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歌剧《侨批》
一道温暖人心的光
每一封侨批里面都是一幕悲欢离合的咏叹,每一封侨批背后都有一个跌宕起伏的故事。作为入选文旅部“中国民族歌剧传承发展工程”及“历史题材创作工程”重点扶持剧目,民族歌剧《侨批》由中共珠海市委宣传部、珠海高新区管委会出品,珠海演艺集团制作、珠海歌舞团演出,经过主创主演团队与台前幕后200余名演职人员历时两年协力创排,该剧已于2022年10月4日在广州大剧院歌剧厅正式首演。此次作为第二届珠海艺术节开幕演出,再次亮相珠海大剧院。
历史题材,民族精神人性表达
闽南称信为“批”。侨批,是海外华侨通过民间渠道及金融、邮政机构寄回国内眷属的、附有汇款的书信及其回文的统称,是一种“信汇合一”的载体,被称为跨越大海的来信。
民族歌剧《侨批》从华工梁诚如为阻止女儿像自己一样被卖,急忙赶赴家乡却海上殒命,临终留下的一封“批”开始,勾连起迫不得已卖女的梁董氏和梁彩云母女、久卧病榻的婆母、一诺千金的侨批局主事唐有信夫妇、与梁诚如感同身受的众多华工,展示了苦难岁月里义薄云天的同胞情,折射出中华民族根植于骨髓、流淌于血脉的大爱,而这种善良美好正是我们民族力量得以凝聚、民族精神得以传承的根基,是中华民族历经磨难却屡仆屡起、始终立于不败之地的保证。
历史是客观而冷漠的,但博物馆里一封封侨批背后却是一个个炙热有温度的故事,记录了每个人多舛的命运,承载了厚重延绵的情义。如何将一纸侨批具象化,在舞台上得以艺术化、人性化呈现,这对于歌剧创作来说是一个命题。
编剧王勇表示:“一封批,是故事的起点,更是故事的支点,这个“支点”串起了中华民族的前世今生与今生来世。只有用人性的、人情的表达,才有可能打破时间的壁垒,在情感层面上更加贴近当年的华侨和华工,从而让‘侨批’不再是博物馆橱窗里的陈列品,让历史不再是冷冰冰的文字和图片,让故事更具人性的温度,成为一道温暖人心、触动人心、震撼人心的光。”
历时两年,顶尖团队匠心打造
歌剧是一种象征,是一座城市品位的象征,是一座城市文化艺术高度的象征。一部歌剧从无到有、登上舞台,凝聚了所有主创人员的心血,也需要主创人员对于人物情节和舞台呈现进行反复推敲、琢磨。
民族歌剧《侨批》集聚了业界顶尖的艺术家,由中国音乐家协会顾问、中国铁路文工团原总团长、一级作曲家孟卫东,中国戏剧家协会副主席、国家京剧院院长、一级编剧王勇,中央戏剧学院原副院长、博士生导师廖向红,国家大剧院原副院长、北京舞蹈学院原副院长邓一江,中央歌剧院常任指挥、中央音乐学院博士后、青年指挥家朱曼,分别担任作曲、编剧、导演和指挥,业内名家邹建红担任艺术总监,周正平、丁丁、崔晓东等国内一流艺术家助阵,青年歌唱家吕薇、李扬与珠海歌舞团青年演员董斌、李步凡、林青、张桢子、兰凯、刘倪汝、雷皓程、冯艺璇、信肖乐同台演出。
2020年春,珠海演艺集团决定启动歌剧《侨批》的创作,先后邀请到廖向红、孟卫东、王勇、周正平、吕薇等知名艺术家加盟。同年7月,集团组织主创团队前往珠海唐家、江门等地采风。在参观江门五邑华侨博物馆时,早期华工乘火船漂洋过海的情形、不忍目睹的凄苦场景、浩渺太平洋和异邦的凶险叵测……给主创们带来了巨大的冲击。
主创团队在北京、珠海召开数次策划会议,编剧王勇根据历史史实提炼加工,六易其稿,反复修改,以臻完美;作曲孟卫东紧扣剧情,将音乐与唱词融为一体;导演廖向红要求把握民族歌剧的特点和优势,将剧中人物的内心世界和动人灵魂更好地呈现。
舞台呈现,象征意蕴美学处理在剧本创作方面,该剧以一封侨批为核心,设置人物,结构全剧,同时赋予“侨批”与“大海”不同的象征意蕴。“侨批”是家书,是银信,是连接家乡与远隔万里他乡的纽带,是承诺、信义的象征,展现了华工的苦难、乡愁与家国情怀;大海是生路,是屏障,是人生难于主宰的命运象征。
在音乐风格方面,作曲孟卫东创作了深沉、大气、厚重、抒情的整体音乐风格,音乐特色及主题非常鲜明——流畅动情的旋律抒发人物情感,渲染人物情绪;通过独唱、重唱、合唱等多种演唱形式架构本剧,增强人物的行动性、戏剧性;音乐具有明显的地域特色,配器运用了多种民族乐器,彰显了民族音乐的底蕴。
在舞台呈现方面,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和地域特点。剧中以大海为主要空间形象,遵循写意的美学原则,创造了大气、空灵、诗意的空间。虚与实的场景设置、物理与心理时空的交错并置,将人物内心世界外化、诗化,带给观众更强的内心冲击。
民族歌剧《侨批》是珠海演艺集团成立短短两年半时间里打造的首部歌剧作品,这部凝聚了200余名演职人员的心血,将再次亮相珠海大剧院,演绎侨批背后“爱祖国、爱家乡、爱亲人”的隽永情愫,10月28日晚,让我们在旋律和唱词中一同走进历史的长河,感受岁月的温度。
话剧《龙腾伶仃洋》
工匠精神与民族气魄
话剧《龙腾伶仃洋》聚焦港珠澳大桥建设工程,全景式塑造了建桥工人、技术人员、指挥协调群雕形象,是一部大工业题材的现实主义话剧作品。
该剧选取了大桥建设中的典型事件:人工岛上的台风抢险、工程船上的困苦煎熬、沉管安装的一波三折、大桥海底隧道最终完美接合等真实情节。
通过四幕剧情讲述建桥人如何克服重重困难、实现大桥顺利竣工的感人故事,以小见大,在戏剧舞台上为新时代的建设者树碑立传,折射出这座世界上最长、施工难度最高的跨海大桥,从立项到通车所遭遇的艰难和惊险,以及经受的各种挑战和考验。
通过大桥建设者追梦奋斗的群像塑造,弘扬了工匠精神与民族精神,体现了心灵之桥的构建和建桥人的精神力量,讴歌了当代中国所创造的世界建桥史上崭新的伟大成就。
大型当代舞剧《龙·舟》
凸显劈波斩浪的湾区精神
话剧《龙腾伶仃洋》聚焦港珠澳大桥建设工程,全景式塑造了建桥工人、技术人员、指挥协调群雕形象,是一部大工业题材的现实主义话剧作品。
该剧选取了大桥建设中的典型事件:人工岛上的台风抢险、工程船上的困苦煎熬、沉管安装的一波三折、大桥海底隧道最终完美接合等真实情节。
通过四幕剧情讲述建桥人如何克服重重困难、实现大桥顺利竣工的感人故事,以小见大,在戏剧舞台上为新时代的建设者树碑立传,折射出这座世界上最长、施工难度最高的跨海大桥,从立项到通车所遭遇的艰难和惊险,以及经受的各种挑战和考验。
通过大桥建设者追梦奋斗的群像塑造,弘扬了工匠精神与民族精神,体现了心灵之桥的构建和建桥人的精神力量,讴歌了当代中国所创造的世界建桥史上崭新的伟大成就。
