湾韵|悦读(2023年9月22日)

tqb2023092212.jpg

一条闪耀精神光泽的河流

——《金色河流》与时代精神

□吴瑕

12tqb0922012_001_01_b.jpg

 

 

据作者鲁敏说,《金色河流》八易其稿,从40万字修改到32万字。全书以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为切入点,通过一个名叫穆有衡的商人及其家庭故事,展示社会变迁和时代精神。

 

文学说到底是要表达思想内涵、传递精神力量。我们倡导作家讲好中国故事,展示当代中国人形象,特别需要在创作实践中给出生动、有说服力的例证,需要一批在表现人间烟火的同时传递精神力量的优秀作品。作家鲁敏的长篇小说《金色河流》,在人物塑造、故事结构、情节叙述以及内涵开掘上做出有益探索,既写活了我们置身其中的烟火世界,也生动展现了一个理想高洁的精神世界。

 

《金色河流》作品名意境隽永,阅读小说可知,“河流”寓意人生,“金色”既指财富,也指超越物质财富的金子般的心灵。作品以民营企业家穆有衡生命最后两年的时光为切入点,回望他艰辛打拼、步履不停的创业历程,讲述他在财富、亲情、道义之间抉择的故事。从穆有衡大开大阖的人生巨变,到他与子一代的观念碰撞,再到他选择将财富捐赠作为生命的终章,作品写出了物质创造、道德情感与时代发展的同频共振,折射出时代大潮中精神世界的嬗变。

 

从作品中,可以读出作者自觉的戏剧性追求。绵密的现实生活书写里潜藏着戏剧性结构。人物关系构成也带有戏剧性特征,以一个人物为中心,逐渐向周边扩散,又因种种显在和潜在、直接和间接的交错关联,构成一种网状形态。在故事情节与人物关系的不断推进中,小说逐渐引出一个正剧式的严肃主题:人在创造物质财富的过程中,如何保持心灵和精神的光泽?这既是义利关系的考量,也是对精神品格的淬炼。对此,作者给出了自己的思考和回答。可贵的是,这种表达是通过人物故事的发展、丰沛的现实细节自然引出的,给读者留下了思考空间。

 

从主题上说,作者所要表现的是中国人的精神追求。主人公穆有衡从始至终所抱持的价值观以及他最后做出的财富捐赠决定,显示了道义的力量。小说中其他人物也保持了内心的高洁。王桑对传承民族艺术怀有深深的热情,与好友一起为振兴昆曲艺术而执着努力。乡村女孩河山在人生境遇的变化中领悟到的也是爱与亲情的珍贵。

 

作品塑造的这些人物,作为小说里的典型人物,他们身上体现着美好心灵和价值理想。正是因为有这样的美好心灵和价值理想,生命的河流才能闪耀精神的光泽,时代大潮才能如金色河流般奔涌向前。

赴一场节日盛宴

——读《岁月欢:中国传统节日中的四时欢》有感

□胡胜盼

12tqb0922012_003_01_b.jpg

 

“节日像一个身披华服,充满智慧的老祖母,如果我们能把她请出来,她会缓缓地告诉我们流淌在岁月中的那些绮丽的往事。”黄元琪在提及写作《岁月欢:中国传统节日中的四时欢》(以下简称《岁月欢》)时如此动情描述。有人说,中国老百姓年复一年的生活就是浸润在四季民俗节庆里的。翻开《岁月欢》,那飘散在中国传统节日里的四时欢,氤氲着民族记忆里的一缕香气,在读者脸上荡漾开来。

 

