湾韵|作品(2022年11月2日)

蔚蓝海滨盛丹心

□ 李 楠

珠海传媒集团 陈佳哲摄

来到珠海,才懂得这座城市是深蓝色的。

在四时温暖的阳光中,在阵阵海鸟嬉闹声中,在热带海洋吹拂的季风中,撞见一条花香萦怀的情侣路,这是世界上最长的海滨观光路。沿路的礁石嶙峋又鼓润,脚下松软的沙砾,为我拉开了午后香炉湾的一角帷幕。

这座城市,蔚蓝的,不设防,迎四方宾朋,纳八方来客。但单纯的海滨美景也是需要基石方能意蕴深敛的,否则便如同空中楼阁,美得虚无而缥缈,没有根基底蕴,自然也没有特色。

这里,我要写的不是托举海上明珠的渔女像,而是与她有些关联的另一尊雕像——在香炉湾畔,他瘦骨凭立,衣袂飘飘,手中的烟斗仿佛吞吐着千秋往事,镜框后那深邃而平静的目光斜望着蔚蓝淼淼,似胸有丘壑千万重,似沧桑尽在不言中……

这是杨匏安的雕像。而创造了渔女像的“渔女之父”潘鹤,正是杨匏安的表弟。比起革命斗士、红色先驱的旗帜符号,杨匏安的肖像,更像是一位温文尔雅的读书人,难以想象的是在其书生意气的外表之下,却隐藏着撼动山河的碧血丹心。

为人熟知的是,杨匏安是中国共产党早期优秀的革命家、理论家,华南地区最早的马克思主义传播者。但从学者的角度看,杨匏安也是文化学术领域的一座永恒的丰碑。

杨匏安如同当年文化学术领域的弄潮儿,在忙碌的革命工作之余,借着寒夜星火,勤勉地将世界学术思潮接驳、引入国内。他的《美学拾零》,介绍了包含柏拉图、康德、黑格尔、费希特等十多位西方学者的美学理念,堪称我国最早系统介绍西方美学思想的文章;他的《世界学说》,系统论述了西方各种流派哲学观点和社会学说,极大地开拓了当时学术领域的视野;他首开先河,以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观编译的《西洋史要》,成为当时国内炙手可热的学习西洋史尤其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发展史的案头典范;他编译的《地租论》为当年深入开展土改运动提供了借鉴经验……

而从诗人的角度,杨匏安也是诗学大家。他曾自谦“幼时颇有诗癖”,实则他在10岁时即能作诗,被乡亲誉为“神童”。一直到后来,无论家业多么清贫,他都没停下创作诗作的脚步,留下一首首脍炙人口、为人传诵的佳作。他在《诗选自序》中这么写道:“在心为志,发言为诗”,他认为“诗文一道,首贵无俗气”,“外质中膏,声希趣永”为上。

在杨匏安举家寓居广州泗儒书室那段时日,他在一家私立中学担任教师,因学校效益不佳,工资常被拖欠,使其不得不经常典当家中物资续日,“春衣典尽觉身轻,日日江头著屐行”(《消夏》)。即便如此拮据,他心中的革命火种依旧熊熊燃起,对于理想国的追求令他“不为五斗米折腰”,毅然回绝了广州警察局的“秘书”肥差,从他的诗作《钓》中可窥一斑,他写道:“单襦皂帽萧条甚,老却天涯管幼安。”在《秋夜同无庵闲步》中,他畅言“借次清霜坚傲骨,拼将浊酒斗孱躯。”

杨匏安既慕古隐士名士之淡泊浮华,又羡秋菊冬梅那般斗霜傲雪的斗士,化身革命火炬,让星火燎原。正是这样的文人风骨,才让杨匏安在流亡新加坡时,触景感怀,写下“归意能无动?公忠不可忘”(《寄小梅》)。以及慷慨就义前劝勉狱友不可变节的《示狱友》,“慷慨登车去,相期一节全。残生无可恋,大敌正当前。知止穷张俭,迟行笑褚渊。从兹分手别,对视莫潸然。”

