湾韵|大家(2022年9月19日)
群众演员

□蒋子龙

走进一座庞大的影视拍摄基地,眼界大开,或曰“脑洞大开”。真真切切地感受到社会进入娱乐时代,需要庞大的演艺业支撑。也就是广泛的演出娱乐活动,以支持“文化产业”在GDP中所占的比例。

不禁想起曾被称为“作家富翁”或“富翁作家”的张贤亮,可能是中国最早开办影视城的,免费给拍摄者提供方便,但拍摄完成后要留下一些影视剧中的服装道具以及影星的照片等。无以计数想当演员或对演艺有兴趣的群众,蜂拥而至,购票参观,以窥明星们种种拍摄花絮。他每天站在高处,看着一辆辆载着游客的大巴开进他的影视城,心里计算着门票和其他纪念品的销售收入,大概就知道今天又赚了多少……也可以说是人们对演艺界的兴趣,成就了张贤亮的致富传奇。

娱乐时代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群众演员”兴盛,队伍庞大,且各色人等花样齐全。群众即演员,演员即群众。拍摄基地大门口内外似乎永远都有相当数量的“群众”,等待成为“演员”。在这里,“鲤鱼跳龙门”不再是神话,已经大红大紫的明星,有些当初就做过群众演员,甚至就是从拍摄基地的大门口“漂”出来的。全国每年仅电视剧就拍摄上千部、甚至数千部,据传一部《外来媳妇本地郎》就要突破3100集了。

更别提层出不穷的“抗日神剧”,影视屏幕上每天少则两三部,多则十来部,若赶上日本投降的日子,鬼子形象几乎霸占了荧屏。给人的感觉是随便在大街上抓个人,就能驾轻就熟地扮演日本鬼子,而且还能活灵活现地展示鬼子的阴毒、狡诈和残暴。“鬼子”出演员,演“鬼子”易出名,似乎也是一条混迹于演艺界的“捷径”。

记得在老电影《平原游击队》中,扮演日本鬼子松井的长春电影制片厂演员方化,被称为“演活了松井”。那个时候,能在银幕上演好鬼子的似乎就他一个人。是那时人们心灵拘谨、演坏蛋放不开?还是银屏上对坏蛋的需求量大增,促成鬼子形象大爆发?

或许人的现代性,除去科学知识的丰富与发展、人性的复杂与开放,还包括演艺潜能的极大开掘。再加上商业社会无孔不入的诱惑,演而优则富,出名就有利,而表演似乎是娱乐时代名利双收最快捷的途径。所谓“一剧成名”“一夜成名”的致富故事多发生在会表演的人身上。

有个口号曾经呼喊得非常响亮,即“从娃娃抓起”:“足球要从娃娃抓起”“环境保护要从娃娃抓起”……这么多年过去,“从娃娃抓起”大见成效的惟有表演。过去六七岁能登台演出的“六龄童”“七岁红”凤毛麟角,如今三、四岁就在各类演艺节目中走红,然后走穴演出的不计其数,各地电视台的娱乐节目都少不了各种童星。而且年年岁岁还在一批批不断涌现着各个门类的“小人精”。所以从成人群众中抓一个就能演日本鬼子,又算得了什么?

然而会演戏的又岂止是年轻人和娃娃?现代表演也不是舞台和影视荧屏所能局限的,大街上随时都会有精彩的演出。比如“碰瓷”,已经碰得老年人在公众场合摔倒,无论真假都没人敢扶了,甚至还在社会上引起一场不大不小的争论:“是老人变坏,还是坏人变老?”还有行乞的、诈骗的,个个都有一套演技。“职业哭丧者”的队伍也似乎越来越壮大,让本来是一种水到渠成的感情流露,变成实实在在的痛哭表演。因现代“孝子们”常不会哭,或哭不出来,而这些八杆子打不着的人却能哭得昏天黑地,一把鼻涕一把泪地强化了治丧的悲哀气氛。

不是有句套话叫“人生如戏”吗?就像戏剧一样生活中也存在着演员和表演。“花花世界”,越花越不嫌花;越是“无奇不有”,人们越是出奇、猎奇。不仅哭可以成为一种表演,再配以嬉笑怒骂、唱念做打,在娱乐至上的现实生活中,擅长表演没准真能混成个人物。

