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梁冬霓
烽烟尽处,历史沉默成一册书页。
菉猗堂前,光阴回望着劫世沉浮。
远古的《诗经》在耳边萦绕:“瞻彼淇奥,菉竹猗猗,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当燕子衔来一缕春风,这个名字来源于《诗经》的赵氏祖祠,在天空下发出喟然长叹,把多少追诉与遥望,都留给在这里寻古访史的游人。
谈笑间,记忆不会灰飞烟灭。明景泰五年(1454年),一位斗门南门村的居民——赵匡胤的四弟赵魏王14传、南门七世祖赵隆,在当地立祠纪念赵氏先祖。从此,宋朝的记忆就在这祠堂里生生不息。赵氏家族的婚礼、祭礼、成人礼,都在这个小村庄如汩汩泉水般流传下来。
一进前厅。跨入高高的门槛,就如迈进宋朝的山水。桃柳为诗、丝弦煮酒、歌扇筑梦的朝代,却因重文轻武最终湮没在元军的马蹄之下,曾经的纸醉金迷皆成云烟。“山水岂有极,天地终无情。回首叫重华,仓梧云正横。”在宋朝皇族被掳,随元军北上的路上,宫廷琴师汪元量一首痛彻心扉的诗,铺开无力回天的悲凉。南宋遗民在路边哀嚎,然而百姓的痛哭,又焉能阻止王室北上,唤回饮酒相欢的时代?
二进中殿。天井边上,几盆青绿的植物在干净的石阶上安然地舒张着枝叶,风云变幻的故事已然找不到一丝痕迹。菉猗堂此时像一个经历了沧桑巨变的老人,最后归隐于寻常巷陌,在阳光中瞭望人世繁华,静听松风石泉。细致生动的雕花和青砖墙面、镂花窗,凝聚着古朴的气息,适合游人在此静想默念,怀古思今。举步石阶,“菉猗堂”三字在红柱绿瓦间,两边柱上的“宏开奕叶,以振家声”,向我们传递着一种世代相传的精神。
三进后殿。一块黑底黄字的木刻牌匾挂在抬梁式的木架上,“忠孝义士”四个字赫然在目,庄重的气氛尽敛其内。石制的焚香炉刻着“菉猗堂”三字,炉内有三支香静默燃烧,借着袅袅烟雾遥寄人间思绪。据《赵氏族谱》记载,当年为避战乱,魏王赵匡美的后裔迁居到斗门大赤坎。宋端宗景炎元年,小皇帝赵罡败退到香山,当时已在斗门居住的魏王后人赵若梓得知后,马上备好小舟,并招募300多名村内居民勤王,因而获得敕赐的“忠孝义士”的牌匾。后来左丞相陆秀夫命赵若梓等皇室兄弟归隐,以保住皇家血脉,由此赵氏香火继承了下来。
宋朝隐没在历史的惊涛骇浪中,赵氏家族丰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却在民间世代相传。家族里的春秋冬三祭、家祭和婚庆祭等传统祭礼,在沧桑风雨中一直存留下来,成为子孙后代的一笔精神财富。春分时日,青枝拂风,在“云山苍苍,江水汤汤,惟我祖德,山高水长……”的祝文诵读中,春祭开始了。大家迎来德高望重的长者,或功成名就的族人,主祭者在祠堂内对着先祖神位虔诚跪拜、进献糕饼……祭礼完结后,鞭炮齐鸣,山炮三响,彩旗摇曳,众人欢呼。穿着汉服的族人衣袂飘飘,水袖翩翩,再现历史的璀璨文明。族人之间亲切和谐,感情融洽。不管何种祭礼,赵氏家族都秉承着“不恃富而轻贫,不恃贵而轻贱”的祖训,把淳朴善良、仁厚和谐的种子播撒到民间乡野。
