湾韵|大家(2023年1月2日)

庐山小教堂(两章)

□ 张 鸿

它是庐山的一座小小的教堂。

青春年少之时,我在庐山呆了四年,那时我是一个小兵。如今,二十多年过去,我走过了无数的地方,心中却只有这一个地方铭刻着,磨蚀不掉。

那时,我每个周日都要经过这个教堂。一到周日,我沿着河东路,从美庐的门口,走上河西路,一路上坡,经过小教堂和东谷电影院,再经过庐山图书馆,左拐上台阶,经过邮局,就走上了牯岭街,我的目的地是新华书店。之后,我又顺原路返回。期间,我一定会在某一处停留。或者是从图书馆旁边,经过游泳池,沿着脂红路,走过周恩来故居,再经过美庐,走河东路回家。

当然,我还是最喜欢在周日的早上八点左右,经过河西路边的小教堂,可以听到庐山话的祷告,真是美妙。

刚刚结束新兵训练,上了庐山,第一次上街,我们路过教堂时,就想进去看看,但班长不允许。我终于可以一人上街了,第一件事情我就去了教堂。时间尚早,人还不多。我穿着军装,慢慢地走了进去,一种神圣之感油然而生。一个中年男人,手捧着一本书,走到我的面前,用庐山话问我有什么事情。我说,我只是想看看。他很礼貌地用一个手势告诉我,让我坐在靠门边的最后一排。坐着的人和陆续进门的人都看着我。我感觉到了异样,起身离开了,那是1986年的冬天。

之后,两年时间,我只是从它的旁边经过。终于,我可以穿便衣上街了。第一次换装上街,我仍然是进了教堂。那个中年男人,面对众人站着,他没有注意到我。于是,我坐在中间的位置,听着那男声为主的祷告声。当然,我知道了那个男人是干什么的,也知道之前他为何不让我“长驱直入”。这一幕,现在想来,恍如隔世。

它是庐山最古老的基督教堂,建于1910年,面积大约200平方米。正门的右手靠河边,是东谷电影院,这个电影院只放一部电影,《庐山恋》。教堂原是英国基督教会医学会堂,后来被“牯岭美国学校”借作教室,解放前又被改作基督教小礼拜堂,至今保存完好。

自由岁月

丽江的束河古城,这是从前茶马古道上的马帮聚集地,据说历史比丽江的大研古镇的历史还早两百多年。挑水巷里的“自由岁月”驿站坐落在古镇的边上,临近龙泉寺的九鼎龙潭。主人是一对从前在新加坡电视台工作的台湾人。

王大哥和他的夫人晓芳离开新加坡后,在深圳工作过,十年前他们来到这“安营扎寨”。

“自由岁月”的狗也那么自在,“比利”和“小小”是一对“兄妹”,对“来的都是客”这一点掌握的很好,一个劲地摇头摆尾舔人脚丫,刚坐下,它们就一个接一个地蹿到人身上。

王大哥夫妇都是爱玩的人,走自己的路,过自己想要的生活。希望在自己悠游生活的同时,能够将以后客栈的一些盈利为藏区的学校做一些事情。

小小的院子是石头筑就,用整条的石块,严丝合缝地垒起,黄泥勾缝,大块石头做地基。近院子门口种上了紫藤,对着门的院墙边紫荆还有一些不知名的花草正在开放。也有兰花,但不是精品,虽然也娇贵清雅,却和那些恣意生长的植物随意地呆在一起。那棵小小的向日葵下偎依着一大一小的两只纳西人的吉祥物“瓦猫”,它们还有两个长得很高大的“兄弟”正站在驿站的门口站岗。厨房边的篱笆上挂满了老玉米,我看也只是为了装饰。厨房是简易和开放的,居于此的都可以用。驿站不大,是纳西族的土木式构造,相对着有两幢房,右边是一排平房,左边是两层木楼,好像只有三五间可以用于接待,有趣的是,有的朋友来了就不想走,宁愿在小院子里搭起帐蓬。这儿没有电视,但电脑、冰箱和洗衣机还是有的。

