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
市发展改革局高标准统筹谋划全市产业发展
全方位保障产业项目落地要素
按照市委九届一次会议部署,市发展改革局紧紧围绕“产业第一”工作抓手,高标准统筹谋划全市产业发展,全方位保障产业项目落地要素,推动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取得积极成效。
尤其是在保障产业落地要素方面,一季度完成能耗审查项目16个,平均每个市级权限项目审批时长10天;在珠海基金管理方面,累计投资本地和引进外地优质项目97个,已落实投资92.1亿元;在专项债券补充申报项目方面,我市占全省申报总额三分之一以上,债券需求在珠三角排名前列。
市发展改革局有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按照市委九届一次会议部署,紧扣“产业第一”的工作总抓手,在统筹谋划产业发展、服务保障产业招商落地、加快重点项目谋划建设上勇挑重担、当好尖兵,为全市打好打赢产业发展攻坚战、推动高质量发展贡献发改力量。
明确细化我市产业
发展方向空间布局
改革开放以来,我市产业发展突飞猛进。全市地区生产总值(GDP)从1980年的2.61亿元跃升到2021年的3881.75亿元,按现价计算,增长了1486倍。
我市的产业结构也发生了历史性转变。1980年,我市农业增加值是17415万元,大于工业增加值16960万元,基本上是一个传统的产业结构,三次产业结构由1980年的36.4:31.8:31.8调整为2021年的1.4:41.9:56.7,呈现良性互动调整,产业结构不断优化。
“从目前来看,我市第二产业主要是以制造业为主,虽然工业增加值接近半壁江山,但实力不强、质量不高、结构不优的问题依然突出。”市发展改革局有关负责人称。
按照市委、市政府的部署,市发展改革局坚持我市第九次党代会提出“产业第一,制造业优先”的发展思路和我市“十四五”的工业发展目标,立足我市当前的产业发展基础、资源禀赋、比较优势等,着眼未来产业发展方向,配合相关市直部门,进一步梳理主导产业现状底数、关键节点、发展路径、招商企业目录,明确细化我市产业发展方向、空间布局。
在产业发展方向上,大力培育制造业产业集群。以做大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与健康四大主导产业,做强智能家电、装备制造、精细化工三大优势产业为重点,集中力量、系统构建现代产业发展格局。
在产业空间布局上,优化产业区域布局结构,加快规划建设重大产业发展平台。
香洲区重点发展智能制造、集成电路、数字经济、大健康等产业;高新区重点发展半导体与集成电路、信创产业、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三大前沿产业,壮大生物医药与医疗器械、新能源与智能电网、数字经济三大特色产业集群,适度培育未来产业;金湾区重点发展新能源、集成电路封装制造、生物医药与健康、高端装备制造等产业;斗门区重点发展以高端PCB为重点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以动力电池、光伏电池为重点的新能源和智能制造装备产业;鹤洲新区(筹)重点发展衔接港澳的信息技术与生物医药跨境创新产业。
调动一切资源全方位保障产业项目落地要素
产业项目落地要素主要包括园区规划、政策、土地、资金、能耗、劳动力、配套等。“我们充分履行发改职责,调动一切资源、尽最大努力全方位保障产业项目落地要素。”市发展改革局有关负责人表示。
■保障产业项目用能
2021年12月,中央经济会议提出,要创造条件尽早实现能耗“双控”向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转变。
根据国家法律法规,需要审批、核准和备案的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含新建、改建、扩建),均需按照消费量的大小接受省或市有关节能部门的评估和审查。
