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到珠海斗门工作7年,我始终认为这个选择是正确的,这里不仅为我提供了良好的创新环境,也让我对未来充满了憧憬与信心。”珠海鹏辉能源有限公司品质部总监王超萌表示。
市第九次党代会明确将“产业第一”作为工作总抓手之一。作为珠海的重要一极,斗门区全面贯彻落实市第九次党代会精神,围绕产业聚人才,集聚人才促发展,以人才为发展的重要抓手,把“产业第一”的“规划图”“路线图”变成“施工图”“实景图”,为“产业第一”高质量发展提供人才支撑,加快构建“大产业、大城市、大交通”发展格局,打造富裕、美丽、幸福“大斗门”。
斗门区将坚持人才引领发展的战略定位,坚持全方位培养、引进、用好人才,打造一支规模宏大的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人才队伍,为高质量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化经济特区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聚焦产业集群打造人才高地
当前,珠海市正紧紧围绕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与健康四大主导产业,以及智能家电、装备制造、精细化工三大优势产业集中用力,进一步延链补链强链,迅速做大做强珠海“4+3”支柱产业集群。
斗门区细化“产业第一”目标任务,着力构建以富山工业园、新青科技工业园、斗门智能制造经济开发区、斗门生态农业园为重点的四大园区发展格局,做大做强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和现代农业等产业集群。数据显示:上半年,斗门区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07.87亿元,同比增长6.0%;全区高技术制造业、先进制造业、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分别增长13.1%、19.8%和15.8%。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较快,其中,工业投资同比增长50.4%,装备制造业投资增长36.0%。
为下好这盘集聚“产业第一”磅礴动能的大棋,斗门区全力推动四大产业集群做大做强,并进一步强化产业人才引进培育,让人才链衔接创新链、推动产业链。
近年来,斗门区始终坚持党管人才原则,牢固树立“抓人才就是抓发展”理念,围绕贯彻落实“珠海英才计划”这条主线,不断修订完善斗门“黄杨英才”系列政策,人才规模不断壮大,人才素质稳步提升,人才环境持续优化,服务打造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战略拓展区的人才支撑能力显著提升。
纵观斗门区人才工作的发展之路,就是与全区发展战略、产业结构调整同步谋划、同步推进的过程。
斗门区进一步畅通人才工作体制机制,设立人才工作领导小组、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等工作机构,涵盖37个职能部门,凸显了人才工作的统筹管理。通过与国内知名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等机构建立广泛战略合作关系,打造上下联动、左右衔接的工作模式,推动形成党委统一领导、组织部门牵头抓总、有关部门各司其职、全区上下密切配合、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人才工作格局。
通过比较、借鉴、分析众多相似区位、规模区域的人才政策特点及做法,2018年6月,斗门区制定出台《关于贯彻落实“珠海英才计划”为新时代斗门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人才保障的实施意见》,分领域制定3大措施,配套19条实施细则,形成“1+3+N”人才政策体系,从人才引育、资金保障、人才服务等方面实现突破,构建起具有斗门特色和更具竞争力的人才制度优势。
