湾韵|潘军:《东坡观砚》笔记

潘军 1957年11月28日生于安徽怀宁,1982年毕业于安徽大学。当代著名作家、剧作家、影视导演,现居安庆。 主要文学作品有长篇小说《日晕》《风》《独白与手势》(《白》《蓝》《红》三部曲)《死刑报告》,以及《潘军小说文本》(六卷),《潘军作品》(三卷),《潘军文集》(十卷),《潘军小说典藏》(七卷)等。作品曾多次获奖,并被译介为多种文字。 话剧作品有:《地下》,《合同婚姻》(北京人民艺术剧院首演,哈尔滨话剧院、美国华盛顿特区黄河话剧团复演,并被翻译成意大利文于米兰国际戏剧节公演),《霸王歌行》(中国国家话剧院首演);并先后赴日本、韩国、俄罗斯、埃及、以色列等国演出,多次获得奖项。 自编自导的长篇电视剧有《五号特工组》《海狼行动》《惊天阴谋》《粉墨》等,《分界线》将于8月初在江苏卫视首播。闲时习画。

东坡观砚(国画) 潘军 作品

明代陈继儒在《笔记》中记载,曾见过苏轼的一篇砚铭手迹,上面是这样一段对话:

或谓居士:“吾当往端溪,可为公购砚。”居士曰:“吾两手,其一解写字,而有三砚,何以多为?”曰:“以备损坏。”居士曰:“吾手或先砚坏。”曰:“真手不坏。”居士曰:“真砚不坏。”

作为文学家、书画家的陈继儒也是一位大收藏家,这事应该可信。苏轼也确实有这样一则砚铭,是为门生黄庭坚所写,但这段充满禅机的对话是实录还是虚构?是否就是苏黄二人之间的对话?尚不可知。

古时文人的雅兴怪癖素来被人称道传颂,也大都成为绘画的题材。如王羲之的爱鹅,米芾的拜石,倪瓒的洗桐,林和靖的梅妻鹤子,枚不胜举。当然,这其中少不了苏轼的品砚——很多人物画家都画过。自古有武人宝剑、文人宝砚一说。陆游有诗云:“穷交谁耐久?晨暮一破砚。”陈继儒则说得更为形象生动:“文人之有砚,犹美人之有镜也,一生之中最相亲傍。”可见砚与文人雅士的亲密如影随形、亦步亦趋。但像苏轼这样的爱砚成癖者却不多见。有人作过统计,查其文集,苏轼一生作铭69篇,其中砚铭就达29篇之多,此外还有不少咏砚的诗词。苏轼好砚的情结,应始于少时所得“天石砚”,因此作《天石砚铭》——

轼年十二时,于所居纱行宅隙地中,与群儿凿地为戏。得异石,如鱼,肤温莹,作浅碧色。表里皆银星,扣之铿然。试以为砚,甚发墨,顾无贮水处。先君曰:“是天砚也。有砚之德,而不足于形耳。”因以赐轼,曰:“是文字之祥也”轼宝而用之,且为铭曰:

一受其成,而不可更。或主于德,或全于形。均是二者,顾予安取。仰唇俯足,世固多有。

元丰二年秋七月,予得罪下狱,家属流离,书籍散乱。明年至黄州,求砚不复得,以为失之矣。七年七月,舟行至当涂,发书笥,忽复见之。甚喜,以付迨、过。其匣虽不工,乃先君手刻其受砚处,而使工人就成之者,不可易也。

铭文仅32字,却前有序、后有跋。儿子捡到一块奇异的石头,老子便认为是一方天石之砚,坚称此乃文字吉兆。所以苏轼“宝而用之”,怀有不负苍天的雄心。可是到了元丰二年,苏轼因反对王安石变法,站在司马光一边,因言获罪,这宗文字狱史称“乌台诗案”。显然,这一事件对苏轼的影响是巨大的,也是其创作风格的分水岭。这之前,从任杭州通判到徐州知州再到湖州太守,苏轼的诗词作品洒脱自如,直抒胸臆。说他是“豪放派”的领军人物,某种意义上,指的便是这时期的创作(当然不是全部)。而诗案之后,作者便转向了对大自然和人生的体味与感悟,那个“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苏轼渐渐消失了,代之以“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的苏东坡。至于晚年谪居惠州、儋州,则更为淡泊旷达。然而,这所谓的旷达也还是无奈——“心如死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这才是苏东坡真正的心声,自嘲而悲凉。

