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个村入选省“百千万工程”首批典型!斗门乡村美从何来?

今年年初,广东省委十三届二次全会启动实施“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11月6日,全省“百千万工程”首批典型县镇村名单公布,斗门区、斗门镇和区内草朗村、昭信村、上洲村、南门村、湾口村、东湾村、福安村、莲江村等32个村榜上有名。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从“美丽乡村”到“和美乡村”,一字之变,强调了乡村建设既要见物也要见人,乡村发展既要塑形也要铸魂。

见物见人,塑形铸魂,正是实现乡村形神兼备真正美丽、由内而外真正美好的必然要求,正是落实“百千万工程”的努力方向和如磐使命。

32个村同时入选,取得这一亮眼成绩的秘诀是什么?

乡村作为“百千万工程”县镇村中数量最为庞大的一环,是推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的关键所在。聚焦乡村之美,以乡村之美建设成果展现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的阶段性成效,斗门区正走出一条探索发现乡村环境美、人文美、生活美的乡村价值重塑之路。

人文之美

在家门口享受各类“文化大餐”

12月17日晚,2023年斗门区第三届“梦水乡”原创音乐会在斗门区青少年宫举办。

本届音乐会聚焦原创,分为“醉美之约”“美好新时代”“唱响大斗门”三个篇章。音乐会主题曲《梦水乡》文字优美、曲调悠扬,以中国风为主的旋律,营造出一种轻松舒缓的氛围,让人仿佛置身风景秀美的岭南水乡之中,在歌声中感受斗门区的变化。

珠江八道门,四道过斗门。大海、大江、大河、大联围、大沙田……构成了令人惊叹的斗门水乡风景线。江河相汇、咸淡相融,又构建出得天独厚的水乡资源和水乡文化,影响着世代斗门人。“梦水乡”原创音乐会,正是斗门水乡之美的诠释。

锣鼓铿锵、扬琴悠长、高胡婉转……20日20时,尽管天气寒冷,乾务镇荔山村龙雅堂粤剧团准点开唱。龙雅堂粤剧团始建于1895年,至今已有128年历史,基本上每晚都会唱起来。

乾务镇荔山村村民夜间观看艺术专业大学生入村表演。

水乡之外,斗门区还是“中国曲艺之乡”,目前全区有60多个曲艺社团、3000多名曲艺骨干。细细梳理,20届斗门曲艺大赛、斗门新年音乐戏曲演唱欣赏系列活动、斗门区广东音乐戏曲演奏大赛、斗门区少儿戏剧曲艺大赛、斗门区“红腔”曲艺大赛、东风小学等多个粤曲传承基地、逾百个村居文化活动中心曲艺室……已经成为斗门区乃至粤港澳大湾区知名度极高的地方曲艺品牌,粤韵悠长、影响广泛。

人文特色成就斗门深厚底蕴。斗门区有御温泉、金台寺、斗门旧街、接霞庄等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以及龙舟赛、装泥鱼习俗、水上婚嫁习俗等非物质文化遗产;有秘制重壳蟹、大赤坎叉烧烧排骨、斗门鸡仔饼、莲溪豆沙月饼、乾务炒藤鳝、横山鸭脚包、虎山琵琶鸭、糍仔等非遗美食,成就“中国海鲈之乡”“中国禾虫之乡”“中国黄沙蚬之乡”。

充足的采光、精美的书架……12月4日,白蕉镇新马墩村西北侧公园内,善雅书房珠光·新马驿建成开放。毗邻万亩鱼塘、环绕滨水绿地,珠光·新马驿以“阳光书吧”为设计理念,营造出融于大自然的书香氛围。这是“书香斗门”建设的一个缩影。如今,善雅书房系列之童趣馆、玉兰馆、毓秀馆、时趣馆……13家善雅书房已经建成。书吧、书店、书房,一个个多功能的新型公共文化空间接续亮相,家门之外,便是书香所在,让城乡群众文化获得感和认同感触手可及、可享。

善雅书房珠光·新马驿建成开放。

乡村之美,美在人文。

乡村的人文美,不仅仅在于文化活动的丰富多彩,更在于村民的“理论食粮”充实。

夜幕降临,万家灯火亮起。6月2日19时30分,斗门区2023年首场“理论夜校”在斗门镇南门村文化广场正式开讲。

斗门区“理论夜校”自2021年开展以来,在全区129个村(居)、企业、学校等地累计举办了256场活动。为增加宣讲活动的吸引力,主办方将具有地方特色的文艺表演作为暖场节目,极大提高了村民参与活动的兴趣。

