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周刊|青年学者论坛巧思汇聚,为文化强省提供多元视野
核心提示

10月9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与广东实践研讨会·文化强省建设论坛在珠海举行。在青年学者论坛上,与会人员进行学术交流,畅所欲言、碰撞思想火花,深入探讨广东的产业优势、发展态势、创新成果等问题,为广东文化强省的未来发展提供更多视野和建议。

广东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先秦考古研究所所长、研究员刘锁强:

考古工作为文化繁荣文化自信提供坚实支撑

在青年学者论坛上,刘锁强以《早期岭南探源工程的实践探索和理论研究》为题,对考古工作的重要意义和时代使命、广东省考古工作的成果、岭南在中华文明的重要地位和贡献、实施早期岭南探源工程的时代意义与价值等内容进行了深入浅出的分享。

“考古工作为文化繁荣文化自信提供坚实支撑。”刘锁强认为,认识中国历史和中华文明离不开考古学,考古工作是展示中华文明瑰宝和构建中华民族历史的重要工作。“利用考古成果,讲好中国故事,提升中华文明影响力和感召力,可以达到以史育人、增强文化自信的目的。”

当前,广东省的文物考古工作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勾勒出岭南历史文化发展脉络。岭南的考古发现证明了本地区有着波澜壮阔的历史,也有独具一格的地域特点,是中华文明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刘锁强提到,早期岭南探源工程就是立足广东地区丰硕的考古发现、丰厚的历史底蕴来证明中华文明的源远流长与突出特性,以岭南考古研究、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来做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以讲好岭南故事为讲好中国故事、总结中国经验、增强文化自信作出积极贡献。

“我们相信,通过深入实施早期岭南探源工程,切实加强田野考古与多学科研究工作,可以为全面展示中华文明风采、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提交广东答卷。”刘锁强表示。

广东省委党史研究室第一研究处处长陈雷刚:

推动红色文化数字化传播和智能化展示

广东丰富而独特的红色资源,凝结着党带领广东人民奋发图强的红色基因,与涵养向上向善、刚健朴实的文化具有内在一致性,为丰富人民精神世界提供着价值引领。论坛上,陈雷刚聚焦广东红色资源底蕴厚重等内容进行阐述。陈雷刚提到,一百多年的广东党史,是党践行初心使命的生动写照,是广东红色资源的重要基石,孕育了红色精神。他提出,要深入挖掘广东红色血脉蕴含的向上向善、刚健朴实的元素。

“‘向上向善 、刚健朴实’的主要内涵包括积极向上、追求进步、崇德向善、清正廉洁、坚韧不拔、锐意进取,艰苦朴素、求真务实等。”他结合共产党人的奋斗历史进一步阐释如何以广东红色资源涵养向上向善、刚健朴实的文化,陈雷刚认为,推进广东红色历史和理论研究是学理支撑,要深入挖掘研究广东党组织及党史人物开拓创新、奋勇拼搏的时代风貌。加强广东红色遗址保护利用是教育载体,要健全管理机制,开发利用红色史迹和红色旅游线路。提升文化传播力是社会基础,要建设更多具有地域特色的“红色文艺轻骑兵”,以接地气的方式讲好红色故事,并推动红色文化的数字化传播和智能化展示。健全广东红色基因传承机制是组织保障,须加快形成组织领导机制、协同共建机制等,动员各方力量共同参与红色基因传承工作。

广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粤港澳大湾区影视创作研究院院长姚睿:

传播优秀传统文化带动文旅产业融合发展

在媒介融合的大趋势下,如何才能更好地创作出各类文艺精品、讲好中国故事?姚睿以《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 推动广东文艺事业繁荣发展》为主题,围绕舞台、电影、电视、微短剧等媒介传播方式,分享了近年来广东省文艺事业的发展成果,介绍如何让文艺作品更好地服务人民。

