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大区激发文旅活力,斗门接续打造地域特色文化名片

初夏的斗门,满是文化味道。

刚刚收桨的斗门龙舟赛,吸引粤港澳大湾区39支龙舟队同河亲水,展现斗门区“岭南体育之乡”的风采:这是龙舟赛水纹般扩散的文化辐射力;

深圳文博会上扬名、 醇逸科技雅琅晶以其精湛的玻璃浮雕彩绘艺术多次成为“国礼”;牙雕作品在中国工艺美术学会主办的大赛上斩获金奖:这是量质齐升中的文创产品;

深入推进“非遗进校园”,丰富多彩的非遗传承活动让大批苗子脱颖而出,以学生为群体的传承项目逐渐成为主体:这是弘扬优秀传统的文化育人;

乡村旅游资源丰富、农文旅产业多元发展,打造出一批如“斗门水上婚嫁集体婚礼”“斗门民间艺术大巡游”、全国乡村旅游精品线路:这是展现民俗魅力的文化旅游。

斗门区是传统文化大区。

激发文化创新活力,更好展示“善雅斗门”内涵!

斗门区通过长远谋划、接续推进,进一步丰富高品质文化供给,推出更多独具韵味的本土文创产品,打造地域特色文化名片,成为不可替代、可供借鉴的区域文化品牌,吸引越来越多的游客体验山水、感悟民俗、品享美食,文化得到了更好的传承。

文化辐射

传统体育大区辐射力不断扩展

岭南水网密布、河涌相连,龙舟赛成为最深入民心的水文化活动。

龙舟赛,赋予龙舟以寓意,风调雨顺、祈福迎祥;

龙舟赛,赋予河水以生动气韵,民俗文化源远流长;

龙舟赛,赋予乡村以精气神,体现和美乡村的凝聚力。

斗门龙舟赛,不可或缺。

5月25日,珠海市全民健身系列活动“大横琴杯”2024年广东省龙舟公开赛暨斗门龙舟邀请赛,在井岸镇黄杨河上演。来自粤港澳大湾区的39支龙舟队激情挥桨,拉开了2024年全省龙舟公开赛首站大幕。

黄杨河水,奔涌入海;斗门龙舟,源远流长,饱含着中华民族同舟共济、团结拼搏、奋勇争先的昂扬精神。

斗门龙舟赛,影响力在不断扩大,辐射面在逐渐延展。

自1988年举办以来,斗门龙舟赛从县区级起步,去年晋升为珠海市竞技项目,今年首次成为省级项目。经过36年发展壮大,该赛事已成为珠海乃至广东体育群众竞技的品牌之一,成为粤港澳大湾区一场体育盛会、民俗传承的文化盛会、开放合作的交流盛会。

在39支龙舟队中,其中5支来自香港和澳门,19支来自广州、深圳、中山、佛山、顺德、东莞、江门等地。

来自澳门的龙舟队在比赛中。

“中山与珠海一衣带水,联系紧密,同台竞技的都是交流多年的兄弟朋友。”斩获公开组第一名的中山同德礼联龙舟队领队陈储成表示,多年来他见证着根脉相连的两地在珠江西岸携手奋进,共同为香山文化写下新时代的生动注脚。

为参加斗门龙舟赛,今年澳门冬泳会组建龙舟队并聘请著名教练李荣昌进行训练。“斗门龙舟赛的影响力不言而喻,这是澳门冬泳会龙舟队首次参加比赛,期望不断积累经验,将这项传统文化传承下去。”澳门冬泳会理事长张满洪表示,今年他以澳门冬泳会龙舟队的舵手身份参赛,“重在参与,享受过程就好。”

斗门龙舟赛影响力像波纹一样扩展开来!