他们很喜欢朋友说过的一句话:“还记得我们共同走过的那段自由岁月吗?”所以驿站有了这样的一个名字。这里没有客人,来的都是主人。

王大哥和晓芳是知道生活本真的人,他们一直认为,束河值得潜下心去慢慢体味,它自有一份尚未被彻底打乱的宁静和安好。这笃定自如的气度,除了建筑本身所具有的历史恢宏的质感外,也因世居于此的束河纳西人,面对越来越多的城里来客,他们始终安然的接纳。他们会与你微笑问好,会好心给你指路带你穿遍各条小巷,也会与你斤斤算计买卖钱财,他们本分、淳朴,却也精明。这精明并不是那种商人式的投机和算计,而只是他们守护自己利益时那种天生的直觉。

我们坐在屋檐下喝茶,狗狗蹿上了坐在摇摇椅上的晓芳身上,她抚摸着“小小”,平缓地说,去年他们夫妇开车去拉萨,在寺庙里和大街上,每天都会看见一些慈祥的老妇人怀里抱着小狗去寺庙里转经。那些小狗也是那么慈眉善目,眼神从容淡定,似乎充满着佛性。晓芳说,可能是每天的转经让它们也修身养性呢,狗不仅仅是只通人性吧。可爱的晓芳的一番话,引起了大家的笑声。

王大哥说,束河是天堂,可我认为,天堂在自由的心中,在人心所及之处!

张鸿 女,一级作家、出版策划人、资深文学编辑。已出版作品集《指尖上的复调》《香巴拉的背影》《没错 ,我是一个女巫》《每幅面孔都是一部经书》,人物传记《高剑父》,文学评论集《编辑手记》,编著《大地上的标记——中国实力散文五十家》等,策划主编“现代性五面孔”作家精品选系列丛书。现任广州市文艺报刊社副社长兼副主编,广州市作家协会副主席。

小渔港(粉画)

席湖 作品

什么样的房子才叫个家

□ 韩振远

来小城二十多年,早就把这座买来的宅院当作自己的家。女儿却总不能适应,多次对她妈说:从来都没有将这里当家。问她哪里才算是自己的家,回答:老家。女儿说的老家,是指我家祖宅,在一个叫韩家场的小村,距小城二十公里,是我和我的祖先世代居住的地方。女儿在老宅里生活过十多年,上大学才离开,如今,已在遥远的都市有了自己的住宅。但老家在她心里深深扎下了根,一说起家,指向很明确,就是老家的那座宅院。

一个家寒酸也罢,富裕也罢,都必须装在一幢房子里。豪华精致的房子不一定算个家,简陋破败的房子也不一定就不是个家。我有位当老板的朋友,在国内外有几处住宅,每年都随季节选择住处,把自己弄得像只候鸟般飞来飞去。问他到底将哪里看作自己的家。说:当然是老家!其它的都只是产业,不定哪天就易主了。

被称为家的房子有鲜明的个性。我曾经在这座小城里寻寻觅觅,试图再重新为自己找个家,有段时间,天天在小城和相邻的城市找房源。看房,先在售楼部看过积木般的模型,再由售楼小姐领着,走进在建或已建成的小区,望着式样、户型几乎相同的住宅,心想,那里面是一个个家吗?工业化手段可以快速制造出一座座高楼,莫非也能制造出一个家?我担心,某一天,我如果醉眼朦胧,会走错家门。

家是神圣温馨的,房屋不过是一个家购买的大宗商品 既然是花钱买来的,就具备了商品属性,住进去没几天,位置、户型、采光、环境不满意,可以卖了再作选择。我周围的几位朋友,十几年间,已经换过两三次房子。过去,庄稼汉劳碌一辈子,能为后代建起一座房子就算功德圆满。现在,城里人也是这样,不过,他们的房子不是建,而是花钱买。过去,建房子的是工匠,有大工、小工、泥瓦匠、木匠。现在建房子是工业化生产,和制造工业产品一样,制造者都叫工人,分工更细,砖瓦工、抹灰工、混凝土工、电焊工、电工、钢筋工、打桩工等等几百个工种。每天入夜,我散步路过的那条大街上,水泥罐车排成队,隆隆作响,将搅拌好的水泥通过管道输送到在建的高楼上。一天不见,楼房会长高许多。不敢想象,这种工业化的产物,几十年后会是什么样子。

