湾韵|家园(2023年7月23日)

tqb2023072304.jpg

去东澳岛寻觅一抹蓝

□张映竹

04tqb0723004_001_01_b.jpg

迷人的东澳岛。 钟凡手绘

 

蓝天如幕、渔帆点点,椰风海韵、钻石沙滩……一切都在诉说着蓝色海岛的万般美好。

 

船舶停靠在珠海东澳岛码头,沿着码头旁的听涛石廊路前行。这条环岛走廊长5.8公里,远远望去,蜿蜒迂回,像东澳岛的下颌线,勾勒出海岛优美的轮廓。步行10分钟,“万海平波”摩崖石刻便出现在了眼前。石刻巨大,是清代嘉庆年间的产物。据传,刻制之人胡一雷是大海盗张保仔麾下的一员文人。清嘉庆十二年(1807年)以后,由于清军征剿,张保仔无奈从东澳岛撤离。逃走的时候,将十八箱财宝藏在了摩崖石刻附近,分作“藏宝十八行,行行十八翁”,以待日后重归。岛上至今还流传着这样的歌谣——“珠宝十八箱,箱箱十八行,谁能得到它,早喝粥来晚宰羊。”石刻四个大字中,“万”字繁体字的草头用了阳刻,其他字都是阴刻,据说,只要解开了这个谜,就能知道藏宝地所在。

 

清代东澳岛曾经有一个海关——东澳海关。1898年,为维护海关贸易的对外管理,堵截鸦片走私,征收鸦片税厘,监管往来商船,清政府在距离澳门约14海里的万山群岛东澳岛上设立了拱北关东澳税厂。1899年10月东澳海关正式启用,一度成为拱北关区第二大分卡。百余年后,抚今追昔,东澳岛海关遗址成为拱北关区唯一留存下来的百年建筑遗址。置身于此,遥想这个远离陆地的海关,在茫茫大海之上运作了20年。它跨越了清代与民国两个时代,背后折射出的是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维护国家权益的悲壮历程,是“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家国情怀。

 

为了防御海盗和外来侵略者,清雍正年间曾在东澳岛上建了一座古城堡——东澳铳城。东澳铳城现存遗迹主要包括城池、炮台和烽火台。它雄踞于东澳湾的隘口,三面临海,城门设在铳城的西南面,石砌城墙,以青砖拱顶。炮台设在铳城右后角的城墙上,是清代抵御外来侵略的重要海防军事设施。在铳城东南约二三十米处设有烽火台,烽火台呈圆锥形,用三合土与石块筑成,是古代军事报讯设施,为传递信号所用。站在烽火台旁,遥想海浪滔天、炮鸣舰逐,那段金戈铁马的岁月一一浮现。值得庆幸的是,因地处海岛、人烟稀少,这处遗址轮廓仍比较完整地保存了下来。珠海博物馆副馆长陈振忠表示:“保护好古遗址,就是保存海岛的历史和文脉,东澳岛在重视旅游开发的同时,深入挖掘海岛历史文化,开发东澳岛海关遗址,体现出了海岛人的初心与远见。未来,可以继续根据海岛功能定位,统筹海岛岸线资源,优化生产、生活、生态岸线功能开发,以旅游、历史文化为载体,持续打造独具特色的海岛、滨海旅游项目。”

 

时光送走了风起云涌的大历史,留下了温柔缱绻的东澳岛。如果有时间,你一定要去岛上的风车山奔跑,感受海风吹拂的恣意,凭海伫立,体会潮涨潮落的畅快。七月的海岛,风景这边独好。

 

“人精”卢老板

□刘翠琴

我刚工作时,我们中心小学虽有围墙和大门,但形同虚设。附近的居民和他们饲养的鸡鹅鸭,常来校园里转悠,我们师生都不太待见他们,因为他们会扰乱课堂。

 

