湾韵|大家(2023年6月26日)

横琴变奏

□ 蒋子龙

珠海传媒集团 曾遥摄

珠海多“珠”,有大大小小146个岛屿,如一颗颗翠珠撒落于海。

其中,最大的一颗是横琴岛。分大、小横琴,若两把古琴摆放于珠江口外的碧波之上。千万年来,吟风啸浪,相对而鸣,或急或缓,如泣无诉……

珠江三角洲多“门”:江门、虎门、崖门、横门、斗门、澳门、磨刀门、十字门……横琴岛有两个门,西面磨刀门,东面十字门。出此门向东,便是伶仃洋,与珠海的外伶仃岛遥相呼应,更像是横琴的知音。

在外伶仃岛的巨石上,刻着文天祥的千古绝唱《过零丁洋》:“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文天祥为江西庐陵人,在赣江的十八滩中确有一个“惶恐滩”,江流湍急,礁群狰狞,令行船者惶恐惊怖。原本是宋将的张弘范,降元后成了灭宋的统帅,逼迫被囚的文天祥以南宋丞相的身份写信招降坚守在十字门的宋军统帅张世杰,文天祥一挥而就写出这篇七律。

——这也是大小横琴发出的第一次激昂壮烈、椎心泣血的鸣响。时为1279年,大宋王朝覆亡于此。遂使十字门成为古时最著名的一个“门”,并成就了宋人在此“门”上演了全本的“忠、义、节、烈”大传奇。

“忠”的主调,当是由文天祥完成。他被俘后几乎所有的元朝高官和已经降元的宋廷同僚,都费尽心机劝降他,想藉他的投降而立功,却都被文天祥或讥或讽或骂地顶了回来。而元朝刚立国,急需治国能臣,开国皇帝忽必烈遍访大臣,又大都举荐文天祥。他不得不亲自出面招降,并许道:“汝以事宋之心事我,当以汝为宰相。”

文天祥却不为所动:“我为大宋宰相,安能事二姓!惟愿一死,足矣!”

忽必烈无奈,又招来早被囚于元营的宋恭帝做文天祥的工作,皇帝劝自己的宰相一块投降敌人,这在中国历史上绝无仅有。自己的皇帝出面,文天祥只好收敛锋芒,连说:“圣驾请回,圣驾请回。”让这个倒霉的皇帝碰了个软钉子。文天祥在一污秽狭小的土室里,被囚了两年多才被杀,遂留下了不朽的《正气歌》。其耿耿忠心被史家誉为“三千年不两见”!

而将一个“义”字诠释得淋漓尽致的,是十字门守军主帅张世杰。明知大势已去,如果投降不仅能保命,还可享受荣华富贵,眼前就有例子:敌营的主帅是他的叔伯兄弟,降元后又被委以重权。他的外甥降元后也有个不错的功名,并三次进帐招降于他。但张世杰始终正气凛然,誓死尽职。最后时刻,他挺立舵楼,迎着飓风对天呼嚎:“我为赵氏,仁至义尽!一君亡,复立一君,今又亡。我若不死,只望敌兵退后,别立赵氏后人以存社稷。今又遇此,岂非天意!”登时海天变色,狂风呼啸,怒涛如山,刹那间,大海便将张世杰和他的战船以及残余宋军,全部吞没。但历史,留住了他的英魂。

与文、张同朝的陆秀夫,背着小皇帝跳海,则将“节、烈”推向极致。陆秀夫是宋景定年间的进士,同榜的状元便是文天祥,古人称“忠节萃于一榜,洵千古美谈”。1277年5月,为逃避元兵躲到广东石冈州一个小岛上的宋少帝赵昰病逝,尚不足10岁。“群臣多欲散去”,惟陆秀夫站出来力挽狂澜:“度宗皇帝一子尚在,将置其何地?古有以一旅以成中兴者,今百官有司皆备,士卒数万,天若未欲绝宋,此岂不可立国?”于是拥立年仅8岁的卫王赵昺为帝。但南宋王朝已是风雨飘摇,君臣播越、人心惶惶,而他每次上朝“俨然正笏立,如治朝。或时在行中,凄然泣下,以朝衣拭泪,衣尽湿,左右无不悲恸”。

当看到张世杰战败,南宋王朝想苟延残喘的最后一线希望破灭,宋朝君臣除去投降别无他路。陆秀夫便“先驱自己的妻儿跳海”,然后入船舱把小皇帝赵昺请到船头,倒头泣拜:“国事至此,陛下当为国死。德佑皇帝(宋恭帝)辱已甚,陛下不可再辱!”哭诉毕,背起小皇帝,纵身跳入滚滚怒涛。此时的小皇帝已经9岁多,应该懂事了,显然也听懂了陆秀夫的话,知道陆秀夫背起他要干什么,但他不哭不闹不挣扎,不失天子尊严地随着最可靠的大臣蹈海赴死。小小年纪难得有这份烈性,与高风亮节的陆秀夫,共同完成了在中国历史上频繁的朝廷更迭中,最为凄美壮烈的一幕。

