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海市第九次党代会报告(全文)

勇担使命 加快发展 当好尖兵
高质量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化经济特区
——在中国共产党珠海市第九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2021年12月27日)
吕玉印

同志们:

现在,我代表中国共产党珠海市第八届委员会向大会作报告。

中国共产党珠海市第九次代表大会,是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历史交汇的关键节点,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深入推进、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建设全面实施、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化经济特区开局起步的重要时刻,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这次大会的主题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广东、珠海系列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弘扬伟大建党精神,抢抓机遇、奋发有为,勇担使命、加快发展、当好尖兵,全力支持服务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建设,高质量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化经济特区,奋力走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最前列。

一、市第八次党代会以来的工作

五年来,我们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广东、珠海系列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及省委各项决策部署,团结带领全市广大党员干部群众牢记嘱托、感恩奋进,攻坚克难、埋头苦干,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圆满完成“十三五”各项任务,实现“十四五”良好开局,特区各项事业迈上新台阶。

(一)政治建设全面加强。坚持旗帜鲜明讲政治抓政治,始终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头等大事抓实抓牢,严格执行坚决落实“两个维护”十项制度机制,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和党史学习教育取得积极成效,思想根基不断夯实。精心组织开展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改革开放40周年、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等系列活动,全市人民听党话、跟党走的信心决心全面增强。组织开展9轮“大学习、深调研、真落实”,明确“二次创业”加快发展的总体思路,实施“特、大、高、多”战略任务,不折不扣推动习近平总书记、党中央决策部署在珠海落地见效。

(二)经济发展进位提质。坚定不移推动高质量发展,2021年地区生产总值预计突破3700亿元,全省排名升至第6位,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高收入经济体水平。科技创新不断进步,全社会研发经费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3.26%,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总数超2100家,“珠海英才计划”成效明显,人才净流入率位居全省前列。现代产业体系加速构建,生物医药产业集群入选国家工程,集成电路设计业规模全省第二。市场主体蓬勃发展,各类商事主体超40万户、上市企业达42家,格力电器进入世界500强。第三产业经济贡献率持续提升,金融、旅游、会展等现代服务业增势良好,房地产市场保持平稳健康发展。

(三)珠澳合作开启新篇。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管理机构挂牌运作,与澳门签署《关于促进横琴支持澳门经济适度多元发展加快建设大湾区澳珠极点的合作备忘录》,粤澳跨境金融合作示范区加快建设,澳门4所国家重点实验室分部落户横琴,在珠海的澳资企业近8000家,对澳门经济适度多元发展的促进作用更加凸显。“澳门新街坊”动工建设,在全国首创跨境办公、跨境医保、跨境执业等一批创新举措,横琴口岸新旅检大厅、青茂口岸开通运行,澳门单牌车入出横琴政策落地,“一地两检”通关模式落地实施,澳门居民在珠海工作和生活更加便利便捷。

(四)改革开放持续深化。全面深化改革成果丰硕,机构改革圆满完成,区域管理体制、营商环境、数字政府、国资国企等领域改革深入推进,横琴自贸片区推出622项改革创新成果、4项入选全国自贸区“最佳实践案例”,一批国家和省重大改革试点工作成效显现。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国家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获批,中国航展影响力持续扩大,成功举办“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国际传播论坛等重大会展活动,跻身2020年中国外贸百强城市第5位。

(五)区域协作不断加强。参与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建设开辟新局,港珠澳大桥建成通车,“湾区通”工程深入实施,珠港合作不断深化。全面对接深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建设,深珠互联互通、创新协同、产业对接取得积极进展。珠中江阳合作务实推进。圆满完成西藏米林县、米林农场和四川稻城县、理塘县以及重庆三峡库区巫山县对口支援任务,圆满完成对口云南怒江州东西部扶贫协作和省内对口阳江产业帮扶及阳江、茂名精准扶贫任务。

(六)城乡面貌显著提升。珠海机场年旅客吞吐量突破千万人次,高栏港货物吞吐量突破亿吨大关,洪鹤大桥、金琴快线等高快速路建成通车。城市品质明显提升,香洲城区功能持续优化,西部中心城区建设加快推进,升级改造一批市政道路,一批高品质公园建成开放,城市更新稳步推进,城市治理更加精细化。乡村振兴战略深入实施,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试点等农村综合改革亮点频出,“三清三拆三整治”全面完成,“厕所革命”入选全国典型范例,海岛地区实现与市区居民用电用水同价,城乡区域发展更加协调。

(七)民生福祉大幅增进。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统筹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圆满完成驰援湖北等抗疫任务,珠澳疫情联防联控效果显著,去年2月以来无新增本土确诊病例。财政对民生的保障能力不断强化,人均基本公共服务支出排名全省第一,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地区生产总值基本实现同步增长。教育现代化加快推进,健康珠海建设成果显著,五年新增就业21.3万人、公办幼儿园学位1.76万个、中小学学位7.18万个、医疗机构床位2841张、各类保障性住房和人才住房6.6万套。社会保障、社会救助、社会福利、养老等各项事业全面发展,“民生微实事”扎实推进,多次获评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

(八)文化魅力不断彰显。文明城市建设持续深化。公共文化服务体系逐步健全,珠海大剧院、博物馆、城市规划展览馆等投入使用,成为城市文化新地标。文艺创作精品纷呈,纪录电影《港珠澳大桥》等作品获“五个一工程”奖。红色资源用好用活,苏兆征故居陈列馆、杨匏安陈列馆等完成提升。文化产业逐步壮大,建成一批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和文化产业特色基地,获评中国旅游休闲示范城市。文化体制改革持续深化,珠海传媒集团、演艺集团成立运营,媒体融合发展和文艺院团改革扎实推进。

(九)生态名片愈擦愈亮。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大力推行绿色生产生活方式,全面完成节能减排目标任务,获评全国首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成为国家水生态文明城市。污染防治攻坚战取得显著成效,空气质量继续保持全国前列,河长制、湖长制全面推行,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全部消除,国考断面水质优良比例达100%,土壤环境安全状况总体稳定。垃圾分类全面推进,新建成市政污水管网超1000公里,城镇生活污水处理率超97%。

(十)民主法治更加巩固。支持和保证人大、政协依法依章程行使职权,制定法规及法规性决定38件,推动建立全国首个香港政协委员工作室等协商议政新模式。爱国统一战线持续巩固壮大,多党合作、民族宗教、港澳台侨海外、党外知识分子、民营经济等各领域统战工作创新推进。平安珠海、法治珠海建设深入推进,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和政法队伍教育整顿工作成效明显,治安警情逐年下降,有力应对超强台风“天鸽”“山竹”等重大自然灾害,防灾减灾救灾和应急处置体系日趋完善,社会大局平安稳定,获评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市、全国社会治理创新示范市。

(十一)全面从严治党纵深推进。坚持把抓好党建作为最大政绩,推动党风政风呈现新气象。严明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坚决全面彻底肃清李嘉、万庆良恶劣影响,政治生态更加风清气正。切实履行意识形态工作责任,有力维护意识形态安全。推进“思想大解放、作风大转变、效率大提升”,持续深化“两个专项整治”,干部担当作为意识明显增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三年行动计划深入实施,基层基础不断夯实。强化监督执纪问责,从严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追逃追赃工作成效显著,高质量完成八届市委巡察全覆盖任务,以案促改、以案促治,反腐败斗争取得压倒性胜利并不断巩固发展。

过去五年,党委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充分发挥,推动各方面工作不断取得新成绩。工会、共青团、妇联、文联、社科联、科协、侨联、残联等群团组织作用进一步发挥。退役军人服务、审计、统计、外事、地方志、档案、气象、供销、慈善、港澳流动渔民等工作扎实推进。与驻珠单位、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等的沟通联系全面加强。党管武装、国防动员、军民融合发展取得新成效,获全国双拥模范城“九连冠”。

五年来,我们各方面工作能够取得显著成效,最根本的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指引和习近平总书记、党中央的坚强领导,靠的是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离不开历届市委市政府的接续奋斗,离不开全市党员干部群众的团结拼搏,离不开市内外各界人士的关心和支持。在此,我代表中国共产党珠海市第八届委员会,向全市广大党员和干部群众,向一代代特区建设者,向驻珠单位、解放军和武警部队官兵以及港澳台同胞、海外侨胞、国际友人,向所有为珠海发展作出贡献的同志们、朋友们,致以崇高敬意和衷心感谢!