古人往往将家与园联系在一起,称为家园。农耕时代,只有地处家乡的家,才称得上家园。村前的小河,村后的小山,场里的麦秸垛,巷里的皂角树,连同崖边的树林,山腰的洞穴,都有满满的记忆。叫家的那座房子,在村巷的某个位置,与同姓同宗比邻而居,炊烟袅袅,鸡鸣犬吠,在这样的环境中,其乐融融,怡然自乐。几代人住下来,一个家族就留下了根脉,父母、祖父、曾祖、高祖……每一辈人身上都深深烙着这个家的印记,有足以讲给后人听的轶闻往事,筹建时的艰辛,建筑时的忙碌,土方石灰,砖瓦木料,花了多少钱,托了多少人,一样样都记得很清楚,连建房时的工匠、帮工的村人也能勾连出一份亲情,更重要的是居住其中的那份温馨,火炉、灶台、大炕,都无法替代。以后,即使很久不住了,某个角落有个洞,某面墙上有道缝,窗棂的月色,门楣的阳光,都刻在脑子里。明知道这样的乡村图景已不属于这个时代,一说起房子,还是一往情深,侃侃而谈。

现代社会中,一个家的形成,往往从买房子开始。掂量着千辛万苦攒下的那点钱,不知跑过多少新开发的小区,看过多少种户型。房子买回来,装修收拾好,还不能叫家,有时候,人都住进去了,也不能叫家。叫家的房子,不光有幸福的一家人,有实用的家具,更重要的是要有烟火气,有家的温馨和家的味道。我们这里搬家,家具搬完后,还必须做两件事,一是自己没住进去之前,先将祖先请进去,摆上祖先的遗像或牌位,恭恭敬敬上香叩首,礼毕,这个新家就算延续了祖先香火,等于告知祖先,后人已搬过家,以后逢年过节,祖先回来不至于连门也摸不着。第二件事是将灶火搬进来。过去,是搬火炉、砌灶台,现在用燃气灶替代,灶具搬进去了,锅碗瓢盆一应俱全,开了火,有了正常的生活,这座房子才算是自己的家。

韩振远 中国作协会员,山西省散文学会副会长。

高岭之深

□ 强 雯

在江西瑶里的山区随便走走,就可以到达一个国家级的景区,比如说景德镇市东北部的浮梁县瑶里镇高岭村。

在乡村公路上,一个浅红色的石头牌坊上写着高岭国家矿山公园。驶过一个石头拱桥,在那里可以看见正在东埠码头边游泳的男男女女,盛夏傍晚的余晖将人们照耀成欢愉的碎金,那是人们最原始的快乐,不分年龄。

问了路人,驶向高岭矿山公园。赶到的时候还差半个小时就关门,不过售票员说随便逛。这个随便,其实就是管理不严,那么我七点钟到的时候真的就无人管,也就可以所谓的逃门票,只是那个时候天也黑了,虽然没啥可看的,但我还是进去了,这里是全国重点文保——高岭瓷土矿遗址。

高岭土是景德镇陶瓷的原料,是一种非金属矿产,泥土白色而细腻,松软,具有良好的可塑性和耐火性。除了制作陶瓷,还可以用于涂料、白水泥等。如今高岭土矿坑遗址早就变成了森林里的浅坑低洼。

傍晚的落日还在樟树密林里游走,闪烁之处,给人一种神秘的兴奋感。只是,好景不长,一到古矿坑遗址,人就立即被无数嗡嗡嗡的蚊子所包围。

这种矿经过几十道工序,可以造型,上釉烧制,成为盛名永恒的景德镇陶瓷,而在这之前,它们是泥巴,此泥巴非彼泥巴,高岭土就是为陶瓷而生的泥巴。

“天青色等雨,而我在等你”所暗指的青花瓷,就是来源于高岭土。

经过元明清时代,江西高岭土制造的陶瓷,已经登峰造极,成为御品。

2005年8月23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资源部发文,确认首批28个“国家矿山公园”,高岭古矿成为江西唯一的“国家矿山公园”。2008年11月15日,高岭国家矿山公园正式开园。