——横琴真是一座奇岛。见证过中国的历史,接受过惊天地而泣鬼神的历练,随后竟能把自己藏起来。从历史的大热闹中毅然抽身,回归简朴与自然,在人们的眼皮底下淡出了人们的视线。横琴这一藏就藏了七百多年,藏风纳气,休养生息。直养得山清水秀,土地丰润,就连牡蛎,都格外肥美……岛上“百步万棵树,块块奇石都是景”,晴天十步一瀑布,雨时处处有瀑布。岛的四周,海湾像花边一样相互勾连,或沙滩绵延,或怪石遴峋……

终于,横琴等来了自己的时刻,2009年,国务院批准建立珠海横琴新区并通过其总体发展规划。曾经的壮怀激烈,曾经的大浪淘沙,都化作丰厚的精神积淀,培养了横琴的沉实、从容与大气。谋定而后动,后发而先至——在人类社会的发展与进步中,屡见不鲜。

琴弦已调好,总谱已写就。而此时的横琴,视野雄阔,气度朗健,要弹奏新的“十字门变奏曲”:大海扬波,清风鼓荡,十字交汇,门通天下。

横琴必兴,又将震古铄今。

蒋子龙 1941年生于沧州,曾任天津市作家协会主席和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1962年开始发表作品,多次获得全国短篇小说和中篇小说奖。代表作有《乔厂长上任记》《赤橙黄绿青蓝紫》《农民帝国》等。2010年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了14卷本《蒋子龙文集》。

南方风景(油画)

金凡 作品

倔师三爷

□ 韩振远

刘国合是个泥瓦匠,招赘到韩家时已30多岁。当时三奶奶28岁,有个9岁的女儿,叫香香。三爷是个当兵的,日本人投降那年,三奶奶不知从哪里得到三爷阵亡的消息,哭了两天。刘国合给五老爷家修房子,站在房顶,看见隔壁院里女人哭得恓惶,一愣神,一叶瓦从山墙掉下来,落到三奶奶院里,啪,碎成几瓣。三奶奶一惊,哭声停了。刘国合从房顶下来,问五老爷,隔壁女人怎么回事?五老爷坐在葡萄架下,呼噜噜抽水烟,瞥刘国合一眼,叹气:当兵的女人,命苦。

给五老爷家修好房子,刘国合把自己招赘给三奶奶,顶替了原来的三爷,成了我的第二任本家三爷。

三爷身材魁梧,腰板笔直,国字脸,浓眉大眼,腿微瘸,听说是盖房摔折的。

继女香香18岁那年,恋上驻村工作队员魏风。本来,三爷想让香香招赘个男人,为韩家留下根脉。香香执意嫁人,三爷、三奶奶拦不住,将魏风和香香叫来,写下字据:婚后生下第一个男孩须过继韩家顶门,姓韩。香香的第一个孩子果真是男孩,取名迎高,刚断奶就过继回来。三爷把迎高当亲孙子,逛集、看戏、走亲戚,都把迎高扛在肩上,一摇一晃,逗孙子高兴。

做起匠人活,三爷像变了个人,倔,脾气大,干活容不得一点差错,时间长了,便有了“倔师”称号。在我看来,三爷连瘸腿都瘸的那么倔,有气势,腰板笔直,一摇一晃之间,带出巍然之气。我15岁时,没学上,想拜三爷为师学泥瓦匠,看见他就怯了。三爷曾带过一个徒弟,每次徒弟犯了错,总大声喊徒弟身子站直,双手并拢,声色俱厉地训。骂小工也是这样。那几年农家盖房只请大工,小工靠亲友帮忙,谁受得了他这么骂,有几回,小工被骂毛了,扔下工具走人,弄得主家连陪好话。

村里人都奇怪,一个泥瓦匠,脾气怎么会那么大?

我20岁那年,去60里外的中条山采石料,住在山脚下一个小村,有位老汉向我打听:你们村有个倔师?我说是。老汉问:他身体还好吧?我说还好,只是腿瘸。老汉又问:知道他腿是怎么瘸的吗?我答:听说从房梁掉下来摔的。老汉神秘地笑,摇头说:不是。我问:那是怎么回事?老汉喃喃自语:不能说,不能说。

三爷74岁那年,我家南房塌了,由二哥主事,请石家村一位匠人做大工重建。开工后,三爷找上门,大怒:村里有现成匠人不用,是嫌我手艺不行吗?还没听说谁看不上我这手艺?又愤愤然:我这年纪,谁家盖房都不动手了,烽娃家盖房必须帮忙。烽娃是我爹小名,为打日本,我爹当过兵,后来转业到大运河边的一个城市,每年只回一次家,与三爷很少见面。况且两家早出了五服,他这三爷不过是招赘来应名的,不知为什么会对我爹刮目相看?三爷耳笨,只顾粗声大气发脾气,发完,腰板笔直,气冲冲一瘸一拐走了。第二天一早,自带瓦刀、灰斗来,不理会二哥,也不理会二哥请来的大工,瓦刀斫得咔咔响,直接开始砌墙。

