖中王

偶尔翘起尾巴

牛气冲天,鞭打自身

让我远远便闻到了

童年熟悉的味道

当它从水中抽出自己时

浑身披满了霜雪

真的很牛!强紫外线下

始终姓水,还敢名牛

也不孤独,此时

我的目光正好碰上它的眼睛

 

土拨鼠也有春天

草原上的公路

是土拨鼠让出来的春天

当车开过时

它们“唰”地一下闪向两边

像迎宾队列

只是人工饲养的在左

其余的跑向右面

都长有黄毛短尾巴

都在蓝天白云间

无论栅栏还是公路

都阻挡不了土拨鼠

在地下挖洞连接春天

此时它们站立起来

拥有相同名字

我们来自五湖四海

也从大巴车上站了起来

 

琴蛙石

这块状似青蛙的石头

被溪水委以重任

变成姑娘琴身,弹奏光阴

中举的书生就有可能随一朵流云

再回到故里

如果只是传说,估计那石头

早随溪水远走

如果只是石头,便成不了风景

我们也不会停留在此

努力要辨认出其中蛙与琴

 

小马驹

小树林里有几匹骏马

绳索绑住了奔跑

没有羁绊的小马驹

只在小圆圈中嬉戏

乌云从远方压了过来

凝重中增添了几丝潮湿

我也算有点重量

却如云雾中的群山

被大地拴住

即使我想做那小马,可年龄

还是套住了自己

涂拥 四川泸州人,中国作协会员。有组诗发表《诗刊》《中国作家》《星星》《作家》《诗歌月刊》等,有诗作入选多种年选。

陌生人(外三首)

□潘飞玉

对所有人熟悉,认识的不认识的,

唯独对自己更陌生。

 

看着自己慢慢走出视线和思维的范围之外。

慢慢地变成一个陌生人,八方的风不动。

 

看着自己慢慢走来,一脸茫然的样子,

想流泪,却变成微笑:

“你好,可以认识一下吗?”

 

生活

假装和一块石头很熟,

指着斑驳的血迹,

面带笑容,说:

“看,我们彼此心心相印。”

 

石雕

我要清醒地看着疼痛一点点将我击败,

相信我看到的世界都是不完整的,

我看到的苦难,并不单独存在

 

或者不会一直存在。

除了你,谁也无法收藏我的碎屑。

当风起时,它们从虚空中来,

铺成方言的脉络,经得起摩挲、聆听和质疑。

 

这一生就是在迷失后不断寻找自己,

在孤独挂满的星空下,习惯孤独;

在太阳升起时,记住温暖。

 

在你相遇时看到,

记忆中熟悉的眼神和模样

和一个陌生人。

 

牢笼

困我于尘世。

困我于喧嚣的寂静。

困我于不能说出的孤独。

向南北东西,向上向下都是

别人的选择,不是我。

 

牢笼是我量身定制的,

无关他人。

 

最小的牢笼是阳光,它阻止了我

奔向黑夜的决心。

最大的牢笼是我自己,多少年,

困住了心中的猛虎,渐渐死去。

潘飞玉 陕西华州人,现执教于咸阳职业技术学院。中国诗歌学会会员,陕西省作家协会会员。在多家报刊发表作品600余篇首,获中国首届百名优秀诗词家、中国金凤凰诗歌奖、第二届全国安全小小说大赛等奖项40余项。出版诗集《蒹葭的河流》,参与编辑《西北文学·诗歌卷》。

微信图片_20200320125007.jpg

编辑:庞晓丹 责任编辑:宋显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