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电信诈骗到网络诈骗,诈骗信息以各种方式入侵市民的生活,不断“升级换代”的诈骗手段令人防不胜防。近日,珠海传媒集团《民生新观察》栏目组了解到两起金额过万的诈骗案。面对花样多变的诈骗手段,市民应该如何防范?如何去打击?本期《民生新观察》节目,邀请珠海市公安局高新分局反诈中心民警高萍和北京市中银(珠海)律师事务所律师赵鹏绩走进演播室,共同探讨相关话题。
案例一:
帮“好友”买机票,被骗6.5万元
今年5月,我市某高校学生小丽(化名)突然收到一位在国外留学“好友”的微博私信,对方说,由于网络受限,无法购买机票并寻求小丽帮忙。
“一来她就发了一张图,就是她登不上微信的截图,说由于国外限制了网络、不能上国内的通信软件, 有一个航班她给了(机票)定金,但还没有付(尾)款,她汇了几次款,但是那个网站接受外汇饱和……还有一个小时内那张票就留不到了。”小丽告诉记者,“好友”首先通过无法登录国内通信软件、虚拟航班网站显示接受外汇饱和等截图,表明其无法自付机票尾款,再以归国心切、希望与好友尽快重聚为理由营造十分紧急的假象。
而在小丽帮“好友”垫付机票尾款后,诈骗分子又以支付超时、只剩头等舱余票为由,让小丽继续支付升舱费用,甚至还说行李会超重、可能要支付额外的费用。出于对朋友的信任,小丽一次又一次点击付款链接,前前后后共花费了6.5万元帮助“好友”购买了机票。
直到小丽微信联系好友时,才发现自己被骗了。小丽立刻前往金鼎派出所报警求助,目前案件正在进一步侦办中。
支招:
个人信息易泄露,转账汇款须谨慎
“冒充好友网购机票(求帮忙付款),这是近期一种新的诈骗形式,而且是在高校内频发的一个诈骗形式。” 高萍表示,此类骗局,诈骗分子冒充好友声称在国外网购机票只有国内的支付平台才能付款,营造情况十分紧急的假象,不断催促当事人,让当事人一步一步陷入环环相扣的“套路”之中,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
冒充亲朋好友、同事领导是诈骗分子的惯用手段,用“套近乎”的方式获取受骗者的充分信任。那么,诈骗分子是如何精确“定位”到两个人的具体关系呢?
赵鹏绩分析认为,个人信息泄露主要通过三种方式:第一是社交软件如微博、微信,当网民发布动态时,个人信息将会被泄露;第二是黑客通过技术手段获取个人软件内部的信息,再将信息贩卖给诈骗分子;第三是银行、保险公司、房产中介等平台的工作人员将手中掌握着大量的客户的个人信息泄露给诈骗分子,使其达到“精准诈骗”的效果。
高萍表示,在被诈骗分子“精确定位”的群体中,“九零后”“零零后”成为最大的受骗群体。由于这一部分人接触网络最多,诈骗分子针对这类群体“量身定做”了不同渠道的诈骗“剧本”。
“希望大家能够牢记一点,就是在转账的过程中,一定要提前核实(对方身份),可以通过他给你提供的社交平台以外的渠道进行电话或其他方式核实,多方面核实清楚以后,谨慎转账。”高萍提醒说。
案例二:
莫名其妙“被密接”,20多万元“打水漂”
日前,王女士(化名)接到一位自称是“珠海防疫中心”工作人员的电话。对方说,根据流调判断,王女士是上海一位新冠肺炎确诊患者的密切接触者,需要进行隔离。
“(我说)我没有去过上海,你肯定是搞错了。他就说‘那你肯定就是信息泄露了,现在需要转接到上海市公安局,让对方给你开一个信息泄露的证明,两个小时之内你要把证明给我开过去’。”王女士回忆说,紧接着,对方就把电话转接给了一位自称是“上海警察”的人。
“电话转接过去后,他还报了自己的姓名和工号,我就有点相信他了,所以我把我遇到的事情如实告知了。之后‘警察’加了我的QQ,给我发了一个文件,让我下载‘国家防护APP’,说我卷入了一个全国性经济诈骗案件,要进行笔录。后来他让我找一个没人打扰的地方,还让我将手机设置了收不到短信和电话的模式。”王女士说。
电话中,“上海警察”说,因为怀疑王女士身份信息被盗用,需要其将名下银行账户的资金进行转移,随后,便通过QQ视频和屏幕共享等功能,引导王女士使用网银将资金转移到“国家安全”账户当中。就这样,王女士共给对方提供的账户转入了人民币20余万元,直到接到公安反诈中心的电话时,她才意识到自己被骗了。
目前,该案件仍在调查当中。
支招:
受骗群体被定位,提高警觉巧应对
王女士遭遇的诈骗是很早之前涉及到的电信诈骗套路了,但她仍然被牵着鼻子一步步地跳下陷阱,这是为何呢?