回顾五年,我们必须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统揽一切工作,始终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必须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和党的建设,始终把握好正确的发展方向;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始终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必须坚持传承和弘扬改革开放精神和特区精神,始终敢闯敢试、敢为人先、埋头苦干;必须坚持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始终走高质量发展之路;必须坚持促进澳门经济适度多元发展,始终维护港澳长期繁荣稳定、支持港澳融入国家发展大局,丰富“一国两制”实践。

我们也清醒认识到,与习近平总书记、党中央及省委省政府的要求相比,与人民群众的期待相比,珠海发展还有不少问题:一是实体经济总体规模不大不强,产业基础薄弱,园区配套滞后,经济结构亟待优化;二是东、西“双城”的发展格局尚未成型,基础设施建设欠账较多,区域综合交通枢纽功能还不健全;三是高质量发展的体制机制还不完善,改革开创性、引领性还不够强,开放层次和水平还不够高,珠澳合作的体制机制仍需大胆探索和完善;四是区域、城乡发展还不平衡,民生领域还有短板,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优质资源供给不足,安全生产等领域还有薄弱环节;五是作风建设仍需持续加强,一些干部推动改革发展的责任意识和担当能力还不够,面对困难不敢斗争,缺乏攻坚的韧劲;六是党的建设仍需全面从严,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任重道远。这些问题必须高度重视、认真加以解决。

二、认清形势、明确目标,奋力谱写新时代珠海经济特区发展新篇章

珠海经济特区作为全国最早的经济特区之一,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承担着“试验田”和重要“窗口”的使命责任。习近平总书记对珠海高度重视、寄予厚望,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和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建设,赋予珠海在重大国家战略中新的使命任务,亲切勉励经济特区要办得更好、办得水平更高,要求加快珠海经济特区发展,作出“用好管好港珠澳大桥”“经济发展任何时候都不能脱实向虚”“有志气和骨气加快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和实力”“特别要做好珠澳合作开发横琴这篇文章”等一系列重要指示要求,为新时代珠海经济特区建设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省委省政府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作出支持珠海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化经济特区的重大部署,要求我们抢抓重大发展机遇,在更高起点上推动改革开放,成为全省新的重要增长极。当前,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交织叠加,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我们面临的困难挑战前所未有,发展机遇更是前所未有,我们必须始终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奋勇前进,勇担使命、加快发展、当好尖兵,在丰富“一国两制”实践中勇当与港澳融合发展的桥头堡,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中勇当世界级城市群的重要极点,在全省“一核一带一区”区域格局中勇当辐射带动珠江西岸加快发展、促进东西两岸融合互动的区域中心,以走在最前列的昂扬姿态迈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

今后五年的指导思想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广东、珠海系列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弘扬伟大建党精神,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1+1+9”工作部署,纵深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坚持产业第一,畅通交通网络,做强城市功能,增进民生福祉,全力支持服务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建设,高质量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化经济特区,为我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作出珠海新的更大贡献。

今后五年的奋斗目标是:

——经济发展提质提速。现代产业体系日益完善,综合竞争力大幅提升,新产业新业态茁壮成长,市场主体活力全面激发,经济发展动力持续增强,地区生产总值超过6000亿元,努力成为粤港澳大湾区高质量发展新引擎和全省新的重要增长极。

——创新实力显著增强。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创新要素加速汇聚,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在工业中的比重持续提高,推进广珠澳科技创新走廊建设取得扎实成效,努力成为充满活力的湾区新兴科技创新城市。

——改革开放先行示范。经济特区重要窗口和试验平台作用更加凸显,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迈出重大步伐,高水平制度型开放深入推进,对澳对港合作取得新突破,在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中发挥重要支点作用,努力成为新发展格局重要节点城市。

——城市功能全面提升。枢纽型网络化综合交通体系加快形成,特大城市框架全面拉开,东西部区域发展更为协调均衡,城市治理更精细、更智慧、更有温度,努力成为珠江口西岸核心城市和粤港澳大湾区重要门户枢纽。

——生态环境更加优质。碳达峰碳中和稳步推进,生态安全屏障更加牢固,绿色生产生活方式全面推行,山海相拥、陆岛相望、河湖相依、城田相映的城乡风貌充分彰显,努力成为生态文明新典范。

——文化建设繁荣进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公共文化服务水平、文化产业发展质量显著提高,人民文化生活日益丰富,努力成为享誉国内外的“青春之城、活力之都”。

——人民生活幸福美好。共同富裕迈出坚实步伐,民生福祉持续增进,平安珠海法治珠海达到更高水平,人民群众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安全感更有保障,努力成为民生幸福样板城市。

奋进新时代、开创新局面,我们将坚持“产业第一、交通提升、城市跨越、民生为要”的工作总抓手,科学统筹安排,抓重点、抓关键、抓住牛鼻子,以开拓创新的办法解决发展难题,不断增强珠海经济社会发展的动力和后劲,把经济特区“金字招牌”举得更好、擦得更亮,进一步彰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磅礴伟力。

三、聚焦重点任务,加快推进新时代珠海经济特区高质量发展

(一)全力支持服务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建设,开创珠澳港合作新局面。以合作区为总牵引,推动珠澳深度合作,促进与澳门、香港融合发展、相互促进,为维护港澳长期繁荣稳定、支持港澳融入国家发展大局作出更大贡献。

全力支持服务合作区建设、引领珠澳合作。主动担责履责尽责,对标对表《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建设总体方案》,紧紧围绕促进澳门经济适度多元发展这条主线和“四个新”战略定位、“四个新”重点任务,支持服务好合作区开局起势、加快建设。要支持服务合作区深度对接澳门的体制机制、发展需求和居民需求,支持发展新产业,聚焦科技研发、高端制造、中医药、现代金融、文旅会展商贸等领域,通过产业配套、空间预留、要素支撑等举措,推动产业链上下游企业跨区域落户;支持合作区建设新家园,支持其构建与澳门深度衔接的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体系,吸引澳门居民生活就业创业;支持合作区构建开放新体系,支持其推进与澳门一体化高水平开放,推动澳门轻轨延伸至合作区融入内地轨道交通网,更好支持葡语国家产品经合作区便捷进入湾区市场,打造具有中国特色、彰显“两制”优势的区域开发示范。要充分用好合作区释放的制度红利、区位红利,进一步深化珠澳规划协同、发展联动、文化交融,支持澳门打造“一中心一平台一基地”,携手建设粤港澳大湾区澳珠极点。

推动用好管好港珠澳大桥、带动深化珠澳港合作。充分发挥大桥“一桥连三地”、辐射粤西乃至大西南地区的轴带作用,努力建设粤港澳大湾区重要门户枢纽。创新通关模式,配合推进“澳车北上”“港车北上”政策,研究珠海、澳门经大桥到深圳的通行模式,促进粤港澳三地便捷往来。深化与香港的机场、物流、商贸合作,探索共建高端航空产业集群,扩大专业服务、现代金融、科技创新等领域交流。加强与港澳离岸金融市场互动,支持珠海符合条件的创新型企业赴港融资上市。实施好港澳居民在珠发展的便利措施,积极开展教育、文化、旅游、社会保障等领域合作,推进粤港澳游艇自由行,共建宜居宜业宜游的优质生活圈。

加快鹤洲一体化区域规划建设、拓展珠澳港合作新空间。鹤洲一体化区域与澳港路桥相连,既是合作区的支撑区、服务区、拓展区,也是服务澳门、承接香港高端要素资源的主阵地。探索推进大桥经济区建设、自贸区扩区和珠澳跨境工业区转型升级,为澳门、香港企业进入珠海发展提供空间支撑。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洪保十”(洪湾、保税区、十字门)片区,以点带面推进全市全域与澳港深度合作。

(二)大力发展实体经济,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坚持“产业第一”,坚决防止“脱实向虚”,全面打好产业发展攻坚战,不断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

优先发展先进制造业。积极培育引进一批根植力强的“链主”企业、创新带动力强的“专精特新”企业,推动产业链集群发展。支持智能家电行业以技术创新为引领,推动产品迭代和商业模式创新,实现总量突破千亿规模。加快发展以集成电路为重点的电子信息产业,协同合作区吸引产业链上下游企业集聚,为广东省打造集成电路发展第三极提供更大支撑。依托龙头企业,培育壮大以动力电池、储能电池和光伏设备为重点的新能源产业,打造全市经济增长的新支柱。大力发展以生物医药、医疗器械为主的大健康产业和以日化美妆为主的精细化工产业,构建特色优势产业集群。发展海工装备、港口物流等产业,打造高水平海洋科技创新平台,建设现代海洋城市。

建设一流产业集聚区。按照产业高度聚焦、要素高度集中、功能高度整合的原则,精准布局园区主导产业,增强园区综合配套、产业配套和平台支撑功能,形成“一园一主导,一园一特色”的集聚发展优势。实施园区投入倍增计划,全面提升园区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商务活动和优质生活保障水平。落实工业用地红线,严控“工改”政策,实行工业用地弹性年期出让。大力开展土地整备,强化用地规划与产业落地对接,超前储备一批可直接用于企业建设的工业熟地,全力满足优质项目用地需求。