蒋子龙 1941年生于河北省沧州,曾任天津市作家协会主席和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1962年开始发表作品,多次获得全国短篇小说和中篇小说奖。代表作有《乔厂长上任记》《赤橙黄绿青蓝紫》《农民帝国》等。2010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了14卷本《蒋子龙文集》。

醉花阴·陌上行吟

□仓林忠

二月梨花飞絮片,弱柳东风剪。凤翼远垂云,晚日燃霞,青霭天边衍。 

牵绵芳草生扑眼,似绿茵轻浅。春色正惹人,陌上行吟,不觉黄昏渐。

上行杯·岁岁春来

岁岁春来春去,独不见,应序东风。花放心花难与共,归情暗涌。 望朝云,身愈迥,俯垄,思纵,秋水淙淙。

声声慢·夜赏白梅

篱前竹友,穆穆枝横,娴娴俯萼俏瘦。淡淡雪影幽梦,雾纱馨透。霜风瀑月如霰,恍起飞,翼翩蝶秀。地纪转,气潜阳,暗与朔寒鏖斗。

却向笛声飘绺,冰艳骨,芳华驭冬开又。欲馈知交,款款却谁可偶?携壶袖诗漫步,荡闲愁,蕊下纵酒。这片片,哪晓怎衷愫酿就?

青玉案·残霞佐酒

残霞佐酒覊孤旅,日拘囿、乡学宇。春去遥冥犹雁去。闲窗浮虑,黄尘飞絮,兀自因风举。

误识媚好丛花外,芜草波痕掩流寓。胸际愁思弥在望,晴川历历,远云烟树,秋肃、连绵雨。

在赵半狄平行世界里的意识漂流

□千夫长

我的小窝是与现实平行的世界。在展出的装置作品《赵半狄的小窝》上,和艺术家赵半狄一见面,他就这样对我说。

赵半狄的这个观点一下子让我的意识漂流起来,闪入了一个令我兴趣盎然的联想维度里。首先就是关于艺术家和艺术品的关系问题,无论是意识形态需求的服务价值,是对当下现实的介入价值,是以梦为马的奇幻价值,是理想主义的乌托邦价值,都是含混不清的,一直都是说不明白的。赵半狄的这一句话说透了,艺术就是艺术家的平行世界。这个平行世界和现实世界不是一个价值评判系统,当然,那也就不是一个审美系统了。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之后,我们都开始害怕了,人类变得胆小了,都惊慌失措地躲在口罩后面,新冠肺炎病毒的杀手无影无形无孔不入地进行恐怖追杀,直到现在还没有收手。未来的岁月已是未知。在遥远的目光里,似乎出现了一座荒岛,遍地竹叶,有一间茅棚,有一只口罩吊床。城市在漂流中来到了荒岛,上海、武汉、南京、厦门、沈阳,现在登岸的是广东顺德。登陆荒岛的人,从口罩后面走出来,躺在了口罩的吊床上。口罩是什么?母亲的摇篮吗?洁净的白云吗?救赎的方舟吗?罪恶之门吗?还是封闭嘴巴的口罩?我觉得都不是。这些还是我们的现实世界价值系统里的东西。似乎走进的荒岛也不是荒岛,就是艺术家赵半狄的平行世界。《赵半狄的小窝》不是在解决现实里一个人和一群人的遭遇问题,它在隐喻一个人的心灵问题。在小窝里不能让瘸子站起来行走,也不能让盲人睁开眼睛,却能让人的灵自由起来。平行世界是艺术家的另一种存在方式,或者在另一个维度里,不是真正物质形式的存在。甚至,平行世界不是艺术家创造的,艺术家是和作品一起被造物主创造出来的。艺术家只是艺术品的发现者。当艺术家的境界升高了,放弃了现实世界所追求和创作的一切,他的灵、他的智慧、他的眼都被打开了,就发现了平行世界的存在。其中,最重要的放弃就是放弃了所谓思想,思想是艺术创作的沉重枷锁,创作者有思想了,看的人就没思想了。因为你把作品用思想定义了也就窄化了。所谓艺术史上一直都是这样,我们看到的艺术作品就是因为囿于思想而达不到更高的灵端。所以真正高级的艺术是有灵的,是和艺术家不在一个世界的另一个平行世界里的。在现实世界和平行世界之间有一条河,不是时间之河,艺术家在岸的这头,艺术品在岸的那头,艺术家的本事就是打造渡船。渡过去了,你就属灵了;渡不过去,仍是一个俗物。艺术世界的真相是,现实世界人群熙攘,站在岸边,望船兴叹。对岸的平行世界里,人烟稀少。

