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
【做好“双统筹” 夺取“双胜利”】
抓产业第一,珠海见真招
16天实现“拿地即开工”,20天完成2954根桩基施工,50天完成首栋厂房封顶……前不久,作为珠海“拿地即开工”试点项目,位于珠海富山工业园的越芯高端射频及FCBGA封装载板生产制造项目在与疫情的角力中,跑出令人惊叹的“珠海速度”;
在位于珠海金湾区的高景50GW大尺寸太阳能硅片生产基地内,近千名生产人员坚守岗位,每日从这里产出近百万片高精度大尺寸硅片,供往各大下游生产厂家。“生产线开足马力,满负荷运转起来,我们对产业链供应链的稳定充满信心。”企业负责人说。

目前,全国疫情处于攻坚阶段,疫情防控形势仍然严峻复杂。从广东省内来看,疫情局部多点散发,防控形势严峻复杂,人们的生产生活受到一定影响。
守土有责、守土担责。今年以来,珠海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疫情防控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认真贯彻落实广东省委省政府部署要求,坚持科学精准、动态清零,统筹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在做好“双统筹”、夺取“双胜利”中不断夯实珠海经济的活力与韧性。
科学决策系统谋划
3月16日,广东省统筹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后,珠海迅速行动,成立保障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专班,建立企业诉求快速响应机制,及时解决企业生产经营遇到的问题,确保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
“要统筹抓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在抓好疫情防控的基础上,围绕重点产业链、龙头企业、重大投资项目加强要素保障,切实解决产业和企业发展遇到的困难,有力有效保障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珠海市委书记、省委横琴工委书记吕玉印在全市疫情防控工作调度会上强调。
3月18日,珠海市委副书记、市长黄志豪到高新区、香洲区调度疫情防控工作时强调,要围绕重点产业链、龙头企业、重大投资项目加强要素保障,及时解决好企业遇到的实际困难,全力确保企业正常生产运营、确保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努力实现一季度及全年经济增长目标。
统筹协调,高效推进;靠前指挥,落细落实。连日来,吕玉印、黄志豪等市领导直奔基层、深入现场,到一线督导检查防控措施落实情况,要求以“一链一策”“一企一策”解决好支柱产业、重大项目、重点企业等遇到的实际困难。
知重负重、知责担责,以“双统筹”实现“双胜利”,成为这座城市上下同心、同频共振的呼声和行动——
香洲区坚持“项目为王”,全力实施“园区投入和项目建设”双倍增计划,特别是抢抓时间推动17个总投资118亿元的产业及配套项目一季度动工,力争实现项目建设“开门红”。
3月16日,《金湾区(开发区)关于落实“产业第一、项目为王”的实施意见》正式印发,明确提出要坚持“工业立区、智造强区”,成立金湾区(开发区)投资促进委员会,设立重点项目挂图作战总指挥部,汇聚全区各领域发展资源,统筹推进产业建设工作。
3月22日,《珠海高新区2022年抗疫助产惠企利民“财金十条”政策措施》正式发布,直指企业、个体工商户、受困群众核心需求,从鼓励实体经济稳步发展等10个方面为企业、个体工商户、受困困难群众纾困解难,推动高新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鹤洲新区筹备组制定了《关于支持企业应对疫情影响稳岗稳产促发展若干政策措施》和实施细则,政策涉及支持企业关爱一线防疫人员、支持企业稳岗扩员促生产、激励工业企业抢订单增产能、支持建筑企业抢抓工期增产值等多个方面,共安排专项资金超3000万元。
斗门区射出了产业发展“三支箭”:扩围提质建设四大园区、打好财政金融“组合拳”、擦亮一流营商环境新名片,坚持“招大引强”与“强链补链”相结合,培育引进更多“链主”企业和“专精特新”企业,力争2022年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突破300家,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达950亿元。
在众多企业生产车间里,机器设备开足马力,抢抓春季生产窗口期;政府部门聚焦招商引资核心任务,成立工作专班;许多干部不再坐守办公室,走进工地车间,帮助企业解难题促生产……
如何为小微企业缓解融资难?珠海市税务局围绕助力小微企业缓解融资难融资贵这一问题,持续深化“银税互动”合作机制,帮助企业将纳税信用转化为融资信用,实现以信授信、以信促信。据统计,今年1-2月,“银税互动”实际发放贷款达38亿元,其中小微企业的贷款金额超过7.86亿元。
为保障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市工业和信息化局针对封控区、管控区、防范区三类防控区域内的企业登记造册,排查掌握企业诉求。截至3月21日下午15时,共收集汇总19家工业企业供应链诉求事项198项,已解决114项,84项正在跟进。其中格力、纳思达、冠宇、健帆、鹏辉、摩天宇等9家企业的诉求已全部解决。
冠宇电池股份有限公司总经办经理杨成表示,3月中旬,东莞深圳发生疫情之后采取了管控措施,供应商中有一两家企业停产,没有停产的企业材料也运不出来,供货量受到影响。随后,通过新青工业园管委会、工信部门出面与深圳、东莞的职能部门协调沟通,从上周开始已经恢复正常供货。