那回,三爷以老迈之身,为我家帮了8天忙。盖好我家房子后,三爷再没做过匠人活。三爷故去时,我正在外地,听到消息后,唏嘘:以后恐怕再见不到脾气那么大的匠人了。

如今,三爷去世已30多年。前几天,三爷的孙子迎高来我家,说要给爷爷奶奶立碑。迎高上过大学,自己已拟好碑文,只让我帮忙推敲。碑文分别写亲爷爷、倔师爷爷和奶奶,都只有几句话。写到倔师爷爷,碑文是:继祖父讳国合,刘姓,早年从军,民国二十九年,参加中条山对日作战,耳膜震坏,右腿中弹。四年后入赘韩家,有泥瓦工手艺,人称倔师,耿介倔强,名匠也,以残疾之躯为韩门养家糊口五十余载,享年85岁。

我看后吃惊,问:三爷是个军人?参加过中条山抗战?迎高说:亲爷爷是国合爷爷的连长,枪林弹雨中,二人结成生死之交,中条山战役,亲爷爷中弹,临终之际,将妻子女儿托付给国合爷爷。抗战胜利后,国合爷爷拖着伤腿寻找战友遗孤,入赘韩家,又怕给后人带来麻烦,一直隐瞒那段历史。我考上大学那年,老人家带我到中条山一个叫张店的地方,指着山腰间的战壕说:当年就是在那里与日军激战,你爷爷中了三颗机枪子弹。

我问:三爷的腿呢,莫非也在那里负伤的?迎高说:老人家腿上的疤痕是穿透伤,明显是中了枪弹留下的。此前,他从没提过与我亲爷爷的关系,我考上大学后,才讲出那段历史,为的是让我知道亲爷爷是怎样一个人。

一直觉得倔师三爷刚毅,脾气大,不像个匠人。迎高的话让我顿悟,原来,三爷是带着军人气质做了几十年匠人。

韩振远 山西人。中国作协会员,山西省散文学会副会长,出版多部文学作品集。

诵 读(外一首)

□ 卢卫平

珠海传媒集团 刘轶男摄


在沙滩上写下伤口

 

在沙滩上写下伤口

让海水里永不干涸的

时间之盐在疼痛中愈合伤口

在沙滩上写下眼泪

让大海涨潮时

抹去这最后的眼泪

让你深夜无人听见的哭泣

成为晨光中鸥鸟的轻唱

在沙滩上写下小鱼

它在退潮时与大海失联

你手指的颤抖像是

小鱼忘了回家的惊慌失措

在沙滩上写下沉船

大海无法让沉船上升

你希望大海看见你

写下的沉船会从一滴水的

记忆里捞起沉船

在沙滩上写下大海

你说没有人能抽干大海

想抽干大海的人

是在渴望造出另一个大海

在沙滩上写一个人的名字

人海茫茫,浮沉中

你能听见不息的波涛

喊这个人的名字

在沙滩上写下泡沫

泡沫里有你幻想的

一座座空中花园

像你在肥皂泡的彩虹中

找到童年的欢乐

把曾经想写在礁石上的

也写在沙滩上

牙齿没了,舌头还在

你相信柔软比坚硬长久

月光点亮你写字的灯

你用食指在沙滩上

写下这些你常用的词语

你想让大海此起彼伏的潮水

像鱼吞食诱饵一样

吞下你写下的每一个词

你说大海能用这些熟悉的词

写出我们陌生的诗篇

 

诵 读

 

走过多少路

弗罗斯特那条未选择的路

成了你暗夜里的选择

听过多少声音

我才在众声喧哗中

沿着你的声音

走向人迹更少的秘径

这是一条寂静的路

在词与词停顿的瞬间

我能听见你的心跳

这是一条未选择

就无法选择的路

就像那个回不去的故乡

所有的回忆都成了

随风破灭的幻想

是你的声音

让我坚信在暗夜里选择的路

无论多么险峻崎岖

都通向黎明

是你的目光

让我眼里的血丝

成为照亮我漫长岁月的

第一道霞光

卢卫平 当代诗人,出版《异乡的老鼠》《向下生长的枝条》《各就各位》《浊酒杯》《瓷上的火焰》等诗集十二部。三次入围全国鲁迅文学奖诗歌奖前十名,获中国第三届华文青年诗歌奖、2008年《诗刊》年度优秀诗人奖、2007年首届中国《星星》年度诗人奖、第九届广东省鲁迅文学奖、2018年首届《草堂》诗歌奖年度实力诗人奖、第四届中国“李杜诗歌奖”等奖。