《岁月欢》里的节日烟火漫卷,尽得欢愉。写中国传统节日习俗的书不乏其例。且不说古人所著《荆楚岁时记》《岁时杂记》《燕京岁时记》等名作,只看今人仲富兰《节日里的中国》、余世存《节日之书:余世存说中国传统节日》、陈玉新《中国人的传统节日》等,多有可圈可点者。然而,黄元琪的《岁月欢》还是令人眼前一亮。《岁月欢》以独特的观察角度与行文方式,在岁时节庆语境中透视中华民族岁时年节的生存样态,于具体文化事象中呈现当下普通百姓的生活百态,为解读传统节庆文化开辟了一条往返于传统与现代的路径。全书行文流畅,言语饱含深情又不乏引经据典,从宏观视角对于微观个案的多维阐述也是恰如其分,呈现出一幅幅灵动、优美的节日民俗生活画卷。“过节”曾经是让许多人一听就心动的词语,“节日”是童年记忆中永远闪亮的灯火。立足于传统的文本叙事,虽庄重沉着,但略显枯燥乏味。黄元琪“长袖善舞”,一声长歌、轻灵飘逸。她着意于一个“欢”字,立足当代,将节日仪式感融入现实生活之中。如此,便把力度和温度留给了《岁月欢》,同时也把强烈的沉浸式欢乐体验带给了读者。

 

《岁月欢》以一位旅行家的目光来感知中华民族传统节日,以自己的切身体验来亲近中华民族传统节日,这使得《岁月欢》摆脱了“纸上谈兵”之嫌,字里行间浸润着生活本来的质感,具体的生活意象里有着原生态的生活色彩。从某种意义上说,黄元琪颇似“当代徐霞客”,她用脚步和心灵重新丈量出了传统节日背后的文化尺度。“我在中国的土地上踏着时序的节拍,走南闯北,找寻节日的魅力。很庆幸我能在一年中过好几次‘年’。汉族的,塔吉克族的,傣族的,布朗族的,侗族的,每个年节都活色生香,各有特色。”抚卷寻味,身虽未至,心向往之。《岁月欢》如花叶露珠般的清新,流露出率真、质朴的人文气息,看似平淡,实则在各式各样繁缛的仪程描写中悄然唤醒了华夏儿女对自然与生命最生动的理解与见证。

 

情至深处自然浓。“翻阅诗词、古文,一些传统的节日仪式居然在华夏土地上存在了几千年,而今却日渐式微。我不甘心在每个传统节日中只是疲于应付商家的打折活动,或毫无新意地找家餐厅聚餐。一个找寻传统节日的念头在我心中发酵并终于成形。”的确,《岁月欢》里有节庆历史、习俗、风物、舞乐、美食、游历见闻与百姓的动人故事。但是,《岁月欢》里更有一位文化学者的缱绻情怀与文化乡愁。正如黄元琪自己所说:“过节,俨然成为一种治愈的力量,去抚平人们生命中的褶皱。我虽是这本书的作者,但它属于每个认真过节的人。愿我的读者能通过此书一瞥中国传统节日的魅力。”

 

温暖生活关照心灵

——品读《等一朵花开》

□陈裕

12tqb0922012_005_01_b.jpg

 

《等一朵花开》是漫画家小林(林帝浣)的代表作之一,这是一本“杂书”,漫画、摄影、短文兼而有之。

 

全书共九章,有小林独具个性的漫画,有充满烟火气息的摄影作品,有风趣雅致的动人文字,有对各地美食的独特品鉴,还有对唐诗宋词的个性妙解,于平淡中散发温暖气息,于简约处展示朴素情感,治愈生活的琐屑,关照疲惫的心灵。

 

有人说小林的漫画有着丰子恺的意蕴、黄永玉的随性、蔡志忠的幽默,此言深得我心。《等一朵花开》中的漫画颇得生活真味,线条柔和优美、配文言简意赅,展露出小林漫画的个人风格与标签。每一幅漫画都是寥寥几笔,讲述一个个平凡的故事。这些故事或是我们曾经经历过的往事,或是未来我们将要面对的场景,抑或是作为过来人的人生慨叹。画面妙趣横生、简单易懂,却让读者在捧腹之余获得人生的真实感念。

 