我们唯独盼望老街烧饼店的卢老板和小伙计能正常来。胖胖的卢老板笑起来憨憨的,却是个“人精”。他的烧饼店上午炸油条、炕火烧镰子,下午炕金刚脐。早高峰一过,他就与伙计一人挎只大竹篮,到附近村庄叫卖。我们上午第二节课快下时,又饿又累,听到他极具诱惑的“火烧镰子唻——油条唻——”吆喝声,就透过教室窗户把他喊进来。他很狡猾,总要先把学校附近的庄子跑遍了,才拎着只剩火烧镰子的篮子进来。农村人喜欢油条,有油,还比火烧镰子便宜。油条不如火烧镰子搁得久,能早点出手更好。精明的老板从不进教室和办公室,我们顾斯文,也不围着他篮子,每次统计好数字收好钱,只派一个人出去,一手交钱一手收货。隔着窗子问:“卢老板,明天还来不来?”“来!为你们老师服务,怎能不来?”他再来,是明天的明天。他知道火烧镰子天天吃,也就不香了;而且我们老师钱少,是舍不得天天吃的。每个周五下午快要放学时,卢老板会拎着装了一大篮子热乎乎的金刚脐站在办公室走廊上,篮子里还有裁得方方正正的报纸。金刚脐六个角端端正正,有灿灿的金黄色。他知道我们老师周末都喜欢买些金刚脐带回去,他说:“带的不多,你们一人少买几个,干脆一人买十个,好算账。”说着蹲下,麻利地把十六份包装好了。普通教师办公室共16人,他贼清楚。我们凑了16块钱给他,他继续蹲着,头也不抬,一一把报纸包着的金刚脐递过来。我们总是会拆开包装数数少不少,顺势拿一个吃。其实,数量从来没有少过,就是想吃。味道从来变过,淡淡的咸中又有淡淡的甜,咀嚼起来酥软有劲道。

 

新学期,学校来了一个刚毕业的小姑娘,很腼腆。从未与卢老板正式照过面,却被他瞅见,四处打听姑娘的情况。其子也是“人精”,没多久,姑娘居然成了老板家未过门的儿媳妇。

 

卢老板依然挎篮来学校,有老教师拿他开玩笑,问他儿媳妇吃火烧镰子要不要给钱?他极其认真地说:“只要是买,就要给钱。”我们笑他钻钱眼里去了。他又郑重地回:“我这是给他们两个孩子挣家私呢!我辛苦的钱最后还不都是他们的?”

 

听说卢老板当年只是一个小伙计,白手起家,烟熏火燎地炸油条、炕火烧镰子和金刚脐,成了老街上第一个万元户。人人羡慕,却没人眼红。

 

夏日,你只要听到粗哑的“油条唻——”“火烧镰子唻——”“金刚脐唻——”的吆喝声,准能看到一个靸着拖鞋、腆着肚子的矮壮老汉。细看,他的拖鞋只剩前面大半截,泛黄的两根筋汗衫也有小洞。

 

后来,不少人家用上了煤气罐,他又代充煤气。夏日里,仍然是穿着破拖鞋、破汗衫进东家出西家,自行车后座左右各挂一只煤气罐。代充一罐煤气收两元,很公道。他的烧饼店继续开着,价格随行情涨了,但还是那老味道,现在的小孩不怎么爱吃,我却极想。

 

普通人的爱情

□郁冬

我看过很多动人的爱情故事,但没有一桩让我如此的感动和难过,因为它就发生在我的身边。

 

不久前,父亲生了一场重病,我回了一趟湖北老家。就是这次,我见到了多年不见的小学同学一峰,他要结婚了。和我一起长大的另一个朋友跟我讲了一峰的故事。

 

一峰是在医院向女友求的婚,当时他的女朋友正在医院动手术。

 

我这个同学小时候十分皮,也不爱念书,初中一毕业他的爸爸就给他找了一份木匠学徒的活计。但他在老家待不住,几年之后跟着老乡去广州闯荡。他和女友就是在广州打工时认识的,那时候他刚到广州,租住在一间小房子里。女朋友是贵州人,两个人认识的时候她才十六七岁。他许诺她在县城买一套属于两个人的房子。

 

若干年后他攒了30多万元,觉得回家再凑凑应该够了,然后两人各自回家跟父母商量订婚的事情。车祸就发生在她回家的路上,她失去了一条腿。他疯了一样地赶到事故现场,然后从那天起,像影子一样跟在她身旁。

 

接着是很庸俗的剧情,肇事者潜逃,所有的医疗费用全部需要自己掏,计划中买房子的钱用在了手术和后续的治疗上。庸俗归庸俗,它真的发生的时候带来的困窘只有身在其中才能体会。

 

治疗结果还算不错,手术成功,他带女友去武汉安假肢。闻讯赶来的玩伴劝他想清楚:“你对她已经够尽心了,但是结婚就没有必要了。你想想看,她失去了一条腿……那可是一辈子的事情。”亲戚们也附和说他不该让自己苦一辈子,然后帮他分析婚后的种种可能。连女朋友的父母都劝他离开,不想让他受牵连。

 