大力发展都市经济。聚焦产业升级和消费升级新需求,加快发展现代金融、现代物流、研发设计、供应链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带动制造业向价值链高端提升。推动商贸、旅游、餐饮、康养等生活性服务业品牌化升级,打造一批高品质消费集聚区,建设区域消费中心城市。大力发展数字经济,推动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培育软件服务、信息安全、数字金融、人工智能等数字产业,实施数字赋能工程,打造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大力发展总部经济,吸引总部企业在珠海集聚。

精准高效招商引资。聚焦产业发展方向和产业路径选择,大力开展产业链招商、以投促引、以商引商,引进一批具有龙头引领和造血强链功能的上下游重点产业项目。坚持以产业项目落地为中心整合优化政府各部门工作流程,成立土地、金融、审批服务等工作专班,重构项目建设审批服务机制,优化项目落地闭环管理服务机制,形成高效的“一盘棋”招商工作格局,推动优质项目快落地、快建设、快投产。建立项目招引领导负责制,完善以项目落地结果和效益为导向的考核机制,形成上下协同、分工负责、一级带着一级干的良好局面。

(三)实施创新发展主导战略,建设湾区新兴科技创新城市。坚持创新的核心地位,把创新驱动作为城市发展的主导战略,更大力度吸引和聚集各类创新要素,全面提升创新体系整体效能,积极推进广珠澳科技创新走廊建设,为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提供有力支撑。

吸引集聚创新资源。深化与“大院大所”合作,鼓励各类创新主体在珠共建高水平研发机构,“揭榜挂帅”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打好科技创新“跨境牌”,深化与港澳科技创新合作,推动“两廊两点”深度对接,支持中国—葡语国家科技交流与成果转化中心、北师港浸大区域协同创新中心、澳珠产学研创新联盟等平台建设,更好融入全球创新网络。大力吸引创新技术成果落地转化,引进金融机构总部和知名风投基金,推动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

提升优化创新载体。高质量推进高新区建设,以后环片区为启动区打造未来科技城。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支持构建龙头企业牵头、高校院所支撑、各创新主体协同的创新联合体,开展产业共性关键技术研发、科技成果转化及产业化、科技资源共享服务,深化产学研结合。完善“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科技园”孵化体系,支持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广东省实验室(珠海)等科研平台更好发挥作用,加快横琴先进智能计算平台等重点科技基础设施建设,推动企业、科研机构、在珠高校建设成果转化基地。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大力激发创新创造活力。

建设湾区人才高地。坚持人才是第一资源,优化升级“珠海英才计划”,打造全球人才创新创业优选目的地。发挥科技基础设施、实验室、研发机构、院士工作站等平台作用,着力引进培育一批高水平的战略科技人才和青年科技人才,吸引留学人员归国创新创业和高精尖创新项目团队整建制落户。支持在珠高校建设高水平大学,引导高校优化专业设置,推动职业教育提质培优,培养更多产业所需的应用型、技能型人才。创新人才友好型体制机制,推进粤港澳人才融合发展,建立健全人才服务保障体系,让人才在珠海工作安心、生活舒心、办事顺心。

(四)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持续释放发展动力。用好改革开放关键一招,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力破除制约高质量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以更深层次改革、更高水平开放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

加强改革系统集成。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推进要素市场化配置、现代流通体系、公平竞争制度、社会信用体系、财政管理体制等重点领域改革,不断畅通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各环节。持续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加强国有资本管理和监督,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环境,支持和引导资本规范健康发展,推动中小微企业健康成长,充分激发市场主体的经济活力。落实好中央及省赋予珠海的改革试点任务,策划实施更多战略战役性改革和创造型引领型改革,打造在全国全省立得住、叫得响的改革品牌。

扩大更高水平开放。充分发挥合作区的独特平台优势,深度参与“一带一路”建设,主动对标高标准国际经贸规则,稳步推进制度型开放。推动外资外贸提质增效,深化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等平台建设,优化整合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大力发展跨境电商、数字贸易等外贸新业态新模式。继续办好中国航展等重大国际会展活动,深化与国际友好城市交流往来,拓展国际合作新空间。

打造优质营商环境。坚持企业需求导向,加快提升政府行政效能,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深化“放管服”改革,深化“数字政府”建设,优化“一站式”服务,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全面落实新的减税降费政策,加大对实体经济融资支持力度,整合企业扶持政策,为企业成长壮大提供“保姆式”贴身服务。系统优化政务环境、市场环境、法治环境、诚信环境,推动形成重商亲商安商惠商的浓厚氛围。

(五)做强城市功能,大力提升城市承载力和辐射力。强化规划龙头引领作用,持续优化空间布局、交通格局、基础设施配套,全面提升核心城市功能,支撑城市能级量级提升。

优化城市空间布局。编制实施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合理安排城市建设的节奏、时序和强度。完善东、西“双城”架构,东部城区强化政治经济科教文化功能,西部城区强化产业交通服务配套功能,加强“双城”联动融合。坚持组团式布局,促进各组团快速联通、产业协同、生活便捷、宜居宜业。加快珠江口东西两岸融合互动发展,谋划推进深珠合作示范区、伶仃洋(深珠)通道建设,构建区域经济发展新轴带。全面深化珠中江阳合作,推进珠海—江门大型产业集聚区和大湾区(珠西)高端产业发展集聚区等重大产业平台建设,加大交通、环保等领域合作力度,引领带动珠江口西岸都市圈发展。

建设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充分发挥空港、海港、港珠澳大桥的综合优势,打造海陆空一体的现代化交通体系。加快推进珠海机场改扩建工程、莲洲通用机场二期、高栏港集装箱码头三期等项目建设,争取设立珠海机场国际口岸,打造区域枢纽机场和沿海主枢纽港。积极参与“轨道上的大湾区”建设,加快珠海鹤洲站、珠海至肇庆高铁等项目规划建设,打造珠江口西岸轨道交通中心。着力构建“八横十一纵”高快速骨干路网,加快推进黄茅海跨海通道、珠海隧道、香海高速等重大项目建设,推动与深中通道快速连接。加强交通拥堵治理,发展城市立体交通,疏通道路“毛细血管”微循环,提升城市通勤效率。

全面提升城市功能品质。统筹生产、生活、生态布局,预留重大产业项目和城市功能性、服务类设施建设空间,推动产城人融合发展。加强城市空间风貌管控,尊重城市历史文化,积极稳妥推进城市更新,避免大拆大建,让城市留住记忆、让人们记住乡愁。积极完善城市生命线系统,健全防灾减灾救灾和应急处置体系,统筹推进海绵城市、供水蓄水、防洪排涝、燃气管道等建设,提升城市安全韧性水平。推进城市精细化管理,加快数字城市建设,形成数字治理新模式。

(六)持续增进民生福祉,更好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正确处理增长和分配关系,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在推动发展的基础上,把促进共同富裕落实到增加居民收入上,加大财政保障力度,用心用情用力办好每一件民生实事,让美好生活更加可及。

加大优质公共服务供给。深入推动教育现代化,扎实推进“双减”等教育改革,扩大基础教育公办学位供给,推动集团化办学,缩小区域、城乡教育发展差距。大力实施健康珠海行动,加快优质医疗资源提质扩容和区域均衡布局,推进高水平医院建设,争创区域医学中心。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加快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深入推进“粤菜师傅”“广东技工”“南粤家政”工程,推动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

强化社会保障托底功能。全面落实初次分配、再分配、三次分配协调配套等相关制度安排,着力扩大中等收入群体规模。不断完善城乡统一、覆盖全面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实现基本养老、基本医疗、工伤、失业等保险应保尽保。健全社会救助、社会福利、社会公益体系,做好残疾人、低保户、困难家庭等重点群体的服务保障工作。

建设全龄友好型城市。加快建设青年友好型城市,完善青年人才激励和保障机制,让青年在特区建设中充分施展才华、实现人生理想。建设儿童友好型城市,围绕落实三孩生育政策,健全普惠托育服务等配套支持体系,扩大面向儿童的公共服务供给,让广大儿童健康快乐成长。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完善养老服务体系,促进老龄事业发展。

(七)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全力做好新时代“三农”工作,着力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

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发展现代都市农业,加快推进现代农业产业园和洪湾渔港经济区建设,完善海鲈、黄立鱼产业链,打造优质农产品供应中心。加快发展现代种业,强化良种推广和成果转化。推动三产融合发展,加快建设以珠海台创园为平台的国家级农业公园,依托田园综合体、乡村民宿,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休闲观光农业等新产业新业态。