当年苏轼于湖州任上下狱,家人流离失所,书籍散乱。次年被贬黄州后,寻天砚而不见,以为丢失了。几年后,他离开黄州,舟行至当涂,打开书箱,意外地见到了这方天砚,喜出望外,遂交付两个儿子苏迨、苏过。这方“天石砚”似乎成了老苏家的传家宝。“天砚”没有保全苏轼的平安,却让他成为一代文豪,并于黄州写下了号称“天下第三行书”的《黄州寒食帖》——我以为使的就是这方砚。祸兮?福兮?

作为一幅人物画,必定是要表现人物在特定情境中某个瞬间的。那么,我想要的那个瞬间,便是苏轼在那方“天石砚”失而复得后的“甚喜”。这是发自内心深处的极大喜悦,其中仿佛也蕴含着“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秋凉”的感叹与忧伤,可谓悲欣交集。而作为前景的一池荷叶,无疑象征着这位大文豪的品格高洁。这或许和以往的人物画家有所不同。多年前,我曾看过一位人物画家所画的“苏轼赏砚”,随口问了句,你为什么要画这个题材呢?他回答不了,只说大家都这么画。

这幅《东坡观砚》在微信上发布后,受到朋友们的好评。老友唐先田给我留言,说此画极好,构图、留白、荷的衬托,都使得画面雅致而疏朗,恰好寄托了东坡先生的精神境界。资深记者何素平说,那一池的荷花,应该就是朝云。

苏东坡诸多的砚铭中,其中一则《端砚铭》很著名,可以视为砚的一篇宣言,抄录如下:

与墨为入,玉灵之食。
与水为出,阴鉴之液。
懿矣兹石,君子之侧。
匪以玩物,维以观德。

编辑:唐祺珍 责任编辑:田海
湾韵|潘军:《东坡观砚》笔记
珠海特区报 2022-07-25 10:45

潘军 1957年11月28日生于安徽怀宁,1982年毕业于安徽大学。当代著名作家、剧作家、影视导演,现居安庆。 主要文学作品有长篇小说《日晕》《风》《独白与手势》(《白》《蓝》《红》三部曲)《死刑报告》,以及《潘军小说文本》(六卷),《潘军作品》(三卷),《潘军文集》(十卷),《潘军小说典藏》(七卷)等。作品曾多次获奖,并被译介为多种文字。 话剧作品有:《地下》,《合同婚姻》(北京人民艺术剧院首演,哈尔滨话剧院、美国华盛顿特区黄河话剧团复演,并被翻译成意大利文于米兰国际戏剧节公演),《霸王歌行》(中国国家话剧院首演);并先后赴日本、韩国、俄罗斯、埃及、以色列等国演出,多次获得奖项。 自编自导的长篇电视剧有《五号特工组》《海狼行动》《惊天阴谋》《粉墨》等,《分界线》将于8月初在江苏卫视首播。闲时习画。

东坡观砚(国画) 潘军 作品

明代陈继儒在《笔记》中记载,曾见过苏轼的一篇砚铭手迹,上面是这样一段对话:

或谓居士:“吾当往端溪,可为公购砚。”居士曰:“吾两手,其一解写字,而有三砚,何以多为?”曰:“以备损坏。”居士曰:“吾手或先砚坏。”曰:“真手不坏。”居士曰:“真砚不坏。”

作为文学家、书画家的陈继儒也是一位大收藏家,这事应该可信。苏轼也确实有这样一则砚铭,是为门生黄庭坚所写,但这段充满禅机的对话是实录还是虚构?是否就是苏黄二人之间的对话?尚不可知。

