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大湾区高质量发展新引擎——珠海市“十四五”规划“大”字篇

“十四五”时期是珠海转型发展的窗口期、跨越发展的关键期、破局突围的攻坚期,珠海迫切需要加快从“小而美”向“大而强”“大而优”转型跨越。通过统筹谋划城市产业发展格局、基础设施格局和国土空间格局,推进新型城镇化,推动产城融合、职住平衡,全面提升城市能级量级,深度融入新发展格局。

打造新发展格局重要节点城市

1.推动畅通国内大循环和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

贯通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各环节,形成国民经济良性循环。

加快建设商贸物流基础设施,鼓励商贸流通企业和零售网点实现连锁化经营。

支持外贸企业出口转内销技术改造,鼓励企业利用线上平台开拓国内市场,营造良好的内销氛围。推动加大服务业对外开放力度,创新发展转口贸易、离岸贸易。

2.加快建设国际化消费中心

促进传统消费提档升级,坚持汽车使用管理,推广新能源汽车,发展汽车后服务市场。

继续实施家电以旧换新等惠民政策。

推动加快发展免税购物,加强与港澳旅游文化会展商品等消费市场互补联动,用好离境退税政策,扩大离境退税商店数量规模,积极发展市内免税店。

培育新型消费,拓展5G终端、智能家居、智能网联汽车等信息产品消费,培育壮大电竞电玩、远程医疗教育等信息服务消费,支持制造企业建设电商平台、开展直播促销。

合理增加公共消费,加大珠海品牌公共财政扶持力度,提高民生领域公共服务供给水平。

落实“一城一策”长效机制,坚持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

推动商业载体升级改造,打造“商务诚信示范商圈”。

3.着力扩大有效投资

保持投资合理增长。

拓展投资空间,加快建设5G网络、大数据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重点推进新型城镇化、交通水利等重大工程,补齐公共卫生、生态环保、防灾减灾、民生保障领域短板,支持企业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扩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

推进基础设施不动产投资信托基金(REITs)试点。

增强现代产业发展新动能

1.打好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攻坚战

聚焦家用电器等优势产业,补齐缺失环节、薄弱环节,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性、竞争力。

支持企业建设制造业创新中心。

鼓励龙头骨干企业设立境外研发设计中心和分支机构、境外采购中心、境外分销和服务网络、海外仓和境外配送中心,建立产能协调、覆盖广泛的全球供应链网络。

2.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

建设全球先进制造业基地和产业创新高地,培育五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即打造有区域影响力的集成电路产业集聚区,打造生物医药大健康产业集群,打造特色新能源产业高地,打造国际一流的新材料基地,打造最具影响力的打印设备产业高地。

3.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航空产业集群

加强与世界知名航空航天企业合作,构建商用飞机全产业链,建设国内重要的民用航空产业基地。

拓展中国国际航空航天博览会领域,进一步增加防务展示内容,办好亚洲通航展。

4.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

大力发展信息服务工业设计、文化创意等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发展总部经济。

发挥空港、海港和保税物流园区枢纽作用,加快建设生产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承载城市。

5.加快建设区域特色金融中心

优化现代金融产业布局,以跨境金融为核心,以科技金融和金融科技为两翼,以要素市场和财富管理为重点,构建多维金融业态发展格局。

深化澳门珠海跨境金融合作,加快建设跨境金融合作示范区,支持澳门在粤澳深度合作区建设以人民币计价的证券市场,推动开展人民币海外投贷基金试点,探索建设与境内在岸市场相对隔离、与澳门高度融合的金融市场。

推动设立服务大湾区跨境投融资需求的专业金融机构,支持发展海洋金融、普惠金融、供应链金融。

鼓励发展数字金融产业,研究建设数字资产市场,争取数字人民币试点,支持区块链等金融科技基础研究和场景运用。

6.建设珠江口西岸数字经济高地

推进建设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建设省级信创产业示范区、5G产业园。

建设现代化产业园区

1.统筹规划园区建设

高质量编制产业园区建设指引和产业地图,提升产业园专业化程度,建立“园区-产业”统筹联动发展机制。

深化珠海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一区多园”管理体制改革,唐家湾主园区重点发展集成电路设计、智能制造装备和生物医药产业,打造华南地区第三代半导体发展示范区,做强软件和集成电路设计省级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和软件产业国家高技术产业基地。