如今,站在这些古代陶瓷故事的发生之地,有一种隐秘的轰然感。

高岭土就是景德镇陶瓷的原材料,为了减少高岭土运输量,常常就山开采、选矿。遗址现存了一个淘洗池,其一为粗矿储备池,将高岭土中的杂质沉淀,其二为搅拌池,突降经过闸板上部流入其中搅拌,其三为沉淀池,将清水放掉,等待沉淀累计的高岭土稍稍变干,即取出制成“不子”——也就是可以造型的专业泥巴。不过因为矿区缺少洗选所需要的平地,常常将淘洗池减少到一或两个。

元明清时代,中国陶瓷业达到高峰时期,而景德镇又是官窑之地,是皇家陶瓷的直供地,又是中国陶瓷的中心之地,明清时代还远销海外,所以景德镇、瑶里、浮梁县的古代大户人家都会在就近开采高岭土,叫就山选矿。因此,他们也大量需要陶工,陶工,就是那个时候的蚁民。

辉煌和劳苦是一枚硬币的两面。

在古代,景德镇瓷都的声誉,也造就了其“四时雷电镇”的名声。这名字寓意陶工四季都不能休息,如电闪雷鸣般工作,其艰辛可见一斑。即便过年,也不得回家。那都是皇家窑器,说起来也是很尊贵的一种职业,可是只要做错了一点都是要杀头的。当年慈禧太后喜欢景德镇的瓷器,烧制了不少同治大婚的瓷器,如果有一点瑕疵,那些人的性命就搭上了。在台湾导演李翰祥的电影作品《一代妖后》里,有栩栩如生的体现,有一幕是东宫西宫两个皇后同时在检查景德镇送审的陶器,因被人无意打碎了一个,便以次充好,结果被西宫皇后慈禧发现,引起轩然大波。皇后砸碎了次品,要求重新烧制。

如今的高岭村早就停止了开采陶矿,杂树杂草丛生之处,深不可测,要不是那些路牌,我很难相信这里曾是精美陶瓷的土壤。

傍晚时分,我们被山野流窜的蚊子驱逐,一路狂奔在高岭遗址的小径上,依然抵不过它们的追赶、噬咬,古矿遗址坑,那种宏大、悲惨、被陶瓷时代裹挟的气息,若隐若现。在古代,景德镇人几乎没有不从事陶瓷行业的,这是个巨大的产业链,也是对艺术和技术有普遍要求的行业,陶工也因此走上青云富贵之路,辉煌无量,但是这背后却是更多的人在永无止息地开采,不得休息,把脑袋随着陶土一同放进窑炉里烧制。

高岭土,最真实、最深沉的面貌就隐藏在这些森林浅地低沟里,依然传递令人胆战心惊、感慨万千的故事。

强雯 女,重庆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曾有中短篇小说散见于《人民文学》《十月》《中国作家》等刊物,被《小说月报》等转载,著有小说集《石燕》,长篇小说《养羞人》《吃鲸鱼的骡子》,散文集《重庆人绝不拉稀摆带》。曾获两届重庆文学奖等

星星、童话与我们

□ 马 克

那颗星星为什么一去就不复返了呢

那颗亮灿灿的小星星哟

你可看见我飘飞的缕缕思恋

 

正是春雨潇潇

梦也飘飘的季节

我的泪水冲塌堤岸

那颗星星远去就远去了吧

 

我坐在菩提树下开始思念

思念遥远而又亲切的日子

我的手颤抖地抚摸着你

你的馨香

你的温柔

 

那颗星星已成了昨天的童话

我就给你讲童话吧

就像昨天望着那片静静的湖

今天明天也一起走进童话

只是这童话披着黑色的衣衫

 

那颗星星从蓝幽幽的夜幕上陨落了

我和你依然朝前走着

把我们缀在夜幕上吧

你与我不是要发光吗

马克 又名马建忠,1964年7月出生,原籍河北省邱县,1982年10月入伍,现在北京市某政法部门工作,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北京作家协会会员。上世纪80年代初开始发表文学作品,主要从事诗歌、小说、散文、歌词和报告文学创作,作品曾获武警部队首届文艺奖。