我这位小时候的玩伴微笑着听完了所有的建议,然后回老家说服父母,自己的事情要自己做主。他的父母很少出村子,但有着乡下人少有的睿智。之后,他便冒冒失失地来到了女朋友的病房求婚,什么也没带。

 

我去向一峰求证这件事情,他略带羞涩地表示事情被夸大了,其实他没想那么多:“她跟了我9年,从她16岁初中毕业到现在,要我放弃她,怎么可能呢?你们读的书多,懂得东西也多,脑子灵活。我没什么文化,只知道做人要心安理得,要对得起别人。我这样不管她,不是要她的命啊?我不可能这样做的。”

 

我有心想问他万一有一天后悔了怎么办,但总觉得说不出口。他可能看明白了我的神情,叹气道,有时候没必要去问值不值,而要问自己心里想不想。放弃了她,自己后半辈子都会良心不安。

 

这就是他所有的故事。情节并不曲折,可能没有我看过的任何一部爱情小说精彩,故事的主角也不独特,甚至我猜想让他说说爱情是怎么回事他都未必能说出个一二三来,但是他带给我的震撼超过了以往的所有。

 

当我向别人转述这个故事的时候,大多数人只是礼貌性地附和一两句,我明白,网络上以“我的一个朋友”开头的类似的故事太多。人与人的感情并不相通,感同身受的情况实在罕有。金庸先生在《倚天屠龙记》的后记中说自己写张三丰见到张翠山自刎时的悲痛、谢逊听到张无忌死讯时的伤心写得太肤浅,“因为那时候我还不明白”。

 

道理的领悟总是晚一步,当我们亲身经历过之后才能真正明白以往书上读到的道理,“哦,原来真的是这样”。

 

大暑

□杨龙美

终于,我们面对面,决然相对。

 

有十分的热,以三十五六度的高温,全然铺展开来,你出不出门,它都会时不时地侵扰你一下,即使坐着不动,你都能感到,汗水如爬行的虫,不断地从你的体内钻出来,肆意游荡于你身体表面的各个部位。

 

如果不得不出门,再怎么防护,那阳光的炽热,还是如一个巨大的火炉,追着你、烤着你。你终于招架不住,身体凡是裸露在外的部位,必定会被晒得通红,继而晒黑,晒得蜕一层皮,甚至会得日光性皮炎,那火辣辣的疼与不能忍受的痒,是你与灼热的阳光抗争的最终结果。你,永远是它的手下败将。

 

也有穿行的风,像巨大的蒲扇,飞舞于酷热之下,不时给你以抚慰,哪怕那风偶尔沾了热浪,还是多多少少会给你以难得的清凉,让你精神为之一振,不由闭眼、伸臂,渴望全身心地拥抱那给你最大慰藉的风神。

 

谢天谢地,因为有你默默地守护,再热的暑天,我也能从划过我肌肤的你的无形的呵护中,身心获得难得的舒适与满足。

 

有磅礴的雨,伴着电闪雷鸣,耀武扬威地插进来。如果大暑的日子里,老天爷心情好,他就挥一挥云袖,间隔性地降下三五天雨,雨量适中,既解了暑,又助力了农作物的更好生长。这个时候,总有抑制不住欢喜的孩子一头奔进雨里,嬉戏打闹,痛痛快快地淋个够,那样的透心凉,是大暑的日子里所期待的,是可以舒爽到骨子里的。

 

可是,如果老天爷来了脾气,这雨就是一个大麻烦了,他像甩鞭子一样,把他的云袖甩了又甩,那似乎没完没了的倾盆而下的大雨,带来的是一场令人恐慌的洪灾。一座城被洪水困住了,一个村被洪水淹没了,一些人被洪水冲走了,许多商家的货物被泡在洪水里,让人捶足顿胸,欲哭无泪。这个时候的大暑,就是一场大悲,人在自然界面前,弱如蝼蚁,轻如一根鸿毛,被滔滔洪水吞没。

 

敬畏自然,呵护生态,才会减少灾害,营造真正的岁月静安。

 

当然还有那萤火的光,在寂静的夜空,在沟边草间闪烁,像一个梦幻的场景,在人间悄悄展开。

 

小时候,在夏天的晚上,拿上一个玻璃瓶,去沟边捉萤火虫,一只、两只、三只,回来后把它们放进蚊帐里,夜里醒来,看它们一闪一闪地发光,就像星星住进了蚊帐里,幼小的心灵里就有了童话的雏形,那萤火虫就成了可以交谈的最好的伙伴。

 