富山工业园重点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智能电器和高端装备制造产业。

航空航天产业园区和三灶科技工业园重点发展生物医药、新能源、新能源汽车和航空航天产业,加快建设珠海国际健康港,做强生物医药和新能源客车省级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航空产业国家高技术产业基地。

新青科技工业园重点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和新能源,创建全省电子信息产业转型升级、产城一体、可持续发展示范区。

南屏科技工业园重点发展智能制造装备、智能家居、高端打印设备等产业,加快建设南屏科技生态城、三溪科创城,将园区打造成为珠海新型产业园区标杆。

珠海经济技术开发区重点发展海洋工程装备制造、家用电器、高端打印设备、新材料、清洁能源和港口物流等产业,加快建设高栏港综合保税区,做优绿色新材料产业园,做强海洋工程装备国家新型工业化示范基地;强化化工产业园区安全生产源头管控,高标准规范园区化工产业规划布局,落实化工园区产业发展指引,严格项目准入把关,推动化工产业高质量绿色可持续发展。

珠海保税区-珠澳跨境工业区(珠海园区)重点发展航空配套、电子信息、生物医药和商贸服务等产业,加快建设粤港澳物流园。

推动联港工业园区转型升级,设立斗门智能制造省级经济开发区。

规范有序建设平沙影视文化、万山海洋科创、莲洲水产等省级特色小镇。

2.促进园区体制机制创新

建立健全市级产业园招商统筹协调机制,对接“5+1”千亿级产业集群目标库精准招商。

3.完善园区配套设施

高标准高水平建设产业园区配套设施,完善园区与城区间、园区与园区间、园区与社区间的快速交通网络,打造15分钟产城融合生活圈。

推进园区与城市公共设施无缝对接,将园区及周边区域生活、医疗、教育等公共服务设施纳入国土空间规划统筹布局,在建设用地安排方面给予保障。

创建现代海洋城市

1.构建海洋开发新格局

高标准编制海岛保护与利用规划,统筹岸线近海深远海开发利用,打造伶仃洋西部、万山群岛、磨刀门-黄茅海三大海域组团,形成海岸海岛有序开发、有机衔接、科学匹配的新格局。

2.提升海洋产业竞争力

加快建设珠海深海高端智造科技园。

支持万山海洋开发试验区打造无人船产业发展高地。

加快建设海洋生物医药产业集聚示范区。

打造海上风电科技创新中心。

组团开发海岛群、酒店群、项目群,发展邮轮、游艇、水上运动和深海潜游,打造享誉全球、富有特色、体验舒适、品质卓越的海洋旅游目的地。

3.开展海洋综合治理

建设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开展重点海湾整治和海岸线修复,优化滨海生态景观廊道和亲海观景平台建设。

规范无居民海岛开发利用,落实珠海经济特区无居民海岛开发利用管理规定。

加强海洋污染防治,强化涉海工程环境监管,严格控制陆源入海污染物。

激发民营经济活力

1.持续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环境

建立中小企业服务平台,实施“一对一”贴心服务。

鼓励民营资本参与城市更新、新型基础设施等领域的重点项目,不以任何形式增设民营企业门槛限制。

降低民营企业生产经营成本,实行低于法定最高年限出让、先租后让等弹性出让方式供应产业用地,按片区实施厂房和办公用房租金分级分类价格指导,加大转供电加价治理力度。

做好人才公寓配租,降低民营企业高层次人才用房成本。帮助企业用足用好国家税收减免政策,在权限范围内做到能减则减、能免则免、能缓则缓,扩大税务诚信报告免责体系实施范围。

2.建设更精准有效的金融支持体系

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民营企业的信贷支持力度,鼓励建立企业普惠金融“白名单”制度,落实小微企业流动资金贷款“无还本续贷”政策,鼓励银行以拟拨付资金作为应收账款提前给予企业信贷支持。

