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作家。1980年发表中短篇小说《包红指甲的女人》《蓝色舌头》《火飞翔》《长子的愤怒》《被太阳晒过的地方》《来生要做一条鱼》《陪读时代》《百年心语》等。出版长篇纪实文学《三遇集》、长篇小说《租借生命》《尕西姆·马和福》。原创电视剧《公家人》获第七届电视连续剧金鹰奖。
撂荒的大片土地,低矮的野草,对过往的风、未来的雨,显得不那么留恋与急迫,风过来倒下去,风过去立起来,完全顺风而活。偶有一块、半块糜谷青苗,还不那么随意接受风的抚育。
我看到了那个一无居民的村庄……
公路分叉出去,走上小道就会走上山坡那个村庄。1992年大旱,旱的人蹴不住了,我从固原到海原,拜访回族作家左侧统,他说他旱的也蹴不住了。于是,我们约了去看黄河。宗旨是什么时候走到雨来,什么时候止步。
我俩来到这个庄外,被旱象惊得没有言语。庄口有一个涝坝,当底有一坨黑渍泥,数百只因困乏没有体力换毛的羊,吸住那坨渍泥换气,鼻孔吊着绿鼻涕,嘴巴流着泡沫,腹腔凹到快要粘连,眼帘无力张大,睫毛结满垢珠,眯住得睁几次才能睁开,美丽的黄色眼瞳,蒙了一层障蔽视线的翳,饥饿的叫声,仅是一次微弱呼吸,坝沿上像站着一圈出气的骨头架子。
无精打采的羊把式,看着我们过去,交谈中知道他和羊在等政府的送水车。他感叹,旱死了,野兔都不怕人了,你担着水桶,他跳到桶里抢水喝,你回头看桶里的野兔,就是一把干毛。这个地方所有的出气物儿,不管是家的还是野的,一听到送水车嘀嘀一响,都来抢水喝,跑的比人快。飞禽揸着脖颈追着水罐车飞,旋在水龙头下面,争抢渗漏出来的水点点。天旱的各个家里的水窖都上了锁,雨水广的时候哪里有这个现象呢。
我和左侧统走进庄子,走进一个没有院墙的家里,低矮的屋子里有个少年,因为缺水,倒在炕上不能动弹,双眼迷蒙已经没有欲望。他的母亲说,天着火了,山里连鸡吃的草都没有,籽儿窖到地里干着发不了芽,青苗都没长出来……娃们在青霉素药瓶瓶上拴个线线,背着大人在窖里提水喝,不这么做娃们渴的背不住。家家窖里就剩一窖底水,雨不来只能靠政府往来送水,不是国家搭救,早都旱完了……我长这么大没经过。
离开庄子,沉重的左侧统几乎迈不开步子。我们来到公路,他干巴巴地走进疏松干烫的土地,趴在焦灼的地上,展纸写信。落在纸上的蓝色文字,瞬间一片苍白,状如从水里爬出的甲虫爬过干燥地面。他落泪了,他的泪水洗去他睫毛上的尘埃,滴到信笺,罄成豆大的疤痕……其实,他只写了半页纸,数句话,就写不下去了。他的皮肤、我的皮肤,密麻麻地爬了一层比针尖还小的黑色昆虫,它们争夺汗毛毛孔,在人体上争夺水源,它们竭尽全力咂水分。我们没有抹掉它们,慢慢体味它们的干渴。
这个庄子的对面山坡,一个男子猫腰干活。我们赶到地里,男子说他拔麦子呢。稀疏的麦秆,高不过一拃,粗不及百花牌卫生香,挤不出一点水分,麦穗上面结籽两到三粒。男子说,籽都收不回来,不过已经种上了,不收心不死。男子从干烫的土里东一棵、西一棵抽出麦根,那生命之根细如棉线,长过麦秆一株半。
左侧统又爬到山坡上,接着写完那封信,第二天我们步行到兴仁乡,在邮电所发出了这封信。
我们从海城步行到兴仁,走走看看,花了四天时间。我们要实现我们的诺言,我们要走到雨落下来,走到黄河边,雨还落不下来,我们说好的,就躺在黄河边,直到雨落,而且要躺着落一场透雨。如果不是这样,我们一直在黄河边等下去。
我们听着打水的辘轳声,走过兴仁郝集,天上飘来了一片云,散发着潮气的凉风也忽然迎面吹来,那种爽意令人心跳。在我们要穿过一块没有庄稼的耕地,进入渺茫的碱滩之前,雨哗地一声倒下来,没有风,没有雷,没有电,只有雨……我们在大雨倾泻声中,隐约听到庄子上人们惊叫的声音,不是欢庆节日的狂欢,而更像摆脱一场灾难的呼救。
大雨淋到焦熟的地,热气从我们脚下腾升,土腥的飞尘淹没我们的鼻子,又被雨水带回土地。我们躺到热腾腾的泥里,融进白色的雨幕。我们的耳边出现了异样的、坚定而有力的细小声音。我们侧身,头一年种在地里没有发芽的糜种,在我们眼前长出对叶,我们感觉到那是大地生出的耳朵,在倾听陌生的雨声;豌豆在我们眼前一毫、一毫吐出丝蔓,那是大地派出探视陌生天空的雷达。
我们腾开禾苗生长的土地,爬到地头的路上,身后的地里已是一片不断浓郁的新绿。
在雨中,左侧统与我碰撞出了“西海固文学”的星火。后来《六盘山·我与西海固》同题散文专号,实现了西海固作家群的真诚愿望。作家南台称我们是“西海固的一支文学新军”。
新千年次年,左侧统泛着西海固文学之舟逝入天堂。
(选自非虚构作品《十一月初七》)