舞台剧《蝶恋·梁祝》
演绎千古爱情绝唱
多媒体艺术创新舞台剧《蝶恋·梁祝》以经典民间故事《梁山伯与祝英台》为蓝本进行改编创新,围绕梁祝的经典场景,以“草桥结拜”“十八相送”为基础进行改编。
剧目从民族爱情经典中汲取“以礼相守”的传统美德,以创作传承中华民族的核心价值。
故事情节中融合了流行曲、北京小调等各种音乐元素,中西交融的乐器演奏营造了梁祝故事的真挚情感,多元的艺术呈现形式将给观众带来一场视听盛宴!在每幕情境中,还将配以诗词创作和水彩画制成的多媒体投影艺术,有如“清明上河动态图”般,打造出独特的视听效果。
新编粤剧《白蛇传·情》
等待千年,只为遇见你
断桥相遇、雨中赠伞、蓬莱盗草、水漫金山……“白蛇传”的故事发轫于南宋,在七百多年的光景里,被演绎成千千万万个版本。
白娘子的故事,唤醒了中国人的温和与善良,“千年等一回”的温情承诺,被永久地传承下来。
2014年,广东粤剧院院长曾小敏获得一个举办个人戏剧专场的机会。她不愿演一场现有作品的“拼盘”,思考再三,决定改编传统粤剧《白蛇传》,创作一个“能留下来”的新戏,粤剧《白蛇传·情》就此诞生。
新编版一经上演,就受到了广大观众尤其是年轻观众的喜爱,曾小敏也凭借这部戏,摘得有“中国戏剧表演艺术最高奖”之称的梅花奖和文华表演奖。
新编粤剧《白蛇传·情》在传统剧目《白蛇传》的基础上进行了创新和发展,以“情”为主线贯穿全剧,通过匠心独具的艺术手法,给人青春靓丽、浪漫唯美的艺术享受。
现代粤剧《唐涤生》
天才编剧的传奇人生
这是一个关于粤剧天才编剧的故事。唐涤生,21岁得粤剧名伶薛觉先慧眼识才,成为觉先声剧团抄曲,到42岁在《再世红梅记》首演当晚于观众席昏倒离世,短短21年创作生涯中,创作了400多部粤剧作品,留下《帝女花》《紫钗记》《再世红梅记》等经典剧目,与白雪仙、任剑辉一起组建“仙凤鸣”粤剧团,成为一代天才编剧。
他的作品辞藻秀丽,人物情感世界描写深入细腻,有粤剧“莎士比亚”之称,粤剧“鬼才”之誉,自创风格,好演好唱,雅俗共赏。
全剧通过“拜师”“求爱”“脱囚”“探班”“起班”折戟”“知音”“帝女花”等章节,描写唐涤生尊师重道、重情重义,与爱人知己患难与共、并肩同行的故事,展现了一个粤剧新时代的传奇人生。
芭蕾舞剧《沂蒙》
致敬经典
用芭蕾演绎“沂蒙精神”
40多年前,中央芭蕾舞团创排芭蕾舞剧《沂蒙颂》,成为一部家喻户晓的经典之作。剧中《愿亲人早日养好伤》的主题旋律一直传唱至今,而沂蒙红嫂乳汁救伤员的故事更是感动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
中芭新一代艺术家们在原《沂蒙颂》舞剧基础上,采用新的艺术手法,构思创作并推出了《沂蒙情》和《沂蒙三章》舞剧。三部珠玉在前,2020年12月,中芭又吸纳精髓,采用全新的艺术手法创排了大型原创芭蕾舞剧《沂蒙》。
原创芭蕾舞剧《沂蒙》以《沂蒙颂》的舞剧基础为蓝本,吸纳《沂蒙三章》故事章节,特邀著名作曲家、舞剧音乐大师、芭蕾舞剧《沂蒙颂》的作曲之一,80岁高龄的刘廷禹担任作曲,用耳熟能详的旋律带领观众重温经典。著名词作家、国家一级编剧王晓岭担任编剧,重置全新而宏大的故事架构,以更加深刻凝练的剧情脉络将“乳汁救伤员”“永远的新娘”“火线桥”等真实感人事迹有机串联。
中芭艺术总监助理、芭蕾大师徐刚担任编导并集合中芭年轻一代舞蹈编创人才和舞美设计人才,力求通过独特的视角和创新深刻的艺术表达形式,让“水乳交融、生死与共”的沂蒙精神在新时代重焕光彩。而中芭老一辈艺术家在《沂蒙》的创作中也倾注心血:著名舞剧编导、中国经典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编导之一,86岁高龄的蒋祖慧担任该剧艺术顾问;“中国芭蕾舞服装设计第一人”、芭蕾舞剧《沂蒙颂》的服装设计,92岁高龄的李克瑜担任美术顾问。
话剧《语文课》
剧场内同温校园时光
话剧《语文课》自2014年推出以来备受观众喜爱,多轮加演,成为合家欢聚、同窗好友、师生聚首,以及戏剧爱好者的必选剧目。该剧由北京人艺演出中心、黄盈工作室制作出品。
该剧展现了一群走过了中国语文教育全程的普通人,突发奇想地要在105分钟的时间里回顾12年语文课堂的故事。通常的戏剧演出中,观众都处在情节之外,不能进行实际的参与,而《语文课》将彻底扭转观众“观看者”的席位,被誉为“一戏一格”的导演黄盈,把互动发挥到了极致。每位观众入场时会得到一根铅笔、一张练习用的白纸,两个小时模拟课堂的学习,将观众拉回时光深处,在这堂洗尽铅华的语文课上,大家对于“语文”的情感与信念也恢复了曾经的模样。
话剧《大宅门》
再现国剧经典
21年前,由著名导演郭宝昌执导,演员陈宝国、斯琴高娃、蒋雯丽等主演的电视剧《大宅门》横空出世,风靡千家万户。2013年,原剧导演郭宝昌亲自将这部70多集的国剧佳作浓缩成话剧,由中国国家话剧院创排。话剧版《大宅门》着重刻画白景琦的一生,将不同时空有剧情关联和情感关联的情节相连,再现白府历经清末、民国、军阀混战、解放等时期的沉浮变化。“百草厅白家老号”牌匾之下,三爷将伴着铿锵的锣鼓点登场,白景琦畅春园邂逅杨九红、万筱菊,白玉婷和照片结婚等情节一一铺开……
话剧《大宅门》在历史与现实交错中,演绎出社会人生恩恩怨怨、生生死死、爱恨情仇的传奇故事,使人心震撼、思索。
该剧由中国国家话剧院创排,吴樾、常玉红等国话戏骨联袂出演,《红高粱》《大话西游》《霸王别姬》作曲者赵季平操刀配乐,为观众带来一场别开生面的“白家故事”。
昆曲青春版《牡丹亭》
共赴青春绮梦
400年前,汤显祖创作了堪称世界文化瑰宝的《牡丹亭》。此剧以“文词典丽、宾白饶有机趣”而著称,讲述了杜丽娘和柳梦梅为爱而死,又为爱而生的故事。它既是一首爱情的颂歌,也是一首自由生命觉醒、追寻与回归的颂歌。
2003年,江苏省苏州昆剧院与命中结下“牡丹情缘”的著名作家白先勇,携手文化戏曲精英,共同打造了青春版《牡丹亭》,希望借此把昆曲的青春生命召唤回来。青春版《牡丹亭》首演时全部由年轻演员担纲演出,满台都洋溢着符合原著的青春气息。这源于白先勇独具一格的创意,他希望用年轻演员的表演来吸引更多的青年人热爱古老的昆曲艺术,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青春版《牡丹亭》精华本时长三小时,仅一晚就可圆一场戏曲旖旎之梦。精华本共有惊梦、言怀、道觋、离魂、冥判、忆女、幽媾、回生八折戏,将杜丽娘和柳梦梅最经典的戏份无缝衔接在一起,把一个“情”字展现给观众,完全浓缩了《牡丹亭》的“美”。
