湾韵|悦读(2022年5月11日)
 

attachment_16522415191910.jpg

本埠书评

大书至简

《中国的孩子》蕴含大情怀

□徐剑

《中国的孩子》是一部以澳门孩子的国家认同和爱国情怀为主题的儿童报告文学作品。内地和澳门作家的联袂创作,让这部聚焦澳门的作品独具特色,也体现了作家驾驭和把控这一题材的能力。

成人作家向儿童文学的成功转型

曾平标是中国报告文学学会理事,近年来在主题出版方面认真耕耘,创作了获得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特别奖的《中国桥:港珠澳大桥圆梦之路》等优秀作品。童书创作让人如履薄冰,作为一位作家,如果缺乏童心,缺乏孩子的视角,写孩子的故事是非常困难的。曾平标此次创作《中国的孩子》,转向童书领域,同样写出了一部优秀作品,交出了一份令人满意的答卷。

大而有度的优秀作品

爱国主义是一个宏大的题材,从澳门孩子的视角,写中国孩子的爱国情怀,能不能写好,非常考验作家的智慧。全书的故事可以概括为十个“一”,在宏大题材和平衡细节上处理得非常好。如全书一开始就写了“一封信”,写习爷爷和孩子们的温暖互动;然后写“一面国旗”,写杜岚老奶奶升起澳门第一面五星红旗的故事。这些都是很小的事情,但又都和国家的大事紧密联系在一起。接着写“一支歌”:《七子之歌——澳门》,一对大熊猫,一场暴风雨,一支军队,一场戏。还有令人印象深刻的“一所学校”,写贵州一所学校在澳门同胞的帮扶下发生的巨大变化。这十个“一”在“中国的孩子”这个大主题下,立体而具体地呈现故事,让人感到叙事宏大大而有度,把握得非常好。

以小见大、举重若轻

报告文学也好,儿童文学也好,轻和重、大和小、弱和强都不容易把握。面对大题材,很容易以大写大,以重写重,无法举重若轻。但《中国的孩子》并非如此,作者以小切口展开大视角,并且在语言表达方面下了很大的力气,摒弃了以往创作成人作品时稍显晦涩的语言,将全书写得非常平实,比较适合孩子阅读。

如书中讲到的濠江中学校长杜岚缝制国旗的故事就是如此。在1949年10月1日,还在葡萄牙管制之下的澳门,能升起五星红旗来,是非常不容易的。杜岚第一个在澳门升起五星红旗的故事,体现了现实和历史的连接。这不由地让人想到,如今走在澳门大街小巷,感到特别地踏实,老街有些地方虽然破旧,但特别温馨,在每所学校都能看到五星红旗飘扬,这与杜岚老奶奶那一代爱国传统的传承都是有着很大关系的。

另外,在故事的表现形式上,两位作者将诸多故事、诸多情节细节如穿珍珠一般串起来,展现了报告文学的魅力。如驻澳部队在台风来袭之后,经授权帮助澳门人民救灾,澳门孩子学习粤剧等。用这样一个一个的片断把书很好地串起来了。只有举重若轻、以小见大,才能大而有度,有风度,有风格,同时,又让孩子能够听懂故事,读懂这本书。

大书至简,小故事蕴含大情怀

主题出版,特别是写给孩子们的书,如果没有生动的、精彩的、特别的细节和故事,孩子们很难读下去。比如书中讲到《七子之歌——澳门》的传唱故事,大家都耳熟能详,闻一多的诗词创作、李海鹰谱曲过程,以及两位小女孩二十多年的不同演绎……通过这些小故事让读者感受和记住有关家国情怀的大道理,将大的情怀完美呈现出来,这是作者在报告文学写作上的突破。作者在给儿童写作时,运用这样一种大书至简的笔法、讲故事的方法。这种方法在写其他宏大题材和主题出版类作品时,也是非常有益处的。

希望作者继续努力,写出更多适合孩子阅读的独特的生动故事,写出能被孩子们口口相传的经典。

(作者系当代作家,中国报告文学学会会长)

读书笔记

书海荡舟

□卢锡铭

1

读书,犹如大海寻珍。人类的书籍,就像一个浩瀚的大海,蕴藏着无数的宝藏,而每一本书,就像一叶张开风帆的小舟,只要你勤于扬帆奋桨,定能在知识的海洋中,觅到奇珍异宝,满载而归。