夏隙有风

□ 强 雯

珠海传媒集团 刘轶男摄

 

滚滚烈日,夏隙有风。

风是一种旨意。内观的刻度。

有风的早上,阳台晾晒的衣裾在动。七里香和忍冬的叶片在动。如果起床够早而天色又刚亮,就能捕捉到连晴40℃的三周以来,天气微薄的恩赐。

能称作恩赐的东西,肯定不会如滔滔江水般,狂奔席卷,而是灵动如萤火,全凭自我的捕捉。

之后汲取,细水长流般的精神支援。

酷暑令人狂躁,恩赐的微风,便有了内在的神光。在这样的暑热里,适合做一些缓慢的事情。

缓慢一:我在这难得的宁静里喜欢翻阅《汤头歌诀》。其中有谈到“六和汤”,虽然是药单方剂,但读来却不乏文学之趣。

“六和霍朴杏砂呈,半夏木瓜赤茯苓。术参扁豆同甘草,姜枣煎之六气平。”这四句诗里提到的藿香、浓朴、砂仁、半夏、木瓜、赤茯苓、白术、人参、扁豆、甘草……煎煮之后能御风、寒、暑、湿、燥、火六气,故名曰六和。

听上去虽然有些十全十美,“既能攻子之矛,又能攻子之盾”,但其实不然,因单味剂量的轻重,便功效不同,而藿香若多,则更适合疗愈夏天里的伤暑。

人人都知道伤寒,却未必知道伤暑。

伤暑必然伤气。而气是人之魂魄,没有气,瘫软、躺平、无所事事、无所而为。天之气,影响人之气,气,看不见摸不到,却游走于万事万物,肉体七窍。

夏日常常饮用的清凉饮料里,经常会卡到藿香、半夏、甘草、扁豆等,而其中提到的霍香,我的最爱。在重庆火炉之城,妇孺老幼,壮男青汉,人人都会三五天,甚至每天喝一支藿香正气液,“没有副作用”,若有人拒绝,总会众口一词劝这么一句。这已经成为防暑必备,外地人夏日来重庆,也会禁不住手持一瓶。他们心里揣度着“是药三分毒”,没病不吃药,但一瓶而已,大概也不会有什么差池。

夏季暑气当令,饮食生冷不净,损耗脾胃阳气,而六合汤作为古代的一味药剂,方中诸药,相配可怯暑,化湿,健脾和胃,此乃缓解伤暑之饮食。

这本书原是清代汪昂撰写的医方著作,刊于1694年。时至今日,版本换了无数,现代版本有更多图片、手绘,标注中草药、植物的形态,说是科普书、文学书,也未尝不可。书中选录中医常用方剂300余方,分为补益、发表、攻里、涌吐等20类。以七言歌诀的形式加以归纳和概括。这七言歌诀又不是全然罗列,还注重押韵,民谣之美跃然纸上。

微风荡漾之片刻,字字入脑,虽没有食用单子上的东西,却获得心灵上的太和。

缓慢二:遍浇诸物。

酷暑将阳台上的绿植、花卉晒得奄奄一息。尽管每日补水,仍旧抵不住高温的毒杀。虽也疑惑,小区、广场、景观道上的敞放植物,可以生生不息,但仍不得不叹息生命的脆弱与反复。

提壶浇水。青黄不接的文竹,黄了半身的君子兰,迎进家门不到一周的茶花,尽管有一半的叶子已经簌簌掉落,但仍有绿意,盎然耐受的是忍冬、七里香,虽然高温下难以开花,仍旧维持着生命,已属不易。

它们皆是我所托之物,因为所托,所以心安。

宋哲宗时期,诗人苏轼在惠州曾设想有一间自己的“容安亭”,先写下一文《名容安亭》,安放身体和灵魂,不想官宦漂泊,人生羁旅。宋代学者洪迈对苏轼极其敬重,让他名扬千秋的《容斋随笔》,也是赓续、发挥苏轼容安亭之意义。俯仰自得的精神家园,自此出发,自此善终。

这是一种气象,不管是为文,为人,为心。

缓慢三:风已逝,燥热渐盛。一日之晨课似乎也抵达了终点。起身踏步,卷腹吐气。

汗从毛孔里渗透出,罅隙处的风停下了脚步。远方的蓝天没有一丝游云,天气预报显示着高温红色预警。

六和似在别处,又慧在一心。

强雯 女,重庆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曾有中短篇小说散见于《人民文学》《十月》《中国作家》等刊物,被《小说月报》等转载,著有小说集《石燕》,长篇小说《养羞人》《吃鲸鱼的骡子》,散文集《重庆人绝不拉稀摆带》。曾获两届重庆文学奖等。

