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需要技工教育与技能人才的“质变”才能跟上产业的“智变”。2023年,珠海创造性地提出瞄准产业优化升级方向,探索打造“产业新工匠培育工程”,并被列入珠海市十件民生实事。
一年多来,在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的推动下,珠海“工匠学院”的建设提质加速,逐步构建起“产教评”融合、“政企社”协同、“育选用”贯通的具有珠海特色的产业工人培育体系,培养出与产业同频共振、与企业双向奔赴的时代“新质工匠”,为现代化产业产业体系加快建设注入新活力。 截至目前,珠海已建设24家“工匠学院”,输送培养全日制学生2010人。
“格力绿控工匠学院”深造,留企率达80%
高技能人才培养提质提速是“产教评”融合不断深化的重要体现。2024年3月,珠海市技师学院与珠海格力绿控科技有限公司牵手共创“格力绿控工匠学院”, 首批30名数控加工专业四年级的学生在学院“深造”后,24人通过考核留在格力绿控进行为期一年的毕业实习,留企率达80%。9月,数控加工和焊接专业23名学生再次走进“工匠学院”在技能导师手把手的指导下开始生产“实战”。
“数控加工专业学生们在‘工匠学院’操作的是高精度的五轴加工机床,他们在由企业技术人员、能工巧匠、专家组成的技能导师团队一带一的传授下,不仅实现生产技能的提升,还对加工质量和加工效率有了认知。经过‘工匠学院’的锤炼,他们成为企业所需要的成长型技能青年人才,当他们再次走进企业后可直接上岗。”市技师学院智能制造系副主任赵耀庆表示。
推进“产教评”的融合,加快培养“新质工匠”
与珠海华冠科技共建“智能制造装备工匠学院”、与珠海兴诺能源共建“新能源技术工匠学院”、与京东方华灿光电共建“自动化产线工匠运维学院”……一年多来,围绕珠海现代化产业体系,市技师学院与企业共建 “工匠学院”驶入快车道,目前已建设20多家,构建起适应珠海产业发展的“新质工匠”的全新培养模式。
“‘工匠学院’采用工学一体化技能人才培养模式,校企共同制订人才培养计划、考核标准、评价体系,推进了‘产教评’的融合。比如,评价体系包括学生岗位上的技能导师周评分、职业导师周评分,以及综合性评优等。”市技师学院党委书记、院长黄国军表示,实践证明,与企业、产业的深入对接中探索技能人才的培养模式,是实现企业满意、学生稳就业的“双向奔赴”。该院将持续扩大“工匠学院”培养规模,围绕珠海重点产业集群和产业急需、市场紧缺、技术含量高的职业(工种),培养更多符合新质生产力发展要求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实现企业储备技能人才,学生高质量就业双赢
推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关键在于数字人才支撑。“我们发现职业技术院校的学生经过企业内部培训后,也可以达到企业的岗位要求,他们工作努力,也比较稳定。通过人才自主培养模式,还能为企业节省赴外招聘的人力成本。”金山数字网络公司高级质量总监孙国军说。
10多年前,为解决数字人才难招问题,金山数字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测试中心主动与珠海职业技术院校合作,率先探索出一条金山人才自主培养新模式。2023年,在珠海“产业新工匠培育工程”落地实施的推动下,金山数字网络公司先后与珠海市技师学院、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携手共建“金山数字工匠学院”。“以前培养技能人才,是自己单打独斗地摸索。如今在政府的支持下,我们有了培育标准,也找到了前进方向,相信今后‘金山数字工匠学院’会有更大作为。”孙国军介绍说,2022年“工匠学院“培养学生857人,留在金山发展的学生246人;2024年“工匠学院“培养学生955人,留在金山发展的学生291人。
以稳就业为核心,以高质量就业为导向,珠海构建起政、行、企、校四方协同、产教评融合的“产业新工匠培育“新模式”。产业发展到哪里,职业技术教育就要支撑到哪里。“‘产业新工匠培育工程’的深入实践,促进了技能人才培养与产业结合‘紧密度’、与企业发展需要的‘适配度’,实现了企业储备高素质技能人才与学生高质量就业的双赢目标。“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副局长郭丽云表示。