姚睿表示,舞剧《醒·狮》融合了武术、舞蹈、音乐等多种艺术形式,为观众带来视听盛宴;《白蛇传·情》《南越宫词》等电影在画面、声音、美术等视听方面的设计体现出浓郁的广东特色和历史文化底蕴;粤剧创作借助游戏和电影的“声光舞影”、AI技术手段,使传统粤剧焕发光彩……

“在艺术创作中,创作者们要深入发掘更多地方特色题材,利用创新的视听方式和多样的传播路径,唤起观众的情感共鸣与价值认同,呈现粤港澳大湾区的共同记忆并展望发展图景。”姚睿说。

面对广东建设文化强省的时代使命,珠海该如何发挥所长、担当作为?姚睿表示,珠海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在改革开放过程中取得很大成绩,可以利用微短剧和网络剧等年轻人喜闻乐见的方式,在传播优秀传统文化和主流思想的同时带动文旅产业的融合发展。

深圳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研究中心副主任、副研究员高小军:

以“潮玩”产业为载体助力提升中国文化软实力

论坛上,高小军带来了题为《坚持传统文化与中国制造相结合 推动国潮文创产品破圈出海》的主旨分享,他围绕潮玩产业的背景与现状、国潮文化与潮玩产业的崛起、潮玩产业出海策略与展望三个方面,向大家分享了他的思考。

在高小军看来,玩具的核心是文化产品,“潮玩”出海不仅是产品出海,更是品牌出海、IP出海、营销模式出海。潮玩具有显著的文化产业新业态属性,潮玩产业有更强的文化和IP属性,推动了中国传统玩具制造业从生产端向设计端、IP端、品牌端等价值链中高端环节跃升,潮玩产业与数字营销和跨境电商天然结合,加速了中国制造业的品牌化和全球化。同时,潮玩出海利用了中国玩具产业的产业链、技术研发和出口渠道优势,推动中华文化符号全球化传播,通过IP授权有助于中国轻工消费品制造产业转型升级和价值链跃升,以中华文化符号与现代流行文化深度融合的国潮文化现象进一步推动潮玩产业发展。

高小军表示,“国潮”兴起和全球化背后是“文化强国”战略深入推进和国人日益增强的文化自信与文化认同,发挥潮玩产品消费规模大、创意属性强、文化壁垒低的流量入口优势,相信潮玩产业将成为中华文化走出去的重要载体,助力提升中国文化软实力。

珠海市四维时代网络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国家文化大数据体系建设标准编委成员崔岩:

加快人工智能实训中心建设及产业人才培训

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崔岩以《激发数字技术创新活力 推动新型文化业态加速发展》为话题,围绕人工智能三维数字化技术、红色基因库与文物数字化保护、行业赋能等方面展开了阐述。在他看来,科技创新是企业提升竞争力的关键驱动力,更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引擎,对于“四维时代”而言,科技创新不仅仅是技术研发的手段,更是贯穿公司战略的生命线。崔岩表示,文化创新和科技创新相辅相成,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文化产业也面临着深刻变革的机遇与挑战。文化和科技的结合将进一步提升文化产品的创造力和传播力,在这一过程中,文化创意产业需要充分运用数字技术、虚拟现实、人工智能等前沿科技,推动文化产品的创新和输出。通过加强文化与科技的结合,提升中国文化在国际舞台上的影响力,推动中国文化走向世界,实现中华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

在崔岩看来,还应鼓励及推动协同创新,协同创新是推动科技进步和产业发展的关键途径,它通过集成不同创新主体的优势资源,实现跨领域、跨行业的合作与共享,从而形成强大合力,加速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应用。他还建议加快人工智能实训中心建设及产业人才培训,类似人工智能学习馆、工业4.0培训中心可以成为学生们探索未来科技前沿的重要场所。通过学习馆提供的智慧城市、智慧应急、工业互联网、知识图谱等领域的内容,学生们能够深入了解人工智能在不同领域的应用与发展趋势。

