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看横琴——《横琴潮》创刊两周年特别策划

今天是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成立两周年的日子,也是《横琴潮》创刊两周年的纪念日。这份与合作区同年同月同日诞生的专刊,肩负护航者、瞭望者、记录者的历史使命,以全部热忱聚焦这方创新创业、砥砺笃行的热土。

专刊的采编团队扎根于此、笔耕于此、成长于此,与横琴一起追梦、筑梦、圆梦。在今天这个特别的时刻,他们有话想对横琴诉说——

横琴之梦
——一水之隔,深度融合

记者 王晓君

两年时间,足以发生许多翻天覆地的事情。对于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来说,这两年无疑是充满变革与活力的发展时期。作为一名长期关注合作区民生发展的记者,我有幸见证了这片土地的变革。从合作区婚姻登记处启用,到澳门籍学生视同横琴户籍招生,再到澳门医生跨境执业,以及前不久合作区政务服务中心启用,每一个重大事件都让我感受到横琴发展的勃勃生机。

横琴与澳门仅一水之隔,对于大多数澳门人来说,两年前的横琴是一个神秘而未知的地方。然而,仅仅过了两年,一切都变得不同。合作区的设立,让这片土地焕发出前所未有的生机与活力,琴澳正从“一桥之隔”走向“深度融合”。

犹记得合作区婚姻登记处揭牌的那一天。那是一个晴朗的上午,我走进天沐河畔这个全新的婚姻登记处。现代化的设计、温馨的氛围,还有那一张张洋溢着幸福的笑脸,都让我感受到合作区的新气象。来自澳门的张国栋和来自珠海的冯绮珊,成为首对在此领取结婚证的新人,他们的喜悦和幸福仿佛在告诉我,合作区的发展将给人们的生活带来更多美好的变化。

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合作区对于教育领域的改革。为吸引更多澳门居民融入横琴生活,合作区在2022年秋季招生政策上有所调整,对监护人在横琴工作和居住的澳门学生,视同横琴户籍学生进行招生。这项政策不仅打破了户籍限制,让琴澳学生同堂接受优质教育成为可能,更进一步推动了琴澳教育的深度融合。我曾多次走进横琴的校园与师生交流,看着那些充满活力和热情的面孔,我深感这一政策的实施是成功的。它不仅推动了教育公平,实现优质教育资源互补,更让琴澳两地的孩子在互相学习、互相交流中,建立起深厚的友谊。

再来说说澳门医疗人员跨境执业的突破。8月11日,合作区首批4名澳门医疗人员完成执业注册,成为鼓励澳门医疗人员来横琴发展的一剂“强心针”。在采访中,我遇到了许多澳门医生,他们对于能够在横琴执业感到兴奋,认为这将为他们的职业生涯开启新篇章。这种人才流动、共享模式的建立,无疑为琴澳医疗服务的深度合作提供了示范。

当然,不能不提的还有合作区政务服务中心的启用。这个全新的服务平台,为横琴企业和居民提供更为便捷、高效的政务服务。在采访中,我看到企业和居民对这种新模式的欢迎和肯定。他们赞扬这种新的服务理念和方式,认为这将大大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

这些变革只是开始。从一片未知的处女地,到如今充满活力和希望,横琴的潜力正在逐步释放。合作区的美好前景不仅表现在它的高楼大厦和欣欣向荣的产业,更在于它所展现出来的包容和创新精神。这种精神体现在如何将澳门的独特文化和医疗、教育、政务等资源与内地的发展需求相结合,体现在如何打破制度壁垒推动各种要素自由流动。

作为一名见证者,我为能亲历这一历史性的阶段感到无比荣幸;而作为一名记者,我有责任将这些伟大的变革记录下来,与更多的人分享。我期待未来更多的创新和发展在这片热土涌现,为琴澳一体化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横琴之路
——一步一程,注定不凡

记者 陈子怡

作为记录者,我们源源不断地用笔写下周围的大事和小事,塑造着生活的点滴。回望过去的一年,对于横琴来说,我认为这一年是运用环境优势激活城市魅力的一年,也是解弦更张政策细则不断出台的一年。这个年轻的区域,正在孜孜不倦地攻克一个又一个难题,每一点细微的变化,都映射出横琴自身的成长。

