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珠海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将今年定为“项目攻坚年”和“企业服务年”,重点抓好“立柱项目快落地”“盘根计划全铺开”“产业空间大整合”三件大事。6日珠海举行新闻发布会,市发展改革局副局长王梦阳、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副局长施洋、市自然资源局副局长罗敏围绕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有关情况,就各自领域亮点进行介绍。发布会由市新闻办副主任张楠主持。
让广大企业像“大树盘根”一样扎根珠海。发布会上,王梦阳透露,今年珠海将制定出台“盘根计划”的工作方案,计划从七大方面发力。在全力以赴做好企业贴心服务方面,将按照“有事必应、无事不扰”的原则,进一步畅通政企沟通渠道;在实施分梯队的企业培育计划方面,将加快完善“个转企、小升规、规改股、股上市”,力争用2-3年的时间将工业经济提升到万亿以上规模,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量提升至3000家左右,百亿级龙头企业超15家;在推行“链长制”工作机制方面,选取11条产业链,认定培育“链主”企业,牵线梳理“链主”企业及上下游资源,开展专项对接、带动全链扩大生产;在搭建本地产业链供需对接平台方面,实现产业对接制度化、常态化;在完善现有企业扶持政策体系方面,加快政策兑现步伐;在打通资金链与创新链、创新链与产业链融合的“最后一公里”方面,围绕新型储能、低空经济、人工智能等重点领域,从“给政策优惠”到“给场景机会”,给予新技术、新产品、新模式更多示范应用空间;在打造一流营商环境方面,聚力打造“珠海政府服务”品牌。
产业立柱项目是指能够有效补齐珠海产业链短板,支撑全市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点产业项目。项目总投资一般超过10亿元,达产产值超过30亿元。施洋介绍,存量企业增资扩产项目能够达到投资或达产产值标准,或者项目能够补齐珠海产业链薄弱环,对产业链上下游加速发展能起到关键支撑作用的,也可列为产业立柱项目。至2023年,珠海共确立产业立柱项目37个,其中已签署落地投资协议的项目23个,项目总投资达730.5亿元。2023年立柱项目拉动全市工业投资增长13个百分点,部分项目实现当年签约、当年建设、当年投产,有力支撑全市工业经济保持稳中有进的良好态势。
施洋介绍,今年将围绕新能源上游材料、生物医药、全域无人系统、人工智能等产业方向,继续发挥国有资本“以投促引、投引结合”的优势,力争在未来2-3年内每年引进落地1个百亿级的龙头项目,每个季度引进落地1个50亿级的重大项目,每个月引进落地1个10-20亿级的重点项目,解决珠海产业体量偏小、能级量级不足的问题。此外将推行产业链“链长制”和立柱项目“专班制”,实行“一个项目、一个专员、一跟到底”,通过集中会商实现各级各类审批事项的横向衔接和纵向贯通,推动各审批部门提前介入“赶跑、抢跑”,一揽子解决立柱项目超常规推进可能面临的各项问题,让服务围着项目转。珠海还将编制项目落地的标准化流程和正负面清单,将“特事特办”的特殊个案转化为常态化的标准通例。对园区基础生活生产配套设施的投入力度也将加大,珠海将推动实现全年园区生活生产配套建设投入不少于100亿元的目标,确保基础配套适度超前于项目建设需求。
向陆地拓空间、向海洋拓空间、向天空拓空间。发布会上罗敏表示,珠海将用好政策“工具包”从多个层面抓实产业空间大整合。今年珠海已划定9个约2.3万亩统筹做地试点项目。结合“百千万工程”工作部署,珠海在红旗镇、平沙镇、斗门镇、桂山镇大力推行全域综合整治,着力破解空间布局无序化、耕地碎片化、土地利用低效化等问题,探索土地调整置换,规整处置一批零星低效用地,以形成示范推广经验。珠海将继续在金湾区和斗门区大力盘活约1.3万亩待开发和低效开发的留用地,同时加快推进斗门区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试点工作,进一步挖掘集体土地产业空间及配套服务潜力。“工改工”“工业上楼”可推动珠海成熟的产业园区扩容提质,今年珠海将在降低政策准入门槛、优化补公要求、简化报批流程、鼓励连片改造、规范补偿标准等方面出台具体措施。在开展土地整备的同时,珠海还将同步提升园区配套服务。珠海已规划布局42处工业邻里中心。工业邻里中心将提供面向产业工人的商业服务、休闲娱乐和公共配套,推进打造“有归属感、有品质感、有幸福感、有烟火气”的共享蓝领社区。
罗敏还提到,香洲区将重点结合凤凰科学谷项目,通过政府主导、国企实施统筹做地,对一批建设用地进行整理,重新规划集中连片的产业拓展新空间,同时加大南屏科技工业园等园区增容扩建和前山专精特新产业园转型升级的扶持力度,预计未来有望新增产业用地约1500亩。通过各项措施,预计未来3-5年珠海可新增约7000亩产业用地,加上现存的8000亩产业熟地,可保证珠海今后5年的产业空间需求。而在海洋产业空间拓展方面,珠海将积极争取支持成为海洋管理试点城市,探索研究简化简易用岛等多项试点工作,释放无居民海岛新空间,为全省乃至全国探索海洋管理新路径。