“2022年最后一场‘理论夜校’是在南门村举行的,今年第一场也是在南门村,大家都非常高兴,你看,200多个座位坐得满满当当。”南门村委会副主任赵嘉荣表示。

开办至今已有三个年头的斗门区“理论夜校”,收获多项荣誉。

作为创新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积极探索,作为加强农村基层思想政治建设的有效尝试,斗门区“理论夜校”获评“广东省基层思想政治工作优秀案例”一等奖和全国基层思想政治工作优秀案例。

斗门区委宣传部理论办有关负责人表示,活动将坚持以“文艺+宣讲”的模式开展,宣讲活动将被录制成宣讲视频课程,在斗门区政府网站开通专题播放通道,打通网络学习渠道,借助“智慧一公里”覆盖的农村户外大屏和村村通广播,助推农村基层思想政治工作深入开展,不断为“百千万工程”凝心聚力。

一个个让村民在家门口享受各类“文化大餐”的和美乡村,成为展示斗门区乡村人文魅力的绝佳窗口。

生活之美

过上好日子住进“幸福里”

在莲洲镇福安村新涌河以西的一块平整地块上,备受关注的国家级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项目——“福安·幸福里”村民公寓首期第一栋,正在进行桩基础施工。

“福安·幸福里”村民公寓规划建设为3栋11层高楼,以满足60户村民居住需求。每栋楼占地面积约260平方米,一梯两户,南北对流,每户面积约120平方米。首期第一栋建房成本约2500元/平方米,远低于周边地区房价。建成后,业主可按照正常宅基地报建办理不动产权证。金融机构为村民制定了银行贷款方案,其中,珠海农村商业银行“美丽农居贷”项目是全国首个农民宅基地住房建设的贷款产品。

“首期第一栋争取在明年4月份封顶,上半年验收交付。”福安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林振业表示,村里将不断优化周边配套设施,抓实抓细房屋质量把控、村民贷款方案、银行风险把控、物业管理等环节,努力把村民公寓建设成村民的幸福家园。

福安村位于莲洲镇西北部,村内水网纵横,房屋依河而建,“疍家文化”氛围浓厚。同时,村里可分配宅基地极少。“福安村遵循‘集约用地、有偿使用、村民自愿、自主管理’原则,因地制宜探索保障户有所居的多种形式,利用有限的集体土地建设村民公寓,最大限度集中集约利用宅基地,在保障村民住房需求的同时改善人居环境。”林振业说。

“福安·幸福里”村民公寓项目是斗门区探索宅基地资格权多种保障形式的生动实践。

针对农村人多地少、宅基地供求紧张的现实情况,斗门区创新村民住房保障机制。在建设过程中,斗门区试点“村集体出地、村民出钱、银行放贷”的建设模式,以农户股权分红作为质押申请银行宅基地住房贷款、以多户村民集体申请宅基地报建的形式进行建设申请,并参照相关规定办理宅基地不动产权登记,保障农民基本居住权益。

实现“上楼梦”,住进“幸福里”,村民的生活越来越美好。福安村成为斗门区推进城乡融合发展的缩影。

有人住楼房,有人养鱼忙。

在白蕉镇昭信村的万亩鱼塘里,打氧机转个不停,溅起的水花在阳光下闪闪发亮。有养殖户在塘头出鱼,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

随着昭信村养殖产业的飞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选择返乡创业,投身水产养殖业。2022年,昭信村白蕉海鲈产量1.45万吨,产值2.9亿元,村集体总收入达2208万元,被评定为“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全国乡村特色产业亿元村”。

乾务镇湾口村鳗鱼养殖面积达700余亩。

在乾务镇湾口村,则是另一幅鳗鱼养殖景象。

日本有一道美食,其“灵魂”是鳗鱼。这些鳗鱼不少来自湾口村。“湾口村养殖的鳗鱼体型修长,全身呈现天空一样的浅蓝色,正是顶级鳗鱼品种‘天蓝鳗鱼’。”湾口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黄国建介绍说,这种鳗鱼吃起来肉质肥厚鲜嫩,没有泥土味和鱼腥味,非常适合做烧烤料理,大受日韩食客青睐。