编辑:唐祺珍 责任编辑:田海
湾韵|大家(2023年6月26日)
珠海特区报 2023-06-26 13:24

横琴变奏

□ 蒋子龙

珠海传媒集团 曾遥摄

珠海多“珠”,有大大小小146个岛屿,如一颗颗翠珠撒落于海。

其中,最大的一颗是横琴岛。分大、小横琴,若两把古琴摆放于珠江口外的碧波之上。千万年来,吟风啸浪,相对而鸣,或急或缓,如泣无诉……

珠江三角洲多“门”:江门、虎门、崖门、横门、斗门、澳门、磨刀门、十字门……横琴岛有两个门,西面磨刀门,东面十字门。出此门向东,便是伶仃洋,与珠海的外伶仃岛遥相呼应,更像是横琴的知音。

在外伶仃岛的巨石上,刻着文天祥的千古绝唱《过零丁洋》:“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文天祥为江西庐陵人,在赣江的十八滩中确有一个“惶恐滩”,江流湍急,礁群狰狞,令行船者惶恐惊怖。原本是宋将的张弘范,降元后成了灭宋的统帅,逼迫被囚的文天祥以南宋丞相的身份写信招降坚守在十字门的宋军统帅张世杰,文天祥一挥而就写出这篇七律。

——这也是大小横琴发出的第一次激昂壮烈、椎心泣血的鸣响。时为1279年,大宋王朝覆亡于此。遂使十字门成为古时最著名的一个“门”,并成就了宋人在此“门”上演了全本的“忠、义、节、烈”大传奇。

“忠”的主调,当是由文天祥完成。他被俘后几乎所有的元朝高官和已经降元的宋廷同僚,都费尽心机劝降他,想藉他的投降而立功,却都被文天祥或讥或讽或骂地顶了回来。而元朝刚立国,急需治国能臣,开国皇帝忽必烈遍访大臣,又大都举荐文天祥。他不得不亲自出面招降,并许道:“汝以事宋之心事我,当以汝为宰相。”

文天祥却不为所动:“我为大宋宰相,安能事二姓!惟愿一死,足矣!”

忽必烈无奈,又招来早被囚于元营的宋恭帝做文天祥的工作,皇帝劝自己的宰相一块投降敌人,这在中国历史上绝无仅有。自己的皇帝出面,文天祥只好收敛锋芒,连说:“圣驾请回,圣驾请回。”让这个倒霉的皇帝碰了个软钉子。文天祥在一污秽狭小的土室里,被囚了两年多才被杀,遂留下了不朽的《正气歌》。其耿耿忠心被史家誉为“三千年不两见”!

而将一个“义”字诠释得淋漓尽致的,是十字门守军主帅张世杰。明知大势已去,如果投降不仅能保命,还可享受荣华富贵,眼前就有例子:敌营的主帅是他的叔伯兄弟,降元后又被委以重权。他的外甥降元后也有个不错的功名,并三次进帐招降于他。但张世杰始终正气凛然,誓死尽职。最后时刻,他挺立舵楼,迎着飓风对天呼嚎:“我为赵氏,仁至义尽!一君亡,复立一君,今又亡。我若不死,只望敌兵退后,别立赵氏后人以存社稷。今又遇此,岂非天意!”登时海天变色,狂风呼啸,怒涛如山,刹那间,大海便将张世杰和他的战船以及残余宋军,全部吞没。但历史,留住了他的英魂。

与文、张同朝的陆秀夫,背着小皇帝跳海,则将“节、烈”推向极致。陆秀夫是宋景定年间的进士,同榜的状元便是文天祥,古人称“忠节萃于一榜,洵千古美谈”。1277年5月,为逃避元兵躲到广东石冈州一个小岛上的宋少帝赵昰病逝,尚不足10岁。“群臣多欲散去”,惟陆秀夫站出来力挽狂澜:“度宗皇帝一子尚在,将置其何地?古有以一旅以成中兴者,今百官有司皆备,士卒数万,天若未欲绝宋,此岂不可立国?”于是拥立年仅8岁的卫王赵昺为帝。但南宋王朝已是风雨飘摇,君臣播越、人心惶惶,而他每次上朝“俨然正笏立,如治朝。或时在行中,凄然泣下,以朝衣拭泪,衣尽湿,左右无不悲恸”。

当看到张世杰战败,南宋王朝想苟延残喘的最后一线希望破灭,宋朝君臣除去投降别无他路。陆秀夫便“先驱自己的妻儿跳海”,然后入船舱把小皇帝赵昺请到船头,倒头泣拜:“国事至此,陛下当为国死。德佑皇帝(宋恭帝)辱已甚,陛下不可再辱!”哭诉毕,背起小皇帝,纵身跳入滚滚怒涛。此时的小皇帝已经9岁多,应该懂事了,显然也听懂了陆秀夫的话,知道陆秀夫背起他要干什么,但他不哭不闹不挣扎,不失天子尊严地随着最可靠的大臣蹈海赴死。小小年纪难得有这份烈性,与高风亮节的陆秀夫,共同完成了在中国历史上频繁的朝廷更迭中,最为凄美壮烈的一幕。