二月初,初春阳暖,万物生长。伴随着远去的冷空气,横琴决定在这个时间点举行一场连唱两天的“草地音乐节”。刚接到这个消息,我并未对这场音乐节有过多期待,然而当我亲临现场,却被这场酣畅淋漓的音乐盛宴所震撼。

犹记夕阳斜照下,天沐河风光无限,金光粼粼的水面有赛艇穿梭,两岸有大片草地向外蔓延,在如此美景下,来自大湾区及全国各地的30组音乐人陆续登台献唱,用连续不断的音乐盛宴吸引着四面八方的客流。

当夜幕降临,“草地音乐节”的热度反而持续上升,在霓虹射灯的照射、变换下,游客越来越多,年轻人被音乐节的魅力所俘获,跟着节奏在草地上挥动手臂,大声喝彩。那一刻,我想我真正触碰到了一座城市深藏在内里的潜力和活力。

从“草地音乐节”开始,横琴仿佛发掘到文化活动为城市带来的助益,随之而来的便是更多的文化艺术盛会——“齐齐葡-葡语国家及澳门产品特色市集(横琴站)”、“青春向未来·纵‘琴’欢乐音乐节”系列活动、持续一个月的“横琴天沐河2023盛夏音乐会”……一场场“神奇”的文化活动,刺激着城市内生魅力向外散发,也丰富着琴澳居民的精神生活。

除了文化活动带给我的深刻印象,还有如雨后春笋般涌现的政策也令人应接不暇。在这一年中,合作区出台支持生物医药大健康产业高质量发展政策,实施上市挂牌扶持、企业赴澳发债及促进中小微企业融资等四类专项政策,对接澳门编制文旅、会展、商贸产业三年行动计划及扶持政策。

看着合作区以《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建设总体方案》为“总纲”,逐渐延伸出各类实施细则和扶持办法,我深深地感受到,横琴在发展和创新上正在努力向前。任何事物都需要经历相应的发展过程,合作区勾勒的宏伟蓝图需要一步一个脚印,积极调动周边城市参与,不断在摸索中找到“一国两制”的新示范,形成属于横琴自己独特的体制机制。

创新和突破是一块“难啃的骨头”,但合作区的未来注定不平凡。我期待着在新的一年中,继续记录横琴的发展历程,分享更多的感触和故事,一起见证横琴的成长与变迁。

横琴之筹
——谋定后动,后发先至

记者 陈秀岑

“横琴正在变成澳门人的新家园。”这是记者在横琴采访时听到最多的话。事实上,正如澳门居民所说,琴澳之间路相连、关相通、心相亲,规则衔接屡屡破冰,产业项目“全面开花”,服务澳门居民的教育、医疗、养老等民生配套已落地生效。

数据更有说服力。截至今年上半年,合作区实有澳资企业5688家,同比增长15.3%;规模以上“四新”产业营业收入(不含现代金融产业)79.99亿元,同比增长29.9%;在合作区就业生活的澳门居民达7218人,澳门籍学生230名;横琴口岸出入境单牌车66.39万辆次,同比增长75.5%。横琴正在成为澳人澳企发展的新舞台。

两年来,立足粤澳资源禀赋和发展基础,横琴着力创新完善政策举措,丰富拓展合作内涵,大力发展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激发创新创业动能,促进澳门经济适度多元发展。“澳门平台+国际资源+横琴空间+成果共享”的琴澳产业联动发展模式,吸引着越来越多境内外企业走进横琴、投资置业。

跨境说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澳门跨境电商企业,创始人周运贤告诉记者:“得益于合作区政策红利以及金融机构的支持,公司跨境电商业务三年增长约40%,2022年实现跨境电商进出口贸易额3.5亿元。”

这样鲜活的例子不在少数。伴随粤澳融合发展,机制创新更加通畅,澳门青年在横琴创业确确实实有了更优的人才资源、发展空间和政策机遇。无独有偶,围绕澳门居民的所需所想,合作区在两年的时间中细致谋划,逐步营造趋同澳门的宜居宜业生活环境。

如今,建筑、旅游、医疗等领域的澳门专业人士在横琴执业资格得到充分认可,澳门单牌车入出横琴配额全面放开,澳门居民利用网上平台就能自助办税,澳门街坊总会、澳门妇女联合总会等澳门社团组织相继进驻……这些看似只是“举手之劳”的改变,实则背后凝聚着大量规则的调校、制度的创新,从而实现琴澳融合发展的生动篇章。