湾口村是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也是省“一村一品、一镇一业”鳗鱼专业村,村内鳗鱼养殖面积达700余亩。近年来,湾口村不断深入发展鳗鱼产业,带动村内鱼塘租金由每亩800元升至每亩3000元左右,村集体收入由每年200万元增至每年约800万元,村民股份分红由每人每年约1300元增至每人每年约5000元。

乡村之美,美在生活。

提供更好的居住条件、养殖户增产增收、家门口轻松就业……实现农业高质高效、农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成就斗门乡村生活之美。

乾务镇新村村景。

环境之美

成就“百千万工程”最美底色

两河流域多沃土。

位于螺洲河、荷麻溪两河之间的莲江村,面积2.7平方公里,得水之灵、秉山之性,自古以来生态环境优美,民风淳朴热情。绕村而行,但见水绿山青、村巷洁净、民房焕新……

今年8月初,农业农村部在河南济源举办2023中国美丽乡村休闲旅游行(夏季)推介活动。

作为广东唯一入选现场推介的地区,莲江村不负众望,在全国文明村和中国乡村旅游模范村基础上,又入选2023中国美丽休闲乡村。

优美环境可以成为旅游资源。“莲江村坚持农旅融合,实现‘产区变景区、田园变公园、劳作变体验、农房变客房’,打造特色园区。”莲江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邓昔强表示,依托岭南大地和五指山的环境优势,该村建成了“笑骑骑迷你一环”乡村骑行绿道、“乐途途”山野步梯等特色旅游项目。去年以来,莲江村乡村旅游实现从无到有、从有到优,被评为全省乡村研学旅行特色村、市级休闲旅游“一村一品”专业村。

优美环境可以催生新的业态。近年来,通过国家农村综合性改革试点,莲江村引进专业力量成立村企合作公司,形成“村、企、农”合作共建、利益共享模式,盘活20多处闲置农房庭院和土地,催生了庭院经济、集市经济等新业态,先后培育了20家“一家一品”精品店铺和42家“农夫集市”,吸引了10多名外出青年返村就业创业,带动村民在家门口增收入、得实惠。

目光南移。始建于康熙年间的斗门镇上洲村,因位于水道之上故而得名“上洲”。村子位于基本农田保护区和水资源保护区内,不能发展工业,但自然风光优美、人文气息浓厚:有3000多棵30多年树龄的落羽杉、200亩稻田花海、建于清末民初的碉楼……乡韵是一幅画,自“百千万工程”的号角声传到这里,上洲村的美丽画卷更加迷人了:白墙灰砖青瓦民居,古祠老井碉楼大榕树,干净整洁的创美庭院等。水稻收割节、“我有一亩田”等活动,打出了农文旅周边游的“吸睛”名片。

莲江村和上洲村舒适优渥的村容村貌背后,是斗门区持续优化农村人居环境、奋力建设和美乡村的努力。

近年来,斗门区长远谋划、扎实推进乡村振兴,不断深入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主要包括几个方面:

加快推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2022年-2023年累计完成约728公里的村内道路升级改造,配套360公里雨水及污水管网建设;

抓好围内水利设施建设。2022年-2023年累计完成新建、提升修复339座围内水利泵站;

着力开展田间窝棚整治。在白蕉镇大托村建成田间窝棚房升级改造建设示范点的基础上,开展田间窝棚整治及周边环境整治项目。截至目前,全区共完成窝棚房整治3659间,三级化粪池改造5698个;

推进农村全域三线整治。在2020年乡村振兴补短板建设项目基础上,对全区约80个自然村内的三线整治进行更为细致、全面的割接工作。截至目前,斗门区三线整治提升配套工程已完工;

扎实推进农村厕所、生活污水、生活垃圾处理“三大革命”。其中,“厕所革命”经验入选全国农村“厕所革命”九大典型范例。

乡村之美,美在环境。

中国乡村旅游模范村莲江村、中国十大最美乡村南门村、中国美丽乡村百佳范例石龙村、全国文明村镇南澳村、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上洲村和草朗村……一个个有着舒适优渥人居环境、誉满全国的“网红村落”,成为斗门区乡村振兴的王牌,成为“百千万工程”的最美底色,成为乡村环境之美的“代言人”。

