湾韵|大家(2023年10月30日)

tqb2023103008 (1).jpg

珠海,我又来了

□徐可

珠海,我又来了。

 

我自以为对你并不陌生。以前我曾经多次来过珠海,特别是在香港《文汇报》工作的那五年间来得最勤。我与我的同事们共商如何做好珠海的宣传报道,和珠海的朋友们畅叙友情,给我的老师送上生日祝福;我曾经在情侣路漫步,赞美过渔女雕像,眺望过碧海蓝天,甚至考虑过长居珠海……回想起来,历历在目,仿佛就在昨日。可是掐指一算,吓了一跳:天哪,我跟珠海相别,竟有十年之久!最后一别,正是十年前的2013年。

 

十年之后,再来珠海,我竟有了陌生的感觉,更准确地说,有了全新的感觉。天还是那片天,海还是那片海,可是珠海变得更美了,更加丰姿绰约,更加魅力迷人。

 

我来到“城市客厅”,在金色沙滩上放飞自己。珠海是珠三角地区海洋面积和海岛面积最大、岛屿最多、海岸线最长的城市,珠海人做足了“海文章”,“城市客厅”就是一篇好文章。“城市客厅”位于九洲湾畔,坐拥帆船驿站、海滨泳场、爱情邮局等知名旅游景点,“客厅”里游人如织。“金色沙滩”果然名不虚传,那是用3000多立方米的优质细沙打造出来的,阳光下的沙滩闪烁着无数道金光。我们脱下鞋袜,光着脚丫在沙滩上漫步,温暖的沙粒按摩着脚板,让人浑身舒坦。

 

我在“海天驿站”小憩,这里的迷人风光让我流连忘返。“海天驿站”位于珠海市香洲区美丽湾,沿着长长的木地板栈道向海的深处走去,可以看到脚下的海水由浅蓝渐渐变成深蓝。景观栈道整体呈“Z”字形,结构轻盈,造型美观,与周围的景观相得益彰。驻足景观栈道中央,可360度无死角观山、揽城、望海。三面环海的亲海草地,是珠海离海最近的草地之一,脚下的草是夏威夷草,又称海滨雀稗,叶片青绿,质地细腻,踩上去柔软舒适。

 

我在“香山云道”漫步,宛如走进了人间仙境。全国各地的山山水水见得多了,所以得知将要游览香山湖公园的时候,我并没有太多期许。然而当我走进香山湖公园的时候,我忍不住暗自惊叹:太美了!

 

香山湖公园位于珠海凤凰山西南角,东临大镜山水库,北邻梅溪水库,是一座集登山游湖、观鸟赏花、休闲健身于一体的新公园,是珠海城市花园的新标杆。香山湖公园最让我惊叹的是被称为“香山云道”的环山栈道。香山云道依山而建,高悬空中,宛转曲折,错落有致。进入公园,工作人员首先引导我们走上香山云道,让我们从空中俯瞰公园全景。走在香山云道上,宛如在云中漫步,香山湖美景尽收眼底。漫山遍野的树木郁郁葱葱,青绿喜人;香山湖水碧波荡漾,蓝天白云倒映水面;一座白色五孔桥横卧水上,掩映在青山绿水间。驻足远眺,可以感受青翠山峦相迎、碧水溪涧相依的美景。

 

香山湖公园最别致之处,就是利用地形高差,构建出香山湖环山栈道和环湖栈道。环山栈道全长约11.2公里,采用人体工学步道设计,步道坡度比为1:13,避免了登山拾级而上对膝盖的损伤,踏步云道如履平地,防滑木制材料增大了步道与鞋底的摩擦力,无论是中青年,还是老人、小孩,都可以轻松登上山顶,尽享城市与自然的绝美风光。在这里,可以从空中绕山尽情欣赏湖光山色,感受碧水清风带来的清爽凉意,这种独特的设计我还是第一次看到。因为它高悬于山上,给人以腾云驾雾之感,所以命名为“香山云道”。痴迷于眼前的美景,我一次次掉队落伍。我总是劝告那些心急的同伴们:不要赶路,要慢慢欣赏!