坐西向东的菉猗堂,向着崖门的方向眺望,仿佛念念不忘崖门海战的壮烈历史。它连着逸峰赵公祠和昆山赵公祠,在沧桑人世穿越几百年。虽然在清代曾经重修,但在上个世纪,经过战争的破坏,菉猗堂已经伤痕累累,像个风烛残年的老人,独自咀嚼着人生的动荡起伏。即便如此,65厘米厚的蚝壳墙却依然保持完好。两座祠堂的巷子之间,无数片蚝壳垒砌成整齐的墙纹,排排相叠,坚挺在无常世事中。手指每触摸的一瞬,就似有一声古老的钟声在指尖流过。阳光漫过来,千丝万缕在上面跳跃着,闪烁着赵氏族人勤劳与智慧的光芒。几经族人的努力,历尽无数风雨的菉猗堂终于得到了重修,向世人再现他的宏伟气势与耐人寻味的气韵。
龙舟脊、青砖、古瓦、精致的雕花……蓝天下,菉猗堂把一切饱满与灵动昭显世间,把丰厚的历史沉淀传承在缭绕不断的香火中。
岁月无语,长河不息。再望菉猗堂,所有的苦难沧桑都已是昨日的云烟。
李逊 摄
□ 毛岸琴
珠海传媒集团 刘轶男摄
掬一捧似雪清泉,纷繁如昨;揽一束如水月色,芳华依旧;挽一缕如丝清风,倚窗而观。天上月,心中泉,缕缕清风,相印无痕,一如根植于我心的幼教情怀。
我的单位地处城市之心,遥望香炉湾,背靠石景山。每每站在单位顶楼,抬头是珠海湛蓝的天空,低头是孩子们纯真的笑脸,就有一种“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的开阔和轻松。
我家与单位,中间隔着吉大水库,每天坐公交车穿越,推开窗,凉爽的风迎面扑来。于我而言,“闹”间显宁静,“容”里求沉淀。每天,在晨曦中迎来一张张笑脸,在余晖下握住一只只小手,幸福而踏实,寒暑易节,流连忘返。
冬日阳光普照的时候,搭上一顶帐篷,大小人儿三三两两,躺着的、坐着的、聊着的;看孩子们在草地撒欢,滑个板,骑个车,发现个虫子,发个呆,不紧不慢。玩累了,随处席地而卧,或是吃些点心水果,再继续。少了些喧哗急躁,多了些从容温和。不用时刻盯着孩子的身影喊“别跑!小心!注意安全”,一切的一切,都在孩子们的眼里和心里。没有紧张,没有刻板,有的是自在、悠闲。不用匆匆忙忙结束上一个课程,再去赶下一个课程。所有的学习都在老师和孩子们的游戏里。我喜欢甚至享受这样的闲,作孩子的玩伴,享受和孩子在一起的每一刻时光。
随着玩累的孩子们陆续归家,才是老师们安心忙碌的开始。夜幕下的石景山,星光和灯光闪耀,会议室的灯火阑珊。习惯了一支笔,一个笔记本,任思维行走在夜空里,脚步可以丈量的空间,理念却无法聚拢。老师们各抒己见,探讨、质疑、再研究,常常因为一个案例争到面红耳赤,直到新的观点和想法涌出来,四五十人的思想,慢慢围成一团。我们就这样,在碰撞中凝聚,在磨合中相融。无数个月明星稀的夜晚,我们的灯光,温暖了自己,照亮了九洲城。没有一处荒地,不耕耘岂能绿意盎然;没有一湾溪水,不注入新流岂能清澈见底;没有一种理念,不经过实践岂能落地生根。
我们就这样,在一片苍茫之中,寻觅属于自己的肥沃土壤,种下无数株幼苗,默默耕耘、施肥、浇水、除草,守望着雨水的滋润和暖阳的照耀,期望它们长成苍劲有力的大树。教育家杨昌济老先生潜心教育事业,写下“强闭桃源作太古,欲栽大木柱长天”,以此抒发他决心以教书育人为天职,培养经国济世之才的激越情怀。景山之畔的我们明白:跬步可致千里,滴水汇成江河,欲筑万丈高楼,需把基地打牢。固根基,需要有扎实稳健的功力,还需要有抵抗风雨的毅力,更需要付出十倍百倍的努力。