大型民族交响组曲
《簕杜鹃与金莲花》
由中共珠海市委宣传部谋划打造,珠海演艺集团精心创排,珠海民族管弦乐团演出的大型民族交响组曲《簕杜鹃与金莲花》于2021年10月29日在国家大剧院成功首演,并于澳门、珠海等地开展巡演,反响热烈,得到众多中央主流媒体的高度关注。
该组曲作为一部献礼澳门回归祖国22周年和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成立的力作,生动展示了珠海、澳门两地一衣带水的独特地理风貌,全面讲述了珠海、澳门两地人民在文化上同根同源、一脉相承,在“一国两制”方针指引下,在全面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进程中,唇齿相依、融合发展的生动故事。
《簕杜鹃与金莲花》全套14首组曲的标题均以短语的形式命名并将其贯穿始终:自开场序曲《礼赞——1999》起,《帆影》《水语》《合欢》《花梦》《潮声》《绿荫》《飞虹》《浪奔》《莲心》《和韵》《点睛》《领航》等分曲如约而至,尾声《致敬——2049》与开篇呼应,以时间线索贯穿上下,通过大型民族交响组曲的民族音乐表现形式,阐述1999年澳门回归祖国后在“一国两制”伟大实践中,在粤港澳大湾区、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建设背景下,珠澳两地人民情同手足、融合发展的依存关系,尽情展示珠澳一家亲的和谐华美乐音。
在坚守传统民族音乐的基础上,《簕杜鹃与金莲花》涵盖民族管弦乐合奏、大合唱、三重唱、男女二重唱、男女声独唱等演唱形式,以大情感、大情怀歌颂祖国繁荣昌盛,展示党领导人民开创的改革开放伟大事业和“一国两制”伟大创举的辉煌成就。
该组曲的主创团队特别邀请了著名策划人、撰稿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型情景史诗《伟大征程》等国家重大文艺演出核心主创朱海作词;著名作曲家、中国音乐家协会副主席、《同一首歌》《今夜无眠》等名曲曲作者孟卫东及星海音乐学院指挥、作曲教授、国乐系主任李复斌作曲。
2022年11月14日晚,《簕杜鹃与金莲花》将登上珠海华发中演大剧院。届时,珠海民族管弦乐团、珠海演艺集团爱乐合唱团将联袂中央音乐学院合唱团等国内一流合唱团,以及么红、张卓、于海洋、盛梅等著名艺术家同台献演。
珠澳合唱音乐会
2022年珠澳合唱音乐会将于11月12日唱响大湾区。届时来自两地的优秀合唱团共300多名演员将用天籁般的声音演绎数十首中外经典曲目,珠海大剧院扬帆少年合唱团演唱灵巧活泼的粤语歌曲《山野间》、珠海大剧院童声合唱团演唱独具特色的菲律宾民歌《Orde-e》,还有来自(澳门)蔡高中学合唱团合唱《一荤一素》等等。
《江月琴声》
王惠然经典作品音乐会
王惠然是著名民族音乐家,也是珠海本土文艺名家,他集作曲、指挥、演奏、教育、乐器改革等方面的成就于一身,在民族音乐的传承、发展、创新上作出很大贡献,在海内外享有盛誉,是颇具影响的大师级艺术家之一。
李复斌在音乐会上指挥。
《江月琴声》王惠然经典作品音乐会将集中展演王惠然经典音乐作品,由珠海民族管弦乐团首席指挥、星海音乐学院国乐系主任李复斌执棒,联袂柳琴演奏家王红艺同台献演,演出内容涵盖中国管弦乐、柳琴协奏曲、琵琶与乐队等多种形式。
澳门原创歌曲音乐会
澳门原创歌曲音乐会由澳门中联办宣传文化部、澳门特区政府文化局、珠海市委宣传部共同指导举办,将于11月13日、11月18日分别在澳门文化中心综合剧院、珠海华发中演大剧院歌剧厅举行,演出内容为澳门经典歌曲以及在澳门社会各界征集选出的以澳门特区政府全城抗疫、北京冬奥、爱国爱澳、庆祝党的二十大召开为主题的优秀原创文艺作品。
石倚洁与美声男孩
专场音乐会
石倚洁是目前中国男高音殿堂级音乐家,2007年曾连续4次斩获国际声乐比赛金奖,曾登上诠释罗西尼作品的最高殿堂——“罗西尼歌剧节”演出超500场次。
本场演出曲目包括:《静夜思》、《关雎》、《锦瑟》、《敕勒歌》、《啊!升起吧太阳!》(选自歌剧《罗密欧与朱丽叶》古诺)、《你是我的一切》(选自轻歌剧《微笑王国》)等15首曲目。
《春秋》
吴玉霞琵琶独奏音乐会
本场音乐会上,珠海民族管弦乐团将力邀著名指挥家张列执棒,联袂琵琶演奏家吴玉霞、二胡演奏家刘蕾同台献演,演出涵盖中国管弦乐,琵琶协奏曲,琵琶、二胡与乐队等多种形式,展现动人的国乐之音。
《梁山伯与祝英台》
何占豪经典作品音乐会
何占豪是世界著名作曲家、中国杰出音乐家,是音乐瑰宝《梁山伯与祝英台》的主创者,曾多次受聘出任全国金唱片奖评委、金钟奖专业评委会主任等职务。
本场音乐会将由著名指挥家,星海音乐学院指挥、教授,珠海民族管弦乐团首席指挥李复斌,携手澳门中乐团、珠海民族管弦乐团带来中国管弦乐《伊犁河畔》《节日赛马》等、二胡协奏曲《英雄泪(又名:蝶恋花)》、古筝与乐队《临安遗恨》、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7首何占豪经典曲目。
金爵士大乐团
专场音乐会
金爵士大乐团于2016年初成立于珠海,是中国屈指可数的专业爵士大乐团之一,曾由美国顶尖爵士音乐家担任指挥,乐团成立至今举办了多场重要大型演出,曾与多位国内外知名音乐家合作演出与录音,并参与国家文化和旅游部2018“一带一路”文化贸易与投资重点项目。
本场音乐会将演出茉莉花、康定情歌、Petite Berceuse、Esquisse等10首曲目。
莫扎特国际青少年音乐周
获奖作品展演
珠海莫扎特国际青少年音乐周是一项国际性、综合性青少年音乐活动,旨在提升青少年古典音乐素养,推进粤港澳大湾区青少年古典音乐教育发展及文化交流。
本场音乐会将邀请第四届珠海莫扎特国际青少年音乐周优秀演奏家,联合珠海青少年管弦乐团共同呈现。
《筝途》
王中山古筝独奏音乐会
本场音乐会是古筝大师王中山以饱满的创作热情与独特的艺术视角,结合新颖的表现形式,献给全国观众的一场古筝艺术佳作。
音乐会内容丰富,曲目选择兼顾传统与现代,上半场曲目包含独具地域色彩的筝乐艺术经典之作,下半场的曲目汇集了王中山创作或改编的古筝佳作。
“珠澳和鸣 共谱华章”
珠澳画家美术作品邀请展选登