意识闪出了那个维度。我已漂流在赵半狄的小窝里,赵半狄和《赵半狄的小窝》已在赵半狄的平行世界。

千夫长 小说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1962年7月28日出生于内蒙古自治区哲里木盟科尔沁左翼后旗。出版著作:长篇小说《红马》《长调》《中年英雄》,中篇小说集《马的天边》,中短篇小说集《草原记》,首部华语手机小说《城外》,散文集《野腔野调》《世道》《千页书》,文化对话录《纠缠不休》等。现居广州。

乌镇散句 (外一首)

□刘春潮

1

仿佛我来过这里
那张不错的书法
是我题的
那幅不错的丹青
是我画的
这首不错的诗
当然也是我醉酒时写的
那家我住过的客栈
换了主人
那位我在风雨桥邂逅的姑娘
据说,嫁给了遗憾

2

禁止菊花茶的香气
溢出杯口
禁止打银铺老板
过分用力敲打银器
禁止游人肆意踩踏青石板
禁止任何人不假思索
随随便便说:爱

3

嗯 你想说的
只是我身体想要的
而我更喜欢不远处嘈杂的酒吧
酒吧里更为嘈杂的音乐和木讷的人群
流浪歌手喊湿故乡的嗓音
凌晨三点
他会准时提着酒瓶
到河边呕吐
吐上满满一河月亮
一面歌唱,一面忧伤

4

桥洞是圆的
像月亮
糕点是圆的
像月亮
月亮是圆的
像个谎

5

如果她转身的瞬间
在路灯下故意遗落
一张白色的手帕
我一定跟上前去

6

这黄酒后劲真大
我把它倒进河里
翻出两条蛇
一男一女
在我面前卿卿我我
气死我了

7

是不是该这样
绫罗裹身
轻吹小曲
是不是该这样手执折扇
信步街巷
我一言不发
(是不是该这样)
一言不发的青石板
这么多人在它身上
踩来踩去
它一言不发
偶尔散发出熠熠的光

8

哪儿也别去了
我们的窗前有一艘小船
我们把它扣过来
在上面谈情说爱
把酒言欢
作为凡人
我为刚才所说的话感到惊慌

姐姐

姐姐 我不止一次的经过这里
偌大的剧场
空无一人
我激动得几乎哭出声来
姐姐 你如此这般的忍受着
鲜花 掌声还有寂寞
像一只透明的高脚杯
我真想以破碎的方式
将你靠近

姐姐 野花本来就不是你
你有自己的名字
野花
掀开夜的一角
北方的星空正燃起熊熊大火
姐姐 请你告诉我
是谁还在黑暗中舞蹈
又是谁在她的旋转中
越陷越深

姐姐 母语在滴血
别对我说
你的舞蹈源于你的寂寞
我知道你并不寂寞
你只是感觉寂寞
姐姐 你听
一只密林中的鸟
被谁扼住了脖子
不时地发出尖叫
然后口吐白沫

姐姐 我想暴露自己的身体
唱一首不能结束的歌
埋葬隔世的哀怨与凄凉
用于掩饰心底的懦弱
姐姐 你相信吗
一个被歌颂的人正和你我一样
怀抱着一支乐曲的尾声
在角落里低声哭泣

刘春潮 白族,画家、诗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作品发表于《人民日报》《诗刊》等刊物,入选各种年度选本。出版诗集《空椅子》《感谢水》《事实如此》《四平方的大海》。结业于广东省第三届诗歌高级研修班和鲁迅文学院第22期全国少数民族作家班。2016年,由人民文学杂志社在广东省作家协会主办“我不能企及头顶上的事物——刘春潮诗歌研讨会”。

