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乡村入画来!金湾区全面推进“百千万工程”

4月11日,春光明媚,暖风和煦,沿着乡村公路,走进金湾区三灶镇木头冲村,放眼望去,碧水绕村,草木葱茏,一条条道路宽阔整洁、一间间房屋错落有致、一座座农家小院干净敞亮、一盏盏路灯整齐伫立于道路两旁……人们脸上洋溢着幸福满足的笑容,宛如走进了一幅祥和美丽的乡村画卷。

一幅幅宜居、宜业、宜游的美丽乡村画卷背后,处处体现着金湾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坚定决心。近年来,金湾区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不断完善农村基础设施,持续提升乡村风貌,使之真正展现出了生态宜居、美丽乡村的新气象。

当前,广东省、珠海市全面推进“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以下简称“百千万工程”),金湾区正抢抓这一机遇,稳步实施乡村建设行动,大力塑造全域乡村建设新风貌,加快构建区域生态文明新格局,在高质量发展过程中加快建设宜居宜业的和美乡村。

平沙镇平塘河一河两岸。

完善乡村基础设施 村民生活更幸福

乡村振兴 交通先行

驾车行驶在平整宽敞的南水镇南屋线上,路随山转、蜿蜒曲折,道路两边山清水秀,风光旖旎;双车道沥青路面上,黄、白色的交通标线十分耀眼。

南屋线是南水镇城区通往该镇南场村和南屋村的Y313乡道,全长5.08公里。南水镇农业农村办负责人告诉记者,这条道路之前为水泥单车道,由于沿线途经“一田”农庄、南水森林公园等景点,过往车辆较多。车多路窄,加上弯道颇多,导致该路段经常发生交通事故。

“现在就不一样了,我们直观的感受就是南水的乡道好走了不少。”位于南水镇的中海石油深海开发有限公司白云天然气作业公司高栏终端总监张伍感慨道。

乡村振兴,交通先行。农村公路作为农村最根本的基础设施,是方便群众出行、活跃农村经济、实现农民增收的基本条件和重要支撑。

如今,连接三灶镇茅田山屋边公园的Y307圣屋线、通往木头冲水库的Y310三木线;结合红旗镇三板水乡和沙脊村庭院的Y312红大线、融合八一社区河岸景观的Y216湖矿线;联通平沙镇海泉湾度假区的Y419珠三线;沐浴南水镇阳光沙滩味道的Y324飞铁线……一条条高颜值“四好农村路”在金湾乡村之间蜿蜒延伸,畅通乡村“血脉”,见证着乡村蝶变。

稳步解决“家门口”的难题

乡村要振兴,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是关键。农村道路只是看得到的乡村“面子”,而更多的变化隐藏在看不见的“里子”之中。

屋边村位于三灶镇东南部,坐落于茅田山的山间谷地,是中心村下辖的自然村,因村旁边的山体形状像一座大屋,故取名“屋边村”。该村虽背靠山清水秀的茅田山,但因无任何滑坡的防护措施,每逢汛期雨水常伴着泥沙被冲刷到村前。同时,村内无污水管网,污水直接排入周边河流,导致生态系统受到破坏。

“以前我们村交通不畅、无街巷区分,310乡道路面破损严重,湿滑、积水现象频繁发生,真是令人苦恼。”屋边村居民杨女士告诉记者。

2020年,屋边村作为金湾区乡村振兴第二批示范村进行了规划改造。

其中,在截污方面,沿村内支路埋设污水支管,收集各户化粪池内污水,并在村内主干道埋设污水主干管,收集各支管污水后集中送到市政污水管网中,污水经管网收集后,排入建设中的规划道路预留污水接入井,随规划路污水管网进入安基路污水重力管至三灶污水厂处理。

而在排洪方面,有关部门则将截洪沟布设在屋边村北侧山体上,并石砌沟身,坡体边设置1米宽护坡道,护坡为混凝土骨架护坡,坡面种植绿化,在起到排洪作用的同时也达到较好的景观效果。

屋边村的变化只是金湾区在乡村建设方面的一个生动缩影。

“百千万工程”提出,稳步实施乡村建设行动。近年来,金湾区不断完善农村基础设施,重点推进“三清三拆三整治”、垃圾处理、“厕所革命”、农村道路、污水管网等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位于群众“家门口”的村(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正逐步实现一门式办理、一站式服务、线上线下结合,各村(社)环境大为改善,村民幸福感也显著提升。