《武陵烟雨》 谭植桓
《桃园童梦》 黎鹰
《嘉思栏花园》 朱卫智
时间:11月5日至11月25日
地点:横琴励骏庞都广场2楼
“珠澳和鸣 共谱华章”珠澳画家美术作品邀请展是珠澳“文化走亲”重要成果,展览作品主题鲜明、具有浓郁珠澳元素,寄托美术家对珠澳建设的美好憧憬,体现中国文化迸发的鲜活力和包容力。将展出具有浓郁珠澳元素的美术作品60件,其中珠海作品30件、澳门作品30件。
古元,一位朴实的劳动者
□李木心
《烽火年代的延安》 古元
古元(1919-1996)原名古帝源,1919年8月生于广东省香山县那洲乡(今广东省珠海市唐家湾镇那洲村),中国杰出的人民美术家、美术教育家。
古元童年时期就很喜欢绘画,1932年夏天考入省立重点中学广雅中学,中学期间他非常喜欢水彩画,曾自言“进入广雅中学后,兴趣逐步升级,常常利用课余时间到校外作水彩写生,描绘田野、村舍、河流等自然风光。”
1938年,19岁的古元从广州出发,经武汉、西安,最终抵达他心中的圣地延安,从此投入了抗日战争洪流中。他先后在陕北公学、延安鲁迅文学艺术研究院学习,由于当时的条件所限,主要进行木刻创作。新中国成立后,他致力于美术教育及美术创作,曾任职人民美术出版社主任、中央美术学院院长。先后当选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中国版画家协会副主席、名誉主席,第一、三、四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五、六、七届全国政协委员,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委员。
无论何时何地,古元从未放下他的刻刀和画笔,他“主张艺术根植于本国的土壤,与广大人民思想感情和审美观念相通。要有个人风格,并且要有民族的特点,力求反映我们时代的精神,以丰富人民的精神生活并有助于人类历史向前发展。”所以,他善于在生活中寻找创作灵感,往往以平凡的视角创作了一系列反映火热战斗生活的作品,既是现实主义的写照,又洋溢着浪漫主义的情怀,彰显了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艺术成就在中国和世界美术史上都镌刻上光辉的一笔。
1940年6月,古元在鲁迅艺术学院的学习结束后被分配到延安县碾庄做文书,除了做好文书的日常工作外,他把自己的木刻作品贴在炕头上“展览”,让乡亲们提意见,按照老乡们的意见改进创作方法和技巧,渐渐找到了艺术创作的本体和老百姓喜闻乐见之间的平衡,作品更加接地气。提起碾庄,古元充满感情地说:“我在碾庄乡工作和生活将近一年,时间不算很长,但这段过程是非常重要的,使我深切体会到为什么作画和怎样作画,它对于我以后的艺术道路有着深远的影响。”
1942年10月,他的木刻作品《铡草》参加重庆举办的“第一届双十全国木刻展”时,徐悲鸿看后颇为欣赏,撰文称赞古元为“中国艺术界中一卓绝之天才,乃中国共产党中之大艺术家”,中国版画界的“一巨星”。
新中国成立后,古元创作了大量的水彩画作品,他的水彩画和木刻画宛若双璧。水彩画是他追求艺术自由的诗性表达,充分体现了水色淋漓、轻快透明的艺术魅力,既充满诗情,又具有浓郁的乡土生活气息。他说:“我喜欢到大自然和人民的生活中寻求意境,通过淋漓的水色来抒发内心的情意,力求情景交融,给人以健康的、美的感受……”
特殊年代里他曾被下放到河北农村改造,在极其艰苦的岁月里,被安排做开山挖石、整修水利、积肥打井等繁重的体力劳动,即便如此,古元依旧对艺术充满热情,对生活充满真情。《晒红果》无疑是他对农村生活的颂歌,蓝天白云红果,色彩鲜丽明亮,几位穿着不同颜色的农民正在劳作,感觉浑身有使不完的劲儿,充满生机与活力,仿佛有欢声笑语从画面里溢出来。
1979年,古元回忆当年的延安生活创作了水彩画《烽火时代的延安》,描绘了延安宝塔山、古城墙和骆驼队,八路军战士正骑马上前线、人们背着收割的庄稼趟着延河水回到延安城、有老乡在延河边担水、饮马……画面中的宝塔山是革命圣地的象征,纯朴而又明快的画面再现了当年的生活,洋溢着革命乐观主义的激情,饱含他对延安岁月的款款深情。
之后,古元更加关注艺术本体,创作了一系列的水彩风景,他说:“我对山川风物很喜爱,尤其喜欢带有劳动人民乡土气息的景色。我常常带着画具到生活中观察思考,寻找自然界和生活的美,通过风景画表达我内心的情意。”他笔下的风景画往往清新淡雅、情景交融。北方白桦林、江南水乡、南国榕树……画面润泽、饱满、清新,每一幅画都充满情调和意境,画得概括而精炼,美得真诚而纯粹。
在水彩画《春花盛开》中,桃花灼灼,人们仿佛能嗅到空气中弥漫着花香。蜂箱排放于树下,养蜂人在轻柔的春风里辛勤劳作。古元用轻松愉悦的抒情笔调刻画了养蜂人的劳作,自然、恬静,唱响一曲对平凡劳动者的赞歌。
其实,1979年,古元还创作了一幅木刻作品《给人们甜蜜》,题材内容与水彩画《春花盛开》非常相似,他在画的下方写下一行字:“愿学蜜蜂的辛勤,从人民生活的泉水中酿造精神的甜蜜。”他把这张木刻作品送给一位外宾时还特别提到:“蜜是很甜的,蜜蜂和养蜂工人是很辛苦的,他们辛勤劳动,给人们甜蜜,我们也要辛勤劳动,给人们创造精神的‘甜蜜’。”可见他画桃花、刻蜜蜂,心思终归在于那个为了给人们甜蜜而忙忙碌碌的劳动者。
当然,作为一位地道的珠海人,古元也创作了反映珠海风土人情的优秀作品,《渔女献珠》用淋漓湿润的笔调生动再现了珠海最著名的景点,海天同色、天光水汽、洁白的海鸟、郁郁葱葱的青山,缓缓移动的白云……湿润淋漓的画面恰到好处地衬托出珠海的浪漫情调。著名雕塑家从石头中解放出了传说中的渔女,画家古元用画笔对渔女再度创作,成为珠海人文积淀的一个缩影,浓缩了珠海人民赞珠海爱珠海护珠海的美好心愿。
古元心中一直饱含乡音与乡情,他在自画像上自题:“南国一孺子,陕北求真知。不觉逾七十,愚叟志不移。”并且在生前留下遗愿,将自己最主要的部分作品捐献给珠海,成为珠海文化艺术的一笔巨大财富。
古元是大艺术家、教育家,却几十年如一日,一直穿着褪色但是整洁干净的浅灰色布衣布裤,一双黑色松紧口布鞋,朴实得如同邻家长者,正如他画中的蜜蜂,辛勤劳作,给人们甜蜜。
古元水彩画艺术作品精品展
时间:11月4日至11月28日
地点:金湾图书馆古元美术馆分馆
本次展览是珠海市古元美术馆馆藏作品巡展,将精选40幅古元先生的水彩画作品进行集中展示。