扩大中小融、粤信融、“四位一体”等金融服务平台风险补偿和贴息范围。

发挥国有资本投资公司和政府性引导基金作用,通过市场化方式设立民营企业纾困基金,支持民营企业健康发展。

3.强化民营企业引才招工保障

建立人力资源需求调查机制,组织民营企业与人力资源中介服务机构、培训院校精准对接用工需求,帮助民营企业组团赴对口帮扶地区、省内外劳务输出地区开展跨区域招工引才。

4.大力弘扬企业家精神

积极宣传优秀民营企业和企业家,设立“珠海企业家日”。

建设民营企业家智库,鼓励民营企业家参与涉企政策制定,健全规范化常态化政企沟通渠道。

构建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

1.建设珠江口西岸轨道交通中心

编制实施市铁路及各层次轨道交通一体化规划,系统谋划高铁、城际、市域(郊)和城市轨道,加快构建市域综合轨道交通网。

加快构建北优东接、辐射粤西的多层次轨道交通网络。建成珠海至肇庆高铁(珠海至江门段),加快建设广州至珠海(澳门)高铁,力争开工建设深珠高铁(深南高铁深珠段),规划建设珠江西岸沿海高铁通道。

加快建设与大湾区重点城市之间的城际铁路,全线贯通珠机城际,开工建设南沙至珠海(中山)城际、广佛江珠城际(珠机城际北延线)。

推动广珠铁路客运化改造、珠机城际公交化改造,规划研究城市轨道1号线、2号线。

2.织密内联外拓的高快速路网

洪鹤大桥。

加快打造高效快捷通达大湾区中心城市的高快速路体系。

构建以港珠澳大桥为核心的路桥交通网络,建成黄茅海跨海通道、鹤港高速,完善港珠澳大桥及其西延线周边路网。

完善我市对接大湾区重点城市的交通路网,建成金琴快线北延线,开工建设高栏港高速北延线(包括机场高速北延线)和情侣北路北延线,谋划深南高速公路(伶仃洋公路通道)、珠峰大道西延线和横琴第三通道北延线。

3.打造区域航空航运枢纽

建设区域性枢纽机场,深化珠港澳机场合作,按照省部署推进机场资源整合试点工作,建成珠海机场改扩建工程、机场综合交通枢纽和空港国际智慧物流园,推动珠海机场设立国际口岸、开通国际航线,启动建设第二跑道和3号航站楼(T3)航站区,推动珠海机场智慧化改造,旅客吞吐量达到2750万人次/年,货邮吞吐量达到10.4万吨/年。

建成莲洲通用机场二期,推动莲洲通用机场开通口岸。

建设国家综合交通运输体系重要枢纽港,开工建设高栏港集装箱码头三期等深水泊位,加快建设深水航道和疏港交通基础设施,发展“江海联运”“海铁联运”,优化珠海港货物运输结构,珠海港货物吞吐量达到1.7亿吨/年,集装箱吞吐量达到600万标准箱/年。

4.加快构建综合交通枢纽体系

加快建设以鹤洲高铁站、珠海北站、拱北口岸、珠海机场为主枢纽的客运交通体系,推动港珠澳大桥珠海公路口岸、新横琴口岸、九洲港、金湾枢纽等重要交通节点建设。

提升口岸设施水平,重建九洲港口岸,改造拱北口岸,完善新横琴口岸,开通青茂口岸,推动口岸间接驳交通便捷高效、免费换乘,联动发展全市口岸。

5.构筑新型基础设施体系

建成全国领先的信息基础设施,实现5G网络城乡全覆盖,5G基站累计达到2.5万座,持续扩大5G专网在政务服务、车联网等重点行业和领域的覆盖面,合理布局边缘计算中心和中小型数据中心,建成具备E级计算能力的超算中心。

推进物联网泛在感知设施布局,加快“万物互联”。打造高水平的创新基础设施,聚焦区块链、量子科技、空天海洋和生命健康等领域,谋划布局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携手港澳力争新一轮国家大科学装置落户珠海。

