湾韵|家园(2023年7月9日)

tqb2023070904.jpg

脆李成熟时

□管淑平

暑热笼罩的夏天,蝉鸣声从早叫到晚,没有一丝间断。忙忙碌碌的人们,从清早开始,就一边经受着蝉鸣的聒噪,一边又默默忍受着太阳的炙烤,入中午时,暑热积增,更像一种“上蒸下煮”的酷刑。

 

“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我童年的夏天,无一不像白居易《观刈麦》所描写的那样,既要照顾田里的庄稼,又要忍受头顶火热的太阳,还要习惯迎面吹来的温热的风,在这种被暑热层层围裹的天气下,人难免无精打采、心浮气躁。

 

幸好,还有亲切的水果,能给我们的心田以清凉甘甜的慰藉。樱桃、蜜桃、葡萄、糖梨、西瓜、杨梅、黄杏儿……各种水果登上夏天的舞台,仿佛夏天就是果木的天下。不过,我最喜欢的,还是盛夏里的脆李,酸酸甜甜,清脆芳香,一口咬下,汁水与果肉的香味就在舌尖流溢。

 

脆李,是川渝地区特有的水果。在川渝诸多的脆李当中,又属巫山、巫溪的脆李最为饱满、香甜,从而名声在外。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巫溪人,从小到大,我当然也没少吃脆李。小时候,我经常一个人爬到李子树上偷吃李子,有时吃着吃着就睡着了,如若没有大人前来呼唤,准能在上边待上一整天。

 

在农村地区,脆李也很常见,几乎每家每户的院坝里都有一两棵李子树。我们家种的李子树,就在家门前的竹林深处,有三五来棵。也不知是何时种的,在我很小的时候,那些树就已十分魁梧了。欣欣向荣的春天,那些李树娇羞地绽放着零零碎碎的小白花儿,花儿很小巧,乍一看像是梨花,星星点点的一树雪花白。李花的香味,并不浓郁,只有凑到跟前时,才能深深浅浅地嗅到一丝丝它的香味。

 

年幼的我们,在物质并不充裕的年代,也没有什么可以娱乐的“耍把戏”,因此,门前的竹林就是我的一大去处。我们在竹林里尽情穿梭,从一棵竹子跑向另一棵竹子,从一棵李树奔向另一棵李树,累了,就坐在石头上歇憩,看看书。竹林里,很凉快,微风一摇,竹影婆娑,竹子的味道和着李子花的香味悠悠地流淌进了我们的心里。于是,在春天,我们就急切地渴望着夏天能够早日来临,这样我们就可以尽情地过一回口腹之瘾。

 

终于,期待之中等来了夏天。李树枝繁叶茂、蓊蓊郁郁,密密麻麻的李子,挂在树上,摇摇欲坠。有许多鸟儿早已先我们一步地飞舞到李树上,上蹿下跳,叽叽喳喳。它们偶尔也会啄食李子,大多是因为一些李子个头小,生长了一些小虫子。不过,我倒是很愿意相信鸟雀想偷吃李子,才在树上飞来飞去。

 

等脆李渐渐成熟,采摘李子就成了我们热衷的一件事。个子高点儿的伙伴,总能先于我们这些矮小伙儿一步,迅速地飞奔至李子树前,手抱着树干,脚一蹬,一齐发力,灵活地爬到了树上。等我们小跑着到跟前时,他已经开始将李子毫不客气地送进嘴了。我们个矮的也有自己的办法,找一根修长的竹竿,小心翼翼地举起,朝着李树上挂满的李子伸过去,然后,轻轻一摇一晃,李子就如同天边划过的流星,纷纷掉落下来。树下的我们眼疾手快,乐此不疲地捡拾着李子。

 

将熟未熟的脆李,是一种浅绿色,味道比较苦涩。而成熟的脆李,俨然脱胎换骨一般,一枚李子比大拇指的指甲盖略微大一点,在阳光下散发着诱人的光泽。熟透了的李子,则变得更软更糯,不用牙齿轻咬,放进嘴巴,用舌头一抿,汁水爆开。

 

