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大新闻盘点|珠海吹响“产业第一”号角,加速迈向“万亿工业强市”

华章日新,征途如虹。

1月1日,位于十字门中央商务区的珠海国际会展中心(二期)二标段项目竣工验收,投用后将成为粤港澳大湾区功能最完善、配套最齐全、设施最先进的专业场馆之一;

1月5日,华发集团投资建设的162万平方米5.0产业新空间招商满园并全面交付,180家企业入驻高新区、金湾区四大园区;

1月9日,高新区港湾7号·智造超级工厂正式宣布开园投产,标志着高新区5.0产业新空间进入承载企业发展、推动项目实际落地的新阶段……

新年伊始,在“开局就是冲刺”的精气神中,在“坚持‘产业第一’,突出制造业当家”的号角引领下,珠海处处呈现千帆竞发的崭新气象,一股勠力同心、竞标争先的昂扬与澎湃扑面而来。

产业是立市之本、强市之基,是一座城市发展的支撑和脊梁。近年来,珠海抢抓机遇,奋勇争先,支持服务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建设,全力打造粤港澳大湾区高质量发展新引擎。但在推动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过程中,珠海也面临着一系列问题和挑战:经济结构不优、能级量级不足,工业投资占比长期偏低,2021年规上工业增加值占全市GDP比重仅为34.25%,工业投资占全市固定资产投资比重仅为17.6%。

为有效扭转这一局面,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市第九次党代会把“产业第一”摆在全市工作总抓手的首位,优先发展制造业,以前所未有的决心和力度,吹响全面打好产业发展攻坚战的嘹亮号角。

2022年4月24日,珠海市产业发展大会现场。

2022年4月,市委、市政府高规格召开全市产业发展大会,重磅发布“1+5+3”产业发展系列政策文件,提出全力实施好“产业立柱”“招商引资”“土地整备”“园区提升”“强核赋能”“政府流程再造”六大攻坚行动,聚焦做大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与健康四大主导产业,做强智能家电、装备制造、精细化工三大优势产业,加快构建现代产业发展格局,力争到2025年工业总产值突破1万亿元。

产业兴则城市兴,产业强则珠海强。珠海以实干之姿为崭新征程开篇,用奋斗之力为壮阔蓝图着色,激扬“只争朝夕”的奔涌势头,迈出“勇往直前”的坚定脚步!

一年来,市委书记吕玉印、市长黄志豪多次召开专题会议,听取产业发展情况汇报,深入一线调研督导,研究细化推进措施。市四套班子领导全员参与,采取“分配包干”方式挂点联系106个重大产业项目,快速响应企业困难和诉求。

一年来,各区各部门牢固树立“一盘棋”思想,将“产业第一”作为头号工程抓紧抓实,充分发挥招商、土地、财政、人才等工作专班作用,把一切工作力量、一切要素资源向实体经济倾斜。

一年来,“4+3”产业集群、5.0产业新空间建设、“拿地即开工”“开园即投产”等成为珠海发展的“新词”“热词”,在珠海城市血脉中真正根植产业发展的基因,努力把产业大市、产业强市的蓝图变成欣欣向荣的实景。

为推动工业用地高效使用,帮助企业降本增效,珠海大规模启动建设低租金、高标准、规模化、配套全、运营优的优质产业发展空间:

——明确规定东、西部片区租金分别限定在20、15元/平方米/月,坚持连片成规模规划建设,支持模块化或定制化厂房,满足企业生产布局、荷载、层高、物流、强弱电、给排水等指标要求,实现“拎机投产”。

——按照“同步建设、同步招商、个性化定制”策略,推动中小企业成链条、抱团式落户,形成“上下楼就是上下游”的现代化产业生态体系。

——坚持生产与生活并重,国企承担综合运营商角色,紧盯新生代产业工人全方位需求,打造涵盖吃、住、行、娱、教等需求的5分钟优质员工生活空间,让产业人才“引得来”“留得住”,解决企业的后顾之忧。