今年9月,琴澳两地民生融合重要工程“澳门新街坊”即将开售,预计可为澳门居民提供约4000套住房。该项目负责人表示:“项目建成后,相关的教育、医疗、社会保险、通讯等配套设施将交予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指定的机构运营。运作模式和整体保障体系均采用澳门标准。”不久的将来,会有越来越多澳门居民在合作区居住、生活、工作。

谋定而后动,后发而先至——横琴,未来已来。

横琴之局
——攻破难关,擦亮底色

记者 伍芷莹

粤港澳大湾区首个跨境数据验证平台——粤澳跨境数据验证平台上线试运行,是我对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的初印象。

据当时的平台运营单位负责人介绍说,用户自主线上提交由澳门金融机构出具的、可被内地采信的相关证明原件,由平台基于FISCO BCOS开发的国产开源区块链底层平台进行验证,凭借区块链的不可篡改性和可追溯性,确保数据真实可靠及隐私安全。

这个跨境数据验证平台当前发展情况如何?近期我从合作区金融发展局、建设银行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分行等处获悉,借助粤澳跨境数据验证平台的验证功能,如今澳门居民可通过工商银行横琴分行、建设银行横琴分行等银行5分钟搞定跨境资信证明。截至今年7月,已有近50名澳门居民使用该平台便捷快速地在内地办理信贷等业务。

近一年来,合作区现代金融业的大事不少。去年合作区成立一周年之际,合作区就发布了《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企业上市挂牌专项扶持办法》,从上市挂牌辅导、专项资金扶持、重点培育澳资及绿色企业等三大方向,着力支持合作区企业上市挂牌。在近期首批上市后备企业入库授牌仪式上,我听到了更多企业上市挂牌的利好消息——合作区如今已储备十余家优质上市后备企业,部分企业已正式启动上市工作。

横琴买房,澳门贷款,享受低利率房贷;购买跨境医疗保险享受就医保障;足不出户24小时在线办理开立境内证券投资账户;通过“跨境理财通”购买产品参与内地资本市场……在我看来,合作区正加快形成现代金融产业生态圈,但这一路上还有很多难关要闯、难题要解。

将企业请进合作区后,未来企业的发展壮大还需要资金支持。滴灌通创始人兼行政总裁张高波告诉我,如今他们的滴灌通澳门金融资产交易所已经营运,但澳门交易所和内地之间还需要一次转换。合作区若能作为转换接口,在相关法律政策上进一步梳理相关融资问题,将能给内地小微企业融资提供更多便利。

要想推动合作区实现高水平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合作区建设资金“电子围网”的难题也要解。横琴智慧金融研究院博士后研究员李世斌曾提到,合作区要想建设好资金“电子围网”,需要综合运用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帮助合作区进一步优化监管数据采集机制,全方位、多领域、多层次采集跨境资金流动数据等相关信息。同时,需要完善跨境资金流动监测体系,防范资金跨境流动风险。

作为合作区发展的记录者之一,我在一次次的采访和接触中,了解到了越来越多的横琴故事,同时也听到了很多业界人士以及琴澳居民对于合作区发展的心声。如何把更多“新点子”变成发展的“金钥匙”?我希望自己可以当好这个传话筒,与大家一起共同弹响琴澳和鸣协奏曲。

横琴之变
——见微知著,涓滴成河

记者 李美琪

每次采访“老横琴人”时,大家总说横琴曾经是片蕉林绿野,再侃侃谈起在这片热土上挥斥方遒的岁月,自己如何目睹尘土飞扬的小道披上沥青石子,荒芜寥落的农庄摇身变为高楼大厦。

事实上,我对横琴跨越数十年的沧桑巨变并没有多少深切的体会。初次见面时,横琴就以国际化现代都市的样貌展现在我面前,沿途充满设计感与科技感的建筑令我目不暇接:高耸入云的IFC和ICC、葡韵十足的励骏庞都、造型独特的中医药科技产业园、错落有致的横琴·澳门青年创业谷……

从2021年9月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挂牌成立,到如今,琴澳居民安居乐业、“四新产业”蓬勃发展、规则机制逐步衔接、体制日趋完善,弹指一挥间,730个昼夜在眼前溜走。