海和月亮 (三首)

□唐晓虹

海和月亮

月亮有些顽皮 裹上夜的轻纱
潜入大海 去一片宽阔的水域
品尝苦涩 和鱼一起游弋甚至飞翔
扯一束水草 戴在光影婆娑的身上
此时 月亮只想装扮成人类
睁大好奇的眼睛 相遇海葵的蓝焰
探寻天海之光连接的秘密

海却一直沉默 没有想法地沉默
它正掀动万卷浪花 拥抱月亮

挂个布月亮

窗棂上 是谁挂了一个布月亮
满屋的静美浸润书橱
捧着厚重的朦胧诗 我躲到床下
许久 我摸出一双红舞鞋
踩着月光之路 轻盈舞蹈

天空 云朵被夜风拂动
我赶忙关窗 不想让布月亮
瞅着夜色失魂 去惦念她的来处
生怕美丽的拥有 骤然不见了

挂个布月亮 像挂上最神奇的童话
童话里面的一句一行 闪闪烁烁
都是月亮在笑着 她不停地说话

半个月亮

昨晚的月亮还是小船
今晚已是半块镜子悬挂天上
那另一半月儿的光亮呢
莫非被一只巨人的手 重重掰开
无端端地揣到兜里带走了

半个月亮 半个纯美的想象
我躺到月光的清辉里
堆砌一座生命的城堡
嗅吸月夜的清香 开动奇想

半个月亮 宛若半个希望
总会有英雄追上巨人
夺回藏匿兜里的半个月亮
给月安上 让月成为完整的明镜
那时 城堡中欢欣自由的我
定会安宁无比地对月梳妆

唐晓虹 生于20世纪60年代初,籍贯湖南省祁阳县,现居珠海。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诗歌学会会员,珠海市作协主席团成员、珠海市香洲区作家协会主席,苏曼殊文学院常务副院长。出版诗集《梦中神树》《化石走出荒原》《时间与空筐》。

编辑:庞晓丹 责任编辑:宋显晖
湾韵|大家(2022年9月19日)
珠海特区报 2022-09-19 11:23
群众演员

□蒋子龙

走进一座庞大的影视拍摄基地,眼界大开,或曰“脑洞大开”。真真切切地感受到社会进入娱乐时代,需要庞大的演艺业支撑。也就是广泛的演出娱乐活动,以支持“文化产业”在GDP中所占的比例。

不禁想起曾被称为“作家富翁”或“富翁作家”的张贤亮,可能是中国最早开办影视城的,免费给拍摄者提供方便,但拍摄完成后要留下一些影视剧中的服装道具以及影星的照片等。无以计数想当演员或对演艺有兴趣的群众,蜂拥而至,购票参观,以窥明星们种种拍摄花絮。他每天站在高处,看着一辆辆载着游客的大巴开进他的影视城,心里计算着门票和其他纪念品的销售收入,大概就知道今天又赚了多少……也可以说是人们对演艺界的兴趣,成就了张贤亮的致富传奇。

娱乐时代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群众演员”兴盛,队伍庞大,且各色人等花样齐全。群众即演员,演员即群众。拍摄基地大门口内外似乎永远都有相当数量的“群众”,等待成为“演员”。在这里,“鲤鱼跳龙门”不再是神话,已经大红大紫的明星,有些当初就做过群众演员,甚至就是从拍摄基地的大门口“漂”出来的。全国每年仅电视剧就拍摄上千部、甚至数千部,据传一部《外来媳妇本地郎》就要突破3100集了。

更别提层出不穷的“抗日神剧”,影视屏幕上每天少则两三部,多则十来部,若赶上日本投降的日子,鬼子形象几乎霸占了荧屏。给人的感觉是随便在大街上抓个人,就能驾轻就熟地扮演日本鬼子,而且还能活灵活现地展示鬼子的阴毒、狡诈和残暴。“鬼子”出演员,演“鬼子”易出名,似乎也是一条混迹于演艺界的“捷径”。

记得在老电影《平原游击队》中,扮演日本鬼子松井的长春电影制片厂演员方化,被称为“演活了松井”。那个时候,能在银幕上演好鬼子的似乎就他一个人。是那时人们心灵拘谨、演坏蛋放不开?还是银屏上对坏蛋的需求量大增,促成鬼子形象大爆发?

