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余名港澳学生走进横琴,了解横琴垃圾分类“黑科技”

近日,多名港澳学生走进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垃圾分类科普中心,参观学习合作区垃圾分类模式,深入厨余垃圾处理“黑科技”——黑水虻和垃圾分类公益艺术课程。本次参观学习提升了学生们的垃圾分类意识,并促进了粤港澳大湾区城市间的垃圾分类知识交流。数据显示,近半年来,垃圾分类科普中心共吸引近2500位港澳学生前来参观学习,参观场次近60场。

港澳青年参观横琴垃圾分类科普中心。

厨余垃圾“黑科技”吸睛无数

在一个个矩形立柜内,成千上万条黑水虻正努力“工作”,吞噬着数目可观的厨余垃圾。在现场,港澳学生们对厨余垃圾的“好帮手”——黑水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黑水虻能‘从破烂里开采金矿’,一天能处理横琴400公斤厨余垃圾。”工作人员向港澳学生解说并介绍,占据生活垃圾最大比重的为厨余垃圾,如何处理厨余垃圾是垃圾分类工作存在的难题之一。而“黑水虻”正是一项利用“生物处理工艺”处理厨余垃圾的新技术,可推动生态循环、绿色发展。经源头分类分拣出的厨余垃圾,再经预处理系统粉碎后,进入黑水虻生物转化器进行生物处理。数天后,产出高品质的动物蛋白黑水虻预蛹和虫粪,预蛹可作为养殖饲料;余下的虫粪经过堆肥成为有机肥料,可以用于农耕和绿化,该处理方式可以实现厨余垃圾资源化100%。目前,黑水虻每天产出虫子约60公斤、虫粪约101公斤。

港澳青年参观横琴垃圾分类科普中心。

“没想到厨余垃圾还能通过黑水虻这样处理,学到了很多以前不了解的知识。”“没想到垃圾分类有这么多学问,真的很开阔眼界!”在共同参观了黑水虻实际应用场景“鱼菜共生系统和堆肥系统”后,港澳学生们纷纷表示收获很大。一位来自香港佛教筏可纪念中学的教师称,对于鱼菜共生系统印象深刻,该系统很好利用了资源,不会浪费养分,“也提醒我们要珍惜未来的资源。合作区的垃圾工作很有系统,非常有利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垃圾分类公益艺术课程成“热点”

2022年,合作区城市规划和建设局联合专业机构开发垃圾分类系列公益艺术课程,并在2023年对课程进行了优化升级。现在的垃圾分类公益艺术课程将垃圾分类知识与艺术绘画相互结合,课程设计参考教育部印发《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标准,实际教学与合作区内垃圾分类实施场景及宣教场景相结合,进行垃圾分类知识科普宣教,通过艺术创新的方式打破垃圾分类传统宣传理念。自启动以来,在合作区各社区、小区、公共场所等多个地方,累计开展95场,覆盖2014人次,一场场活动深入千家万户,让垃圾分类理念入户入心,引导更多居民养成垃圾分类投放的好习惯。

科普中心收集了合作区居民参与课程的分类绘画作品,在现场,不少用“垃圾”创作的作品吸引了港澳学生们的目光。在《正负形艺术绘画》作品中,人偶头像上运用了各种垃圾进行装饰,提醒人们垃圾要从源头减量;绘画作品《纸浆艺术之我的地球》使用垃圾纸巾来创作,纸浆做的“地球”旁分布了四分类垃圾桶,寓意通过开展垃圾分类后,地球将变得越来越美丽……废弃的物品通过二次创作焕发了新生机,更好地点缀着人们的生活。

合作区城市规划和建设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本次活动加深了港澳青少年对内地垃圾分类横琴模式的了解,为三地青少年提供了更多交流合作的机会,架起了大湾区青少年深度交融的桥梁。未来,合作区将举办更多活动,在青少年群体中普及垃圾分类知识,增强青少年环境保护责任意识,使垃圾分类成为青少年的自觉习惯和自发行为,号召青少年做垃圾分类新时尚的践行者。

文字:陈秀岑 图片:受访单位提供 编辑:张文单 唐祺珍 责任编辑:赵思华
2000余名港澳学生走进横琴,了解横琴垃圾分类“黑科技”
观海融媒 2023-08-25 13:55