同频共振奋勇争先
今年3月11日,珠海市人民政府与欣旺达电动汽车电池有限公司签署项目投资协议。这个超百亿元投资的动力电池项目落地,将进一步助力珠海千亿级新能源产业集群“补链强链”——这是珠海扎实做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双统筹”,全力夺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双胜利”的又一生动举措。
从优化完善园区综合配套到盘活低效用地和闲置用地,从聚焦重点产业上下游精准招商到大力发展富民兴村产业……疫情防控争分夺秒,产业发展有条不紊。连日来,珠海产业发展迎来一个又一个好消息。
2月25日,香洲区产业金融数字化公共服务平台正式上线,现场签约金额超400亿元;同日,斗门区2022年重点项目集中签约暨开工仪式在富山工业园举行,新签约、动工产业项目达51个。
在金湾区“精准招商”之下,今年1月就有新材料、集成电路等多个领域的11家企业签约,总投资达69亿元;在高新区南方软件园,预计年产值可达63亿元,涵盖新能源、大健康、智能装备等领域的7个重点项目集中签约……
3月15日,响亮的敲锣声在珠海与上海同时响起,珠海高凌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为虎年珠海第一家敲钟上市的企业,同时也是珠海香洲区首家在科创板上市的公司。目前,珠海上市公司已达到44家。
2021年12月,中国共产党珠海市第九次代表大会召开,描绘了珠海未来五年的美好蓝图,明确将“产业第一”作为工作总抓手之一,大力推进“产业第一”的冲锋号角已在珠海吹响,一场抓“第一”争“第一”的大比拼正在全市范围内火热进行,“产业第一”俨然已被珠海各区各部门视为“一把手工程”,处处可见奋勇争先。
发展出题目、改革做文章。在各区和产业发展相关部门积极出台政策措施的同时,全市上下、各级各部门也在为“产业第一”积极谋划、凝心聚力。

今年2月,《珠海共青团系统2022年“产业第一·青春建功”行动方案》正式印发,提出要全面实施“十大行动”——例如,“青企落地行动”将聚焦集成电路及新一代信息技术等重点产业领域,梳理青年组织成员单位重点企业予以支持,并推动重点产业项目快落地、快建设、快投产;“青年同心行动”将为港澳青年融入发展“搭台搭梯”,并联动珠海国企、团属资源和澳门高校,推动更多澳门青年创新创业项目在珠海加速市场化转化。
从“有没有”转向“好不好”,3月以来,市委组织部一连组织6期面向各级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的招商引资业务专题培训班,要求将学习成果加快转化为实战的动力,通过掌握前瞻性政策和理念,创新招商工作方式方法,推动招商引资工作再上新台阶。
就在近日,市人大常委会2022年度工作要点新鲜“出炉”。为贯彻落实市第九次党代会提出的“产业第一”工作部署,增强珠海经济活力,将珠海经济特区工业用地控制线管理规定列入拟提请初次审议项目,这或将是全国第一部专门为工业用地控制线做立法保护的地方性法规。
项目提质增效、政策落地攻坚、要素保障创新、政府服务优化……珠海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疫情防控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在争分夺秒织密织牢疫情防线的同时,全力推动产业发展平稳提速,在实干拼搏中驱动城市前行的齿轮。
目前,珠海多个部门正紧锣密鼓谋划,接下来将围绕推动产业高质量协同发展、加快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优化科技创新生态、强化自然资源要素保障能力、提高招商引资效率等方面,陆续出台举措,推动“产业第一”再上新台阶、再提新速度。