民族歌剧《侨批》
一道温暖人心的光
每一封侨批里面都是一幕悲欢离合的咏叹,每一封侨批背后都有一个跌宕起伏的故事。作为入选文旅部“中国民族歌剧传承发展工程”及“历史题材创作工程”重点扶持剧目,民族歌剧《侨批》由中共珠海市委宣传部、珠海高新区管委会出品,珠海演艺集团制作、珠海歌舞团演出,经过主创主演团队与台前幕后200余名演职人员历时两年协力创排,该剧已于2022年10月4日在广州大剧院歌剧厅正式首演。此次作为第二届珠海艺术节开幕演出,再次亮相珠海大剧院。
历史题材,民族精神人性表达
闽南称信为“批”。侨批,是海外华侨通过民间渠道及金融、邮政机构寄回国内眷属的、附有汇款的书信及其回文的统称,是一种“信汇合一”的载体,被称为跨越大海的来信。
民族歌剧《侨批》从华工梁诚如为阻止女儿像自己一样被卖,急忙赶赴家乡却海上殒命,临终留下的一封“批”开始,勾连起迫不得已卖女的梁董氏和梁彩云母女、久卧病榻的婆母、一诺千金的侨批局主事唐有信夫妇、与梁诚如感同身受的众多华工,展示了苦难岁月里义薄云天的同胞情,折射出中华民族根植于骨髓、流淌于血脉的大爱,而这种善良美好正是我们民族力量得以凝聚、民族精神得以传承的根基,是中华民族历经磨难却屡仆屡起、始终立于不败之地的保证。
历史是客观而冷漠的,但博物馆里一封封侨批背后却是一个个炙热有温度的故事,记录了每个人多舛的命运,承载了厚重延绵的情义。如何将一纸侨批具象化,在舞台上得以艺术化、人性化呈现,这对于歌剧创作来说是一个命题。
编剧王勇表示:“一封批,是故事的起点,更是故事的支点,这个“支点”串起了中华民族的前世今生与今生来世。只有用人性的、人情的表达,才有可能打破时间的壁垒,在情感层面上更加贴近当年的华侨和华工,从而让‘侨批’不再是博物馆橱窗里的陈列品,让历史不再是冷冰冰的文字和图片,让故事更具人性的温度,成为一道温暖人心、触动人心、震撼人心的光。”
历时两年,顶尖团队匠心打造
歌剧是一种象征,是一座城市品位的象征,是一座城市文化艺术高度的象征。一部歌剧从无到有、登上舞台,凝聚了所有主创人员的心血,也需要主创人员对于人物情节和舞台呈现进行反复推敲、琢磨。
民族歌剧《侨批》集聚了业界顶尖的艺术家,由中国音乐家协会顾问、中国铁路文工团原总团长、一级作曲家孟卫东,中国戏剧家协会副主席、国家京剧院院长、一级编剧王勇,中央戏剧学院原副院长、博士生导师廖向红,国家大剧院原副院长、北京舞蹈学院原副院长邓一江,中央歌剧院常任指挥、中央音乐学院博士后、青年指挥家朱曼,分别担任作曲、编剧、导演和指挥,业内名家邹建红担任艺术总监,周正平、丁丁、崔晓东等国内一流艺术家助阵,青年歌唱家吕薇、李扬与珠海歌舞团青年演员董斌、李步凡、林青、张桢子、兰凯、刘倪汝、雷皓程、冯艺璇、信肖乐同台演出。
2020年春,珠海演艺集团决定启动歌剧《侨批》的创作,先后邀请到廖向红、孟卫东、王勇、周正平、吕薇等知名艺术家加盟。同年7月,集团组织主创团队前往珠海唐家、江门等地采风。在参观江门五邑华侨博物馆时,早期华工乘火船漂洋过海的情形、不忍目睹的凄苦场景、浩渺太平洋和异邦的凶险叵测……给主创们带来了巨大的冲击。
主创团队在北京、珠海召开数次策划会议,编剧王勇根据历史史实提炼加工,六易其稿,反复修改,以臻完美;作曲孟卫东紧扣剧情,将音乐与唱词融为一体;导演廖向红要求把握民族歌剧的特点和优势,将剧中人物的内心世界和动人灵魂更好地呈现。
舞台呈现,象征意蕴美学处理在剧本创作方面,该剧以一封侨批为核心,设置人物,结构全剧,同时赋予“侨批”与“大海”不同的象征意蕴。“侨批”是家书,是银信,是连接家乡与远隔万里他乡的纽带,是承诺、信义的象征,展现了华工的苦难、乡愁与家国情怀;大海是生路,是屏障,是人生难于主宰的命运象征。
在音乐风格方面,作曲孟卫东创作了深沉、大气、厚重、抒情的整体音乐风格,音乐特色及主题非常鲜明——流畅动情的旋律抒发人物情感,渲染人物情绪;通过独唱、重唱、合唱等多种演唱形式架构本剧,增强人物的行动性、戏剧性;音乐具有明显的地域特色,配器运用了多种民族乐器,彰显了民族音乐的底蕴。
在舞台呈现方面,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和地域特点。剧中以大海为主要空间形象,遵循写意的美学原则,创造了大气、空灵、诗意的空间。虚与实的场景设置、物理与心理时空的交错并置,将人物内心世界外化、诗化,带给观众更强的内心冲击。
民族歌剧《侨批》是珠海演艺集团成立短短两年半时间里打造的首部歌剧作品,这部凝聚了200余名演职人员的心血,将再次亮相珠海大剧院,演绎侨批背后“爱祖国、爱家乡、爱亲人”的隽永情愫,10月28日晚,让我们在旋律和唱词中一同走进历史的长河,感受岁月的温度。
话剧《龙腾伶仃洋》
工匠精神与民族气魄
话剧《龙腾伶仃洋》聚焦港珠澳大桥建设工程,全景式塑造了建桥工人、技术人员、指挥协调群雕形象,是一部大工业题材的现实主义话剧作品。
该剧选取了大桥建设中的典型事件:人工岛上的台风抢险、工程船上的困苦煎熬、沉管安装的一波三折、大桥海底隧道最终完美接合等真实情节。
通过四幕剧情讲述建桥人如何克服重重困难、实现大桥顺利竣工的感人故事,以小见大,在戏剧舞台上为新时代的建设者树碑立传,折射出这座世界上最长、施工难度最高的跨海大桥,从立项到通车所遭遇的艰难和惊险,以及经受的各种挑战和考验。
通过大桥建设者追梦奋斗的群像塑造,弘扬了工匠精神与民族精神,体现了心灵之桥的构建和建桥人的精神力量,讴歌了当代中国所创造的世界建桥史上崭新的伟大成就。
大型当代舞剧《龙·舟》
凸显劈波斩浪的湾区精神
话剧《龙腾伶仃洋》聚焦港珠澳大桥建设工程,全景式塑造了建桥工人、技术人员、指挥协调群雕形象,是一部大工业题材的现实主义话剧作品。
该剧选取了大桥建设中的典型事件:人工岛上的台风抢险、工程船上的困苦煎熬、沉管安装的一波三折、大桥海底隧道最终完美接合等真实情节。
通过四幕剧情讲述建桥人如何克服重重困难、实现大桥顺利竣工的感人故事,以小见大,在戏剧舞台上为新时代的建设者树碑立传,折射出这座世界上最长、施工难度最高的跨海大桥,从立项到通车所遭遇的艰难和惊险,以及经受的各种挑战和考验。
通过大桥建设者追梦奋斗的群像塑造,弘扬了工匠精神与民族精神,体现了心灵之桥的构建和建桥人的精神力量,讴歌了当代中国所创造的世界建桥史上崭新的伟大成就。
舞台剧《蝶恋·梁祝》
演绎千古爱情绝唱
