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传万年,山海铸风骨。向着文化强市迈进,珠海足音铿锵。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要聚焦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健全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发展体制机制,推动文化繁荣,丰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
珠海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文化思想,贯彻落实全会有关文化建设的部署要求,全面激发文化创新创造活力,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文化获得感、幸福感,为珠海这座“活力之城、创新之城、美丽之城、共富之城”提供强大精神动力。
经济是形,文化是魂。一座城市只有形魂兼备,才能和谐,才能充满生机与活力。近年来,珠海加快文化强市步伐,坚持以文彰城、以文聚力、以文兴业、以文悦民,不断擦亮海洋文化、岭南文化、中西交流文化、红色文化、改革开放文化等文化名片,力争形成一批熔铸古今、贯通中西的文化成果,塑造体现中国特色、岭南风韵、特区风骨的珠海城市现代文明。
珠海,得改革开放风气之先,孕育传承着和而不同的文化基因,是高品质公共文化服务的集聚地,是文艺精品涌现、文艺人才闪耀的“百花园”,是吐故纳新、引领创新潮流的“强磁场”。
近年来,珠海文艺精品频现高光时刻。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里汲取营养,在波澜壮阔的改革发展历程中获取灵感,一批彰显民族审美风范、弘扬岭南传统文化、描绘时代风貌的优秀作品应运而生。话剧《龙腾伶仃洋》、图书《平安批》获中宣部第十六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纪录片《人生能有几回搏》等作品获省第十二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民族歌剧《侨批》、话剧《龙腾伶仃洋》亮相文化和旅游部“新时代舞台艺术优秀剧目展演”,《侨批》参加第五届中国歌剧节展演并获优秀剧目奖。
珠海坚持推动本土历史文化资源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聚焦优势领域扎实推动文艺精品创作,轻歌剧《横琴依依》、舞剧《水上新娘》、话剧《苏曼殊》等相继登上舞台。此外,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广东省委宣传部、珠海市委宣传部联合出品,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社教节目中心、广东广播电视台、珠海传媒集团共同摄制的4K大型生态纪录片《中华白海豚》以及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影视剧纪录片中心与珠海传媒集团联合出品的纪录片《同心》相继在中央电视台播出,影片引起了行业内外的广泛关注,为彰显城市气质、推动相关产业发展、促进文化交流与合作等作出了积极贡献。
在国家一级编导、歌舞诗《珠海的故事》总导演邢时苗看来,珠海生态环境优美、充满青春活力,更重要的是文化艺术事业蓬勃发展。“珠海打开了自己的胸怀,把本土的文化和艺术推向粤港澳大湾区,也把国内国际最优秀的艺术引进来。”他说,“珠海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文化艺术事业,为优秀的作品和人才提供‘珠海力量’,这是所有文艺工作者最大的幸运。我期待着珠海文化艺术发展的更多可能。”
立足本土,珠海培育和打造了珠海艺术节这一“珠字头”文艺盛事。三年时间里,珠海艺术节从无到有,不断创新发展,带动了一大批国内外优质文化艺术资源落地,会聚了一大批文艺名家在珠海创作、交流。全城“演出不断档、活动不间断、好戏不停歇”,点亮了城市丰饶的演艺生态系统,让“艺”与“城”拥抱得更紧。
放眼国际,珠海成功举办两届华语纪录电影大会,为纪录电影创作者、专家学者、发行放映机构负责人和媒体人搭建了共话发展、共享机遇、共创未来的广阔平台,璀璨夺目的光影魅力与蓬勃繁盛的产业活力交相辉映、同频共振。在中国电视剧制作产业协会会长尤小刚看来:“珠海是粤港澳大湾区的重要节点城市,我们希望从这里启航,让中国故事能够扬帆海外,通过迭代升级、共享互动,下一盘更好的棋,画出中国影视行业更大的宏图。”
珠澳地域相近、文化互通、根脉相连。2022年,珠澳两地共同启动珠澳“文化走亲”交流活动,全面激活两地优质文化资源,聚焦文化文艺交流、人才培养、文艺精品创作、文化品牌打造等板块开展多领域聚力合作。
2023年12月,首部珠澳联合创排的现代粤剧《无声的功勋》在第三届珠海艺术节正式首演后赴澳门演出。作为珠澳两地开展“文化走亲”交流活动的重要成果,该剧邀请珠澳两地的文艺工作者共同参与。“珠海对这次合作非常重视,在各方面都给予了大力支持。”澳门中华文化联谊会会长梁华盛赞,珠澳“文化走亲”为两地文艺团体交流与文化产业合作搭建了桥梁。