——横琴真是一座奇岛。见证过中国的历史,接受过惊天地而泣鬼神的历练,随后竟能把自己藏起来。从历史的大热闹中毅然抽身,回归简朴与自然,在人们的眼皮底下淡出了人们的视线。横琴这一藏就藏了七百多年,藏风纳气,休养生息。直养得山清水秀,土地丰润,就连牡蛎,都格外肥美……岛上“百步万棵树,块块奇石都是景”,晴天十步一瀑布,雨时处处有瀑布。岛的四周,海湾像花边一样相互勾连,或沙滩绵延,或怪石遴峋……

终于,横琴等来了自己的时刻,2009年,国务院批准建立珠海横琴新区并通过其总体发展规划。曾经的壮怀激烈,曾经的大浪淘沙,都化作丰厚的精神积淀,培养了横琴的沉实、从容与大气。谋定而后动,后发而先至——在人类社会的发展与进步中,屡见不鲜。

琴弦已调好,总谱已写就。而此时的横琴,视野雄阔,气度朗健,要弹奏新的“十字门变奏曲”:大海扬波,清风鼓荡,十字交汇,门通天下。

横琴必兴,又将震古铄今。

蒋子龙 1941年生于沧州,曾任天津市作家协会主席和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1962年开始发表作品,多次获得全国短篇小说和中篇小说奖。代表作有《乔厂长上任记》《赤橙黄绿青蓝紫》《农民帝国》等。2010年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了14卷本《蒋子龙文集》。

南方风景(油画)

金凡 作品

倔师三爷

□ 韩振远

刘国合是个泥瓦匠,招赘到韩家时已30多岁。当时三奶奶28岁,有个9岁的女儿,叫香香。三爷是个当兵的,日本人投降那年,三奶奶不知从哪里得到三爷阵亡的消息,哭了两天。刘国合给五老爷家修房子,站在房顶,看见隔壁院里女人哭得恓惶,一愣神,一叶瓦从山墙掉下来,落到三奶奶院里,啪,碎成几瓣。三奶奶一惊,哭声停了。刘国合从房顶下来,问五老爷,隔壁女人怎么回事?五老爷坐在葡萄架下,呼噜噜抽水烟,瞥刘国合一眼,叹气:当兵的女人,命苦。

给五老爷家修好房子,刘国合把自己招赘给三奶奶,顶替了原来的三爷,成了我的第二任本家三爷。

三爷身材魁梧,腰板笔直,国字脸,浓眉大眼,腿微瘸,听说是盖房摔折的。

继女香香18岁那年,恋上驻村工作队员魏风。本来,三爷想让香香招赘个男人,为韩家留下根脉。香香执意嫁人,三爷、三奶奶拦不住,将魏风和香香叫来,写下字据:婚后生下第一个男孩须过继韩家顶门,姓韩。香香的第一个孩子果真是男孩,取名迎高,刚断奶就过继回来。三爷把迎高当亲孙子,逛集、看戏、走亲戚,都把迎高扛在肩上,一摇一晃,逗孙子高兴。

做起匠人活,三爷像变了个人,倔,脾气大,干活容不得一点差错,时间长了,便有了“倔师”称号。在我看来,三爷连瘸腿都瘸的那么倔,有气势,腰板笔直,一摇一晃之间,带出巍然之气。我15岁时,没学上,想拜三爷为师学泥瓦匠,看见他就怯了。三爷曾带过一个徒弟,每次徒弟犯了错,总大声喊徒弟身子站直,双手并拢,声色俱厉地训。骂小工也是这样。那几年农家盖房只请大工,小工靠亲友帮忙,谁受得了他这么骂,有几回,小工被骂毛了,扔下工具走人,弄得主家连陪好话。

村里人都奇怪,一个泥瓦匠,脾气怎么会那么大?

我20岁那年,去60里外的中条山采石料,住在山脚下一个小村,有位老汉向我打听:你们村有个倔师?我说是。老汉问:他身体还好吧?我说还好,只是腿瘸。老汉又问:知道他腿是怎么瘸的吗?我答:听说从房梁掉下来摔的。老汉神秘地笑,摇头说:不是。我问:那是怎么回事?老汉喃喃自语:不能说,不能说。

三爷74岁那年,我家南房塌了,由二哥主事,请石家村一位匠人做大工重建。开工后,三爷找上门,大怒:村里有现成匠人不用,是嫌我手艺不行吗?还没听说谁看不上我这手艺?又愤愤然:我这年纪,谁家盖房都不动手了,烽娃家盖房必须帮忙。烽娃是我爹小名,为打日本,我爹当过兵,后来转业到大运河边的一个城市,每年只回一次家,与三爷很少见面。况且两家早出了五服,他这三爷不过是招赘来应名的,不知为什么会对我爹刮目相看?三爷耳笨,只顾粗声大气发脾气,发完,腰板笔直,气冲冲一瘸一拐走了。第二天一早,自带瓦刀、灰斗来,不理会二哥,也不理会二哥请来的大工,瓦刀斫得咔咔响,直接开始砌墙。