实施乡村建设提质行动。高水平推进村庄规划建设,保护好会同村、南门村、三板村等一批传统村落民居,提升唐家湾镇、斗门镇等历史文化名镇开发利用水平。强化农田水利、道路交通、光纤宽带等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农村基础设施提档升级。以农村厕所革命、生活污水垃圾处理、村容村貌提升为重点,深化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建设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

提升乡村治理能力水平。健全党组织领导的乡村治理体系,建设充满活力、和谐有序的乡村社会。持续深化农村综合改革,扎实推进农村宅基地、城乡融合发展等改革试点,扶持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促进农民收入持续增长。完善村规民约,持续推进农村移风易俗,推动形成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继续推进对口贵州遵义市东西部协作、对口产业帮扶和阳江茂名驻镇帮镇扶村工作,做好对口支援西藏米林县、米林农场和重庆巫山县等工作。

(八)厚植绿色生态优势,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珠海。坚持生态优先,以碳达峰、碳中和促进全面绿色转型,打造生态文明新典范。

推动绿色低碳发展。严格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巩固提升珠海生态环境优势。构建绿色经济体系,推动能耗“双控”向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转变,发展节能环保、绿色制造、清洁能源等低碳产业。实施全面节约战略,推行绿色建筑、绿色出行、绿色消费,营造绿色低碳生产生活新风尚。

加强环境综合治理。坚持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严格落实河长制、湖长制、林长制,建设美丽河湖和城乡碧道,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推进重点领域环境污染治理,全面改善环境质量。推动垃圾分类与再生资源回收“两网融合”,建设“无废城市”。

强化海洋保护利用。促进陆海统筹,做好近岸海域综合整治和红树林生态修复,推进珠江口中华白海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淇澳—担杆岛省级自然保护区建设,推动生物多样性保护。完善海岛、渔港、码头等基础设施建设,促进陆岛交通便利化,在保护中促进海洋旅游、海洋渔业发展,科学利用海洋资源。

(九)推动文化繁荣发展,增强城市文化软实力。围绕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塑造开放包容、独具魅力的城市文化,加快建设区域文化艺术中心。

提高社会文明程度。深入实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传播工程,不断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凝聚力和引领力。持之以恒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施新市民培育工程,让敢闯敢试、敢为人先、埋头苦干的特区精神代代相传。深化文明城市全域创建,深入推进公民道德、诚信社会、网络文明建设,不断提高市民道德水准和文明素养。

加大高质量文化供给。全面繁荣新闻出版、广播影视、文学艺术、哲学社会科学事业。实施文艺精品提升工程,铸就具有珠海特色的文艺品牌。加快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做强新型主流媒体,提高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推进公共文化体育服务体系建设,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推进“文化+”融合发展新模式,大力发展高端文化制造及数字文化、创意文化产业,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打造湾区文化会客厅。

绽放城市文化魅力。大力提升“青春之城、活力之都”的城市形象,打造赛事之城、艺术之城、书香之城等特色城市品牌。统筹加强城乡历史文化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利用传承,深入挖掘具有珠海本土特色的岭南文化、红色文化、改革文化、留学文化、海洋文化资源,积极申报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全方位加强珠澳港文化交流合作,推进人文湾区建设。

(十)加强民主法治建设,打造更高水平的平安珠海、法治珠海。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着力营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努力建设最安全稳定、最公平公正、法治环境最好的城市。

提升民主法治建设水平。充分发挥党委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加强党委对人大工作的领导,支持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依法履职,不断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加强党对协商民主建设的领导,提高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水平,更好凝聚共识。不断深化法治珠海建设,统筹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用足用好经济特区立法权推动立法创新,以良法促发展、保善治。加强党对统一战线的领导,促进政党关系、民族关系、宗教关系、阶层关系、海内外同胞关系和谐,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作用,把广大群众紧紧凝聚在党的周围。密切军政军民关系,扎实推动国防动员和军民融合发展。

筑牢社会治理基石。持续推进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工作,深化“平安+”指数应用,提高“大数据+网格化”治理水平。平稳有序向基层放权赋能,引导社会组织、志愿者有序参与基层治理。建立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健全珠澳联合执法新体制,常态化推进扫黑除恶斗争,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健全社会矛盾纠纷预防调处化解综合机制,加强和改进信访工作,巩固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珠海版。

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全面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立足“两个前沿”防范化解各领域重大风险,坚定维护国家政权安全、制度安全、意识形态安全,切实防范化解经济金融领域风险,协同处置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改革开放过程中的各种风险,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坚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科学精准做好疫情防控和珠澳联防联控各项工作。全面提升公共安全水平,强化道路交通、建筑施工、食药品、危化品等领域安全生产综合治理,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四、全面加强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为新时代珠海经济特区加快发展提供坚强保证

(一)筑牢思想根基,永葆绝对忠诚的政治本色。持续学深悟透做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决落实“两个确立”,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运用好党史学习教育成果,巩固全市党员干部群众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持续深化“大学习、深调研、真落实”工作,确保党中央及省委的各项决策部署在珠海落地见效。严明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严肃党内政治生活,严守“五个必须”,杜绝“七个有之”,坚决做到“三个决不允许”,以实际行动诠释对党忠诚。

(二)坚持人民至上,牢固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自觉站稳人民立场,敬畏历史、敬畏文化、敬畏生态,真正把工作做到人民群众的心坎上。坚持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落实好“三重一大”集体决策制度,建立健全重大决策综合影响评估机制。坚决树立“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责任担当,坚决防止简单化、乱作为,坚决反对不担当、不作为。注重提高党委领导经济工作的专业能力,加强产业、科技等知识学习,增强把握经济规律的能力,争当“行家里手”。坚持过紧日子,决不搞劳民伤财的“形象工程”“政绩工程”,把每一分财政资金都用在刀刃上。

(三)夯实基层基础,构筑坚强有力的战斗堡垒。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积极创新国际化环境下党的建设工作。牢固树立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织密建强上下贯通、执行有力的组织体系,实施新一轮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三年行动计划,提升基层党组织建设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水平。加强基层阵地建设,支持金湾、斗门创建全省抓党建促乡村振兴示范区,加强企业、农村、机关、学校、医院、街道社区、社会组织等基层党组织建设,实现党的组织和党的工作全覆盖。深化“领头雁”工程,选优配强基层党组织带头人,更好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

(四)强化实绩导向,锻造堪当重任的特区干部队伍。坚持党管干部原则,落实新时代好干部标准,完善干部选拔任用机制,把对党忠诚、真抓实干、实绩突出的干部选出来用起来。注重在基层一线培养锻炼干部,在重大任务和重大斗争中发现使用干部,坚决破除论资排辈、平衡照顾等陈旧观念,大力培养优秀年轻干部。加强思想淬炼、政治历练、实践锻炼、专业训练,全面增强干部抓改革谋发展的能力和水平。坚持严管和厚爱相结合、激励和约束并重,完善干部考核评价和激励保护机制,让创新型、担当型、实干型、主动型的干部有平台、有作为、有空间。

(五)保持高压态势,持续净化政治生态。纵深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坚决全面彻底肃清李嘉、万庆良恶劣影响。毫不松懈纠“四风”树新风,锲而不舍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深化拓展“两个专项整治”成果,坚决抵制享乐主义、奢靡之风,持续治理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坚持严的主基调,坚持受贿行贿一起查,以零容忍态度惩治腐败,聚焦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深化反腐败工作,深化以案为鉴、以案促改、以案促治,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更好发挥监督治理效能,加强“一把手”和领导班子监督,统筹推进纪律监督、监察监督、派驻监督、巡察监督。紧盯政府投资、财政绩效、国资国企、民生工程等重点领域,扎实做好审计常态化“经济体检”。

扬帆再启航,特区再出发。面向未来,我们唯有勇担使命,才能不负重托。必须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重托,坚决落实党中央及省委的决策部署,在全国全省发展大局中敢于担当、主动作为,在新时代创造出新的更大奇迹。唯有加快发展,才能不负期待。必须切实增强紧迫感和危机感,紧紧抓住发展第一要务,穷尽一切手段、想尽一切办法、集中一切资源,争分夺秒、全力攻坚,闯出高质量发展新天地。唯有当好尖兵,才能不负时代。必须激扬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锐气,振奋敢为人先、奋勇搏击的志气,在你追我赶的格局中争先进位,努力创造无愧于党、无愧于人民、无愧于时代的新业绩。

同志们!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使命和追求,一座城市有一座城市的梦想与担当,历史的接力棒已经交到我们这一代特区人手中。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大力弘扬伟大建党精神,以史为鉴、开创未来,埋头苦干、勇毅前行,以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风雨无阻的精神状态,一年接着一年干,一锤接着一锤敲,高质量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化经济特区,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编辑:庞晓丹 责任编辑:田海
珠海市第九次党代会报告(全文)
珠海特区报 2022-01-12 09:11

