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学习成绩从年级前几名掉到了30多名。我觉得老师会对我很失望、同学们会嘲笑我,但是我又跟不上去,觉得自己很没用,最近感到很累、很痛苦!”这是一位13岁的花季少女与精神科医生的谈话。
最近,“青少年心理问题”“抑郁症”等话题引发越来越多的社会关注。为此,珠海市第三人民医院精神心理专家谢志兵为广大家长科普了什么是青少年抑郁障碍,以及如何预防和应对青少年抑郁障碍。
青少年抑郁障碍是什么?
据2020年心理健康蓝皮书《中国国民心理健康发展报告(2019-2020)》显示:24.6%的青少年抑郁,其中重度抑郁的比例为7.4%,且抑郁随着年级的升高而升高。我国17岁以下的儿童和青少年有3.4亿人,约3000万人深受心理障碍困扰。其中,初中生的抑郁检出率为30%,而高中的抑郁筛查率接近40%。
谢志兵表示,抑郁障碍是以持久的心境低落、愉快感丧失、对日常生活的兴趣丧失为主要特征的综合征,多伴有焦虑、躯体不适感和睡眠障碍,是儿童青少年常见的一种心理疾病,通常呈现反复发作、慢性病程和功能受损的特点。
他介绍,青少年抑郁障碍的特点主要有:食欲的显著变化和早醒,醒来以后的心境较差;早上起床后几个小时,躯体不适、疲劳、易激惹、易怒和迟滞的症状常见,而患者主观体验不觉得抑郁;情感障碍家族史常见。
青春期为何情绪不稳定?
青少年时期是人生的黄金时期,是人生的转变期。在这一时期,青少年正经历着一个生理、心理、社会交往等方面从不成熟到成熟,从未定型到定型的“狂风暴雨”式的骤变。因此,心理学家把这一时期称为“第二次诞生期”和“心理上的断乳期”。从小学高年级开始,儿童开始陆续进入青春期,这个生命阶段长达8—10年。
在向成人过渡期间,孩子们的情感中枢率先发展,到十五六岁时已与成人无异,能够感受到强烈而充沛的情绪,而此时,人体中负责情绪和行为管理的大脑前额叶尚未完成发育。“由于大脑发展不平衡,再加上体内激素水平的变化,无法改变的生理原因,导致青春期孩子的情绪呈现不稳定的状况。”谢志兵表示。
哪些信号提示孩子出现心理问题?
谢志兵提醒,家长可以关注自家孩子有无发生以下现象:没有理由的厌学;沉迷手机,无法自拔;宅在家里不出门,不想交朋友;情绪暴躁,发脾气砸东西;吃饭睡觉发生异常;出现考试焦虑、考试综合症;开始沾染一些不良的嗜好;有消极言语和自伤的行为。
如果孩子诊断抑郁,家长应该如何应对?
1.接受疾病主动学习
如果已经确诊为“抑郁症”,那么家长首先应该要理性地接受“孩子是真的病了。”家长可以向医生咨询或上网收集一些关于青少年抑郁症防治的相关知识,对这个疾病有正确的认识和了解。
2.建立联盟获得支持
家长之间对疾病的治疗要达成共识,以获得家人对抑郁孩子一致的应对,为孩子的康复创造最好的家庭环境。
3.管理好自己的情绪
孩子抑郁后,家长往往会忽略或者是不能面对这样一个事实:抑郁症孩子所处的家庭环境。孩子的抑郁背后,往往有至少一个以上情绪不稳定、甚至抑郁和焦虑程度更甚于孩子的家长。
4.积极关注防止自伤行为
做好安全防范,对于有过自伤行为的,一定要注意把家里危险的物品,比如刀、剪、绳子等统一保管,避免孩子获取;单独出门的孩子要及时掌握行踪,必要时让他做出承诺:不做危险的事,感觉难以承受的时候及时联系父母。
5.陪同就诊定期咨询
对未成年的孩子,父母最好一起去见医生,一起了解孩子的病情进展,药物以及心理治疗的效果,根据病情及时调整治疗方案。抑郁症的形成并非一朝一夕,它的治疗也非一朝一夕,建议家长在这个过程中有足够的耐心。通常抑郁症需要持续至少半年以上的辅导,每周1次或者后期两周1次。
6.尝试改变和孩子的沟通方式
无论孩子是否抑郁,都希望父母学习健康的鼓励式回应的方法,而非评价性、批判性回应,从而形成民主、互助、和谐的家庭氛围。一个健康的家庭,是可以允许每个人表达自己的困惑、失败和负面情绪的家庭,有能力的还可以给予一些积极的解决问题的应对方式,避免相互嘲讽、冷落。
7.带孩子运动
没有比运动更经济省时的对抗抑郁的方法了。阳光、空气、运动是天然对抗抑郁的三大法宝。运动会产生内啡肽和多巴胺,这些脑垂体分泌的物质能使人部分消除疲劳感、疼痛感。
8.相信此刻的难题并非绝对的坏事
父母要坚信抑郁症是可以康复的,我们把所有的疾病当作一个提醒我们有些东西需要改变的机会,而不是把它全然的当作一个需要打败的“敌人”。很多时候,福祸是互相转换的,当然这个前提是我们认知的调节和改变。
小贴士
专家提醒,如果市民群众或家人需要精神心理方面相关的知识、感觉有心理问题、正受情绪困扰、甚至有自杀想法或自我伤害的行为等,都可以拨打珠海市心理援助热线(0756-8120120)。珠海市心理援助热线为大众提供简捷便利的心理社会服务,包括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咨询和心理危机干预。目前,该热线由珠海市第三人民医院(珠海市慢性病防治中心)负责具体运营,已实现一周7天,每天24小时全程运行。
“我的学习成绩从年级前几名掉到了30多名。我觉得老师会对我很失望、同学们会嘲笑我,但是我又跟不上去,觉得自己很没用,最近感到很累、很痛苦!”这是一位13岁的花季少女与精神科医生的谈话。
最近,“青少年心理问题”“抑郁症”等话题引发越来越多的社会关注。为此,珠海市第三人民医院精神心理专家谢志兵为广大家长科普了什么是青少年抑郁障碍,以及如何预防和应对青少年抑郁障碍。
青少年抑郁障碍是什么?
