湾韵|家园 家乡禾虫

每到农历八月,我就会想起家乡的一首歌谣:“八月起秋风,禾虫游满涌,几兜就一桶。晒干或腌咸,放入缸和甑,禾虫过造恨唔返。”

禾虫是家乡的一种美食,其产于稻田,是一种稻田虫,喜欢生长在水域禾田表土层里,以腐烂的禾根为食,在早晚两造水稻孕穗扬花时性成熟破土而出。农历四五月时,稻田和河涌就有禾虫游动,只不过虫体细小,人们叫它做“荔枝虫”。农历八九月时,稻田里、河涌里出现的禾虫虫体较大,有的过寸长,颜色鲜艳,或黄,或青、或绿、或红,煞是好看。人们叫它为“金花虫”或“金丝虫”。

家乡处于咸淡水交界,属于大沙田区,面积广袤,一望无垠,平整开阔,每一千亩左右为一格围,围中用于排灌的有纵横的河涌。格围与外河相连,外河直通大海。过去因农业单一,除了小部分种甘蔗外,大部分是种水稻。那时没什么化肥,也没什么杀虫剂,所以稻田的禾虫特别多,特别肥。记得有一年的“八月十五”(中秋节),在刚围垦不久的新丰围,中午大潮一到,闸门打开,潮水湧入,一会儿,稻田与河涌就密密麻麻布满游动的禾虫。手拿用麻线做的捞箅站在河涌边,不出一刻钟就捞满一木桶。禾虫捞得多,一时食不完,除了部分腌咸或晒干外,还把它当作肥料,堆放在庄稼的田里。

现在看来,这种做法实在是浪费。但是那时没有农副产品深加工的技术,只能这样。

长大看科普书,知道禾虫的学名叫疣吻沙蚕,属于多毛类环节动物,形似蜈蚣。毛茸茸的外表有点难看,模样丑怪,让人毛骨悚然,可它确实是一道美食。在家乡,人人都喜欢吃它,被视作盘中佳肴。做法也五花八门:有伴蒜头、葱花生炒,有伴花生、猪肉钵仔炖,有用大盘蒸,有用铁锅焗,有用虫干混莲藕与微豆煲汤……无论哪种做法,做出来的味道都是特别新鲜、清香、甘津、爽喉、嫩滑、开胃,让人“食过返寻味”。

禾虫除了味道甘香外,它的营养价值也为人称道。滋阴降火、清肺补虚、补血壮阳,可以增强人体内胆固醇的排泄,抑制内源性胆固醇的合成,具有降血脂及预防动脉粥样硬化的功能。小时候听说过一个故事。1943年某一天,家乡来了一个流浪乞讨的大汉,双脚浮肿,他路过起良伯的门口时走不动了。起良伯是家乡出了名的善心人,他把大汉接到家里,知道他饥饿所致,除了拿出家里储藏不多的蕃薯煮熟给他吃,还用禾虫干煲微豆汤给他喝。听说这大汉从未喝过这么美味的汤,他一口气连喝三大碗。三天过后,大汉双脚的浮肿消去,且恢复了元气。那年,整个华南地区大旱,饿殍遍野,大汉只好跪地叩谢并要求起良伯收留他,当起良伯的义子。起良伯老婆走得早,膝下无儿女,有义子主动上门,老来有人赡养送终,真是一桩美事。起良伯连忙点头答允。于是,村里就有“禾虫救命、义子相认”的美谈。

家乡有着“禾虫之乡”的美誉,早年,区里举办“禾虫节”。开幕当天,来自港澳以及广州、佛山、中山等地的游客络绎不绝,有数千人,“禾虫宴”预订火爆。

我曾为此写了一首粤曲,名为《斗门禾虫》,调寄广东音乐《花间蝶》。曲词曰:

“到斗门,极品禾虫首推崇,贵馐榜中红。香浓味正盘中餐系佳肴餸,更是可滋补美颜容,鲜味奇爽好惑众。多少美食老饕,夜思发美梦,欲效仿名厨试落蒜蓉,浓烈香真够劲,奇味甘让舌蕾顿觉更香浓。食完大盘,想添几盅,齿颌甘津馋涎湧,胜乌龟滋补绝不落空驱肤肿。正啱荔枝遍熟红透时逢入秋潮涌,水到现出影踪,滩涂围田水网河涌,聚满金丝蠕游万千虫。名贵,似入水蜈蚣,煎油炖炒着意来侍弄。朋友,来斗门啦,来斗门啦,勿流失良机,过造迟了怕落空。”