2

读书,犹如矿中采金。正如一位作家说过:有些人是沙里淘金,读万卷书,小康而已;有些人则是点石成金,随手翻翻便成巨富。看来,读书不仅需要勤,还要善于读才成。

3

读书,犹如拾珠串链。不执笔就不要读书,把那闪光的珍珠拾起来,制作成价值连城的项链,这制作的成功与否,就要看你的眼光的高下与创造智慧的多寡了。

4

读书,要善于心灵撞击。常言道:“与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我们何不把读书变成与智者的心灵对话?一些经典之作的作者,常是些站在历史脊梁上的伟人,与之进行心灵的撞击,定能擦出火花来。

5

读书,仿如交朋结友。孤独常常缠绕着现代人的心,何不去书林中寻觅你素未谋面的挚友?他们可以是文思泉涌的文学家,可以是思辨滔滔的哲学家,可以是穿透时间隧道的史学家,亦可以是洞察世纪风云的社会学家,在人生路上有他们作伴,还怕孤独么?

6

读书,要善于把书读厚和读薄。读厚者,要善于把一句精辟之话,诠释成一本厚厚的书;读薄者,要善于把一本厚厚的书,概括成几句精辟的话。要做到这点,就得训练你演绎和抽象的功力了。

7

读书,要善于通读和精读。对于那些闲书和杂书,浏览一下,粗知一二便行;对于那些经典之作,则要细细地品味,因为那都是些历史淘下来的精品,只有反复地揣摩,才能透彻领悟其内涵的深奥和技巧的精妙。

8

读书,犹如充电。久不读书,心灵的创新智慧就会被掏空,不仅思想和行为跟不上潮流,连语言也是陈旧的,在信息爆炸的社会里,只有将知识和观念不断更新,才能成为一个永不落伍的人。

9

读书,重在感悟人生。在宁折不弯的铮铮铁汉身上读出独立的人格;在踏进人生沼泽的忏悔者的人生轨迹里读出负疚的警省;在纷繁复杂的炎凉世态的描绘中读出处世的智慧;在世纪之交的风云开合的阐述中,听出进击的鼓点。读书,一旦悟出人生的真谛,便读出了真功夫。

10

读书,乐在读出享受。读一本令人拍案叫绝的情感美文,就像听一首低吟浅唱的小夜曲,令你心醉神迷;读一本迭宕迷离的科幻小说,如闯险象横生的迷宫,让你既新奇又刺激;读一本思辨色彩极浓的杂文,如沐思想的河流,让你的灵魂接受一次清清爽爽的洗涤。

11

读书,贵在锲而不舍。我这个属猪的是个懒人,但有一件事从不敢偷懒,就是读书。读起来就忘了吃饭,忘了睡觉,忘了要追踪的电视连续剧,一年四季乐此不疲。我想哪怕每回只收获一星半点,将来也一定会成为一个精神的富有者。

12

购书,是我最大的乐趣。平日最爱逛书店,尤爱逛书市,那一架架一排排的书,仿如一条彩色的河,那散发着淡淡墨香的每一本书,就像一朵彩色的浪花。当我购回一摞心仪之书,其喜悦的心境,就像渔夫网回一船银光闪闪的鱼。

13

藏书,是我的一大嗜好。爱藏各种经典之作,爱藏各类辞书,爱藏一些精装的豪华本。找一金石名家刻一枚藏书印,写上日期,盖上章,再分门别类藏之书架。它们伴我挑灯夜读和笔耕,伴我搬迁和漫步人生之路,成了我除了房子之外的最大一笔财富。

14

赠书,文友所赠之书成了我藏书中的宠儿。一则它们凝聚了故人笔耕的心血,二则它们是催我奋发的鞭儿。我把它们放在书架最醒目的位置上,经常拿来翻翻,像在跟友人一起叙旧,一起研文,一起探索人生。

15

读书,喜欢翻翻书前的序和书后的跋,以求对作者和文章有进一步的了解,没有它们总觉得欠缺了点什么。然而,序与跋的精品并不多,特别讨厌那些拉着名家为自己赝品贴金的序和那些故作谦恭而实是自我吹擂的跋。文章以真为美,此两者的文品与人品皆失于假。

 

 