推开自由的窗,快乐的风徐徐而来。追随儿童的光,才是童真本色的出演。
平淡人生的沉淀和积累,坚守初心的勇气和韧劲,皆来自于孩子,他们如清泉,如月色,如清风,住在我的心上。
□余奕彬
前山河秋日
伫立石桥头,前河迎早秋。
云随波影走,水照日光流。
堤畔花招蝶,江中鱼跃舟。
清凉园曲径,景美醉人游。
珠海情侣路观海
雨霁渐炎热,流霞送夕晖。
云清游客爽,日落远山微。
观海心犹静,听涛意未违。
夜阑风缓起,坐定已忘机。
□朱水兴
板樟山泉
板樟十里隐深幽,渗出岩崖碧液流。
点动晨曦寒意闪,星分玉色冷光浮。
空山远度依云汲,绝谷遥临择水收。
背负归来凭煎煮,清泉品味茗香悠。
斗门古街
墟镇千年古斗门,潮居里内老街痕。
骑楼群立前清远,铺面重开晓客喧。
纵有岭南风韵在,岂无物外世情存。
行观昔日繁华谢,望尽云空不复言。
□弋风
东澳岛
其一
踏破铁鞋遇见她,相携东澳赏烟霞。
接天碧海开胸胆,绕岛芳琼香齿颊。
世事暂逃思翰羽,瀛洲初上侣鱼虾。
斜阳一棹归来晚,笑指双鸥逐浪花。
其二
把酒临风山海间,比肩信步绕银滩。
龙宫亲献金鸳枕,王母精庖玉屑餐。
天地放怀佳客醉,云林舒羽野鸥闲。
玲珑百岛宗东澳,飘渺瀛洲在眼前。
□陆广毅
珠海会同村
长居城市里,今始返村田。
炮仗花争发,茄瓜色正鲜。
溪清思濯足,鸟唱欲挥弦。
恰有灌园叟,机心应绝缘。
珠海唐家唐庐
春风引我入街闾,眼底琼楼是玉虚。
惊见康梁新墨宝,久耽水木小庭除。
花旁漫把卢仝碗,砚畔闲翻李耳书。
忽有猫儿来狎近,莫非伊正款留余?
【注】玉虚:喻洁净超凡的境界。庭除:庭院。卢仝:唐代爱茶诗人。李耳:老子。
□王定一
三灶新词
半岛妖娆瑞气盈,群楼春锁水云清。
三边海面三边月,一半青山一半城。
洗脚农夫楼业主,下班工友读书声。
老年大学同龄乐,诗画琴棋花酒羹。
三灶鹤舞亮相上海世博会
鹤影浦江亮水湄,英姿陪伴彩云飞。
活灵活现人称美,或动或眠情入微。
异域他乡人若鲫,场前幕后掌如雷。
农家杂耍出头地,国际舞台登一回!
□ 彭 健
高超技能跻化境,
顶天立地独步行。
袖里青蛇出尘缨,
圣手悬壶救苍生。
仰首欲攀低首寻,
问诊得法始入门。
揭竿影草循真径,
拨霭驱雾星月明。
体查娴熟侔行云,
听诊可一锤定音。
特异体征标示灵,
勿疏漏游曳鲨鯨。
辅查选择辄旁证,
影像改变读取真。
检验指标务求准,
高精尖端慎迷信。
心灵手巧苦练成,
炉火纯青方通神。
指尖亦眼堪金针,
大医握拨弹弦应。
临床思维敏捷缜,
抽丝剥茧逐层深。
元疾变灭露原形,
病患主次遂厘清。
用药规范加奇兵,
以少胜多解厄困。
指南参考非圣经,
个体化原则谨遵。
诊疗操作琢磨新,
方能升华达郢斤。
由技进道永精进,
精益求精无止境。
□ 梁健夫
东澳岛。珠海传媒集团 陈佳哲摄
八声甘州·重游东澳岛
去东澳,看旭日听涛,
重来任春秋。
正金光万丈,
碧波千顷,
浪逐渔舟。
访处桃蹊柳陌,
隐隐瓦堂幽。
石刻摩崖久,
古意悠悠。
回首群山起伏,
望云舒云卷,
高阁钟楼。
算诗人与我,
敲韵上心头。
赋芳菲,花明花艳,
过小溪,难抑笔间留。
多怀感,对文明岛,
羡水情柔。
登观海亭咏怀
海涌云飞云涌海;
珠联璧合璧联珠。
登蜜月阁咏怀
花好月圆,对拜花堂甜蜜蜜;
山盟海誓,同登山阁喜洋洋。