“按照我市能源发展‘十四五’规划,能源消耗总量控制在1500万吨左右标准煤。可以说,节能审查的批复,对投资项目有着‘一票否决’的作用。”市发展改革局能源科负责人说。
市委九届一次会议后,为了全力保障重点产业项目用能,市发展改革局成立能耗工作专班,加强节能审查辅导,出台《项目节能审查工作指引》,实行项目节能审查预审制度,建立第三方节能服务机构库,组建专家团队,提升专业化服务能力,提高全市项目节能审查工作效率。
据该局能源科负责人介绍,发改部门既要抓产业发展,又要节能降耗,要做到互不影响,确有难度,必须加强与招商部门沟通对接,统筹做好项目布局与能耗政策的协调衔接,形成重点项目计划清单。
我市某医药基地项目,属于医药制造业,总投资5.6亿元,年综合能源消费量1.8万吨标准煤。该项目符合省、市产业政策,能效水平较高(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约0.25吨标准煤/万元)。2021年7月份,在能耗“双控”形势非常严峻的情况下,经过市发展改革局积极向省能源局争取,在一个月内通过了该项目的节能审查,获得批复。
“不是每一个项目的节能审查都能获批。省里每批一个项目,我们就松一口气。”市发展改革局能源科负责人说。
今年以来,该局对12个市级权限项目完成了节能审批,平均获批时间10天(从提交申请到评审到批复);另有4个省级权限项目经该局协调,也获得了省级节能审批。
4月21日,市发展改革局印发了《关于服务“产业第一”项目能源要素保障措施的通知》。该通知从“提前介入及时掌握信息”“主动服务节能审查前期准备工作”“推动节能审查专业化服务”“强化能源要素保障力度”“注意事项”等方面提出了12条措施,并要求企业签订《项目节能审查承诺书》。
■用好用足珠海基金
据了解,2017年设立的珠海发展投资基金,由市政府批复设立,也是我市唯一的市级政府投资母基金,是通过市场化专业化运作,吸引社会资本服务珠海发展的一项产业政策。如何用好用足珠海基金服务地方产业,打造高端产业集群,完善重点基础设施建设,市发展改革局一直在持续发力。
珠海基金发挥母基金的杠杆放大作用,构建起初具规模的子基金集群,取得了显著成效。截至目前,一期基金和二期基金合计已签约子基金及项目共计40个,认缴出资135.06亿元,实现组建子基金总规模680.58亿元,撬动社会资本545.52亿元,撬动放大倍数为5.04倍。珠海基金累计实缴出资100.99亿元,已实现子基金返投珠海金额225.9亿元,返投倍数达2.24倍。
市发展改革局财政金融科负责人表示,母基金原则上不直投项目,通过投资于专业管理机构管理的子基金,再由子基金最终投资具体项目,进而为珠海引入产业项目。
截至目前,珠海基金通过与IDG、国投招商等多家知名机构深度绑定,并与本土投资机构华金资本、横琴金投积极互动,累计投资本地和引进外地优质项目97个,规划对珠海投资金额741.39亿元,已落实投资金额92.07亿元,包括珠海冠宇、炬芯科技、云洲智能、高凌信息、纳思达等多个珠海本地明星企业,还有高景太阳能、爱旭股份、普米斯、富士康芯片设计等多家行业及细分领域龙头企业,上述项目2021年度实现产值344.62亿元。其中,已经在科创板上市的4家珠海企业(冠宇电池、炬心科技、高凌信息、纳睿雷达)在不同阶段都获得了珠海基金投资。
近日,珠海基金深度参与珠海本地光伏大硅片领域龙头企业高景太阳能的A轮融资过程,以4100万基石投资撬动社会资本超15亿元,有力推动高景太阳能增资扩产、快速发展,充分显示出珠海基金在撬动社会资本、支持重大项目发展等方面的突出作用。
此外,在基础设施投资方面,珠海基金以37亿元资金成功撬动银行端资金,组成137.04亿元子基金全部用于珠海基础设施建设,撬动放大倍数达3.70倍,有力支持了珠海市主要产业园区以及道路交通项目的基础设施建设。
市发展改革局信用建设科负责人表示,未来珠海基金将以更具市场化、专业化股权投资模式运作,在继续从扶持初创企业、开展产业投资、投资本地企业等方面切入,重点服务于重大产业项目的投资引进,从而推动我市产业高质量发展。
■精准谋划储备项目
“市第九次党代会提出的‘产业第一、交通提升、城市跨越、民生为要’工作总抓手,为我局抓项目谋划,推进项目建设提供了重要遵循。”市发展改革项目科负责人称。