脆李,以清脆、爽口而出彩。翡翠一般的新绿,软软糯糯的果肉,恰到好处的汁水,酸甜可口的味道,尝之,肚中饱满,心旷神怡。有时,我们也会将脆李摘下来,放在塑料袋儿里,或者一个小桶里,放到村口的老水井里浸泡大半个下午,等晚上一家人坐在竹椅、围着小木桌吃晚饭时,再把脆李从井里捞出来。此时的脆李,更加鲜活,还带着晶莹剔透的水珠。经过井水浸润过的脆李,凉悠悠的,丝毫不亚于在冰箱里冷藏过的味道。月下草虫鸣,我们的嘴巴吃了脆李一枚又一枚,连睡觉都充斥着甜美。

 

长长的夏天,有脆李相伴,满是滋味清欢。成年后,在外奔波,很少回过家乡,以至于每年夏深草木成帷时,总想起小时候吃过的脆李,原来只有远离了家乡,才会懂得何谓乡愁。我怀念那时脆李颗颗挂满枝头、纯粹烂漫的夏天。

04tqb0709004_004_01_b.jpg

苏兆征故居     钟凡手绘

 

家乡的小河

□钟莎

时光悠悠,悄悄从细枝末节的记忆中溜走。幼时,那条流水淙淙、宽广无比的河流,如今再次映入眼帘,却是别样的滋味。年岁渐长,过去那种宽广的感觉逐渐被渺小所取代,心中顿感五味杂陈。这些年我走过许多地方,见过了无数大江大河浩浩荡荡流淌的恣意,然而惟有家乡的这条小河,才能给予我心灵上的安慰,引发我内心的悸动,只因它承载的是我的童年时光。

 

家乡的小河平日里水量并不大,雨季来临时,哗啦啦的雨水敲打在河面,为它注入了源源不断的灵魂。河水高涨,往日里裸落在河面的嶙峋石块被淹没在水底,没了踪影。这时节,就连小河右侧被村民踩出来的人行通道也几乎被河水全吞噬了。这时候的小河是饱满的,让村民看到了它生机勃勃的姿态。我看到左邻右舍的婶婶们,不惧怕小河将要溢出来的河水,一如既往在河边洗菜、洗衣服,当时我可真为她们的勇敢捏了一把冷汗。大概是因为那时自己太过年幼,在我眼中那条宽阔无比的河流,其实在大人眼里只是一条十分安全的“小溪”。小河的水源来自于背靠村庄而立的连绵不断的大山,源头处一股股寻不到出处的水流渐渐汇聚,才形成了这条略显单薄的“小溪”。

 

不可置否,小河对村民是有感情的,正如村民对于这条小河的信赖,是一代又一代先辈以时光为依托积存起来的信任。河流为村庄提供水源,守护着这个村庄的子民。我一如往常称它为小河,只因这个名称中,饱含着我数十年光阴的故事。童年的回忆流进这条浅浅的“小溪”,“小溪”因此充盈成了我心中永远的河流。

 

小河静静的流淌,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哺育着两岸的村民。儿时,我们常常来到小河里玩水,你泼我,我泼你,等回到家没少一顿骂。直到后来我们才渐渐学乖了,玩水玩得累了就坐在大石头上晒晒太阳,待到日落时分衣服也快晒干了。还有啊,这条河里的每一个石头缝里,几乎都有被我们“捕猎”过的痕迹。用一种不知名野草的细杆子,串上一两条蚯蚓,塞进石头缝里,再谨慎的螃蟹也逃不过我们的法眼。等到我再长大一些,头发也长长了,村里几个爱美的小姑娘便约好了带上洗发水,来到河边洗头。一头乌黑亮丽的秀发,在清澈见底的溪水中荡漾,在顺流而下水流的梳洗中,就跟水底里自然生长的海藻似的,简直美得不可方物。

 

小河位于村庄的山谷处,一座弯弯的石拱桥承载着岁月的重量,连接着两岸村民的脚步。幼时,我与村里的小伙伴喜欢站在拱桥上望风,看河边的杨柳依依,看河面上鸭子们戏水,看从田野里归来的伯伯们的身影。还有,每当婶婶们三三两两来到河边洗衣服聊家常时,我们便会悄悄蹲在桥上,偷听她们的闲话家常,不被她们发现,在我们看来,就是一种无与伦比的胜利,承载着智慧与荣耀的光环。

 

时光匆匆,不可往复。去年年末,村里的王老伯无意中发现,这座历经数十年风霜的石拱桥忽有了裂痕,村里随即发起了募捐活动。眼看着管事叔叔在群里声明了好几次:“够了够了,3000块钱已经够买材料了!你们不用再接龙了!”但是群里接龙的红包,从爷爷辈到重孙辈依旧接连不断。大家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内心深处滋养着的那股温情忽然之间又冒了出来。

