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满载希望的时节,我们策马扬鞭,砥砺奋进,努力让幸福愿景变成美好现实。
这是砥砺奋进的秋天,珠海再次吹响改革号角,从新的起点出发,乘风破浪、勇毅前行!
珠海因改革开放而生、因改革开放而兴、因改革开放而强,改革开放是珠海最鲜明的城市标识和精神特质。
44年来,珠海经济特区在改革大潮中乘风破浪、砥砺前行。这是我们最宝贵的精神财富,也是我们在新征程上改革再出发的强大动力。
当前,珠海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党中央决策部署,深入落实省委“1310”具体部署,把省委常委会在珠海调研的工作要求和鼓励鞭策转化为强劲动力,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深入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支持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冲刺第一阶段目标任务,大力培育新质生产力,加力提速推进“百千万工程”,扎实开展党纪学习教育,深入推进“思想大解放、能力大提升、作风大转变、工作大落实”。
9月19日,中国共产党珠海市第九届委员会第八次全体会议召开,研究部署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着力推进改革提标、开放提档、创新提质、实干提效,为奋力打造粤港澳大湾区重要增长极、珠江口西岸核心城市,努力建设成为中国式现代化的城市样板提供强大动力和制度保障。
“改革提标、开放提档、创新提质、实干提效”这十六个字,是此次全会的关键词。全会提出,要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中更好发挥重要窗口的优势和作用,更好发挥试验平台的优势和作用,更好发挥开拓者的优势和作用,更好发挥实干家的优势和作用。
当前,珠海正推进重点领域关键环节改革,着力打造一批全国叫得响的特色改革品牌。此次提交这次市委全会审议的《实施意见》稿提出了600多项改革任务。时间紧、任务重、难度大。全市上下必须大力弘扬改革开放精神、特区精神,振奋再出发的精气神,让“敢闯敢试、敢为人先、埋头苦干”成为珠海继续前行的强大动力、时代标识,让投身改革成为风尚,让啃硬骨头成为光荣。
昨天的全会上,香洲区、斗门区、市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市自然资源局、市商务局、市国资委等改革创新典型单位作专题发言,相关单位负责人围绕改革创新谈思路、谋举措,为珠海全面深化改革凝聚智慧力量。
珠海作为经济特区,必须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和责无旁贷的使命感,努力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中走在前列,让中国式现代化在改革开放前沿绽放出夺目光彩!
香洲区:深化服务企业机制改革,大力培育新质生产力
“香洲近年来坚持问题导向,深化服务企业机制改革,探索促进新质生产力发展的体制机制,蹚出了一条主城焕新的破局之路。”市委常委、香洲区委书记李伟辉在会上表示,香洲区一方面建立高效便利的企业服务机制,并健全创新遴选机制、“硬科技”项目引培机制、容错纠错机制,打通发展堵点卡点;另一方面,健全精准及时的要素保障体系,着力完善鼓励创新的生态体系。
香洲率先出台加快应用场景开放的政策,从“给政策优惠”向“给政策优惠+场景机会”转变,让新技术、新产品在香洲找到“试验田”,推动15家企业实现场景应用,有效降低试错成本。与此同时,搭建“香链通”产业服务平台,整合上下游产品、零配件、原材料、技术服务等各类资源形成“供需中枢”,目前已入驻企业1.2万家,打造“永不落幕”的供需对接交易会。
据介绍,香洲区鼓励和服务现有企业增资扩产,推动区工业增加值连续4年保持8%以上增长;工业税收今年增长9.9%,一批有核心竞争力的创新型企业加速成长。在“2024赛迪全国百强区”榜单中,香洲位居全国第30名,与去年相比上升6位;在中国新型智慧城市百强县中,香洲排名第六。
李伟辉表示,接下来将继续促进各类先进生产要素向发展新质生产力集聚,引进培育一批“硬科技”项目,以科技创新促进产业创新,为珠海努力建设成为中国式现代化的城市样板作出香洲贡献。
斗门区:深化宅基地制度改革,探索多户联建保障村民住有所居
斗门区委书记苏虎作专题发言时表示,斗门区把宅基地制度改革作为推进“百千万工程”的重要突破口,以健全宅基地规范管理长效机制和保障村民居住权益为目标,探索宅基地“三权分置”有效形式,其改革试点做法入选省城乡融合发展典型案例。
