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面孔|史亚斌:市民身边无形的交通卫士

【史亚斌:市公安局交通警察支队科技设施科民警,警务技术三级主管。从警14年来,史亚斌始终对公安交通信号管理充满热情,逐渐成长为珠海城市交通信号灯管理的专家,是市民身边无形的交通卫士。史亚斌说,他很庆幸能通过自己的努力让市民出行更顺畅、更安全,特别是关键时刻还能在“云端”伸出援手。27日清晨,他一早就来到单位,不停地切换监控镜头查看路况,确保一旦有紧急情况能迅速应对。】

史亚斌

2008年,史亚斌加入珠海警队,在经历基层锻炼后转岗至交警支队科技设施科。虽然是交通工程和公共管理专业的科班出身,但在从理论到实践的转换中,他发现信号灯的管理比想象中要复杂得多。为了全面了解全市路面交通情况,他把大量的工作时间“压”向了路面,从路网的熟悉、信号灯的位置到重点路口的车流规律,都力争做到烂熟于心。

作为见证者和参与者,史亚斌亲身经历了珠海交通信号灯从单点人工调控、联网远程调控,再到流量自动检测和智能系统实时调控的迭代升级转变。特别是2018年,珠海对主城区交通信号灯实施大范围改造升级,通过交通流量检测器获得路面车辆的速度、排队长度等信息,由系统自主计算,生成科学高效的信号放行方案,有力提升了主城区信号灯管理精细化和科学化水平。

史亚斌在监管中心指挥。

“技术的升级为民警调控交通信号提供了‘利器’,同时也要求民警更好地发挥主观能动性,不断在创新应用上,持续做好交通信号优化提升工作。”史亚斌告诉记者,吉柠路的柠溪路和香溪路两个路口之间相隔仅90多米,具有明显的潮汐车流特点:早高峰往吉大方向车流较多,晚高峰相反方向车流多,此前经常出现中间段排队车流反顶上游路口造成交通拥堵的问题。

史亚斌经过前期多次调研后,决定对该路段实行分段式渐进诱导潮汐车道治理措施。他告诉记者,该路段双向共五车道,潮汐车道虽然能解决早晚高峰的潮汐拥堵问题,但平峰期道路资源分配不均的问题依然存在。为此,他将最中间的潮汐车道一分为二,通过设置对应车道信号灯实现潮汐车道的分段管理。分段后的潮汐车道分别作为双向的左转进口车道,进一步提升了道路通行能力。为了让司机方便辨别潮汐车道准许通行方向,他还基于司机的视角创新设置了路面信号指示灯,引导司机准确行驶。

史亚斌在信号控制岗处置应急情况。

“在改造完成后,该路段结束了十几年来拥堵的局面。”史亚斌表示,这个创意方案的提出来源于他多次于早晚高峰、平峰期在该路段行驶的经历。作为一名交通信号灯管理的民警,路面就是他的“主战场”。目前,全市有600多座交通信号灯,每一座信号灯都像一张“动图”一样,深深地烙印在他的脑海。

“警官,我的小孩脸部受伤流血不止。现在前山这边很堵,请帮帮我们……”2018年9月的某天晚高峰,正在值班的史亚斌接到了群众的紧急求助。他立即启动交通信号绿波救助预案,通过监控在繁忙的车流中快速找到目标车辆,根据当时路况指引事主走翠微路、柠溪路、人民路前往市人民医院,并在每一个路口提前为事主开启绿灯。最终,事主比平常行驶所需时间快了近20分钟赶到医院,为受伤小孩及时救治争取了宝贵时间。

事后,事主打电话向史亚斌表示了感谢。史亚斌在获悉小孩得到妥善救治后,才终于松了一口气。

这样的紧急求助他和同事近年来处置了1300多起。史亚斌说,每次遇到这种急危重症患者送医救治的紧急求助,都要求信号管控值班警员结合当前路况,在最短时间内规划最优路线,并最大限度减少对路口其它方向交通的影响,“虽然压力很大,但这也是我们工作最有价值的地方。”史亚斌说。

史亚斌与同事交流分析。

“见招拆招”化解一次又一次拥堵、为急危重症患者争取抢救时间、让交通信号灯变得更智慧更有温度……史亚斌负责的交通信号灯管理工作更多地体现在鲜为人知的幕后,但却无时无刻不在守护着市民的安全出行。在史亚斌的手机里,各类手机地图APP总是摆放在最显眼的位置,“让电子地图实时路况的红线少一点,绿线多一点,就是我们一直在努力追求的目标。”史亚斌说。