6.构建现代化能源保障体系

完善能源供应体系,加快推进天然气互联互通工程和万山港区、高栏港区LNG接收站建设,推动气源主体多元化。

建设能源储备基地,谋划推动应急调峰和储气库建设,加快推进珠海港煤炭储备基地扩容增产,完善成品油储备设施布局。

大力发展清洁能源,谋划推动海上风电、太阳能发电建设,加快天然气和可再生能源利用,实施智慧能源示范工程,推进能源清洁低碳化转型。

构建坚强智能电网,规划建设500千伏金鼎输变电站及配套线路工程,建成一批智能电网和智能配网,强化大规模分布式新能源接入和消纳能力。

加强对澳门能源保障,建成对澳门供电第三通道。

优化新型城镇化空间布局

1.构建“一核一极双中心多组团”的城市空间格局

以横琴、保税、洪湾一体化区域为核心建设城市新中心,以高新区唐家湾主园区为极点建设城市创新发展增长引擎,推动香洲主城区建设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西部生态新区建设交通产业中心,带动航空新城、高栏海港城、富山智造城、万山海岛中心镇等城市组团加快发展

2.实施城市空间均衡发展战略

建设横贯东西的综合交通网络,织密西部城区的高快速路和内部路网,规划研究联通东西的城市轨道,实现东西部城区30分钟通达。

3.推进南联西拓东接北进中优

向南联动澳门,加快建设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打造引领带动全域发展的超级都市区。

向西拓展与粤西城市交流合作,依托“港珠澳大桥-大桥西延线-黄茅海大桥”主通道,加快建设新城新区。

向东对接港深极点,依托港珠澳大桥、深珠通道和深中通道,协同建设“两廊两点”(广深港、广珠澳科技创新走廊和深港河套、粤澳横琴科技创新极点)。

向北对接广佛极点,依托高速铁路、城际轨道,与广州、佛山、中山融合发展。

优化提升我市的城市功能,统筹开发强度与人口密度,规划建设产城融合、职住平衡、生态宜居、交通便利的综合产业服务区。

4.塑造城市特色风貌

加强城市风貌与建筑形态管理,优化城市设计,挖掘山海城市特色,强化人口密度、开发强度、建筑高度和滨水岸线、山脊线、天际线“三度三线”立体管控。

建设公园城市,打造情侣路核心景观区、市民服务中心和文化艺术中心等高品质城市公共空间,优化提升山-城-海休闲廊道系统,实现城市融入生态、公园融入生活。

5.开展城市更新行动

推进重点区域和门户区域的连片拆建更新,加快“城市之心”、九洲港改造等项目建设,补齐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短板。

整合旧工业园区资源,加快三溪片区、唐家第一工业区等工改产项目建设,为新兴产业发展腾出空间。

加快洪湾、东岸等城中旧村改造项目建设,实施2000年前建成的需改造城镇老旧小区综合整治任务。

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1.推进富民兴村产业发展

强化农渔业科技和装备支撑,支持台湾农民创业园、珠海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实施国家级智慧农业示范工程,支持广东(珠海)现代种业发展中心建设种业研发基地,支持白蕉海鲈产业园创建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

建设市内外“菜篮子”生产稳供基地,“菜篮子”产品供给率达到60%。完善主要农渔业产品生产管理、种苗繁育和加工储运标准,加快建设白蕉水产品加工物流园。

建设农渔业产品质量安全溯源管理平台,打造区域公用品牌和企业产品品牌。

实施“四变工程”,开工建设珠海农业公园,建设乡村精品民宿,打造乡村旅游精品线路。

2.建设生态宜居美丽乡村

统筹城镇和村庄规划建设,保护传统村落和乡村风貌,把镇建设成服务农民的区域中心。

实施农村饮水提质增效工程。

基本完成农村旧房整治,提升乡村旅游厕所规格,加强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自然村基本实现雨污分流,生活污水治理率达到95%,行政村全面达到省定美丽宜居村标准。

3.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

开展斗门区、平沙镇城乡融合发展省级试点。落实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三十年政策,培育农渔业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和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建设助农服务综合平台,推广“龙头企业+职业经理人+合作社+农户”等利益联结模式,实现小农户和现代农业有机衔接。

 

文字:陈新年 整理 图片:李建束 编辑:唐祺珍 责任编辑:王朝辉
打造大湾区高质量发展新引擎——珠海市“十四五”规划“大”字篇
珠海特区报 2021-08-26 10:25