高萍为市民分析了诈骗分子的惯用套路:“诈骗分子主要是抓住了受骗者的恐惧心理,用一个看似官网的信息恐吓你,让你看到假冒的违法信息,这其中就有受骗者的真实姓名、真实照片,让你觉得自己好像违法了,需要去自证清白。紧接着,诈骗分子让受骗者打开QQ视频,接着开启屏幕共享,这是最关键的一步。当开启了屏幕共享,受骗者的所有操作都与诈骗分子同步,甚至他可以在远程操纵转账,将受骗者卡里的钱迅速盗刷或转走。”
赵鹏绩表示,现在的诈骗分子越来越团队化和专业化,他们根据流行趋势、不同群体设置不同的套路。“目前比较流行的是针对老年人的养生诈骗局,抓住这个群体对健康和生活的需求设置了十几种套路,最典型的是养生排毒局,诈骗分子以上万的价格售卖一种号称能排毒的口服液,其实根本没有太多的疗效。”除了老年群体外,当下刚参加完高考的学生也是诈骗分子的目标。“诈骗分子会植入一些木马到软件上。软件打着可以提前查分数或冒充高校招生办要求提前缴纳学费的幌子引诱学生上当。”
面对这样猖狂又复杂的诈骗手段,除了市民自身提高防范意识外,有关部门也应采取有力措施形成社会合力,遏制诈骗乱象。“目前高新公安分局反诈宣传力度比较大,对企业园区、校区、社区进行了全面的宣讲,还将案例编成口号式短信群发给高新区每一个居民,起到提醒作用。”高萍表示。
对此,赵鹏绩认为应当加强技术上的反诈骗工作,譬如推广下载国家反诈中心APP,通过技术的手段来帮助市民防范诈骗。而针对精准诈骗的源头,即信息泄露的问题,赵鹏绩表示,司法机关应该继续加强对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的犯罪行为的打击,从源头筑牢反诈防线。”
采写/摄影:郑振华 实习生陈颖彤文字:郑振华 实习生 陈颖彤 编辑:唐祺珍 责任编辑:王朝辉
从电信诈骗到网络诈骗,诈骗信息以各种方式入侵市民的生活,不断“升级换代”的诈骗手段令人防不胜防。近日,珠海传媒集团《民生新观察》栏目组了解到两起金额过万的诈骗案。面对花样多变的诈骗手段,市民应该如何防范?如何去打击?本期《民生新观察》节目,邀请珠海市公安局高新分局反诈中心民警高萍和北京市中银(珠海)律师事务所律师赵鹏绩走进演播室,共同探讨相关话题。
案例一:
帮“好友”买机票,被骗6.5万元
今年5月,我市某高校学生小丽(化名)突然收到一位在国外留学“好友”的微博私信,对方说,由于网络受限,无法购买机票并寻求小丽帮忙。
“一来她就发了一张图,就是她登不上微信的截图,说由于国外限制了网络、不能上国内的通信软件, 有一个航班她给了(机票)定金,但还没有付(尾)款,她汇了几次款,但是那个网站接受外汇饱和……还有一个小时内那张票就留不到了。”小丽告诉记者,“好友”首先通过无法登录国内通信软件、虚拟航班网站显示接受外汇饱和等截图,表明其无法自付机票尾款,再以归国心切、希望与好友尽快重聚为理由营造十分紧急的假象。
而在小丽帮“好友”垫付机票尾款后,诈骗分子又以支付超时、只剩头等舱余票为由,让小丽继续支付升舱费用,甚至还说行李会超重、可能要支付额外的费用。出于对朋友的信任,小丽一次又一次点击付款链接,前前后后共花费了6.5万元帮助“好友”购买了机票。
直到小丽微信联系好友时,才发现自己被骗了。小丽立刻前往金鼎派出所报警求助,目前案件正在进一步侦办中。
支招:
个人信息易泄露,转账汇款须谨慎
“冒充好友网购机票(求帮忙付款),这是近期一种新的诈骗形式,而且是在高校内频发的一个诈骗形式。” 高萍表示,此类骗局,诈骗分子冒充好友声称在国外网购机票只有国内的支付平台才能付款,营造情况十分紧急的假象,不断催促当事人,让当事人一步一步陷入环环相扣的“套路”之中,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
冒充亲朋好友、同事领导是诈骗分子的惯用手段,用“套近乎”的方式获取受骗者的充分信任。那么,诈骗分子是如何精确“定位”到两个人的具体关系呢?