文字:张帆 图片:梁冠贤 编辑:唐祺珍 责任编辑:孙宁
32个村入选省“百千万工程”首批典型!斗门乡村美从何来?
珠海特区报 2023-12-22 13:08

今年年初,广东省委十三届二次全会启动实施“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11月6日,全省“百千万工程”首批典型县镇村名单公布,斗门区、斗门镇和区内草朗村、昭信村、上洲村、南门村、湾口村、东湾村、福安村、莲江村等32个村榜上有名。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从“美丽乡村”到“和美乡村”,一字之变,强调了乡村建设既要见物也要见人,乡村发展既要塑形也要铸魂。

见物见人,塑形铸魂,正是实现乡村形神兼备真正美丽、由内而外真正美好的必然要求,正是落实“百千万工程”的努力方向和如磐使命。

32个村同时入选,取得这一亮眼成绩的秘诀是什么?

乡村作为“百千万工程”县镇村中数量最为庞大的一环,是推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的关键所在。聚焦乡村之美,以乡村之美建设成果展现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的阶段性成效,斗门区正走出一条探索发现乡村环境美、人文美、生活美的乡村价值重塑之路。

人文之美

在家门口享受各类“文化大餐”

12月17日晚,2023年斗门区第三届“梦水乡”原创音乐会在斗门区青少年宫举办。

本届音乐会聚焦原创,分为“醉美之约”“美好新时代”“唱响大斗门”三个篇章。音乐会主题曲《梦水乡》文字优美、曲调悠扬,以中国风为主的旋律,营造出一种轻松舒缓的氛围,让人仿佛置身风景秀美的岭南水乡之中,在歌声中感受斗门区的变化。

珠江八道门,四道过斗门。大海、大江、大河、大联围、大沙田……构成了令人惊叹的斗门水乡风景线。江河相汇、咸淡相融,又构建出得天独厚的水乡资源和水乡文化,影响着世代斗门人。“梦水乡”原创音乐会,正是斗门水乡之美的诠释。

锣鼓铿锵、扬琴悠长、高胡婉转……20日20时,尽管天气寒冷,乾务镇荔山村龙雅堂粤剧团准点开唱。龙雅堂粤剧团始建于1895年,至今已有128年历史,基本上每晚都会唱起来。

乾务镇荔山村村民夜间观看艺术专业大学生入村表演。

水乡之外,斗门区还是“中国曲艺之乡”,目前全区有60多个曲艺社团、3000多名曲艺骨干。细细梳理,20届斗门曲艺大赛、斗门新年音乐戏曲演唱欣赏系列活动、斗门区广东音乐戏曲演奏大赛、斗门区少儿戏剧曲艺大赛、斗门区“红腔”曲艺大赛、东风小学等多个粤曲传承基地、逾百个村居文化活动中心曲艺室……已经成为斗门区乃至粤港澳大湾区知名度极高的地方曲艺品牌,粤韵悠长、影响广泛。

人文特色成就斗门深厚底蕴。斗门区有御温泉、金台寺、斗门旧街、接霞庄等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以及龙舟赛、装泥鱼习俗、水上婚嫁习俗等非物质文化遗产;有秘制重壳蟹、大赤坎叉烧烧排骨、斗门鸡仔饼、莲溪豆沙月饼、乾务炒藤鳝、横山鸭脚包、虎山琵琶鸭、糍仔等非遗美食,成就“中国海鲈之乡”“中国禾虫之乡”“中国黄沙蚬之乡”。

充足的采光、精美的书架……12月4日,白蕉镇新马墩村西北侧公园内,善雅书房珠光·新马驿建成开放。毗邻万亩鱼塘、环绕滨水绿地,珠光·新马驿以“阳光书吧”为设计理念,营造出融于大自然的书香氛围。这是“书香斗门”建设的一个缩影。如今,善雅书房系列之童趣馆、玉兰馆、毓秀馆、时趣馆……13家善雅书房已经建成。书吧、书店、书房,一个个多功能的新型公共文化空间接续亮相,家门之外,便是书香所在,让城乡群众文化获得感和认同感触手可及、可享。

善雅书房珠光·新马驿建成开放。

乡村之美,美在人文。

乡村的人文美,不仅仅在于文化活动的丰富多彩,更在于村民的“理论食粮”充实。

夜幕降临,万家灯火亮起。6月2日19时30分,斗门区2023年首场“理论夜校”在斗门镇南门村文化广场正式开讲。

斗门区“理论夜校”自2021年开展以来,在全区129个村(居)、企业、学校等地累计举办了256场活动。为增加宣讲活动的吸引力,主办方将具有地方特色的文艺表演作为暖场节目,极大提高了村民参与活动的兴趣。