“十四五”时期是珠海转型发展的窗口期、跨越发展的关键期、破局突围的攻坚期,珠海迫切需要加快从“小而美”向“大而强”“大而优”转型跨越。通过统筹谋划城市产业发展格局、基础设施格局和国土空间格局,推进新型城镇化,推动产城融合、职住平衡,全面提升城市能级量级,深度融入新发展格局。

打造新发展格局重要节点城市

1.推动畅通国内大循环和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

贯通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各环节,形成国民经济良性循环。

加快建设商贸物流基础设施,鼓励商贸流通企业和零售网点实现连锁化经营。

支持外贸企业出口转内销技术改造,鼓励企业利用线上平台开拓国内市场,营造良好的内销氛围。推动加大服务业对外开放力度,创新发展转口贸易、离岸贸易。

2.加快建设国际化消费中心

促进传统消费提档升级,坚持汽车使用管理,推广新能源汽车,发展汽车后服务市场。

继续实施家电以旧换新等惠民政策。

推动加快发展免税购物,加强与港澳旅游文化会展商品等消费市场互补联动,用好离境退税政策,扩大离境退税商店数量规模,积极发展市内免税店。

培育新型消费,拓展5G终端、智能家居、智能网联汽车等信息产品消费,培育壮大电竞电玩、远程医疗教育等信息服务消费,支持制造企业建设电商平台、开展直播促销。

合理增加公共消费,加大珠海品牌公共财政扶持力度,提高民生领域公共服务供给水平。

落实“一城一策”长效机制,坚持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

推动商业载体升级改造,打造“商务诚信示范商圈”。

3.着力扩大有效投资

保持投资合理增长。

拓展投资空间,加快建设5G网络、大数据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重点推进新型城镇化、交通水利等重大工程,补齐公共卫生、生态环保、防灾减灾、民生保障领域短板,支持企业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扩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

推进基础设施不动产投资信托基金(REITs)试点。

增强现代产业发展新动能

1.打好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攻坚战

聚焦家用电器等优势产业,补齐缺失环节、薄弱环节,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性、竞争力。

支持企业建设制造业创新中心。

鼓励龙头骨干企业设立境外研发设计中心和分支机构、境外采购中心、境外分销和服务网络、海外仓和境外配送中心,建立产能协调、覆盖广泛的全球供应链网络。

2.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

建设全球先进制造业基地和产业创新高地,培育五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即打造有区域影响力的集成电路产业集聚区,打造生物医药大健康产业集群,打造特色新能源产业高地,打造国际一流的新材料基地,打造最具影响力的打印设备产业高地。

3.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航空产业集群

加强与世界知名航空航天企业合作,构建商用飞机全产业链,建设国内重要的民用航空产业基地。

拓展中国国际航空航天博览会领域,进一步增加防务展示内容,办好亚洲通航展。

4.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

大力发展信息服务工业设计、文化创意等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发展总部经济。

发挥空港、海港和保税物流园区枢纽作用,加快建设生产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承载城市。

5.加快建设区域特色金融中心

优化现代金融产业布局,以跨境金融为核心,以科技金融和金融科技为两翼,以要素市场和财富管理为重点,构建多维金融业态发展格局。

深化澳门珠海跨境金融合作,加快建设跨境金融合作示范区,支持澳门在粤澳深度合作区建设以人民币计价的证券市场,推动开展人民币海外投贷基金试点,探索建设与境内在岸市场相对隔离、与澳门高度融合的金融市场。

推动设立服务大湾区跨境投融资需求的专业金融机构,支持发展海洋金融、普惠金融、供应链金融。

鼓励发展数字金融产业,研究建设数字资产市场,争取数字人民币试点,支持区块链等金融科技基础研究和场景运用。

6.建设珠江口西岸数字经济高地

推进建设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建设省级信创产业示范区、5G产业园。

建设现代化产业园区

1.统筹规划园区建设

高质量编制产业园区建设指引和产业地图,提升产业园专业化程度,建立“园区-产业”统筹联动发展机制。

深化珠海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一区多园”管理体制改革,唐家湾主园区重点发展集成电路设计、智能制造装备和生物医药产业,打造华南地区第三代半导体发展示范区,做强软件和集成电路设计省级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和软件产业国家高技术产业基地。