 

而今,我再次站在石拱桥上,望着眼前这条烙印在心底的河流,整座村庄的静谧与小河流水的声音融为一体,化作了村庄的底蕴。一条长长的电线横跨在小河的上空,书写着岁月的更迭。一只鸭子从小河的中游上了岸,左摇右摆地走在了那条村民踩出来的人行通道上,恍惚之间,童年时光仿佛再次闪现,倒映在了眼前的小河中。不远处,重重叠叠的雾霭笼罩在村庄的上空,远山若隐若现。眼前这条小河静静的伫立在乡村,继续哺育着这个村庄的未来。

诗二首

□杨明军

与故乡干杯

酒杯里满满的都是乡愁

甘醇给故乡传递着缕缕清香

心湖泛起的层层涟漪

悸动着起伏不定的昨日时光

 

珍藏心底的皎洁明月

仍旧是童年笑脸纯真的模样

那么多喋喋不休的醉人话语

依然在耳畔久久地回响

一簇簇缠绵悱恻的烈焰

在血脉里熊熊燃烧

四处弥漫的灼热气息

抚慰着峥嵘岁月无尽的沧桑

 

与故乡干杯

仿佛又投入了母亲的怀抱

眼眶中倾泻的泪水

清洗着飞往故乡蒙尘的翅膀

 

故土

故土是南飞大雁

一步三回头的那份依恋

故土是漫天柳絮

幻化为蝴蝶的那份不舍

故土是生命中泣别的谣曲

深沉的旋律足以吟唱一生

 

故土是一条曲折的林中小径

花草虫鸣散发着迷人的气息

故土是母亲心爱的麦田

青青禾苗都是她呵护的儿女

 

故土是村头那泓缠绵的湖泊

盼归的柺杖叩击着牵挂的波澜

故土是映入杯中的那轮明月

无论圆缺都是浓浓的惦念

故土也是一首动人的诗歌

每一个字符都能引燃思乡的热血

古树(外二首)

□孟石代

古树

有一个身影

打我记事起

站在那里从未远离

经历过的风和雨

雷和电

阳光和寒霜

不知该用什么来计量

我问过祖辈

她的生命来自哪位先哲

爷爷的爷爷,祖辈的祖辈

同声回答

她比我的年龄大

炎炎七月,流年似火

站在密如笼盖的古树下

每一片闪光的叶子

犹如一段发亮的时光

一片、两片、三片……

岁月就在枝头堆积

堆积成一种伟岸

村子变了,生死轮回依旧

唯有古树依旧在那里等着

曾经的过往

 

古井

辘轳已破败

苔藓几近干枯

波光粼粼,月色浓

已成美好的梦境

我捧起一抷黄土想找到温润

却捧着一掬干燥与荒凉

那股清凉的甘泉啊

你流向了哪里?

是不是被四处谋生的乡亲

装在保温杯带走了

从此

故乡的月暗淡了

异乡的夜灿烂了

泡在异乡的繁华

心牵故乡的没落

枯井成了娘眼窝

苔藓上的露珠

宛如一滴清凉的泪花

 

村道

那条坑坑洼洼的土路

浸透了岁月的凄风苦雨

饱含时光的寒霜冰雪

如今,勤劳的乡亲

用油光锃亮的泥沙,

尘封了记忆

村道在艳阳下华丽转身

脚踩平坦,心底却渐渐虚弱

步履被岁月风化的松软虚幻

脚底的坚定

不知何时变得那么轻灵

那么虚无缥缈

荒草埋没了往昔的印记

思念却在骨子里疯长

追忆来路的轨迹

路旁挺拔的雪松

告诉我往事如风,温情早已不存

穿鞋的脚底依然触摸到了冰冷

夏夜听雨

□徐晟

夏夜,难得有风穿透纱窗。拥一缕清凉入怀,终于进入了梦乡。

半夜,一记响雷把我从梦中惊醒。紧接着,一道闪电,撕破漆黑的夜幕。

 

雨珠像竹筒里倒出的豆子,噼噼啪啪砸在阳台的雨棚上。风,掀起窗帘,猎猎作响;雨,借着风势,闯进卧室。一股清凉打在脸上,让人一下子睡意全无。

 