据了解,斗门区坚持把健全村民集中建房机制,作为破解宅基地供需矛盾的关键举措,“多户联建”让村民住进“幸福里”。创新村民住房权益保障机制:探索建设“福安·幸福里”村民公寓,相比原有宅基地分配模式,土地利用效率提高3倍。首期第一栋参建对象为福安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以多户村民集体申请宅基地形式联合报建,并参照国有建设用地商品房出让模式,按户区分宅基地使用权和建筑物所有权,做到“一户一证”,成本约2500元/平方米,远低于周边房价,预计10月交付使用。完善农村建房融资机制:联合商业银行创新推出全国首个支持农民宅基地建房的贷款产品“美丽农居贷”,由斗门区属国企出资设立上限1000万元的风险担保资金池,以村民集体经济股权分红收益为质押,保障村民公寓建设资金来源。优化宅基地资格权实现方式:项目二期将村民公寓参建对象扩大到与福安村相邻的广丰村和耕管村,并在建设成本、贷款方案、物业管理等方面享受同等权益,目前已完成桩基础施工,预计11月封顶。
市人大常委会法工委:港澳融入国家发展大局提供坚实法治保障
市人大常委会法工委主任雍灵在会上表示,市人大及其常委会坚决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省委和市委工作要求,履行特区使命、展现特区担当,先后制定涉及大湾区及横琴建设的法规11部,为港澳融入国家发展大局提供坚实法治保障。
珠海率先在全国开展港澳人才跨境执业地方立法,截至目前,横琴建设主管部门已发出港澳建筑及相关工程咨询企业资质和专业人士执业资格备案认可书568份。在仲裁规则衔接方面开创全国仲裁地方立法先河,至今年8月底,仲裁院受理各类民商事仲裁案件共4333宗,受理案件争议标的额299.37亿元。
珠海立足合作区重大平台建设,支持促进澳门经济适度多元发展。其中,落实落细横琴总体方案,分别出台澳门医疗人员、澳门药学技术人员在合作区执业的两部法规;出台《珠海经济特区反走私综合治理条例》,创新制定合作区反走私综合治理专章,保障合作区“分线管理”政策落地实施。
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将立法决策与改革决策紧密衔接;坚持“小切口”立法,重点聚焦民商事领域开展规则衔接、机制对接;坚持创新立法工作机制,立足改革创新实践提升立法质效;加强规则衔接机制对接前瞻性立法研究……市人大常委会将持续探索粤港澳规则衔接、机制对接新经验。
市自然资源局:先行先试探索“耕地指标池”
珠海市自然资源局党组书记、局长蒋道平作专题发言时表示,珠海是全省首个创新建立“耕地指标池”的地市,希望通过探索耕地总量平衡指标跨区域流转和耕地保护生态补偿机制,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
日前,平沙镇“万亩方”连片种植示范区相关项目的奠基引发社会关注,这与珠海创新建立“耕地指标池”生产区规划管控机制有着密切关联。目前,金湾区平沙镇累计已完成约7200亩新增耕地恢复,是珠三角地区乃至广东省少有的“万亩方”耕地集聚区。
据介绍,《珠海市耕地聚集区专项规划》首期划定了金湾区平沙镇“万亩方”为我市首个耕地集中整治区,先行探索县级区域差异化协调发展,打造“耕地指标池”生产区。
在指标流转机制和价格测算体系方面,珠海通过挂钩建设用地基准地价体系,显化耕地保护生态价值。构建耕地保护生态补偿机制明确,跨区域耕地指标流转收益由市统筹,对年度耕地保护与粮食安全责任制考核优秀的区予以资金奖补。
珠海还注重多领域改革联动,落实国家对占补平衡制度改革完善,通过“耕地指标池”将东部地区的“大占补”腾挪至西部地区落实,建立差异化占补平衡责任落实机制。同时,还制定出台《珠海市耕地恢复工作指引》,健全了耕地恢复质量验收制度,优化后续管护机制,支持各区差异化开展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创新“农业+”发展模式,将耕地利用融入产业结构优化全链条,实现耕地产业化发展全环节提升、全链条增值、全产业融合,逐步提升耕地附加值。
市商务局:建立大桥经贸新通道“共建共赢”机制
近年来,珠海市商务局以机制改革牵引港珠澳大桥经贸新通道加快建设,凝聚各方力量,探索建立大桥经贸新通道“共建共赢”机制。
珠海市商务局副局长张廷友在会上作专题发言时表示,在完善跨境物流发展体系上,市商务局着力解决跨境物流发展政策不完善、高质量载体欠缺等突出问题,制定出台《珠海市关于2024年用好管好港珠澳大桥行动方案》《加快港珠澳大桥经贸新通道建设促进现代物流业高质量发展相关政策措施》等相关政策方案,持续推进机制体制创新,为用好管好大桥提供政策支撑。
张廷友透露,目前菜鸟、希音、拼多多、京东、顺丰、DHL、普洛斯等国内外龙头企业已在珠海落地相关业务,“越来越多地区的货物在珠海集拼中转至港澳、送达全球,粤港跨境物流‘西进西出’新格局已初步显现。”
市商务局抢抓大桥经贸新通道建设有利契机,依托大桥联通港澳两个国际机场的优势,加快建设国家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并通过完善跨境电商软硬件配套、特色跨境电商主体培育机制,多措并举推动全市跨境电商迅猛发展。
数据显示,当前日均约有70万个包裹经港珠澳大桥运输,大桥珠海口岸已成为全国跨境电商9610模式出口的第三大口岸。今年1-8月,全市跨境电商进出口225.4亿元,同比增长50.8%。