多媒体艺术创新舞台剧《蝶恋·梁祝》以经典民间故事《梁山伯与祝英台》为蓝本进行改编创新,围绕梁祝的经典场景,以“草桥结拜”“十八相送”为基础进行改编。
剧目从民族爱情经典中汲取“以礼相守”的传统美德,以创作传承中华民族的核心价值。
故事情节中融合了流行曲、北京小调等各种音乐元素,中西交融的乐器演奏营造了梁祝故事的真挚情感,多元的艺术呈现形式将给观众带来一场视听盛宴!在每幕情境中,还将配以诗词创作和水彩画制成的多媒体投影艺术,有如“清明上河动态图”般,打造出独特的视听效果。
新编粤剧《白蛇传·情》
等待千年,只为遇见你
断桥相遇、雨中赠伞、蓬莱盗草、水漫金山……“白蛇传”的故事发轫于南宋,在七百多年的光景里,被演绎成千千万万个版本。
白娘子的故事,唤醒了中国人的温和与善良,“千年等一回”的温情承诺,被永久地传承下来。
2014年,广东粤剧院院长曾小敏获得一个举办个人戏剧专场的机会。她不愿演一场现有作品的“拼盘”,思考再三,决定改编传统粤剧《白蛇传》,创作一个“能留下来”的新戏,粤剧《白蛇传·情》就此诞生。
新编版一经上演,就受到了广大观众尤其是年轻观众的喜爱,曾小敏也凭借这部戏,摘得有“中国戏剧表演艺术最高奖”之称的梅花奖和文华表演奖。
新编粤剧《白蛇传·情》在传统剧目《白蛇传》的基础上进行了创新和发展,以“情”为主线贯穿全剧,通过匠心独具的艺术手法,给人青春靓丽、浪漫唯美的艺术享受。
现代粤剧《唐涤生》
天才编剧的传奇人生
这是一个关于粤剧天才编剧的故事。唐涤生,21岁得粤剧名伶薛觉先慧眼识才,成为觉先声剧团抄曲,到42岁在《再世红梅记》首演当晚于观众席昏倒离世,短短21年创作生涯中,创作了400多部粤剧作品,留下《帝女花》《紫钗记》《再世红梅记》等经典剧目,与白雪仙、任剑辉一起组建“仙凤鸣”粤剧团,成为一代天才编剧。
他的作品辞藻秀丽,人物情感世界描写深入细腻,有粤剧“莎士比亚”之称,粤剧“鬼才”之誉,自创风格,好演好唱,雅俗共赏。
全剧通过“拜师”“求爱”“脱囚”“探班”“起班”折戟”“知音”“帝女花”等章节,描写唐涤生尊师重道、重情重义,与爱人知己患难与共、并肩同行的故事,展现了一个粤剧新时代的传奇人生。
芭蕾舞剧《沂蒙》
致敬经典
用芭蕾演绎“沂蒙精神”
40多年前,中央芭蕾舞团创排芭蕾舞剧《沂蒙颂》,成为一部家喻户晓的经典之作。剧中《愿亲人早日养好伤》的主题旋律一直传唱至今,而沂蒙红嫂乳汁救伤员的故事更是感动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
中芭新一代艺术家们在原《沂蒙颂》舞剧基础上,采用新的艺术手法,构思创作并推出了《沂蒙情》和《沂蒙三章》舞剧。三部珠玉在前,2020年12月,中芭又吸纳精髓,采用全新的艺术手法创排了大型原创芭蕾舞剧《沂蒙》。
原创芭蕾舞剧《沂蒙》以《沂蒙颂》的舞剧基础为蓝本,吸纳《沂蒙三章》故事章节,特邀著名作曲家、舞剧音乐大师、芭蕾舞剧《沂蒙颂》的作曲之一,80岁高龄的刘廷禹担任作曲,用耳熟能详的旋律带领观众重温经典。著名词作家、国家一级编剧王晓岭担任编剧,重置全新而宏大的故事架构,以更加深刻凝练的剧情脉络将“乳汁救伤员”“永远的新娘”“火线桥”等真实感人事迹有机串联。
中芭艺术总监助理、芭蕾大师徐刚担任编导并集合中芭年轻一代舞蹈编创人才和舞美设计人才,力求通过独特的视角和创新深刻的艺术表达形式,让“水乳交融、生死与共”的沂蒙精神在新时代重焕光彩。而中芭老一辈艺术家在《沂蒙》的创作中也倾注心血:著名舞剧编导、中国经典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编导之一,86岁高龄的蒋祖慧担任该剧艺术顾问;“中国芭蕾舞服装设计第一人”、芭蕾舞剧《沂蒙颂》的服装设计,92岁高龄的李克瑜担任美术顾问。
话剧《语文课》
剧场内同温校园时光
话剧《语文课》自2014年推出以来备受观众喜爱,多轮加演,成为合家欢聚、同窗好友、师生聚首,以及戏剧爱好者的必选剧目。该剧由北京人艺演出中心、黄盈工作室制作出品。
该剧展现了一群走过了中国语文教育全程的普通人,突发奇想地要在105分钟的时间里回顾12年语文课堂的故事。通常的戏剧演出中,观众都处在情节之外,不能进行实际的参与,而《语文课》将彻底扭转观众“观看者”的席位,被誉为“一戏一格”的导演黄盈,把互动发挥到了极致。每位观众入场时会得到一根铅笔、一张练习用的白纸,两个小时模拟课堂的学习,将观众拉回时光深处,在这堂洗尽铅华的语文课上,大家对于“语文”的情感与信念也恢复了曾经的模样。
话剧《大宅门》
再现国剧经典
21年前,由著名导演郭宝昌执导,演员陈宝国、斯琴高娃、蒋雯丽等主演的电视剧《大宅门》横空出世,风靡千家万户。2013年,原剧导演郭宝昌亲自将这部70多集的国剧佳作浓缩成话剧,由中国国家话剧院创排。话剧版《大宅门》着重刻画白景琦的一生,将不同时空有剧情关联和情感关联的情节相连,再现白府历经清末、民国、军阀混战、解放等时期的沉浮变化。“百草厅白家老号”牌匾之下,三爷将伴着铿锵的锣鼓点登场,白景琦畅春园邂逅杨九红、万筱菊,白玉婷和照片结婚等情节一一铺开……
话剧《大宅门》在历史与现实交错中,演绎出社会人生恩恩怨怨、生生死死、爱恨情仇的传奇故事,使人心震撼、思索。
该剧由中国国家话剧院创排,吴樾、常玉红等国话戏骨联袂出演,《红高粱》《大话西游》《霸王别姬》作曲者赵季平操刀配乐,为观众带来一场别开生面的“白家故事”。
昆曲青春版《牡丹亭》
共赴青春绮梦
400年前,汤显祖创作了堪称世界文化瑰宝的《牡丹亭》。此剧以“文词典丽、宾白饶有机趣”而著称,讲述了杜丽娘和柳梦梅为爱而死,又为爱而生的故事。它既是一首爱情的颂歌,也是一首自由生命觉醒、追寻与回归的颂歌。
2003年,江苏省苏州昆剧院与命中结下“牡丹情缘”的著名作家白先勇,携手文化戏曲精英,共同打造了青春版《牡丹亭》,希望借此把昆曲的青春生命召唤回来。青春版《牡丹亭》首演时全部由年轻演员担纲演出,满台都洋溢着符合原著的青春气息。这源于白先勇独具一格的创意,他希望用年轻演员的表演来吸引更多的青年人热爱古老的昆曲艺术,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青春版《牡丹亭》精华本时长三小时,仅一晚就可圆一场戏曲旖旎之梦。精华本共有惊梦、言怀、道觋、离魂、冥判、忆女、幽媾、回生八折戏,将杜丽娘和柳梦梅最经典的戏份无缝衔接在一起,把一个“情”字展现给观众,完全浓缩了《牡丹亭》的“美”。