勇担使命 加快发展 当好尖兵
高质量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化经济特区
——在中国共产党珠海市第九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2021年12月27日)
吕玉印

同志们:

现在,我代表中国共产党珠海市第八届委员会向大会作报告。

中国共产党珠海市第九次代表大会,是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历史交汇的关键节点,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深入推进、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建设全面实施、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化经济特区开局起步的重要时刻,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这次大会的主题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广东、珠海系列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弘扬伟大建党精神,抢抓机遇、奋发有为,勇担使命、加快发展、当好尖兵,全力支持服务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建设,高质量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化经济特区,奋力走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最前列。

一、市第八次党代会以来的工作

五年来,我们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广东、珠海系列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及省委各项决策部署,团结带领全市广大党员干部群众牢记嘱托、感恩奋进,攻坚克难、埋头苦干,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圆满完成“十三五”各项任务,实现“十四五”良好开局,特区各项事业迈上新台阶。

(一)政治建设全面加强。坚持旗帜鲜明讲政治抓政治,始终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头等大事抓实抓牢,严格执行坚决落实“两个维护”十项制度机制,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和党史学习教育取得积极成效,思想根基不断夯实。精心组织开展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改革开放40周年、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等系列活动,全市人民听党话、跟党走的信心决心全面增强。组织开展9轮“大学习、深调研、真落实”,明确“二次创业”加快发展的总体思路,实施“特、大、高、多”战略任务,不折不扣推动习近平总书记、党中央决策部署在珠海落地见效。

(二)经济发展进位提质。坚定不移推动高质量发展,2021年地区生产总值预计突破3700亿元,全省排名升至第6位,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高收入经济体水平。科技创新不断进步,全社会研发经费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3.26%,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总数超2100家,“珠海英才计划”成效明显,人才净流入率位居全省前列。现代产业体系加速构建,生物医药产业集群入选国家工程,集成电路设计业规模全省第二。市场主体蓬勃发展,各类商事主体超40万户、上市企业达42家,格力电器进入世界500强。第三产业经济贡献率持续提升,金融、旅游、会展等现代服务业增势良好,房地产市场保持平稳健康发展。

(三)珠澳合作开启新篇。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管理机构挂牌运作,与澳门签署《关于促进横琴支持澳门经济适度多元发展加快建设大湾区澳珠极点的合作备忘录》,粤澳跨境金融合作示范区加快建设,澳门4所国家重点实验室分部落户横琴,在珠海的澳资企业近8000家,对澳门经济适度多元发展的促进作用更加凸显。“澳门新街坊”动工建设,在全国首创跨境办公、跨境医保、跨境执业等一批创新举措,横琴口岸新旅检大厅、青茂口岸开通运行,澳门单牌车入出横琴政策落地,“一地两检”通关模式落地实施,澳门居民在珠海工作和生活更加便利便捷。

(四)改革开放持续深化。全面深化改革成果丰硕,机构改革圆满完成,区域管理体制、营商环境、数字政府、国资国企等领域改革深入推进,横琴自贸片区推出622项改革创新成果、4项入选全国自贸区“最佳实践案例”,一批国家和省重大改革试点工作成效显现。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国家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获批,中国航展影响力持续扩大,成功举办“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国际传播论坛等重大会展活动,跻身2020年中国外贸百强城市第5位。

(五)区域协作不断加强。参与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建设开辟新局,港珠澳大桥建成通车,“湾区通”工程深入实施,珠港合作不断深化。全面对接深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建设,深珠互联互通、创新协同、产业对接取得积极进展。珠中江阳合作务实推进。圆满完成西藏米林县、米林农场和四川稻城县、理塘县以及重庆三峡库区巫山县对口支援任务,圆满完成对口云南怒江州东西部扶贫协作和省内对口阳江产业帮扶及阳江、茂名精准扶贫任务。

(六)城乡面貌显著提升。珠海机场年旅客吞吐量突破千万人次,高栏港货物吞吐量突破亿吨大关,洪鹤大桥、金琴快线等高快速路建成通车。城市品质明显提升,香洲城区功能持续优化,西部中心城区建设加快推进,升级改造一批市政道路,一批高品质公园建成开放,城市更新稳步推进,城市治理更加精细化。乡村振兴战略深入实施,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试点等农村综合改革亮点频出,“三清三拆三整治”全面完成,“厕所革命”入选全国典型范例,海岛地区实现与市区居民用电用水同价,城乡区域发展更加协调。

(七)民生福祉大幅增进。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统筹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圆满完成驰援湖北等抗疫任务,珠澳疫情联防联控效果显著,去年2月以来无新增本土确诊病例。财政对民生的保障能力不断强化,人均基本公共服务支出排名全省第一,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地区生产总值基本实现同步增长。教育现代化加快推进,健康珠海建设成果显著,五年新增就业21.3万人、公办幼儿园学位1.76万个、中小学学位7.18万个、医疗机构床位2841张、各类保障性住房和人才住房6.6万套。社会保障、社会救助、社会福利、养老等各项事业全面发展,“民生微实事”扎实推进,多次获评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

(八)文化魅力不断彰显。文明城市建设持续深化。公共文化服务体系逐步健全,珠海大剧院、博物馆、城市规划展览馆等投入使用,成为城市文化新地标。文艺创作精品纷呈,纪录电影《港珠澳大桥》等作品获“五个一工程”奖。红色资源用好用活,苏兆征故居陈列馆、杨匏安陈列馆等完成提升。文化产业逐步壮大,建成一批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和文化产业特色基地,获评中国旅游休闲示范城市。文化体制改革持续深化,珠海传媒集团、演艺集团成立运营,媒体融合发展和文艺院团改革扎实推进。

(九)生态名片愈擦愈亮。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大力推行绿色生产生活方式,全面完成节能减排目标任务,获评全国首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成为国家水生态文明城市。污染防治攻坚战取得显著成效,空气质量继续保持全国前列,河长制、湖长制全面推行,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全部消除,国考断面水质优良比例达100%,土壤环境安全状况总体稳定。垃圾分类全面推进,新建成市政污水管网超1000公里,城镇生活污水处理率超97%。

(十)民主法治更加巩固。支持和保证人大、政协依法依章程行使职权,制定法规及法规性决定38件,推动建立全国首个香港政协委员工作室等协商议政新模式。爱国统一战线持续巩固壮大,多党合作、民族宗教、港澳台侨海外、党外知识分子、民营经济等各领域统战工作创新推进。平安珠海、法治珠海建设深入推进,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和政法队伍教育整顿工作成效明显,治安警情逐年下降,有力应对超强台风“天鸽”“山竹”等重大自然灾害,防灾减灾救灾和应急处置体系日趋完善,社会大局平安稳定,获评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市、全国社会治理创新示范市。

(十一)全面从严治党纵深推进。坚持把抓好党建作为最大政绩,推动党风政风呈现新气象。严明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坚决全面彻底肃清李嘉、万庆良恶劣影响,政治生态更加风清气正。切实履行意识形态工作责任,有力维护意识形态安全。推进“思想大解放、作风大转变、效率大提升”,持续深化“两个专项整治”,干部担当作为意识明显增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三年行动计划深入实施,基层基础不断夯实。强化监督执纪问责,从严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追逃追赃工作成效显著,高质量完成八届市委巡察全覆盖任务,以案促改、以案促治,反腐败斗争取得压倒性胜利并不断巩固发展。

过去五年,党委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充分发挥,推动各方面工作不断取得新成绩。工会、共青团、妇联、文联、社科联、科协、侨联、残联等群团组织作用进一步发挥。退役军人服务、审计、统计、外事、地方志、档案、气象、供销、慈善、港澳流动渔民等工作扎实推进。与驻珠单位、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等的沟通联系全面加强。党管武装、国防动员、军民融合发展取得新成效,获全国双拥模范城“九连冠”。

五年来,我们各方面工作能够取得显著成效,最根本的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指引和习近平总书记、党中央的坚强领导,靠的是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离不开历届市委市政府的接续奋斗,离不开全市党员干部群众的团结拼搏,离不开市内外各界人士的关心和支持。在此,我代表中国共产党珠海市第八届委员会,向全市广大党员和干部群众,向一代代特区建设者,向驻珠单位、解放军和武警部队官兵以及港澳台同胞、海外侨胞、国际友人,向所有为珠海发展作出贡献的同志们、朋友们,致以崇高敬意和衷心感谢!