眼下,围绕贯彻落实市委“产业第一”的部署要求,斗门区进一步优化斗门“黄杨英才计划”政策体系,制定《关于实施“黄杨英才计划”服务“大产业”发展的八条措施》,作为斗门“黄杨英才计划”政策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人才引进、培养、服务等各个环节均提出创新措施,有效推动产业人才加速集聚。
聚焦湾区人才高地建设,斗门将以更高标准思考、谋划和推动人才工作,把人才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创新优势、发展优势,强力推进“招才引智”,大力引进一流领军人才、青年人才和创新创业团队,以新时代人才工作推动斗门实现更高质量发展。
聚焦重点产业加速人才集聚
在珠海汉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寿伟春劳模创新工作室内,“劳模精神 薪火相传”八个大字异常醒目,最新的研发成果在展桌上一字排开。
笑容腼腆的韦小兰对这些电缆产品如数家珍。“高速数据传输通信对称电缆能助力构建高速数据系统;漏泄电缆可保障高铁桥隧等特殊路段电磁信号的稳定发射和传输,保障高铁乘客手机信号全程畅通;汽车智能化线缆凭借低衰减、轻量等性能,在智能驾驶、车联网领域应用广泛。”作为珠海汉胜技术部的副经理,韦小兰对一条条看似平凡的电缆,都有着深刻的理解。
这种理解,源自二十年如一日的钻研与对行业发展大趋势的精准把握。“比如说这种通信馈线,在进入新世纪初的早期一直仅有欧美个别企业掌握,我们经过日夜科研攻关,成功突破技术瓶颈,打破了欧美公司的垄断局面。”韦小兰说。
风起于青萍之末。汉胜通信馈线在行业内的精彩故事,是中国制造力量崛起进程中的一朵浪花,深深地感染了从深圳初来乍到的韦小兰,让她坚定决心留在斗门、留在汉胜,这一留就是20年。在汉胜,每一根光电线缆的设计研发、材料选型和知识产权保护,韦小兰都全程参与。20年间,从2G到5G通信,韦小兰全程见证了线缆的技术变革与升级。多年的技术积淀让韦小兰洞悉行业发展趋势,并逐渐转换身份,参与主导通信领域国际标准的制定。
2018年,在韦小兰的主导下,由珠海汉胜制定的《同轴通信电缆第6-4部分:75-7型CATV电缆详细规范》(IEC 61196-6-4)正式发布,标志着珠海在主导制定国际电工委员会国际标准上实现“零的突破”。
“把企业标准提升为国际标准,说明这个企业得到了国际同行的深度认可,这是企业最好的招牌。”韦小兰说。至今,在她的带领下,团队相继主导或参与制定了22项国际、国家、行业和团体标准,韦小兰也获评为珠海市二类高层次人才、电子技术高级工程师。
韦小兰带领团队走出的自主创新之路,是斗门区坚持人才服务发展、发展吸引人才原则,全力打造珠三角西部地区人才高地的生动写照。
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和现代农业等产业集群,斗门区每年围绕全区重点产业项目表,动态编制发布《斗门区紧缺人才引进需求目录》,加快引进培育一批产业领军人才、产业重点人才和产业紧缺人才。目前,全区先后引进培育珠海市高层次人才32人、珠海市产业青年优秀人才61人,进一步推动了产业需求与人才供给的精准匹配。
聚焦重点领域培育创新人才
拆解电池、分析结构、调整参数、优化产品……在珠海鹏辉能源有限公司,王超萌正在和团队成员一起拆解生产的电池,分析电池各个部分的技术参数,讨论如何对产品进行优化,进一步提高产品品质。
珠海鹏辉位于斗门区新青科技工业园,是一家集锂离子电池科研、生产、销售于一体的高新技术企业,是国内最早从事锂离子电池研制的公司之一。
32岁的王超萌是珠海鹏辉品质部总监。2015年,当时在深圳一家电池企业工作的王超萌看准珠海的广阔发展空间,来到珠海鹏辉工作,成为一名工程师。当时,珠海鹏辉的产品战略重心正从消费电池逐步转移至动力电池,王超萌加入团队之初就参与到了动力电池的研发当中。
“消费电池和动力电池既有相似之处又有不同之处,特别是在细节之处存在诸多差异,不能将生产消费电池的方法照搬照套到动力电池上,而是要不断在参数设计、材料选用等方面打磨优化,持续提升产品水平。”王超萌表示。经过反复的试验,最终团队成功打造出珠海鹏辉的第一条动力电池生产线,并成功批量复制应用到该公司位于国内的其他厂区。