自“文化走亲”交流活动启动以来,澳门与珠海的文艺之桥愈加坚固,两地文艺团体往来愈加密切。从大型原创现代粤剧《南粤破晓》到以唐家湾侨乡历史为背景的《侨批》;从讲述珠澳合作故事的《簕杜鹃与金莲花》到以澳门红色医生柯麟为原型的《无声的功勋》……讲述“珠海故事”“澳门故事”的精品剧目,在澳门文化中心的舞台上精彩呈现,一次又一次获得澳门观众的强烈共鸣。
此外,依托珠海艺术节平台,澳门乐团、澳门话剧社团、澳门美术协会等文艺团体相继来珠海举办展览展演。两地文艺工作者合作举办了珠澳原创歌曲音乐会、《乐动大湾》民族管弦音乐会、珠澳美术作品展、珠澳摄影作品展等专场活动。
随着“港车北上”“澳车北上”政策落地实施,“一脚油门到珠海”成为不少港澳游客的假期新选择。如何建设优质高效的现代文化服务供给体系,为港澳朋友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珠海已经积极展开行动——粤港澳大湾区文化创意设计大赛至今已成功举办五届,粤港澳大湾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交流大会展现粤港澳三地优秀传统文化,构建湾区非遗共同体,珠港澳交响音乐会搭建湾区“心”桥梁,书写珠港澳青少年交流交往、交心交融的新图景……中山大学中文系教授彭玉平表示,“珠海底蕴深厚,有一种从容的节奏,本身就是一个具备丰富文化内涵的城市。随着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建设,珠海跟澳门也联系得更为紧密,共同开展珠澳‘文化走亲’,这些都是很有意义的具体实践。”
刚刚过去的国庆假期,珠海太空中心新馆吸引了上万游客前往,网红新热点孕育了新的消费增长点。太空中心全新打造了“碗幕影院”,让游客沉浸式体验中国航天发展历程。借助场馆内的“太空电梯”互动装置,游客还能开启一场“登月”之旅,在“月球”留下足迹。
近年来,珠海不断加大对文化产业的政策扶持、资金支持,深化文旅融合发展,实现从筑优“软实力”到做强“硬产业”的飞速蝶变。2023年,珠海市文化娱乐业实现营收87.73亿元,同比增长355.9%。这与珠海相继实施《珠海市人才创业项目资助管理办法》《珠海文化产业发展“十四五”规划》《珠海市文化产业奖励奖金管理办法》等政策密不可分。同时,以文化和科技融合作为新引擎,珠海还积极培育文化产业新业态新场景。以金山西山居为代表的一批数字内容产业企业发展迅速,珠海本土企业四维时代开创性拓展三维数字建模及四维虚拟展示,填补了国内四维技术空白。智慧视听(数智传播·珠海)云产业园(区)正式启动,以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集成应用为底座,构建完善的视听产业生态,打造辐射珠海乃至广东甚至全国的视听内容生产服务和媒体深度融合的特色产业园区,积极推动智慧广电、网络视听等“大视听”产业集聚发展,努力成为新质生产力的创新代表。
与此同时,珠海还涌现出一批效益良好、主业突出、颇具规模、具有创新发展力和辐射带动力的文化企业,为珠海的发展增添了强劲动能。2023年11月,珠海文化企业十强发布会举行,一批珠海文化企业喜登榜单,内容涵盖文化装备制造、数字经济、内容创作生产、创意设计服务及文化娱乐休闲服务等多个领域,充分展现出珠海文化产业多元化、多层次的良好发展态势。在这些企业的带动下,产业结构持续优化,产业动能持续释放,进一步推动珠海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
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珠海坚持文化惠民,不断满足市民的精神文化需求。
伴随着古元美术馆新馆、金湾艺术中心、横琴文化艺术中心等一批文化地标投入使用,将文化活水引入人们心田。各式音乐会、街头快闪、文化市集等活动,逐渐成为市民休闲生活的重要部分。“家门口文化圈”的构建,让更多的珠海市民15分钟即可享受高品质公共文化服务。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等公共文化场所,时常组织传统节日手工DIY、文化讲堂、艺术培训等惠民活动,服务覆盖上百万户家庭。与此同时,体育赛事热度也不断高涨,克利伯环球帆船赛、珠海WTA超级精英赛、世界风筝板系列赛等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体育IP也不断书写珠海文明开放新篇章。
文化是否繁荣兴盛,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城市的竞争力、影响力与辐射力。当城市精神气质更典雅,品质内涵更丰富,人民就会拥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城市活力就会被充分激发出来。珠海市委、市政府在高水平建设文化强市的进程中,通过加大人才资金投入、完善公共设施、提升公共文化服务等一系列措施,扎实推动城市文化综合实力出新出彩。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诗在远方,路在脚下。这座城市既有经济发展的速度、城市建设的高度,也有文化发展的温度。相信青春活力、开放大气、包容创新的珠海,必将向文化繁荣的新高地阔步奋进,绽放无愧于时代的美丽。