2022年,全市开工建设5.0产业新空间821万平方米,建成446万平方米。富山工业城演绎“五天一层楼,三个月整区封顶”的“特区速度”,建设辐射珠江口西岸的产城融合示范标杆;三溪科创小镇、格创·云谷北区、平沙电子电器产业园、大湾区智造产业园等项目均实现“建成即满园”。

从“项目等空间”到“空间等项目”,目前全市5.0产业新空间已签约及在谈招商项目787个,预计全部达产后将新增产值超2000亿元。

“高站位”对标、“前瞻性”谋划、“关键处”落子……珠海这盘产业发展大棋,每一步,都用足了心。

——大抓产业招商引资。组建市招商委员会,成立市招商署,紧盯“4+3”产业主攻方向,编制《珠海市十大产业招商图谱》,建立重点产业头部企业清单,组建驻北京、上海、深圳和成都4个招商部,设立驻外招商机构15个,打造一支超2000人的招商队伍开展精招商、招精商,下大力气推动产业链强链补链延链。组建千亿级招商引资配套资金池,加强项目从签约到落地的全流程闭环跟踪服务,形成“谋划一批、储备一批、推动一批”的滚动发展格局。2022年全市新增签约亿元以上产业项目560个,协议投资额2831亿元。

——守牢工业用地红线。在全国首创以特区立法方式推进工业用地控制线管理改革,划定195平方公里工业用地控制线,把宝贵土地空间留给制造业和实体经济。加快盘活各类工业用地,全面优化用地审批流程,以最快速度满足企业用地需求。2022年前三季度完成工业熟地整备7990亩,计划5年统筹新增和盘活工业用地50平方公里。按照1年100亿元、5年不少于500亿元标准多措并举筹措资金,实施工业园区配套翻番计划,加快补齐软硬短板。

——实施政府流程再造。全面推行“拿地即开工”和“双容双承诺”制度,高景项目从签约到建成仅用140天,越芯项目从拿地到开工仅用了16天,越来越多优质项目快速签约拿地动工,赢在了“起跑线”,跑出了“加速度”。落实好市领导负责的“链长制”,创新“不能办”兜底机制,推行“零跑腿”财政服务,进一步压缩行政许可审批事项办理时间,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用心用情为各类企业解难题、办实事,打造一流营商环境。

——强化产业综合要素保障。实施好稳经济143项等政策措施及重大先进制造业发展扶持奖励机制,进一步降低企业生产综合成本。计划3年投入279.9亿元开展229个基础教育学位攻坚项目,增加公办学位总计21万个,在现有公办学位基础上增长76%。其中,2022年全市已建成学校项目37个,新增基础教育公办学位3.18万个。持续优化“珠海英才计划”,加快建设人才保障房,“十四五”期间新增人才和保障性住房8万套。

2022年1-11月,全市完成规上工业增加值1353.73亿元,同比增长8.3%,增速排名全省第一。全市工业投资、制造业投资、高技术产业投资三项指标增速均位列全省第一。与此同时,以爱旭、高景等为代表的龙头项目牵引集成电路、新能源领域率先突破,全省总量最大、产业链最为完善的硅能产业体系正在珠海崛起。

战疫情、稳就业、减税费、保民生……面对大战大考,珠海坚定信心,迎风搏浪,,紧扣“产业第一、交通提升、城市跨越、民生为要”工作总抓手,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

补短板、强链条、谋创新、促发展……应对闯关之难,珠海众志成城,一往无前,产业发展跃上新台阶,招商引资集聚新动能,要素保障提供新支撑,创新驱动迸发新活力。

潮平岸阔,风正帆悬。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省委十三届二次全会、省委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坚持实体经济为本、制造业当家。

1月4日至5日,省委书记黄坤明,省长王伟中到珠海,深入口岸、海岛、产业园区、重大合作平台等,就认真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推动省委十三届二次全会和省委经济工作会议各项部署落地落实进行调研。

1月8日,中国共产党珠海市第九届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召开,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深入贯彻落实省委十三届二次全会精神、省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总结2022年工作,研究部署2023年和今后一个时期工作。