当代作家。1980年发表中短篇小说《包红指甲的女人》《蓝色舌头》《火飞翔》《长子的愤怒》《被太阳晒过的地方》《来生要做一条鱼》《陪读时代》《百年心语》等。出版长篇纪实文学《三遇集》、长篇小说《租借生命》《尕西姆·马和福》。原创电视剧《公家人》获第七届电视连续剧金鹰奖。
撂荒的大片土地,低矮的野草,对过往的风、未来的雨,显得不那么留恋与急迫,风过来倒下去,风过去立起来,完全顺风而活。偶有一块、半块糜谷青苗,还不那么随意接受风的抚育。
我看到了那个一无居民的村庄……
公路分叉出去,走上小道就会走上山坡那个村庄。1992年大旱,旱的人蹴不住了,我从固原到海原,拜访回族作家左侧统,他说他旱的也蹴不住了。于是,我们约了去看黄河。宗旨是什么时候走到雨来,什么时候止步。
我俩来到这个庄外,被旱象惊得没有言语。庄口有一个涝坝,当底有一坨黑渍泥,数百只因困乏没有体力换毛的羊,吸住那坨渍泥换气,鼻孔吊着绿鼻涕,嘴巴流着泡沫,腹腔凹到快要粘连,眼帘无力张大,睫毛结满垢珠,眯住得睁几次才能睁开,美丽的黄色眼瞳,蒙了一层障蔽视线的翳,饥饿的叫声,仅是一次微弱呼吸,坝沿上像站着一圈出气的骨头架子。
无精打采的羊把式,看着我们过去,交谈中知道他和羊在等政府的送水车。他感叹,旱死了,野兔都不怕人了,你担着水桶,他跳到桶里抢水喝,你回头看桶里的野兔,就是一把干毛。这个地方所有的出气物儿,不管是家的还是野的,一听到送水车嘀嘀一响,都来抢水喝,跑的比人快。飞禽揸着脖颈追着水罐车飞,旋在水龙头下面,争抢渗漏出来的水点点。天旱的各个家里的水窖都上了锁,雨水广的时候哪里有这个现象呢。
我和左侧统走进庄子,走进一个没有院墙的家里,低矮的屋子里有个少年,因为缺水,倒在炕上不能动弹,双眼迷蒙已经没有欲望。他的母亲说,天着火了,山里连鸡吃的草都没有,籽儿窖到地里干着发不了芽,青苗都没长出来……娃们在青霉素药瓶瓶上拴个线线,背着大人在窖里提水喝,不这么做娃们渴的背不住。家家窖里就剩一窖底水,雨不来只能靠政府往来送水,不是国家搭救,早都旱完了……我长这么大没经过。
离开庄子,沉重的左侧统几乎迈不开步子。我们来到公路,他干巴巴地走进疏松干烫的土地,趴在焦灼的地上,展纸写信。落在纸上的蓝色文字,瞬间一片苍白,状如从水里爬出的甲虫爬过干燥地面。他落泪了,他的泪水洗去他睫毛上的尘埃,滴到信笺,罄成豆大的疤痕……其实,他只写了半页纸,数句话,就写不下去了。他的皮肤、我的皮肤,密麻麻地爬了一层比针尖还小的黑色昆虫,它们争夺汗毛毛孔,在人体上争夺水源,它们竭尽全力咂水分。我们没有抹掉它们,慢慢体味它们的干渴。
这个庄子的对面山坡,一个男子猫腰干活。我们赶到地里,男子说他拔麦子呢。稀疏的麦秆,高不过一拃,粗不及百花牌卫生香,挤不出一点水分,麦穗上面结籽两到三粒。男子说,籽都收不回来,不过已经种上了,不收心不死。男子从干烫的土里东一棵、西一棵抽出麦根,那生命之根细如棉线,长过麦秆一株半。
左侧统又爬到山坡上,接着写完那封信,第二天我们步行到兴仁乡,在邮电所发出了这封信。
我们从海城步行到兴仁,走走看看,花了四天时间。我们要实现我们的诺言,我们要走到雨落下来,走到黄河边,雨还落不下来,我们说好的,就躺在黄河边,直到雨落,而且要躺着落一场透雨。如果不是这样,我们一直在黄河边等下去。
我们听着打水的辘轳声,走过兴仁郝集,天上飘来了一片云,散发着潮气的凉风也忽然迎面吹来,那种爽意令人心跳。在我们要穿过一块没有庄稼的耕地,进入渺茫的碱滩之前,雨哗地一声倒下来,没有风,没有雷,没有电,只有雨……我们在大雨倾泻声中,隐约听到庄子上人们惊叫的声音,不是欢庆节日的狂欢,而更像摆脱一场灾难的呼救。
大雨淋到焦熟的地,热气从我们脚下腾升,土腥的飞尘淹没我们的鼻子,又被雨水带回土地。我们躺到热腾腾的泥里,融进白色的雨幕。我们的耳边出现了异样的、坚定而有力的细小声音。我们侧身,头一年种在地里没有发芽的糜种,在我们眼前长出对叶,我们感觉到那是大地生出的耳朵,在倾听陌生的雨声;豌豆在我们眼前一毫、一毫吐出丝蔓,那是大地派出探视陌生天空的雷达。
我们腾开禾苗生长的土地,爬到地头的路上,身后的地里已是一片不断浓郁的新绿。
在雨中,左侧统与我碰撞出了“西海固文学”的星火。后来《六盘山·我与西海固》同题散文专号,实现了西海固作家群的真诚愿望。作家南台称我们是“西海固的一支文学新军”。
新千年次年,左侧统泛着西海固文学之舟逝入天堂。
(选自非虚构作品《十一月初七》)
暂时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