来自斗门区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的数据显示:当天的比赛盛况获央视朝闻天下、新闻直播间、新闻30分、共同关注、东方时空、央视新闻客户端等6个央媒平台,广东广播电视台(触电新闻)、南方日报、南方都市报、羊城晚报、广州日报、珠海特区报等20余家省市媒体,以及香港商报、澳门日报、澳广视等15家港澳媒体报道。

黄杨山,郁郁葱葱,这是山之IP;黄杨河,潮平岸阔,这是水之IP。

作为传统体育大区,斗门区在实现高质量发展之际,重视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成就丰厚内涵的体育IP。

自获评“岭南体育之乡”起,斗门区在田径、乒乓球、游泳、水球、皮划艇、赛艇、激流回旋、蹼泳、龙舟等竞技项目上,先后培养了大批全省和全国冠军,向国家队输送了一批又一批体育尖兵。据斗门区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提供的数据显示:截至目前,斗门区先后有148人次获得全省冠军、277人次获得全国冠军、42人次获得亚洲冠军、13人次获得世界冠军。

文创产品

产业量质齐升产品闻名遐迩

“这件摆盘名叫《耀世而出》,以港珠澳大桥、高铁、港口等作为元素,展现出粤港澳大湾区开放引领、创新驱动的湾区特色。”5月25日,在深圳第二十届文博会珠海展位现场,珠海醇逸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醇逸科技”)总经理李冰介绍说。

醇逸科技文创产品雅琅晶。

位于斗门新青科技工业园的醇逸科技成立于2013年,是广东省首批通过高新技术企业认证的文化创意企业,多次获得中国工艺美术大奖称号以及斗门特色手信等殊荣。该公司打造的斗门本土文创产品雅琅晶,因其精湛的玻璃浮雕彩绘艺术,多次被作为“国礼”赠送给外国元首和政要。

醇逸科技还服务腾讯、华为、北京大学等500多家知名企业、高校和政府机构,将中华摆盘礼从斗门推向全国,实现更高质量发展。

无独有偶。

由中国工艺美术学会主办的“中艺杯”创新设计作品大赛,近期在大连举办。

斗门区7件作品在大赛中脱颖而出,获得3金4银佳绩。其中,何爱群《连年有鱼》等斩获金奖殊荣,黎金植《丰收》等获得银奖。

“获奖作品中有2金3银为牙雕作品,不仅彰显了斗门工艺美术的非凡才华与独特创意,创新与进取的卓越精神,还向全国亮出了斗门猛犸牙雕产业这一文创名片。”国家一级美术师、国家工艺美术大师、珠海工艺美术学会会长何爱群表示。

以“刀”为笔,牙雕工艺日渐成为斗门本土文创一张新名片。

经过多年的集聚发展,斗门白蕉镇榕益村逐步形成猛犸牙雕加工贸易一条街,榕益村也成为国内最大的猛犸牙雕生产基地。数据显示,斗门牙雕产销量占全国市场份额的80%以上,年销售额约4.5亿元,斗门可谓是中国牙雕中心。

雅琅晶、猛犸牙雕……这些优质的文创产品,与文化产业发展密不可分。

斗门区高度重视文化产业发展,积极贯彻落实《珠海市推动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2—2024年)》,深入挖掘特色文化资源,大力推动重点文化项目建设,打造闻名遐迩的文创产品,并取得阶段性成效。

岭南大地田园综合体、珠海大画西游梦工厂、停云小镇生态艺术旅游综合开发项目,被列入珠海市2022-2024年文化产业发展重大项目,逐渐成为珠海文化产业标志性龙头企业;珠海闲云艺术有限公司等3家企业入选珠海市文化企业十强等系列榜单。

打造基地平台,集聚文创效应。

目前,斗门区创建了李氏百草中医药文化基地、雅琅晶文创特色基地、中世发物语文化创意特色基地等文创特色基地,创设雅琅晶文创优才孵化平台、中世发物语文化创意平台、停云小镇环山孵化器等文创平台,进一步推动文化产业链整合创新,不断推出优质文化产品。