索性起床,临窗听雨。

 

雷声滚滚,电闪霍霍。窗外,像金戈铁马的古战场,鼓声阵阵,人喊马嘶,惊心动魄。风声雨声雷声,响成一片。风卷残叶,雨打窗棂,乱作一团。夏天的雨就这么任性,肆意泼洒,淋漓尽致,像华北平原火焰般飘动的红高粱,像江汉平原一碧千顷的稻浪,像钱塘江奔涌而来的潮汐……

 

风,如汉子的脾气,发作之后,很快归于平静;雨,像受了委屈的女人,吧嗒吧嗒,还在不停掉着眼泪。细雨如筛,淅淅沥沥。这时候闭上眼,听窗外的雨声,简直是大自然最美的乐曲!

 

细细的雨点落在树叶上,仿佛一位仙女踩着树叶降临人间。悉悉索索的脚步,那么轻,那么柔。侧耳细听,能听到小水珠从一片树叶落到另一片树叶的“滴答”声;房檐上聚集的雨滴跌在雨棚上,“啪嗒,啪嗒”摔成一个个重音,像音乐演奏中突然出现的休止符;屋顶上瓦沟里的水流,时缓时急,像一群嬉戏玩耍的少女,时而发出欢快的笑声……

 

夏夜听雨,所有的烦心事都忘得一干二净。一种禅意,悄然而生。心,澄净而宁静。

 

我喜欢听雨,听春雨的温婉、夏雨的激情、秋雨的缠绵、冬雨的凄厉,四季轮回,各有韵味。雨听得多了,感觉人生不同阶段,其实亦如四季。不同年龄阶段的人,听雨的心境也各不相同,“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元代诗人蒋捷的《虞美人·听雨》,道尽人世沧桑。

 

人这一生,难免起起落落。经历了岁月的沉淀,方知一切过往皆为云烟。夏夜听雨,洗净心尘。今夜的雨是如此的酣畅,明天,太阳还会照样升起,天边,或许还挂着条绚丽的彩虹!

微信图片_20200320125007.jpg

编辑:庞晓丹 责任编辑:蓝辉龙
湾韵|家园(2023年7月9日)
观海融媒 2023-07-09 07:31

tqb2023070904.jpg

脆李成熟时

□管淑平

暑热笼罩的夏天,蝉鸣声从早叫到晚,没有一丝间断。忙忙碌碌的人们,从清早开始,就一边经受着蝉鸣的聒噪,一边又默默忍受着太阳的炙烤,入中午时,暑热积增,更像一种“上蒸下煮”的酷刑。

 

“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我童年的夏天,无一不像白居易《观刈麦》所描写的那样,既要照顾田里的庄稼,又要忍受头顶火热的太阳,还要习惯迎面吹来的温热的风,在这种被暑热层层围裹的天气下,人难免无精打采、心浮气躁。

 

幸好,还有亲切的水果,能给我们的心田以清凉甘甜的慰藉。樱桃、蜜桃、葡萄、糖梨、西瓜、杨梅、黄杏儿……各种水果登上夏天的舞台,仿佛夏天就是果木的天下。不过,我最喜欢的,还是盛夏里的脆李,酸酸甜甜,清脆芳香,一口咬下,汁水与果肉的香味就在舌尖流溢。

 

脆李,是川渝地区特有的水果。在川渝诸多的脆李当中,又属巫山、巫溪的脆李最为饱满、香甜,从而名声在外。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巫溪人,从小到大,我当然也没少吃脆李。小时候,我经常一个人爬到李子树上偷吃李子,有时吃着吃着就睡着了,如若没有大人前来呼唤,准能在上边待上一整天。

 

在农村地区,脆李也很常见,几乎每家每户的院坝里都有一两棵李子树。我们家种的李子树,就在家门前的竹林深处,有三五来棵。也不知是何时种的,在我很小的时候,那些树就已十分魁梧了。欣欣向荣的春天,那些李树娇羞地绽放着零零碎碎的小白花儿,花儿很小巧,乍一看像是梨花,星星点点的一树雪花白。李花的香味,并不浓郁,只有凑到跟前时,才能深深浅浅地嗅到一丝丝它的香味。

 