富山工业园重点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智能电器和高端装备制造产业。

航空航天产业园区和三灶科技工业园重点发展生物医药、新能源、新能源汽车和航空航天产业,加快建设珠海国际健康港,做强生物医药和新能源客车省级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航空产业国家高技术产业基地。

新青科技工业园重点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和新能源,创建全省电子信息产业转型升级、产城一体、可持续发展示范区。

南屏科技工业园重点发展智能制造装备、智能家居、高端打印设备等产业,加快建设南屏科技生态城、三溪科创城,将园区打造成为珠海新型产业园区标杆。

珠海经济技术开发区重点发展海洋工程装备制造、家用电器、高端打印设备、新材料、清洁能源和港口物流等产业,加快建设高栏港综合保税区,做优绿色新材料产业园,做强海洋工程装备国家新型工业化示范基地;强化化工产业园区安全生产源头管控,高标准规范园区化工产业规划布局,落实化工园区产业发展指引,严格项目准入把关,推动化工产业高质量绿色可持续发展。

珠海保税区-珠澳跨境工业区(珠海园区)重点发展航空配套、电子信息、生物医药和商贸服务等产业,加快建设粤港澳物流园。

推动联港工业园区转型升级,设立斗门智能制造省级经济开发区。

规范有序建设平沙影视文化、万山海洋科创、莲洲水产等省级特色小镇。

2.促进园区体制机制创新

建立健全市级产业园招商统筹协调机制,对接“5+1”千亿级产业集群目标库精准招商。

3.完善园区配套设施

高标准高水平建设产业园区配套设施,完善园区与城区间、园区与园区间、园区与社区间的快速交通网络,打造15分钟产城融合生活圈。

推进园区与城市公共设施无缝对接,将园区及周边区域生活、医疗、教育等公共服务设施纳入国土空间规划统筹布局,在建设用地安排方面给予保障。

创建现代海洋城市

1.构建海洋开发新格局

高标准编制海岛保护与利用规划,统筹岸线近海深远海开发利用,打造伶仃洋西部、万山群岛、磨刀门-黄茅海三大海域组团,形成海岸海岛有序开发、有机衔接、科学匹配的新格局。

2.提升海洋产业竞争力

加快建设珠海深海高端智造科技园。

支持万山海洋开发试验区打造无人船产业发展高地。

加快建设海洋生物医药产业集聚示范区。

打造海上风电科技创新中心。

组团开发海岛群、酒店群、项目群,发展邮轮、游艇、水上运动和深海潜游,打造享誉全球、富有特色、体验舒适、品质卓越的海洋旅游目的地。

3.开展海洋综合治理

建设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开展重点海湾整治和海岸线修复,优化滨海生态景观廊道和亲海观景平台建设。

规范无居民海岛开发利用,落实珠海经济特区无居民海岛开发利用管理规定。

加强海洋污染防治,强化涉海工程环境监管,严格控制陆源入海污染物。

激发民营经济活力

1.持续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环境

建立中小企业服务平台,实施“一对一”贴心服务。

鼓励民营资本参与城市更新、新型基础设施等领域的重点项目,不以任何形式增设民营企业门槛限制。

降低民营企业生产经营成本,实行低于法定最高年限出让、先租后让等弹性出让方式供应产业用地,按片区实施厂房和办公用房租金分级分类价格指导,加大转供电加价治理力度。

做好人才公寓配租,降低民营企业高层次人才用房成本。帮助企业用足用好国家税收减免政策,在权限范围内做到能减则减、能免则免、能缓则缓,扩大税务诚信报告免责体系实施范围。

2.建设更精准有效的金融支持体系

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民营企业的信贷支持力度,鼓励建立企业普惠金融“白名单”制度,落实小微企业流动资金贷款“无还本续贷”政策,鼓励银行以拟拨付资金作为应收账款提前给予企业信贷支持。