回顾五年,我们必须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统揽一切工作,始终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必须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和党的建设,始终把握好正确的发展方向;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始终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必须坚持传承和弘扬改革开放精神和特区精神,始终敢闯敢试、敢为人先、埋头苦干;必须坚持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始终走高质量发展之路;必须坚持促进澳门经济适度多元发展,始终维护港澳长期繁荣稳定、支持港澳融入国家发展大局,丰富“一国两制”实践。

我们也清醒认识到,与习近平总书记、党中央及省委省政府的要求相比,与人民群众的期待相比,珠海发展还有不少问题:一是实体经济总体规模不大不强,产业基础薄弱,园区配套滞后,经济结构亟待优化;二是东、西“双城”的发展格局尚未成型,基础设施建设欠账较多,区域综合交通枢纽功能还不健全;三是高质量发展的体制机制还不完善,改革开创性、引领性还不够强,开放层次和水平还不够高,珠澳合作的体制机制仍需大胆探索和完善;四是区域、城乡发展还不平衡,民生领域还有短板,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优质资源供给不足,安全生产等领域还有薄弱环节;五是作风建设仍需持续加强,一些干部推动改革发展的责任意识和担当能力还不够,面对困难不敢斗争,缺乏攻坚的韧劲;六是党的建设仍需全面从严,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任重道远。这些问题必须高度重视、认真加以解决。

二、认清形势、明确目标,奋力谱写新时代珠海经济特区发展新篇章

珠海经济特区作为全国最早的经济特区之一,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承担着“试验田”和重要“窗口”的使命责任。习近平总书记对珠海高度重视、寄予厚望,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和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建设,赋予珠海在重大国家战略中新的使命任务,亲切勉励经济特区要办得更好、办得水平更高,要求加快珠海经济特区发展,作出“用好管好港珠澳大桥”“经济发展任何时候都不能脱实向虚”“有志气和骨气加快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和实力”“特别要做好珠澳合作开发横琴这篇文章”等一系列重要指示要求,为新时代珠海经济特区建设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省委省政府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作出支持珠海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化经济特区的重大部署,要求我们抢抓重大发展机遇,在更高起点上推动改革开放,成为全省新的重要增长极。当前,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交织叠加,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我们面临的困难挑战前所未有,发展机遇更是前所未有,我们必须始终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奋勇前进,勇担使命、加快发展、当好尖兵,在丰富“一国两制”实践中勇当与港澳融合发展的桥头堡,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中勇当世界级城市群的重要极点,在全省“一核一带一区”区域格局中勇当辐射带动珠江西岸加快发展、促进东西两岸融合互动的区域中心,以走在最前列的昂扬姿态迈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

今后五年的指导思想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广东、珠海系列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弘扬伟大建党精神,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1+1+9”工作部署,纵深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坚持产业第一,畅通交通网络,做强城市功能,增进民生福祉,全力支持服务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建设,高质量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化经济特区,为我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作出珠海新的更大贡献。

今后五年的奋斗目标是:

——经济发展提质提速。现代产业体系日益完善,综合竞争力大幅提升,新产业新业态茁壮成长,市场主体活力全面激发,经济发展动力持续增强,地区生产总值超过6000亿元,努力成为粤港澳大湾区高质量发展新引擎和全省新的重要增长极。

——创新实力显著增强。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创新要素加速汇聚,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在工业中的比重持续提高,推进广珠澳科技创新走廊建设取得扎实成效,努力成为充满活力的湾区新兴科技创新城市。

——改革开放先行示范。经济特区重要窗口和试验平台作用更加凸显,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迈出重大步伐,高水平制度型开放深入推进,对澳对港合作取得新突破,在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中发挥重要支点作用,努力成为新发展格局重要节点城市。

——城市功能全面提升。枢纽型网络化综合交通体系加快形成,特大城市框架全面拉开,东西部区域发展更为协调均衡,城市治理更精细、更智慧、更有温度,努力成为珠江口西岸核心城市和粤港澳大湾区重要门户枢纽。

——生态环境更加优质。碳达峰碳中和稳步推进,生态安全屏障更加牢固,绿色生产生活方式全面推行,山海相拥、陆岛相望、河湖相依、城田相映的城乡风貌充分彰显,努力成为生态文明新典范。

——文化建设繁荣进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公共文化服务水平、文化产业发展质量显著提高,人民文化生活日益丰富,努力成为享誉国内外的“青春之城、活力之都”。

——人民生活幸福美好。共同富裕迈出坚实步伐,民生福祉持续增进,平安珠海法治珠海达到更高水平,人民群众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安全感更有保障,努力成为民生幸福样板城市。

奋进新时代、开创新局面,我们将坚持“产业第一、交通提升、城市跨越、民生为要”的工作总抓手,科学统筹安排,抓重点、抓关键、抓住牛鼻子,以开拓创新的办法解决发展难题,不断增强珠海经济社会发展的动力和后劲,把经济特区“金字招牌”举得更好、擦得更亮,进一步彰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磅礴伟力。

三、聚焦重点任务,加快推进新时代珠海经济特区高质量发展

(一)全力支持服务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建设,开创珠澳港合作新局面。以合作区为总牵引,推动珠澳深度合作,促进与澳门、香港融合发展、相互促进,为维护港澳长期繁荣稳定、支持港澳融入国家发展大局作出更大贡献。

全力支持服务合作区建设、引领珠澳合作。主动担责履责尽责,对标对表《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建设总体方案》,紧紧围绕促进澳门经济适度多元发展这条主线和“四个新”战略定位、“四个新”重点任务,支持服务好合作区开局起势、加快建设。要支持服务合作区深度对接澳门的体制机制、发展需求和居民需求,支持发展新产业,聚焦科技研发、高端制造、中医药、现代金融、文旅会展商贸等领域,通过产业配套、空间预留、要素支撑等举措,推动产业链上下游企业跨区域落户;支持合作区建设新家园,支持其构建与澳门深度衔接的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体系,吸引澳门居民生活就业创业;支持合作区构建开放新体系,支持其推进与澳门一体化高水平开放,推动澳门轻轨延伸至合作区融入内地轨道交通网,更好支持葡语国家产品经合作区便捷进入湾区市场,打造具有中国特色、彰显“两制”优势的区域开发示范。要充分用好合作区释放的制度红利、区位红利,进一步深化珠澳规划协同、发展联动、文化交融,支持澳门打造“一中心一平台一基地”,携手建设粤港澳大湾区澳珠极点。

推动用好管好港珠澳大桥、带动深化珠澳港合作。充分发挥大桥“一桥连三地”、辐射粤西乃至大西南地区的轴带作用,努力建设粤港澳大湾区重要门户枢纽。创新通关模式,配合推进“澳车北上”“港车北上”政策,研究珠海、澳门经大桥到深圳的通行模式,促进粤港澳三地便捷往来。深化与香港的机场、物流、商贸合作,探索共建高端航空产业集群,扩大专业服务、现代金融、科技创新等领域交流。加强与港澳离岸金融市场互动,支持珠海符合条件的创新型企业赴港融资上市。实施好港澳居民在珠发展的便利措施,积极开展教育、文化、旅游、社会保障等领域合作,推进粤港澳游艇自由行,共建宜居宜业宜游的优质生活圈。

加快鹤洲一体化区域规划建设、拓展珠澳港合作新空间。鹤洲一体化区域与澳港路桥相连,既是合作区的支撑区、服务区、拓展区,也是服务澳门、承接香港高端要素资源的主阵地。探索推进大桥经济区建设、自贸区扩区和珠澳跨境工业区转型升级,为澳门、香港企业进入珠海发展提供空间支撑。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洪保十”(洪湾、保税区、十字门)片区,以点带面推进全市全域与澳港深度合作。

(二)大力发展实体经济,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坚持“产业第一”,坚决防止“脱实向虚”,全面打好产业发展攻坚战,不断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

优先发展先进制造业。积极培育引进一批根植力强的“链主”企业、创新带动力强的“专精特新”企业,推动产业链集群发展。支持智能家电行业以技术创新为引领,推动产品迭代和商业模式创新,实现总量突破千亿规模。加快发展以集成电路为重点的电子信息产业,协同合作区吸引产业链上下游企业集聚,为广东省打造集成电路发展第三极提供更大支撑。依托龙头企业,培育壮大以动力电池、储能电池和光伏设备为重点的新能源产业,打造全市经济增长的新支柱。大力发展以生物医药、医疗器械为主的大健康产业和以日化美妆为主的精细化工产业,构建特色优势产业集群。发展海工装备、港口物流等产业,打造高水平海洋科技创新平台,建设现代海洋城市。

建设一流产业集聚区。按照产业高度聚焦、要素高度集中、功能高度整合的原则,精准布局园区主导产业,增强园区综合配套、产业配套和平台支撑功能,形成“一园一主导,一园一特色”的集聚发展优势。实施园区投入倍增计划,全面提升园区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商务活动和优质生活保障水平。落实工业用地红线,严控“工改”政策,实行工业用地弹性年期出让。大力开展土地整备,强化用地规划与产业落地对接,超前储备一批可直接用于企业建设的工业熟地,全力满足优质项目用地需求。