原标题:
【做好“双统筹” 夺取“双胜利”】
抓产业第一,珠海见真招
16天实现“拿地即开工”,20天完成2954根桩基施工,50天完成首栋厂房封顶……前不久,作为珠海“拿地即开工”试点项目,位于珠海富山工业园的越芯高端射频及FCBGA封装载板生产制造项目在与疫情的角力中,跑出令人惊叹的“珠海速度”;
在位于珠海金湾区的高景50GW大尺寸太阳能硅片生产基地内,近千名生产人员坚守岗位,每日从这里产出近百万片高精度大尺寸硅片,供往各大下游生产厂家。“生产线开足马力,满负荷运转起来,我们对产业链供应链的稳定充满信心。”企业负责人说。

目前,全国疫情处于攻坚阶段,疫情防控形势仍然严峻复杂。从广东省内来看,疫情局部多点散发,防控形势严峻复杂,人们的生产生活受到一定影响。
守土有责、守土担责。今年以来,珠海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疫情防控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认真贯彻落实广东省委省政府部署要求,坚持科学精准、动态清零,统筹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在做好“双统筹”、夺取“双胜利”中不断夯实珠海经济的活力与韧性。
科学决策系统谋划
3月16日,广东省统筹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后,珠海迅速行动,成立保障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专班,建立企业诉求快速响应机制,及时解决企业生产经营遇到的问题,确保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
“要统筹抓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在抓好疫情防控的基础上,围绕重点产业链、龙头企业、重大投资项目加强要素保障,切实解决产业和企业发展遇到的困难,有力有效保障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珠海市委书记、省委横琴工委书记吕玉印在全市疫情防控工作调度会上强调。
3月18日,珠海市委副书记、市长黄志豪到高新区、香洲区调度疫情防控工作时强调,要围绕重点产业链、龙头企业、重大投资项目加强要素保障,及时解决好企业遇到的实际困难,全力确保企业正常生产运营、确保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努力实现一季度及全年经济增长目标。
统筹协调,高效推进;靠前指挥,落细落实。连日来,吕玉印、黄志豪等市领导直奔基层、深入现场,到一线督导检查防控措施落实情况,要求以“一链一策”“一企一策”解决好支柱产业、重大项目、重点企业等遇到的实际困难。
知重负重、知责担责,以“双统筹”实现“双胜利”,成为这座城市上下同心、同频共振的呼声和行动——
香洲区坚持“项目为王”,全力实施“园区投入和项目建设”双倍增计划,特别是抢抓时间推动17个总投资118亿元的产业及配套项目一季度动工,力争实现项目建设“开门红”。
3月16日,《金湾区(开发区)关于落实“产业第一、项目为王”的实施意见》正式印发,明确提出要坚持“工业立区、智造强区”,成立金湾区(开发区)投资促进委员会,设立重点项目挂图作战总指挥部,汇聚全区各领域发展资源,统筹推进产业建设工作。
3月22日,《珠海高新区2022年抗疫助产惠企利民“财金十条”政策措施》正式发布,直指企业、个体工商户、受困群众核心需求,从鼓励实体经济稳步发展等10个方面为企业、个体工商户、受困困难群众纾困解难,推动高新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鹤洲新区筹备组制定了《关于支持企业应对疫情影响稳岗稳产促发展若干政策措施》和实施细则,政策涉及支持企业关爱一线防疫人员、支持企业稳岗扩员促生产、激励工业企业抢订单增产能、支持建筑企业抢抓工期增产值等多个方面,共安排专项资金超3000万元。
斗门区射出了产业发展“三支箭”:扩围提质建设四大园区、打好财政金融“组合拳”、擦亮一流营商环境新名片,坚持“招大引强”与“强链补链”相结合,培育引进更多“链主”企业和“专精特新”企业,力争2022年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突破300家,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达950亿元。
在众多企业生产车间里,机器设备开足马力,抢抓春季生产窗口期;政府部门聚焦招商引资核心任务,成立工作专班;许多干部不再坐守办公室,走进工地车间,帮助企业解难题促生产……
如何为小微企业缓解融资难?珠海市税务局围绕助力小微企业缓解融资难融资贵这一问题,持续深化“银税互动”合作机制,帮助企业将纳税信用转化为融资信用,实现以信授信、以信促信。据统计,今年1-2月,“银税互动”实际发放贷款达38亿元,其中小微企业的贷款金额超过7.86亿元。
为保障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市工业和信息化局针对封控区、管控区、防范区三类防控区域内的企业登记造册,排查掌握企业诉求。截至3月21日下午15时,共收集汇总19家工业企业供应链诉求事项198项,已解决114项,84项正在跟进。其中格力、纳思达、冠宇、健帆、鹏辉、摩天宇等9家企业的诉求已全部解决。
冠宇电池股份有限公司总经办经理杨成表示,3月中旬,东莞深圳发生疫情之后采取了管控措施,供应商中有一两家企业停产,没有停产的企业材料也运不出来,供货量受到影响。随后,通过新青工业园管委会、工信部门出面与深圳、东莞的职能部门协调沟通,从上周开始已经恢复正常供货。