古时文人的雅兴怪癖素来被人称道传颂,也大都成为绘画的题材。如王羲之的爱鹅,米芾的拜石,倪瓒的洗桐,林和靖的梅妻鹤子,枚不胜举。当然,这其中少不了苏轼的品砚——很多人物画家都画过。自古有武人宝剑、文人宝砚一说。陆游有诗云:“穷交谁耐久?晨暮一破砚。”陈继儒则说得更为形象生动:“文人之有砚,犹美人之有镜也,一生之中最相亲傍。”可见砚与文人雅士的亲密如影随形、亦步亦趋。但像苏轼这样的爱砚成癖者却不多见。有人作过统计,查其文集,苏轼一生作铭69篇,其中砚铭就达29篇之多,此外还有不少咏砚的诗词。苏轼好砚的情结,应始于少时所得“天石砚”,因此作《天石砚铭》——

轼年十二时,于所居纱行宅隙地中,与群儿凿地为戏。得异石,如鱼,肤温莹,作浅碧色。表里皆银星,扣之铿然。试以为砚,甚发墨,顾无贮水处。先君曰:“是天砚也。有砚之德,而不足于形耳。”因以赐轼,曰:“是文字之祥也”轼宝而用之,且为铭曰:

一受其成,而不可更。或主于德,或全于形。均是二者,顾予安取。仰唇俯足,世固多有。

元丰二年秋七月,予得罪下狱,家属流离,书籍散乱。明年至黄州,求砚不复得,以为失之矣。七年七月,舟行至当涂,发书笥,忽复见之。甚喜,以付迨、过。其匣虽不工,乃先君手刻其受砚处,而使工人就成之者,不可易也。

铭文仅32字,却前有序、后有跋。儿子捡到一块奇异的石头,老子便认为是一方天石之砚,坚称此乃文字吉兆。所以苏轼“宝而用之”,怀有不负苍天的雄心。可是到了元丰二年,苏轼因反对王安石变法,站在司马光一边,因言获罪,这宗文字狱史称“乌台诗案”。显然,这一事件对苏轼的影响是巨大的,也是其创作风格的分水岭。这之前,从任杭州通判到徐州知州再到湖州太守,苏轼的诗词作品洒脱自如,直抒胸臆。说他是“豪放派”的领军人物,某种意义上,指的便是这时期的创作(当然不是全部)。而诗案之后,作者便转向了对大自然和人生的体味与感悟,那个“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苏轼渐渐消失了,代之以“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的苏东坡。至于晚年谪居惠州、儋州,则更为淡泊旷达。然而,这所谓的旷达也还是无奈——“心如死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这才是苏东坡真正的心声,自嘲而悲凉。

当年苏轼于湖州任上下狱,家人流离失所,书籍散乱。次年被贬黄州后,寻天砚而不见,以为丢失了。几年后,他离开黄州,舟行至当涂,打开书箱,意外地见到了这方天砚,喜出望外,遂交付两个儿子苏迨、苏过。这方“天石砚”似乎成了老苏家的传家宝。“天砚”没有保全苏轼的平安,却让他成为一代文豪,并于黄州写下了号称“天下第三行书”的《黄州寒食帖》——我以为使的就是这方砚。祸兮?福兮?

作为一幅人物画,必定是要表现人物在特定情境中某个瞬间的。那么,我想要的那个瞬间,便是苏轼在那方“天石砚”失而复得后的“甚喜”。这是发自内心深处的极大喜悦,其中仿佛也蕴含着“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秋凉”的感叹与忧伤,可谓悲欣交集。而作为前景的一池荷叶,无疑象征着这位大文豪的品格高洁。这或许和以往的人物画家有所不同。多年前,我曾看过一位人物画家所画的“苏轼赏砚”,随口问了句,你为什么要画这个题材呢?他回答不了,只说大家都这么画。

这幅《东坡观砚》在微信上发布后,受到朋友们的好评。老友唐先田给我留言,说此画极好,构图、留白、荷的衬托,都使得画面雅致而疏朗,恰好寄托了东坡先生的精神境界。资深记者何素平说,那一池的荷花,应该就是朝云。

苏东坡诸多的砚铭中,其中一则《端砚铭》很著名,可以视为砚的一篇宣言,抄录如下:

与墨为入,玉灵之食。
与水为出,阴鉴之液。
懿矣兹石,君子之侧。
匪以玩物,维以观德。

编辑:唐祺珍 责任编辑:田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