文字:罗汉章 实习生 黄思婷 图片:陈佳哲 编辑:庞晓丹 责任编辑:帅云
今日面孔|史亚斌:市民身边无形的交通卫士

【史亚斌:市公安局交通警察支队科技设施科民警,警务技术三级主管。从警14年来,史亚斌始终对公安交通信号管理充满热情,逐渐成长为珠海城市交通信号灯管理的专家,是市民身边无形的交通卫士。史亚斌说,他很庆幸能通过自己的努力让市民出行更顺畅、更安全,特别是关键时刻还能在“云端”伸出援手。27日清晨,他一早就来到单位,不停地切换监控镜头查看路况,确保一旦有紧急情况能迅速应对。】

史亚斌

2008年,史亚斌加入珠海警队,在经历基层锻炼后转岗至交警支队科技设施科。虽然是交通工程和公共管理专业的科班出身,但在从理论到实践的转换中,他发现信号灯的管理比想象中要复杂得多。为了全面了解全市路面交通情况,他把大量的工作时间“压”向了路面,从路网的熟悉、信号灯的位置到重点路口的车流规律,都力争做到烂熟于心。

作为见证者和参与者,史亚斌亲身经历了珠海交通信号灯从单点人工调控、联网远程调控,再到流量自动检测和智能系统实时调控的迭代升级转变。特别是2018年,珠海对主城区交通信号灯实施大范围改造升级,通过交通流量检测器获得路面车辆的速度、排队长度等信息,由系统自主计算,生成科学高效的信号放行方案,有力提升了主城区信号灯管理精细化和科学化水平。

史亚斌在监管中心指挥。

“技术的升级为民警调控交通信号提供了‘利器’,同时也要求民警更好地发挥主观能动性,不断在创新应用上,持续做好交通信号优化提升工作。”史亚斌告诉记者,吉柠路的柠溪路和香溪路两个路口之间相隔仅90多米,具有明显的潮汐车流特点:早高峰往吉大方向车流较多,晚高峰相反方向车流多,此前经常出现中间段排队车流反顶上游路口造成交通拥堵的问题。

史亚斌经过前期多次调研后,决定对该路段实行分段式渐进诱导潮汐车道治理措施。他告诉记者,该路段双向共五车道,潮汐车道虽然能解决早晚高峰的潮汐拥堵问题,但平峰期道路资源分配不均的问题依然存在。为此,他将最中间的潮汐车道一分为二,通过设置对应车道信号灯实现潮汐车道的分段管理。分段后的潮汐车道分别作为双向的左转进口车道,进一步提升了道路通行能力。为了让司机方便辨别潮汐车道准许通行方向,他还基于司机的视角创新设置了路面信号指示灯,引导司机准确行驶。

史亚斌在信号控制岗处置应急情况。

“在改造完成后,该路段结束了十几年来拥堵的局面。”史亚斌表示,这个创意方案的提出来源于他多次于早晚高峰、平峰期在该路段行驶的经历。作为一名交通信号灯管理的民警,路面就是他的“主战场”。目前,全市有600多座交通信号灯,每一座信号灯都像一张“动图”一样,深深地烙印在他的脑海。

“警官,我的小孩脸部受伤流血不止。现在前山这边很堵,请帮帮我们……”2018年9月的某天晚高峰,正在值班的史亚斌接到了群众的紧急求助。他立即启动交通信号绿波救助预案,通过监控在繁忙的车流中快速找到目标车辆,根据当时路况指引事主走翠微路、柠溪路、人民路前往市人民医院,并在每一个路口提前为事主开启绿灯。最终,事主比平常行驶所需时间快了近20分钟赶到医院,为受伤小孩及时救治争取了宝贵时间。

事后,事主打电话向史亚斌表示了感谢。史亚斌在获悉小孩得到妥善救治后,才终于松了一口气。

这样的紧急求助他和同事近年来处置了1300多起。史亚斌说,每次遇到这种急危重症患者送医救治的紧急求助,都要求信号管控值班警员结合当前路况,在最短时间内规划最优路线,并最大限度减少对路口其它方向交通的影响,“虽然压力很大,但这也是我们工作最有价值的地方。”史亚斌说。

史亚斌与同事交流分析。

“见招拆招”化解一次又一次拥堵、为急危重症患者争取抢救时间、让交通信号灯变得更智慧更有温度……史亚斌负责的交通信号灯管理工作更多地体现在鲜为人知的幕后,但却无时无刻不在守护着市民的安全出行。在史亚斌的手机里,各类手机地图APP总是摆放在最显眼的位置,“让电子地图实时路况的红线少一点,绿线多一点,就是我们一直在努力追求的目标。”史亚斌说。

文字:罗汉章 实习生 黄思婷 图片:陈佳哲 编辑:庞晓丹 责任编辑:帅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