作者向来不拒绝来自美食的诱惑,在本书第二章开篇他就言明“从记事时开始,本人就是个吃货”。在《等一朵花开》中,小林分享了国内各地的饮食习惯和文化差异,他写道:“广东人喝早茶,志不在茶,而在于点心。因此又有点心四大天王之说,即虾饺、烧卖、叉烧包、蛋挞。”“四川有道名菜叫开水白菜,是用火腿、老鸡、干贝、肘子等熬出的清澈高汤来煮白菜,有这么多美味做幕后英雄,鲜当然是很鲜的,但却有点失去了白菜本真。”“到了东北,白菜以微盐腌渍,经过漫长时间发酵之后,脱胎换骨成为极鲜的酸菜,用来炖杀猪菜,甚至能取代猪肉成为美味的主角。”像这样生动的笔墨书中还有许多,可见作者对饮食的热爱,所以他声称要做“漫画界文笔最好的美食家”。在讲述与饮食相关的人和事时,作者自然地生发出对童年、对故土的怀念,质朴的文字里浓缩了对过往的人和事的感念珍视,字里行间都散发着至真至情的人文关怀。

 

从《等一朵花开》不难看出,作者是一个满腹生活情怀的人,他把对《诗经》以及唐诗宋词的解读配以图画和摄影作品,呈现出一种独特的美感。据他自己所述,他喜欢用画笔和相机记录下行走的过程,观察所到之处的风土人情,获得对美景与人物、山水与花鸟、深山小镇与世界名城的真实观感。他把简单的日子装帧成温暖的气息,用《等一朵花开》这本书感染读者、浸润心灵。

 

这是一本充满生活趣味的书,在轻松愉悦的氛围里享用美食、品谈唐诗宋词,把生活过成了一首诗,就像作者在题记所写:“收到一封远方的来信/闻到一阵清新的花香……虽然这些无关紧要/但这些小而明确的美好/就是尘世的幸福。”这些贴近生活的叙述,表达着作者宁静阔达的心境和对美好生活的期许。

 

阅读的心境

□叶志勇

 

深夜,寂静无声。我翻开一本杂志,看到了一篇令人奇怪而又耳目一新的文章《花开乡野,马打响鼻》。

 

说它奇怪,是因为“花开乡野”与“马打响鼻”两个意象的奇异组合。在“花开乡野”的田园诗意之后,“马打响鼻”的意象让我猝不及防。作者在田间地头割一种叫做白花花草的植物,此植物未开时为草,开时为花。当人俯下身子贴近它时,不知是贴向草还是贴向花,花草大地,芳香百里,辽阔无边。

 

我在阅读中看到了满地的花草、辽阔的大地,还有我无限延伸的想象。

 

黄昏时分牧马,是一件悠闲而又富有诗意的事情。此时天擦黑,光明被一点点擦走,黑暗渐渐袭来,暮色四起,心绪宁静,牵马走过家乡,胜过衣锦还乡。一片寂静与惬意中,马儿悠悠地打了个响鼻,把快乐定格在了深深浓浓的夜色里。昼夜交替中,花草大地寂静无言,只有马蹄一声又一声,敲击厚重的山乡,和着绵延轻柔的晚风,书写独特的诗意,氤氲在我浩荡无垠的心绪里。

 

这就是文字的力量,纯净饱满而又晶莹剔透。有时候会想,是什么吸引着我们去阅读。也许是深邃的思想,也许是无尽的遐思。在忙碌的生活中,在滚滚的红尘里,能够静下心来悠闲地阅读、惬意地驰骋,本身就是一件幸福的事。有时,书籍或文章的内容已不重要,你把书本摊开,就像在面对一个又一个跳跃的精灵,你的心灵也在欢快地跳跃,时空就伸展到了极远极静的地方。回想我阅读的感受,最美妙的体验就是一个“静”字,安静、恬静、澄静。

 

阅读,也许就是让喧嚣归为宁静,浮躁变为平静。

 

我还能清晰地忆起少年时阅读泰戈尔作品的感受。阅读泰戈尔的文字需要虔诚的心境。我在小城简陋昏暗的书店里,偶尔看到泰戈尔的诗歌,触目间心弦惊动。那是怎样的一种震颤啊,青春的血液安静而祥和、炽热而汹涌。“生如夏花之绚烂,死如秋叶之静美。”面对那灵动的文字,如同面对慈爱的目光,你能不热爱生活吗?阅读教会了我用平和的目光、炽热的激情去看待人生。

 