如果把两年来的变化平均分配在每一个日子里,就变成了隔壁最近搬来的新家庭、口岸里新增的一条通道、上下班路上偶遇一辆陌生的澳门单牌车、路旁高了一寸的吊塔、实验室里“偶然”的一次成功、季度报表里一段上扬的折线、工作会议里筹划许久的一个提案……

是的,城市总是在不知不觉中发生着变化,人心也是在潜移默化中拉近了距离。数据是最简单,也是最真实的证据。截至今年4月末,在合作区就业生活居住的澳门居民达到7218人;截至今年5月末,在合作区跨境执业的专业人士共有1253名;2023-2024学年,共有269名澳门学生入读合作区的学校,同比增长36%。一串串数字背后,我能看到琴澳“双城生活”未来的样子:跨境生活畅通无阻,琴澳一家相亲相爱。

琴澳本就一衣带水,血脉代代相连。而越是在灾害面前,越能看见人间真情。

9月2日凌晨,超强台风“苏拉”席卷琴澳,其威力堪称1949年以来登陆珠三角地区最强。一夜风雨过后,有惊无险。翌日清晨,台风余韵仍在,不少琴澳居民身披雨衣,冒着大雨走上街头,自愿清理倒伏树木的落叶断枝,让道路重新变得干净畅通。莲花社区积极发动群众力量,组织志愿者清理横琴金融岛的路面,居民们一呼百应,上至年过花甲的大爷大妈,下至系着红领巾的小学生,纷纷加入“清扫大队”。

在采访这支志愿队伍的过程中,一位居民的话深深打动了我。她虽然来到横琴不到两年,却已经把这里当作了自己的家。“是横琴让我感受到了家的温暖,当天灾来临,我也要为我的家园贡献自己的力量。”越是质朴、纯粹的语言,越蕴含无比的能量,这是居民们发自内心的真情流露,也是他们对新家园、新生活的热爱与期待。

横琴,我将继续书写你的故事,记录你的变化,我期待与你共同成长,并在未来见证你的奇迹。

统筹:陈子怡
编辑:唐祺珍 责任编辑:丹梅
记者看横琴——《横琴潮》创刊两周年特别策划
珠海特区报 2023-09-17 08:55

今天是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成立两周年的日子,也是《横琴潮》创刊两周年的纪念日。这份与合作区同年同月同日诞生的专刊,肩负护航者、瞭望者、记录者的历史使命,以全部热忱聚焦这方创新创业、砥砺笃行的热土。

专刊的采编团队扎根于此、笔耕于此、成长于此,与横琴一起追梦、筑梦、圆梦。在今天这个特别的时刻,他们有话想对横琴诉说——

横琴之梦
——一水之隔,深度融合

记者 王晓君

两年时间,足以发生许多翻天覆地的事情。对于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来说,这两年无疑是充满变革与活力的发展时期。作为一名长期关注合作区民生发展的记者,我有幸见证了这片土地的变革。从合作区婚姻登记处启用,到澳门籍学生视同横琴户籍招生,再到澳门医生跨境执业,以及前不久合作区政务服务中心启用,每一个重大事件都让我感受到横琴发展的勃勃生机。

横琴与澳门仅一水之隔,对于大多数澳门人来说,两年前的横琴是一个神秘而未知的地方。然而,仅仅过了两年,一切都变得不同。合作区的设立,让这片土地焕发出前所未有的生机与活力,琴澳正从“一桥之隔”走向“深度融合”。

犹记得合作区婚姻登记处揭牌的那一天。那是一个晴朗的上午,我走进天沐河畔这个全新的婚姻登记处。现代化的设计、温馨的氛围,还有那一张张洋溢着幸福的笑脸,都让我感受到合作区的新气象。来自澳门的张国栋和来自珠海的冯绮珊,成为首对在此领取结婚证的新人,他们的喜悦和幸福仿佛在告诉我,合作区的发展将给人们的生活带来更多美好的变化。

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合作区对于教育领域的改革。为吸引更多澳门居民融入横琴生活,合作区在2022年秋季招生政策上有所调整,对监护人在横琴工作和居住的澳门学生,视同横琴户籍学生进行招生。这项政策不仅打破了户籍限制,让琴澳学生同堂接受优质教育成为可能,更进一步推动了琴澳教育的深度融合。我曾多次走进横琴的校园与师生交流,看着那些充满活力和热情的面孔,我深感这一政策的实施是成功的。它不仅推动了教育公平,实现优质教育资源互补,更让琴澳两地的孩子在互相学习、互相交流中,建立起深厚的友谊。