而最令人欢喜的是,大暑时节,池塘里的莲花开得正好,每一个怀揣诗梦的人,都会忽略暑热,而只关注那一池的青莲,仿佛因此身心都得到了一次洗礼,人便如这莲花一样,获得了脱胎换骨的轻灵与纯粹。

 

所以,暑天的某个下午,撑一把淡色碎花伞,慢慢踱步于池塘边,与一朵莲近距离地相守相伴,可以无言,心境却相通,人便沾了仙气,心海碧波荡漾,仿佛整个世界都被一朵莲所统领,再也没有了额外的烦扰与纷争。这个时候,心念所及,皆是美好。

 

大暑之日,我在阵阵雷雨中感悟痛痒,在漫漫炎热中体味辛苦,在缕缕和风中感恩赐予,在烁烁萤火中重拾童真,在朵朵青莲中抒写生活。粗糙或细致,悲伤或欢喜,现实或虚幻,都是生命的轨迹,思想的波纹,曲曲折折,一路向前。

 

夏夜捉蝎记

□徐牧龙

一天的末尾,就是夜。

 

山里的黄昏来得比较快,当看到天空慢慢烧霞,金色的云和太阳就开始缓缓地往山里坠,山脚下的小村庄里散发出阵阵晚餐的香气,刚才还明亮的天空开始模糊不清,山峰、树木、田野和人一下子掉进灰黑色的大缸里,没有了轮廓。

 

我早早就准备了荧光灯,长夹子和大的塑料瓶。我准备晚上上山捉蝎子去。

 

趁着天还没有完全黑透,我抓紧往山顶爬。从村子到小山有长长的几里路,中间要越过田野、坟场、果园。几天前,我已经探好了路。

 

夜空灰蒙蒙的,还看不到星星的出现,远处的村庄和果园连成一片,就像黑色的海,一眼望去,莽莽苍苍,浩无际涯。我独享着满山的习习凉风,独享着青草山花的芳香,独享着四周的一片静寂。我觉得自己好像是山的主人了。

 

天渐渐漆黑,我的目光仅能及几尺之余。站在山巅,看远处点点滴滴的光珠,那是一条高速路,车来车往串在一起,形成一条光带,将天空和大地分割成了两块。夜真的来了,披着黑色的斗篷。这个时候,毒虫们才会悠然爬出岩缝、洞穴,到旷野里来觅食。

 

我开始翻山顶上的石块,翻开一个又一个,没有发现蝎子的踪影,再扒拉了几堆草丛,也没有。捉蝎子纯粹是我一时兴起,只是听山下的村民讲这座山上有,至于蝎子在哪里、怎样捉,我没有经验。

 

我顺着山顶的小路一路找寻。突然,我发现草丛中有东西在荧光灯照射下散发着微微光芒,在夏日的黑夜里格外显眼,这就是蝎子。这黑褐色浑身都充满威胁的小毒物,在夜晚充满一种融入自然的和谐美。蝎子簌簌爬行,我慌忙拿出长夹子,一下子将其夹起来,旋开瓶盖,轻轻放进去。

 

我在草丛中继续寻找。每发现一只,我都仔细观看良久,这些精灵在夜色和草丛中健步如飞,如星点般散开。当我手中的荧光灯关闭,一切又黑黑一片,分不清哪是树哪是草哪是石砾。抬头望天,星星镶嵌在天空;向下望时,蝎子如星光般流动。

 

夜渐渐深了,山下的灯光越来越稀少。我决定一边下山一边寻找蝎子。当走到山脚下那片广袤的坟地时,我发现这里的蝎子出奇的多,碎石边、荒草內、沟壑处,甚至坟墓上到处可见透着冷峻光芒的蝎子。我满心欢心,一个人在荒芜的坟地里游荡。

 

看看瓶子,里面几十只蝎子你推我搡。天色已晚,该回去了。

 

山脚下一片寂静,一片树叶飘落,我依稀能听到它落地的声音。独自一人穿行在田野的小道上,刚才的兴奋劲头荡然无存,取而代之的是一丝恐慌。

 

路上碰到纳凉的同事,问我一个人半夜跑到山上不害怕吗,“你捉蝎子干嘛,泡酒吗?”我一时无语。

 

我真没有想过那么多。我只是觉得有趣,想去山上听一听吹过枝叶的风声,闻一闻泥土和花草的气味,摸一摸深不可测的黑夜。

 