年幼的我们,在物质并不充裕的年代,也没有什么可以娱乐的“耍把戏”,因此,门前的竹林就是我的一大去处。我们在竹林里尽情穿梭,从一棵竹子跑向另一棵竹子,从一棵李树奔向另一棵李树,累了,就坐在石头上歇憩,看看书。竹林里,很凉快,微风一摇,竹影婆娑,竹子的味道和着李子花的香味悠悠地流淌进了我们的心里。于是,在春天,我们就急切地渴望着夏天能够早日来临,这样我们就可以尽情地过一回口腹之瘾。

 

终于,期待之中等来了夏天。李树枝繁叶茂、蓊蓊郁郁,密密麻麻的李子,挂在树上,摇摇欲坠。有许多鸟儿早已先我们一步地飞舞到李树上,上蹿下跳,叽叽喳喳。它们偶尔也会啄食李子,大多是因为一些李子个头小,生长了一些小虫子。不过,我倒是很愿意相信鸟雀想偷吃李子,才在树上飞来飞去。

 

等脆李渐渐成熟,采摘李子就成了我们热衷的一件事。个子高点儿的伙伴,总能先于我们这些矮小伙儿一步,迅速地飞奔至李子树前,手抱着树干,脚一蹬,一齐发力,灵活地爬到了树上。等我们小跑着到跟前时,他已经开始将李子毫不客气地送进嘴了。我们个矮的也有自己的办法,找一根修长的竹竿,小心翼翼地举起,朝着李树上挂满的李子伸过去,然后,轻轻一摇一晃,李子就如同天边划过的流星,纷纷掉落下来。树下的我们眼疾手快,乐此不疲地捡拾着李子。

 

将熟未熟的脆李,是一种浅绿色,味道比较苦涩。而成熟的脆李,俨然脱胎换骨一般,一枚李子比大拇指的指甲盖略微大一点,在阳光下散发着诱人的光泽。熟透了的李子,则变得更软更糯,不用牙齿轻咬,放进嘴巴,用舌头一抿,汁水爆开。

 

脆李,以清脆、爽口而出彩。翡翠一般的新绿,软软糯糯的果肉,恰到好处的汁水,酸甜可口的味道,尝之,肚中饱满,心旷神怡。有时,我们也会将脆李摘下来,放在塑料袋儿里,或者一个小桶里,放到村口的老水井里浸泡大半个下午,等晚上一家人坐在竹椅、围着小木桌吃晚饭时,再把脆李从井里捞出来。此时的脆李,更加鲜活,还带着晶莹剔透的水珠。经过井水浸润过的脆李,凉悠悠的,丝毫不亚于在冰箱里冷藏过的味道。月下草虫鸣,我们的嘴巴吃了脆李一枚又一枚,连睡觉都充斥着甜美。

 

长长的夏天,有脆李相伴,满是滋味清欢。成年后,在外奔波,很少回过家乡,以至于每年夏深草木成帷时,总想起小时候吃过的脆李,原来只有远离了家乡,才会懂得何谓乡愁。我怀念那时脆李颗颗挂满枝头、纯粹烂漫的夏天。

04tqb0709004_004_01_b.jpg

苏兆征故居     钟凡手绘

 

家乡的小河

□钟莎

时光悠悠,悄悄从细枝末节的记忆中溜走。幼时,那条流水淙淙、宽广无比的河流,如今再次映入眼帘,却是别样的滋味。年岁渐长,过去那种宽广的感觉逐渐被渺小所取代,心中顿感五味杂陈。这些年我走过许多地方,见过了无数大江大河浩浩荡荡流淌的恣意,然而惟有家乡的这条小河,才能给予我心灵上的安慰,引发我内心的悸动,只因它承载的是我的童年时光。

 

家乡的小河平日里水量并不大,雨季来临时,哗啦啦的雨水敲打在河面,为它注入了源源不断的灵魂。河水高涨,往日里裸落在河面的嶙峋石块被淹没在水底,没了踪影。这时节,就连小河右侧被村民踩出来的人行通道也几乎被河水全吞噬了。这时候的小河是饱满的,让村民看到了它生机勃勃的姿态。我看到左邻右舍的婶婶们,不惧怕小河将要溢出来的河水,一如既往在河边洗菜、洗衣服,当时我可真为她们的勇敢捏了一把冷汗。大概是因为那时自己太过年幼,在我眼中那条宽阔无比的河流,其实在大人眼里只是一条十分安全的“小溪”。小河的水源来自于背靠村庄而立的连绵不断的大山,源头处一股股寻不到出处的水流渐渐汇聚,才形成了这条略显单薄的“小溪”。