□ 梁冬霓
烽烟尽处,历史沉默成一册书页。
菉猗堂前,光阴回望着劫世沉浮。
远古的《诗经》在耳边萦绕:“瞻彼淇奥,菉竹猗猗,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当燕子衔来一缕春风,这个名字来源于《诗经》的赵氏祖祠,在天空下发出喟然长叹,把多少追诉与遥望,都留给在这里寻古访史的游人。
谈笑间,记忆不会灰飞烟灭。明景泰五年(1454年),一位斗门南门村的居民——赵匡胤的四弟赵魏王14传、南门七世祖赵隆,在当地立祠纪念赵氏先祖。从此,宋朝的记忆就在这祠堂里生生不息。赵氏家族的婚礼、祭礼、成人礼,都在这个小村庄如汩汩泉水般流传下来。
一进前厅。跨入高高的门槛,就如迈进宋朝的山水。桃柳为诗、丝弦煮酒、歌扇筑梦的朝代,却因重文轻武最终湮没在元军的马蹄之下,曾经的纸醉金迷皆成云烟。“山水岂有极,天地终无情。回首叫重华,仓梧云正横。”在宋朝皇族被掳,随元军北上的路上,宫廷琴师汪元量一首痛彻心扉的诗,铺开无力回天的悲凉。南宋遗民在路边哀嚎,然而百姓的痛哭,又焉能阻止王室北上,唤回饮酒相欢的时代?
二进中殿。天井边上,几盆青绿的植物在干净的石阶上安然地舒张着枝叶,风云变幻的故事已然找不到一丝痕迹。菉猗堂此时像一个经历了沧桑巨变的老人,最后归隐于寻常巷陌,在阳光中瞭望人世繁华,静听松风石泉。细致生动的雕花和青砖墙面、镂花窗,凝聚着古朴的气息,适合游人在此静想默念,怀古思今。举步石阶,“菉猗堂”三字在红柱绿瓦间,两边柱上的“宏开奕叶,以振家声”,向我们传递着一种世代相传的精神。
三进后殿。一块黑底黄字的木刻牌匾挂在抬梁式的木架上,“忠孝义士”四个字赫然在目,庄重的气氛尽敛其内。石制的焚香炉刻着“菉猗堂”三字,炉内有三支香静默燃烧,借着袅袅烟雾遥寄人间思绪。据《赵氏族谱》记载,当年为避战乱,魏王赵匡美的后裔迁居到斗门大赤坎。宋端宗景炎元年,小皇帝赵罡败退到香山,当时已在斗门居住的魏王后人赵若梓得知后,马上备好小舟,并招募300多名村内居民勤王,因而获得敕赐的“忠孝义士”的牌匾。后来左丞相陆秀夫命赵若梓等皇室兄弟归隐,以保住皇家血脉,由此赵氏香火继承了下来。
宋朝隐没在历史的惊涛骇浪中,赵氏家族丰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却在民间世代相传。家族里的春秋冬三祭、家祭和婚庆祭等传统祭礼,在沧桑风雨中一直存留下来,成为子孙后代的一笔精神财富。春分时日,青枝拂风,在“云山苍苍,江水汤汤,惟我祖德,山高水长……”的祝文诵读中,春祭开始了。大家迎来德高望重的长者,或功成名就的族人,主祭者在祠堂内对着先祖神位虔诚跪拜、进献糕饼……祭礼完结后,鞭炮齐鸣,山炮三响,彩旗摇曳,众人欢呼。穿着汉服的族人衣袂飘飘,水袖翩翩,再现历史的璀璨文明。族人之间亲切和谐,感情融洽。不管何种祭礼,赵氏家族都秉承着“不恃富而轻贫,不恃贵而轻贱”的祖训,把淳朴善良、仁厚和谐的种子播撒到民间乡野。