今年一月份,我市成立了以市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的珠海市政府投资项目谋划储备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全市政府投资项目的谋划储备工作,并印发了《珠海市加强项目谋划储备工作的指导意见》。
《指导意见》为各区、市直各部门围绕珠海政策优势、区位优势、资源禀赋和地方特色开展项目谋划和推进工作提供指引,加快推进谋划和储备了一批高质量发展项目,形成“谋划一批、储备一批、开工一批、建设一批、达产一批”的滚动发展格局。
专项债是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为有一定收益的公益性项目发行的、约定一定期限内以公益性项目对应的政府性基金或专项收入还本付息的政府债券。对比市场化融资专项,专项债在发行利率方面有比较大的优势。
今年2月,国家开放专项债补报窗口,我省启动专项债申请补报程序。为了提升全市项目策划和包装水平,市发展改革局、市财政局成立了专项债补报工作专班,统筹各区和市直相关部门,提前开展全市专项债谋划储备工作,市发展改革局多次聘请第三方专业机构,就项目谋划的方式、路径和节点要求等内容,对各区各部门开展专项培训工作。
针对本次国家重点支持城市管网、水利、乡村振兴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政策导向,重点组织市农业农村、住建、水务等相关部门进行项目策划包装。同时,在专项债补报窗口期间,市发展改革局选派人员长驻广州,积极与上级部门沟通对接,以提升专项债项目审核通过率。
据统计,今年2月以来全市专项债券补充申报项目132个,总投资7212亿元,申请债券资金2548亿元,占全省申报总额三分之一以上,省政府审核同意通过项目84个,债券需求1159亿元,比前期通过的债券额度倍增,在珠三角排名前列。
原标题:
市发展改革局高标准统筹谋划全市产业发展
全方位保障产业项目落地要素
按照市委九届一次会议部署,市发展改革局紧紧围绕“产业第一”工作抓手,高标准统筹谋划全市产业发展,全方位保障产业项目落地要素,推动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取得积极成效。
尤其是在保障产业落地要素方面,一季度完成能耗审查项目16个,平均每个市级权限项目审批时长10天;在珠海基金管理方面,累计投资本地和引进外地优质项目97个,已落实投资92.1亿元;在专项债券补充申报项目方面,我市占全省申报总额三分之一以上,债券需求在珠三角排名前列。
市发展改革局有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按照市委九届一次会议部署,紧扣“产业第一”的工作总抓手,在统筹谋划产业发展、服务保障产业招商落地、加快重点项目谋划建设上勇挑重担、当好尖兵,为全市打好打赢产业发展攻坚战、推动高质量发展贡献发改力量。
明确细化我市产业
发展方向空间布局
改革开放以来,我市产业发展突飞猛进。全市地区生产总值(GDP)从1980年的2.61亿元跃升到2021年的3881.75亿元,按现价计算,增长了1486倍。
我市的产业结构也发生了历史性转变。1980年,我市农业增加值是17415万元,大于工业增加值16960万元,基本上是一个传统的产业结构,三次产业结构由1980年的36.4:31.8:31.8调整为2021年的1.4:41.9:56.7,呈现良性互动调整,产业结构不断优化。
“从目前来看,我市第二产业主要是以制造业为主,虽然工业增加值接近半壁江山,但实力不强、质量不高、结构不优的问题依然突出。”市发展改革局有关负责人称。
按照市委、市政府的部署,市发展改革局坚持我市第九次党代会提出“产业第一,制造业优先”的发展思路和我市“十四五”的工业发展目标,立足我市当前的产业发展基础、资源禀赋、比较优势等,着眼未来产业发展方向,配合相关市直部门,进一步梳理主导产业现状底数、关键节点、发展路径、招商企业目录,明确细化我市产业发展方向、空间布局。