编辑:庞晓丹 责任编辑:宋显晖
湾韵|悦读(2022年5月11日)
珠海特区报 2022-05-11 13:10
 

attachment_16522415191910.jpg

本埠书评

大书至简

《中国的孩子》蕴含大情怀

□徐剑

《中国的孩子》是一部以澳门孩子的国家认同和爱国情怀为主题的儿童报告文学作品。内地和澳门作家的联袂创作,让这部聚焦澳门的作品独具特色,也体现了作家驾驭和把控这一题材的能力。

成人作家向儿童文学的成功转型

曾平标是中国报告文学学会理事,近年来在主题出版方面认真耕耘,创作了获得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特别奖的《中国桥:港珠澳大桥圆梦之路》等优秀作品。童书创作让人如履薄冰,作为一位作家,如果缺乏童心,缺乏孩子的视角,写孩子的故事是非常困难的。曾平标此次创作《中国的孩子》,转向童书领域,同样写出了一部优秀作品,交出了一份令人满意的答卷。

大而有度的优秀作品

爱国主义是一个宏大的题材,从澳门孩子的视角,写中国孩子的爱国情怀,能不能写好,非常考验作家的智慧。全书的故事可以概括为十个“一”,在宏大题材和平衡细节上处理得非常好。如全书一开始就写了“一封信”,写习爷爷和孩子们的温暖互动;然后写“一面国旗”,写杜岚老奶奶升起澳门第一面五星红旗的故事。这些都是很小的事情,但又都和国家的大事紧密联系在一起。接着写“一支歌”:《七子之歌——澳门》,一对大熊猫,一场暴风雨,一支军队,一场戏。还有令人印象深刻的“一所学校”,写贵州一所学校在澳门同胞的帮扶下发生的巨大变化。这十个“一”在“中国的孩子”这个大主题下,立体而具体地呈现故事,让人感到叙事宏大大而有度,把握得非常好。

以小见大、举重若轻

报告文学也好,儿童文学也好,轻和重、大和小、弱和强都不容易把握。面对大题材,很容易以大写大,以重写重,无法举重若轻。但《中国的孩子》并非如此,作者以小切口展开大视角,并且在语言表达方面下了很大的力气,摒弃了以往创作成人作品时稍显晦涩的语言,将全书写得非常平实,比较适合孩子阅读。

如书中讲到的濠江中学校长杜岚缝制国旗的故事就是如此。在1949年10月1日,还在葡萄牙管制之下的澳门,能升起五星红旗来,是非常不容易的。杜岚第一个在澳门升起五星红旗的故事,体现了现实和历史的连接。这不由地让人想到,如今走在澳门大街小巷,感到特别地踏实,老街有些地方虽然破旧,但特别温馨,在每所学校都能看到五星红旗飘扬,这与杜岚老奶奶那一代爱国传统的传承都是有着很大关系的。

另外,在故事的表现形式上,两位作者将诸多故事、诸多情节细节如穿珍珠一般串起来,展现了报告文学的魅力。如驻澳部队在台风来袭之后,经授权帮助澳门人民救灾,澳门孩子学习粤剧等。用这样一个一个的片断把书很好地串起来了。只有举重若轻、以小见大,才能大而有度,有风度,有风格,同时,又让孩子能够听懂故事,读懂这本书。

大书至简,小故事蕴含大情怀

主题出版,特别是写给孩子们的书,如果没有生动的、精彩的、特别的细节和故事,孩子们很难读下去。比如书中讲到《七子之歌——澳门》的传唱故事,大家都耳熟能详,闻一多的诗词创作、李海鹰谱曲过程,以及两位小女孩二十多年的不同演绎……通过这些小故事让读者感受和记住有关家国情怀的大道理,将大的情怀完美呈现出来,这是作者在报告文学写作上的突破。作者在给儿童写作时,运用这样一种大书至简的笔法、讲故事的方法。这种方法在写其他宏大题材和主题出版类作品时,也是非常有益处的。

希望作者继续努力,写出更多适合孩子阅读的独特的生动故事,写出能被孩子们口口相传的经典。

(作者系当代作家,中国报告文学学会会长)

读书笔记

书海荡舟

□卢锡铭

1

读书,犹如大海寻珍。人类的书籍,就像一个浩瀚的大海,蕴藏着无数的宝藏,而每一本书,就像一叶张开风帆的小舟,只要你勤于扬帆奋桨,定能在知识的海洋中,觅到奇珍异宝,满载而归。