扩大中小融、粤信融、“四位一体”等金融服务平台风险补偿和贴息范围。

发挥国有资本投资公司和政府性引导基金作用,通过市场化方式设立民营企业纾困基金,支持民营企业健康发展。

3.强化民营企业引才招工保障

建立人力资源需求调查机制,组织民营企业与人力资源中介服务机构、培训院校精准对接用工需求,帮助民营企业组团赴对口帮扶地区、省内外劳务输出地区开展跨区域招工引才。

4.大力弘扬企业家精神

积极宣传优秀民营企业和企业家,设立“珠海企业家日”。

建设民营企业家智库,鼓励民营企业家参与涉企政策制定,健全规范化常态化政企沟通渠道。

构建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

1.建设珠江口西岸轨道交通中心

编制实施市铁路及各层次轨道交通一体化规划,系统谋划高铁、城际、市域(郊)和城市轨道,加快构建市域综合轨道交通网。

加快构建北优东接、辐射粤西的多层次轨道交通网络。建成珠海至肇庆高铁(珠海至江门段),加快建设广州至珠海(澳门)高铁,力争开工建设深珠高铁(深南高铁深珠段),规划建设珠江西岸沿海高铁通道。

加快建设与大湾区重点城市之间的城际铁路,全线贯通珠机城际,开工建设南沙至珠海(中山)城际、广佛江珠城际(珠机城际北延线)。

推动广珠铁路客运化改造、珠机城际公交化改造,规划研究城市轨道1号线、2号线。

2.织密内联外拓的高快速路网

洪鹤大桥。

加快打造高效快捷通达大湾区中心城市的高快速路体系。

构建以港珠澳大桥为核心的路桥交通网络,建成黄茅海跨海通道、鹤港高速,完善港珠澳大桥及其西延线周边路网。

完善我市对接大湾区重点城市的交通路网,建成金琴快线北延线,开工建设高栏港高速北延线(包括机场高速北延线)和情侣北路北延线,谋划深南高速公路(伶仃洋公路通道)、珠峰大道西延线和横琴第三通道北延线。

3.打造区域航空航运枢纽

建设区域性枢纽机场,深化珠港澳机场合作,按照省部署推进机场资源整合试点工作,建成珠海机场改扩建工程、机场综合交通枢纽和空港国际智慧物流园,推动珠海机场设立国际口岸、开通国际航线,启动建设第二跑道和3号航站楼(T3)航站区,推动珠海机场智慧化改造,旅客吞吐量达到2750万人次/年,货邮吞吐量达到10.4万吨/年。

建成莲洲通用机场二期,推动莲洲通用机场开通口岸。

建设国家综合交通运输体系重要枢纽港,开工建设高栏港集装箱码头三期等深水泊位,加快建设深水航道和疏港交通基础设施,发展“江海联运”“海铁联运”,优化珠海港货物运输结构,珠海港货物吞吐量达到1.7亿吨/年,集装箱吞吐量达到600万标准箱/年。

4.加快构建综合交通枢纽体系

加快建设以鹤洲高铁站、珠海北站、拱北口岸、珠海机场为主枢纽的客运交通体系,推动港珠澳大桥珠海公路口岸、新横琴口岸、九洲港、金湾枢纽等重要交通节点建设。

提升口岸设施水平,重建九洲港口岸,改造拱北口岸,完善新横琴口岸,开通青茂口岸,推动口岸间接驳交通便捷高效、免费换乘,联动发展全市口岸。

5.构筑新型基础设施体系

建成全国领先的信息基础设施,实现5G网络城乡全覆盖,5G基站累计达到2.5万座,持续扩大5G专网在政务服务、车联网等重点行业和领域的覆盖面,合理布局边缘计算中心和中小型数据中心,建成具备E级计算能力的超算中心。

推进物联网泛在感知设施布局,加快“万物互联”。打造高水平的创新基础设施,聚焦区块链、量子科技、空天海洋和生命健康等领域,谋划布局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携手港澳力争新一轮国家大科学装置落户珠海。