 

走下云道,我有一种走下云端重回人间的感觉。如果说环山栈道让人们体验了在天上俯瞰人间众生的感受,那么环湖栈道则给游客提供了零距离亲近湖水和自然的机会。别致的环湖栈道依水而建,沿着湖边缓步而行,看鱼翔浅底、群禽戏水,听鸟鸣虫嘶、风吹荷叶,古色古香的水轩、景亭等美景不经意间藏身于古朴的栈道旁,人与大自然完全融为一体。

 

据说,公园在规划、建设过程中,遵循“虽由人作,宛自天成”的理念,完美融合自然山水风光和古典园林艺术,延续了传统岭南园林文化风格,充分利用原有景观造景提升,彰显地域文化特色。香山云道在建设中采取对自然破坏最小的架空步道方式,同步开展生态修复,尽可能地保持原有的地形地貌,对树木进行科学保护,保护原有自然生态。同时对湖水综合治理,水质显著提升,良好的生态环境,吸引了不少鸟类在此“落户”,描绘出森林绿地与城市生活和谐的美丽画卷。

 

珠海的旖旎风光固然令人赏心悦目,珠海的人文环境更是散发着令人迷恋的气息。我在珠海期间,正值2023南国书香节在珠海举办,珠海全城成为一片书的海洋,整个城市里弥漫着浓浓的书香;珠海国际会展中心人头攒动,人们精心地挑选着优秀作品,一批著名作家成为人们追捧的“明星”。我有幸参加了一场以“AI时代写作的可能性”为主题的对谈活动,台下的观众听得认真而专注,他们的提问专业且很有水平。珠海人对书籍的挚爱令人感动,他们身上流露出来的文化修养更是令人钦佩。

 

短暂的重逢,让我对珠海更加刮目相看,也更加恋恋不舍。再见了美丽的珠海,我还会再来看你的。

徐可 鲁迅文学院常务副院长,著名作家。

08tqb1030008_003_01_b.jpg

打卡地(油画) 王国俊 作品

 

葵花记

□李方

在最早的记忆里,葵花这种作物,只是庭院种植中的点缀,在各色蔬菜、瓜果的周边,岗哨一样地直立着那么几棵。茂盛的时候,高举花盘,随太阳的移动,不易察觉地转动着头颅,所以又叫向日葵。待到花盘里的籽实饱满,周边的花瓣由黄变红,最后蜷曲黑枯,它就像一个风烛残年的老人,粗茎弯曲,垂下沉甸甸的头颅。

 

葵花是茎秆粗壮、身量较高的作物。即便如此,生长过程依然充满艰辛。种瓜点豆时节,将它饱满结实的种子埋入土中,为防踩踏,需用手指头在种植的地方上画出一个圆圈以作标记。当它的嫩芽出土的时候,只有对称的两片小叶,特别容易被鸡鸭啄食,哪怕是很轻微的早春霜露,都有可能冻伤它。保护的措施是用两片破瓦,相互对立,为它支起一个“A”字型的安全屋。后来长大,揭去瓦片,丝丝春雨润根,灿灿阳光照叶,它便快速地生长,那日渐粗壮拔高的茎秆上,满是人体汗毛一样纤细的茸毛,其实是它无数的通气孔,深绿对生的叶子,肥厚阔大,折下来可以像伞一样遮挡阴凉。这时候,就需要为它的根部培土、踏实,以支撑它不断增高的身躯和愈来愈沉重的头颅,不致使它倒伏。

葵花的籽实,应当是一种“休闲食品。”在童年的故乡,它却连“食品”都算不上,最多就是个“磨牙的”。是大雪封门、夜听古今的人不让嘴闲的嚼物,是逢年过节亲戚临门等待饭熟前的开胃品,是娶亲嫁女宴席上“干果碟子”的一个凑数者。当它作为一种“商品”进行流通和交易时,可以是生的,也可以是炒熟的。既可以整个葵花头作为一个货物单位换币,也可以装在小杯子里在戏场、集市上“量”着卖。而真正作为经济作物大面积种植,已经是改革开放之后了。那种阵势,是相当令人震撼的。在夏日的乡村,成百上千亩的土地上,是一道密不透风的绿墙,墙头上是金黄一片的花海。亿万蜂蝶的翼翅振颤所营造出来的那种隐约而宏大的嗡嗡声,可以让人直接昏迷和沉睡。

 

瓜子吃不饱,是个暖人心的东西。如此大规模地种植葵花,当然是市场这只看不见的大手在推动,导致了种植业结构的自然调整,鼓胀起了吃饱肚子之后的农民的腰包。葵花籽,除了制作成如“恰恰瓜子”那样的休闲食品之外,更多的成为了餐厅、饭桌上的葵花油。