或许人的现代性,除去科学知识的丰富与发展、人性的复杂与开放,还包括演艺潜能的极大开掘。再加上商业社会无孔不入的诱惑,演而优则富,出名就有利,而表演似乎是娱乐时代名利双收最快捷的途径。所谓“一剧成名”“一夜成名”的致富故事多发生在会表演的人身上。

有个口号曾经呼喊得非常响亮,即“从娃娃抓起”:“足球要从娃娃抓起”“环境保护要从娃娃抓起”……这么多年过去,“从娃娃抓起”大见成效的惟有表演。过去六七岁能登台演出的“六龄童”“七岁红”凤毛麟角,如今三、四岁就在各类演艺节目中走红,然后走穴演出的不计其数,各地电视台的娱乐节目都少不了各种童星。而且年年岁岁还在一批批不断涌现着各个门类的“小人精”。所以从成人群众中抓一个就能演日本鬼子,又算得了什么?

然而会演戏的又岂止是年轻人和娃娃?现代表演也不是舞台和影视荧屏所能局限的,大街上随时都会有精彩的演出。比如“碰瓷”,已经碰得老年人在公众场合摔倒,无论真假都没人敢扶了,甚至还在社会上引起一场不大不小的争论:“是老人变坏,还是坏人变老?”还有行乞的、诈骗的,个个都有一套演技。“职业哭丧者”的队伍也似乎越来越壮大,让本来是一种水到渠成的感情流露,变成实实在在的痛哭表演。因现代“孝子们”常不会哭,或哭不出来,而这些八杆子打不着的人却能哭得昏天黑地,一把鼻涕一把泪地强化了治丧的悲哀气氛。

不是有句套话叫“人生如戏”吗?就像戏剧一样生活中也存在着演员和表演。“花花世界”,越花越不嫌花;越是“无奇不有”,人们越是出奇、猎奇。不仅哭可以成为一种表演,再配以嬉笑怒骂、唱念做打,在娱乐至上的现实生活中,擅长表演没准真能混成个人物。

蒋子龙 1941年生于河北省沧州,曾任天津市作家协会主席和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1962年开始发表作品,多次获得全国短篇小说和中篇小说奖。代表作有《乔厂长上任记》《赤橙黄绿青蓝紫》《农民帝国》等。2010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了14卷本《蒋子龙文集》。

醉花阴·陌上行吟

□仓林忠

二月梨花飞絮片,弱柳东风剪。凤翼远垂云,晚日燃霞,青霭天边衍。 

牵绵芳草生扑眼,似绿茵轻浅。春色正惹人,陌上行吟,不觉黄昏渐。

上行杯·岁岁春来

岁岁春来春去,独不见,应序东风。花放心花难与共,归情暗涌。 望朝云,身愈迥,俯垄,思纵,秋水淙淙。

声声慢·夜赏白梅

篱前竹友,穆穆枝横,娴娴俯萼俏瘦。淡淡雪影幽梦,雾纱馨透。霜风瀑月如霰,恍起飞,翼翩蝶秀。地纪转,气潜阳,暗与朔寒鏖斗。

却向笛声飘绺,冰艳骨,芳华驭冬开又。欲馈知交,款款却谁可偶?携壶袖诗漫步,荡闲愁,蕊下纵酒。这片片,哪晓怎衷愫酿就?