暨南大学(珠海校区)人文学院讲师杨刘秀子:

加强原创内容生产提升内容权威性和影响力

“纸上风云起,墨香传古今。湾区潮头立,数字映寰瀛。文脉续新篇,云端展宏愿。传承兼创新,共绘梦中圆。”一首原创诗词,表达了杨刘秀子对于粤港澳大湾区报刊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美好愿景。

在数字化浪潮的推动下,大湾区报刊文化作为中华文化、大湾区精神财富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如何拥抱新质生产力,实现自身的转型升级?在论坛上,杨刘秀子以《从“纸上风云”到“数字浪潮”:大湾区报刊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为题,分享了自己的见解。

她通过大湾区报刊文化的历史演变,分析传统报刊在新时代背景下应如何进行文化传承,论述科技进步如何推动大湾区报刊文化的创新与改革,讨论报刊在信息时代面临的新挑战和机遇,剖析报刊文化在当代社会舆论塑造过程中的核心责任与独特作用,探究大湾区如何通过报刊渠道加强文化软实力输出。在她看来,数字化时代,优质、多元、深度的内容依然是吸引读者的关键。报刊需要不断创新内容形式,如视频、音频、直播、互动问答等,以满足读者多样化的信息需求。同时,加强原创内容的生产,提升内容的权威性和影响力,也是不可或缺的一环。

对于如何高度实现新媒体技术在报刊领域的创新应用,她表示可以通过技术创新、内容创新、平台构建、用户思维、人才培养、政策支持等方式,为报刊文化在新时代的发展注入活力。

此外,杨刘秀子还参与过晚清民国香港报刊小说戏曲数据库建设,她希望通过该数据库进而打造“以点及点 联点为网”的大湾区报刊文化数据库体系,实现整个大湾区报刊文化生态的立体再现。

文字:张映竹 林琦琦 图片:程霖 编辑:何进 责任编辑:董帅奇
理论周刊|青年学者论坛巧思汇聚,为文化强省提供多元视野
珠海特区报 2024-10-10 03:16
核心提示

10月9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与广东实践研讨会·文化强省建设论坛在珠海举行。在青年学者论坛上,与会人员进行学术交流,畅所欲言、碰撞思想火花,深入探讨广东的产业优势、发展态势、创新成果等问题,为广东文化强省的未来发展提供更多视野和建议。

广东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先秦考古研究所所长、研究员刘锁强:

考古工作为文化繁荣文化自信提供坚实支撑

在青年学者论坛上,刘锁强以《早期岭南探源工程的实践探索和理论研究》为题,对考古工作的重要意义和时代使命、广东省考古工作的成果、岭南在中华文明的重要地位和贡献、实施早期岭南探源工程的时代意义与价值等内容进行了深入浅出的分享。

“考古工作为文化繁荣文化自信提供坚实支撑。”刘锁强认为,认识中国历史和中华文明离不开考古学,考古工作是展示中华文明瑰宝和构建中华民族历史的重要工作。“利用考古成果,讲好中国故事,提升中华文明影响力和感召力,可以达到以史育人、增强文化自信的目的。”

当前,广东省的文物考古工作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勾勒出岭南历史文化发展脉络。岭南的考古发现证明了本地区有着波澜壮阔的历史,也有独具一格的地域特点,是中华文明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刘锁强提到,早期岭南探源工程就是立足广东地区丰硕的考古发现、丰厚的历史底蕴来证明中华文明的源远流长与突出特性,以岭南考古研究、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来做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以讲好岭南故事为讲好中国故事、总结中国经验、增强文化自信作出积极贡献。

“我们相信,通过深入实施早期岭南探源工程,切实加强田野考古与多学科研究工作,可以为全面展示中华文明风采、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提交广东答卷。”刘锁强表示。

广东省委党史研究室第一研究处处长陈雷刚:

推动红色文化数字化传播和智能化展示

广东丰富而独特的红色资源,凝结着党带领广东人民奋发图强的红色基因,与涵养向上向善、刚健朴实的文化具有内在一致性,为丰富人民精神世界提供着价值引领。论坛上,陈雷刚聚焦广东红色资源底蕴厚重等内容进行阐述。陈雷刚提到,一百多年的广东党史,是党践行初心使命的生动写照,是广东红色资源的重要基石,孕育了红色精神。他提出,要深入挖掘广东红色血脉蕴含的向上向善、刚健朴实的元素。

“‘向上向善 、刚健朴实’的主要内涵包括积极向上、追求进步、崇德向善、清正廉洁、坚韧不拔、锐意进取,艰苦朴素、求真务实等。”他结合共产党人的奋斗历史进一步阐释如何以广东红色资源涵养向上向善、刚健朴实的文化,陈雷刚认为,推进广东红色历史和理论研究是学理支撑,要深入挖掘研究广东党组织及党史人物开拓创新、奋勇拼搏的时代风貌。加强广东红色遗址保护利用是教育载体,要健全管理机制,开发利用红色史迹和红色旅游线路。提升文化传播力是社会基础,要建设更多具有地域特色的“红色文艺轻骑兵”,以接地气的方式讲好红色故事,并推动红色文化的数字化传播和智能化展示。健全广东红色基因传承机制是组织保障,须加快形成组织领导机制、协同共建机制等,动员各方力量共同参与红色基因传承工作。

广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粤港澳大湾区影视创作研究院院长姚睿:

传播优秀传统文化带动文旅产业融合发展

在媒介融合的大趋势下,如何才能更好地创作出各类文艺精品、讲好中国故事?姚睿以《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 推动广东文艺事业繁荣发展》为主题,围绕舞台、电影、电视、微短剧等媒介传播方式,分享了近年来广东省文艺事业的发展成果,介绍如何让文艺作品更好地服务人民。

姚睿表示,舞剧《醒·狮》融合了武术、舞蹈、音乐等多种艺术形式,为观众带来视听盛宴;《白蛇传·情》《南越宫词》等电影在画面、声音、美术等视听方面的设计体现出浓郁的广东特色和历史文化底蕴;粤剧创作借助游戏和电影的“声光舞影”、AI技术手段,使传统粤剧焕发光彩……

“在艺术创作中,创作者们要深入发掘更多地方特色题材,利用创新的视听方式和多样的传播路径,唤起观众的情感共鸣与价值认同,呈现粤港澳大湾区的共同记忆并展望发展图景。”姚睿说。

面对广东建设文化强省的时代使命,珠海该如何发挥所长、担当作为?姚睿表示,珠海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在改革开放过程中取得很大成绩,可以利用微短剧和网络剧等年轻人喜闻乐见的方式,在传播优秀传统文化和主流思想的同时带动文旅产业的融合发展。

深圳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研究中心副主任、副研究员高小军:

以“潮玩”产业为载体助力提升中国文化软实力

论坛上,高小军带来了题为《坚持传统文化与中国制造相结合 推动国潮文创产品破圈出海》的主旨分享,他围绕潮玩产业的背景与现状、国潮文化与潮玩产业的崛起、潮玩产业出海策略与展望三个方面,向大家分享了他的思考。

在高小军看来,玩具的核心是文化产品,“潮玩”出海不仅是产品出海,更是品牌出海、IP出海、营销模式出海。潮玩具有显著的文化产业新业态属性,潮玩产业有更强的文化和IP属性,推动了中国传统玩具制造业从生产端向设计端、IP端、品牌端等价值链中高端环节跃升,潮玩产业与数字营销和跨境电商天然结合,加速了中国制造业的品牌化和全球化。同时,潮玩出海利用了中国玩具产业的产业链、技术研发和出口渠道优势,推动中华文化符号全球化传播,通过IP授权有助于中国轻工消费品制造产业转型升级和价值链跃升,以中华文化符号与现代流行文化深度融合的国潮文化现象进一步推动潮玩产业发展。