 

葵花可以榨油,这个都不需要科普和解释。因为小时候看守瓜果菜园的时候,头上顶着葵花叶,手里托着葵花头,持续不断地嗑着刚刚饱满起来的生葵花籽,晚上肯定要拉稀,屁股里不自觉地会流油。

 

爷爷活着的时候曾经说,葵花是“最脏囔的东西。”所以既不种它,也拒绝嗑瓜子。坐着嗑葵花籽的人,起了身,坐过的地方,必然散落一地外皮灰、内里白的瓜子皮。而那些口袋里装着炒瓜子,一边走一边嗑的人,“就像是怀犊的乳牛一边走一边撒尿一样,顺着瓜子皮就找到他了。”爷爷厌恶地说。

 

而我对瓜子最不好的印象是,村子里有一个模样俊俏的女子,先和村上的民办教师瞅对象,民办教师背过人送了她诸多的煮鸡蛋、炒瓜子和棋子豆豆(一种油炸的面食),但她最终决定和一位军人结婚。民办教师试图用曾经赠予她的那些自己都舍不得吃的好吃头挽回分手的局面,女子当众朗声说:“你的那些棋子豆豆烂鸡蛋,还有脏手黑嘴的炒瓜子,是换不去我的爱情的。”

 

小小的瓜子只能是休闲的浪漫,怎么能触及到婚姻的现实?更不可能换来伟大的爱情。这是乡村生活最早教会我的生活道理。

 

葵花本是外来的物种,但经过长期的培育繁衍,任何地域都可种植,多么贫瘠的土壤也能生长,使它有了本土化的品质,高大挺拔,茂盛蓬勃。后来传入一种美国油葵,低矮墨黑,籽实比大麻籽胖不了多少,产量也低,很少有人种植。

 

时至今日,故乡已经很少种植葵花了,即便是种,也是回归到了当初,成为菜园边的点缀,寥寥几棵,像一帧发黄照片中的风景,落伍,老旧,徒增人的追忆和怀旧的凄凉之感。

 

可是,那么多的休闲瓜子和葵花油,又是从哪里出产的呢?那像是绿海上沉浮着黄色波浪一样的葵花地,仅仅是存留在脑海里的一个久远的场景吗?或者,那是仅存在我日渐衰老的心灵深处的乡愁的幻境吧!

李方 鲁迅文学院第24届中青年作家高级研讨班学员。在《北京文学》《中国作家》《飞天》《山花》《安徽文学》等刊发表作品五百余万字,作品被《小说选刊》《散文选刊》《小小说选刊》《读者》《微型小说选刊》等转载或入选文学年选。出版长篇文化随笔《一个人的电影史》《传奇·李方微小说精选集》。曾获《小小说选刊》第17、18、19届双年奖等。

 

鲁迅先生在黄埔军校演讲

□黄礼孩

08tqb1030008_002_01_b.jpg

广东美术馆收藏的汤小铭画作《永不休战》。

 

时间并没有轮回,记忆进入轨道,历史的天空却又在返回。

 

1927年4月8日,这一天的长洲岛,它是文学与革命的重影。

 

风开启天际,像圣人的节日来临,深红与深绿也是一对呼吸。

 

受邀到黄埔军校演讲,消息如南海的风吹来,犹如太阳解除了黑夜。

 

神秘又潮湿的风混合着黎明的味道,在深广静默里汇集成狂飙之海,

这一天,先生到访,白鹭翩翩,协调步履踏上未踩过的土地。

 

先生,你这焦虑者的身影,从苦闷到彷徨,

震荡了我的电脑,时间的旅行者在角落里像打字员记录,学会另起炉灶。

这着实是另一片天地,思想的烟霞降临,先生用语言敲打时代之门,

身后的世界,病情加剧的大地消失了它的冠冕,草与叶都在枯败,

新的国度在哪里?必须有自明者前来,像阳光洒在产生新主张的策源地。

 

1924年6月16日,一个活出寻觅的日子,学员前额闪亮,如渐生的梦境,

黄埔军校开学典礼,革命来自一切教育的想象,更新文化,颠覆旧制度,

伟大的禀赋才来到这应许之地,“亲爱精诚”的校训也畅然欢欣。

 