再来说说澳门医疗人员跨境执业的突破。8月11日,合作区首批4名澳门医疗人员完成执业注册,成为鼓励澳门医疗人员来横琴发展的一剂“强心针”。在采访中,我遇到了许多澳门医生,他们对于能够在横琴执业感到兴奋,认为这将为他们的职业生涯开启新篇章。这种人才流动、共享模式的建立,无疑为琴澳医疗服务的深度合作提供了示范。

当然,不能不提的还有合作区政务服务中心的启用。这个全新的服务平台,为横琴企业和居民提供更为便捷、高效的政务服务。在采访中,我看到企业和居民对这种新模式的欢迎和肯定。他们赞扬这种新的服务理念和方式,认为这将大大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

这些变革只是开始。从一片未知的处女地,到如今充满活力和希望,横琴的潜力正在逐步释放。合作区的美好前景不仅表现在它的高楼大厦和欣欣向荣的产业,更在于它所展现出来的包容和创新精神。这种精神体现在如何将澳门的独特文化和医疗、教育、政务等资源与内地的发展需求相结合,体现在如何打破制度壁垒推动各种要素自由流动。

作为一名见证者,我为能亲历这一历史性的阶段感到无比荣幸;而作为一名记者,我有责任将这些伟大的变革记录下来,与更多的人分享。我期待未来更多的创新和发展在这片热土涌现,为琴澳一体化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横琴之路
——一步一程,注定不凡

记者 陈子怡

作为记录者,我们源源不断地用笔写下周围的大事和小事,塑造着生活的点滴。回望过去的一年,对于横琴来说,我认为这一年是运用环境优势激活城市魅力的一年,也是解弦更张政策细则不断出台的一年。这个年轻的区域,正在孜孜不倦地攻克一个又一个难题,每一点细微的变化,都映射出横琴自身的成长。

二月初,初春阳暖,万物生长。伴随着远去的冷空气,横琴决定在这个时间点举行一场连唱两天的“草地音乐节”。刚接到这个消息,我并未对这场音乐节有过多期待,然而当我亲临现场,却被这场酣畅淋漓的音乐盛宴所震撼。

犹记夕阳斜照下,天沐河风光无限,金光粼粼的水面有赛艇穿梭,两岸有大片草地向外蔓延,在如此美景下,来自大湾区及全国各地的30组音乐人陆续登台献唱,用连续不断的音乐盛宴吸引着四面八方的客流。

当夜幕降临,“草地音乐节”的热度反而持续上升,在霓虹射灯的照射、变换下,游客越来越多,年轻人被音乐节的魅力所俘获,跟着节奏在草地上挥动手臂,大声喝彩。那一刻,我想我真正触碰到了一座城市深藏在内里的潜力和活力。

从“草地音乐节”开始,横琴仿佛发掘到文化活动为城市带来的助益,随之而来的便是更多的文化艺术盛会——“齐齐葡-葡语国家及澳门产品特色市集(横琴站)”、“青春向未来·纵‘琴’欢乐音乐节”系列活动、持续一个月的“横琴天沐河2023盛夏音乐会”……一场场“神奇”的文化活动,刺激着城市内生魅力向外散发,也丰富着琴澳居民的精神生活。

除了文化活动带给我的深刻印象,还有如雨后春笋般涌现的政策也令人应接不暇。在这一年中,合作区出台支持生物医药大健康产业高质量发展政策,实施上市挂牌扶持、企业赴澳发债及促进中小微企业融资等四类专项政策,对接澳门编制文旅、会展、商贸产业三年行动计划及扶持政策。

看着合作区以《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建设总体方案》为“总纲”,逐渐延伸出各类实施细则和扶持办法,我深深地感受到,横琴在发展和创新上正在努力向前。任何事物都需要经历相应的发展过程,合作区勾勒的宏伟蓝图需要一步一个脚印,积极调动周边城市参与,不断在摸索中找到“一国两制”的新示范,形成属于横琴自己独特的体制机制。