 

不可置否,小河对村民是有感情的,正如村民对于这条小河的信赖,是一代又一代先辈以时光为依托积存起来的信任。河流为村庄提供水源,守护着这个村庄的子民。我一如往常称它为小河,只因这个名称中,饱含着我数十年光阴的故事。童年的回忆流进这条浅浅的“小溪”,“小溪”因此充盈成了我心中永远的河流。

 

小河静静的流淌,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哺育着两岸的村民。儿时,我们常常来到小河里玩水,你泼我,我泼你,等回到家没少一顿骂。直到后来我们才渐渐学乖了,玩水玩得累了就坐在大石头上晒晒太阳,待到日落时分衣服也快晒干了。还有啊,这条河里的每一个石头缝里,几乎都有被我们“捕猎”过的痕迹。用一种不知名野草的细杆子,串上一两条蚯蚓,塞进石头缝里,再谨慎的螃蟹也逃不过我们的法眼。等到我再长大一些,头发也长长了,村里几个爱美的小姑娘便约好了带上洗发水,来到河边洗头。一头乌黑亮丽的秀发,在清澈见底的溪水中荡漾,在顺流而下水流的梳洗中,就跟水底里自然生长的海藻似的,简直美得不可方物。

 

小河位于村庄的山谷处,一座弯弯的石拱桥承载着岁月的重量,连接着两岸村民的脚步。幼时,我与村里的小伙伴喜欢站在拱桥上望风,看河边的杨柳依依,看河面上鸭子们戏水,看从田野里归来的伯伯们的身影。还有,每当婶婶们三三两两来到河边洗衣服聊家常时,我们便会悄悄蹲在桥上,偷听她们的闲话家常,不被她们发现,在我们看来,就是一种无与伦比的胜利,承载着智慧与荣耀的光环。

 

时光匆匆,不可往复。去年年末,村里的王老伯无意中发现,这座历经数十年风霜的石拱桥忽有了裂痕,村里随即发起了募捐活动。眼看着管事叔叔在群里声明了好几次:“够了够了,3000块钱已经够买材料了!你们不用再接龙了!”但是群里接龙的红包,从爷爷辈到重孙辈依旧接连不断。大家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内心深处滋养着的那股温情忽然之间又冒了出来。

 

而今,我再次站在石拱桥上,望着眼前这条烙印在心底的河流,整座村庄的静谧与小河流水的声音融为一体,化作了村庄的底蕴。一条长长的电线横跨在小河的上空,书写着岁月的更迭。一只鸭子从小河的中游上了岸,左摇右摆地走在了那条村民踩出来的人行通道上,恍惚之间,童年时光仿佛再次闪现,倒映在了眼前的小河中。不远处,重重叠叠的雾霭笼罩在村庄的上空,远山若隐若现。眼前这条小河静静的伫立在乡村,继续哺育着这个村庄的未来。

诗二首

□杨明军

与故乡干杯

酒杯里满满的都是乡愁

甘醇给故乡传递着缕缕清香

心湖泛起的层层涟漪

悸动着起伏不定的昨日时光

 

珍藏心底的皎洁明月

仍旧是童年笑脸纯真的模样

那么多喋喋不休的醉人话语

依然在耳畔久久地回响

一簇簇缠绵悱恻的烈焰

在血脉里熊熊燃烧

四处弥漫的灼热气息

抚慰着峥嵘岁月无尽的沧桑

 

与故乡干杯

仿佛又投入了母亲的怀抱

眼眶中倾泻的泪水

清洗着飞往故乡蒙尘的翅膀

 

故土

故土是南飞大雁

一步三回头的那份依恋

故土是漫天柳絮

幻化为蝴蝶的那份不舍

故土是生命中泣别的谣曲

深沉的旋律足以吟唱一生

 

故土是一条曲折的林中小径

花草虫鸣散发着迷人的气息

故土是母亲心爱的麦田

青青禾苗都是她呵护的儿女

 

故土是村头那泓缠绵的湖泊

盼归的柺杖叩击着牵挂的波澜

故土是映入杯中的那轮明月

无论圆缺都是浓浓的惦念

故土也是一首动人的诗歌

每一个字符都能引燃思乡的热血

古树(外二首)