典礼,大地将要微明的仪式,把自己馈赠于正义的牺牲,

在这个溃败与羞辱的国度,国共终于在此合作,这一致性产生了一次激动,

摈弃私欲与狭隘,星光与星光在联盟,完成强光合成的杰作。

 

一颗星诞生于长洲岛,当曙色在天边起伏, 多少人相信了眼泪哭出繁星,

但永恒的事物也有悲伤,历史虚晃一枪就终结了,总有什么在重新注册。

 

今天来到长洲岛,我捡起光的碎片,去填补诗歌里的空缺,

大地上更多的渴望与爱都来吧,回眸1927年1月18日,

这一天,先生抵达广州,抱着“和爱而一类的梦”,

在高第街上,爱的风吹开了素馨花,新年的月光在那里读过你的眼。

 

文明路215号的钟楼,先生短暂的居所,简陋之地,

老鼠也来拜访,茶楼、花园、电影带来柔和的光阴,似风卷走满地湿气,

但生活远不是这些,去冒犯丑陋的习性,与那个不可凝视的世道区分开来,

向旧制度、旧习惯、旧思想开炮,打击一切老朽!

 

在岭南大学的演讲,你的余音犹在。“政治先行,文艺后变”,仿佛一枚硬币的两面,相互依存,

你说这不是退让的时代,先锋是神曲,直到一切都闪耀出和平,

革命与文学原是一对鞋子,真理穿在脚上,才有永在的先驱。

我听见了一种敏捷,世界颠倒过来看才有新角度,连道路都在观看,

1927年4月8日,先生到长洲岛去,访问黄埔军校,

这一天所预备的演讲,在革命战士那里激起层层波纹,

像海浪进入了海水,有人因一朵浪花的飞起而看见整座蓝色大海,

重温先生低沉的绍兴口音,这话语像火流一直持续到今日。

 

“鹰捕雀,不声不响的是鹰”“猫捕鼠,不声不响的是猫”,

来自自然法则的比喻,存在可怕的东西,必有恐惧后的清醒,

“有实力的人并不开口,就杀人”,演讲需要一针见血指出,

“好的文艺作品,多是不受别人命令,不顾利害,自然而然地从心中流露的东西”,你的句式提供自由流淌的去向。

“社会上旧人物还很多,绝不能一变成新人物”,

把旧东西从生命中剔除,你不与旧天空共存,你是另辟蹊径的空间,

“报上文章,几乎全是旧式”,旧事物里全是死寂,

呵,先生,唯有铲平那个旧废墟,世界的切口才破土开荒,

“文学是最不中用的,没有力量的人讲的”,

无用之用,文学存活于无辜的状态之中,未说之言无从歌唱。

“一首诗吓不走孙传芳,一炮就把孙传芳轰走了”,

你没有夸大其词,诚实道出文学的软肋,在没有揭示之前,

你却又要在那里找出硬气,硬骨头在进行如刀的书写,

“革命人做出东西来,才是革命文学”,你尝试革命的实验,

但美好的理论都在实际经验中灰飞烟灭,

文学是不在场的革命,它是游走的影子,

从现实中拽出光明之路,又在绝望中推向无限之远,

在伤痕累累的人间,灵魂从地狱走出,你是奔走的先声。

 

没有怀旧的哀词,没有轰鸣的进行曲,听见的人却安顿了前程,

先生,哀音已变为怒吼。愤怒的文学一出,反抗成为前瞻之眼,

溃败,受挫,失败者的身份更为清醒,革命之梦带来转机,

将梦换成枪炮,那滔天的巨浪,朝向火焰上升。

 

岁月流逝如铁的队伍,先生的演讲为天空添加了奇异闪电,

文学是存在的光辉,无用之际却蜕变为向前的车轮,

承载着未来的武器,它是看不见的力量,运算着人类的心灵,

一缕文气弥漫的黄埔军校,你的语调让一些人触摸了星辰。

 

仿佛一把吉他,陷在自由的音符里,昼夜不眠等待着新的演奏,

于此世的野蛮与苦难之处,我又看见了你,亲爱的先生,

在时间之外,在灵魂之中,在不可动摇的意志里,在一个新的地方。

 

黄礼孩 诗人,诗歌入选《大学语文》教材。代表作品有《我对命运所知甚少》《给飞鸟喂食彩虹》《谁跑得比闪电还快》《窗下》等。

 