杨匏安曾担任中共五大中央监察委员会副主席及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为国共合作、革命统一战线推进作出了卓越贡献。一介书生斡旋于政治旋涡之间,在错综复杂的斗争中坚守原则,不忘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在求生变节与保全革命之间,杨匏安选择牺牲自己,慷慨赴义。

深陷囹圄而死不变节,位居高位而两袖清风。他在位期间的月俸足有300大洋,却把绝大部分收入都交给党组织作为工农运动经费,家中清贫以至于家人不得不外出做工,贴补家用。杨匏安被捕时,身上只搜到五块钱,这是其一家十口仅剩的生活费。在狱中的他,还不忘传出纸条,叮嘱家人不能“卖掉家中的缝纫机”断了生计……

杨匏安之书生意气,亦是大丈夫气节!

何为大丈夫?在《孟子·滕文公下》中这么写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杨匏安远去的35岁的清癯背影,是永恒的定格,是光阴荏苒无法磨灭的大丈夫气节。而令人悲痛的是,第一届中央监察委员会的10名委员中,有8人英勇牺牲,1人失踪,只有1人幸存。这些远逝的身影,燃烧自己,照亮了那片硝烟沉沦的神州夜空,为共产主义光复前的黑暗输送了希望的曙光。

杨匏安牺牲后,他的生母、庶母、妻儿也纷纷踏上了革命道路,满门皆英豪,一家共丹心。眼前的杨匏安雕像,落成于1986年,杨匏安的次子杨明、三子杨志在去世后留下遗嘱,要求将自己的骨灰埋在雕像后方的两棵柏树下,这样,他们便能永远陪着他们的父亲。

如今,借着杨匏安雕像的目光,再次眺望这片蔚蓝色海湾环绕的香山故地——这里上承珠江之口,下临南海之滨,近代民主革命的伟大先行者孙中山、民国首任内阁总理唐绍仪、“中国留学生之父”容闳、近代工人运动领袖苏兆征与林伟民等开风气之先的仁人志士以及革命先驱在此出发,历史的车辙重谱辉煌……

杨匏安的革命情怀、斗争底色与对理想信念的忠守,不是没有由来的,而是根植于乡土渊源、激化于内在基因的,是蔚蓝海滨下本有的底蕴呼唤与时间长河淘洗的风骨结晶。

先烈已往,丹心永存,杨匏安的精神正如最赤烈瞩目的不朽之花,在这座蔚蓝的城市盛开着……

题风、花、雪、月

□ 孙光荣

夏送清凉秋扫叶,

阳春拂绿到花残。

寒来卷起漫天雪,

伴我沉吟绕画栏。

 

淡浓相合倍优柔,

香伴蟾光十里浮。

听得流莺勤报讯,

春风一夜满枝头。

 

江南昨夜凌花现,

大地新妆曳白裙。

添得疏梅三五朵,

晓来暗自送芳芬。

 

万里清辉照野烟,

每逢十五会团圆。

嫦娥俯首人间事,

羡慕双双共枕眠。

 

蝶恋花(国画)

黄志庆 作品

在诗与思的“交叉路口”

□ 余 丛

在世宾写诗三十年的今天,再来谈论世宾的诗歌,还不如说是在探讨世宾的诗学。世宾的诗歌就是对他诗学理念的践行,特别是世宾晚近期的诗歌,比如最近出版的诗集《交叉路口》即为明证,更加体现了诗歌文本在诗性和诗意的世界里的建构。正如世宾所言,我们也正是通过一首首诗去辨识和认定他的诗歌世界,并最终命名他的世界。作为有“野心”和宏大抱负的批评家,世宾的诗歌写作显得审慎而庄严,并以自我使命般地担当或生命意识,完成了他诗歌阶段性意义上的“三十而立”。这个“立”,既有诗歌文本上的成熟、精粹,更有精神层面的从容和自信。