文化教育

开展“非遗进校园”成果丰硕

每周四下午,放学铃声一响,井岸镇东风小学四年级学生周沅沅收拾好书包,便奔向戏曲排练室。每周一次的戏曲排练,她从未迟到过。

东风小学戏曲庙会。

斗门区是“中国曲艺之乡”,曲艺文化源远流长。“2016年,东风小学被选为斗门区首个戏曲进校园培育基地,并在校内开设戏曲班,至今已坚持8年。”东风小学校长黄建文表示。每周四下午,戏曲班锣鼓喧天、弦乐和鸣,学生们扎扎实实从基本唱功学起。

走进东风小学,校园内戏曲元素随时可见:戏曲长廊、墙绘、小舞台像映入眼帘,排练室、服装室一应俱全。“学生因戏曲而成长,学校因戏曲而温润。”黄建文表示。

“粤韵童声·快乐传习”成为东风小学的核心校园文化。2021年,东风小学获评为全省优秀中华文化传承学校。

快乐传习戏曲,让孩子们德艺双提升。

8年来,东风小学培育戏曲苗子共计200余人,获得国家、省、市、区各级奖项50多项。东风小学每年送戏曲下乡开展公益演出20余场,学生们在台上唱、念、做、打,有板有眼,神韵十足,得到群众的高度认可。

“由东风小学参与的特色志愿服务项目‘少儿曲艺轻骑兵·文明实践我先行’,在2019年被评为省级学雷锋志愿服务先进典型最佳志愿服务项目。”黄建文介绍,2019年7月,东风小学的陶静妍同学直接由小学考进广东舞蹈戏剧职业学院,虽然不是每一个孩子都和陶静妍一样,人生因为戏曲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孩子的心中已经深植优秀文化种子,变得更加自信了,“这就是戏曲的力量”。

东风小学戏曲培育基地取得的成绩,是斗门区开展“非遗进校园”的丰硕成果之一,也是文化教育中最亮眼的一抹色彩。

文化传承,以文育人。

斗门区坚持把深入开展“非遗进校园”作为重中之重,在学校开展项目多样、内涵丰富的非遗传承活动,大批传承苗子脱颖而出,以学生为群体的传承人成为主体。

新堂小学的醒狮表演。

一份数据彰显斗门区常态化开展“非遗进校园”的不俗成绩,主要包括:

乾务镇五山中心小学的装泥鱼习俗;井岸镇新堂小学醒狮舞龙;斗门镇南门小学、斗门区第二中学、井岸镇东风小学、白藤湖中心小学、莲洲镇横山中心小学的粤曲;白蕉镇白石小学的客家竹板山歌;斗门区和风中学的赵氏家族祭礼;白蕉镇灯笼中心小学的沙田民歌;斗门镇八甲小学的客家咸茶;井岸镇龙西小学的肖像剪影……均形成各具特色的校本课程。

此外,在10余所学校、幼儿园开展“非遗进校园”非遗技艺教学、培训工作,成立培训班、传习所和传承基地近30个,培训项目涵盖国家、省、市、区各级非遗项目。2023年全年惠及学生近10万人次。

值得一提的是,“装泥鱼习俗”项目进驻的乾务镇五山中心小学,“沙田民歌”项目进驻的白蕉镇灯笼中心小学,均被认定为全国中小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学校。

文化旅游

展现本土民俗文化多元魅力

随着长长的鸣笛声,“奋进百千万·绿美斗门行”乡村快乐徒步,近日在斗门镇御温泉举行。

这次乡村快乐徒步的路线精心选择,8公里长的线路上,有御温泉、接霞庄、毓秀书房、菉猗堂和斗门旧街5个点。

当日1800名徒步爱好者沿途所见多是绿道、河涌、修竹、落羽杉,微风徐来,清爽宜人。“很多景点,我们会慢慢感受斗门的人文历史。”澳门居民吴先生开心说道。来自佛山的黄先生一家11口人参加了徒步。从佛山到斗门,开车一个多小时,轻松出行刚刚好。“希望大家开开心心走完8公里,再去品尝一下斗门的农家菜。”澳门民众建澳联盟副理事长陈冰冰表示。