大型民族交响组曲
《簕杜鹃与金莲花》
由中共珠海市委宣传部谋划打造,珠海演艺集团精心创排,珠海民族管弦乐团演出的大型民族交响组曲《簕杜鹃与金莲花》于2021年10月29日在国家大剧院成功首演,并于澳门、珠海等地开展巡演,反响热烈,得到众多中央主流媒体的高度关注。
该组曲作为一部献礼澳门回归祖国22周年和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成立的力作,生动展示了珠海、澳门两地一衣带水的独特地理风貌,全面讲述了珠海、澳门两地人民在文化上同根同源、一脉相承,在“一国两制”方针指引下,在全面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进程中,唇齿相依、融合发展的生动故事。
《簕杜鹃与金莲花》全套14首组曲的标题均以短语的形式命名并将其贯穿始终:自开场序曲《礼赞——1999》起,《帆影》《水语》《合欢》《花梦》《潮声》《绿荫》《飞虹》《浪奔》《莲心》《和韵》《点睛》《领航》等分曲如约而至,尾声《致敬——2049》与开篇呼应,以时间线索贯穿上下,通过大型民族交响组曲的民族音乐表现形式,阐述1999年澳门回归祖国后在“一国两制”伟大实践中,在粤港澳大湾区、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建设背景下,珠澳两地人民情同手足、融合发展的依存关系,尽情展示珠澳一家亲的和谐华美乐音。
在坚守传统民族音乐的基础上,《簕杜鹃与金莲花》涵盖民族管弦乐合奏、大合唱、三重唱、男女二重唱、男女声独唱等演唱形式,以大情感、大情怀歌颂祖国繁荣昌盛,展示党领导人民开创的改革开放伟大事业和“一国两制”伟大创举的辉煌成就。
该组曲的主创团队特别邀请了著名策划人、撰稿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型情景史诗《伟大征程》等国家重大文艺演出核心主创朱海作词;著名作曲家、中国音乐家协会副主席、《同一首歌》《今夜无眠》等名曲曲作者孟卫东及星海音乐学院指挥、作曲教授、国乐系主任李复斌作曲。
2022年11月14日晚,《簕杜鹃与金莲花》将登上珠海华发中演大剧院。届时,珠海民族管弦乐团、珠海演艺集团爱乐合唱团将联袂中央音乐学院合唱团等国内一流合唱团,以及么红、张卓、于海洋、盛梅等著名艺术家同台献演。
珠澳合唱音乐会
2022年珠澳合唱音乐会将于11月12日唱响大湾区。届时来自两地的优秀合唱团共300多名演员将用天籁般的声音演绎数十首中外经典曲目,珠海大剧院扬帆少年合唱团演唱灵巧活泼的粤语歌曲《山野间》、珠海大剧院童声合唱团演唱独具特色的菲律宾民歌《Orde-e》,还有来自(澳门)蔡高中学合唱团合唱《一荤一素》等等。
《江月琴声》
王惠然经典作品音乐会
王惠然是著名民族音乐家,也是珠海本土文艺名家,他集作曲、指挥、演奏、教育、乐器改革等方面的成就于一身,在民族音乐的传承、发展、创新上作出很大贡献,在海内外享有盛誉,是颇具影响的大师级艺术家之一。
李复斌在音乐会上指挥。
《江月琴声》王惠然经典作品音乐会将集中展演王惠然经典音乐作品,由珠海民族管弦乐团首席指挥、星海音乐学院国乐系主任李复斌执棒,联袂柳琴演奏家王红艺同台献演,演出内容涵盖中国管弦乐、柳琴协奏曲、琵琶与乐队等多种形式。
澳门原创歌曲音乐会
澳门原创歌曲音乐会由澳门中联办宣传文化部、澳门特区政府文化局、珠海市委宣传部共同指导举办,将于11月13日、11月18日分别在澳门文化中心综合剧院、珠海华发中演大剧院歌剧厅举行,演出内容为澳门经典歌曲以及在澳门社会各界征集选出的以澳门特区政府全城抗疫、北京冬奥、爱国爱澳、庆祝党的二十大召开为主题的优秀原创文艺作品。
石倚洁与美声男孩
专场音乐会
石倚洁是目前中国男高音殿堂级音乐家,2007年曾连续4次斩获国际声乐比赛金奖,曾登上诠释罗西尼作品的最高殿堂——“罗西尼歌剧节”演出超500场次。
本场演出曲目包括:《静夜思》、《关雎》、《锦瑟》、《敕勒歌》、《啊!升起吧太阳!》(选自歌剧《罗密欧与朱丽叶》古诺)、《你是我的一切》(选自轻歌剧《微笑王国》)等15首曲目。
《春秋》
吴玉霞琵琶独奏音乐会
本场音乐会上,珠海民族管弦乐团将力邀著名指挥家张列执棒,联袂琵琶演奏家吴玉霞、二胡演奏家刘蕾同台献演,演出涵盖中国管弦乐,琵琶协奏曲,琵琶、二胡与乐队等多种形式,展现动人的国乐之音。
《梁山伯与祝英台》
何占豪经典作品音乐会
何占豪是世界著名作曲家、中国杰出音乐家,是音乐瑰宝《梁山伯与祝英台》的主创者,曾多次受聘出任全国金唱片奖评委、金钟奖专业评委会主任等职务。
本场音乐会将由著名指挥家,星海音乐学院指挥、教授,珠海民族管弦乐团首席指挥李复斌,携手澳门中乐团、珠海民族管弦乐团带来中国管弦乐《伊犁河畔》《节日赛马》等、二胡协奏曲《英雄泪(又名:蝶恋花)》、古筝与乐队《临安遗恨》、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7首何占豪经典曲目。
金爵士大乐团
专场音乐会
金爵士大乐团于2016年初成立于珠海,是中国屈指可数的专业爵士大乐团之一,曾由美国顶尖爵士音乐家担任指挥,乐团成立至今举办了多场重要大型演出,曾与多位国内外知名音乐家合作演出与录音,并参与国家文化和旅游部2018“一带一路”文化贸易与投资重点项目。
本场音乐会将演出茉莉花、康定情歌、Petite Berceuse、Esquisse等10首曲目。
莫扎特国际青少年音乐周
获奖作品展演
珠海莫扎特国际青少年音乐周是一项国际性、综合性青少年音乐活动,旨在提升青少年古典音乐素养,推进粤港澳大湾区青少年古典音乐教育发展及文化交流。
本场音乐会将邀请第四届珠海莫扎特国际青少年音乐周优秀演奏家,联合珠海青少年管弦乐团共同呈现。
《筝途》
王中山古筝独奏音乐会
本场音乐会是古筝大师王中山以饱满的创作热情与独特的艺术视角,结合新颖的表现形式,献给全国观众的一场古筝艺术佳作。
音乐会内容丰富,曲目选择兼顾传统与现代,上半场曲目包含独具地域色彩的筝乐艺术经典之作,下半场的曲目汇集了王中山创作或改编的古筝佳作。
“珠澳和鸣 共谱华章”
珠澳画家美术作品邀请展选登
《武陵烟雨》 谭植桓
《桃园童梦》 黎鹰
《嘉思栏花园》 朱卫智
时间:11月5日至11月25日