赵鹏绩分析认为,个人信息泄露主要通过三种方式:第一是社交软件如微博、微信,当网民发布动态时,个人信息将会被泄露;第二是黑客通过技术手段获取个人软件内部的信息,再将信息贩卖给诈骗分子;第三是银行、保险公司、房产中介等平台的工作人员将手中掌握着大量的客户的个人信息泄露给诈骗分子,使其达到“精准诈骗”的效果。
高萍表示,在被诈骗分子“精确定位”的群体中,“九零后”“零零后”成为最大的受骗群体。由于这一部分人接触网络最多,诈骗分子针对这类群体“量身定做”了不同渠道的诈骗“剧本”。
“希望大家能够牢记一点,就是在转账的过程中,一定要提前核实(对方身份),可以通过他给你提供的社交平台以外的渠道进行电话或其他方式核实,多方面核实清楚以后,谨慎转账。”高萍提醒说。
案例二:
莫名其妙“被密接”,20多万元“打水漂”
日前,王女士(化名)接到一位自称是“珠海防疫中心”工作人员的电话。对方说,根据流调判断,王女士是上海一位新冠肺炎确诊患者的密切接触者,需要进行隔离。
“(我说)我没有去过上海,你肯定是搞错了。他就说‘那你肯定就是信息泄露了,现在需要转接到上海市公安局,让对方给你开一个信息泄露的证明,两个小时之内你要把证明给我开过去’。”王女士回忆说,紧接着,对方就把电话转接给了一位自称是“上海警察”的人。
“电话转接过去后,他还报了自己的姓名和工号,我就有点相信他了,所以我把我遇到的事情如实告知了。之后‘警察’加了我的QQ,给我发了一个文件,让我下载‘国家防护APP’,说我卷入了一个全国性经济诈骗案件,要进行笔录。后来他让我找一个没人打扰的地方,还让我将手机设置了收不到短信和电话的模式。”王女士说。
电话中,“上海警察”说,因为怀疑王女士身份信息被盗用,需要其将名下银行账户的资金进行转移,随后,便通过QQ视频和屏幕共享等功能,引导王女士使用网银将资金转移到“国家安全”账户当中。就这样,王女士共给对方提供的账户转入了人民币20余万元,直到接到公安反诈中心的电话时,她才意识到自己被骗了。
目前,该案件仍在调查当中。
支招:
受骗群体被定位,提高警觉巧应对
王女士遭遇的诈骗是很早之前涉及到的电信诈骗套路了,但她仍然被牵着鼻子一步步地跳下陷阱,这是为何呢?
高萍为市民分析了诈骗分子的惯用套路:“诈骗分子主要是抓住了受骗者的恐惧心理,用一个看似官网的信息恐吓你,让你看到假冒的违法信息,这其中就有受骗者的真实姓名、真实照片,让你觉得自己好像违法了,需要去自证清白。紧接着,诈骗分子让受骗者打开QQ视频,接着开启屏幕共享,这是最关键的一步。当开启了屏幕共享,受骗者的所有操作都与诈骗分子同步,甚至他可以在远程操纵转账,将受骗者卡里的钱迅速盗刷或转走。”
赵鹏绩表示,现在的诈骗分子越来越团队化和专业化,他们根据流行趋势、不同群体设置不同的套路。“目前比较流行的是针对老年人的养生诈骗局,抓住这个群体对健康和生活的需求设置了十几种套路,最典型的是养生排毒局,诈骗分子以上万的价格售卖一种号称能排毒的口服液,其实根本没有太多的疗效。”除了老年群体外,当下刚参加完高考的学生也是诈骗分子的目标。“诈骗分子会植入一些木马到软件上。软件打着可以提前查分数或冒充高校招生办要求提前缴纳学费的幌子引诱学生上当。”
面对这样猖狂又复杂的诈骗手段,除了市民自身提高防范意识外,有关部门也应采取有力措施形成社会合力,遏制诈骗乱象。“目前高新公安分局反诈宣传力度比较大,对企业园区、校区、社区进行了全面的宣讲,还将案例编成口号式短信群发给高新区每一个居民,起到提醒作用。”高萍表示。
对此,赵鹏绩认为应当加强技术上的反诈骗工作,譬如推广下载国家反诈中心APP,通过技术的手段来帮助市民防范诈骗。而针对精准诈骗的源头,即信息泄露的问题,赵鹏绩表示,司法机关应该继续加强对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的犯罪行为的打击,从源头筑牢反诈防线。”
采写/摄影:郑振华 实习生陈颖彤文字:郑振华 实习生 陈颖彤 编辑:唐祺珍 责任编辑:王朝辉
暂时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