大力发展都市经济。聚焦产业升级和消费升级新需求,加快发展现代金融、现代物流、研发设计、供应链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带动制造业向价值链高端提升。推动商贸、旅游、餐饮、康养等生活性服务业品牌化升级,打造一批高品质消费集聚区,建设区域消费中心城市。大力发展数字经济,推动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培育软件服务、信息安全、数字金融、人工智能等数字产业,实施数字赋能工程,打造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大力发展总部经济,吸引总部企业在珠海集聚。

精准高效招商引资。聚焦产业发展方向和产业路径选择,大力开展产业链招商、以投促引、以商引商,引进一批具有龙头引领和造血强链功能的上下游重点产业项目。坚持以产业项目落地为中心整合优化政府各部门工作流程,成立土地、金融、审批服务等工作专班,重构项目建设审批服务机制,优化项目落地闭环管理服务机制,形成高效的“一盘棋”招商工作格局,推动优质项目快落地、快建设、快投产。建立项目招引领导负责制,完善以项目落地结果和效益为导向的考核机制,形成上下协同、分工负责、一级带着一级干的良好局面。

(三)实施创新发展主导战略,建设湾区新兴科技创新城市。坚持创新的核心地位,把创新驱动作为城市发展的主导战略,更大力度吸引和聚集各类创新要素,全面提升创新体系整体效能,积极推进广珠澳科技创新走廊建设,为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提供有力支撑。

吸引集聚创新资源。深化与“大院大所”合作,鼓励各类创新主体在珠共建高水平研发机构,“揭榜挂帅”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打好科技创新“跨境牌”,深化与港澳科技创新合作,推动“两廊两点”深度对接,支持中国—葡语国家科技交流与成果转化中心、北师港浸大区域协同创新中心、澳珠产学研创新联盟等平台建设,更好融入全球创新网络。大力吸引创新技术成果落地转化,引进金融机构总部和知名风投基金,推动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

提升优化创新载体。高质量推进高新区建设,以后环片区为启动区打造未来科技城。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支持构建龙头企业牵头、高校院所支撑、各创新主体协同的创新联合体,开展产业共性关键技术研发、科技成果转化及产业化、科技资源共享服务,深化产学研结合。完善“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科技园”孵化体系,支持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广东省实验室(珠海)等科研平台更好发挥作用,加快横琴先进智能计算平台等重点科技基础设施建设,推动企业、科研机构、在珠高校建设成果转化基地。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大力激发创新创造活力。

建设湾区人才高地。坚持人才是第一资源,优化升级“珠海英才计划”,打造全球人才创新创业优选目的地。发挥科技基础设施、实验室、研发机构、院士工作站等平台作用,着力引进培育一批高水平的战略科技人才和青年科技人才,吸引留学人员归国创新创业和高精尖创新项目团队整建制落户。支持在珠高校建设高水平大学,引导高校优化专业设置,推动职业教育提质培优,培养更多产业所需的应用型、技能型人才。创新人才友好型体制机制,推进粤港澳人才融合发展,建立健全人才服务保障体系,让人才在珠海工作安心、生活舒心、办事顺心。

(四)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持续释放发展动力。用好改革开放关键一招,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力破除制约高质量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以更深层次改革、更高水平开放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

加强改革系统集成。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推进要素市场化配置、现代流通体系、公平竞争制度、社会信用体系、财政管理体制等重点领域改革,不断畅通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各环节。持续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加强国有资本管理和监督,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环境,支持和引导资本规范健康发展,推动中小微企业健康成长,充分激发市场主体的经济活力。落实好中央及省赋予珠海的改革试点任务,策划实施更多战略战役性改革和创造型引领型改革,打造在全国全省立得住、叫得响的改革品牌。

扩大更高水平开放。充分发挥合作区的独特平台优势,深度参与“一带一路”建设,主动对标高标准国际经贸规则,稳步推进制度型开放。推动外资外贸提质增效,深化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等平台建设,优化整合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大力发展跨境电商、数字贸易等外贸新业态新模式。继续办好中国航展等重大国际会展活动,深化与国际友好城市交流往来,拓展国际合作新空间。

打造优质营商环境。坚持企业需求导向,加快提升政府行政效能,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深化“放管服”改革,深化“数字政府”建设,优化“一站式”服务,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全面落实新的减税降费政策,加大对实体经济融资支持力度,整合企业扶持政策,为企业成长壮大提供“保姆式”贴身服务。系统优化政务环境、市场环境、法治环境、诚信环境,推动形成重商亲商安商惠商的浓厚氛围。

(五)做强城市功能,大力提升城市承载力和辐射力。强化规划龙头引领作用,持续优化空间布局、交通格局、基础设施配套,全面提升核心城市功能,支撑城市能级量级提升。

优化城市空间布局。编制实施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合理安排城市建设的节奏、时序和强度。完善东、西“双城”架构,东部城区强化政治经济科教文化功能,西部城区强化产业交通服务配套功能,加强“双城”联动融合。坚持组团式布局,促进各组团快速联通、产业协同、生活便捷、宜居宜业。加快珠江口东西两岸融合互动发展,谋划推进深珠合作示范区、伶仃洋(深珠)通道建设,构建区域经济发展新轴带。全面深化珠中江阳合作,推进珠海—江门大型产业集聚区和大湾区(珠西)高端产业发展集聚区等重大产业平台建设,加大交通、环保等领域合作力度,引领带动珠江口西岸都市圈发展。

建设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充分发挥空港、海港、港珠澳大桥的综合优势,打造海陆空一体的现代化交通体系。加快推进珠海机场改扩建工程、莲洲通用机场二期、高栏港集装箱码头三期等项目建设,争取设立珠海机场国际口岸,打造区域枢纽机场和沿海主枢纽港。积极参与“轨道上的大湾区”建设,加快珠海鹤洲站、珠海至肇庆高铁等项目规划建设,打造珠江口西岸轨道交通中心。着力构建“八横十一纵”高快速骨干路网,加快推进黄茅海跨海通道、珠海隧道、香海高速等重大项目建设,推动与深中通道快速连接。加强交通拥堵治理,发展城市立体交通,疏通道路“毛细血管”微循环,提升城市通勤效率。

全面提升城市功能品质。统筹生产、生活、生态布局,预留重大产业项目和城市功能性、服务类设施建设空间,推动产城人融合发展。加强城市空间风貌管控,尊重城市历史文化,积极稳妥推进城市更新,避免大拆大建,让城市留住记忆、让人们记住乡愁。积极完善城市生命线系统,健全防灾减灾救灾和应急处置体系,统筹推进海绵城市、供水蓄水、防洪排涝、燃气管道等建设,提升城市安全韧性水平。推进城市精细化管理,加快数字城市建设,形成数字治理新模式。

(六)持续增进民生福祉,更好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正确处理增长和分配关系,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在推动发展的基础上,把促进共同富裕落实到增加居民收入上,加大财政保障力度,用心用情用力办好每一件民生实事,让美好生活更加可及。

加大优质公共服务供给。深入推动教育现代化,扎实推进“双减”等教育改革,扩大基础教育公办学位供给,推动集团化办学,缩小区域、城乡教育发展差距。大力实施健康珠海行动,加快优质医疗资源提质扩容和区域均衡布局,推进高水平医院建设,争创区域医学中心。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加快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深入推进“粤菜师傅”“广东技工”“南粤家政”工程,推动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

强化社会保障托底功能。全面落实初次分配、再分配、三次分配协调配套等相关制度安排,着力扩大中等收入群体规模。不断完善城乡统一、覆盖全面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实现基本养老、基本医疗、工伤、失业等保险应保尽保。健全社会救助、社会福利、社会公益体系,做好残疾人、低保户、困难家庭等重点群体的服务保障工作。

建设全龄友好型城市。加快建设青年友好型城市,完善青年人才激励和保障机制,让青年在特区建设中充分施展才华、实现人生理想。建设儿童友好型城市,围绕落实三孩生育政策,健全普惠托育服务等配套支持体系,扩大面向儿童的公共服务供给,让广大儿童健康快乐成长。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完善养老服务体系,促进老龄事业发展。

(七)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全力做好新时代“三农”工作,着力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

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发展现代都市农业,加快推进现代农业产业园和洪湾渔港经济区建设,完善海鲈、黄立鱼产业链,打造优质农产品供应中心。加快发展现代种业,强化良种推广和成果转化。推动三产融合发展,加快建设以珠海台创园为平台的国家级农业公园,依托田园综合体、乡村民宿,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休闲观光农业等新产业新业态。