编辑:唐祺珍 责任编辑:蓝辉龙
湾韵|大家(2023年1月2日)
珠海特区报 2023-01-02 13:16

庐山小教堂(两章)

□ 张 鸿

它是庐山的一座小小的教堂。

青春年少之时,我在庐山呆了四年,那时我是一个小兵。如今,二十多年过去,我走过了无数的地方,心中却只有这一个地方铭刻着,磨蚀不掉。

那时,我每个周日都要经过这个教堂。一到周日,我沿着河东路,从美庐的门口,走上河西路,一路上坡,经过小教堂和东谷电影院,再经过庐山图书馆,左拐上台阶,经过邮局,就走上了牯岭街,我的目的地是新华书店。之后,我又顺原路返回。期间,我一定会在某一处停留。或者是从图书馆旁边,经过游泳池,沿着脂红路,走过周恩来故居,再经过美庐,走河东路回家。

当然,我还是最喜欢在周日的早上八点左右,经过河西路边的小教堂,可以听到庐山话的祷告,真是美妙。

刚刚结束新兵训练,上了庐山,第一次上街,我们路过教堂时,就想进去看看,但班长不允许。我终于可以一人上街了,第一件事情我就去了教堂。时间尚早,人还不多。我穿着军装,慢慢地走了进去,一种神圣之感油然而生。一个中年男人,手捧着一本书,走到我的面前,用庐山话问我有什么事情。我说,我只是想看看。他很礼貌地用一个手势告诉我,让我坐在靠门边的最后一排。坐着的人和陆续进门的人都看着我。我感觉到了异样,起身离开了,那是1986年的冬天。

之后,两年时间,我只是从它的旁边经过。终于,我可以穿便衣上街了。第一次换装上街,我仍然是进了教堂。那个中年男人,面对众人站着,他没有注意到我。于是,我坐在中间的位置,听着那男声为主的祷告声。当然,我知道了那个男人是干什么的,也知道之前他为何不让我“长驱直入”。这一幕,现在想来,恍如隔世。

它是庐山最古老的基督教堂,建于1910年,面积大约200平方米。正门的右手靠河边,是东谷电影院,这个电影院只放一部电影,《庐山恋》。教堂原是英国基督教会医学会堂,后来被“牯岭美国学校”借作教室,解放前又被改作基督教小礼拜堂,至今保存完好。

自由岁月

丽江的束河古城,这是从前茶马古道上的马帮聚集地,据说历史比丽江的大研古镇的历史还早两百多年。挑水巷里的“自由岁月”驿站坐落在古镇的边上,临近龙泉寺的九鼎龙潭。主人是一对从前在新加坡电视台工作的台湾人。

王大哥和他的夫人晓芳离开新加坡后,在深圳工作过,十年前他们来到这“安营扎寨”。

“自由岁月”的狗也那么自在,“比利”和“小小”是一对“兄妹”,对“来的都是客”这一点掌握的很好,一个劲地摇头摆尾舔人脚丫,刚坐下,它们就一个接一个地蹿到人身上。

王大哥夫妇都是爱玩的人,走自己的路,过自己想要的生活。希望在自己悠游生活的同时,能够将以后客栈的一些盈利为藏区的学校做一些事情。

小小的院子是石头筑就,用整条的石块,严丝合缝地垒起,黄泥勾缝,大块石头做地基。近院子门口种上了紫藤,对着门的院墙边紫荆还有一些不知名的花草正在开放。也有兰花,但不是精品,虽然也娇贵清雅,却和那些恣意生长的植物随意地呆在一起。那棵小小的向日葵下偎依着一大一小的两只纳西人的吉祥物“瓦猫”,它们还有两个长得很高大的“兄弟”正站在驿站的门口站岗。厨房边的篱笆上挂满了老玉米,我看也只是为了装饰。厨房是简易和开放的,居于此的都可以用。驿站不大,是纳西族的土木式构造,相对着有两幢房,右边是一排平房,左边是两层木楼,好像只有三五间可以用于接待,有趣的是,有的朋友来了就不想走,宁愿在小院子里搭起帐蓬。这儿没有电视,但电脑、冰箱和洗衣机还是有的。