文化传万年,山海铸风骨。向着文化强市迈进,珠海足音铿锵。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要聚焦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健全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发展体制机制,推动文化繁荣,丰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
珠海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文化思想,贯彻落实全会有关文化建设的部署要求,全面激发文化创新创造活力,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文化获得感、幸福感,为珠海这座“活力之城、创新之城、美丽之城、共富之城”提供强大精神动力。
经济是形,文化是魂。一座城市只有形魂兼备,才能和谐,才能充满生机与活力。近年来,珠海加快文化强市步伐,坚持以文彰城、以文聚力、以文兴业、以文悦民,不断擦亮海洋文化、岭南文化、中西交流文化、红色文化、改革开放文化等文化名片,力争形成一批熔铸古今、贯通中西的文化成果,塑造体现中国特色、岭南风韵、特区风骨的珠海城市现代文明。
珠海,得改革开放风气之先,孕育传承着和而不同的文化基因,是高品质公共文化服务的集聚地,是文艺精品涌现、文艺人才闪耀的“百花园”,是吐故纳新、引领创新潮流的“强磁场”。
近年来,珠海文艺精品频现高光时刻。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里汲取营养,在波澜壮阔的改革发展历程中获取灵感,一批彰显民族审美风范、弘扬岭南传统文化、描绘时代风貌的优秀作品应运而生。话剧《龙腾伶仃洋》、图书《平安批》获中宣部第十六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纪录片《人生能有几回搏》等作品获省第十二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民族歌剧《侨批》、话剧《龙腾伶仃洋》亮相文化和旅游部“新时代舞台艺术优秀剧目展演”,《侨批》参加第五届中国歌剧节展演并获优秀剧目奖。
珠海坚持推动本土历史文化资源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聚焦优势领域扎实推动文艺精品创作,轻歌剧《横琴依依》、舞剧《水上新娘》、话剧《苏曼殊》等相继登上舞台。此外,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广东省委宣传部、珠海市委宣传部联合出品,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社教节目中心、广东广播电视台、珠海传媒集团共同摄制的4K大型生态纪录片《中华白海豚》以及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影视剧纪录片中心与珠海传媒集团联合出品的纪录片《同心》相继在中央电视台播出,影片引起了行业内外的广泛关注,为彰显城市气质、推动相关产业发展、促进文化交流与合作等作出了积极贡献。
在国家一级编导、歌舞诗《珠海的故事》总导演邢时苗看来,珠海生态环境优美、充满青春活力,更重要的是文化艺术事业蓬勃发展。“珠海打开了自己的胸怀,把本土的文化和艺术推向粤港澳大湾区,也把国内国际最优秀的艺术引进来。”他说,“珠海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文化艺术事业,为优秀的作品和人才提供‘珠海力量’,这是所有文艺工作者最大的幸运。我期待着珠海文化艺术发展的更多可能。”
立足本土,珠海培育和打造了珠海艺术节这一“珠字头”文艺盛事。三年时间里,珠海艺术节从无到有,不断创新发展,带动了一大批国内外优质文化艺术资源落地,会聚了一大批文艺名家在珠海创作、交流。全城“演出不断档、活动不间断、好戏不停歇”,点亮了城市丰饶的演艺生态系统,让“艺”与“城”拥抱得更紧。
放眼国际,珠海成功举办两届华语纪录电影大会,为纪录电影创作者、专家学者、发行放映机构负责人和媒体人搭建了共话发展、共享机遇、共创未来的广阔平台,璀璨夺目的光影魅力与蓬勃繁盛的产业活力交相辉映、同频共振。在中国电视剧制作产业协会会长尤小刚看来:“珠海是粤港澳大湾区的重要节点城市,我们希望从这里启航,让中国故事能够扬帆海外,通过迭代升级、共享互动,下一盘更好的棋,画出中国影视行业更大的宏图。”
珠澳地域相近、文化互通、根脉相连。2022年,珠澳两地共同启动珠澳“文化走亲”交流活动,全面激活两地优质文化资源,聚焦文化文艺交流、人才培养、文艺精品创作、文化品牌打造等板块开展多领域聚力合作。
2023年12月,首部珠澳联合创排的现代粤剧《无声的功勋》在第三届珠海艺术节正式首演后赴澳门演出。作为珠澳两地开展“文化走亲”交流活动的重要成果,该剧邀请珠澳两地的文艺工作者共同参与。“珠海对这次合作非常重视,在各方面都给予了大力支持。”澳门中华文化联谊会会长梁华盛赞,珠澳“文化走亲”为两地文艺团体交流与文化产业合作搭建了桥梁。