荷尔德林说:诗乃存在之创建。若干年前,当世宾写下《梦想及其通知的世界》时,仿佛就为自己构建了诗学的海市蜃楼。乃至到了他的“完整性写作”理论的提出并趋于丰满后,他理想中的诗歌塔尖才在云山雾海里呈现出真身。这些年来,世宾在理论上的建树,即是他孜孜不倦地致力为诗歌寻找“光明写作”的伟大愿景。从诗学专著《梦想及其通知的世界》,到《完整性写作》的理论体系,再到“境界美学”的诗写路径,让诗人世宾完成了一个“作茧自缚”的诗学理论家的全部要义。从诗歌到诗学,构成了世宾写作的一体两翼,而要激发诗人生命本体的自由飞翔,必须掌握好二者的平衡。这无形中,为他的诗歌写作带来更高难度和要求,并奠定了他多年来持之以恒追求的诗学价值。

世宾笔下的“梦想及其通知的世界”,是自由的世界,是诗人心中的乌托邦。诗集《交叉路口》所建造的诗性、诗意的世界,或许就是诗人构筑的诗歌乌托邦的呈现。在诗中,他期盼“贫困时代的理想/已露出坚硬的锐角”(《废品收购站》),又渴望“灵魂会回来,收回它的替身/努力修正它在世上犯下的错误”(《肉体》)。身处残缺的破败不堪的世界,诗人说“我们必须依靠语言来构筑一个世界,洗涤和澄清我们的灵魂,在写作中获得力量。”这就是世宾直面现实的诗与思,他左手在诗学里阐释哲思,右手又在诗歌里呈现他所认知的世界。在时代的深渊里,诗人犹如他的诗歌《安放》中所写:“灵魂升得更高,心放得更低/这空间足够空阔/足够安放我们各自的尊严”。我们发现,世宾的诗充满着去蔽而正向的力量,他尝试在诗性或诗意的世界,探索“一种属于当代人类最高生命可能的诗写路径”(世宾语)。

让我感到深思的是,世宾对诗集《交叉路口》的命名,从词面意义来辨析,交叉路口指向的是n条路趋向的汇集,或交互的分离。正如世宾在《诗是世界的投影》中所写:诗歌存在于两个时间纬度,一个是当下的,一个是历史的。以此带给我双重启发,一个是海德格尔的“林中多歧路,而殊途同归”(《林中路》),另一个则是博尔赫斯的“时间永远分岔,通向无数的将来”(《交叉小径的花园》)。因此,就不难理解世宾对“交叉路口”的偏爱。可以想像,在通向他所追求的“境界美学”的途中,同样是诗与思的两条路径形成的交叉路口,构成了世宾体悟的真理与诗意栖居的“书写中心”。

我试图去理解世宾的诗学创见上的独特性,及其存在的价值和意义。但最后总会落到世宾作为个体的身上,只有活灵活现的诗人及其自身的气质,才让我看到他诗歌的出处。对于充满激情和善于思考的世宾来说,显然,他的诗歌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思之诗”,而是面向世界的“诗想者”的书写。他的内省和灵感,最终顺从了他的理论,换而言之,他的“思”驯服了他的“诗”。哪怕是高蹈的超验的形而上的思辨,乃至“爱和人格的伸张”(黄礼孩语),甚至于“超拔的精神向度”(谢有顺语),在世宾的诗里都已顺理成章。如果“完整性写作”是世宾一个人的诗歌宗教,那么他集创建和传播于一身,更重要的还是虔诚的信徒。诗集《交叉路口》的价值和重要性,就在于让“完整性写作”理论终于可以借“诗”还魂,但相对于世宾行远自迩的诗学理想还远远不够……

珠海童话(组诗)

□ 周立敏

台风

 