持续提升乡村风貌 乡村宜居更宜游

旧貌换新颜 绘就美画卷

村内道路干净整洁,民居整齐排列,充满浓郁岭南风情的田园画卷在眼前徐徐展开……走进三灶镇木头冲村,迎面而来的就是“绿树村边合”“清流门前淌”的乡村美景。在蓝天白云映衬下,新近投入使用的鹤道示范段又为美丽村落增添了几分灵动。

三灶镇木头冲村。

漫步红旗镇三板村,河涌纵横环绕,小桥流水人家,登桥远望,岭南水乡特色与自然生态完美结合,美不胜收。沿着三板河走过幸福桥,就来到了沙脊村,清澈的河道,整洁的沥青道路,还有一个个散落在乡道两旁的“美丽庭院”,共同组成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画卷。

夜幕降临,被称为平沙镇“母亲河”的平塘河,其沿线熠熠生辉,绵延2.8公里的金色灯光宛如玉带,勾勒出平塘河优雅的倩影。换上“新装”的平塘河,在夜色中别有一番景致。红的、蓝的、紫的、绿的……随着灯色渐变,河面上的平沙特色地标——如意桥、平塘水车也变得炫彩夺目,让村民足不出户在家门口就可以感受到流光溢彩的夜生活。

高低错落的芭蕉叶垂在南水镇沥支河的水面,一圈圈涟漪是鱼儿留下的痕迹。在欣赏美景之时,游人并不知道这条河曾经的面貌。

过去的南水沥支河“水葫芦”泛滥成灾,如今,在经过南水镇专项治理之后,南水沥支河旧貌换新颜,一个生态宜居环境又来到了村民和游客身边。

风貌变风景 风景变“钱”景

如今的乡村,处处皆是风景。持续推进村庄绿化美化亮化,是“百千万工程”的重要一环。聚焦这一部署,一系列同“百千万工程”相契合的措施已在金湾区各村(居)持续推进。

以红旗镇三板村、沙脊村为例,该镇正致力于打造包括两村在内的15公里具有红旗特色的乡村风情示范带,并以提升示范带沿线主风貌带为抓手,对5个行政村沿线主干道、一河两岸、污水治理、农房风貌整治、四小园等进行综合整治。

红旗镇三板村成太广场。

风貌变风景,风景变“钱”景。为进一步丰富乡村经济发展业态,红旗镇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与产业兴旺、农民增收、文化旅游深度融合,通过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挖掘发展特色产业,积极谋划水乡田园生态文旅项目,促进农民就地就近就业创业,让环境效益加快转化为经济效益,让乡村人气更旺,让农民的口袋更鼓。

沙脊村位于红旗镇西南面,有一条长达4公里的沙脊河,村庄依河而建。以沙脊村为示范点,组建的一支巾帼志愿者服务队,持续推进“创美庭院”,同时借助“创美庭院”创建成果,积极谋划“庭院经济”致富新模式,在沿河两岸提升改造了一批具有沙脊水乡特色的“创美庭院”,成功打造了珠海首个具有岭南水上集市特色的乡村旅游综合体,带动当地乡村旅游发展。

“我们正在探索依托村、企、农‘三位一体’新模式,以‘院’为驱动,扩展衍生以‘吃、游、玩、畅、享’为一体新业态体系,让村民就业不出镇,挣钱不离乡。”红旗镇沙脊村党委副书记吴马辉介绍,沙脊村目前已成功引入社会资本合资成立运营公司,并以此为抓手打造了沙脊村文旅产业综合服务平台和资源开发运营平台,推进水乡全域旅游综合体建设。

在此基础上,近年来沙脊村已吸引到不少活动在该村举办。2022年端午期间,一场热闹非凡的“文明金湾‘粽’情红旗”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在该村举办,吸引了不少市民游客前来打卡。活动期间,珠海首艘“水上集市”船畅游在沙脊河上,船上的游客不仅可在“水上集市”选购喜欢的物品,还可近距离欣赏身边划过的龙舟、婉转动听的咸水歌声。在不远处的“创美庭院”内,游客们还在志愿者的带领下包粽子、做茶果、学民歌,沉浸式体验岭南水乡的端午文化氛围。