在打造动力电池生产线的过程中,有一次技术攻坚经历让王超萌至今仍印象深刻。对于试生产的电池来说,如果发现异常,拆解电池进行分析是一道关键的工序。以往在对消费电池进行拆解时,工程师只需要使用斜口钳就可以轻松切开,但面对0.8毫米厚铝壳包裹着的动力电池,如果还是使用老办法,不仅难切,工作效率也会大大降低。
“我们经过摸索,决定先用切割机在电池上切一个0.4毫米深的口子,再用斜口钳拉开。”王超萌坦言,这对切割的精度提出了很高的要求,稍有不慎就可能引起短路,但凭借着精湛的技艺和对电池结构的了解程度,他和同事们就如庖丁解牛般将电池安全快速进行拆解,分析问题的效率也得到了极大提升,有效助力生产线建设。新生产线投入使用后,团队引进了专业设备以控制切割的精度,并形成了一套标准化的操作流程。
2019年,瞄准储能电池的新风口,珠海鹏辉再次将战略重心进行转移,王超萌所在的技术团队开始着手攻克储能电池生产的各项难题。“储能电池对循环寿命的要求普遍较动力电池高,对电池的设计和材料选用等方面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进一步优化调整,选用更佳的材料,延长电池的使用寿命。”王超萌告诉记者。
经过7年时间,王超萌从工程师逐步成长为部门负责人。“每天都有全新的任务和挑战,我很享受不断解决问题、快速成长的过程。”王超萌表示,他将继续与团队成员一同攻克技术难题,继续在新能源领域披荆斩棘。
眼下,聚焦重点产业、重点领域发展需求,斗门区实施“高层次人才支持计划”“青年创新人才培养计划”等系列人才成长工程,制定推动企业发挥引才育才主体作用10条措施。积极开展人才素质提升、基础性人才培养计划,先后举办人力资源经理人成长计划培训26期、“斗门·智力汇”人才沙龙30多场次,培训各类人才7000多人次。
聚焦乡村振兴
打造人才品牌
水网交织、河道纵横,在莲洲镇东南部,拥有原生态水乡特色的东滘村就坐落于此。
梁海明是土生土长的东滘村村民,早在2000年前后就开始接触水产养殖,从一开始的南美白对虾、罗氏沼虾的养殖,到后来的鱼虾混养模式,梁海明积累了丰富的养殖经验。为实现品种的进一步升级,梁海明通过深入摸索和学习,接触到了脆肉罗非鱼这一新兴养殖品种,并于2019年创立珠海市明业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专门从事脆肉罗非鱼的全产业链发展。
然而,脆肉罗非鱼的养殖并非一帆风顺。梁海明介绍,脆肉罗非鱼需要摄食专门的脆化饲料才能完成肌肉的脆化,而饲料中的主要致脆成分为蚕豆。但是,过量摄食蚕豆会对罗非鱼产生致毒效应,导致大量死亡,而饲料中蚕豆含量的不足又会使得脆化失败。除此之外,脆肉罗非鱼的养殖难度也明显高于普通罗非鱼,其患病概率明显更高。
在这些因素的制约下,梁海明在早期摸索时亏损严重。但他没有轻易放弃,带领着合作社的社员们积极摸索、大胆尝试,不仅配合饲料厂试验出了蚕豆在饲料中的最佳添加量,还摸索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脆肉罗非鱼养殖模式,实现了脆肉罗非鱼从小规模试养到大规模产业化养殖的跨越。
发展至今,珠海市明业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的自有养殖面积已经达到1000亩左右,实现了以脆肉罗非鱼品种为核心,涵盖鱼种养殖、饲料销售、动保销售、成鱼养殖、吊水净化和活鱼销售的全产业链布局,脆肉罗非鱼的日均销售量达到1.5万斤以上,在省内处于领先地位。
懂技术、善经营的梁海明是新型职业农民的代表,2021年获认定为“珠海乡村工匠”。成功不忘带动乡亲,梁海明创立的合作社带动周边数十户养殖户入社,不仅解决了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还带动了农民增收致富,同时推动东滘村获得“一村一品”认定,成为脆肉罗非鱼养殖特色村。
培育人才是乡村人才工作的关键一招。斗门区着力实现人才培育常态化,实施农村农业人才培育工程和“育苗计划”,持续开展“白蕉海鲈厨艺大赛”等弘扬“工匠精神”的活动,建立健全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奖补机制,建设“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乡村能人”强大队伍。