我能数出众多给我影响的书籍,林林总总、数之不尽,不过我固执地认为,一些散落在浩瀚书海中的小著作、小文章,就像原野上的小花小草,虽然不起眼,却有着令人心动的魅力,在你不经意中幻化为灵动的思想与奔涌的诗意。那是平民视角的思想,纯正质朴,就像今夜我读到的文章《花开乡野,马打响鼻》,朴素得如同窗前院中的树木丛草,透过稀疏的灯光,我看到它们淡淡地立在那儿,在深夜静静地呼吸,默默地沉思。

 

阅读的心境是澄澈的,像开在原野上的无名花草,在辽阔大地上渐行渐远,又若即若离。

 

乡间书场

□董宁

从前,乡下有很多热闹事,我记忆最深的,除了唱大戏和吹糖人,就是乡间书场。

 

阿信家和我家门挨门,阿信三天两头在书场给乡亲们说书,只要他一开口,准能把人逗笑或说哭,准能把乡亲们的魂勾到书里去。只可惜,阿信一生下来就双目失明,为了让他有口饭吃,他的父母把他送到外地学说书。阿信勤奋,脑子灵活,很快就学成归来。我们村在山旮旯里,书场上有了品古论今的阿信,乡亲们的乡村生活更热闹了。

 

那些时光里,每到夏季,晚饭一过,阿信就夹着胡琴,在别人的引导下来到村东头一片平整的树荫下。这里树冠如伞,是阿信说书论道的书场。阿信一坐下,便有人递上茶水,他浅浅地抿上一口,清了清嗓子,支起胡琴,乡村的夏夜便生动起来。小村庄里总有迟到的人,他们一听到悠扬的胡琴声,丢下手里的事就往书场赶。

 

阿信天生高嗓门,别看他眼睛失明,说起书来气势夺人,把书里的故事说得既生动又富有想象力。说到精彩处,乡亲们屏声静气,竖起耳朵,生怕漏掉一个字。阿信说《花木兰》,花木兰替父从军,纵横疆场,好生英气。说着说着,小村庄里的农家妇女都坐不住了,爱家爱国的热情一下子高涨起来。阿信说《武松传》,把历史人物武松说得活灵活现。醉打蒋门神一段,阿信把武松的侠义和豪情说得慷慨激昂,乡亲们听得如痴如醉。阿信还说《梁祝》《天仙配》,直说得情深深、思绵绵、怨悠悠。这些经典的凄美爱情故事,阿信一一传达给乡亲们。阿信说的书很多,乡亲们百听不厌。《隋唐演义》《大明演义》《白眉大侠》《明英烈》《岳飞传》中的英雄人物,阿信轻轻一点拨,就走进大家的心里去。

 

我是个听书迷,阿信说的书让我长知识,还能懂道理。七里八村常把阿信请过去,我挨村跟着听。我对《红楼梦》中的人物最感兴趣,一回到家就用铅笔记在一个小本子上,三天两头翻出来揣摩一番,真是有味道。《刘胡兰》对我震动很大,做个小英雄的想法从小就在我心里扎了根。《封神榜》中,姜子牙伐纣的历史故事,让我对国家的历史命运开始有了思考。《诸葛亮》《程咬金》《林则徐》中的经典故事和历史人物,在阿信绘声绘色的描述中,深深地印在我脑海里。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乡间书场是一场生动难忘的历史课,不仅丰富了农民的文化生活,还影响了一个个朴实勤恳的庄稼人。

柿树挂起深秋的红灯

□王连生

柿树挂起深秋的红灯

在愈吹愈寒的西北风中

展示它火热的激情

照亮了平原

红遍了丘陵

与秦岭的红叶遥相呼应

给这个多彩的季节

再增添一道美丽的风景

柿树挂起深秋的红灯

梦想的大地生龙飞凤

小河高兴地鼓起手掌

绿油油的麦苗

让无垠的田野更显年轻

晒场上的农人有些激动

随着一声声鸟鸣

哼起了开心的歌谣

 