台风如期而至

阳台上的三角梅怒放

像一团火焰

她坐在餐桌旁边

注视着一片花瓣落在风里旋转

一片花瓣把身子紧贴着玻璃门窗

一切都如此优雅

千里之外的海面上

爱情汹涌扑来

左手边的厨房里

男人专注炒菜

女人已暗香盈袖

 

板樟山

 

午后的阳光

像过滤后的时光

板樟山像一匹马

是踏浪而来的吗

那个打马而过的少年呢

她坐在阳台的藤条椅上

海面波光如绸如她垂下的黑发

板樟山还在等着那个少年

稚嫩的儿子把栏杆拍遍

 

香炉湾

珠海传媒集团 刘轶男摄

半个月亮离家出走

维系在陆地山脚边

思念流淌成一面镜子般的大海

那个击楫中流的勇士呢

依然没有回归她的港湾

年复一年 她在沙滩上

写下象形文字又让海水带去远方

我想请渔女点燃一支支檀香

穿越回月亮的故乡

 

野狸岛

 

一只没有水手的船

搁浅在这一湾温柔

和万家灯火深情对望

一不小心

宋朝的烟雨

滴落在她的脸上

没有野狸出没

岸边散落长满海草的桅杆

怒放的簕杜鹃在细雨中呼喊 

远航远航

 

你问,我说

□ 邢继学

你问我,大树能活多少年

我说,可以陪伴你每一天

春夏秋冬,年复一年

 

春天,为你萌发期盼

夏天,为你撑起参天的伞

秋天,为你送来的果实香甜

冬天,为你遮风挡寒

 

你问我,大海是否有边缘

我说,潮涨潮落看不到界线

 

浪花是他的笑脸

波涛是他在拥抱百川

潮涨是他追逐太阳的光环

潮落是他拾起月亮撒下的缘

 

你问我,为何

我说,一切皆因果

因为,我是大树

我就是那海的碧波

 

寂静与喧嚣

阿仁 摄

编辑:唐祺珍 责任编辑:宋显晖
湾韵|作品(2022年11月2日)
珠海特区报 2022-11-02 12:32

蔚蓝海滨盛丹心

□ 李 楠

珠海传媒集团 陈佳哲摄

来到珠海,才懂得这座城市是深蓝色的。

在四时温暖的阳光中,在阵阵海鸟嬉闹声中,在热带海洋吹拂的季风中,撞见一条花香萦怀的情侣路,这是世界上最长的海滨观光路。沿路的礁石嶙峋又鼓润,脚下松软的沙砾,为我拉开了午后香炉湾的一角帷幕。

这座城市,蔚蓝的,不设防,迎四方宾朋,纳八方来客。但单纯的海滨美景也是需要基石方能意蕴深敛的,否则便如同空中楼阁,美得虚无而缥缈,没有根基底蕴,自然也没有特色。

这里,我要写的不是托举海上明珠的渔女像,而是与她有些关联的另一尊雕像——在香炉湾畔,他瘦骨凭立,衣袂飘飘,手中的烟斗仿佛吞吐着千秋往事,镜框后那深邃而平静的目光斜望着蔚蓝淼淼,似胸有丘壑千万重,似沧桑尽在不言中……

这是杨匏安的雕像。而创造了渔女像的“渔女之父”潘鹤,正是杨匏安的表弟。比起革命斗士、红色先驱的旗帜符号,杨匏安的肖像,更像是一位温文尔雅的读书人,难以想象的是在其书生意气的外表之下,却隐藏着撼动山河的碧血丹心。

为人熟知的是,杨匏安是中国共产党早期优秀的革命家、理论家,华南地区最早的马克思主义传播者。但从学者的角度看,杨匏安也是文化学术领域的一座永恒的丰碑。

杨匏安如同当年文化学术领域的弄潮儿,在忙碌的革命工作之余,借着寒夜星火,勤勉地将世界学术思潮接驳、引入国内。他的《美学拾零》,介绍了包含柏拉图、康德、黑格尔、费希特等十多位西方学者的美学理念,堪称我国最早系统介绍西方美学思想的文章;他的《世界学说》,系统论述了西方各种流派哲学观点和社会学说,极大地开拓了当时学术领域的视野;他首开先河,以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观编译的《西洋史要》,成为当时国内炙手可热的学习西洋史尤其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发展史的案头典范;他编译的《地租论》为当年深入开展土改运动提供了借鉴经验……