2023年是全面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巩固产业发展态势、加速珠海蓄力腾飞的攻坚之年。“要保持战略定力,坚定信心决心,敢于竞标争先,自觉扛起经济特区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率先探索、当好尖兵的使命责任,把高质量发展作为首要任务,把制造业当家作为头号工程,进一步厚植产业发展的城市基因,努力把产业大市、产业强市的蓝图变成欣欣向荣的实景,以坚实的步伐朝着现代化目标迈进。”吕玉印在会上掷地有声地强调。

在为期一天半时间的市领导班子务虚会上,以及连日来召开的市委常委会会议、市政府常务会议上,始终一以贯之的一条主线,就是坚持“产业第一”,突出制造业当家。

“要着力发展壮大实体经济,坚持‘项目为王’理念,紧盯‘4+3’产业体系持续发力,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加强产业新空间建设及同步招商工作,全面提升产业经济能级量级。”“让走在前列、争当一流成为干部干事创业新常态,推动产业项目的大落地和大突破。”吕玉印指出。

“要算好成本账、产业账、城市价值账,通过5.0产业新空间建设,统筹好生产空间、生活空间、生态空间”“要以‘产业第一’为切入口,推进‘政府流程再造2.0’,不断提升推动产业发展的决策效率、工作效能和公共服务水平。”黄志豪表示。

“以大踏步的增长进一步加厚珠海经济底板”“实施制造业当家‘一把手’工程,开展‘项目落地攻坚年’行动”“推动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升级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壮大”等一系列新提法、新要求、新任务,彰显着珠海乘势而上、大干快上的拼劲和韧劲,更昭示着珠海要在“产业第一”发展中跑出加速度、干出高质量,走出“特区范儿”的决心和态度。

追风赶月莫停留,平芜尽处是春山。珠海将坚持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引,认真落实省委十三届二次全会精神,按照中央及省有关经济工作的部署安排,坚持高质量发展,坚定制造业当家,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努力成为全省发展又一重要引擎和珠江口西岸核心城市,奋力在新时代新征程中谱写珠海现代化建设新篇章!

文字:钟夏 图片:程霖 编辑:庞晓丹 责任编辑:帅云
十大新闻盘点|珠海吹响“产业第一”号角,加速迈向“万亿工业强市”
珠海特区报 2023-01-12 07:37

华章日新,征途如虹。

1月1日,位于十字门中央商务区的珠海国际会展中心(二期)二标段项目竣工验收,投用后将成为粤港澳大湾区功能最完善、配套最齐全、设施最先进的专业场馆之一;

1月5日,华发集团投资建设的162万平方米5.0产业新空间招商满园并全面交付,180家企业入驻高新区、金湾区四大园区;

1月9日,高新区港湾7号·智造超级工厂正式宣布开园投产,标志着高新区5.0产业新空间进入承载企业发展、推动项目实际落地的新阶段……

新年伊始,在“开局就是冲刺”的精气神中,在“坚持‘产业第一’,突出制造业当家”的号角引领下,珠海处处呈现千帆竞发的崭新气象,一股勠力同心、竞标争先的昂扬与澎湃扑面而来。

产业是立市之本、强市之基,是一座城市发展的支撑和脊梁。近年来,珠海抢抓机遇,奋勇争先,支持服务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建设,全力打造粤港澳大湾区高质量发展新引擎。但在推动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过程中,珠海也面临着一系列问题和挑战:经济结构不优、能级量级不足,工业投资占比长期偏低,2021年规上工业增加值占全市GDP比重仅为34.25%,工业投资占全市固定资产投资比重仅为17.6%。

为有效扭转这一局面,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市第九次党代会把“产业第一”摆在全市工作总抓手的首位,优先发展制造业,以前所未有的决心和力度,吹响全面打好产业发展攻坚战的嘹亮号角。

2022年4月24日,珠海市产业发展大会现场。

2022年4月,市委、市政府高规格召开全市产业发展大会,重磅发布“1+5+3”产业发展系列政策文件,提出全力实施好“产业立柱”“招商引资”“土地整备”“园区提升”“强核赋能”“政府流程再造”六大攻坚行动,聚焦做大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与健康四大主导产业,做强智能家电、装备制造、精细化工三大优势产业,加快构建现代产业发展格局,力争到2025年工业总产值突破1万亿元。

产业兴则城市兴,产业强则珠海强。珠海以实干之姿为崭新征程开篇,用奋斗之力为壮阔蓝图着色,激扬“只争朝夕”的奔涌势头,迈出“勇往直前”的坚定脚步!