坐西向东的菉猗堂,向着崖门的方向眺望,仿佛念念不忘崖门海战的壮烈历史。它连着逸峰赵公祠和昆山赵公祠,在沧桑人世穿越几百年。虽然在清代曾经重修,但在上个世纪,经过战争的破坏,菉猗堂已经伤痕累累,像个风烛残年的老人,独自咀嚼着人生的动荡起伏。即便如此,65厘米厚的蚝壳墙却依然保持完好。两座祠堂的巷子之间,无数片蚝壳垒砌成整齐的墙纹,排排相叠,坚挺在无常世事中。手指每触摸的一瞬,就似有一声古老的钟声在指尖流过。阳光漫过来,千丝万缕在上面跳跃着,闪烁着赵氏族人勤劳与智慧的光芒。几经族人的努力,历尽无数风雨的菉猗堂终于得到了重修,向世人再现他的宏伟气势与耐人寻味的气韵。
龙舟脊、青砖、古瓦、精致的雕花……蓝天下,菉猗堂把一切饱满与灵动昭显世间,把丰厚的历史沉淀传承在缭绕不断的香火中。
岁月无语,长河不息。再望菉猗堂,所有的苦难沧桑都已是昨日的云烟。
李逊 摄
□ 毛岸琴
珠海传媒集团 刘轶男摄
掬一捧似雪清泉,纷繁如昨;揽一束如水月色,芳华依旧;挽一缕如丝清风,倚窗而观。天上月,心中泉,缕缕清风,相印无痕,一如根植于我心的幼教情怀。
我的单位地处城市之心,遥望香炉湾,背靠石景山。每每站在单位顶楼,抬头是珠海湛蓝的天空,低头是孩子们纯真的笑脸,就有一种“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的开阔和轻松。
我家与单位,中间隔着吉大水库,每天坐公交车穿越,推开窗,凉爽的风迎面扑来。于我而言,“闹”间显宁静,“容”里求沉淀。每天,在晨曦中迎来一张张笑脸,在余晖下握住一只只小手,幸福而踏实,寒暑易节,流连忘返。
冬日阳光普照的时候,搭上一顶帐篷,大小人儿三三两两,躺着的、坐着的、聊着的;看孩子们在草地撒欢,滑个板,骑个车,发现个虫子,发个呆,不紧不慢。玩累了,随处席地而卧,或是吃些点心水果,再继续。少了些喧哗急躁,多了些从容温和。不用时刻盯着孩子的身影喊“别跑!小心!注意安全”,一切的一切,都在孩子们的眼里和心里。没有紧张,没有刻板,有的是自在、悠闲。不用匆匆忙忙结束上一个课程,再去赶下一个课程。所有的学习都在老师和孩子们的游戏里。我喜欢甚至享受这样的闲,作孩子的玩伴,享受和孩子在一起的每一刻时光。
随着玩累的孩子们陆续归家,才是老师们安心忙碌的开始。夜幕下的石景山,星光和灯光闪耀,会议室的灯火阑珊。习惯了一支笔,一个笔记本,任思维行走在夜空里,脚步可以丈量的空间,理念却无法聚拢。老师们各抒己见,探讨、质疑、再研究,常常因为一个案例争到面红耳赤,直到新的观点和想法涌出来,四五十人的思想,慢慢围成一团。我们就这样,在碰撞中凝聚,在磨合中相融。无数个月明星稀的夜晚,我们的灯光,温暖了自己,照亮了九洲城。没有一处荒地,不耕耘岂能绿意盎然;没有一湾溪水,不注入新流岂能清澈见底;没有一种理念,不经过实践岂能落地生根。
我们就这样,在一片苍茫之中,寻觅属于自己的肥沃土壤,种下无数株幼苗,默默耕耘、施肥、浇水、除草,守望着雨水的滋润和暖阳的照耀,期望它们长成苍劲有力的大树。教育家杨昌济老先生潜心教育事业,写下“强闭桃源作太古,欲栽大木柱长天”,以此抒发他决心以教书育人为天职,培养经国济世之才的激越情怀。景山之畔的我们明白:跬步可致千里,滴水汇成江河,欲筑万丈高楼,需把基地打牢。固根基,需要有扎实稳健的功力,还需要有抵抗风雨的毅力,更需要付出十倍百倍的努力。
推开自由的窗,快乐的风徐徐而来。追随儿童的光,才是童真本色的出演。