自“文化走亲”交流活动启动以来,澳门与珠海的文艺之桥愈加坚固,两地文艺团体往来愈加密切。从大型原创现代粤剧《南粤破晓》到以唐家湾侨乡历史为背景的《侨批》;从讲述珠澳合作故事的《簕杜鹃与金莲花》到以澳门红色医生柯麟为原型的《无声的功勋》……讲述“珠海故事”“澳门故事”的精品剧目,在澳门文化中心的舞台上精彩呈现,一次又一次获得澳门观众的强烈共鸣。
此外,依托珠海艺术节平台,澳门乐团、澳门话剧社团、澳门美术协会等文艺团体相继来珠海举办展览展演。两地文艺工作者合作举办了珠澳原创歌曲音乐会、《乐动大湾》民族管弦音乐会、珠澳美术作品展、珠澳摄影作品展等专场活动。
随着“港车北上”“澳车北上”政策落地实施,“一脚油门到珠海”成为不少港澳游客的假期新选择。如何建设优质高效的现代文化服务供给体系,为港澳朋友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珠海已经积极展开行动——粤港澳大湾区文化创意设计大赛至今已成功举办五届,粤港澳大湾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交流大会展现粤港澳三地优秀传统文化,构建湾区非遗共同体,珠港澳交响音乐会搭建湾区“心”桥梁,书写珠港澳青少年交流交往、交心交融的新图景……中山大学中文系教授彭玉平表示,“珠海底蕴深厚,有一种从容的节奏,本身就是一个具备丰富文化内涵的城市。随着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建设,珠海跟澳门也联系得更为紧密,共同开展珠澳‘文化走亲’,这些都是很有意义的具体实践。”
刚刚过去的国庆假期,珠海太空中心新馆吸引了上万游客前往,网红新热点孕育了新的消费增长点。太空中心全新打造了“碗幕影院”,让游客沉浸式体验中国航天发展历程。借助场馆内的“太空电梯”互动装置,游客还能开启一场“登月”之旅,在“月球”留下足迹。
近年来,珠海不断加大对文化产业的政策扶持、资金支持,深化文旅融合发展,实现从筑优“软实力”到做强“硬产业”的飞速蝶变。2023年,珠海市文化娱乐业实现营收87.73亿元,同比增长355.9%。这与珠海相继实施《珠海市人才创业项目资助管理办法》《珠海文化产业发展“十四五”规划》《珠海市文化产业奖励奖金管理办法》等政策密不可分。同时,以文化和科技融合作为新引擎,珠海还积极培育文化产业新业态新场景。以金山西山居为代表的一批数字内容产业企业发展迅速,珠海本土企业四维时代开创性拓展三维数字建模及四维虚拟展示,填补了国内四维技术空白。智慧视听(数智传播·珠海)云产业园(区)正式启动,以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集成应用为底座,构建完善的视听产业生态,打造辐射珠海乃至广东甚至全国的视听内容生产服务和媒体深度融合的特色产业园区,积极推动智慧广电、网络视听等“大视听”产业集聚发展,努力成为新质生产力的创新代表。
与此同时,珠海还涌现出一批效益良好、主业突出、颇具规模、具有创新发展力和辐射带动力的文化企业,为珠海的发展增添了强劲动能。2023年11月,珠海文化企业十强发布会举行,一批珠海文化企业喜登榜单,内容涵盖文化装备制造、数字经济、内容创作生产、创意设计服务及文化娱乐休闲服务等多个领域,充分展现出珠海文化产业多元化、多层次的良好发展态势。在这些企业的带动下,产业结构持续优化,产业动能持续释放,进一步推动珠海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
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珠海坚持文化惠民,不断满足市民的精神文化需求。
伴随着古元美术馆新馆、金湾艺术中心、横琴文化艺术中心等一批文化地标投入使用,将文化活水引入人们心田。各式音乐会、街头快闪、文化市集等活动,逐渐成为市民休闲生活的重要部分。“家门口文化圈”的构建,让更多的珠海市民15分钟即可享受高品质公共文化服务。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等公共文化场所,时常组织传统节日手工DIY、文化讲堂、艺术培训等惠民活动,服务覆盖上百万户家庭。与此同时,体育赛事热度也不断高涨,克利伯环球帆船赛、珠海WTA超级精英赛、世界风筝板系列赛等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体育IP也不断书写珠海文明开放新篇章。
文化是否繁荣兴盛,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城市的竞争力、影响力与辐射力。当城市精神气质更典雅,品质内涵更丰富,人民就会拥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城市活力就会被充分激发出来。珠海市委、市政府在高水平建设文化强市的进程中,通过加大人才资金投入、完善公共设施、提升公共文化服务等一系列措施,扎实推动城市文化综合实力出新出彩。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诗在远方,路在脚下。这座城市既有经济发展的速度、城市建设的高度,也有文化发展的温度。相信青春活力、开放大气、包容创新的珠海,必将向文化繁荣的新高地阔步奋进,绽放无愧于时代的美丽。
-我已经到底线啦-
暂时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