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清华著名学者来珠共话文明互鉴!世界文学工作坊在北师大珠海校区开幕

10月21日,“世界文学的生成、流通与阅读”专家工作坊在北京师范大学珠海校区正式开幕。本次工作坊汇聚了来自哈佛大学、清华大学、南开大学等21所国内外高校的30余位专家学者,将围绕“世界文学”这一全球性研究范式的兴起与影响,展开为期三天的高层次学术研讨。

工作坊由北京师范大学文理学院中文系、外文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联合主办,旨在回应文学研究的全球化挑战,推动比较文学走出西方中心主义,促进多元文明的深度对话。系列活动内容丰富,包括知名学者讲座、新书发布会、主旨发言及圆桌论坛等。

参加世界文学工作坊的专家学者在进行报告。

在主旨演讲中,哈佛大学大卫·达姆罗什(David Damrosch)教授从戏剧演绎、期刊出版等多重媒介角度,阐述了文学在全球范围内的流动与变迁。他指出,多种多样的文学媒介的传播和译介,催生了全球视野中文学的流动与变容。这个过程并非简单地由中心向边缘辐射,而是构成了世界文学之间积极的、多向度的互动,极大地拓展了比较文学的整体视野。

谈及西方学界对中国文学关注的变化,达姆罗什表示:“在西方,学术兴趣已从古典文学广泛延伸至现当代领域。我们对当代中国文学、电影乃至电子游戏中的叙事都抱有浓厚兴趣。这种转变表明,世界正更加开放地拥抱现代与当代中国文化。”

清华大学外国语言文学系教授陈永国对达姆罗什的演讲进行了评议,并进一步阐释了“世界文学”的核心精神。他强调,世界文学存在的根基在于其内在的“世界性”,即对普遍人性的深刻关怀。“文学本身是具有世界性的,从本质上说,它就是对人性的书写与探讨,”陈永国教授表示,“如果文学不反映人的生活、不触及人性本身,那么它也就失去了存在的根本理由。任何基于政治或意识形态设立的‘中心’论,在纯粹的文学面前都应被消解。”

参加世界文学工作坊的专家学者在进行报告。

在随后进行的主旨发言环节,多位学者贡献了精彩见解。北京外国语大学教授张剑呼吁中国学界应积极构建自主知识体系,从“拿来主义”走向主动彰显中国视角;南开大学教授郝岚则以日本古典作品《奥州小路》为例,揭示了图像在跨文化传播中的独特魅力;北京师范大学教授杨俊杰则提出,应将《共产党宣言》作为一部文学经典纳入世界文学的范畴,以重塑其整体架构。

据悉,本次工作坊将于21日下午设立两个分会场,与会学者将围绕“世界文学的经典生成”与“世界文学的时代性”等议题继续展开圆桌讨论。

文字:余沁霖 实习生邝一哲 图片:朱习 编辑:庞晓丹 何进 责任编辑:何进
哈佛、清华著名学者来珠共话文明互鉴!世界文学工作坊在北师大珠海校区开幕
观海融媒 2025-10-21 15:49

10月21日,“世界文学的生成、流通与阅读”专家工作坊在北京师范大学珠海校区正式开幕。本次工作坊汇聚了来自哈佛大学、清华大学、南开大学等21所国内外高校的30余位专家学者,将围绕“世界文学”这一全球性研究范式的兴起与影响,展开为期三天的高层次学术研讨。

工作坊由北京师范大学文理学院中文系、外文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联合主办,旨在回应文学研究的全球化挑战,推动比较文学走出西方中心主义,促进多元文明的深度对话。系列活动内容丰富,包括知名学者讲座、新书发布会、主旨发言及圆桌论坛等。

参加世界文学工作坊的专家学者在进行报告。

在主旨演讲中,哈佛大学大卫·达姆罗什(David Damrosch)教授从戏剧演绎、期刊出版等多重媒介角度,阐述了文学在全球范围内的流动与变迁。他指出,多种多样的文学媒介的传播和译介,催生了全球视野中文学的流动与变容。这个过程并非简单地由中心向边缘辐射,而是构成了世界文学之间积极的、多向度的互动,极大地拓展了比较文学的整体视野。

谈及西方学界对中国文学关注的变化,达姆罗什表示:“在西方,学术兴趣已从古典文学广泛延伸至现当代领域。我们对当代中国文学、电影乃至电子游戏中的叙事都抱有浓厚兴趣。这种转变表明,世界正更加开放地拥抱现代与当代中国文化。”

清华大学外国语言文学系教授陈永国对达姆罗什的演讲进行了评议,并进一步阐释了“世界文学”的核心精神。他强调,世界文学存在的根基在于其内在的“世界性”,即对普遍人性的深刻关怀。“文学本身是具有世界性的,从本质上说,它就是对人性的书写与探讨,”陈永国教授表示,“如果文学不反映人的生活、不触及人性本身,那么它也就失去了存在的根本理由。任何基于政治或意识形态设立的‘中心’论,在纯粹的文学面前都应被消解。”

参加世界文学工作坊的专家学者在进行报告。

在随后进行的主旨发言环节,多位学者贡献了精彩见解。北京外国语大学教授张剑呼吁中国学界应积极构建自主知识体系,从“拿来主义”走向主动彰显中国视角;南开大学教授郝岚则以日本古典作品《奥州小路》为例,揭示了图像在跨文化传播中的独特魅力;北京师范大学教授杨俊杰则提出,应将《共产党宣言》作为一部文学经典纳入世界文学的范畴,以重塑其整体架构。

据悉,本次工作坊将于21日下午设立两个分会场,与会学者将围绕“世界文学的经典生成”与“世界文学的时代性”等议题继续展开圆桌讨论。

文字:余沁霖 实习生邝一哲 图片:朱习 编辑:庞晓丹 何进 责任编辑:何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