2024年珠海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将今年定为“项目攻坚年”和“企业服务年”,重点抓好“立柱项目快落地”“盘根计划全铺开”“产业空间大整合”三件大事。6日珠海举行新闻发布会,市发展改革局副局长王梦阳、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副局长施洋、市自然资源局副局长罗敏围绕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有关情况,就各自领域亮点进行介绍。发布会由市新闻办副主任张楠主持。
让广大企业像“大树盘根”一样扎根珠海。发布会上,王梦阳透露,今年珠海将制定出台“盘根计划”的工作方案,计划从七大方面发力。在全力以赴做好企业贴心服务方面,将按照“有事必应、无事不扰”的原则,进一步畅通政企沟通渠道;在实施分梯队的企业培育计划方面,将加快完善“个转企、小升规、规改股、股上市”,力争用2-3年的时间将工业经济提升到万亿以上规模,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量提升至3000家左右,百亿级龙头企业超15家;在推行“链长制”工作机制方面,选取11条产业链,认定培育“链主”企业,牵线梳理“链主”企业及上下游资源,开展专项对接、带动全链扩大生产;在搭建本地产业链供需对接平台方面,实现产业对接制度化、常态化;在完善现有企业扶持政策体系方面,加快政策兑现步伐;在打通资金链与创新链、创新链与产业链融合的“最后一公里”方面,围绕新型储能、低空经济、人工智能等重点领域,从“给政策优惠”到“给场景机会”,给予新技术、新产品、新模式更多示范应用空间;在打造一流营商环境方面,聚力打造“珠海政府服务”品牌。
产业立柱项目是指能够有效补齐珠海产业链短板,支撑全市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点产业项目。项目总投资一般超过10亿元,达产产值超过30亿元。施洋介绍,存量企业增资扩产项目能够达到投资或达产产值标准,或者项目能够补齐珠海产业链薄弱环,对产业链上下游加速发展能起到关键支撑作用的,也可列为产业立柱项目。至2023年,珠海共确立产业立柱项目37个,其中已签署落地投资协议的项目23个,项目总投资达730.5亿元。2023年立柱项目拉动全市工业投资增长13个百分点,部分项目实现当年签约、当年建设、当年投产,有力支撑全市工业经济保持稳中有进的良好态势。
施洋介绍,今年将围绕新能源上游材料、生物医药、全域无人系统、人工智能等产业方向,继续发挥国有资本“以投促引、投引结合”的优势,力争在未来2-3年内每年引进落地1个百亿级的龙头项目,每个季度引进落地1个50亿级的重大项目,每个月引进落地1个10-20亿级的重点项目,解决珠海产业体量偏小、能级量级不足的问题。此外将推行产业链“链长制”和立柱项目“专班制”,实行“一个项目、一个专员、一跟到底”,通过集中会商实现各级各类审批事项的横向衔接和纵向贯通,推动各审批部门提前介入“赶跑、抢跑”,一揽子解决立柱项目超常规推进可能面临的各项问题,让服务围着项目转。珠海还将编制项目落地的标准化流程和正负面清单,将“特事特办”的特殊个案转化为常态化的标准通例。对园区基础生活生产配套设施的投入力度也将加大,珠海将推动实现全年园区生活生产配套建设投入不少于100亿元的目标,确保基础配套适度超前于项目建设需求。
向陆地拓空间、向海洋拓空间、向天空拓空间。发布会上罗敏表示,珠海将用好政策“工具包”从多个层面抓实产业空间大整合。今年珠海已划定9个约2.3万亩统筹做地试点项目。结合“百千万工程”工作部署,珠海在红旗镇、平沙镇、斗门镇、桂山镇大力推行全域综合整治,着力破解空间布局无序化、耕地碎片化、土地利用低效化等问题,探索土地调整置换,规整处置一批零星低效用地,以形成示范推广经验。珠海将继续在金湾区和斗门区大力盘活约1.3万亩待开发和低效开发的留用地,同时加快推进斗门区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试点工作,进一步挖掘集体土地产业空间及配套服务潜力。“工改工”“工业上楼”可推动珠海成熟的产业园区扩容提质,今年珠海将在降低政策准入门槛、优化补公要求、简化报批流程、鼓励连片改造、规范补偿标准等方面出台具体措施。在开展土地整备的同时,珠海还将同步提升园区配套服务。珠海已规划布局42处工业邻里中心。工业邻里中心将提供面向产业工人的商业服务、休闲娱乐和公共配套,推进打造“有归属感、有品质感、有幸福感、有烟火气”的共享蓝领社区。
罗敏还提到,香洲区将重点结合凤凰科学谷项目,通过政府主导、国企实施统筹做地,对一批建设用地进行整理,重新规划集中连片的产业拓展新空间,同时加大南屏科技工业园等园区增容扩建和前山专精特新产业园转型升级的扶持力度,预计未来有望新增产业用地约1500亩。通过各项措施,预计未来3-5年珠海可新增约7000亩产业用地,加上现存的8000亩产业熟地,可保证珠海今后5年的产业空间需求。而在海洋产业空间拓展方面,珠海将积极争取支持成为海洋管理试点城市,探索研究简化简易用岛等多项试点工作,释放无居民海岛新空间,为全省乃至全国探索海洋管理新路径。
-我已经到底线啦-
暂时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