高小军表示,“国潮”兴起和全球化背后是“文化强国”战略深入推进和国人日益增强的文化自信与文化认同,发挥潮玩产品消费规模大、创意属性强、文化壁垒低的流量入口优势,相信潮玩产业将成为中华文化走出去的重要载体,助力提升中国文化软实力。

珠海市四维时代网络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国家文化大数据体系建设标准编委成员崔岩:

加快人工智能实训中心建设及产业人才培训

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崔岩以《激发数字技术创新活力 推动新型文化业态加速发展》为话题,围绕人工智能三维数字化技术、红色基因库与文物数字化保护、行业赋能等方面展开了阐述。在他看来,科技创新是企业提升竞争力的关键驱动力,更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引擎,对于“四维时代”而言,科技创新不仅仅是技术研发的手段,更是贯穿公司战略的生命线。崔岩表示,文化创新和科技创新相辅相成,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文化产业也面临着深刻变革的机遇与挑战。文化和科技的结合将进一步提升文化产品的创造力和传播力,在这一过程中,文化创意产业需要充分运用数字技术、虚拟现实、人工智能等前沿科技,推动文化产品的创新和输出。通过加强文化与科技的结合,提升中国文化在国际舞台上的影响力,推动中国文化走向世界,实现中华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

在崔岩看来,还应鼓励及推动协同创新,协同创新是推动科技进步和产业发展的关键途径,它通过集成不同创新主体的优势资源,实现跨领域、跨行业的合作与共享,从而形成强大合力,加速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应用。他还建议加快人工智能实训中心建设及产业人才培训,类似人工智能学习馆、工业4.0培训中心可以成为学生们探索未来科技前沿的重要场所。通过学习馆提供的智慧城市、智慧应急、工业互联网、知识图谱等领域的内容,学生们能够深入了解人工智能在不同领域的应用与发展趋势。

暨南大学(珠海校区)人文学院讲师杨刘秀子:

加强原创内容生产提升内容权威性和影响力

“纸上风云起,墨香传古今。湾区潮头立,数字映寰瀛。文脉续新篇,云端展宏愿。传承兼创新,共绘梦中圆。”一首原创诗词,表达了杨刘秀子对于粤港澳大湾区报刊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美好愿景。

在数字化浪潮的推动下,大湾区报刊文化作为中华文化、大湾区精神财富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如何拥抱新质生产力,实现自身的转型升级?在论坛上,杨刘秀子以《从“纸上风云”到“数字浪潮”:大湾区报刊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为题,分享了自己的见解。

她通过大湾区报刊文化的历史演变,分析传统报刊在新时代背景下应如何进行文化传承,论述科技进步如何推动大湾区报刊文化的创新与改革,讨论报刊在信息时代面临的新挑战和机遇,剖析报刊文化在当代社会舆论塑造过程中的核心责任与独特作用,探究大湾区如何通过报刊渠道加强文化软实力输出。在她看来,数字化时代,优质、多元、深度的内容依然是吸引读者的关键。报刊需要不断创新内容形式,如视频、音频、直播、互动问答等,以满足读者多样化的信息需求。同时,加强原创内容的生产,提升内容的权威性和影响力,也是不可或缺的一环。

对于如何高度实现新媒体技术在报刊领域的创新应用,她表示可以通过技术创新、内容创新、平台构建、用户思维、人才培养、政策支持等方式,为报刊文化在新时代的发展注入活力。

此外,杨刘秀子还参与过晚清民国香港报刊小说戏曲数据库建设,她希望通过该数据库进而打造“以点及点 联点为网”的大湾区报刊文化数据库体系,实现整个大湾区报刊文化生态的立体再现。

文字:张映竹 林琦琦 图片:程霖 编辑:何进 责任编辑:董帅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