接下来,红旗镇将通过“一河两岸”水网串联通道,以沙脊村为试点,以点连线,以线带面,联动发展三板村水上运动、广发村农业综合体等“一村一品”项目,推进水乡全域旅游综合体建设,赋能乡村振兴。

大力保护乡村生态 留住“乡愁”留住美

“鱼林老榕树下有白蚁窝,请你们赶紧来处理,再加强保护一下。”今年植树节前夕,三灶镇林长办技术人员梁子文在例行古树巡查中,发现位于三灶镇鱼林村的目前三灶镇树龄最大的一株细叶榕,有白蚁在树下筑巢的情况,赶忙联系其他技术人员前来处理。

梁子文向记者表示,这株古树已有362年树龄,自2019年开始,三灶镇每年开展古树名木病虫害防治和管护工作,并进行日常巡查管理,清理存在安全隐患的干枯树枝,确保古树安全。同时,三灶镇的每棵古树都经过GPS定位造册登记,并被列入省级保护名单。多年来,三灶镇通过案例宣传、法律知识普及等方式,提升广大居民群众的古树保护意识。

在拥有广东省“森林小镇”称号的三灶镇,被列入广东省古树名木信息管理系统的古树共92株,树种包括细叶榕、五月茶、假柿叶木姜、木棉、秋枫、朴树、白车、樟树、铁冬青、四川朴、华润楠和山蒲桃等16种。

而三灶镇最大的行政村海澄村则为古树建了一个公园。2018年11月,投资近90万元的海澄村古树群环境提升项目建设完工,为村子里的古树名木撑起了更加坚实的绿色保障。

在这个占地面积约7000平方米的百年古树群公园里,平均树龄113年的72株国家三级古树得到了妥善保护,日益焕发出蓬勃生机。

加强古树名木保护,不仅是生态文明的应有之义,也是留住乡村“乡愁”的重要举措。与此同时,碧道建设作为农村生态治理的另一重要抓手,同样能在绿色发展中留住浓浓“乡愁”。

暖阳映照下,波光粼粼的红旗河蜿蜒穿过广生水闸,贯穿红旗镇三板村。美丽的红旗河两岸风景秀美,早已成为了当地居民日常休闲打卡的好去处。然而改造之前的红旗河,曾经有一段生活污水直排入河,河岸脏乱臭,沿岸均是乱搭乱建,环境让人不忍直视的“黑”历史。

为此,金湾区启动了红旗河碧道项目建设工程,围绕保障水安全、梳理水动脉、修复水生态、建设水景观、丰富水旅游等策略,综合红旗河周边河道、湿地、滨海、农田、村居、公园、桥梁等元素,打造红旗河生态廊道、休闲景道、文化长廊等。2021年,全长8公里的红旗河实现了华丽转身,河岸布满草丛、灌木,草植丰厚具有活力,实现了“水清、河畅、岸绿、景美”的目标。

红旗河碧道只是金湾区碧道建设中的示范项目之一。一直以来,金湾区把碧道与美丽乡村有机结合起来,统筹推进碧道沿岸美丽乡村建设、人居环境整治、乡村振兴等,激发乡村发展活力。通过碧道建设,金湾区同步开展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程、排河泵站建设等系列河长制工程,连通理顺围内水系通道,补齐了农村生活污水收集处理短板。

结合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计划,协同推进农村河湖“五清”“清四乱”专项行动,对乱搭乱建、占用河道、河道淤积、漂浮垃圾、非法排口等问题发起总攻,有效解决了一大批农村河湖的突出问题。

良好的水环境不仅仅提升了水质,改善了沿线景观风貌,更促进了当地种植业、水产养殖业的健康发展,带动了乡村旅游业的发展。

记者从金湾区获悉,接下来,金湾区将锚定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聚焦“百千万工程”精准发力,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加快把美好蓝图变为生动现实,为奋力打造珠海现代化建设的先行示范区赋能蓄势。