□孟石代

古树

有一个身影

打我记事起

站在那里从未远离

经历过的风和雨

雷和电

阳光和寒霜

不知该用什么来计量

我问过祖辈

她的生命来自哪位先哲

爷爷的爷爷,祖辈的祖辈

同声回答

她比我的年龄大

炎炎七月,流年似火

站在密如笼盖的古树下

每一片闪光的叶子

犹如一段发亮的时光

一片、两片、三片……

岁月就在枝头堆积

堆积成一种伟岸

村子变了,生死轮回依旧

唯有古树依旧在那里等着

曾经的过往

 

古井

辘轳已破败

苔藓几近干枯

波光粼粼,月色浓

已成美好的梦境

我捧起一抷黄土想找到温润

却捧着一掬干燥与荒凉

那股清凉的甘泉啊

你流向了哪里?

是不是被四处谋生的乡亲

装在保温杯带走了

从此

故乡的月暗淡了

异乡的夜灿烂了

泡在异乡的繁华

心牵故乡的没落

枯井成了娘眼窝

苔藓上的露珠

宛如一滴清凉的泪花

 

村道

那条坑坑洼洼的土路

浸透了岁月的凄风苦雨

饱含时光的寒霜冰雪

如今,勤劳的乡亲

用油光锃亮的泥沙,

尘封了记忆

村道在艳阳下华丽转身

脚踩平坦,心底却渐渐虚弱

步履被岁月风化的松软虚幻

脚底的坚定

不知何时变得那么轻灵

那么虚无缥缈

荒草埋没了往昔的印记

思念却在骨子里疯长

追忆来路的轨迹

路旁挺拔的雪松

告诉我往事如风,温情早已不存

穿鞋的脚底依然触摸到了冰冷

夏夜听雨

□徐晟

夏夜,难得有风穿透纱窗。拥一缕清凉入怀,终于进入了梦乡。

半夜,一记响雷把我从梦中惊醒。紧接着,一道闪电,撕破漆黑的夜幕。

 

雨珠像竹筒里倒出的豆子,噼噼啪啪砸在阳台的雨棚上。风,掀起窗帘,猎猎作响;雨,借着风势,闯进卧室。一股清凉打在脸上,让人一下子睡意全无。

 

索性起床,临窗听雨。

 

雷声滚滚,电闪霍霍。窗外,像金戈铁马的古战场,鼓声阵阵,人喊马嘶,惊心动魄。风声雨声雷声,响成一片。风卷残叶,雨打窗棂,乱作一团。夏天的雨就这么任性,肆意泼洒,淋漓尽致,像华北平原火焰般飘动的红高粱,像江汉平原一碧千顷的稻浪,像钱塘江奔涌而来的潮汐……

 

风,如汉子的脾气,发作之后,很快归于平静;雨,像受了委屈的女人,吧嗒吧嗒,还在不停掉着眼泪。细雨如筛,淅淅沥沥。这时候闭上眼,听窗外的雨声,简直是大自然最美的乐曲!

 

细细的雨点落在树叶上,仿佛一位仙女踩着树叶降临人间。悉悉索索的脚步,那么轻,那么柔。侧耳细听,能听到小水珠从一片树叶落到另一片树叶的“滴答”声;房檐上聚集的雨滴跌在雨棚上,“啪嗒,啪嗒”摔成一个个重音,像音乐演奏中突然出现的休止符;屋顶上瓦沟里的水流,时缓时急,像一群嬉戏玩耍的少女,时而发出欢快的笑声……

 

夏夜听雨,所有的烦心事都忘得一干二净。一种禅意,悄然而生。心,澄净而宁静。

 

我喜欢听雨,听春雨的温婉、夏雨的激情、秋雨的缠绵、冬雨的凄厉,四季轮回,各有韵味。雨听得多了,感觉人生不同阶段,其实亦如四季。不同年龄阶段的人,听雨的心境也各不相同,“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元代诗人蒋捷的《虞美人·听雨》,道尽人世沧桑。

 

人这一生,难免起起落落。经历了岁月的沉淀,方知一切过往皆为云烟。夏夜听雨,洗净心尘。今夜的雨是如此的酣畅,明天,太阳还会照样升起,天边,或许还挂着条绚丽的彩虹!

微信图片_20200320125007.jpg

编辑:庞晓丹 责任编辑:蓝辉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