“2022年最后一场‘理论夜校’是在南门村举行的,今年第一场也是在南门村,大家都非常高兴,你看,200多个座位坐得满满当当。”南门村委会副主任赵嘉荣表示。

开办至今已有三个年头的斗门区“理论夜校”,收获多项荣誉。

作为创新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积极探索,作为加强农村基层思想政治建设的有效尝试,斗门区“理论夜校”获评“广东省基层思想政治工作优秀案例”一等奖和全国基层思想政治工作优秀案例。

斗门区委宣传部理论办有关负责人表示,活动将坚持以“文艺+宣讲”的模式开展,宣讲活动将被录制成宣讲视频课程,在斗门区政府网站开通专题播放通道,打通网络学习渠道,借助“智慧一公里”覆盖的农村户外大屏和村村通广播,助推农村基层思想政治工作深入开展,不断为“百千万工程”凝心聚力。

一个个让村民在家门口享受各类“文化大餐”的和美乡村,成为展示斗门区乡村人文魅力的绝佳窗口。

生活之美

过上好日子住进“幸福里”

在莲洲镇福安村新涌河以西的一块平整地块上,备受关注的国家级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项目——“福安·幸福里”村民公寓首期第一栋,正在进行桩基础施工。

“福安·幸福里”村民公寓规划建设为3栋11层高楼,以满足60户村民居住需求。每栋楼占地面积约260平方米,一梯两户,南北对流,每户面积约120平方米。首期第一栋建房成本约2500元/平方米,远低于周边地区房价。建成后,业主可按照正常宅基地报建办理不动产权证。金融机构为村民制定了银行贷款方案,其中,珠海农村商业银行“美丽农居贷”项目是全国首个农民宅基地住房建设的贷款产品。

“首期第一栋争取在明年4月份封顶,上半年验收交付。”福安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林振业表示,村里将不断优化周边配套设施,抓实抓细房屋质量把控、村民贷款方案、银行风险把控、物业管理等环节,努力把村民公寓建设成村民的幸福家园。

福安村位于莲洲镇西北部,村内水网纵横,房屋依河而建,“疍家文化”氛围浓厚。同时,村里可分配宅基地极少。“福安村遵循‘集约用地、有偿使用、村民自愿、自主管理’原则,因地制宜探索保障户有所居的多种形式,利用有限的集体土地建设村民公寓,最大限度集中集约利用宅基地,在保障村民住房需求的同时改善人居环境。”林振业说。

“福安·幸福里”村民公寓项目是斗门区探索宅基地资格权多种保障形式的生动实践。

针对农村人多地少、宅基地供求紧张的现实情况,斗门区创新村民住房保障机制。在建设过程中,斗门区试点“村集体出地、村民出钱、银行放贷”的建设模式,以农户股权分红作为质押申请银行宅基地住房贷款、以多户村民集体申请宅基地报建的形式进行建设申请,并参照相关规定办理宅基地不动产权登记,保障农民基本居住权益。

实现“上楼梦”,住进“幸福里”,村民的生活越来越美好。福安村成为斗门区推进城乡融合发展的缩影。

有人住楼房,有人养鱼忙。

在白蕉镇昭信村的万亩鱼塘里,打氧机转个不停,溅起的水花在阳光下闪闪发亮。有养殖户在塘头出鱼,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

随着昭信村养殖产业的飞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选择返乡创业,投身水产养殖业。2022年,昭信村白蕉海鲈产量1.45万吨,产值2.9亿元,村集体总收入达2208万元,被评定为“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全国乡村特色产业亿元村”。

乾务镇湾口村鳗鱼养殖面积达700余亩。

在乾务镇湾口村,则是另一幅鳗鱼养殖景象。

日本有一道美食,其“灵魂”是鳗鱼。这些鳗鱼不少来自湾口村。“湾口村养殖的鳗鱼体型修长,全身呈现天空一样的浅蓝色,正是顶级鳗鱼品种‘天蓝鳗鱼’。”湾口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黄国建介绍说,这种鳗鱼吃起来肉质肥厚鲜嫩,没有泥土味和鱼腥味,非常适合做烧烤料理,大受日韩食客青睐。