据2020年心理健康蓝皮书《中国国民心理健康发展报告(2019-2020)》显示:24.6%的青少年抑郁,其中重度抑郁的比例为7.4%,且抑郁随着年级的升高而升高。我国17岁以下的儿童和青少年有3.4亿人,约3000万人深受心理障碍困扰。其中,初中生的抑郁检出率为30%,而高中的抑郁筛查率接近40%。
谢志兵表示,抑郁障碍是以持久的心境低落、愉快感丧失、对日常生活的兴趣丧失为主要特征的综合征,多伴有焦虑、躯体不适感和睡眠障碍,是儿童青少年常见的一种心理疾病,通常呈现反复发作、慢性病程和功能受损的特点。
他介绍,青少年抑郁障碍的特点主要有:食欲的显著变化和早醒,醒来以后的心境较差;早上起床后几个小时,躯体不适、疲劳、易激惹、易怒和迟滞的症状常见,而患者主观体验不觉得抑郁;情感障碍家族史常见。
青春期为何情绪不稳定?
青少年时期是人生的黄金时期,是人生的转变期。在这一时期,青少年正经历着一个生理、心理、社会交往等方面从不成熟到成熟,从未定型到定型的“狂风暴雨”式的骤变。因此,心理学家把这一时期称为“第二次诞生期”和“心理上的断乳期”。从小学高年级开始,儿童开始陆续进入青春期,这个生命阶段长达8—10年。
在向成人过渡期间,孩子们的情感中枢率先发展,到十五六岁时已与成人无异,能够感受到强烈而充沛的情绪,而此时,人体中负责情绪和行为管理的大脑前额叶尚未完成发育。“由于大脑发展不平衡,再加上体内激素水平的变化,无法改变的生理原因,导致青春期孩子的情绪呈现不稳定的状况。”谢志兵表示。
哪些信号提示孩子出现心理问题?
谢志兵提醒,家长可以关注自家孩子有无发生以下现象:没有理由的厌学;沉迷手机,无法自拔;宅在家里不出门,不想交朋友;情绪暴躁,发脾气砸东西;吃饭睡觉发生异常;出现考试焦虑、考试综合症;开始沾染一些不良的嗜好;有消极言语和自伤的行为。
如果孩子诊断抑郁,家长应该如何应对?
1.接受疾病主动学习
如果已经确诊为“抑郁症”,那么家长首先应该要理性地接受“孩子是真的病了。”家长可以向医生咨询或上网收集一些关于青少年抑郁症防治的相关知识,对这个疾病有正确的认识和了解。
2.建立联盟获得支持
家长之间对疾病的治疗要达成共识,以获得家人对抑郁孩子一致的应对,为孩子的康复创造最好的家庭环境。
3.管理好自己的情绪
孩子抑郁后,家长往往会忽略或者是不能面对这样一个事实:抑郁症孩子所处的家庭环境。孩子的抑郁背后,往往有至少一个以上情绪不稳定、甚至抑郁和焦虑程度更甚于孩子的家长。
4.积极关注防止自伤行为
做好安全防范,对于有过自伤行为的,一定要注意把家里危险的物品,比如刀、剪、绳子等统一保管,避免孩子获取;单独出门的孩子要及时掌握行踪,必要时让他做出承诺:不做危险的事,感觉难以承受的时候及时联系父母。
5.陪同就诊定期咨询
对未成年的孩子,父母最好一起去见医生,一起了解孩子的病情进展,药物以及心理治疗的效果,根据病情及时调整治疗方案。抑郁症的形成并非一朝一夕,它的治疗也非一朝一夕,建议家长在这个过程中有足够的耐心。通常抑郁症需要持续至少半年以上的辅导,每周1次或者后期两周1次。
6.尝试改变和孩子的沟通方式
无论孩子是否抑郁,都希望父母学习健康的鼓励式回应的方法,而非评价性、批判性回应,从而形成民主、互助、和谐的家庭氛围。一个健康的家庭,是可以允许每个人表达自己的困惑、失败和负面情绪的家庭,有能力的还可以给予一些积极的解决问题的应对方式,避免相互嘲讽、冷落。
7.带孩子运动
没有比运动更经济省时的对抗抑郁的方法了。阳光、空气、运动是天然对抗抑郁的三大法宝。运动会产生内啡肽和多巴胺,这些脑垂体分泌的物质能使人部分消除疲劳感、疼痛感。
8.相信此刻的难题并非绝对的坏事
父母要坚信抑郁症是可以康复的,我们把所有的疾病当作一个提醒我们有些东西需要改变的机会,而不是把它全然的当作一个需要打败的“敌人”。很多时候,福祸是互相转换的,当然这个前提是我们认知的调节和改变。
小贴士
专家提醒,如果市民群众或家人需要精神心理方面相关的知识、感觉有心理问题、正受情绪困扰、甚至有自杀想法或自我伤害的行为等,都可以拨打珠海市心理援助热线(0756-8120120)。珠海市心理援助热线为大众提供简捷便利的心理社会服务,包括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咨询和心理危机干预。目前,该热线由珠海市第三人民医院(珠海市慢性病防治中心)负责具体运营,已实现一周7天,每天24小时全程运行。
暂时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