文字:黄春炳 编辑:莫海晖 责任编辑:叶维佳
湾韵|家园 家乡禾虫
珠海特区报 2024-09-22 01:36

每到农历八月,我就会想起家乡的一首歌谣:“八月起秋风,禾虫游满涌,几兜就一桶。晒干或腌咸,放入缸和甑,禾虫过造恨唔返。”

禾虫是家乡的一种美食,其产于稻田,是一种稻田虫,喜欢生长在水域禾田表土层里,以腐烂的禾根为食,在早晚两造水稻孕穗扬花时性成熟破土而出。农历四五月时,稻田和河涌就有禾虫游动,只不过虫体细小,人们叫它做“荔枝虫”。农历八九月时,稻田里、河涌里出现的禾虫虫体较大,有的过寸长,颜色鲜艳,或黄,或青、或绿、或红,煞是好看。人们叫它为“金花虫”或“金丝虫”。

家乡处于咸淡水交界,属于大沙田区,面积广袤,一望无垠,平整开阔,每一千亩左右为一格围,围中用于排灌的有纵横的河涌。格围与外河相连,外河直通大海。过去因农业单一,除了小部分种甘蔗外,大部分是种水稻。那时没什么化肥,也没什么杀虫剂,所以稻田的禾虫特别多,特别肥。记得有一年的“八月十五”(中秋节),在刚围垦不久的新丰围,中午大潮一到,闸门打开,潮水湧入,一会儿,稻田与河涌就密密麻麻布满游动的禾虫。手拿用麻线做的捞箅站在河涌边,不出一刻钟就捞满一木桶。禾虫捞得多,一时食不完,除了部分腌咸或晒干外,还把它当作肥料,堆放在庄稼的田里。

现在看来,这种做法实在是浪费。但是那时没有农副产品深加工的技术,只能这样。

长大看科普书,知道禾虫的学名叫疣吻沙蚕,属于多毛类环节动物,形似蜈蚣。毛茸茸的外表有点难看,模样丑怪,让人毛骨悚然,可它确实是一道美食。在家乡,人人都喜欢吃它,被视作盘中佳肴。做法也五花八门:有伴蒜头、葱花生炒,有伴花生、猪肉钵仔炖,有用大盘蒸,有用铁锅焗,有用虫干混莲藕与微豆煲汤……无论哪种做法,做出来的味道都是特别新鲜、清香、甘津、爽喉、嫩滑、开胃,让人“食过返寻味”。

禾虫除了味道甘香外,它的营养价值也为人称道。滋阴降火、清肺补虚、补血壮阳,可以增强人体内胆固醇的排泄,抑制内源性胆固醇的合成,具有降血脂及预防动脉粥样硬化的功能。小时候听说过一个故事。1943年某一天,家乡来了一个流浪乞讨的大汉,双脚浮肿,他路过起良伯的门口时走不动了。起良伯是家乡出了名的善心人,他把大汉接到家里,知道他饥饿所致,除了拿出家里储藏不多的蕃薯煮熟给他吃,还用禾虫干煲微豆汤给他喝。听说这大汉从未喝过这么美味的汤,他一口气连喝三大碗。三天过后,大汉双脚的浮肿消去,且恢复了元气。那年,整个华南地区大旱,饿殍遍野,大汉只好跪地叩谢并要求起良伯收留他,当起良伯的义子。起良伯老婆走得早,膝下无儿女,有义子主动上门,老来有人赡养送终,真是一桩美事。起良伯连忙点头答允。于是,村里就有“禾虫救命、义子相认”的美谈。

家乡有着“禾虫之乡”的美誉,早年,区里举办“禾虫节”。开幕当天,来自港澳以及广州、佛山、中山等地的游客络绎不绝,有数千人,“禾虫宴”预订火爆。

我曾为此写了一首粤曲,名为《斗门禾虫》,调寄广东音乐《花间蝶》。曲词曰:

“到斗门,极品禾虫首推崇,贵馐榜中红。香浓味正盘中餐系佳肴餸,更是可滋补美颜容,鲜味奇爽好惑众。多少美食老饕,夜思发美梦,欲效仿名厨试落蒜蓉,浓烈香真够劲,奇味甘让舌蕾顿觉更香浓。食完大盘,想添几盅,齿颌甘津馋涎湧,胜乌龟滋补绝不落空驱肤肿。正啱荔枝遍熟红透时逢入秋潮涌,水到现出影踪,滩涂围田水网河涌,聚满金丝蠕游万千虫。名贵,似入水蜈蚣,煎油炖炒着意来侍弄。朋友,来斗门啦,来斗门啦,勿流失良机,过造迟了怕落空。”

文字:黄春炳 编辑:莫海晖 责任编辑:叶维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