平淡人生的沉淀和积累,坚守初心的勇气和韧劲,皆来自于孩子,他们如清泉,如月色,如清风,住在我的心上。
□余奕彬
前山河秋日
伫立石桥头,前河迎早秋。
云随波影走,水照日光流。
堤畔花招蝶,江中鱼跃舟。
清凉园曲径,景美醉人游。
珠海情侣路观海
雨霁渐炎热,流霞送夕晖。
云清游客爽,日落远山微。
观海心犹静,听涛意未违。
夜阑风缓起,坐定已忘机。
□朱水兴
板樟山泉
板樟十里隐深幽,渗出岩崖碧液流。
点动晨曦寒意闪,星分玉色冷光浮。
空山远度依云汲,绝谷遥临择水收。
背负归来凭煎煮,清泉品味茗香悠。
斗门古街
墟镇千年古斗门,潮居里内老街痕。
骑楼群立前清远,铺面重开晓客喧。
纵有岭南风韵在,岂无物外世情存。
行观昔日繁华谢,望尽云空不复言。
□弋风
东澳岛
其一
踏破铁鞋遇见她,相携东澳赏烟霞。
接天碧海开胸胆,绕岛芳琼香齿颊。
世事暂逃思翰羽,瀛洲初上侣鱼虾。
斜阳一棹归来晚,笑指双鸥逐浪花。
其二
把酒临风山海间,比肩信步绕银滩。
龙宫亲献金鸳枕,王母精庖玉屑餐。
天地放怀佳客醉,云林舒羽野鸥闲。
玲珑百岛宗东澳,飘渺瀛洲在眼前。
□陆广毅
珠海会同村
长居城市里,今始返村田。
炮仗花争发,茄瓜色正鲜。
溪清思濯足,鸟唱欲挥弦。
恰有灌园叟,机心应绝缘。
珠海唐家唐庐
春风引我入街闾,眼底琼楼是玉虚。
惊见康梁新墨宝,久耽水木小庭除。
花旁漫把卢仝碗,砚畔闲翻李耳书。
忽有猫儿来狎近,莫非伊正款留余?
【注】玉虚:喻洁净超凡的境界。庭除:庭院。卢仝:唐代爱茶诗人。李耳:老子。
□王定一
三灶新词
半岛妖娆瑞气盈,群楼春锁水云清。
三边海面三边月,一半青山一半城。
洗脚农夫楼业主,下班工友读书声。
老年大学同龄乐,诗画琴棋花酒羹。
三灶鹤舞亮相上海世博会
鹤影浦江亮水湄,英姿陪伴彩云飞。
活灵活现人称美,或动或眠情入微。
异域他乡人若鲫,场前幕后掌如雷。
农家杂耍出头地,国际舞台登一回!
□ 彭 健
高超技能跻化境,
顶天立地独步行。
袖里青蛇出尘缨,
圣手悬壶救苍生。
仰首欲攀低首寻,
问诊得法始入门。
揭竿影草循真径,
拨霭驱雾星月明。
体查娴熟侔行云,
听诊可一锤定音。
特异体征标示灵,
勿疏漏游曳鲨鯨。
辅查选择辄旁证,
影像改变读取真。
检验指标务求准,
高精尖端慎迷信。
心灵手巧苦练成,
炉火纯青方通神。
指尖亦眼堪金针,
大医握拨弹弦应。
临床思维敏捷缜,
抽丝剥茧逐层深。
元疾变灭露原形,
病患主次遂厘清。
用药规范加奇兵,
以少胜多解厄困。
指南参考非圣经,
个体化原则谨遵。
诊疗操作琢磨新,
方能升华达郢斤。
由技进道永精进,
精益求精无止境。
□ 梁健夫
东澳岛。珠海传媒集团 陈佳哲摄
八声甘州·重游东澳岛
去东澳,看旭日听涛,
重来任春秋。
正金光万丈,
碧波千顷,
浪逐渔舟。
访处桃蹊柳陌,
隐隐瓦堂幽。
石刻摩崖久,
古意悠悠。
回首群山起伏,
望云舒云卷,
高阁钟楼。
算诗人与我,
敲韵上心头。
赋芳菲,花明花艳,
过小溪,难抑笔间留。
多怀感,对文明岛,
羡水情柔。
登观海亭咏怀
海涌云飞云涌海;
珠联璧合璧联珠。
登蜜月阁咏怀
花好月圆,对拜花堂甜蜜蜜;
山盟海誓,同登山阁喜洋洋。
暂时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