只是可怜了这些蝎子小毒物,算了,趁着夜色,让它们也各自回家吧。

微信图片_20200320125007.jpg

编辑:庞晓丹 责任编辑:田海
湾韵|家园(2023年7月23日)
珠海特区报 2023-07-23 09:25

tqb2023072304.jpg

去东澳岛寻觅一抹蓝

□张映竹

04tqb0723004_001_01_b.jpg

迷人的东澳岛。 钟凡手绘

 

蓝天如幕、渔帆点点,椰风海韵、钻石沙滩……一切都在诉说着蓝色海岛的万般美好。

 

船舶停靠在珠海东澳岛码头,沿着码头旁的听涛石廊路前行。这条环岛走廊长5.8公里,远远望去,蜿蜒迂回,像东澳岛的下颌线,勾勒出海岛优美的轮廓。步行10分钟,“万海平波”摩崖石刻便出现在了眼前。石刻巨大,是清代嘉庆年间的产物。据传,刻制之人胡一雷是大海盗张保仔麾下的一员文人。清嘉庆十二年(1807年)以后,由于清军征剿,张保仔无奈从东澳岛撤离。逃走的时候,将十八箱财宝藏在了摩崖石刻附近,分作“藏宝十八行,行行十八翁”,以待日后重归。岛上至今还流传着这样的歌谣——“珠宝十八箱,箱箱十八行,谁能得到它,早喝粥来晚宰羊。”石刻四个大字中,“万”字繁体字的草头用了阳刻,其他字都是阴刻,据说,只要解开了这个谜,就能知道藏宝地所在。

 

清代东澳岛曾经有一个海关——东澳海关。1898年,为维护海关贸易的对外管理,堵截鸦片走私,征收鸦片税厘,监管往来商船,清政府在距离澳门约14海里的万山群岛东澳岛上设立了拱北关东澳税厂。1899年10月东澳海关正式启用,一度成为拱北关区第二大分卡。百余年后,抚今追昔,东澳岛海关遗址成为拱北关区唯一留存下来的百年建筑遗址。置身于此,遥想这个远离陆地的海关,在茫茫大海之上运作了20年。它跨越了清代与民国两个时代,背后折射出的是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维护国家权益的悲壮历程,是“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家国情怀。

 

为了防御海盗和外来侵略者,清雍正年间曾在东澳岛上建了一座古城堡——东澳铳城。东澳铳城现存遗迹主要包括城池、炮台和烽火台。它雄踞于东澳湾的隘口,三面临海,城门设在铳城的西南面,石砌城墙,以青砖拱顶。炮台设在铳城右后角的城墙上,是清代抵御外来侵略的重要海防军事设施。在铳城东南约二三十米处设有烽火台,烽火台呈圆锥形,用三合土与石块筑成,是古代军事报讯设施,为传递信号所用。站在烽火台旁,遥想海浪滔天、炮鸣舰逐,那段金戈铁马的岁月一一浮现。值得庆幸的是,因地处海岛、人烟稀少,这处遗址轮廓仍比较完整地保存了下来。珠海博物馆副馆长陈振忠表示:“保护好古遗址,就是保存海岛的历史和文脉,东澳岛在重视旅游开发的同时,深入挖掘海岛历史文化,开发东澳岛海关遗址,体现出了海岛人的初心与远见。未来,可以继续根据海岛功能定位,统筹海岛岸线资源,优化生产、生活、生态岸线功能开发,以旅游、历史文化为载体,持续打造独具特色的海岛、滨海旅游项目。”

 

时光送走了风起云涌的大历史,留下了温柔缱绻的东澳岛。如果有时间,你一定要去岛上的风车山奔跑,感受海风吹拂的恣意,凭海伫立,体会潮涨潮落的畅快。七月的海岛,风景这边独好。

 

“人精”卢老板

□刘翠琴

我刚工作时,我们中心小学虽有围墙和大门,但形同虚设。附近的居民和他们饲养的鸡鹅鸭,常来校园里转悠,我们师生都不太待见他们,因为他们会扰乱课堂。

 