微信图片_20200320125007.jpg

编辑:庞晓丹 责任编辑:孙宁
湾韵|大家(2023年10月30日)
珠海特区报 2023-10-30 13:09

tqb2023103008 (1).jpg

珠海,我又来了

□徐可

珠海,我又来了。

 

我自以为对你并不陌生。以前我曾经多次来过珠海,特别是在香港《文汇报》工作的那五年间来得最勤。我与我的同事们共商如何做好珠海的宣传报道,和珠海的朋友们畅叙友情,给我的老师送上生日祝福;我曾经在情侣路漫步,赞美过渔女雕像,眺望过碧海蓝天,甚至考虑过长居珠海……回想起来,历历在目,仿佛就在昨日。可是掐指一算,吓了一跳:天哪,我跟珠海相别,竟有十年之久!最后一别,正是十年前的2013年。

 

十年之后,再来珠海,我竟有了陌生的感觉,更准确地说,有了全新的感觉。天还是那片天,海还是那片海,可是珠海变得更美了,更加丰姿绰约,更加魅力迷人。

 

我来到“城市客厅”,在金色沙滩上放飞自己。珠海是珠三角地区海洋面积和海岛面积最大、岛屿最多、海岸线最长的城市,珠海人做足了“海文章”,“城市客厅”就是一篇好文章。“城市客厅”位于九洲湾畔,坐拥帆船驿站、海滨泳场、爱情邮局等知名旅游景点,“客厅”里游人如织。“金色沙滩”果然名不虚传,那是用3000多立方米的优质细沙打造出来的,阳光下的沙滩闪烁着无数道金光。我们脱下鞋袜,光着脚丫在沙滩上漫步,温暖的沙粒按摩着脚板,让人浑身舒坦。

 

我在“海天驿站”小憩,这里的迷人风光让我流连忘返。“海天驿站”位于珠海市香洲区美丽湾,沿着长长的木地板栈道向海的深处走去,可以看到脚下的海水由浅蓝渐渐变成深蓝。景观栈道整体呈“Z”字形,结构轻盈,造型美观,与周围的景观相得益彰。驻足景观栈道中央,可360度无死角观山、揽城、望海。三面环海的亲海草地,是珠海离海最近的草地之一,脚下的草是夏威夷草,又称海滨雀稗,叶片青绿,质地细腻,踩上去柔软舒适。

 

我在“香山云道”漫步,宛如走进了人间仙境。全国各地的山山水水见得多了,所以得知将要游览香山湖公园的时候,我并没有太多期许。然而当我走进香山湖公园的时候,我忍不住暗自惊叹:太美了!

 

香山湖公园位于珠海凤凰山西南角,东临大镜山水库,北邻梅溪水库,是一座集登山游湖、观鸟赏花、休闲健身于一体的新公园,是珠海城市花园的新标杆。香山湖公园最让我惊叹的是被称为“香山云道”的环山栈道。香山云道依山而建,高悬空中,宛转曲折,错落有致。进入公园,工作人员首先引导我们走上香山云道,让我们从空中俯瞰公园全景。走在香山云道上,宛如在云中漫步,香山湖美景尽收眼底。漫山遍野的树木郁郁葱葱,青绿喜人;香山湖水碧波荡漾,蓝天白云倒映水面;一座白色五孔桥横卧水上,掩映在青山绿水间。驻足远眺,可以感受青翠山峦相迎、碧水溪涧相依的美景。

 

香山湖公园最别致之处,就是利用地形高差,构建出香山湖环山栈道和环湖栈道。环山栈道全长约11.2公里,采用人体工学步道设计,步道坡度比为1:13,避免了登山拾级而上对膝盖的损伤,踏步云道如履平地,防滑木制材料增大了步道与鞋底的摩擦力,无论是中青年,还是老人、小孩,都可以轻松登上山顶,尽享城市与自然的绝美风光。在这里,可以从空中绕山尽情欣赏湖光山色,感受碧水清风带来的清爽凉意,这种独特的设计我还是第一次看到。因为它高悬于山上,给人以腾云驾雾之感,所以命名为“香山云道”。痴迷于眼前的美景,我一次次掉队落伍。我总是劝告那些心急的同伴们:不要赶路,要慢慢欣赏!