微信图片_20200320125007.jpg

编辑:庞晓丹 责任编辑:赵思华
湾韵|悦读(2023年9月22日)
珠海特区报 2023-09-22 12:49

tqb2023092212.jpg

一条闪耀精神光泽的河流

——《金色河流》与时代精神

□吴瑕

12tqb0922012_001_01_b.jpg

 

 

据作者鲁敏说,《金色河流》八易其稿,从40万字修改到32万字。全书以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为切入点,通过一个名叫穆有衡的商人及其家庭故事,展示社会变迁和时代精神。

 

文学说到底是要表达思想内涵、传递精神力量。我们倡导作家讲好中国故事,展示当代中国人形象,特别需要在创作实践中给出生动、有说服力的例证,需要一批在表现人间烟火的同时传递精神力量的优秀作品。作家鲁敏的长篇小说《金色河流》,在人物塑造、故事结构、情节叙述以及内涵开掘上做出有益探索,既写活了我们置身其中的烟火世界,也生动展现了一个理想高洁的精神世界。

 

《金色河流》作品名意境隽永,阅读小说可知,“河流”寓意人生,“金色”既指财富,也指超越物质财富的金子般的心灵。作品以民营企业家穆有衡生命最后两年的时光为切入点,回望他艰辛打拼、步履不停的创业历程,讲述他在财富、亲情、道义之间抉择的故事。从穆有衡大开大阖的人生巨变,到他与子一代的观念碰撞,再到他选择将财富捐赠作为生命的终章,作品写出了物质创造、道德情感与时代发展的同频共振,折射出时代大潮中精神世界的嬗变。

 

从作品中,可以读出作者自觉的戏剧性追求。绵密的现实生活书写里潜藏着戏剧性结构。人物关系构成也带有戏剧性特征,以一个人物为中心,逐渐向周边扩散,又因种种显在和潜在、直接和间接的交错关联,构成一种网状形态。在故事情节与人物关系的不断推进中,小说逐渐引出一个正剧式的严肃主题:人在创造物质财富的过程中,如何保持心灵和精神的光泽?这既是义利关系的考量,也是对精神品格的淬炼。对此,作者给出了自己的思考和回答。可贵的是,这种表达是通过人物故事的发展、丰沛的现实细节自然引出的,给读者留下了思考空间。

 

从主题上说,作者所要表现的是中国人的精神追求。主人公穆有衡从始至终所抱持的价值观以及他最后做出的财富捐赠决定,显示了道义的力量。小说中其他人物也保持了内心的高洁。王桑对传承民族艺术怀有深深的热情,与好友一起为振兴昆曲艺术而执着努力。乡村女孩河山在人生境遇的变化中领悟到的也是爱与亲情的珍贵。

 

作品塑造的这些人物,作为小说里的典型人物,他们身上体现着美好心灵和价值理想。正是因为有这样的美好心灵和价值理想,生命的河流才能闪耀精神的光泽,时代大潮才能如金色河流般奔涌向前。

赴一场节日盛宴

——读《岁月欢:中国传统节日中的四时欢》有感

□胡胜盼

12tqb0922012_003_01_b.jpg

 

“节日像一个身披华服,充满智慧的老祖母,如果我们能把她请出来,她会缓缓地告诉我们流淌在岁月中的那些绮丽的往事。”黄元琪在提及写作《岁月欢:中国传统节日中的四时欢》(以下简称《岁月欢》)时如此动情描述。有人说,中国老百姓年复一年的生活就是浸润在四季民俗节庆里的。翻开《岁月欢》,那飘散在中国传统节日里的四时欢,氤氲着民族记忆里的一缕香气,在读者脸上荡漾开来。

 