我们唯独盼望老街烧饼店的卢老板和小伙计能正常来。胖胖的卢老板笑起来憨憨的,却是个“人精”。他的烧饼店上午炸油条、炕火烧镰子,下午炕金刚脐。早高峰一过,他就与伙计一人挎只大竹篮,到附近村庄叫卖。我们上午第二节课快下时,又饿又累,听到他极具诱惑的“火烧镰子唻——油条唻——”吆喝声,就透过教室窗户把他喊进来。他很狡猾,总要先把学校附近的庄子跑遍了,才拎着只剩火烧镰子的篮子进来。农村人喜欢油条,有油,还比火烧镰子便宜。油条不如火烧镰子搁得久,能早点出手更好。精明的老板从不进教室和办公室,我们顾斯文,也不围着他篮子,每次统计好数字收好钱,只派一个人出去,一手交钱一手收货。隔着窗子问:“卢老板,明天还来不来?”“来!为你们老师服务,怎能不来?”他再来,是明天的明天。他知道火烧镰子天天吃,也就不香了;而且我们老师钱少,是舍不得天天吃的。每个周五下午快要放学时,卢老板会拎着装了一大篮子热乎乎的金刚脐站在办公室走廊上,篮子里还有裁得方方正正的报纸。金刚脐六个角端端正正,有灿灿的金黄色。他知道我们老师周末都喜欢买些金刚脐带回去,他说:“带的不多,你们一人少买几个,干脆一人买十个,好算账。”说着蹲下,麻利地把十六份包装好了。普通教师办公室共16人,他贼清楚。我们凑了16块钱给他,他继续蹲着,头也不抬,一一把报纸包着的金刚脐递过来。我们总是会拆开包装数数少不少,顺势拿一个吃。其实,数量从来没有少过,就是想吃。味道从来变过,淡淡的咸中又有淡淡的甜,咀嚼起来酥软有劲道。

 

新学期,学校来了一个刚毕业的小姑娘,很腼腆。从未与卢老板正式照过面,却被他瞅见,四处打听姑娘的情况。其子也是“人精”,没多久,姑娘居然成了老板家未过门的儿媳妇。

 

卢老板依然挎篮来学校,有老教师拿他开玩笑,问他儿媳妇吃火烧镰子要不要给钱?他极其认真地说:“只要是买,就要给钱。”我们笑他钻钱眼里去了。他又郑重地回:“我这是给他们两个孩子挣家私呢!我辛苦的钱最后还不都是他们的?”

 

听说卢老板当年只是一个小伙计,白手起家,烟熏火燎地炸油条、炕火烧镰子和金刚脐,成了老街上第一个万元户。人人羡慕,却没人眼红。

 

夏日,你只要听到粗哑的“油条唻——”“火烧镰子唻——”“金刚脐唻——”的吆喝声,准能看到一个靸着拖鞋、腆着肚子的矮壮老汉。细看,他的拖鞋只剩前面大半截,泛黄的两根筋汗衫也有小洞。

 

后来,不少人家用上了煤气罐,他又代充煤气。夏日里,仍然是穿着破拖鞋、破汗衫进东家出西家,自行车后座左右各挂一只煤气罐。代充一罐煤气收两元,很公道。他的烧饼店继续开着,价格随行情涨了,但还是那老味道,现在的小孩不怎么爱吃,我却极想。

 

普通人的爱情

□郁冬

我看过很多动人的爱情故事,但没有一桩让我如此的感动和难过,因为它就发生在我的身边。

 

不久前,父亲生了一场重病,我回了一趟湖北老家。就是这次,我见到了多年不见的小学同学一峰,他要结婚了。和我一起长大的另一个朋友跟我讲了一峰的故事。

 

一峰是在医院向女友求的婚,当时他的女朋友正在医院动手术。

 

我这个同学小时候十分皮,也不爱念书,初中一毕业他的爸爸就给他找了一份木匠学徒的活计。但他在老家待不住,几年之后跟着老乡去广州闯荡。他和女友就是在广州打工时认识的,那时候他刚到广州,租住在一间小房子里。女朋友是贵州人,两个人认识的时候她才十六七岁。他许诺她在县城买一套属于两个人的房子。

 

若干年后他攒了30多万元,觉得回家再凑凑应该够了,然后两人各自回家跟父母商量订婚的事情。车祸就发生在她回家的路上,她失去了一条腿。他疯了一样地赶到事故现场,然后从那天起,像影子一样跟在她身旁。

 

接着是很庸俗的剧情,肇事者潜逃,所有的医疗费用全部需要自己掏,计划中买房子的钱用在了手术和后续的治疗上。庸俗归庸俗,它真的发生的时候带来的困窘只有身在其中才能体会。

 

治疗结果还算不错,手术成功,他带女友去武汉安假肢。闻讯赶来的玩伴劝他想清楚:“你对她已经够尽心了,但是结婚就没有必要了。你想想看,她失去了一条腿……那可是一辈子的事情。”亲戚们也附和说他不该让自己苦一辈子,然后帮他分析婚后的种种可能。连女朋友的父母都劝他离开,不想让他受牵连。

 