6.构建现代化能源保障体系

完善能源供应体系,加快推进天然气互联互通工程和万山港区、高栏港区LNG接收站建设,推动气源主体多元化。

建设能源储备基地,谋划推动应急调峰和储气库建设,加快推进珠海港煤炭储备基地扩容增产,完善成品油储备设施布局。

大力发展清洁能源,谋划推动海上风电、太阳能发电建设,加快天然气和可再生能源利用,实施智慧能源示范工程,推进能源清洁低碳化转型。

构建坚强智能电网,规划建设500千伏金鼎输变电站及配套线路工程,建成一批智能电网和智能配网,强化大规模分布式新能源接入和消纳能力。

加强对澳门能源保障,建成对澳门供电第三通道。

优化新型城镇化空间布局

1.构建“一核一极双中心多组团”的城市空间格局

以横琴、保税、洪湾一体化区域为核心建设城市新中心,以高新区唐家湾主园区为极点建设城市创新发展增长引擎,推动香洲主城区建设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西部生态新区建设交通产业中心,带动航空新城、高栏海港城、富山智造城、万山海岛中心镇等城市组团加快发展

2.实施城市空间均衡发展战略

建设横贯东西的综合交通网络,织密西部城区的高快速路和内部路网,规划研究联通东西的城市轨道,实现东西部城区30分钟通达。

3.推进南联西拓东接北进中优

向南联动澳门,加快建设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打造引领带动全域发展的超级都市区。

向西拓展与粤西城市交流合作,依托“港珠澳大桥-大桥西延线-黄茅海大桥”主通道,加快建设新城新区。

向东对接港深极点,依托港珠澳大桥、深珠通道和深中通道,协同建设“两廊两点”(广深港、广珠澳科技创新走廊和深港河套、粤澳横琴科技创新极点)。

向北对接广佛极点,依托高速铁路、城际轨道,与广州、佛山、中山融合发展。

优化提升我市的城市功能,统筹开发强度与人口密度,规划建设产城融合、职住平衡、生态宜居、交通便利的综合产业服务区。

4.塑造城市特色风貌

加强城市风貌与建筑形态管理,优化城市设计,挖掘山海城市特色,强化人口密度、开发强度、建筑高度和滨水岸线、山脊线、天际线“三度三线”立体管控。

建设公园城市,打造情侣路核心景观区、市民服务中心和文化艺术中心等高品质城市公共空间,优化提升山-城-海休闲廊道系统,实现城市融入生态、公园融入生活。

5.开展城市更新行动

推进重点区域和门户区域的连片拆建更新,加快“城市之心”、九洲港改造等项目建设,补齐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短板。

整合旧工业园区资源,加快三溪片区、唐家第一工业区等工改产项目建设,为新兴产业发展腾出空间。

加快洪湾、东岸等城中旧村改造项目建设,实施2000年前建成的需改造城镇老旧小区综合整治任务。

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1.推进富民兴村产业发展

强化农渔业科技和装备支撑,支持台湾农民创业园、珠海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实施国家级智慧农业示范工程,支持广东(珠海)现代种业发展中心建设种业研发基地,支持白蕉海鲈产业园创建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

建设市内外“菜篮子”生产稳供基地,“菜篮子”产品供给率达到60%。完善主要农渔业产品生产管理、种苗繁育和加工储运标准,加快建设白蕉水产品加工物流园。

建设农渔业产品质量安全溯源管理平台,打造区域公用品牌和企业产品品牌。

实施“四变工程”,开工建设珠海农业公园,建设乡村精品民宿,打造乡村旅游精品线路。

2.建设生态宜居美丽乡村

统筹城镇和村庄规划建设,保护传统村落和乡村风貌,把镇建设成服务农民的区域中心。

实施农村饮水提质增效工程。

基本完成农村旧房整治,提升乡村旅游厕所规格,加强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自然村基本实现雨污分流,生活污水治理率达到95%,行政村全面达到省定美丽宜居村标准。

3.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

开展斗门区、平沙镇城乡融合发展省级试点。落实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三十年政策,培育农渔业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和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建设助农服务综合平台,推广“龙头企业+职业经理人+合作社+农户”等利益联结模式,实现小农户和现代农业有机衔接。

 

文字:陈新年 整理 图片:李建束 编辑:唐祺珍 责任编辑:王朝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