“来到珠海斗门工作7年,我始终认为这个选择是正确的,这里不仅为我提供了良好的创新环境,也让我对未来充满了憧憬与信心。”珠海鹏辉能源有限公司品质部总监王超萌表示。
市第九次党代会明确将“产业第一”作为工作总抓手之一。作为珠海的重要一极,斗门区全面贯彻落实市第九次党代会精神,围绕产业聚人才,集聚人才促发展,以人才为发展的重要抓手,把“产业第一”的“规划图”“路线图”变成“施工图”“实景图”,为“产业第一”高质量发展提供人才支撑,加快构建“大产业、大城市、大交通”发展格局,打造富裕、美丽、幸福“大斗门”。
斗门区将坚持人才引领发展的战略定位,坚持全方位培养、引进、用好人才,打造一支规模宏大的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人才队伍,为高质量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化经济特区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聚焦产业集群打造人才高地
当前,珠海市正紧紧围绕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与健康四大主导产业,以及智能家电、装备制造、精细化工三大优势产业集中用力,进一步延链补链强链,迅速做大做强珠海“4+3”支柱产业集群。
斗门区细化“产业第一”目标任务,着力构建以富山工业园、新青科技工业园、斗门智能制造经济开发区、斗门生态农业园为重点的四大园区发展格局,做大做强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和现代农业等产业集群。数据显示:上半年,斗门区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07.87亿元,同比增长6.0%;全区高技术制造业、先进制造业、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分别增长13.1%、19.8%和15.8%。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较快,其中,工业投资同比增长50.4%,装备制造业投资增长36.0%。
为下好这盘集聚“产业第一”磅礴动能的大棋,斗门区全力推动四大产业集群做大做强,并进一步强化产业人才引进培育,让人才链衔接创新链、推动产业链。
近年来,斗门区始终坚持党管人才原则,牢固树立“抓人才就是抓发展”理念,围绕贯彻落实“珠海英才计划”这条主线,不断修订完善斗门“黄杨英才”系列政策,人才规模不断壮大,人才素质稳步提升,人才环境持续优化,服务打造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战略拓展区的人才支撑能力显著提升。
纵观斗门区人才工作的发展之路,就是与全区发展战略、产业结构调整同步谋划、同步推进的过程。
斗门区进一步畅通人才工作体制机制,设立人才工作领导小组、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等工作机构,涵盖37个职能部门,凸显了人才工作的统筹管理。通过与国内知名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等机构建立广泛战略合作关系,打造上下联动、左右衔接的工作模式,推动形成党委统一领导、组织部门牵头抓总、有关部门各司其职、全区上下密切配合、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人才工作格局。
通过比较、借鉴、分析众多相似区位、规模区域的人才政策特点及做法,2018年6月,斗门区制定出台《关于贯彻落实“珠海英才计划”为新时代斗门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人才保障的实施意见》,分领域制定3大措施,配套19条实施细则,形成“1+3+N”人才政策体系,从人才引育、资金保障、人才服务等方面实现突破,构建起具有斗门特色和更具竞争力的人才制度优势。