近日,多名港澳学生走进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垃圾分类科普中心,参观学习合作区垃圾分类模式,深入厨余垃圾处理“黑科技”——黑水虻和垃圾分类公益艺术课程。本次参观学习提升了学生们的垃圾分类意识,并促进了粤港澳大湾区城市间的垃圾分类知识交流。数据显示,近半年来,垃圾分类科普中心共吸引近2500位港澳学生前来参观学习,参观场次近60场。

港澳青年参观横琴垃圾分类科普中心。

厨余垃圾“黑科技”吸睛无数

在一个个矩形立柜内,成千上万条黑水虻正努力“工作”,吞噬着数目可观的厨余垃圾。在现场,港澳学生们对厨余垃圾的“好帮手”——黑水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黑水虻能‘从破烂里开采金矿’,一天能处理横琴400公斤厨余垃圾。”工作人员向港澳学生解说并介绍,占据生活垃圾最大比重的为厨余垃圾,如何处理厨余垃圾是垃圾分类工作存在的难题之一。而“黑水虻”正是一项利用“生物处理工艺”处理厨余垃圾的新技术,可推动生态循环、绿色发展。经源头分类分拣出的厨余垃圾,再经预处理系统粉碎后,进入黑水虻生物转化器进行生物处理。数天后,产出高品质的动物蛋白黑水虻预蛹和虫粪,预蛹可作为养殖饲料;余下的虫粪经过堆肥成为有机肥料,可以用于农耕和绿化,该处理方式可以实现厨余垃圾资源化100%。目前,黑水虻每天产出虫子约60公斤、虫粪约101公斤。

港澳青年参观横琴垃圾分类科普中心。

“没想到厨余垃圾还能通过黑水虻这样处理,学到了很多以前不了解的知识。”“没想到垃圾分类有这么多学问,真的很开阔眼界!”在共同参观了黑水虻实际应用场景“鱼菜共生系统和堆肥系统”后,港澳学生们纷纷表示收获很大。一位来自香港佛教筏可纪念中学的教师称,对于鱼菜共生系统印象深刻,该系统很好利用了资源,不会浪费养分,“也提醒我们要珍惜未来的资源。合作区的垃圾工作很有系统,非常有利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垃圾分类公益艺术课程成“热点”

2022年,合作区城市规划和建设局联合专业机构开发垃圾分类系列公益艺术课程,并在2023年对课程进行了优化升级。现在的垃圾分类公益艺术课程将垃圾分类知识与艺术绘画相互结合,课程设计参考教育部印发《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标准,实际教学与合作区内垃圾分类实施场景及宣教场景相结合,进行垃圾分类知识科普宣教,通过艺术创新的方式打破垃圾分类传统宣传理念。自启动以来,在合作区各社区、小区、公共场所等多个地方,累计开展95场,覆盖2014人次,一场场活动深入千家万户,让垃圾分类理念入户入心,引导更多居民养成垃圾分类投放的好习惯。

科普中心收集了合作区居民参与课程的分类绘画作品,在现场,不少用“垃圾”创作的作品吸引了港澳学生们的目光。在《正负形艺术绘画》作品中,人偶头像上运用了各种垃圾进行装饰,提醒人们垃圾要从源头减量;绘画作品《纸浆艺术之我的地球》使用垃圾纸巾来创作,纸浆做的“地球”旁分布了四分类垃圾桶,寓意通过开展垃圾分类后,地球将变得越来越美丽……废弃的物品通过二次创作焕发了新生机,更好地点缀着人们的生活。

合作区城市规划和建设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本次活动加深了港澳青少年对内地垃圾分类横琴模式的了解,为三地青少年提供了更多交流合作的机会,架起了大湾区青少年深度交融的桥梁。未来,合作区将举办更多活动,在青少年群体中普及垃圾分类知识,增强青少年环境保护责任意识,使垃圾分类成为青少年的自觉习惯和自发行为,号召青少年做垃圾分类新时尚的践行者。

文字:陈秀岑 图片:受访单位提供 编辑:张文单 唐祺珍 责任编辑:赵思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