《岁月欢》里的节日烟火漫卷,尽得欢愉。写中国传统节日习俗的书不乏其例。且不说古人所著《荆楚岁时记》《岁时杂记》《燕京岁时记》等名作,只看今人仲富兰《节日里的中国》、余世存《节日之书:余世存说中国传统节日》、陈玉新《中国人的传统节日》等,多有可圈可点者。然而,黄元琪的《岁月欢》还是令人眼前一亮。《岁月欢》以独特的观察角度与行文方式,在岁时节庆语境中透视中华民族岁时年节的生存样态,于具体文化事象中呈现当下普通百姓的生活百态,为解读传统节庆文化开辟了一条往返于传统与现代的路径。全书行文流畅,言语饱含深情又不乏引经据典,从宏观视角对于微观个案的多维阐述也是恰如其分,呈现出一幅幅灵动、优美的节日民俗生活画卷。“过节”曾经是让许多人一听就心动的词语,“节日”是童年记忆中永远闪亮的灯火。立足于传统的文本叙事,虽庄重沉着,但略显枯燥乏味。黄元琪“长袖善舞”,一声长歌、轻灵飘逸。她着意于一个“欢”字,立足当代,将节日仪式感融入现实生活之中。如此,便把力度和温度留给了《岁月欢》,同时也把强烈的沉浸式欢乐体验带给了读者。

 

《岁月欢》以一位旅行家的目光来感知中华民族传统节日,以自己的切身体验来亲近中华民族传统节日,这使得《岁月欢》摆脱了“纸上谈兵”之嫌,字里行间浸润着生活本来的质感,具体的生活意象里有着原生态的生活色彩。从某种意义上说,黄元琪颇似“当代徐霞客”,她用脚步和心灵重新丈量出了传统节日背后的文化尺度。“我在中国的土地上踏着时序的节拍,走南闯北,找寻节日的魅力。很庆幸我能在一年中过好几次‘年’。汉族的,塔吉克族的,傣族的,布朗族的,侗族的,每个年节都活色生香,各有特色。”抚卷寻味,身虽未至,心向往之。《岁月欢》如花叶露珠般的清新,流露出率真、质朴的人文气息,看似平淡,实则在各式各样繁缛的仪程描写中悄然唤醒了华夏儿女对自然与生命最生动的理解与见证。

 

情至深处自然浓。“翻阅诗词、古文,一些传统的节日仪式居然在华夏土地上存在了几千年,而今却日渐式微。我不甘心在每个传统节日中只是疲于应付商家的打折活动,或毫无新意地找家餐厅聚餐。一个找寻传统节日的念头在我心中发酵并终于成形。”的确,《岁月欢》里有节庆历史、习俗、风物、舞乐、美食、游历见闻与百姓的动人故事。但是,《岁月欢》里更有一位文化学者的缱绻情怀与文化乡愁。正如黄元琪自己所说:“过节,俨然成为一种治愈的力量,去抚平人们生命中的褶皱。我虽是这本书的作者,但它属于每个认真过节的人。愿我的读者能通过此书一瞥中国传统节日的魅力。”

 

温暖生活关照心灵

——品读《等一朵花开》

□陈裕

12tqb0922012_005_01_b.jpg

 

《等一朵花开》是漫画家小林(林帝浣)的代表作之一,这是一本“杂书”,漫画、摄影、短文兼而有之。

 

全书共九章,有小林独具个性的漫画,有充满烟火气息的摄影作品,有风趣雅致的动人文字,有对各地美食的独特品鉴,还有对唐诗宋词的个性妙解,于平淡中散发温暖气息,于简约处展示朴素情感,治愈生活的琐屑,关照疲惫的心灵。

 

有人说小林的漫画有着丰子恺的意蕴、黄永玉的随性、蔡志忠的幽默,此言深得我心。《等一朵花开》中的漫画颇得生活真味,线条柔和优美、配文言简意赅,展露出小林漫画的个人风格与标签。每一幅漫画都是寥寥几笔,讲述一个个平凡的故事。这些故事或是我们曾经经历过的往事,或是未来我们将要面对的场景,抑或是作为过来人的人生慨叹。画面妙趣横生、简单易懂,却让读者在捧腹之余获得人生的真实感念。

 