在产业发展方向上,大力培育制造业产业集群。以做大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与健康四大主导产业,做强智能家电、装备制造、精细化工三大优势产业为重点,集中力量、系统构建现代产业发展格局。
在产业空间布局上,优化产业区域布局结构,加快规划建设重大产业发展平台。
香洲区重点发展智能制造、集成电路、数字经济、大健康等产业;高新区重点发展半导体与集成电路、信创产业、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三大前沿产业,壮大生物医药与医疗器械、新能源与智能电网、数字经济三大特色产业集群,适度培育未来产业;金湾区重点发展新能源、集成电路封装制造、生物医药与健康、高端装备制造等产业;斗门区重点发展以高端PCB为重点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以动力电池、光伏电池为重点的新能源和智能制造装备产业;鹤洲新区(筹)重点发展衔接港澳的信息技术与生物医药跨境创新产业。
调动一切资源全方位保障产业项目落地要素
产业项目落地要素主要包括园区规划、政策、土地、资金、能耗、劳动力、配套等。“我们充分履行发改职责,调动一切资源、尽最大努力全方位保障产业项目落地要素。”市发展改革局有关负责人表示。
■保障产业项目用能
2021年12月,中央经济会议提出,要创造条件尽早实现能耗“双控”向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转变。
根据国家法律法规,需要审批、核准和备案的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含新建、改建、扩建),均需按照消费量的大小接受省或市有关节能部门的评估和审查。
“按照我市能源发展‘十四五’规划,能源消耗总量控制在1500万吨左右标准煤。可以说,节能审查的批复,对投资项目有着‘一票否决’的作用。”市发展改革局能源科负责人说。
市委九届一次会议后,为了全力保障重点产业项目用能,市发展改革局成立能耗工作专班,加强节能审查辅导,出台《项目节能审查工作指引》,实行项目节能审查预审制度,建立第三方节能服务机构库,组建专家团队,提升专业化服务能力,提高全市项目节能审查工作效率。
据该局能源科负责人介绍,发改部门既要抓产业发展,又要节能降耗,要做到互不影响,确有难度,必须加强与招商部门沟通对接,统筹做好项目布局与能耗政策的协调衔接,形成重点项目计划清单。
我市某医药基地项目,属于医药制造业,总投资5.6亿元,年综合能源消费量1.8万吨标准煤。该项目符合省、市产业政策,能效水平较高(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约0.25吨标准煤/万元)。2021年7月份,在能耗“双控”形势非常严峻的情况下,经过市发展改革局积极向省能源局争取,在一个月内通过了该项目的节能审查,获得批复。
“不是每一个项目的节能审查都能获批。省里每批一个项目,我们就松一口气。”市发展改革局能源科负责人说。
今年以来,该局对12个市级权限项目完成了节能审批,平均获批时间10天(从提交申请到评审到批复);另有4个省级权限项目经该局协调,也获得了省级节能审批。
4月21日,市发展改革局印发了《关于服务“产业第一”项目能源要素保障措施的通知》。该通知从“提前介入及时掌握信息”“主动服务节能审查前期准备工作”“推动节能审查专业化服务”“强化能源要素保障力度”“注意事项”等方面提出了12条措施,并要求企业签订《项目节能审查承诺书》。
■用好用足珠海基金
据了解,2017年设立的珠海发展投资基金,由市政府批复设立,也是我市唯一的市级政府投资母基金,是通过市场化专业化运作,吸引社会资本服务珠海发展的一项产业政策。如何用好用足珠海基金服务地方产业,打造高端产业集群,完善重点基础设施建设,市发展改革局一直在持续发力。
