咬定青山不放松 珠海打造生态文明新典范
珠海特区报 2021-04-02 08:40:53

原标题:
咬定青山不放松 打造生态文明新典范
——珠海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化经济特区“五大战略定位”综述之四

严格落实“五个精准”和“4+1”治理模式深入开展大气污染防治,空气环境质量保持全国前列,2020年连续三个月空气质量在全国168个重点城市中位居第一;

通过“大兵团作战”立体推进水污染防治,前山河石角咀水闸断面水质提升至Ⅲ类,全市水环境质量改善取得重大突破;

把最好的空间用来建设公共建筑,把最美的景色和视线呈现给最广大的市民,让人民群众实实在在享受到绿色发展带来的获得感、幸福感……

山海相拥、陆岛相望、山清水碧,地处珠江出海口的珠海,不仅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禀赋,更始终坚守着一颗初心,让这座城市在经历了40年的高速成长后,仍然有碧海蓝天、绿水青山相伴,打造了一张闪亮的“生态名片”。

省委、省政府在《关于支持珠海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化经济特区的意见》中,赋予珠海“生态文明新典范”的战略定位,明确提出珠海要坚定不移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绿色发展道路,优化提升城市生态环境,全面推行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完善绿色发展评价机制,推动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社会发展优势。这与珠海一路走来的城市发展路径十分契合。

生态立市、环境优先,一直是珠海的发展战略。通过“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坚守,既收获了金山银山,又守护住了蓝天白云、绿水青山,成为珠三角环境质量好、土地开发强度小、人口密度优、社会和谐的城市,成为我国第一个获联合国“国际改善人居环境最佳范例奖”的城市。良好的生态文明环境,是珠海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最美注脚,也是珠海五次获得“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称号的底气所在。

生态立市,制度先行。1992年,珠海率先出台关于保护环境的“八个不准”规定,成为当时全省乃至全国最严格的环境准入要求,为珠海生态环境保护划定不可逾越的政策底线。1998年,珠海在拥有地方立法权后,通过的第一部法规就是《珠海市环境保护条例》。此后,珠海不断开展生态文明立法,先后制定40多部与生态文明相关的地方性法规和政府规章,率先建立了生态环境指数发布机制、创新生态补偿机制,率先探索“五规融合”,率先实施生态文明考核。

环境保护,重在行动。2018年以来,珠海举全市之力坚决打赢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持续落实时间、区域、对象、问题、措施“五个精准”工作机制,聚焦重点扎实推进挥发性有机物VOCs治理、柴油货车攻坚战、工业炉窑整治、工地扬尘防治、污染天气应对“4+1”治理模式,探索多种大气污染物协同控制,持续打好蓝天保卫战;聚焦“保好水治差水”,通过加强水源地环境保护、推动地表水环境保护、开展前山河水质达标攻坚、推进近岸海域污染整治、推进涉水治污设施建设,着力打好碧水保卫战;全市重点行业企业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调查现场采样工作已全部完成,并进行了数据分析及上传,为打赢净土保卫战奠定了基础。

重点行业企业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调查现场采样全部完成。

天蓝水清,数据说话。监测数据显示,2020年全市空气质量指数(AQI)达标率为93.4%,同比增加6.8个百分点;全年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342天,同比增加25天;PM2.5、PM10、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一氧化碳、臭氧项大气污染物全面达标,除二氧化硫持平并继续保持全省最优水平外,其他五项污染物均大幅下降。通过多项举措并进,全市17条城市黑臭水体全部实现“不黑不臭”,9个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连续多年稳定达标,劣V类水体全面稳定消除。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优美的生态环境和良好人居环境,正成为珠海吸引人才、特别是科技创新领域人才扎根的一大优势。而开发强度低、环境承载力强,将为珠海换道超车、“二次创业”加快发展储备充足的势能。

北京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副院长王奇教授建议,珠海应当系统总结过去40年的生态文明建设经验,充分挖掘生态文化内涵,不断擦亮生态文明品牌,推动“生态与经济双赢”的发展模式,把优良的生态环境“存量”转化为高质量发展的“增量”,把生态环境作为珠海经济特区“二次创业”加快发展的最宝贵无形资产,通过市场化、多元化等机制创新,最大限度地释放并解放生态生产力。

当前,珠海正在加快培育以集成电路、生物医药、新材料、新能源、高端打印设备为重点的五大千亿级产业集群,加快打造粤港澳大湾区经济新引擎的同时,也注重发展生态经济,通过积极优化调整产业结构布局,探索出一条绿色、低碳的高质量发展之路,并全面推行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推广绿色生产、绿色消费、绿色建筑、绿色出行。

根据中国投资协会、瞭望周刊社《环球》杂志、中国人民大学生态金融研究中心和第三方绿色评级机构标准排名调研编制的《2020中国绿色城市指数TOP50报告》显示,珠海市以90.1分的绿色指数在生态环境部重点监测的169个城市中排名第11位。

从全面推进垃圾分类到加快创建“无废城市”,从重点推进前山河全流域水环境综合整治到持续深化生态环境保护综合行政执法改革,珠海对生态文明的追求从未止步。

近年来,珠海市为了推动生态文明建设,以加快公园体系建设为抓手,着力构建“森林郊野”“都市特色”“水网湿地”“社区村居”四大公园体系。截至2020年年底,珠海已建成各类公园733个,“300米见绿、500米见园”的公园服务半径全覆盖网络正逐步建立,越来越多的美丽公园成为市民休闲娱乐、参与生态教育的基地场所。随着生活条件的改善,珠海绿色经济发展方式得到了认可,人们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也逐步提高。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珠海深入贯彻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不断推进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化经济特区、打造粤港澳大湾区高质量发展新引擎、打造生态文明新典范贡献生态力量。

文字:郑振华 编辑:周晓晴 责任编辑:田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