而从诗人的角度,杨匏安也是诗学大家。他曾自谦“幼时颇有诗癖”,实则他在10岁时即能作诗,被乡亲誉为“神童”。一直到后来,无论家业多么清贫,他都没停下创作诗作的脚步,留下一首首脍炙人口、为人传诵的佳作。他在《诗选自序》中这么写道:“在心为志,发言为诗”,他认为“诗文一道,首贵无俗气”,“外质中膏,声希趣永”为上。

在杨匏安举家寓居广州泗儒书室那段时日,他在一家私立中学担任教师,因学校效益不佳,工资常被拖欠,使其不得不经常典当家中物资续日,“春衣典尽觉身轻,日日江头著屐行”(《消夏》)。即便如此拮据,他心中的革命火种依旧熊熊燃起,对于理想国的追求令他“不为五斗米折腰”,毅然回绝了广州警察局的“秘书”肥差,从他的诗作《钓》中可窥一斑,他写道:“单襦皂帽萧条甚,老却天涯管幼安。”在《秋夜同无庵闲步》中,他畅言“借次清霜坚傲骨,拼将浊酒斗孱躯。”

杨匏安既慕古隐士名士之淡泊浮华,又羡秋菊冬梅那般斗霜傲雪的斗士,化身革命火炬,让星火燎原。正是这样的文人风骨,才让杨匏安在流亡新加坡时,触景感怀,写下“归意能无动?公忠不可忘”(《寄小梅》)。以及慷慨就义前劝勉狱友不可变节的《示狱友》,“慷慨登车去,相期一节全。残生无可恋,大敌正当前。知止穷张俭,迟行笑褚渊。从兹分手别,对视莫潸然。”

杨匏安曾担任中共五大中央监察委员会副主席及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为国共合作、革命统一战线推进作出了卓越贡献。一介书生斡旋于政治旋涡之间,在错综复杂的斗争中坚守原则,不忘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在求生变节与保全革命之间,杨匏安选择牺牲自己,慷慨赴义。

深陷囹圄而死不变节,位居高位而两袖清风。他在位期间的月俸足有300大洋,却把绝大部分收入都交给党组织作为工农运动经费,家中清贫以至于家人不得不外出做工,贴补家用。杨匏安被捕时,身上只搜到五块钱,这是其一家十口仅剩的生活费。在狱中的他,还不忘传出纸条,叮嘱家人不能“卖掉家中的缝纫机”断了生计……

杨匏安之书生意气,亦是大丈夫气节!

何为大丈夫?在《孟子·滕文公下》中这么写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杨匏安远去的35岁的清癯背影,是永恒的定格,是光阴荏苒无法磨灭的大丈夫气节。而令人悲痛的是,第一届中央监察委员会的10名委员中,有8人英勇牺牲,1人失踪,只有1人幸存。这些远逝的身影,燃烧自己,照亮了那片硝烟沉沦的神州夜空,为共产主义光复前的黑暗输送了希望的曙光。

杨匏安牺牲后,他的生母、庶母、妻儿也纷纷踏上了革命道路,满门皆英豪,一家共丹心。眼前的杨匏安雕像,落成于1986年,杨匏安的次子杨明、三子杨志在去世后留下遗嘱,要求将自己的骨灰埋在雕像后方的两棵柏树下,这样,他们便能永远陪着他们的父亲。