湾口村是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也是省“一村一品、一镇一业”鳗鱼专业村,村内鳗鱼养殖面积达700余亩。近年来,湾口村不断深入发展鳗鱼产业,带动村内鱼塘租金由每亩800元升至每亩3000元左右,村集体收入由每年200万元增至每年约800万元,村民股份分红由每人每年约1300元增至每人每年约5000元。

乡村之美,美在生活。

提供更好的居住条件、养殖户增产增收、家门口轻松就业……实现农业高质高效、农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成就斗门乡村生活之美。

乾务镇新村村景。

环境之美

成就“百千万工程”最美底色

两河流域多沃土。

位于螺洲河、荷麻溪两河之间的莲江村,面积2.7平方公里,得水之灵、秉山之性,自古以来生态环境优美,民风淳朴热情。绕村而行,但见水绿山青、村巷洁净、民房焕新……

今年8月初,农业农村部在河南济源举办2023中国美丽乡村休闲旅游行(夏季)推介活动。

作为广东唯一入选现场推介的地区,莲江村不负众望,在全国文明村和中国乡村旅游模范村基础上,又入选2023中国美丽休闲乡村。

优美环境可以成为旅游资源。“莲江村坚持农旅融合,实现‘产区变景区、田园变公园、劳作变体验、农房变客房’,打造特色园区。”莲江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邓昔强表示,依托岭南大地和五指山的环境优势,该村建成了“笑骑骑迷你一环”乡村骑行绿道、“乐途途”山野步梯等特色旅游项目。去年以来,莲江村乡村旅游实现从无到有、从有到优,被评为全省乡村研学旅行特色村、市级休闲旅游“一村一品”专业村。

优美环境可以催生新的业态。近年来,通过国家农村综合性改革试点,莲江村引进专业力量成立村企合作公司,形成“村、企、农”合作共建、利益共享模式,盘活20多处闲置农房庭院和土地,催生了庭院经济、集市经济等新业态,先后培育了20家“一家一品”精品店铺和42家“农夫集市”,吸引了10多名外出青年返村就业创业,带动村民在家门口增收入、得实惠。

目光南移。始建于康熙年间的斗门镇上洲村,因位于水道之上故而得名“上洲”。村子位于基本农田保护区和水资源保护区内,不能发展工业,但自然风光优美、人文气息浓厚:有3000多棵30多年树龄的落羽杉、200亩稻田花海、建于清末民初的碉楼……乡韵是一幅画,自“百千万工程”的号角声传到这里,上洲村的美丽画卷更加迷人了:白墙灰砖青瓦民居,古祠老井碉楼大榕树,干净整洁的创美庭院等。水稻收割节、“我有一亩田”等活动,打出了农文旅周边游的“吸睛”名片。

莲江村和上洲村舒适优渥的村容村貌背后,是斗门区持续优化农村人居环境、奋力建设和美乡村的努力。

近年来,斗门区长远谋划、扎实推进乡村振兴,不断深入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主要包括几个方面:

加快推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2022年-2023年累计完成约728公里的村内道路升级改造,配套360公里雨水及污水管网建设;

抓好围内水利设施建设。2022年-2023年累计完成新建、提升修复339座围内水利泵站;

着力开展田间窝棚整治。在白蕉镇大托村建成田间窝棚房升级改造建设示范点的基础上,开展田间窝棚整治及周边环境整治项目。截至目前,全区共完成窝棚房整治3659间,三级化粪池改造5698个;

推进农村全域三线整治。在2020年乡村振兴补短板建设项目基础上,对全区约80个自然村内的三线整治进行更为细致、全面的割接工作。截至目前,斗门区三线整治提升配套工程已完工;

扎实推进农村厕所、生活污水、生活垃圾处理“三大革命”。其中,“厕所革命”经验入选全国农村“厕所革命”九大典型范例。

乡村之美,美在环境。

中国乡村旅游模范村莲江村、中国十大最美乡村南门村、中国美丽乡村百佳范例石龙村、全国文明村镇南澳村、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上洲村和草朗村……一个个有着舒适优渥人居环境、誉满全国的“网红村落”,成为斗门区乡村振兴的王牌,成为“百千万工程”的最美底色,成为乡村环境之美的“代言人”。

文字:张帆 图片:梁冠贤 编辑:唐祺珍 责任编辑:孙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