眼下,围绕贯彻落实市委“产业第一”的部署要求,斗门区进一步优化斗门“黄杨英才计划”政策体系,制定《关于实施“黄杨英才计划”服务“大产业”发展的八条措施》,作为斗门“黄杨英才计划”政策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人才引进、培养、服务等各个环节均提出创新措施,有效推动产业人才加速集聚。
聚焦湾区人才高地建设,斗门将以更高标准思考、谋划和推动人才工作,把人才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创新优势、发展优势,强力推进“招才引智”,大力引进一流领军人才、青年人才和创新创业团队,以新时代人才工作推动斗门实现更高质量发展。
聚焦重点产业加速人才集聚
在珠海汉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寿伟春劳模创新工作室内,“劳模精神 薪火相传”八个大字异常醒目,最新的研发成果在展桌上一字排开。
笑容腼腆的韦小兰对这些电缆产品如数家珍。“高速数据传输通信对称电缆能助力构建高速数据系统;漏泄电缆可保障高铁桥隧等特殊路段电磁信号的稳定发射和传输,保障高铁乘客手机信号全程畅通;汽车智能化线缆凭借低衰减、轻量等性能,在智能驾驶、车联网领域应用广泛。”作为珠海汉胜技术部的副经理,韦小兰对一条条看似平凡的电缆,都有着深刻的理解。
这种理解,源自二十年如一日的钻研与对行业发展大趋势的精准把握。“比如说这种通信馈线,在进入新世纪初的早期一直仅有欧美个别企业掌握,我们经过日夜科研攻关,成功突破技术瓶颈,打破了欧美公司的垄断局面。”韦小兰说。
风起于青萍之末。汉胜通信馈线在行业内的精彩故事,是中国制造力量崛起进程中的一朵浪花,深深地感染了从深圳初来乍到的韦小兰,让她坚定决心留在斗门、留在汉胜,这一留就是20年。在汉胜,每一根光电线缆的设计研发、材料选型和知识产权保护,韦小兰都全程参与。20年间,从2G到5G通信,韦小兰全程见证了线缆的技术变革与升级。多年的技术积淀让韦小兰洞悉行业发展趋势,并逐渐转换身份,参与主导通信领域国际标准的制定。
2018年,在韦小兰的主导下,由珠海汉胜制定的《同轴通信电缆第6-4部分:75-7型CATV电缆详细规范》(IEC 61196-6-4)正式发布,标志着珠海在主导制定国际电工委员会国际标准上实现“零的突破”。
“把企业标准提升为国际标准,说明这个企业得到了国际同行的深度认可,这是企业最好的招牌。”韦小兰说。至今,在她的带领下,团队相继主导或参与制定了22项国际、国家、行业和团体标准,韦小兰也获评为珠海市二类高层次人才、电子技术高级工程师。
韦小兰带领团队走出的自主创新之路,是斗门区坚持人才服务发展、发展吸引人才原则,全力打造珠三角西部地区人才高地的生动写照。
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和现代农业等产业集群,斗门区每年围绕全区重点产业项目表,动态编制发布《斗门区紧缺人才引进需求目录》,加快引进培育一批产业领军人才、产业重点人才和产业紧缺人才。目前,全区先后引进培育珠海市高层次人才32人、珠海市产业青年优秀人才61人,进一步推动了产业需求与人才供给的精准匹配。
聚焦重点领域培育创新人才
拆解电池、分析结构、调整参数、优化产品……在珠海鹏辉能源有限公司,王超萌正在和团队成员一起拆解生产的电池,分析电池各个部分的技术参数,讨论如何对产品进行优化,进一步提高产品品质。
珠海鹏辉位于斗门区新青科技工业园,是一家集锂离子电池科研、生产、销售于一体的高新技术企业,是国内最早从事锂离子电池研制的公司之一。
32岁的王超萌是珠海鹏辉品质部总监。2015年,当时在深圳一家电池企业工作的王超萌看准珠海的广阔发展空间,来到珠海鹏辉工作,成为一名工程师。当时,珠海鹏辉的产品战略重心正从消费电池逐步转移至动力电池,王超萌加入团队之初就参与到了动力电池的研发当中。
“消费电池和动力电池既有相似之处又有不同之处,特别是在细节之处存在诸多差异,不能将生产消费电池的方法照搬照套到动力电池上,而是要不断在参数设计、材料选用等方面打磨优化,持续提升产品水平。”王超萌表示。经过反复的试验,最终团队成功打造出珠海鹏辉的第一条动力电池生产线,并成功批量复制应用到该公司位于国内的其他厂区。
在打造动力电池生产线的过程中,有一次技术攻坚经历让王超萌至今仍印象深刻。对于试生产的电池来说,如果发现异常,拆解电池进行分析是一道关键的工序。以往在对消费电池进行拆解时,工程师只需要使用斜口钳就可以轻松切开,但面对0.8毫米厚铝壳包裹着的动力电池,如果还是使用老办法,不仅难切,工作效率也会大大降低。