地点:横琴励骏庞都广场2楼
“珠澳和鸣 共谱华章”珠澳画家美术作品邀请展是珠澳“文化走亲”重要成果,展览作品主题鲜明、具有浓郁珠澳元素,寄托美术家对珠澳建设的美好憧憬,体现中国文化迸发的鲜活力和包容力。将展出具有浓郁珠澳元素的美术作品60件,其中珠海作品30件、澳门作品30件。
古元,一位朴实的劳动者
□李木心
《烽火年代的延安》 古元
古元(1919-1996)原名古帝源,1919年8月生于广东省香山县那洲乡(今广东省珠海市唐家湾镇那洲村),中国杰出的人民美术家、美术教育家。
古元童年时期就很喜欢绘画,1932年夏天考入省立重点中学广雅中学,中学期间他非常喜欢水彩画,曾自言“进入广雅中学后,兴趣逐步升级,常常利用课余时间到校外作水彩写生,描绘田野、村舍、河流等自然风光。”
1938年,19岁的古元从广州出发,经武汉、西安,最终抵达他心中的圣地延安,从此投入了抗日战争洪流中。他先后在陕北公学、延安鲁迅文学艺术研究院学习,由于当时的条件所限,主要进行木刻创作。新中国成立后,他致力于美术教育及美术创作,曾任职人民美术出版社主任、中央美术学院院长。先后当选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中国版画家协会副主席、名誉主席,第一、三、四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五、六、七届全国政协委员,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委员。
无论何时何地,古元从未放下他的刻刀和画笔,他“主张艺术根植于本国的土壤,与广大人民思想感情和审美观念相通。要有个人风格,并且要有民族的特点,力求反映我们时代的精神,以丰富人民的精神生活并有助于人类历史向前发展。”所以,他善于在生活中寻找创作灵感,往往以平凡的视角创作了一系列反映火热战斗生活的作品,既是现实主义的写照,又洋溢着浪漫主义的情怀,彰显了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艺术成就在中国和世界美术史上都镌刻上光辉的一笔。
1940年6月,古元在鲁迅艺术学院的学习结束后被分配到延安县碾庄做文书,除了做好文书的日常工作外,他把自己的木刻作品贴在炕头上“展览”,让乡亲们提意见,按照老乡们的意见改进创作方法和技巧,渐渐找到了艺术创作的本体和老百姓喜闻乐见之间的平衡,作品更加接地气。提起碾庄,古元充满感情地说:“我在碾庄乡工作和生活将近一年,时间不算很长,但这段过程是非常重要的,使我深切体会到为什么作画和怎样作画,它对于我以后的艺术道路有着深远的影响。”
1942年10月,他的木刻作品《铡草》参加重庆举办的“第一届双十全国木刻展”时,徐悲鸿看后颇为欣赏,撰文称赞古元为“中国艺术界中一卓绝之天才,乃中国共产党中之大艺术家”,中国版画界的“一巨星”。
新中国成立后,古元创作了大量的水彩画作品,他的水彩画和木刻画宛若双璧。水彩画是他追求艺术自由的诗性表达,充分体现了水色淋漓、轻快透明的艺术魅力,既充满诗情,又具有浓郁的乡土生活气息。他说:“我喜欢到大自然和人民的生活中寻求意境,通过淋漓的水色来抒发内心的情意,力求情景交融,给人以健康的、美的感受……”
特殊年代里他曾被下放到河北农村改造,在极其艰苦的岁月里,被安排做开山挖石、整修水利、积肥打井等繁重的体力劳动,即便如此,古元依旧对艺术充满热情,对生活充满真情。《晒红果》无疑是他对农村生活的颂歌,蓝天白云红果,色彩鲜丽明亮,几位穿着不同颜色的农民正在劳作,感觉浑身有使不完的劲儿,充满生机与活力,仿佛有欢声笑语从画面里溢出来。
1979年,古元回忆当年的延安生活创作了水彩画《烽火时代的延安》,描绘了延安宝塔山、古城墙和骆驼队,八路军战士正骑马上前线、人们背着收割的庄稼趟着延河水回到延安城、有老乡在延河边担水、饮马……画面中的宝塔山是革命圣地的象征,纯朴而又明快的画面再现了当年的生活,洋溢着革命乐观主义的激情,饱含他对延安岁月的款款深情。
之后,古元更加关注艺术本体,创作了一系列的水彩风景,他说:“我对山川风物很喜爱,尤其喜欢带有劳动人民乡土气息的景色。我常常带着画具到生活中观察思考,寻找自然界和生活的美,通过风景画表达我内心的情意。”他笔下的风景画往往清新淡雅、情景交融。北方白桦林、江南水乡、南国榕树……画面润泽、饱满、清新,每一幅画都充满情调和意境,画得概括而精炼,美得真诚而纯粹。
在水彩画《春花盛开》中,桃花灼灼,人们仿佛能嗅到空气中弥漫着花香。蜂箱排放于树下,养蜂人在轻柔的春风里辛勤劳作。古元用轻松愉悦的抒情笔调刻画了养蜂人的劳作,自然、恬静,唱响一曲对平凡劳动者的赞歌。
其实,1979年,古元还创作了一幅木刻作品《给人们甜蜜》,题材内容与水彩画《春花盛开》非常相似,他在画的下方写下一行字:“愿学蜜蜂的辛勤,从人民生活的泉水中酿造精神的甜蜜。”他把这张木刻作品送给一位外宾时还特别提到:“蜜是很甜的,蜜蜂和养蜂工人是很辛苦的,他们辛勤劳动,给人们甜蜜,我们也要辛勤劳动,给人们创造精神的‘甜蜜’。”可见他画桃花、刻蜜蜂,心思终归在于那个为了给人们甜蜜而忙忙碌碌的劳动者。
当然,作为一位地道的珠海人,古元也创作了反映珠海风土人情的优秀作品,《渔女献珠》用淋漓湿润的笔调生动再现了珠海最著名的景点,海天同色、天光水汽、洁白的海鸟、郁郁葱葱的青山,缓缓移动的白云……湿润淋漓的画面恰到好处地衬托出珠海的浪漫情调。著名雕塑家从石头中解放出了传说中的渔女,画家古元用画笔对渔女再度创作,成为珠海人文积淀的一个缩影,浓缩了珠海人民赞珠海爱珠海护珠海的美好心愿。
古元心中一直饱含乡音与乡情,他在自画像上自题:“南国一孺子,陕北求真知。不觉逾七十,愚叟志不移。”并且在生前留下遗愿,将自己最主要的部分作品捐献给珠海,成为珠海文化艺术的一笔巨大财富。
古元是大艺术家、教育家,却几十年如一日,一直穿着褪色但是整洁干净的浅灰色布衣布裤,一双黑色松紧口布鞋,朴实得如同邻家长者,正如他画中的蜜蜂,辛勤劳作,给人们甜蜜。
古元水彩画艺术作品精品展
时间:11月4日至11月28日
地点:金湾图书馆古元美术馆分馆
本次展览是珠海市古元美术馆馆藏作品巡展,将精选40幅古元先生的水彩画作品进行集中展示。
暂时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