青玉案·残霞佐酒

残霞佐酒覊孤旅,日拘囿、乡学宇。春去遥冥犹雁去。闲窗浮虑,黄尘飞絮,兀自因风举。

误识媚好丛花外,芜草波痕掩流寓。胸际愁思弥在望,晴川历历,远云烟树,秋肃、连绵雨。

在赵半狄平行世界里的意识漂流

□千夫长

我的小窝是与现实平行的世界。在展出的装置作品《赵半狄的小窝》上,和艺术家赵半狄一见面,他就这样对我说。

赵半狄的这个观点一下子让我的意识漂流起来,闪入了一个令我兴趣盎然的联想维度里。首先就是关于艺术家和艺术品的关系问题,无论是意识形态需求的服务价值,是对当下现实的介入价值,是以梦为马的奇幻价值,是理想主义的乌托邦价值,都是含混不清的,一直都是说不明白的。赵半狄的这一句话说透了,艺术就是艺术家的平行世界。这个平行世界和现实世界不是一个价值评判系统,当然,那也就不是一个审美系统了。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之后,我们都开始害怕了,人类变得胆小了,都惊慌失措地躲在口罩后面,新冠肺炎病毒的杀手无影无形无孔不入地进行恐怖追杀,直到现在还没有收手。未来的岁月已是未知。在遥远的目光里,似乎出现了一座荒岛,遍地竹叶,有一间茅棚,有一只口罩吊床。城市在漂流中来到了荒岛,上海、武汉、南京、厦门、沈阳,现在登岸的是广东顺德。登陆荒岛的人,从口罩后面走出来,躺在了口罩的吊床上。口罩是什么?母亲的摇篮吗?洁净的白云吗?救赎的方舟吗?罪恶之门吗?还是封闭嘴巴的口罩?我觉得都不是。这些还是我们的现实世界价值系统里的东西。似乎走进的荒岛也不是荒岛,就是艺术家赵半狄的平行世界。《赵半狄的小窝》不是在解决现实里一个人和一群人的遭遇问题,它在隐喻一个人的心灵问题。在小窝里不能让瘸子站起来行走,也不能让盲人睁开眼睛,却能让人的灵自由起来。平行世界是艺术家的另一种存在方式,或者在另一个维度里,不是真正物质形式的存在。甚至,平行世界不是艺术家创造的,艺术家是和作品一起被造物主创造出来的。艺术家只是艺术品的发现者。当艺术家的境界升高了,放弃了现实世界所追求和创作的一切,他的灵、他的智慧、他的眼都被打开了,就发现了平行世界的存在。其中,最重要的放弃就是放弃了所谓思想,思想是艺术创作的沉重枷锁,创作者有思想了,看的人就没思想了。因为你把作品用思想定义了也就窄化了。所谓艺术史上一直都是这样,我们看到的艺术作品就是因为囿于思想而达不到更高的灵端。所以真正高级的艺术是有灵的,是和艺术家不在一个世界的另一个平行世界里的。在现实世界和平行世界之间有一条河,不是时间之河,艺术家在岸的这头,艺术品在岸的那头,艺术家的本事就是打造渡船。渡过去了,你就属灵了;渡不过去,仍是一个俗物。艺术世界的真相是,现实世界人群熙攘,站在岸边,望船兴叹。对岸的平行世界里,人烟稀少。

意识闪出了那个维度。我已漂流在赵半狄的小窝里,赵半狄和《赵半狄的小窝》已在赵半狄的平行世界。

千夫长 小说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1962年7月28日出生于内蒙古自治区哲里木盟科尔沁左翼后旗。出版著作:长篇小说《红马》《长调》《中年英雄》,中篇小说集《马的天边》,中短篇小说集《草原记》,首部华语手机小说《城外》,散文集《野腔野调》《世道》《千页书》,文化对话录《纠缠不休》等。现居广州。

乌镇散句 (外一首)

□刘春潮

1

仿佛我来过这里
那张不错的书法
是我题的
那幅不错的丹青
是我画的
这首不错的诗
当然也是我醉酒时写的
那家我住过的客栈
换了主人
那位我在风雨桥邂逅的姑娘
据说,嫁给了遗憾

2

禁止菊花茶的香气
溢出杯口
禁止打银铺老板
过分用力敲打银器
禁止游人肆意踩踏青石板
禁止任何人不假思索
随随便便说:爱

3

嗯 你想说的
只是我身体想要的
而我更喜欢不远处嘈杂的酒吧
酒吧里更为嘈杂的音乐和木讷的人群
流浪歌手喊湿故乡的嗓音
凌晨三点
他会准时提着酒瓶
到河边呕吐
吐上满满一河月亮
一面歌唱,一面忧伤