我这位小时候的玩伴微笑着听完了所有的建议,然后回老家说服父母,自己的事情要自己做主。他的父母很少出村子,但有着乡下人少有的睿智。之后,他便冒冒失失地来到了女朋友的病房求婚,什么也没带。

 

我去向一峰求证这件事情,他略带羞涩地表示事情被夸大了,其实他没想那么多:“她跟了我9年,从她16岁初中毕业到现在,要我放弃她,怎么可能呢?你们读的书多,懂得东西也多,脑子灵活。我没什么文化,只知道做人要心安理得,要对得起别人。我这样不管她,不是要她的命啊?我不可能这样做的。”

 

我有心想问他万一有一天后悔了怎么办,但总觉得说不出口。他可能看明白了我的神情,叹气道,有时候没必要去问值不值,而要问自己心里想不想。放弃了她,自己后半辈子都会良心不安。

 

这就是他所有的故事。情节并不曲折,可能没有我看过的任何一部爱情小说精彩,故事的主角也不独特,甚至我猜想让他说说爱情是怎么回事他都未必能说出个一二三来,但是他带给我的震撼超过了以往的所有。

 

当我向别人转述这个故事的时候,大多数人只是礼貌性地附和一两句,我明白,网络上以“我的一个朋友”开头的类似的故事太多。人与人的感情并不相通,感同身受的情况实在罕有。金庸先生在《倚天屠龙记》的后记中说自己写张三丰见到张翠山自刎时的悲痛、谢逊听到张无忌死讯时的伤心写得太肤浅,“因为那时候我还不明白”。

 

道理的领悟总是晚一步,当我们亲身经历过之后才能真正明白以往书上读到的道理,“哦,原来真的是这样”。

 

大暑

□杨龙美

终于,我们面对面,决然相对。

 

有十分的热,以三十五六度的高温,全然铺展开来,你出不出门,它都会时不时地侵扰你一下,即使坐着不动,你都能感到,汗水如爬行的虫,不断地从你的体内钻出来,肆意游荡于你身体表面的各个部位。

 

如果不得不出门,再怎么防护,那阳光的炽热,还是如一个巨大的火炉,追着你、烤着你。你终于招架不住,身体凡是裸露在外的部位,必定会被晒得通红,继而晒黑,晒得蜕一层皮,甚至会得日光性皮炎,那火辣辣的疼与不能忍受的痒,是你与灼热的阳光抗争的最终结果。你,永远是它的手下败将。

 

也有穿行的风,像巨大的蒲扇,飞舞于酷热之下,不时给你以抚慰,哪怕那风偶尔沾了热浪,还是多多少少会给你以难得的清凉,让你精神为之一振,不由闭眼、伸臂,渴望全身心地拥抱那给你最大慰藉的风神。

 

谢天谢地,因为有你默默地守护,再热的暑天,我也能从划过我肌肤的你的无形的呵护中,身心获得难得的舒适与满足。

 

有磅礴的雨,伴着电闪雷鸣,耀武扬威地插进来。如果大暑的日子里,老天爷心情好,他就挥一挥云袖,间隔性地降下三五天雨,雨量适中,既解了暑,又助力了农作物的更好生长。这个时候,总有抑制不住欢喜的孩子一头奔进雨里,嬉戏打闹,痛痛快快地淋个够,那样的透心凉,是大暑的日子里所期待的,是可以舒爽到骨子里的。

 

可是,如果老天爷来了脾气,这雨就是一个大麻烦了,他像甩鞭子一样,把他的云袖甩了又甩,那似乎没完没了的倾盆而下的大雨,带来的是一场令人恐慌的洪灾。一座城被洪水困住了,一个村被洪水淹没了,一些人被洪水冲走了,许多商家的货物被泡在洪水里,让人捶足顿胸,欲哭无泪。这个时候的大暑,就是一场大悲,人在自然界面前,弱如蝼蚁,轻如一根鸿毛,被滔滔洪水吞没。

 

敬畏自然,呵护生态,才会减少灾害,营造真正的岁月静安。

 

当然还有那萤火的光,在寂静的夜空,在沟边草间闪烁,像一个梦幻的场景,在人间悄悄展开。

 

小时候,在夏天的晚上,拿上一个玻璃瓶,去沟边捉萤火虫,一只、两只、三只,回来后把它们放进蚊帐里,夜里醒来,看它们一闪一闪地发光,就像星星住进了蚊帐里,幼小的心灵里就有了童话的雏形,那萤火虫就成了可以交谈的最好的伙伴。

 