文字:蒋毅槿 图片:张洲 编辑:唐祺珍 责任编辑:孙宁
美丽乡村入画来!金湾区全面推进“百千万工程”
珠海特区报 2023-04-13 11:43

4月11日,春光明媚,暖风和煦,沿着乡村公路,走进金湾区三灶镇木头冲村,放眼望去,碧水绕村,草木葱茏,一条条道路宽阔整洁、一间间房屋错落有致、一座座农家小院干净敞亮、一盏盏路灯整齐伫立于道路两旁……人们脸上洋溢着幸福满足的笑容,宛如走进了一幅祥和美丽的乡村画卷。

一幅幅宜居、宜业、宜游的美丽乡村画卷背后,处处体现着金湾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坚定决心。近年来,金湾区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不断完善农村基础设施,持续提升乡村风貌,使之真正展现出了生态宜居、美丽乡村的新气象。

当前,广东省、珠海市全面推进“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以下简称“百千万工程”),金湾区正抢抓这一机遇,稳步实施乡村建设行动,大力塑造全域乡村建设新风貌,加快构建区域生态文明新格局,在高质量发展过程中加快建设宜居宜业的和美乡村。

平沙镇平塘河一河两岸。

完善乡村基础设施 村民生活更幸福

乡村振兴 交通先行

驾车行驶在平整宽敞的南水镇南屋线上,路随山转、蜿蜒曲折,道路两边山清水秀,风光旖旎;双车道沥青路面上,黄、白色的交通标线十分耀眼。

南屋线是南水镇城区通往该镇南场村和南屋村的Y313乡道,全长5.08公里。南水镇农业农村办负责人告诉记者,这条道路之前为水泥单车道,由于沿线途经“一田”农庄、南水森林公园等景点,过往车辆较多。车多路窄,加上弯道颇多,导致该路段经常发生交通事故。

“现在就不一样了,我们直观的感受就是南水的乡道好走了不少。”位于南水镇的中海石油深海开发有限公司白云天然气作业公司高栏终端总监张伍感慨道。

乡村振兴,交通先行。农村公路作为农村最根本的基础设施,是方便群众出行、活跃农村经济、实现农民增收的基本条件和重要支撑。

如今,连接三灶镇茅田山屋边公园的Y307圣屋线、通往木头冲水库的Y310三木线;结合红旗镇三板水乡和沙脊村庭院的Y312红大线、融合八一社区河岸景观的Y216湖矿线;联通平沙镇海泉湾度假区的Y419珠三线;沐浴南水镇阳光沙滩味道的Y324飞铁线……一条条高颜值“四好农村路”在金湾乡村之间蜿蜒延伸,畅通乡村“血脉”,见证着乡村蝶变。

稳步解决“家门口”的难题

乡村要振兴,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是关键。农村道路只是看得到的乡村“面子”,而更多的变化隐藏在看不见的“里子”之中。

屋边村位于三灶镇东南部,坐落于茅田山的山间谷地,是中心村下辖的自然村,因村旁边的山体形状像一座大屋,故取名“屋边村”。该村虽背靠山清水秀的茅田山,但因无任何滑坡的防护措施,每逢汛期雨水常伴着泥沙被冲刷到村前。同时,村内无污水管网,污水直接排入周边河流,导致生态系统受到破坏。

“以前我们村交通不畅、无街巷区分,310乡道路面破损严重,湿滑、积水现象频繁发生,真是令人苦恼。”屋边村居民杨女士告诉记者。

2020年,屋边村作为金湾区乡村振兴第二批示范村进行了规划改造。

其中,在截污方面,沿村内支路埋设污水支管,收集各户化粪池内污水,并在村内主干道埋设污水主干管,收集各支管污水后集中送到市政污水管网中,污水经管网收集后,排入建设中的规划道路预留污水接入井,随规划路污水管网进入安基路污水重力管至三灶污水厂处理。

而在排洪方面,有关部门则将截洪沟布设在屋边村北侧山体上,并石砌沟身,坡体边设置1米宽护坡道,护坡为混凝土骨架护坡,坡面种植绿化,在起到排洪作用的同时也达到较好的景观效果。