 

走下云道,我有一种走下云端重回人间的感觉。如果说环山栈道让人们体验了在天上俯瞰人间众生的感受,那么环湖栈道则给游客提供了零距离亲近湖水和自然的机会。别致的环湖栈道依水而建,沿着湖边缓步而行,看鱼翔浅底、群禽戏水,听鸟鸣虫嘶、风吹荷叶,古色古香的水轩、景亭等美景不经意间藏身于古朴的栈道旁,人与大自然完全融为一体。

 

据说,公园在规划、建设过程中,遵循“虽由人作,宛自天成”的理念,完美融合自然山水风光和古典园林艺术,延续了传统岭南园林文化风格,充分利用原有景观造景提升,彰显地域文化特色。香山云道在建设中采取对自然破坏最小的架空步道方式,同步开展生态修复,尽可能地保持原有的地形地貌,对树木进行科学保护,保护原有自然生态。同时对湖水综合治理,水质显著提升,良好的生态环境,吸引了不少鸟类在此“落户”,描绘出森林绿地与城市生活和谐的美丽画卷。

 

珠海的旖旎风光固然令人赏心悦目,珠海的人文环境更是散发着令人迷恋的气息。我在珠海期间,正值2023南国书香节在珠海举办,珠海全城成为一片书的海洋,整个城市里弥漫着浓浓的书香;珠海国际会展中心人头攒动,人们精心地挑选着优秀作品,一批著名作家成为人们追捧的“明星”。我有幸参加了一场以“AI时代写作的可能性”为主题的对谈活动,台下的观众听得认真而专注,他们的提问专业且很有水平。珠海人对书籍的挚爱令人感动,他们身上流露出来的文化修养更是令人钦佩。

 

短暂的重逢,让我对珠海更加刮目相看,也更加恋恋不舍。再见了美丽的珠海,我还会再来看你的。

徐可 鲁迅文学院常务副院长,著名作家。

08tqb1030008_003_01_b.jpg

打卡地(油画) 王国俊 作品

 

葵花记

□李方

在最早的记忆里,葵花这种作物,只是庭院种植中的点缀,在各色蔬菜、瓜果的周边,岗哨一样地直立着那么几棵。茂盛的时候,高举花盘,随太阳的移动,不易察觉地转动着头颅,所以又叫向日葵。待到花盘里的籽实饱满,周边的花瓣由黄变红,最后蜷曲黑枯,它就像一个风烛残年的老人,粗茎弯曲,垂下沉甸甸的头颅。

 

葵花是茎秆粗壮、身量较高的作物。即便如此,生长过程依然充满艰辛。种瓜点豆时节,将它饱满结实的种子埋入土中,为防踩踏,需用手指头在种植的地方上画出一个圆圈以作标记。当它的嫩芽出土的时候,只有对称的两片小叶,特别容易被鸡鸭啄食,哪怕是很轻微的早春霜露,都有可能冻伤它。保护的措施是用两片破瓦,相互对立,为它支起一个“A”字型的安全屋。后来长大,揭去瓦片,丝丝春雨润根,灿灿阳光照叶,它便快速地生长,那日渐粗壮拔高的茎秆上,满是人体汗毛一样纤细的茸毛,其实是它无数的通气孔,深绿对生的叶子,肥厚阔大,折下来可以像伞一样遮挡阴凉。这时候,就需要为它的根部培土、踏实,以支撑它不断增高的身躯和愈来愈沉重的头颅,不致使它倒伏。

葵花的籽实,应当是一种“休闲食品。”在童年的故乡,它却连“食品”都算不上,最多就是个“磨牙的”。是大雪封门、夜听古今的人不让嘴闲的嚼物,是逢年过节亲戚临门等待饭熟前的开胃品,是娶亲嫁女宴席上“干果碟子”的一个凑数者。当它作为一种“商品”进行流通和交易时,可以是生的,也可以是炒熟的。既可以整个葵花头作为一个货物单位换币,也可以装在小杯子里在戏场、集市上“量”着卖。而真正作为经济作物大面积种植,已经是改革开放之后了。那种阵势,是相当令人震撼的。在夏日的乡村,成百上千亩的土地上,是一道密不透风的绿墙,墙头上是金黄一片的花海。亿万蜂蝶的翼翅振颤所营造出来的那种隐约而宏大的嗡嗡声,可以让人直接昏迷和沉睡。

 

瓜子吃不饱,是个暖人心的东西。如此大规模地种植葵花,当然是市场这只看不见的大手在推动,导致了种植业结构的自然调整,鼓胀起了吃饱肚子之后的农民的腰包。葵花籽,除了制作成如“恰恰瓜子”那样的休闲食品之外,更多的成为了餐厅、饭桌上的葵花油。