实施乡村建设提质行动。高水平推进村庄规划建设,保护好会同村、南门村、三板村等一批传统村落民居,提升唐家湾镇、斗门镇等历史文化名镇开发利用水平。强化农田水利、道路交通、光纤宽带等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农村基础设施提档升级。以农村厕所革命、生活污水垃圾处理、村容村貌提升为重点,深化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建设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

提升乡村治理能力水平。健全党组织领导的乡村治理体系,建设充满活力、和谐有序的乡村社会。持续深化农村综合改革,扎实推进农村宅基地、城乡融合发展等改革试点,扶持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促进农民收入持续增长。完善村规民约,持续推进农村移风易俗,推动形成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继续推进对口贵州遵义市东西部协作、对口产业帮扶和阳江茂名驻镇帮镇扶村工作,做好对口支援西藏米林县、米林农场和重庆巫山县等工作。

(八)厚植绿色生态优势,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珠海。坚持生态优先,以碳达峰、碳中和促进全面绿色转型,打造生态文明新典范。

推动绿色低碳发展。严格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巩固提升珠海生态环境优势。构建绿色经济体系,推动能耗“双控”向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转变,发展节能环保、绿色制造、清洁能源等低碳产业。实施全面节约战略,推行绿色建筑、绿色出行、绿色消费,营造绿色低碳生产生活新风尚。

加强环境综合治理。坚持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严格落实河长制、湖长制、林长制,建设美丽河湖和城乡碧道,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推进重点领域环境污染治理,全面改善环境质量。推动垃圾分类与再生资源回收“两网融合”,建设“无废城市”。

强化海洋保护利用。促进陆海统筹,做好近岸海域综合整治和红树林生态修复,推进珠江口中华白海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淇澳—担杆岛省级自然保护区建设,推动生物多样性保护。完善海岛、渔港、码头等基础设施建设,促进陆岛交通便利化,在保护中促进海洋旅游、海洋渔业发展,科学利用海洋资源。

(九)推动文化繁荣发展,增强城市文化软实力。围绕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塑造开放包容、独具魅力的城市文化,加快建设区域文化艺术中心。

提高社会文明程度。深入实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传播工程,不断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凝聚力和引领力。持之以恒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施新市民培育工程,让敢闯敢试、敢为人先、埋头苦干的特区精神代代相传。深化文明城市全域创建,深入推进公民道德、诚信社会、网络文明建设,不断提高市民道德水准和文明素养。

加大高质量文化供给。全面繁荣新闻出版、广播影视、文学艺术、哲学社会科学事业。实施文艺精品提升工程,铸就具有珠海特色的文艺品牌。加快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做强新型主流媒体,提高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推进公共文化体育服务体系建设,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推进“文化+”融合发展新模式,大力发展高端文化制造及数字文化、创意文化产业,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打造湾区文化会客厅。

绽放城市文化魅力。大力提升“青春之城、活力之都”的城市形象,打造赛事之城、艺术之城、书香之城等特色城市品牌。统筹加强城乡历史文化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利用传承,深入挖掘具有珠海本土特色的岭南文化、红色文化、改革文化、留学文化、海洋文化资源,积极申报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全方位加强珠澳港文化交流合作,推进人文湾区建设。

(十)加强民主法治建设,打造更高水平的平安珠海、法治珠海。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着力营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努力建设最安全稳定、最公平公正、法治环境最好的城市。

提升民主法治建设水平。充分发挥党委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加强党委对人大工作的领导,支持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依法履职,不断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加强党对协商民主建设的领导,提高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水平,更好凝聚共识。不断深化法治珠海建设,统筹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用足用好经济特区立法权推动立法创新,以良法促发展、保善治。加强党对统一战线的领导,促进政党关系、民族关系、宗教关系、阶层关系、海内外同胞关系和谐,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作用,把广大群众紧紧凝聚在党的周围。密切军政军民关系,扎实推动国防动员和军民融合发展。

筑牢社会治理基石。持续推进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工作,深化“平安+”指数应用,提高“大数据+网格化”治理水平。平稳有序向基层放权赋能,引导社会组织、志愿者有序参与基层治理。建立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健全珠澳联合执法新体制,常态化推进扫黑除恶斗争,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健全社会矛盾纠纷预防调处化解综合机制,加强和改进信访工作,巩固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珠海版。

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全面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立足“两个前沿”防范化解各领域重大风险,坚定维护国家政权安全、制度安全、意识形态安全,切实防范化解经济金融领域风险,协同处置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改革开放过程中的各种风险,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坚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科学精准做好疫情防控和珠澳联防联控各项工作。全面提升公共安全水平,强化道路交通、建筑施工、食药品、危化品等领域安全生产综合治理,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四、全面加强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为新时代珠海经济特区加快发展提供坚强保证

(一)筑牢思想根基,永葆绝对忠诚的政治本色。持续学深悟透做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决落实“两个确立”,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运用好党史学习教育成果,巩固全市党员干部群众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持续深化“大学习、深调研、真落实”工作,确保党中央及省委的各项决策部署在珠海落地见效。严明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严肃党内政治生活,严守“五个必须”,杜绝“七个有之”,坚决做到“三个决不允许”,以实际行动诠释对党忠诚。

(二)坚持人民至上,牢固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自觉站稳人民立场,敬畏历史、敬畏文化、敬畏生态,真正把工作做到人民群众的心坎上。坚持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落实好“三重一大”集体决策制度,建立健全重大决策综合影响评估机制。坚决树立“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责任担当,坚决防止简单化、乱作为,坚决反对不担当、不作为。注重提高党委领导经济工作的专业能力,加强产业、科技等知识学习,增强把握经济规律的能力,争当“行家里手”。坚持过紧日子,决不搞劳民伤财的“形象工程”“政绩工程”,把每一分财政资金都用在刀刃上。

(三)夯实基层基础,构筑坚强有力的战斗堡垒。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积极创新国际化环境下党的建设工作。牢固树立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织密建强上下贯通、执行有力的组织体系,实施新一轮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三年行动计划,提升基层党组织建设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水平。加强基层阵地建设,支持金湾、斗门创建全省抓党建促乡村振兴示范区,加强企业、农村、机关、学校、医院、街道社区、社会组织等基层党组织建设,实现党的组织和党的工作全覆盖。深化“领头雁”工程,选优配强基层党组织带头人,更好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

(四)强化实绩导向,锻造堪当重任的特区干部队伍。坚持党管干部原则,落实新时代好干部标准,完善干部选拔任用机制,把对党忠诚、真抓实干、实绩突出的干部选出来用起来。注重在基层一线培养锻炼干部,在重大任务和重大斗争中发现使用干部,坚决破除论资排辈、平衡照顾等陈旧观念,大力培养优秀年轻干部。加强思想淬炼、政治历练、实践锻炼、专业训练,全面增强干部抓改革谋发展的能力和水平。坚持严管和厚爱相结合、激励和约束并重,完善干部考核评价和激励保护机制,让创新型、担当型、实干型、主动型的干部有平台、有作为、有空间。

(五)保持高压态势,持续净化政治生态。纵深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坚决全面彻底肃清李嘉、万庆良恶劣影响。毫不松懈纠“四风”树新风,锲而不舍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深化拓展“两个专项整治”成果,坚决抵制享乐主义、奢靡之风,持续治理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坚持严的主基调,坚持受贿行贿一起查,以零容忍态度惩治腐败,聚焦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深化反腐败工作,深化以案为鉴、以案促改、以案促治,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更好发挥监督治理效能,加强“一把手”和领导班子监督,统筹推进纪律监督、监察监督、派驻监督、巡察监督。紧盯政府投资、财政绩效、国资国企、民生工程等重点领域,扎实做好审计常态化“经济体检”。

扬帆再启航,特区再出发。面向未来,我们唯有勇担使命,才能不负重托。必须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重托,坚决落实党中央及省委的决策部署,在全国全省发展大局中敢于担当、主动作为,在新时代创造出新的更大奇迹。唯有加快发展,才能不负期待。必须切实增强紧迫感和危机感,紧紧抓住发展第一要务,穷尽一切手段、想尽一切办法、集中一切资源,争分夺秒、全力攻坚,闯出高质量发展新天地。唯有当好尖兵,才能不负时代。必须激扬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锐气,振奋敢为人先、奋勇搏击的志气,在你追我赶的格局中争先进位,努力创造无愧于党、无愧于人民、无愧于时代的新业绩。

同志们!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使命和追求,一座城市有一座城市的梦想与担当,历史的接力棒已经交到我们这一代特区人手中。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大力弘扬伟大建党精神,以史为鉴、开创未来,埋头苦干、勇毅前行,以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风雨无阻的精神状态,一年接着一年干,一锤接着一锤敲,高质量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化经济特区,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编辑:庞晓丹 责任编辑:田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