那回,三爷以老迈之身,为我家帮了8天忙。盖好我家房子后,三爷再没做过匠人活。三爷故去时,我正在外地,听到消息后,唏嘘:以后恐怕再见不到脾气那么大的匠人了。

如今,三爷去世已30多年。前几天,三爷的孙子迎高来我家,说要给爷爷奶奶立碑。迎高上过大学,自己已拟好碑文,只让我帮忙推敲。碑文分别写亲爷爷、倔师爷爷和奶奶,都只有几句话。写到倔师爷爷,碑文是:继祖父讳国合,刘姓,早年从军,民国二十九年,参加中条山对日作战,耳膜震坏,右腿中弹。四年后入赘韩家,有泥瓦工手艺,人称倔师,耿介倔强,名匠也,以残疾之躯为韩门养家糊口五十余载,享年85岁。

我看后吃惊,问:三爷是个军人?参加过中条山抗战?迎高说:亲爷爷是国合爷爷的连长,枪林弹雨中,二人结成生死之交,中条山战役,亲爷爷中弹,临终之际,将妻子女儿托付给国合爷爷。抗战胜利后,国合爷爷拖着伤腿寻找战友遗孤,入赘韩家,又怕给后人带来麻烦,一直隐瞒那段历史。我考上大学那年,老人家带我到中条山一个叫张店的地方,指着山腰间的战壕说:当年就是在那里与日军激战,你爷爷中了三颗机枪子弹。

我问:三爷的腿呢,莫非也在那里负伤的?迎高说:老人家腿上的疤痕是穿透伤,明显是中了枪弹留下的。此前,他从没提过与我亲爷爷的关系,我考上大学后,才讲出那段历史,为的是让我知道亲爷爷是怎样一个人。

一直觉得倔师三爷刚毅,脾气大,不像个匠人。迎高的话让我顿悟,原来,三爷是带着军人气质做了几十年匠人。

韩振远 山西人。中国作协会员,山西省散文学会副会长,出版多部文学作品集。

诵 读(外一首)

□ 卢卫平

珠海传媒集团 刘轶男摄


在沙滩上写下伤口

 

在沙滩上写下伤口

让海水里永不干涸的

时间之盐在疼痛中愈合伤口

在沙滩上写下眼泪

让大海涨潮时

抹去这最后的眼泪

让你深夜无人听见的哭泣

成为晨光中鸥鸟的轻唱

在沙滩上写下小鱼

它在退潮时与大海失联

你手指的颤抖像是

小鱼忘了回家的惊慌失措

在沙滩上写下沉船

大海无法让沉船上升

你希望大海看见你

写下的沉船会从一滴水的

记忆里捞起沉船

在沙滩上写下大海

你说没有人能抽干大海

想抽干大海的人

是在渴望造出另一个大海

在沙滩上写一个人的名字

人海茫茫,浮沉中

你能听见不息的波涛

喊这个人的名字

在沙滩上写下泡沫

泡沫里有你幻想的

一座座空中花园

像你在肥皂泡的彩虹中

找到童年的欢乐

把曾经想写在礁石上的

也写在沙滩上

牙齿没了,舌头还在

你相信柔软比坚硬长久

月光点亮你写字的灯

你用食指在沙滩上

写下这些你常用的词语

你想让大海此起彼伏的潮水

像鱼吞食诱饵一样

吞下你写下的每一个词

你说大海能用这些熟悉的词

写出我们陌生的诗篇

 

诵 读

 

走过多少路

弗罗斯特那条未选择的路

成了你暗夜里的选择

听过多少声音

我才在众声喧哗中

沿着你的声音

走向人迹更少的秘径

这是一条寂静的路

在词与词停顿的瞬间

我能听见你的心跳

这是一条未选择

就无法选择的路

就像那个回不去的故乡

所有的回忆都成了

随风破灭的幻想

是你的声音

让我坚信在暗夜里选择的路

无论多么险峻崎岖

都通向黎明

是你的目光

让我眼里的血丝

成为照亮我漫长岁月的

第一道霞光

卢卫平 当代诗人,出版《异乡的老鼠》《向下生长的枝条》《各就各位》《浊酒杯》《瓷上的火焰》等诗集十二部。三次入围全国鲁迅文学奖诗歌奖前十名,获中国第三届华文青年诗歌奖、2008年《诗刊》年度优秀诗人奖、2007年首届中国《星星》年度诗人奖、第九届广东省鲁迅文学奖、2018年首届《草堂》诗歌奖年度实力诗人奖、第四届中国“李杜诗歌奖”等奖。