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需要技工教育与技能人才的“质变”才能跟上产业的“智变”。2023年,珠海创造性地提出瞄准产业优化升级方向,探索打造“产业新工匠培育工程”,并被列入珠海市十件民生实事。
一年多来,在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的推动下,珠海“工匠学院”的建设提质加速,逐步构建起“产教评”融合、“政企社”协同、“育选用”贯通的具有珠海特色的产业工人培育体系,培养出与产业同频共振、与企业双向奔赴的时代“新质工匠”,为现代化产业产业体系加快建设注入新活力。 截至目前,珠海已建设24家“工匠学院”,输送培养全日制学生2010人。
“格力绿控工匠学院”深造,留企率达80%
高技能人才培养提质提速是“产教评”融合不断深化的重要体现。2024年3月,珠海市技师学院与珠海格力绿控科技有限公司牵手共创“格力绿控工匠学院”, 首批30名数控加工专业四年级的学生在学院“深造”后,24人通过考核留在格力绿控进行为期一年的毕业实习,留企率达80%。9月,数控加工和焊接专业23名学生再次走进“工匠学院”在技能导师手把手的指导下开始生产“实战”。
“数控加工专业学生们在‘工匠学院’操作的是高精度的五轴加工机床,他们在由企业技术人员、能工巧匠、专家组成的技能导师团队一带一的传授下,不仅实现生产技能的提升,还对加工质量和加工效率有了认知。经过‘工匠学院’的锤炼,他们成为企业所需要的成长型技能青年人才,当他们再次走进企业后可直接上岗。”市技师学院智能制造系副主任赵耀庆表示。
推进“产教评”的融合,加快培养“新质工匠”
与珠海华冠科技共建“智能制造装备工匠学院”、与珠海兴诺能源共建“新能源技术工匠学院”、与京东方华灿光电共建“自动化产线工匠运维学院”……一年多来,围绕珠海现代化产业体系,市技师学院与企业共建 “工匠学院”驶入快车道,目前已建设20多家,构建起适应珠海产业发展的“新质工匠”的全新培养模式。
“‘工匠学院’采用工学一体化技能人才培养模式,校企共同制订人才培养计划、考核标准、评价体系,推进了‘产教评’的融合。比如,评价体系包括学生岗位上的技能导师周评分、职业导师周评分,以及综合性评优等。”市技师学院党委书记、院长黄国军表示,实践证明,与企业、产业的深入对接中探索技能人才的培养模式,是实现企业满意、学生稳就业的“双向奔赴”。该院将持续扩大“工匠学院”培养规模,围绕珠海重点产业集群和产业急需、市场紧缺、技术含量高的职业(工种),培养更多符合新质生产力发展要求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实现企业储备技能人才,学生高质量就业双赢
推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关键在于数字人才支撑。“我们发现职业技术院校的学生经过企业内部培训后,也可以达到企业的岗位要求,他们工作努力,也比较稳定。通过人才自主培养模式,还能为企业节省赴外招聘的人力成本。”金山数字网络公司高级质量总监孙国军说。
10多年前,为解决数字人才难招问题,金山数字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测试中心主动与珠海职业技术院校合作,率先探索出一条金山人才自主培养新模式。2023年,在珠海“产业新工匠培育工程”落地实施的推动下,金山数字网络公司先后与珠海市技师学院、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携手共建“金山数字工匠学院”。“以前培养技能人才,是自己单打独斗地摸索。如今在政府的支持下,我们有了培育标准,也找到了前进方向,相信今后‘金山数字工匠学院’会有更大作为。”孙国军介绍说,2022年“工匠学院“培养学生857人,留在金山发展的学生246人;2024年“工匠学院“培养学生955人,留在金山发展的学生291人。
以稳就业为核心,以高质量就业为导向,珠海构建起政、行、企、校四方协同、产教评融合的“产业新工匠培育“新模式”。产业发展到哪里,职业技术教育就要支撑到哪里。“‘产业新工匠培育工程’的深入实践,促进了技能人才培养与产业结合‘紧密度’、与企业发展需要的‘适配度’,实现了企业储备高素质技能人才与学生高质量就业的双赢目标。“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副局长郭丽云表示。
-我已经到底线啦-
暂时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