4

桥洞是圆的
像月亮
糕点是圆的
像月亮
月亮是圆的
像个谎

5

如果她转身的瞬间
在路灯下故意遗落
一张白色的手帕
我一定跟上前去

6

这黄酒后劲真大
我把它倒进河里
翻出两条蛇
一男一女
在我面前卿卿我我
气死我了

7

是不是该这样
绫罗裹身
轻吹小曲
是不是该这样手执折扇
信步街巷
我一言不发
(是不是该这样)
一言不发的青石板
这么多人在它身上
踩来踩去
它一言不发
偶尔散发出熠熠的光

8

哪儿也别去了
我们的窗前有一艘小船
我们把它扣过来
在上面谈情说爱
把酒言欢
作为凡人
我为刚才所说的话感到惊慌

姐姐

姐姐 我不止一次的经过这里
偌大的剧场
空无一人
我激动得几乎哭出声来
姐姐 你如此这般的忍受着
鲜花 掌声还有寂寞
像一只透明的高脚杯
我真想以破碎的方式
将你靠近

姐姐 野花本来就不是你
你有自己的名字
野花
掀开夜的一角
北方的星空正燃起熊熊大火
姐姐 请你告诉我
是谁还在黑暗中舞蹈
又是谁在她的旋转中
越陷越深

姐姐 母语在滴血
别对我说
你的舞蹈源于你的寂寞
我知道你并不寂寞
你只是感觉寂寞
姐姐 你听
一只密林中的鸟
被谁扼住了脖子
不时地发出尖叫
然后口吐白沫

姐姐 我想暴露自己的身体
唱一首不能结束的歌
埋葬隔世的哀怨与凄凉
用于掩饰心底的懦弱
姐姐 你相信吗
一个被歌颂的人正和你我一样
怀抱着一支乐曲的尾声
在角落里低声哭泣

刘春潮 白族,画家、诗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作品发表于《人民日报》《诗刊》等刊物,入选各种年度选本。出版诗集《空椅子》《感谢水》《事实如此》《四平方的大海》。结业于广东省第三届诗歌高级研修班和鲁迅文学院第22期全国少数民族作家班。2016年,由人民文学杂志社在广东省作家协会主办“我不能企及头顶上的事物——刘春潮诗歌研讨会”。

海和月亮 (三首)

□唐晓虹

海和月亮

月亮有些顽皮 裹上夜的轻纱
潜入大海 去一片宽阔的水域
品尝苦涩 和鱼一起游弋甚至飞翔
扯一束水草 戴在光影婆娑的身上
此时 月亮只想装扮成人类
睁大好奇的眼睛 相遇海葵的蓝焰
探寻天海之光连接的秘密

海却一直沉默 没有想法地沉默
它正掀动万卷浪花 拥抱月亮

挂个布月亮

窗棂上 是谁挂了一个布月亮
满屋的静美浸润书橱
捧着厚重的朦胧诗 我躲到床下
许久 我摸出一双红舞鞋
踩着月光之路 轻盈舞蹈

天空 云朵被夜风拂动
我赶忙关窗 不想让布月亮
瞅着夜色失魂 去惦念她的来处
生怕美丽的拥有 骤然不见了

挂个布月亮 像挂上最神奇的童话
童话里面的一句一行 闪闪烁烁
都是月亮在笑着 她不停地说话

半个月亮

昨晚的月亮还是小船
今晚已是半块镜子悬挂天上
那另一半月儿的光亮呢
莫非被一只巨人的手 重重掰开
无端端地揣到兜里带走了

半个月亮 半个纯美的想象
我躺到月光的清辉里
堆砌一座生命的城堡
嗅吸月夜的清香 开动奇想

半个月亮 宛若半个希望
总会有英雄追上巨人
夺回藏匿兜里的半个月亮
给月安上 让月成为完整的明镜
那时 城堡中欢欣自由的我
定会安宁无比地对月梳妆

唐晓虹 生于20世纪60年代初,籍贯湖南省祁阳县,现居珠海。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诗歌学会会员,珠海市作协主席团成员、珠海市香洲区作家协会主席,苏曼殊文学院常务副院长。出版诗集《梦中神树》《化石走出荒原》《时间与空筐》。

编辑:庞晓丹 责任编辑:宋显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