一年来,市委书记吕玉印、市长黄志豪多次召开专题会议,听取产业发展情况汇报,深入一线调研督导,研究细化推进措施。市四套班子领导全员参与,采取“分配包干”方式挂点联系106个重大产业项目,快速响应企业困难和诉求。

一年来,各区各部门牢固树立“一盘棋”思想,将“产业第一”作为头号工程抓紧抓实,充分发挥招商、土地、财政、人才等工作专班作用,把一切工作力量、一切要素资源向实体经济倾斜。

一年来,“4+3”产业集群、5.0产业新空间建设、“拿地即开工”“开园即投产”等成为珠海发展的“新词”“热词”,在珠海城市血脉中真正根植产业发展的基因,努力把产业大市、产业强市的蓝图变成欣欣向荣的实景。

为推动工业用地高效使用,帮助企业降本增效,珠海大规模启动建设低租金、高标准、规模化、配套全、运营优的优质产业发展空间:

——明确规定东、西部片区租金分别限定在20、15元/平方米/月,坚持连片成规模规划建设,支持模块化或定制化厂房,满足企业生产布局、荷载、层高、物流、强弱电、给排水等指标要求,实现“拎机投产”。

——按照“同步建设、同步招商、个性化定制”策略,推动中小企业成链条、抱团式落户,形成“上下楼就是上下游”的现代化产业生态体系。

——坚持生产与生活并重,国企承担综合运营商角色,紧盯新生代产业工人全方位需求,打造涵盖吃、住、行、娱、教等需求的5分钟优质员工生活空间,让产业人才“引得来”“留得住”,解决企业的后顾之忧。

2022年,全市开工建设5.0产业新空间821万平方米,建成446万平方米。富山工业城演绎“五天一层楼,三个月整区封顶”的“特区速度”,建设辐射珠江口西岸的产城融合示范标杆;三溪科创小镇、格创·云谷北区、平沙电子电器产业园、大湾区智造产业园等项目均实现“建成即满园”。

从“项目等空间”到“空间等项目”,目前全市5.0产业新空间已签约及在谈招商项目787个,预计全部达产后将新增产值超2000亿元。

“高站位”对标、“前瞻性”谋划、“关键处”落子……珠海这盘产业发展大棋,每一步,都用足了心。

——大抓产业招商引资。组建市招商委员会,成立市招商署,紧盯“4+3”产业主攻方向,编制《珠海市十大产业招商图谱》,建立重点产业头部企业清单,组建驻北京、上海、深圳和成都4个招商部,设立驻外招商机构15个,打造一支超2000人的招商队伍开展精招商、招精商,下大力气推动产业链强链补链延链。组建千亿级招商引资配套资金池,加强项目从签约到落地的全流程闭环跟踪服务,形成“谋划一批、储备一批、推动一批”的滚动发展格局。2022年全市新增签约亿元以上产业项目560个,协议投资额2831亿元。

——守牢工业用地红线。在全国首创以特区立法方式推进工业用地控制线管理改革,划定195平方公里工业用地控制线,把宝贵土地空间留给制造业和实体经济。加快盘活各类工业用地,全面优化用地审批流程,以最快速度满足企业用地需求。2022年前三季度完成工业熟地整备7990亩,计划5年统筹新增和盘活工业用地50平方公里。按照1年100亿元、5年不少于500亿元标准多措并举筹措资金,实施工业园区配套翻番计划,加快补齐软硬短板。

——实施政府流程再造。全面推行“拿地即开工”和“双容双承诺”制度,高景项目从签约到建成仅用140天,越芯项目从拿地到开工仅用了16天,越来越多优质项目快速签约拿地动工,赢在了“起跑线”,跑出了“加速度”。落实好市领导负责的“链长制”,创新“不能办”兜底机制,推行“零跑腿”财政服务,进一步压缩行政许可审批事项办理时间,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用心用情为各类企业解难题、办实事,打造一流营商环境。