他们很喜欢朋友说过的一句话:“还记得我们共同走过的那段自由岁月吗?”所以驿站有了这样的一个名字。这里没有客人,来的都是主人。

王大哥和晓芳是知道生活本真的人,他们一直认为,束河值得潜下心去慢慢体味,它自有一份尚未被彻底打乱的宁静和安好。这笃定自如的气度,除了建筑本身所具有的历史恢宏的质感外,也因世居于此的束河纳西人,面对越来越多的城里来客,他们始终安然的接纳。他们会与你微笑问好,会好心给你指路带你穿遍各条小巷,也会与你斤斤算计买卖钱财,他们本分、淳朴,却也精明。这精明并不是那种商人式的投机和算计,而只是他们守护自己利益时那种天生的直觉。

我们坐在屋檐下喝茶,狗狗蹿上了坐在摇摇椅上的晓芳身上,她抚摸着“小小”,平缓地说,去年他们夫妇开车去拉萨,在寺庙里和大街上,每天都会看见一些慈祥的老妇人怀里抱着小狗去寺庙里转经。那些小狗也是那么慈眉善目,眼神从容淡定,似乎充满着佛性。晓芳说,可能是每天的转经让它们也修身养性呢,狗不仅仅是只通人性吧。可爱的晓芳的一番话,引起了大家的笑声。

王大哥说,束河是天堂,可我认为,天堂在自由的心中,在人心所及之处!

张鸿 女,一级作家、出版策划人、资深文学编辑。已出版作品集《指尖上的复调》《香巴拉的背影》《没错 ,我是一个女巫》《每幅面孔都是一部经书》,人物传记《高剑父》,文学评论集《编辑手记》,编著《大地上的标记——中国实力散文五十家》等,策划主编“现代性五面孔”作家精品选系列丛书。现任广州市文艺报刊社副社长兼副主编,广州市作家协会副主席。

小渔港(粉画)

席湖 作品

什么样的房子才叫个家

□ 韩振远

来小城二十多年,早就把这座买来的宅院当作自己的家。女儿却总不能适应,多次对她妈说:从来都没有将这里当家。问她哪里才算是自己的家,回答:老家。女儿说的老家,是指我家祖宅,在一个叫韩家场的小村,距小城二十公里,是我和我的祖先世代居住的地方。女儿在老宅里生活过十多年,上大学才离开,如今,已在遥远的都市有了自己的住宅。但老家在她心里深深扎下了根,一说起家,指向很明确,就是老家的那座宅院。

一个家寒酸也罢,富裕也罢,都必须装在一幢房子里。豪华精致的房子不一定算个家,简陋破败的房子也不一定就不是个家。我有位当老板的朋友,在国内外有几处住宅,每年都随季节选择住处,把自己弄得像只候鸟般飞来飞去。问他到底将哪里看作自己的家。说:当然是老家!其它的都只是产业,不定哪天就易主了。

被称为家的房子有鲜明的个性。我曾经在这座小城里寻寻觅觅,试图再重新为自己找个家,有段时间,天天在小城和相邻的城市找房源。看房,先在售楼部看过积木般的模型,再由售楼小姐领着,走进在建或已建成的小区,望着式样、户型几乎相同的住宅,心想,那里面是一个个家吗?工业化手段可以快速制造出一座座高楼,莫非也能制造出一个家?我担心,某一天,我如果醉眼朦胧,会走错家门。

家是神圣温馨的,房屋不过是一个家购买的大宗商品 既然是花钱买来的,就具备了商品属性,住进去没几天,位置、户型、采光、环境不满意,可以卖了再作选择。我周围的几位朋友,十几年间,已经换过两三次房子。过去,庄稼汉劳碌一辈子,能为后代建起一座房子就算功德圆满。现在,城里人也是这样,不过,他们的房子不是建,而是花钱买。过去,建房子的是工匠,有大工、小工、泥瓦匠、木匠。现在建房子是工业化生产,和制造工业产品一样,制造者都叫工人,分工更细,砖瓦工、抹灰工、混凝土工、电焊工、电工、钢筋工、打桩工等等几百个工种。每天入夜,我散步路过的那条大街上,水泥罐车排成队,隆隆作响,将搅拌好的水泥通过管道输送到在建的高楼上。一天不见,楼房会长高许多。不敢想象,这种工业化的产物,几十年后会是什么样子。