创新和突破是一块“难啃的骨头”,但合作区的未来注定不平凡。我期待着在新的一年中,继续记录横琴的发展历程,分享更多的感触和故事,一起见证横琴的成长与变迁。

横琴之筹
——谋定后动,后发先至

记者 陈秀岑

“横琴正在变成澳门人的新家园。”这是记者在横琴采访时听到最多的话。事实上,正如澳门居民所说,琴澳之间路相连、关相通、心相亲,规则衔接屡屡破冰,产业项目“全面开花”,服务澳门居民的教育、医疗、养老等民生配套已落地生效。

数据更有说服力。截至今年上半年,合作区实有澳资企业5688家,同比增长15.3%;规模以上“四新”产业营业收入(不含现代金融产业)79.99亿元,同比增长29.9%;在合作区就业生活的澳门居民达7218人,澳门籍学生230名;横琴口岸出入境单牌车66.39万辆次,同比增长75.5%。横琴正在成为澳人澳企发展的新舞台。

两年来,立足粤澳资源禀赋和发展基础,横琴着力创新完善政策举措,丰富拓展合作内涵,大力发展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激发创新创业动能,促进澳门经济适度多元发展。“澳门平台+国际资源+横琴空间+成果共享”的琴澳产业联动发展模式,吸引着越来越多境内外企业走进横琴、投资置业。

跨境说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澳门跨境电商企业,创始人周运贤告诉记者:“得益于合作区政策红利以及金融机构的支持,公司跨境电商业务三年增长约40%,2022年实现跨境电商进出口贸易额3.5亿元。”

这样鲜活的例子不在少数。伴随粤澳融合发展,机制创新更加通畅,澳门青年在横琴创业确确实实有了更优的人才资源、发展空间和政策机遇。无独有偶,围绕澳门居民的所需所想,合作区在两年的时间中细致谋划,逐步营造趋同澳门的宜居宜业生活环境。

如今,建筑、旅游、医疗等领域的澳门专业人士在横琴执业资格得到充分认可,澳门单牌车入出横琴配额全面放开,澳门居民利用网上平台就能自助办税,澳门街坊总会、澳门妇女联合总会等澳门社团组织相继进驻……这些看似只是“举手之劳”的改变,实则背后凝聚着大量规则的调校、制度的创新,从而实现琴澳融合发展的生动篇章。

今年9月,琴澳两地民生融合重要工程“澳门新街坊”即将开售,预计可为澳门居民提供约4000套住房。该项目负责人表示:“项目建成后,相关的教育、医疗、社会保险、通讯等配套设施将交予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指定的机构运营。运作模式和整体保障体系均采用澳门标准。”不久的将来,会有越来越多澳门居民在合作区居住、生活、工作。

谋定而后动,后发而先至——横琴,未来已来。

横琴之局
——攻破难关,擦亮底色

记者 伍芷莹

粤港澳大湾区首个跨境数据验证平台——粤澳跨境数据验证平台上线试运行,是我对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的初印象。

据当时的平台运营单位负责人介绍说,用户自主线上提交由澳门金融机构出具的、可被内地采信的相关证明原件,由平台基于FISCO BCOS开发的国产开源区块链底层平台进行验证,凭借区块链的不可篡改性和可追溯性,确保数据真实可靠及隐私安全。

这个跨境数据验证平台当前发展情况如何?近期我从合作区金融发展局、建设银行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分行等处获悉,借助粤澳跨境数据验证平台的验证功能,如今澳门居民可通过工商银行横琴分行、建设银行横琴分行等银行5分钟搞定跨境资信证明。截至今年7月,已有近50名澳门居民使用该平台便捷快速地在内地办理信贷等业务。

近一年来,合作区现代金融业的大事不少。去年合作区成立一周年之际,合作区就发布了《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企业上市挂牌专项扶持办法》,从上市挂牌辅导、专项资金扶持、重点培育澳资及绿色企业等三大方向,着力支持合作区企业上市挂牌。在近期首批上市后备企业入库授牌仪式上,我听到了更多企业上市挂牌的利好消息——合作区如今已储备十余家优质上市后备企业,部分企业已正式启动上市工作。

横琴买房,澳门贷款,享受低利率房贷;购买跨境医疗保险享受就医保障;足不出户24小时在线办理开立境内证券投资账户;通过“跨境理财通”购买产品参与内地资本市场……在我看来,合作区正加快形成现代金融产业生态圈,但这一路上还有很多难关要闯、难题要解。