作者向来不拒绝来自美食的诱惑,在本书第二章开篇他就言明“从记事时开始,本人就是个吃货”。在《等一朵花开》中,小林分享了国内各地的饮食习惯和文化差异,他写道:“广东人喝早茶,志不在茶,而在于点心。因此又有点心四大天王之说,即虾饺、烧卖、叉烧包、蛋挞。”“四川有道名菜叫开水白菜,是用火腿、老鸡、干贝、肘子等熬出的清澈高汤来煮白菜,有这么多美味做幕后英雄,鲜当然是很鲜的,但却有点失去了白菜本真。”“到了东北,白菜以微盐腌渍,经过漫长时间发酵之后,脱胎换骨成为极鲜的酸菜,用来炖杀猪菜,甚至能取代猪肉成为美味的主角。”像这样生动的笔墨书中还有许多,可见作者对饮食的热爱,所以他声称要做“漫画界文笔最好的美食家”。在讲述与饮食相关的人和事时,作者自然地生发出对童年、对故土的怀念,质朴的文字里浓缩了对过往的人和事的感念珍视,字里行间都散发着至真至情的人文关怀。

 

从《等一朵花开》不难看出,作者是一个满腹生活情怀的人,他把对《诗经》以及唐诗宋词的解读配以图画和摄影作品,呈现出一种独特的美感。据他自己所述,他喜欢用画笔和相机记录下行走的过程,观察所到之处的风土人情,获得对美景与人物、山水与花鸟、深山小镇与世界名城的真实观感。他把简单的日子装帧成温暖的气息,用《等一朵花开》这本书感染读者、浸润心灵。

 

这是一本充满生活趣味的书,在轻松愉悦的氛围里享用美食、品谈唐诗宋词,把生活过成了一首诗,就像作者在题记所写:“收到一封远方的来信/闻到一阵清新的花香……虽然这些无关紧要/但这些小而明确的美好/就是尘世的幸福。”这些贴近生活的叙述,表达着作者宁静阔达的心境和对美好生活的期许。

 

阅读的心境

□叶志勇

 

深夜,寂静无声。我翻开一本杂志,看到了一篇令人奇怪而又耳目一新的文章《花开乡野,马打响鼻》。

 

说它奇怪,是因为“花开乡野”与“马打响鼻”两个意象的奇异组合。在“花开乡野”的田园诗意之后,“马打响鼻”的意象让我猝不及防。作者在田间地头割一种叫做白花花草的植物,此植物未开时为草,开时为花。当人俯下身子贴近它时,不知是贴向草还是贴向花,花草大地,芳香百里,辽阔无边。

 

我在阅读中看到了满地的花草、辽阔的大地,还有我无限延伸的想象。

 

黄昏时分牧马,是一件悠闲而又富有诗意的事情。此时天擦黑,光明被一点点擦走,黑暗渐渐袭来,暮色四起,心绪宁静,牵马走过家乡,胜过衣锦还乡。一片寂静与惬意中,马儿悠悠地打了个响鼻,把快乐定格在了深深浓浓的夜色里。昼夜交替中,花草大地寂静无言,只有马蹄一声又一声,敲击厚重的山乡,和着绵延轻柔的晚风,书写独特的诗意,氤氲在我浩荡无垠的心绪里。

 

这就是文字的力量,纯净饱满而又晶莹剔透。有时候会想,是什么吸引着我们去阅读。也许是深邃的思想,也许是无尽的遐思。在忙碌的生活中,在滚滚的红尘里,能够静下心来悠闲地阅读、惬意地驰骋,本身就是一件幸福的事。有时,书籍或文章的内容已不重要,你把书本摊开,就像在面对一个又一个跳跃的精灵,你的心灵也在欢快地跳跃,时空就伸展到了极远极静的地方。回想我阅读的感受,最美妙的体验就是一个“静”字,安静、恬静、澄静。

 

阅读,也许就是让喧嚣归为宁静,浮躁变为平静。

 

我还能清晰地忆起少年时阅读泰戈尔作品的感受。阅读泰戈尔的文字需要虔诚的心境。我在小城简陋昏暗的书店里,偶尔看到泰戈尔的诗歌,触目间心弦惊动。那是怎样的一种震颤啊,青春的血液安静而祥和、炽热而汹涌。“生如夏花之绚烂,死如秋叶之静美。”面对那灵动的文字,如同面对慈爱的目光,你能不热爱生活吗?阅读教会了我用平和的目光、炽热的激情去看待人生。