古人往往将家与园联系在一起,称为家园。农耕时代,只有地处家乡的家,才称得上家园。村前的小河,村后的小山,场里的麦秸垛,巷里的皂角树,连同崖边的树林,山腰的洞穴,都有满满的记忆。叫家的那座房子,在村巷的某个位置,与同姓同宗比邻而居,炊烟袅袅,鸡鸣犬吠,在这样的环境中,其乐融融,怡然自乐。几代人住下来,一个家族就留下了根脉,父母、祖父、曾祖、高祖……每一辈人身上都深深烙着这个家的印记,有足以讲给后人听的轶闻往事,筹建时的艰辛,建筑时的忙碌,土方石灰,砖瓦木料,花了多少钱,托了多少人,一样样都记得很清楚,连建房时的工匠、帮工的村人也能勾连出一份亲情,更重要的是居住其中的那份温馨,火炉、灶台、大炕,都无法替代。以后,即使很久不住了,某个角落有个洞,某面墙上有道缝,窗棂的月色,门楣的阳光,都刻在脑子里。明知道这样的乡村图景已不属于这个时代,一说起房子,还是一往情深,侃侃而谈。

现代社会中,一个家的形成,往往从买房子开始。掂量着千辛万苦攒下的那点钱,不知跑过多少新开发的小区,看过多少种户型。房子买回来,装修收拾好,还不能叫家,有时候,人都住进去了,也不能叫家。叫家的房子,不光有幸福的一家人,有实用的家具,更重要的是要有烟火气,有家的温馨和家的味道。我们这里搬家,家具搬完后,还必须做两件事,一是自己没住进去之前,先将祖先请进去,摆上祖先的遗像或牌位,恭恭敬敬上香叩首,礼毕,这个新家就算延续了祖先香火,等于告知祖先,后人已搬过家,以后逢年过节,祖先回来不至于连门也摸不着。第二件事是将灶火搬进来。过去,是搬火炉、砌灶台,现在用燃气灶替代,灶具搬进去了,锅碗瓢盆一应俱全,开了火,有了正常的生活,这座房子才算是自己的家。

韩振远 中国作协会员,山西省散文学会副会长。

高岭之深

□ 强 雯

在江西瑶里的山区随便走走,就可以到达一个国家级的景区,比如说景德镇市东北部的浮梁县瑶里镇高岭村。

在乡村公路上,一个浅红色的石头牌坊上写着高岭国家矿山公园。驶过一个石头拱桥,在那里可以看见正在东埠码头边游泳的男男女女,盛夏傍晚的余晖将人们照耀成欢愉的碎金,那是人们最原始的快乐,不分年龄。

问了路人,驶向高岭矿山公园。赶到的时候还差半个小时就关门,不过售票员说随便逛。这个随便,其实就是管理不严,那么我七点钟到的时候真的就无人管,也就可以所谓的逃门票,只是那个时候天也黑了,虽然没啥可看的,但我还是进去了,这里是全国重点文保——高岭瓷土矿遗址。

高岭土是景德镇陶瓷的原料,是一种非金属矿产,泥土白色而细腻,松软,具有良好的可塑性和耐火性。除了制作陶瓷,还可以用于涂料、白水泥等。如今高岭土矿坑遗址早就变成了森林里的浅坑低洼。

傍晚的落日还在樟树密林里游走,闪烁之处,给人一种神秘的兴奋感。只是,好景不长,一到古矿坑遗址,人就立即被无数嗡嗡嗡的蚊子所包围。

这种矿经过几十道工序,可以造型,上釉烧制,成为盛名永恒的景德镇陶瓷,而在这之前,它们是泥巴,此泥巴非彼泥巴,高岭土就是为陶瓷而生的泥巴。

“天青色等雨,而我在等你”所暗指的青花瓷,就是来源于高岭土。

经过元明清时代,江西高岭土制造的陶瓷,已经登峰造极,成为御品。

2005年8月23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资源部发文,确认首批28个“国家矿山公园”,高岭古矿成为江西唯一的“国家矿山公园”。2008年11月15日,高岭国家矿山公园正式开园。