同频共振奋勇争先
今年3月11日,珠海市人民政府与欣旺达电动汽车电池有限公司签署项目投资协议。这个超百亿元投资的动力电池项目落地,将进一步助力珠海千亿级新能源产业集群“补链强链”——这是珠海扎实做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双统筹”,全力夺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双胜利”的又一生动举措。
从优化完善园区综合配套到盘活低效用地和闲置用地,从聚焦重点产业上下游精准招商到大力发展富民兴村产业……疫情防控争分夺秒,产业发展有条不紊。连日来,珠海产业发展迎来一个又一个好消息。
2月25日,香洲区产业金融数字化公共服务平台正式上线,现场签约金额超400亿元;同日,斗门区2022年重点项目集中签约暨开工仪式在富山工业园举行,新签约、动工产业项目达51个。
在金湾区“精准招商”之下,今年1月就有新材料、集成电路等多个领域的11家企业签约,总投资达69亿元;在高新区南方软件园,预计年产值可达63亿元,涵盖新能源、大健康、智能装备等领域的7个重点项目集中签约……
3月15日,响亮的敲锣声在珠海与上海同时响起,珠海高凌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为虎年珠海第一家敲钟上市的企业,同时也是珠海香洲区首家在科创板上市的公司。目前,珠海上市公司已达到44家。
2021年12月,中国共产党珠海市第九次代表大会召开,描绘了珠海未来五年的美好蓝图,明确将“产业第一”作为工作总抓手之一,大力推进“产业第一”的冲锋号角已在珠海吹响,一场抓“第一”争“第一”的大比拼正在全市范围内火热进行,“产业第一”俨然已被珠海各区各部门视为“一把手工程”,处处可见奋勇争先。
发展出题目、改革做文章。在各区和产业发展相关部门积极出台政策措施的同时,全市上下、各级各部门也在为“产业第一”积极谋划、凝心聚力。

今年2月,《珠海共青团系统2022年“产业第一·青春建功”行动方案》正式印发,提出要全面实施“十大行动”——例如,“青企落地行动”将聚焦集成电路及新一代信息技术等重点产业领域,梳理青年组织成员单位重点企业予以支持,并推动重点产业项目快落地、快建设、快投产;“青年同心行动”将为港澳青年融入发展“搭台搭梯”,并联动珠海国企、团属资源和澳门高校,推动更多澳门青年创新创业项目在珠海加速市场化转化。
从“有没有”转向“好不好”,3月以来,市委组织部一连组织6期面向各级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的招商引资业务专题培训班,要求将学习成果加快转化为实战的动力,通过掌握前瞻性政策和理念,创新招商工作方式方法,推动招商引资工作再上新台阶。
就在近日,市人大常委会2022年度工作要点新鲜“出炉”。为贯彻落实市第九次党代会提出的“产业第一”工作部署,增强珠海经济活力,将珠海经济特区工业用地控制线管理规定列入拟提请初次审议项目,这或将是全国第一部专门为工业用地控制线做立法保护的地方性法规。
项目提质增效、政策落地攻坚、要素保障创新、政府服务优化……珠海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疫情防控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在争分夺秒织密织牢疫情防线的同时,全力推动产业发展平稳提速,在实干拼搏中驱动城市前行的齿轮。
目前,珠海多个部门正紧锣密鼓谋划,接下来将围绕推动产业高质量协同发展、加快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优化科技创新生态、强化自然资源要素保障能力、提高招商引资效率等方面,陆续出台举措,推动“产业第一”再上新台阶、再提新速度。

暂时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