 

葵花可以榨油,这个都不需要科普和解释。因为小时候看守瓜果菜园的时候,头上顶着葵花叶,手里托着葵花头,持续不断地嗑着刚刚饱满起来的生葵花籽,晚上肯定要拉稀,屁股里不自觉地会流油。

 

爷爷活着的时候曾经说,葵花是“最脏囔的东西。”所以既不种它,也拒绝嗑瓜子。坐着嗑葵花籽的人,起了身,坐过的地方,必然散落一地外皮灰、内里白的瓜子皮。而那些口袋里装着炒瓜子,一边走一边嗑的人,“就像是怀犊的乳牛一边走一边撒尿一样,顺着瓜子皮就找到他了。”爷爷厌恶地说。

 

而我对瓜子最不好的印象是,村子里有一个模样俊俏的女子,先和村上的民办教师瞅对象,民办教师背过人送了她诸多的煮鸡蛋、炒瓜子和棋子豆豆(一种油炸的面食),但她最终决定和一位军人结婚。民办教师试图用曾经赠予她的那些自己都舍不得吃的好吃头挽回分手的局面,女子当众朗声说:“你的那些棋子豆豆烂鸡蛋,还有脏手黑嘴的炒瓜子,是换不去我的爱情的。”

 

小小的瓜子只能是休闲的浪漫,怎么能触及到婚姻的现实?更不可能换来伟大的爱情。这是乡村生活最早教会我的生活道理。

 

葵花本是外来的物种,但经过长期的培育繁衍,任何地域都可种植,多么贫瘠的土壤也能生长,使它有了本土化的品质,高大挺拔,茂盛蓬勃。后来传入一种美国油葵,低矮墨黑,籽实比大麻籽胖不了多少,产量也低,很少有人种植。

 

时至今日,故乡已经很少种植葵花了,即便是种,也是回归到了当初,成为菜园边的点缀,寥寥几棵,像一帧发黄照片中的风景,落伍,老旧,徒增人的追忆和怀旧的凄凉之感。

 

可是,那么多的休闲瓜子和葵花油,又是从哪里出产的呢?那像是绿海上沉浮着黄色波浪一样的葵花地,仅仅是存留在脑海里的一个久远的场景吗?或者,那是仅存在我日渐衰老的心灵深处的乡愁的幻境吧!

李方 鲁迅文学院第24届中青年作家高级研讨班学员。在《北京文学》《中国作家》《飞天》《山花》《安徽文学》等刊发表作品五百余万字,作品被《小说选刊》《散文选刊》《小小说选刊》《读者》《微型小说选刊》等转载或入选文学年选。出版长篇文化随笔《一个人的电影史》《传奇·李方微小说精选集》。曾获《小小说选刊》第17、18、19届双年奖等。

 

鲁迅先生在黄埔军校演讲

□黄礼孩

08tqb1030008_002_01_b.jpg

广东美术馆收藏的汤小铭画作《永不休战》。

 

时间并没有轮回,记忆进入轨道,历史的天空却又在返回。

 

1927年4月8日,这一天的长洲岛,它是文学与革命的重影。

 

风开启天际,像圣人的节日来临,深红与深绿也是一对呼吸。

 

受邀到黄埔军校演讲,消息如南海的风吹来,犹如太阳解除了黑夜。

 

神秘又潮湿的风混合着黎明的味道,在深广静默里汇集成狂飙之海,

这一天,先生到访,白鹭翩翩,协调步履踏上未踩过的土地。

 

先生,你这焦虑者的身影,从苦闷到彷徨,

震荡了我的电脑,时间的旅行者在角落里像打字员记录,学会另起炉灶。

这着实是另一片天地,思想的烟霞降临,先生用语言敲打时代之门,

身后的世界,病情加剧的大地消失了它的冠冕,草与叶都在枯败,

新的国度在哪里?必须有自明者前来,像阳光洒在产生新主张的策源地。

 

1924年6月16日,一个活出寻觅的日子,学员前额闪亮,如渐生的梦境,

黄埔军校开学典礼,革命来自一切教育的想象,更新文化,颠覆旧制度,

伟大的禀赋才来到这应许之地,“亲爱精诚”的校训也畅然欢欣。

 