如今,站在这些古代陶瓷故事的发生之地,有一种隐秘的轰然感。

高岭土就是景德镇陶瓷的原材料,为了减少高岭土运输量,常常就山开采、选矿。遗址现存了一个淘洗池,其一为粗矿储备池,将高岭土中的杂质沉淀,其二为搅拌池,突降经过闸板上部流入其中搅拌,其三为沉淀池,将清水放掉,等待沉淀累计的高岭土稍稍变干,即取出制成“不子”——也就是可以造型的专业泥巴。不过因为矿区缺少洗选所需要的平地,常常将淘洗池减少到一或两个。

元明清时代,中国陶瓷业达到高峰时期,而景德镇又是官窑之地,是皇家陶瓷的直供地,又是中国陶瓷的中心之地,明清时代还远销海外,所以景德镇、瑶里、浮梁县的古代大户人家都会在就近开采高岭土,叫就山选矿。因此,他们也大量需要陶工,陶工,就是那个时候的蚁民。

辉煌和劳苦是一枚硬币的两面。

在古代,景德镇瓷都的声誉,也造就了其“四时雷电镇”的名声。这名字寓意陶工四季都不能休息,如电闪雷鸣般工作,其艰辛可见一斑。即便过年,也不得回家。那都是皇家窑器,说起来也是很尊贵的一种职业,可是只要做错了一点都是要杀头的。当年慈禧太后喜欢景德镇的瓷器,烧制了不少同治大婚的瓷器,如果有一点瑕疵,那些人的性命就搭上了。在台湾导演李翰祥的电影作品《一代妖后》里,有栩栩如生的体现,有一幕是东宫西宫两个皇后同时在检查景德镇送审的陶器,因被人无意打碎了一个,便以次充好,结果被西宫皇后慈禧发现,引起轩然大波。皇后砸碎了次品,要求重新烧制。

如今的高岭村早就停止了开采陶矿,杂树杂草丛生之处,深不可测,要不是那些路牌,我很难相信这里曾是精美陶瓷的土壤。

傍晚时分,我们被山野流窜的蚊子驱逐,一路狂奔在高岭遗址的小径上,依然抵不过它们的追赶、噬咬,古矿遗址坑,那种宏大、悲惨、被陶瓷时代裹挟的气息,若隐若现。在古代,景德镇人几乎没有不从事陶瓷行业的,这是个巨大的产业链,也是对艺术和技术有普遍要求的行业,陶工也因此走上青云富贵之路,辉煌无量,但是这背后却是更多的人在永无止息地开采,不得休息,把脑袋随着陶土一同放进窑炉里烧制。

高岭土,最真实、最深沉的面貌就隐藏在这些森林浅地低沟里,依然传递令人胆战心惊、感慨万千的故事。

强雯 女,重庆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曾有中短篇小说散见于《人民文学》《十月》《中国作家》等刊物,被《小说月报》等转载,著有小说集《石燕》,长篇小说《养羞人》《吃鲸鱼的骡子》,散文集《重庆人绝不拉稀摆带》。曾获两届重庆文学奖等

星星、童话与我们

□ 马 克

那颗星星为什么一去就不复返了呢

那颗亮灿灿的小星星哟

你可看见我飘飞的缕缕思恋

 

正是春雨潇潇

梦也飘飘的季节

我的泪水冲塌堤岸

那颗星星远去就远去了吧

 

我坐在菩提树下开始思念

思念遥远而又亲切的日子

我的手颤抖地抚摸着你

你的馨香

你的温柔

 

那颗星星已成了昨天的童话

我就给你讲童话吧

就像昨天望着那片静静的湖

今天明天也一起走进童话

只是这童话披着黑色的衣衫

 

那颗星星从蓝幽幽的夜幕上陨落了

我和你依然朝前走着

把我们缀在夜幕上吧

你与我不是要发光吗

马克 又名马建忠,1964年7月出生,原籍河北省邱县,1982年10月入伍,现在北京市某政法部门工作,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北京作家协会会员。上世纪80年代初开始发表文学作品,主要从事诗歌、小说、散文、歌词和报告文学创作,作品曾获武警部队首届文艺奖。

编辑:唐祺珍 责任编辑:蓝辉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