“我们经过摸索,决定先用切割机在电池上切一个0.4毫米深的口子,再用斜口钳拉开。”王超萌坦言,这对切割的精度提出了很高的要求,稍有不慎就可能引起短路,但凭借着精湛的技艺和对电池结构的了解程度,他和同事们就如庖丁解牛般将电池安全快速进行拆解,分析问题的效率也得到了极大提升,有效助力生产线建设。新生产线投入使用后,团队引进了专业设备以控制切割的精度,并形成了一套标准化的操作流程。
2019年,瞄准储能电池的新风口,珠海鹏辉再次将战略重心进行转移,王超萌所在的技术团队开始着手攻克储能电池生产的各项难题。“储能电池对循环寿命的要求普遍较动力电池高,对电池的设计和材料选用等方面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进一步优化调整,选用更佳的材料,延长电池的使用寿命。”王超萌告诉记者。
经过7年时间,王超萌从工程师逐步成长为部门负责人。“每天都有全新的任务和挑战,我很享受不断解决问题、快速成长的过程。”王超萌表示,他将继续与团队成员一同攻克技术难题,继续在新能源领域披荆斩棘。
眼下,聚焦重点产业、重点领域发展需求,斗门区实施“高层次人才支持计划”“青年创新人才培养计划”等系列人才成长工程,制定推动企业发挥引才育才主体作用10条措施。积极开展人才素质提升、基础性人才培养计划,先后举办人力资源经理人成长计划培训26期、“斗门·智力汇”人才沙龙30多场次,培训各类人才7000多人次。
聚焦乡村振兴
打造人才品牌
水网交织、河道纵横,在莲洲镇东南部,拥有原生态水乡特色的东滘村就坐落于此。
梁海明是土生土长的东滘村村民,早在2000年前后就开始接触水产养殖,从一开始的南美白对虾、罗氏沼虾的养殖,到后来的鱼虾混养模式,梁海明积累了丰富的养殖经验。为实现品种的进一步升级,梁海明通过深入摸索和学习,接触到了脆肉罗非鱼这一新兴养殖品种,并于2019年创立珠海市明业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专门从事脆肉罗非鱼的全产业链发展。
然而,脆肉罗非鱼的养殖并非一帆风顺。梁海明介绍,脆肉罗非鱼需要摄食专门的脆化饲料才能完成肌肉的脆化,而饲料中的主要致脆成分为蚕豆。但是,过量摄食蚕豆会对罗非鱼产生致毒效应,导致大量死亡,而饲料中蚕豆含量的不足又会使得脆化失败。除此之外,脆肉罗非鱼的养殖难度也明显高于普通罗非鱼,其患病概率明显更高。
在这些因素的制约下,梁海明在早期摸索时亏损严重。但他没有轻易放弃,带领着合作社的社员们积极摸索、大胆尝试,不仅配合饲料厂试验出了蚕豆在饲料中的最佳添加量,还摸索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脆肉罗非鱼养殖模式,实现了脆肉罗非鱼从小规模试养到大规模产业化养殖的跨越。
发展至今,珠海市明业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的自有养殖面积已经达到1000亩左右,实现了以脆肉罗非鱼品种为核心,涵盖鱼种养殖、饲料销售、动保销售、成鱼养殖、吊水净化和活鱼销售的全产业链布局,脆肉罗非鱼的日均销售量达到1.5万斤以上,在省内处于领先地位。
懂技术、善经营的梁海明是新型职业农民的代表,2021年获认定为“珠海乡村工匠”。成功不忘带动乡亲,梁海明创立的合作社带动周边数十户养殖户入社,不仅解决了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还带动了农民增收致富,同时推动东滘村获得“一村一品”认定,成为脆肉罗非鱼养殖特色村。
培育人才是乡村人才工作的关键一招。斗门区着力实现人才培育常态化,实施农村农业人才培育工程和“育苗计划”,持续开展“白蕉海鲈厨艺大赛”等弘扬“工匠精神”的活动,建立健全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奖补机制,建设“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乡村能人”强大队伍。
暂时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