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4日上午,珠海市香洲区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开幕。香洲区委副书记、区长刘齐英代表区人民政府作政府工作报告。

报告指出,2022年,香洲区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习近平总书记对广东、珠海系列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为统领,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坚定落实“产业第一、交通提升、城市跨越、民生为要”工作总抓手,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统筹发展和安全,全区各项事业取得新进步。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747.12亿元,增长1.5%;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455.69亿元,增长5.5%;工业投资49.16亿元,增长56.3%;进出口总额630.58亿元,增长17.8%。
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左右;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0%;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增长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6%;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3.5%;外贸进出口总额和实际吸收外商直接投资保持正增长;城镇登记失业率、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涨幅均控制在3%以内;完成市下达的节能指标任务。

关键词:制造业当家
乘势而上拓展产业空间,将5.0产业新空间建设作为推动“产业第一”的关键抓手,建成格创·智造、华发智造港等12个新建项目,新增载体172万平方米,努力把南屏科技工业园打造成为粤港澳大湾区“制造业当家”的示范园区。
快马加鞭狠抓工业投资,实施“产业立柱”行动,持续招大引强,推动超80家工业企业开展技术改造,推动不少于30家企业“小升规”,力争100家规上工业企业实现数字化转型,上半年完成香洲区产业服务平台建设。
抢抓机遇打造“三大平台”,推动白沙科创港、凤凰科学谷、香洲北中央创新区接续发展,全力打造顶配版产业发展平台、重量级创新集聚高地、强引力形象展示窗口。
关键词:科技赋能
壮大创新主体,提升创新实力,实施高成长型企业倍增计划,年内新增至少10家国家级“小巨人”企业,高新技术企业数量达700家以上,力争产融平台授信额度超100亿元、新增4家以上企业上市挂牌,大力推进国家知识产权强县建设试点工作。
优化创新环境,点燃创新动力,树立“以亩产论英雄”的导向,持续实施“香山人才计划”,新设立院士工作站、博士及博士后工作站等创新平台30个,加强直播电商人才培养,年内筹集3000套人才房和保障房。
强化招商引资,集聚发展潜力,将今年定为招商引资突破年,瞄准传感器、光电等细分领域和新赛道,引进强链、补链、延链项目,年内实现政府投资基金总规模超50亿元,办好“创客广东”中小企业创新创业大赛省级赛和粤港澳大湾区博士博士后创新创业大赛。
关键词:扩大消费
打造品质消费新空间,加快推进城市之心核心区、港珠澳口岸城和香洲港、九洲港滨海商业休闲中心、城市阳台三期等大型商业综合体项目,实施商业街区促进计划,年内完成湾仔海鲜街改造,推进拱北口岸地区转型升级。
激发青春时尚新活力,深度开发港珠澳大桥游,做旺情侣路魅力滨海活力带,继续办好珠海时尚周,引进培育一批时装、珠宝设计等创意产业,将吉大洪珠园改造成时尚产业聚集区。
培育都市经济新动能,加快建设香洲金融产业基地,打造九洲大道现代服务业产业带,支持格力电商、桓格等龙头企业发展,培育和引进跨境电商骨干企业,实现电子商务和跨境电商销售“双倍增”。
关键词:生态优先
提升城市居住舒适度,深入实施全国文明城市创建“里子”工程,新开工改造富华广场等19个老旧小区,年内完成100条背街小巷路灯“增亮”工程,提升主城区交通效能,新增不少于4000个公共停车位。
巩固生态环境满意度,深入推进绿美香洲生态建设,推进情侣路美丽海湾项目,持续开展“人人动手,绿美珠海”行动,建设绿美广东生态建设示范点。

关键词:民生发展
提升民生兜底保障水平,推动年度城镇新增就业1.9万人以上,开展职业技能培训3.5万人次以上,对全区98座公园进行无障碍设施改造,继续做好对口遵义凤冈、务川两地东西部协作和对口帮扶阳春工作,全力办好十件民生实事,持续推进民生微实事项目。
提升教育、医疗、文化发展水平,举全区之力推进主城区学位攻坚计划,确保今年动工中小学校、幼儿园建设项目34个,新增学位2.52万个,其中年内建成学校、幼儿园项目15个。落实“双减”政策,在公办幼儿园开展课后基本托管和寒暑假托管服务。落实新冠病毒“乙类乙管”要求,实现“保健康、防重症”目标。加快区人民医院、区第二人民医院改扩建和区疾控中心建设,推动10个镇街公立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覆盖。
强化平安建设与社会治理,深入推进“平安香洲”“法治香洲”建设,推进扫黑除恶常态化,铺开镇(街)综合治理中心试点建设。
关键词:提高效能
提升政府服务效能,简化社会投资项目拿地、开工、投产流程,将原本347天的审批时间压缩至最低108天。推动“双容双承诺”承诺即开工改革试点工作,将政府投资项目动工时间从260个工作日压缩至最低43天。
科学高效管财理财,用足用好专项债资金,继续推行“大刀队”工作机制,严把重大政策和项目事前评估关。
加强政府自身建设,打造一支“为民服务、敢于担当、务实创新、廉洁高效”的政府系统干部队伍,推动完善政府投资、采购等规章制度,持续做好审计、督办监督,推动政府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向纵深发展。