在绿水青山中感受历史文脉,成为这次徒步的一大特色。御温泉的温泉养生、接霞庄的旧貌新颜、毓秀书房的书香弥漫、菉猗堂的今昔风韵、斗门旧街的保护利用……在乡村振兴中焕发出的生机与活力,展现斗门镇作为全省首批“百千万工程”典型镇的风采。

斗门旧街的非遗表演吸引游客驻足。

斗门镇迄今有1000多年历史,既拥有环境优美、风光迤逦的自然景观,也有沉积深厚、悠久绵长的历史人文景观,是珠海历史文化底蕴最深厚、文化旅游资源最丰富的镇之一,形成“一山一寺一温泉,一皇一将一家族”的独特旅游资源,2014年被评为中国历史文化名镇。

随着“港车北上”“澳车北上”政策落地,越来越多的港澳游客选择来斗门镇游玩,斗门镇正加快推进文旅融合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努力打造粤港澳大湾区乡村休闲旅游目的地,在推进“百千万工程”中实现高质量发展。

斗门镇的文化旅游,成为斗门区激活“善雅斗门”的重要组成部分。

斗门区乡村旅游资源丰富多样、文旅活动有声有色、农文旅产业多元发展,打造出一批如“斗门水上婚嫁集体婚礼”“斗门民间艺术大巡游”、非遗美食嘉年华等文化旅游品牌。

文化+旅游,让斗门文化旅游频频出圈、闻名遐迩,近年来获得全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区、中国最美乡村旅游目的地、中国最美休闲度假旅游名区、粤港澳非遗乡村旅游基地等称号;“闲云野鹤无拘束·惬意悠然在莲洲”线路被评为全国乡村旅游精品线路、斗门镇入选省旅游风情小镇,莲洲镇入选省乡村民宿示范镇;斗门旧街入选省级旅游休闲街区等。

文字:张帆 图片:梁冠贤 编辑:唐祺珍 责任编辑:孙宁
传统文化大区激发文旅活力,斗门接续打造地域特色文化名片
珠海特区报 2024-05-31 11:37

初夏的斗门,满是文化味道。

刚刚收桨的斗门龙舟赛,吸引粤港澳大湾区39支龙舟队同河亲水,展现斗门区“岭南体育之乡”的风采:这是龙舟赛水纹般扩散的文化辐射力;

深圳文博会上扬名、 醇逸科技雅琅晶以其精湛的玻璃浮雕彩绘艺术多次成为“国礼”;牙雕作品在中国工艺美术学会主办的大赛上斩获金奖:这是量质齐升中的文创产品;

深入推进“非遗进校园”,丰富多彩的非遗传承活动让大批苗子脱颖而出,以学生为群体的传承项目逐渐成为主体:这是弘扬优秀传统的文化育人;

乡村旅游资源丰富、农文旅产业多元发展,打造出一批如“斗门水上婚嫁集体婚礼”“斗门民间艺术大巡游”、全国乡村旅游精品线路:这是展现民俗魅力的文化旅游。

斗门区是传统文化大区。

激发文化创新活力,更好展示“善雅斗门”内涵!

斗门区通过长远谋划、接续推进,进一步丰富高品质文化供给,推出更多独具韵味的本土文创产品,打造地域特色文化名片,成为不可替代、可供借鉴的区域文化品牌,吸引越来越多的游客体验山水、感悟民俗、品享美食,文化得到了更好的传承。

文化辐射

传统体育大区辐射力不断扩展

岭南水网密布、河涌相连,龙舟赛成为最深入民心的水文化活动。

龙舟赛,赋予龙舟以寓意,风调雨顺、祈福迎祥;

龙舟赛,赋予河水以生动气韵,民俗文化源远流长;

龙舟赛,赋予乡村以精气神,体现和美乡村的凝聚力。

斗门龙舟赛,不可或缺。

5月25日,珠海市全民健身系列活动“大横琴杯”2024年广东省龙舟公开赛暨斗门龙舟邀请赛,在井岸镇黄杨河上演。来自粤港澳大湾区的39支龙舟队激情挥桨,拉开了2024年全省龙舟公开赛首站大幕。