珠海基金发挥母基金的杠杆放大作用,构建起初具规模的子基金集群,取得了显著成效。截至目前,一期基金和二期基金合计已签约子基金及项目共计40个,认缴出资135.06亿元,实现组建子基金总规模680.58亿元,撬动社会资本545.52亿元,撬动放大倍数为5.04倍。珠海基金累计实缴出资100.99亿元,已实现子基金返投珠海金额225.9亿元,返投倍数达2.24倍。
市发展改革局财政金融科负责人表示,母基金原则上不直投项目,通过投资于专业管理机构管理的子基金,再由子基金最终投资具体项目,进而为珠海引入产业项目。
截至目前,珠海基金通过与IDG、国投招商等多家知名机构深度绑定,并与本土投资机构华金资本、横琴金投积极互动,累计投资本地和引进外地优质项目97个,规划对珠海投资金额741.39亿元,已落实投资金额92.07亿元,包括珠海冠宇、炬芯科技、云洲智能、高凌信息、纳思达等多个珠海本地明星企业,还有高景太阳能、爱旭股份、普米斯、富士康芯片设计等多家行业及细分领域龙头企业,上述项目2021年度实现产值344.62亿元。其中,已经在科创板上市的4家珠海企业(冠宇电池、炬心科技、高凌信息、纳睿雷达)在不同阶段都获得了珠海基金投资。
近日,珠海基金深度参与珠海本地光伏大硅片领域龙头企业高景太阳能的A轮融资过程,以4100万基石投资撬动社会资本超15亿元,有力推动高景太阳能增资扩产、快速发展,充分显示出珠海基金在撬动社会资本、支持重大项目发展等方面的突出作用。
此外,在基础设施投资方面,珠海基金以37亿元资金成功撬动银行端资金,组成137.04亿元子基金全部用于珠海基础设施建设,撬动放大倍数达3.70倍,有力支持了珠海市主要产业园区以及道路交通项目的基础设施建设。
市发展改革局信用建设科负责人表示,未来珠海基金将以更具市场化、专业化股权投资模式运作,在继续从扶持初创企业、开展产业投资、投资本地企业等方面切入,重点服务于重大产业项目的投资引进,从而推动我市产业高质量发展。
■精准谋划储备项目
“市第九次党代会提出的‘产业第一、交通提升、城市跨越、民生为要’工作总抓手,为我局抓项目谋划,推进项目建设提供了重要遵循。”市发展改革项目科负责人称。
今年一月份,我市成立了以市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的珠海市政府投资项目谋划储备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全市政府投资项目的谋划储备工作,并印发了《珠海市加强项目谋划储备工作的指导意见》。
《指导意见》为各区、市直各部门围绕珠海政策优势、区位优势、资源禀赋和地方特色开展项目谋划和推进工作提供指引,加快推进谋划和储备了一批高质量发展项目,形成“谋划一批、储备一批、开工一批、建设一批、达产一批”的滚动发展格局。
专项债是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为有一定收益的公益性项目发行的、约定一定期限内以公益性项目对应的政府性基金或专项收入还本付息的政府债券。对比市场化融资专项,专项债在发行利率方面有比较大的优势。
今年2月,国家开放专项债补报窗口,我省启动专项债申请补报程序。为了提升全市项目策划和包装水平,市发展改革局、市财政局成立了专项债补报工作专班,统筹各区和市直相关部门,提前开展全市专项债谋划储备工作,市发展改革局多次聘请第三方专业机构,就项目谋划的方式、路径和节点要求等内容,对各区各部门开展专项培训工作。
针对本次国家重点支持城市管网、水利、乡村振兴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政策导向,重点组织市农业农村、住建、水务等相关部门进行项目策划包装。同时,在专项债补报窗口期间,市发展改革局选派人员长驻广州,积极与上级部门沟通对接,以提升专项债项目审核通过率。
据统计,今年2月以来全市专项债券补充申报项目132个,总投资7212亿元,申请债券资金2548亿元,占全省申报总额三分之一以上,省政府审核同意通过项目84个,债券需求1159亿元,比前期通过的债券额度倍增,在珠三角排名前列。
暂时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