屋边村的变化只是金湾区在乡村建设方面的一个生动缩影。

“百千万工程”提出,稳步实施乡村建设行动。近年来,金湾区不断完善农村基础设施,重点推进“三清三拆三整治”、垃圾处理、“厕所革命”、农村道路、污水管网等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位于群众“家门口”的村(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正逐步实现一门式办理、一站式服务、线上线下结合,各村(社)环境大为改善,村民幸福感也显著提升。

持续提升乡村风貌 乡村宜居更宜游

旧貌换新颜 绘就美画卷

村内道路干净整洁,民居整齐排列,充满浓郁岭南风情的田园画卷在眼前徐徐展开……走进三灶镇木头冲村,迎面而来的就是“绿树村边合”“清流门前淌”的乡村美景。在蓝天白云映衬下,新近投入使用的鹤道示范段又为美丽村落增添了几分灵动。

三灶镇木头冲村。

漫步红旗镇三板村,河涌纵横环绕,小桥流水人家,登桥远望,岭南水乡特色与自然生态完美结合,美不胜收。沿着三板河走过幸福桥,就来到了沙脊村,清澈的河道,整洁的沥青道路,还有一个个散落在乡道两旁的“美丽庭院”,共同组成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画卷。

夜幕降临,被称为平沙镇“母亲河”的平塘河,其沿线熠熠生辉,绵延2.8公里的金色灯光宛如玉带,勾勒出平塘河优雅的倩影。换上“新装”的平塘河,在夜色中别有一番景致。红的、蓝的、紫的、绿的……随着灯色渐变,河面上的平沙特色地标——如意桥、平塘水车也变得炫彩夺目,让村民足不出户在家门口就可以感受到流光溢彩的夜生活。

高低错落的芭蕉叶垂在南水镇沥支河的水面,一圈圈涟漪是鱼儿留下的痕迹。在欣赏美景之时,游人并不知道这条河曾经的面貌。

过去的南水沥支河“水葫芦”泛滥成灾,如今,在经过南水镇专项治理之后,南水沥支河旧貌换新颜,一个生态宜居环境又来到了村民和游客身边。

风貌变风景 风景变“钱”景

如今的乡村,处处皆是风景。持续推进村庄绿化美化亮化,是“百千万工程”的重要一环。聚焦这一部署,一系列同“百千万工程”相契合的措施已在金湾区各村(居)持续推进。

以红旗镇三板村、沙脊村为例,该镇正致力于打造包括两村在内的15公里具有红旗特色的乡村风情示范带,并以提升示范带沿线主风貌带为抓手,对5个行政村沿线主干道、一河两岸、污水治理、农房风貌整治、四小园等进行综合整治。

红旗镇三板村成太广场。

风貌变风景,风景变“钱”景。为进一步丰富乡村经济发展业态,红旗镇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与产业兴旺、农民增收、文化旅游深度融合,通过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挖掘发展特色产业,积极谋划水乡田园生态文旅项目,促进农民就地就近就业创业,让环境效益加快转化为经济效益,让乡村人气更旺,让农民的口袋更鼓。

沙脊村位于红旗镇西南面,有一条长达4公里的沙脊河,村庄依河而建。以沙脊村为示范点,组建的一支巾帼志愿者服务队,持续推进“创美庭院”,同时借助“创美庭院”创建成果,积极谋划“庭院经济”致富新模式,在沿河两岸提升改造了一批具有沙脊水乡特色的“创美庭院”,成功打造了珠海首个具有岭南水上集市特色的乡村旅游综合体,带动当地乡村旅游发展。

“我们正在探索依托村、企、农‘三位一体’新模式,以‘院’为驱动,扩展衍生以‘吃、游、玩、畅、享’为一体新业态体系,让村民就业不出镇,挣钱不离乡。”红旗镇沙脊村党委副书记吴马辉介绍,沙脊村目前已成功引入社会资本合资成立运营公司,并以此为抓手打造了沙脊村文旅产业综合服务平台和资源开发运营平台,推进水乡全域旅游综合体建设。

在此基础上,近年来沙脊村已吸引到不少活动在该村举办。2022年端午期间,一场热闹非凡的“文明金湾‘粽’情红旗”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在该村举办,吸引了不少市民游客前来打卡。活动期间,珠海首艘“水上集市”船畅游在沙脊河上,船上的游客不仅可在“水上集市”选购喜欢的物品,还可近距离欣赏身边划过的龙舟、婉转动听的咸水歌声。在不远处的“创美庭院”内,游客们还在志愿者的带领下包粽子、做茶果、学民歌,沉浸式体验岭南水乡的端午文化氛围。