2

读书,犹如矿中采金。正如一位作家说过:有些人是沙里淘金,读万卷书,小康而已;有些人则是点石成金,随手翻翻便成巨富。看来,读书不仅需要勤,还要善于读才成。

3

读书,犹如拾珠串链。不执笔就不要读书,把那闪光的珍珠拾起来,制作成价值连城的项链,这制作的成功与否,就要看你的眼光的高下与创造智慧的多寡了。

4

读书,要善于心灵撞击。常言道:“与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我们何不把读书变成与智者的心灵对话?一些经典之作的作者,常是些站在历史脊梁上的伟人,与之进行心灵的撞击,定能擦出火花来。

5

读书,仿如交朋结友。孤独常常缠绕着现代人的心,何不去书林中寻觅你素未谋面的挚友?他们可以是文思泉涌的文学家,可以是思辨滔滔的哲学家,可以是穿透时间隧道的史学家,亦可以是洞察世纪风云的社会学家,在人生路上有他们作伴,还怕孤独么?

6

读书,要善于把书读厚和读薄。读厚者,要善于把一句精辟之话,诠释成一本厚厚的书;读薄者,要善于把一本厚厚的书,概括成几句精辟的话。要做到这点,就得训练你演绎和抽象的功力了。

7

读书,要善于通读和精读。对于那些闲书和杂书,浏览一下,粗知一二便行;对于那些经典之作,则要细细地品味,因为那都是些历史淘下来的精品,只有反复地揣摩,才能透彻领悟其内涵的深奥和技巧的精妙。

8

读书,犹如充电。久不读书,心灵的创新智慧就会被掏空,不仅思想和行为跟不上潮流,连语言也是陈旧的,在信息爆炸的社会里,只有将知识和观念不断更新,才能成为一个永不落伍的人。

9

读书,重在感悟人生。在宁折不弯的铮铮铁汉身上读出独立的人格;在踏进人生沼泽的忏悔者的人生轨迹里读出负疚的警省;在纷繁复杂的炎凉世态的描绘中读出处世的智慧;在世纪之交的风云开合的阐述中,听出进击的鼓点。读书,一旦悟出人生的真谛,便读出了真功夫。

10

读书,乐在读出享受。读一本令人拍案叫绝的情感美文,就像听一首低吟浅唱的小夜曲,令你心醉神迷;读一本迭宕迷离的科幻小说,如闯险象横生的迷宫,让你既新奇又刺激;读一本思辨色彩极浓的杂文,如沐思想的河流,让你的灵魂接受一次清清爽爽的洗涤。

11

读书,贵在锲而不舍。我这个属猪的是个懒人,但有一件事从不敢偷懒,就是读书。读起来就忘了吃饭,忘了睡觉,忘了要追踪的电视连续剧,一年四季乐此不疲。我想哪怕每回只收获一星半点,将来也一定会成为一个精神的富有者。

12

购书,是我最大的乐趣。平日最爱逛书店,尤爱逛书市,那一架架一排排的书,仿如一条彩色的河,那散发着淡淡墨香的每一本书,就像一朵彩色的浪花。当我购回一摞心仪之书,其喜悦的心境,就像渔夫网回一船银光闪闪的鱼。

13

藏书,是我的一大嗜好。爱藏各种经典之作,爱藏各类辞书,爱藏一些精装的豪华本。找一金石名家刻一枚藏书印,写上日期,盖上章,再分门别类藏之书架。它们伴我挑灯夜读和笔耕,伴我搬迁和漫步人生之路,成了我除了房子之外的最大一笔财富。

14

赠书,文友所赠之书成了我藏书中的宠儿。一则它们凝聚了故人笔耕的心血,二则它们是催我奋发的鞭儿。我把它们放在书架最醒目的位置上,经常拿来翻翻,像在跟友人一起叙旧,一起研文,一起探索人生。

15

读书,喜欢翻翻书前的序和书后的跋,以求对作者和文章有进一步的了解,没有它们总觉得欠缺了点什么。然而,序与跋的精品并不多,特别讨厌那些拉着名家为自己赝品贴金的序和那些故作谦恭而实是自我吹擂的跋。文章以真为美,此两者的文品与人品皆失于假。

 

 

编辑:庞晓丹 责任编辑:宋显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