——强化产业综合要素保障。实施好稳经济143项等政策措施及重大先进制造业发展扶持奖励机制,进一步降低企业生产综合成本。计划3年投入279.9亿元开展229个基础教育学位攻坚项目,增加公办学位总计21万个,在现有公办学位基础上增长76%。其中,2022年全市已建成学校项目37个,新增基础教育公办学位3.18万个。持续优化“珠海英才计划”,加快建设人才保障房,“十四五”期间新增人才和保障性住房8万套。

2022年1-11月,全市完成规上工业增加值1353.73亿元,同比增长8.3%,增速排名全省第一。全市工业投资、制造业投资、高技术产业投资三项指标增速均位列全省第一。与此同时,以爱旭、高景等为代表的龙头项目牵引集成电路、新能源领域率先突破,全省总量最大、产业链最为完善的硅能产业体系正在珠海崛起。

战疫情、稳就业、减税费、保民生……面对大战大考,珠海坚定信心,迎风搏浪,,紧扣“产业第一、交通提升、城市跨越、民生为要”工作总抓手,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

补短板、强链条、谋创新、促发展……应对闯关之难,珠海众志成城,一往无前,产业发展跃上新台阶,招商引资集聚新动能,要素保障提供新支撑,创新驱动迸发新活力。

潮平岸阔,风正帆悬。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省委十三届二次全会、省委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坚持实体经济为本、制造业当家。

1月4日至5日,省委书记黄坤明,省长王伟中到珠海,深入口岸、海岛、产业园区、重大合作平台等,就认真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推动省委十三届二次全会和省委经济工作会议各项部署落地落实进行调研。

1月8日,中国共产党珠海市第九届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召开,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深入贯彻落实省委十三届二次全会精神、省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总结2022年工作,研究部署2023年和今后一个时期工作。

2023年是全面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巩固产业发展态势、加速珠海蓄力腾飞的攻坚之年。“要保持战略定力,坚定信心决心,敢于竞标争先,自觉扛起经济特区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率先探索、当好尖兵的使命责任,把高质量发展作为首要任务,把制造业当家作为头号工程,进一步厚植产业发展的城市基因,努力把产业大市、产业强市的蓝图变成欣欣向荣的实景,以坚实的步伐朝着现代化目标迈进。”吕玉印在会上掷地有声地强调。

在为期一天半时间的市领导班子务虚会上,以及连日来召开的市委常委会会议、市政府常务会议上,始终一以贯之的一条主线,就是坚持“产业第一”,突出制造业当家。

“要着力发展壮大实体经济,坚持‘项目为王’理念,紧盯‘4+3’产业体系持续发力,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加强产业新空间建设及同步招商工作,全面提升产业经济能级量级。”“让走在前列、争当一流成为干部干事创业新常态,推动产业项目的大落地和大突破。”吕玉印指出。

“要算好成本账、产业账、城市价值账,通过5.0产业新空间建设,统筹好生产空间、生活空间、生态空间”“要以‘产业第一’为切入口,推进‘政府流程再造2.0’,不断提升推动产业发展的决策效率、工作效能和公共服务水平。”黄志豪表示。

“以大踏步的增长进一步加厚珠海经济底板”“实施制造业当家‘一把手’工程,开展‘项目落地攻坚年’行动”“推动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升级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壮大”等一系列新提法、新要求、新任务,彰显着珠海乘势而上、大干快上的拼劲和韧劲,更昭示着珠海要在“产业第一”发展中跑出加速度、干出高质量,走出“特区范儿”的决心和态度。

追风赶月莫停留,平芜尽处是春山。珠海将坚持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引,认真落实省委十三届二次全会精神,按照中央及省有关经济工作的部署安排,坚持高质量发展,坚定制造业当家,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努力成为全省发展又一重要引擎和珠江口西岸核心城市,奋力在新时代新征程中谱写珠海现代化建设新篇章!

文字:钟夏 图片:程霖 编辑:庞晓丹 责任编辑:帅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