而最令人欢喜的是,大暑时节,池塘里的莲花开得正好,每一个怀揣诗梦的人,都会忽略暑热,而只关注那一池的青莲,仿佛因此身心都得到了一次洗礼,人便如这莲花一样,获得了脱胎换骨的轻灵与纯粹。

 

所以,暑天的某个下午,撑一把淡色碎花伞,慢慢踱步于池塘边,与一朵莲近距离地相守相伴,可以无言,心境却相通,人便沾了仙气,心海碧波荡漾,仿佛整个世界都被一朵莲所统领,再也没有了额外的烦扰与纷争。这个时候,心念所及,皆是美好。

 

大暑之日,我在阵阵雷雨中感悟痛痒,在漫漫炎热中体味辛苦,在缕缕和风中感恩赐予,在烁烁萤火中重拾童真,在朵朵青莲中抒写生活。粗糙或细致,悲伤或欢喜,现实或虚幻,都是生命的轨迹,思想的波纹,曲曲折折,一路向前。

 

夏夜捉蝎记

□徐牧龙

一天的末尾,就是夜。

 

山里的黄昏来得比较快,当看到天空慢慢烧霞,金色的云和太阳就开始缓缓地往山里坠,山脚下的小村庄里散发出阵阵晚餐的香气,刚才还明亮的天空开始模糊不清,山峰、树木、田野和人一下子掉进灰黑色的大缸里,没有了轮廓。

 

我早早就准备了荧光灯,长夹子和大的塑料瓶。我准备晚上上山捉蝎子去。

 

趁着天还没有完全黑透,我抓紧往山顶爬。从村子到小山有长长的几里路,中间要越过田野、坟场、果园。几天前,我已经探好了路。

 

夜空灰蒙蒙的,还看不到星星的出现,远处的村庄和果园连成一片,就像黑色的海,一眼望去,莽莽苍苍,浩无际涯。我独享着满山的习习凉风,独享着青草山花的芳香,独享着四周的一片静寂。我觉得自己好像是山的主人了。

 

天渐渐漆黑,我的目光仅能及几尺之余。站在山巅,看远处点点滴滴的光珠,那是一条高速路,车来车往串在一起,形成一条光带,将天空和大地分割成了两块。夜真的来了,披着黑色的斗篷。这个时候,毒虫们才会悠然爬出岩缝、洞穴,到旷野里来觅食。

 

我开始翻山顶上的石块,翻开一个又一个,没有发现蝎子的踪影,再扒拉了几堆草丛,也没有。捉蝎子纯粹是我一时兴起,只是听山下的村民讲这座山上有,至于蝎子在哪里、怎样捉,我没有经验。

 

我顺着山顶的小路一路找寻。突然,我发现草丛中有东西在荧光灯照射下散发着微微光芒,在夏日的黑夜里格外显眼,这就是蝎子。这黑褐色浑身都充满威胁的小毒物,在夜晚充满一种融入自然的和谐美。蝎子簌簌爬行,我慌忙拿出长夹子,一下子将其夹起来,旋开瓶盖,轻轻放进去。

 

我在草丛中继续寻找。每发现一只,我都仔细观看良久,这些精灵在夜色和草丛中健步如飞,如星点般散开。当我手中的荧光灯关闭,一切又黑黑一片,分不清哪是树哪是草哪是石砾。抬头望天,星星镶嵌在天空;向下望时,蝎子如星光般流动。

 

夜渐渐深了,山下的灯光越来越稀少。我决定一边下山一边寻找蝎子。当走到山脚下那片广袤的坟地时,我发现这里的蝎子出奇的多,碎石边、荒草內、沟壑处,甚至坟墓上到处可见透着冷峻光芒的蝎子。我满心欢心,一个人在荒芜的坟地里游荡。

 

看看瓶子,里面几十只蝎子你推我搡。天色已晚,该回去了。

 

山脚下一片寂静,一片树叶飘落,我依稀能听到它落地的声音。独自一人穿行在田野的小道上,刚才的兴奋劲头荡然无存,取而代之的是一丝恐慌。

 

路上碰到纳凉的同事,问我一个人半夜跑到山上不害怕吗,“你捉蝎子干嘛,泡酒吗?”我一时无语。

 

我真没有想过那么多。我只是觉得有趣,想去山上听一听吹过枝叶的风声,闻一闻泥土和花草的气味,摸一摸深不可测的黑夜。

 

只是可怜了这些蝎子小毒物,算了,趁着夜色,让它们也各自回家吧。

微信图片_20200320125007.jpg

编辑:庞晓丹 责任编辑:田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