接下来,红旗镇将通过“一河两岸”水网串联通道,以沙脊村为试点,以点连线,以线带面,联动发展三板村水上运动、广发村农业综合体等“一村一品”项目,推进水乡全域旅游综合体建设,赋能乡村振兴。

大力保护乡村生态 留住“乡愁”留住美

“鱼林老榕树下有白蚁窝,请你们赶紧来处理,再加强保护一下。”今年植树节前夕,三灶镇林长办技术人员梁子文在例行古树巡查中,发现位于三灶镇鱼林村的目前三灶镇树龄最大的一株细叶榕,有白蚁在树下筑巢的情况,赶忙联系其他技术人员前来处理。

梁子文向记者表示,这株古树已有362年树龄,自2019年开始,三灶镇每年开展古树名木病虫害防治和管护工作,并进行日常巡查管理,清理存在安全隐患的干枯树枝,确保古树安全。同时,三灶镇的每棵古树都经过GPS定位造册登记,并被列入省级保护名单。多年来,三灶镇通过案例宣传、法律知识普及等方式,提升广大居民群众的古树保护意识。

在拥有广东省“森林小镇”称号的三灶镇,被列入广东省古树名木信息管理系统的古树共92株,树种包括细叶榕、五月茶、假柿叶木姜、木棉、秋枫、朴树、白车、樟树、铁冬青、四川朴、华润楠和山蒲桃等16种。

而三灶镇最大的行政村海澄村则为古树建了一个公园。2018年11月,投资近90万元的海澄村古树群环境提升项目建设完工,为村子里的古树名木撑起了更加坚实的绿色保障。

在这个占地面积约7000平方米的百年古树群公园里,平均树龄113年的72株国家三级古树得到了妥善保护,日益焕发出蓬勃生机。

加强古树名木保护,不仅是生态文明的应有之义,也是留住乡村“乡愁”的重要举措。与此同时,碧道建设作为农村生态治理的另一重要抓手,同样能在绿色发展中留住浓浓“乡愁”。

暖阳映照下,波光粼粼的红旗河蜿蜒穿过广生水闸,贯穿红旗镇三板村。美丽的红旗河两岸风景秀美,早已成为了当地居民日常休闲打卡的好去处。然而改造之前的红旗河,曾经有一段生活污水直排入河,河岸脏乱臭,沿岸均是乱搭乱建,环境让人不忍直视的“黑”历史。

为此,金湾区启动了红旗河碧道项目建设工程,围绕保障水安全、梳理水动脉、修复水生态、建设水景观、丰富水旅游等策略,综合红旗河周边河道、湿地、滨海、农田、村居、公园、桥梁等元素,打造红旗河生态廊道、休闲景道、文化长廊等。2021年,全长8公里的红旗河实现了华丽转身,河岸布满草丛、灌木,草植丰厚具有活力,实现了“水清、河畅、岸绿、景美”的目标。

红旗河碧道只是金湾区碧道建设中的示范项目之一。一直以来,金湾区把碧道与美丽乡村有机结合起来,统筹推进碧道沿岸美丽乡村建设、人居环境整治、乡村振兴等,激发乡村发展活力。通过碧道建设,金湾区同步开展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程、排河泵站建设等系列河长制工程,连通理顺围内水系通道,补齐了农村生活污水收集处理短板。

结合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计划,协同推进农村河湖“五清”“清四乱”专项行动,对乱搭乱建、占用河道、河道淤积、漂浮垃圾、非法排口等问题发起总攻,有效解决了一大批农村河湖的突出问题。

良好的水环境不仅仅提升了水质,改善了沿线景观风貌,更促进了当地种植业、水产养殖业的健康发展,带动了乡村旅游业的发展。

记者从金湾区获悉,接下来,金湾区将锚定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聚焦“百千万工程”精准发力,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加快把美好蓝图变为生动现实,为奋力打造珠海现代化建设的先行示范区赋能蓄势。

文字:蒋毅槿 图片:张洲 编辑:唐祺珍 责任编辑:孙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