黄杨河水,奔涌入海;斗门龙舟,源远流长,饱含着中华民族同舟共济、团结拼搏、奋勇争先的昂扬精神。

斗门龙舟赛,影响力在不断扩大,辐射面在逐渐延展。

自1988年举办以来,斗门龙舟赛从县区级起步,去年晋升为珠海市竞技项目,今年首次成为省级项目。经过36年发展壮大,该赛事已成为珠海乃至广东体育群众竞技的品牌之一,成为粤港澳大湾区一场体育盛会、民俗传承的文化盛会、开放合作的交流盛会。

在39支龙舟队中,其中5支来自香港和澳门,19支来自广州、深圳、中山、佛山、顺德、东莞、江门等地。

来自澳门的龙舟队在比赛中。

“中山与珠海一衣带水,联系紧密,同台竞技的都是交流多年的兄弟朋友。”斩获公开组第一名的中山同德礼联龙舟队领队陈储成表示,多年来他见证着根脉相连的两地在珠江西岸携手奋进,共同为香山文化写下新时代的生动注脚。

为参加斗门龙舟赛,今年澳门冬泳会组建龙舟队并聘请著名教练李荣昌进行训练。“斗门龙舟赛的影响力不言而喻,这是澳门冬泳会龙舟队首次参加比赛,期望不断积累经验,将这项传统文化传承下去。”澳门冬泳会理事长张满洪表示,今年他以澳门冬泳会龙舟队的舵手身份参赛,“重在参与,享受过程就好。”

斗门龙舟赛影响力像波纹一样扩展开来!

来自斗门区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的数据显示:当天的比赛盛况获央视朝闻天下、新闻直播间、新闻30分、共同关注、东方时空、央视新闻客户端等6个央媒平台,广东广播电视台(触电新闻)、南方日报、南方都市报、羊城晚报、广州日报、珠海特区报等20余家省市媒体,以及香港商报、澳门日报、澳广视等15家港澳媒体报道。

黄杨山,郁郁葱葱,这是山之IP;黄杨河,潮平岸阔,这是水之IP。

作为传统体育大区,斗门区在实现高质量发展之际,重视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成就丰厚内涵的体育IP。

自获评“岭南体育之乡”起,斗门区在田径、乒乓球、游泳、水球、皮划艇、赛艇、激流回旋、蹼泳、龙舟等竞技项目上,先后培养了大批全省和全国冠军,向国家队输送了一批又一批体育尖兵。据斗门区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提供的数据显示:截至目前,斗门区先后有148人次获得全省冠军、277人次获得全国冠军、42人次获得亚洲冠军、13人次获得世界冠军。

文创产品

产业量质齐升产品闻名遐迩

“这件摆盘名叫《耀世而出》,以港珠澳大桥、高铁、港口等作为元素,展现出粤港澳大湾区开放引领、创新驱动的湾区特色。”5月25日,在深圳第二十届文博会珠海展位现场,珠海醇逸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醇逸科技”)总经理李冰介绍说。

醇逸科技文创产品雅琅晶。

位于斗门新青科技工业园的醇逸科技成立于2013年,是广东省首批通过高新技术企业认证的文化创意企业,多次获得中国工艺美术大奖称号以及斗门特色手信等殊荣。该公司打造的斗门本土文创产品雅琅晶,因其精湛的玻璃浮雕彩绘艺术,多次被作为“国礼”赠送给外国元首和政要。