典礼,大地将要微明的仪式,把自己馈赠于正义的牺牲,

在这个溃败与羞辱的国度,国共终于在此合作,这一致性产生了一次激动,

摈弃私欲与狭隘,星光与星光在联盟,完成强光合成的杰作。

 

一颗星诞生于长洲岛,当曙色在天边起伏, 多少人相信了眼泪哭出繁星,

但永恒的事物也有悲伤,历史虚晃一枪就终结了,总有什么在重新注册。

 

今天来到长洲岛,我捡起光的碎片,去填补诗歌里的空缺,

大地上更多的渴望与爱都来吧,回眸1927年1月18日,

这一天,先生抵达广州,抱着“和爱而一类的梦”,

在高第街上,爱的风吹开了素馨花,新年的月光在那里读过你的眼。

 

文明路215号的钟楼,先生短暂的居所,简陋之地,

老鼠也来拜访,茶楼、花园、电影带来柔和的光阴,似风卷走满地湿气,

但生活远不是这些,去冒犯丑陋的习性,与那个不可凝视的世道区分开来,

向旧制度、旧习惯、旧思想开炮,打击一切老朽!

 

在岭南大学的演讲,你的余音犹在。“政治先行,文艺后变”,仿佛一枚硬币的两面,相互依存,

你说这不是退让的时代,先锋是神曲,直到一切都闪耀出和平,

革命与文学原是一对鞋子,真理穿在脚上,才有永在的先驱。

我听见了一种敏捷,世界颠倒过来看才有新角度,连道路都在观看,

1927年4月8日,先生到长洲岛去,访问黄埔军校,

这一天所预备的演讲,在革命战士那里激起层层波纹,

像海浪进入了海水,有人因一朵浪花的飞起而看见整座蓝色大海,

重温先生低沉的绍兴口音,这话语像火流一直持续到今日。

 

“鹰捕雀,不声不响的是鹰”“猫捕鼠,不声不响的是猫”,

来自自然法则的比喻,存在可怕的东西,必有恐惧后的清醒,

“有实力的人并不开口,就杀人”,演讲需要一针见血指出,

“好的文艺作品,多是不受别人命令,不顾利害,自然而然地从心中流露的东西”,你的句式提供自由流淌的去向。

“社会上旧人物还很多,绝不能一变成新人物”,

把旧东西从生命中剔除,你不与旧天空共存,你是另辟蹊径的空间,

“报上文章,几乎全是旧式”,旧事物里全是死寂,

呵,先生,唯有铲平那个旧废墟,世界的切口才破土开荒,

“文学是最不中用的,没有力量的人讲的”,

无用之用,文学存活于无辜的状态之中,未说之言无从歌唱。

“一首诗吓不走孙传芳,一炮就把孙传芳轰走了”,

你没有夸大其词,诚实道出文学的软肋,在没有揭示之前,

你却又要在那里找出硬气,硬骨头在进行如刀的书写,

“革命人做出东西来,才是革命文学”,你尝试革命的实验,

但美好的理论都在实际经验中灰飞烟灭,

文学是不在场的革命,它是游走的影子,

从现实中拽出光明之路,又在绝望中推向无限之远,

在伤痕累累的人间,灵魂从地狱走出,你是奔走的先声。

 

没有怀旧的哀词,没有轰鸣的进行曲,听见的人却安顿了前程,

先生,哀音已变为怒吼。愤怒的文学一出,反抗成为前瞻之眼,

溃败,受挫,失败者的身份更为清醒,革命之梦带来转机,

将梦换成枪炮,那滔天的巨浪,朝向火焰上升。

 

岁月流逝如铁的队伍,先生的演讲为天空添加了奇异闪电,

文学是存在的光辉,无用之际却蜕变为向前的车轮,

承载着未来的武器,它是看不见的力量,运算着人类的心灵,

一缕文气弥漫的黄埔军校,你的语调让一些人触摸了星辰。

 

仿佛一把吉他,陷在自由的音符里,昼夜不眠等待着新的演奏,

于此世的野蛮与苦难之处,我又看见了你,亲爱的先生,

在时间之外,在灵魂之中,在不可动摇的意志里,在一个新的地方。

 

黄礼孩 诗人,诗歌入选《大学语文》教材。代表作品有《我对命运所知甚少》《给飞鸟喂食彩虹》《谁跑得比闪电还快》《窗下》等。

 

微信图片_20200320125007.jpg

编辑:庞晓丹 责任编辑:孙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