夏隙有风

□ 强 雯

珠海传媒集团 刘轶男摄

 

滚滚烈日,夏隙有风。

风是一种旨意。内观的刻度。

有风的早上,阳台晾晒的衣裾在动。七里香和忍冬的叶片在动。如果起床够早而天色又刚亮,就能捕捉到连晴40℃的三周以来,天气微薄的恩赐。

能称作恩赐的东西,肯定不会如滔滔江水般,狂奔席卷,而是灵动如萤火,全凭自我的捕捉。

之后汲取,细水长流般的精神支援。

酷暑令人狂躁,恩赐的微风,便有了内在的神光。在这样的暑热里,适合做一些缓慢的事情。

缓慢一:我在这难得的宁静里喜欢翻阅《汤头歌诀》。其中有谈到“六和汤”,虽然是药单方剂,但读来却不乏文学之趣。

“六和霍朴杏砂呈,半夏木瓜赤茯苓。术参扁豆同甘草,姜枣煎之六气平。”这四句诗里提到的藿香、浓朴、砂仁、半夏、木瓜、赤茯苓、白术、人参、扁豆、甘草……煎煮之后能御风、寒、暑、湿、燥、火六气,故名曰六和。

听上去虽然有些十全十美,“既能攻子之矛,又能攻子之盾”,但其实不然,因单味剂量的轻重,便功效不同,而藿香若多,则更适合疗愈夏天里的伤暑。

人人都知道伤寒,却未必知道伤暑。

伤暑必然伤气。而气是人之魂魄,没有气,瘫软、躺平、无所事事、无所而为。天之气,影响人之气,气,看不见摸不到,却游走于万事万物,肉体七窍。

夏日常常饮用的清凉饮料里,经常会卡到藿香、半夏、甘草、扁豆等,而其中提到的霍香,我的最爱。在重庆火炉之城,妇孺老幼,壮男青汉,人人都会三五天,甚至每天喝一支藿香正气液,“没有副作用”,若有人拒绝,总会众口一词劝这么一句。这已经成为防暑必备,外地人夏日来重庆,也会禁不住手持一瓶。他们心里揣度着“是药三分毒”,没病不吃药,但一瓶而已,大概也不会有什么差池。

夏季暑气当令,饮食生冷不净,损耗脾胃阳气,而六合汤作为古代的一味药剂,方中诸药,相配可怯暑,化湿,健脾和胃,此乃缓解伤暑之饮食。

这本书原是清代汪昂撰写的医方著作,刊于1694年。时至今日,版本换了无数,现代版本有更多图片、手绘,标注中草药、植物的形态,说是科普书、文学书,也未尝不可。书中选录中医常用方剂300余方,分为补益、发表、攻里、涌吐等20类。以七言歌诀的形式加以归纳和概括。这七言歌诀又不是全然罗列,还注重押韵,民谣之美跃然纸上。

微风荡漾之片刻,字字入脑,虽没有食用单子上的东西,却获得心灵上的太和。

缓慢二:遍浇诸物。

酷暑将阳台上的绿植、花卉晒得奄奄一息。尽管每日补水,仍旧抵不住高温的毒杀。虽也疑惑,小区、广场、景观道上的敞放植物,可以生生不息,但仍不得不叹息生命的脆弱与反复。

提壶浇水。青黄不接的文竹,黄了半身的君子兰,迎进家门不到一周的茶花,尽管有一半的叶子已经簌簌掉落,但仍有绿意,盎然耐受的是忍冬、七里香,虽然高温下难以开花,仍旧维持着生命,已属不易。

它们皆是我所托之物,因为所托,所以心安。

宋哲宗时期,诗人苏轼在惠州曾设想有一间自己的“容安亭”,先写下一文《名容安亭》,安放身体和灵魂,不想官宦漂泊,人生羁旅。宋代学者洪迈对苏轼极其敬重,让他名扬千秋的《容斋随笔》,也是赓续、发挥苏轼容安亭之意义。俯仰自得的精神家园,自此出发,自此善终。

这是一种气象,不管是为文,为人,为心。

缓慢三:风已逝,燥热渐盛。一日之晨课似乎也抵达了终点。起身踏步,卷腹吐气。

汗从毛孔里渗透出,罅隙处的风停下了脚步。远方的蓝天没有一丝游云,天气预报显示着高温红色预警。

六和似在别处,又慧在一心。

强雯 女,重庆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曾有中短篇小说散见于《人民文学》《十月》《中国作家》等刊物,被《小说月报》等转载,著有小说集《石燕》,长篇小说《养羞人》《吃鲸鱼的骡子》,散文集《重庆人绝不拉稀摆带》。曾获两届重庆文学奖等。

编辑:唐祺珍 责任编辑:田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