将企业请进合作区后,未来企业的发展壮大还需要资金支持。滴灌通创始人兼行政总裁张高波告诉我,如今他们的滴灌通澳门金融资产交易所已经营运,但澳门交易所和内地之间还需要一次转换。合作区若能作为转换接口,在相关法律政策上进一步梳理相关融资问题,将能给内地小微企业融资提供更多便利。

要想推动合作区实现高水平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合作区建设资金“电子围网”的难题也要解。横琴智慧金融研究院博士后研究员李世斌曾提到,合作区要想建设好资金“电子围网”,需要综合运用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帮助合作区进一步优化监管数据采集机制,全方位、多领域、多层次采集跨境资金流动数据等相关信息。同时,需要完善跨境资金流动监测体系,防范资金跨境流动风险。

作为合作区发展的记录者之一,我在一次次的采访和接触中,了解到了越来越多的横琴故事,同时也听到了很多业界人士以及琴澳居民对于合作区发展的心声。如何把更多“新点子”变成发展的“金钥匙”?我希望自己可以当好这个传话筒,与大家一起共同弹响琴澳和鸣协奏曲。

横琴之变
——见微知著,涓滴成河

记者 李美琪

每次采访“老横琴人”时,大家总说横琴曾经是片蕉林绿野,再侃侃谈起在这片热土上挥斥方遒的岁月,自己如何目睹尘土飞扬的小道披上沥青石子,荒芜寥落的农庄摇身变为高楼大厦。

事实上,我对横琴跨越数十年的沧桑巨变并没有多少深切的体会。初次见面时,横琴就以国际化现代都市的样貌展现在我面前,沿途充满设计感与科技感的建筑令我目不暇接:高耸入云的IFC和ICC、葡韵十足的励骏庞都、造型独特的中医药科技产业园、错落有致的横琴·澳门青年创业谷……

从2021年9月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挂牌成立,到如今,琴澳居民安居乐业、“四新产业”蓬勃发展、规则机制逐步衔接、体制日趋完善,弹指一挥间,730个昼夜在眼前溜走。

如果把两年来的变化平均分配在每一个日子里,就变成了隔壁最近搬来的新家庭、口岸里新增的一条通道、上下班路上偶遇一辆陌生的澳门单牌车、路旁高了一寸的吊塔、实验室里“偶然”的一次成功、季度报表里一段上扬的折线、工作会议里筹划许久的一个提案……

是的,城市总是在不知不觉中发生着变化,人心也是在潜移默化中拉近了距离。数据是最简单,也是最真实的证据。截至今年4月末,在合作区就业生活居住的澳门居民达到7218人;截至今年5月末,在合作区跨境执业的专业人士共有1253名;2023-2024学年,共有269名澳门学生入读合作区的学校,同比增长36%。一串串数字背后,我能看到琴澳“双城生活”未来的样子:跨境生活畅通无阻,琴澳一家相亲相爱。

琴澳本就一衣带水,血脉代代相连。而越是在灾害面前,越能看见人间真情。

9月2日凌晨,超强台风“苏拉”席卷琴澳,其威力堪称1949年以来登陆珠三角地区最强。一夜风雨过后,有惊无险。翌日清晨,台风余韵仍在,不少琴澳居民身披雨衣,冒着大雨走上街头,自愿清理倒伏树木的落叶断枝,让道路重新变得干净畅通。莲花社区积极发动群众力量,组织志愿者清理横琴金融岛的路面,居民们一呼百应,上至年过花甲的大爷大妈,下至系着红领巾的小学生,纷纷加入“清扫大队”。

在采访这支志愿队伍的过程中,一位居民的话深深打动了我。她虽然来到横琴不到两年,却已经把这里当作了自己的家。“是横琴让我感受到了家的温暖,当天灾来临,我也要为我的家园贡献自己的力量。”越是质朴、纯粹的语言,越蕴含无比的能量,这是居民们发自内心的真情流露,也是他们对新家园、新生活的热爱与期待。

横琴,我将继续书写你的故事,记录你的变化,我期待与你共同成长,并在未来见证你的奇迹。

统筹:陈子怡
编辑:唐祺珍 责任编辑:丹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