醇逸科技还服务腾讯、华为、北京大学等500多家知名企业、高校和政府机构,将中华摆盘礼从斗门推向全国,实现更高质量发展。

无独有偶。

由中国工艺美术学会主办的“中艺杯”创新设计作品大赛,近期在大连举办。

斗门区7件作品在大赛中脱颖而出,获得3金4银佳绩。其中,何爱群《连年有鱼》等斩获金奖殊荣,黎金植《丰收》等获得银奖。

“获奖作品中有2金3银为牙雕作品,不仅彰显了斗门工艺美术的非凡才华与独特创意,创新与进取的卓越精神,还向全国亮出了斗门猛犸牙雕产业这一文创名片。”国家一级美术师、国家工艺美术大师、珠海工艺美术学会会长何爱群表示。

以“刀”为笔,牙雕工艺日渐成为斗门本土文创一张新名片。

经过多年的集聚发展,斗门白蕉镇榕益村逐步形成猛犸牙雕加工贸易一条街,榕益村也成为国内最大的猛犸牙雕生产基地。数据显示,斗门牙雕产销量占全国市场份额的80%以上,年销售额约4.5亿元,斗门可谓是中国牙雕中心。

雅琅晶、猛犸牙雕……这些优质的文创产品,与文化产业发展密不可分。

斗门区高度重视文化产业发展,积极贯彻落实《珠海市推动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2—2024年)》,深入挖掘特色文化资源,大力推动重点文化项目建设,打造闻名遐迩的文创产品,并取得阶段性成效。

岭南大地田园综合体、珠海大画西游梦工厂、停云小镇生态艺术旅游综合开发项目,被列入珠海市2022-2024年文化产业发展重大项目,逐渐成为珠海文化产业标志性龙头企业;珠海闲云艺术有限公司等3家企业入选珠海市文化企业十强等系列榜单。

打造基地平台,集聚文创效应。

目前,斗门区创建了李氏百草中医药文化基地、雅琅晶文创特色基地、中世发物语文化创意特色基地等文创特色基地,创设雅琅晶文创优才孵化平台、中世发物语文化创意平台、停云小镇环山孵化器等文创平台,进一步推动文化产业链整合创新,不断推出优质文化产品。

文化教育

开展“非遗进校园”成果丰硕

每周四下午,放学铃声一响,井岸镇东风小学四年级学生周沅沅收拾好书包,便奔向戏曲排练室。每周一次的戏曲排练,她从未迟到过。

东风小学戏曲庙会。

斗门区是“中国曲艺之乡”,曲艺文化源远流长。“2016年,东风小学被选为斗门区首个戏曲进校园培育基地,并在校内开设戏曲班,至今已坚持8年。”东风小学校长黄建文表示。每周四下午,戏曲班锣鼓喧天、弦乐和鸣,学生们扎扎实实从基本唱功学起。

走进东风小学,校园内戏曲元素随时可见:戏曲长廊、墙绘、小舞台像映入眼帘,排练室、服装室一应俱全。“学生因戏曲而成长,学校因戏曲而温润。”黄建文表示。

“粤韵童声·快乐传习”成为东风小学的核心校园文化。2021年,东风小学获评为全省优秀中华文化传承学校。

快乐传习戏曲,让孩子们德艺双提升。

8年来,东风小学培育戏曲苗子共计200余人,获得国家、省、市、区各级奖项50多项。东风小学每年送戏曲下乡开展公益演出20余场,学生们在台上唱、念、做、打,有板有眼,神韵十足,得到群众的高度认可。

“由东风小学参与的特色志愿服务项目‘少儿曲艺轻骑兵·文明实践我先行’,在2019年被评为省级学雷锋志愿服务先进典型最佳志愿服务项目。”黄建文介绍,2019年7月,东风小学的陶静妍同学直接由小学考进广东舞蹈戏剧职业学院,虽然不是每一个孩子都和陶静妍一样,人生因为戏曲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孩子的心中已经深植优秀文化种子,变得更加自信了,“这就是戏曲的力量”。

东风小学戏曲培育基地取得的成绩,是斗门区开展“非遗进校园”的丰硕成果之一,也是文化教育中最亮眼的一抹色彩。

文化传承,以文育人。

斗门区坚持把深入开展“非遗进校园”作为重中之重,在学校开展项目多样、内涵丰富的非遗传承活动,大批传承苗子脱颖而出,以学生为群体的传承人成为主体。

新堂小学的醒狮表演。

一份数据彰显斗门区常态化开展“非遗进校园”的不俗成绩,主要包括:

乾务镇五山中心小学的装泥鱼习俗;井岸镇新堂小学醒狮舞龙;斗门镇南门小学、斗门区第二中学、井岸镇东风小学、白藤湖中心小学、莲洲镇横山中心小学的粤曲;白蕉镇白石小学的客家竹板山歌;斗门区和风中学的赵氏家族祭礼;白蕉镇灯笼中心小学的沙田民歌;斗门镇八甲小学的客家咸茶;井岸镇龙西小学的肖像剪影……均形成各具特色的校本课程。

此外,在10余所学校、幼儿园开展“非遗进校园”非遗技艺教学、培训工作,成立培训班、传习所和传承基地近30个,培训项目涵盖国家、省、市、区各级非遗项目。2023年全年惠及学生近10万人次。

值得一提的是,“装泥鱼习俗”项目进驻的乾务镇五山中心小学,“沙田民歌”项目进驻的白蕉镇灯笼中心小学,均被认定为全国中小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学校。

文化旅游

展现本土民俗文化多元魅力

随着长长的鸣笛声,“奋进百千万·绿美斗门行”乡村快乐徒步,近日在斗门镇御温泉举行。

这次乡村快乐徒步的路线精心选择,8公里长的线路上,有御温泉、接霞庄、毓秀书房、菉猗堂和斗门旧街5个点。

当日1800名徒步爱好者沿途所见多是绿道、河涌、修竹、落羽杉,微风徐来,清爽宜人。“很多景点,我们会慢慢感受斗门的人文历史。”澳门居民吴先生开心说道。来自佛山的黄先生一家11口人参加了徒步。从佛山到斗门,开车一个多小时,轻松出行刚刚好。“希望大家开开心心走完8公里,再去品尝一下斗门的农家菜。”澳门民众建澳联盟副理事长陈冰冰表示。

在绿水青山中感受历史文脉,成为这次徒步的一大特色。御温泉的温泉养生、接霞庄的旧貌新颜、毓秀书房的书香弥漫、菉猗堂的今昔风韵、斗门旧街的保护利用……在乡村振兴中焕发出的生机与活力,展现斗门镇作为全省首批“百千万工程”典型镇的风采。

斗门旧街的非遗表演吸引游客驻足。

斗门镇迄今有1000多年历史,既拥有环境优美、风光迤逦的自然景观,也有沉积深厚、悠久绵长的历史人文景观,是珠海历史文化底蕴最深厚、文化旅游资源最丰富的镇之一,形成“一山一寺一温泉,一皇一将一家族”的独特旅游资源,2014年被评为中国历史文化名镇。

随着“港车北上”“澳车北上”政策落地,越来越多的港澳游客选择来斗门镇游玩,斗门镇正加快推进文旅融合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努力打造粤港澳大湾区乡村休闲旅游目的地,在推进“百千万工程”中实现高质量发展。

斗门镇的文化旅游,成为斗门区激活“善雅斗门”的重要组成部分。

斗门区乡村旅游资源丰富多样、文旅活动有声有色、农文旅产业多元发展,打造出一批如“斗门水上婚嫁集体婚礼”“斗门民间艺术大巡游”、非遗美食嘉年华等文化旅游品牌。

文化+旅游,让斗门文化旅游频频出圈、闻名遐迩,近年来获得全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区、中国最美乡村旅游目的地、中国最美休闲度假旅游名区、粤港澳非遗乡村旅游基地等称号;“闲云野鹤无拘束·惬意悠然在莲洲”线路被评为全国乡村旅游精品线路、斗门镇入选省旅游风情小镇,莲洲镇入选省乡村民宿示范镇;斗门旧街入选省级旅游休闲街区等。

文字:张帆 图片:梁冠贤 编辑:唐祺珍 责任编辑:孙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