 

我能数出众多给我影响的书籍,林林总总、数之不尽,不过我固执地认为,一些散落在浩瀚书海中的小著作、小文章,就像原野上的小花小草,虽然不起眼,却有着令人心动的魅力,在你不经意中幻化为灵动的思想与奔涌的诗意。那是平民视角的思想,纯正质朴,就像今夜我读到的文章《花开乡野,马打响鼻》,朴素得如同窗前院中的树木丛草,透过稀疏的灯光,我看到它们淡淡地立在那儿,在深夜静静地呼吸,默默地沉思。

 

阅读的心境是澄澈的,像开在原野上的无名花草,在辽阔大地上渐行渐远,又若即若离。

 

乡间书场

□董宁

从前,乡下有很多热闹事,我记忆最深的,除了唱大戏和吹糖人,就是乡间书场。

 

阿信家和我家门挨门,阿信三天两头在书场给乡亲们说书,只要他一开口,准能把人逗笑或说哭,准能把乡亲们的魂勾到书里去。只可惜,阿信一生下来就双目失明,为了让他有口饭吃,他的父母把他送到外地学说书。阿信勤奋,脑子灵活,很快就学成归来。我们村在山旮旯里,书场上有了品古论今的阿信,乡亲们的乡村生活更热闹了。

 

那些时光里,每到夏季,晚饭一过,阿信就夹着胡琴,在别人的引导下来到村东头一片平整的树荫下。这里树冠如伞,是阿信说书论道的书场。阿信一坐下,便有人递上茶水,他浅浅地抿上一口,清了清嗓子,支起胡琴,乡村的夏夜便生动起来。小村庄里总有迟到的人,他们一听到悠扬的胡琴声,丢下手里的事就往书场赶。

 

阿信天生高嗓门,别看他眼睛失明,说起书来气势夺人,把书里的故事说得既生动又富有想象力。说到精彩处,乡亲们屏声静气,竖起耳朵,生怕漏掉一个字。阿信说《花木兰》,花木兰替父从军,纵横疆场,好生英气。说着说着,小村庄里的农家妇女都坐不住了,爱家爱国的热情一下子高涨起来。阿信说《武松传》,把历史人物武松说得活灵活现。醉打蒋门神一段,阿信把武松的侠义和豪情说得慷慨激昂,乡亲们听得如痴如醉。阿信还说《梁祝》《天仙配》,直说得情深深、思绵绵、怨悠悠。这些经典的凄美爱情故事,阿信一一传达给乡亲们。阿信说的书很多,乡亲们百听不厌。《隋唐演义》《大明演义》《白眉大侠》《明英烈》《岳飞传》中的英雄人物,阿信轻轻一点拨,就走进大家的心里去。

 

我是个听书迷,阿信说的书让我长知识,还能懂道理。七里八村常把阿信请过去,我挨村跟着听。我对《红楼梦》中的人物最感兴趣,一回到家就用铅笔记在一个小本子上,三天两头翻出来揣摩一番,真是有味道。《刘胡兰》对我震动很大,做个小英雄的想法从小就在我心里扎了根。《封神榜》中,姜子牙伐纣的历史故事,让我对国家的历史命运开始有了思考。《诸葛亮》《程咬金》《林则徐》中的经典故事和历史人物,在阿信绘声绘色的描述中,深深地印在我脑海里。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乡间书场是一场生动难忘的历史课,不仅丰富了农民的文化生活,还影响了一个个朴实勤恳的庄稼人。

柿树挂起深秋的红灯

□王连生

柿树挂起深秋的红灯

在愈吹愈寒的西北风中

展示它火热的激情

照亮了平原

红遍了丘陵

与秦岭的红叶遥相呼应

给这个多彩的季节

再增添一道美丽的风景

柿树挂起深秋的红灯

梦想的大地生龙飞凤

小河高兴地鼓起手掌

绿油油的麦苗

让无垠的田野更显年轻

晒场上的农人有些激动

随着一声声鸟鸣

哼起了开心的歌谣

 

微信图片_20200320125007.jpg

编辑:庞晓丹 责任编辑:赵思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