2月14日上午,珠海市香洲区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开幕。香洲区委副书记、区长刘齐英代表区人民政府作政府工作报告。

报告指出,2022年,香洲区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习近平总书记对广东、珠海系列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为统领,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坚定落实“产业第一、交通提升、城市跨越、民生为要”工作总抓手,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统筹发展和安全,全区各项事业取得新进步。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747.12亿元,增长1.5%;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455.69亿元,增长5.5%;工业投资49.16亿元,增长56.3%;进出口总额630.58亿元,增长17.8%。
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左右;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0%;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增长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6%;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3.5%;外贸进出口总额和实际吸收外商直接投资保持正增长;城镇登记失业率、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涨幅均控制在3%以内;完成市下达的节能指标任务。

关键词:制造业当家
乘势而上拓展产业空间,将5.0产业新空间建设作为推动“产业第一”的关键抓手,建成格创·智造、华发智造港等12个新建项目,新增载体172万平方米,努力把南屏科技工业园打造成为粤港澳大湾区“制造业当家”的示范园区。
快马加鞭狠抓工业投资,实施“产业立柱”行动,持续招大引强,推动超80家工业企业开展技术改造,推动不少于30家企业“小升规”,力争100家规上工业企业实现数字化转型,上半年完成香洲区产业服务平台建设。
抢抓机遇打造“三大平台”,推动白沙科创港、凤凰科学谷、香洲北中央创新区接续发展,全力打造顶配版产业发展平台、重量级创新集聚高地、强引力形象展示窗口。
关键词:科技赋能
壮大创新主体,提升创新实力,实施高成长型企业倍增计划,年内新增至少10家国家级“小巨人”企业,高新技术企业数量达700家以上,力争产融平台授信额度超100亿元、新增4家以上企业上市挂牌,大力推进国家知识产权强县建设试点工作。
优化创新环境,点燃创新动力,树立“以亩产论英雄”的导向,持续实施“香山人才计划”,新设立院士工作站、博士及博士后工作站等创新平台30个,加强直播电商人才培养,年内筹集3000套人才房和保障房。
强化招商引资,集聚发展潜力,将今年定为招商引资突破年,瞄准传感器、光电等细分领域和新赛道,引进强链、补链、延链项目,年内实现政府投资基金总规模超50亿元,办好“创客广东”中小企业创新创业大赛省级赛和粤港澳大湾区博士博士后创新创业大赛。
关键词:扩大消费
打造品质消费新空间,加快推进城市之心核心区、港珠澳口岸城和香洲港、九洲港滨海商业休闲中心、城市阳台三期等大型商业综合体项目,实施商业街区促进计划,年内完成湾仔海鲜街改造,推进拱北口岸地区转型升级。
激发青春时尚新活力,深度开发港珠澳大桥游,做旺情侣路魅力滨海活力带,继续办好珠海时尚周,引进培育一批时装、珠宝设计等创意产业,将吉大洪珠园改造成时尚产业聚集区。
培育都市经济新动能,加快建设香洲金融产业基地,打造九洲大道现代服务业产业带,支持格力电商、桓格等龙头企业发展,培育和引进跨境电商骨干企业,实现电子商务和跨境电商销售“双倍增”。
关键词:生态优先
提升城市居住舒适度,深入实施全国文明城市创建“里子”工程,新开工改造富华广场等19个老旧小区,年内完成100条背街小巷路灯“增亮”工程,提升主城区交通效能,新增不少于4000个公共停车位。
巩固生态环境满意度,深入推进绿美香洲生态建设,推进情侣路美丽海湾项目,持续开展“人人动手,绿美珠海”行动,建设绿美广东生态建设示范点。

关键词:民生发展
提升民生兜底保障水平,推动年度城镇新增就业1.9万人以上,开展职业技能培训3.5万人次以上,对全区98座公园进行无障碍设施改造,继续做好对口遵义凤冈、务川两地东西部协作和对口帮扶阳春工作,全力办好十件民生实事,持续推进民生微实事项目。
提升教育、医疗、文化发展水平,举全区之力推进主城区学位攻坚计划,确保今年动工中小学校、幼儿园建设项目34个,新增学位2.52万个,其中年内建成学校、幼儿园项目15个。落实“双减”政策,在公办幼儿园开展课后基本托管和寒暑假托管服务。落实新冠病毒“乙类乙管”要求,实现“保健康、防重症”目标。加快区人民医院、区第二人民医院改扩建和区疾控中心建设,推动10个镇街公立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覆盖。
强化平安建设与社会治理,深入推进“平安香洲”“法治香洲”建设,推进扫黑除恶常态化,铺开镇(街)综合治理中心试点建设。
关键词:提高效能
提升政府服务效能,简化社会投资项目拿地、开工、投产流程,将原本347天的审批时间压缩至最低108天。推动“双容双承诺”承诺即开工改革试点工作,将政府投资项目动工时间从260个工作日压缩至最低43天。
科学高效管财理财,用足用好专项债资金,继续推行“大刀队”工作机制,严把重大政策和项目事前评估关。
加强政府自身建设,打造一支“为民服务、敢于担当、务实创新、廉洁高效”的政府系统干部队伍,推动完善政府投资、采购等规章制度,持续做好审计、督办监督,推动政府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向纵深发展。

暂时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