如今,借着杨匏安雕像的目光,再次眺望这片蔚蓝色海湾环绕的香山故地——这里上承珠江之口,下临南海之滨,近代民主革命的伟大先行者孙中山、民国首任内阁总理唐绍仪、“中国留学生之父”容闳、近代工人运动领袖苏兆征与林伟民等开风气之先的仁人志士以及革命先驱在此出发,历史的车辙重谱辉煌……

杨匏安的革命情怀、斗争底色与对理想信念的忠守,不是没有由来的,而是根植于乡土渊源、激化于内在基因的,是蔚蓝海滨下本有的底蕴呼唤与时间长河淘洗的风骨结晶。

先烈已往,丹心永存,杨匏安的精神正如最赤烈瞩目的不朽之花,在这座蔚蓝的城市盛开着……

题风、花、雪、月

□ 孙光荣

夏送清凉秋扫叶,

阳春拂绿到花残。

寒来卷起漫天雪,

伴我沉吟绕画栏。

 

淡浓相合倍优柔,

香伴蟾光十里浮。

听得流莺勤报讯,

春风一夜满枝头。

 

江南昨夜凌花现,

大地新妆曳白裙。

添得疏梅三五朵,

晓来暗自送芳芬。

 

万里清辉照野烟,

每逢十五会团圆。

嫦娥俯首人间事,

羡慕双双共枕眠。

 

蝶恋花(国画)

黄志庆 作品

在诗与思的“交叉路口”

□ 余 丛

在世宾写诗三十年的今天,再来谈论世宾的诗歌,还不如说是在探讨世宾的诗学。世宾的诗歌就是对他诗学理念的践行,特别是世宾晚近期的诗歌,比如最近出版的诗集《交叉路口》即为明证,更加体现了诗歌文本在诗性和诗意的世界里的建构。正如世宾所言,我们也正是通过一首首诗去辨识和认定他的诗歌世界,并最终命名他的世界。作为有“野心”和宏大抱负的批评家,世宾的诗歌写作显得审慎而庄严,并以自我使命般地担当或生命意识,完成了他诗歌阶段性意义上的“三十而立”。这个“立”,既有诗歌文本上的成熟、精粹,更有精神层面的从容和自信。

荷尔德林说:诗乃存在之创建。若干年前,当世宾写下《梦想及其通知的世界》时,仿佛就为自己构建了诗学的海市蜃楼。乃至到了他的“完整性写作”理论的提出并趋于丰满后,他理想中的诗歌塔尖才在云山雾海里呈现出真身。这些年来,世宾在理论上的建树,即是他孜孜不倦地致力为诗歌寻找“光明写作”的伟大愿景。从诗学专著《梦想及其通知的世界》,到《完整性写作》的理论体系,再到“境界美学”的诗写路径,让诗人世宾完成了一个“作茧自缚”的诗学理论家的全部要义。从诗歌到诗学,构成了世宾写作的一体两翼,而要激发诗人生命本体的自由飞翔,必须掌握好二者的平衡。这无形中,为他的诗歌写作带来更高难度和要求,并奠定了他多年来持之以恒追求的诗学价值。

世宾笔下的“梦想及其通知的世界”,是自由的世界,是诗人心中的乌托邦。诗集《交叉路口》所建造的诗性、诗意的世界,或许就是诗人构筑的诗歌乌托邦的呈现。在诗中,他期盼“贫困时代的理想/已露出坚硬的锐角”(《废品收购站》),又渴望“灵魂会回来,收回它的替身/努力修正它在世上犯下的错误”(《肉体》)。身处残缺的破败不堪的世界,诗人说“我们必须依靠语言来构筑一个世界,洗涤和澄清我们的灵魂,在写作中获得力量。”这就是世宾直面现实的诗与思,他左手在诗学里阐释哲思,右手又在诗歌里呈现他所认知的世界。在时代的深渊里,诗人犹如他的诗歌《安放》中所写:“灵魂升得更高,心放得更低/这空间足够空阔/足够安放我们各自的尊严”。我们发现,世宾的诗充满着去蔽而正向的力量,他尝试在诗性或诗意的世界,探索“一种属于当代人类最高生命可能的诗写路径”(世宾语)。

让我感到深思的是,世宾对诗集《交叉路口》的命名,从词面意义来辨析,交叉路口指向的是n条路趋向的汇集,或交互的分离。正如世宾在《诗是世界的投影》中所写:诗歌存在于两个时间纬度,一个是当下的,一个是历史的。以此带给我双重启发,一个是海德格尔的“林中多歧路,而殊途同归”(《林中路》),另一个则是博尔赫斯的“时间永远分岔,通向无数的将来”(《交叉小径的花园》)。因此,就不难理解世宾对“交叉路口”的偏爱。可以想像,在通向他所追求的“境界美学”的途中,同样是诗与思的两条路径形成的交叉路口,构成了世宾体悟的真理与诗意栖居的“书写中心”。

我试图去理解世宾的诗学创见上的独特性,及其存在的价值和意义。但最后总会落到世宾作为个体的身上,只有活灵活现的诗人及其自身的气质,才让我看到他诗歌的出处。对于充满激情和善于思考的世宾来说,显然,他的诗歌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思之诗”,而是面向世界的“诗想者”的书写。他的内省和灵感,最终顺从了他的理论,换而言之,他的“思”驯服了他的“诗”。哪怕是高蹈的超验的形而上的思辨,乃至“爱和人格的伸张”(黄礼孩语),甚至于“超拔的精神向度”(谢有顺语),在世宾的诗里都已顺理成章。如果“完整性写作”是世宾一个人的诗歌宗教,那么他集创建和传播于一身,更重要的还是虔诚的信徒。诗集《交叉路口》的价值和重要性,就在于让“完整性写作”理论终于可以借“诗”还魂,但相对于世宾行远自迩的诗学理想还远远不够……

珠海童话(组诗)

□ 周立敏

台风

 

台风如期而至

阳台上的三角梅怒放

像一团火焰

她坐在餐桌旁边

注视着一片花瓣落在风里旋转

一片花瓣把身子紧贴着玻璃门窗

一切都如此优雅

千里之外的海面上

爱情汹涌扑来

左手边的厨房里

男人专注炒菜

女人已暗香盈袖

 

板樟山

 

午后的阳光

像过滤后的时光

板樟山像一匹马

是踏浪而来的吗

那个打马而过的少年呢

她坐在阳台的藤条椅上

海面波光如绸如她垂下的黑发

板樟山还在等着那个少年

稚嫩的儿子把栏杆拍遍

 

香炉湾

珠海传媒集团 刘轶男摄

半个月亮离家出走

维系在陆地山脚边

思念流淌成一面镜子般的大海

那个击楫中流的勇士呢

依然没有回归她的港湾

年复一年 她在沙滩上

写下象形文字又让海水带去远方

我想请渔女点燃一支支檀香

穿越回月亮的故乡

 

野狸岛

 

一只没有水手的船

搁浅在这一湾温柔

和万家灯火深情对望

一不小心

宋朝的烟雨

滴落在她的脸上

没有野狸出没

岸边散落长满海草的桅杆

怒放的簕杜鹃在细雨中呼喊 

远航远航

 

你问,我说

□ 邢继学

你问我,大树能活多少年

我说,可以陪伴你每一天

春夏秋冬,年复一年

 

春天,为你萌发期盼

夏天,为你撑起参天的伞

秋天,为你送来的果实香甜

冬天,为你遮风挡寒

 

你问我,大海是否有边缘

我说,潮涨潮落看不到界线

 

浪花是他的笑脸

波涛是他在拥抱百川

潮涨是他追逐太阳的光环

潮落是他拾起月亮撒下的缘

 

你问我,为何

我说,一切皆因果

因为,我是大树

我就是那海的碧波

 

寂静与喧嚣

阿仁 摄

编辑:唐祺珍 责任编辑:宋显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