随着2023年“澳车北上”“港车北上”政策相继落地,市商务局积极协调海关、边检部门,优化通关流程,推动客车通关模式创新,持续提升通行效率。政策实施一年多来,目前香港单牌车出入境已突破100万辆次。
市国资委:创新低空经济发展体制机制,奋力推进珠海打造“天空之城”
市委副秘书长、市国资委党委书记、主任李文基作专题发言时表示,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要发展通用航空和低空经济。省委、省政府将珠海作为全省发展低空经济的三大核心城市之一。当前,市国资委全力抢抓发展机遇,逐步建立健全低空经济统筹协调、产业培育、应用场景拓展、要素保障等各方面体制机制,系统打造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珠海模式”,奋力推进珠海打造“天空之城”。
为培育低空经济产业,珠海不断强化软硬件供给。搭建低空经济运营服务平台,建设飞行服务保障体系,完善低空基础设施,为低空产业发展提供物质“硬基础”和智慧“软服务”。珠海进一步利用“双航展”平台功能完善供应链产业链,同时依托5.0产业新空间,布局低空经济产业园,联合国企、高校等组建低空经济产业联盟,构建低空经济产业森林,推动形成低空经济产业生态。
数据显示,2024年上半年实现低空经济规上工业总产值92.64亿元,同比增长27.95%。
为让城市生产生活“飞起来”,珠海深化低空经济应用,加快应用场景扩容升级,推动落地海岛紧急物资配送、海岛休闲垂钓、城际物资配送、高速路网及通讯设施巡检等系列场景应用,目前已开通低空航线14条。同时积极培育低空新兴消费业态,探索开发“四化”新型智慧住宅无人机智能末端配送、锚地服务区物资运送、数字城管无人机巡检、全域无人机服务、海岛海鲜无人机运输极速达等系列新场景。
此外,珠海还从立法、资金、人才等多维度强化要素机制保障,为低空经济发展提供坚实支撑。通过推动低空领域立法,多途径拓展资金来源,并汇聚行业智力资源,为低空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细数改革亮点
(一)坚持以经济体制改革为牵引,健全推动高质量发展体制机制。
1.持续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加快完善国企改革“1+N”实施方案,打造国有资本投资运营的专业化平台,运用数字化赋能国资监管,提升国有企业核心功能和核心竞争力。
2.深入实施“民营经济22条”,修订珠海市民营经济促进条例,建立对民营企业全生命周期服务机制,推动重要应用场景向经营主体公平开放,一视同仁支持各类企业公平竞争。
3.深化招标投标、市场准入、社会信用、产权保护等体制机制改革,建立“综合查一次”事项清单和涉企行政检查“白名单”,全面推进“高效办成一件事”。
4.着力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坚持实体经济为本,保持制造业合理比重。推动传统产业“链式改造”。
5.推动应用场景开发开放,建设全域数字化转型试点城市,推动锚地船舶物资配送、载人观光、空中的士、低空巡检、飞行体验等应用场景落地。
(二)努力构建支持全面创新体制机制,打造更具竞争优势的教育、科技、人才体系。
1.优化区域教育资源配置,建立同人口变化相协调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供给机制,推动珠海基础教育改革走在前列。
2.推进高水平大学群建设,支持中山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在全国首创师资互通、资源共享、学分互认的在珠部属高校发展共同体。
3.深化与港澳高校在人才培养、学科建设等方面跨校区合作,探索珠海高水平高校与港澳高校学分互认,共建大湾区大学融合发展共同体。
4.支持中医药广东省实验室建设,推动中国-葡语系国家科技交流合作中心扩展为“双中心三基地”。
5.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支持科技人才担任企业“科技副总”,鼓励企业建立研发准备金制度。
6.以“揭榜挂帅”、“项目经理人制”等方式实施一批科技计划项目,引导更多科技成果在珠落地应用。
7.推进“产业新工匠”培育工程,对无人机飞手、数据标注、游戏开发等新领域新技术人才,率先探索职业技能等级认定、职称评审标准制度体系。
(三)突出健全实施“百千万工程”体制机制,努力构建城市创新发展格局。
1.做大做强镇域经济,加快打造一批工业重镇、商贸强镇、文旅名镇、农业大镇。扎实推进镇街体制改革,推进扩权强镇和强镇赋权。
2.按照县域副中心、小城市标准规划建设平沙镇。
3.持续深化农村综合改革,以“福安模式”为切入口持续深化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加强乡村风貌管控,推进金湾区、斗门区“光伏+建筑”应用试点。
4.以高新区为核心区打造珠西科学城。加快建设西部城市中心,持续推动大产业大项目以及优质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资源向西区投放。
5.全链条发展现代化海洋牧场,持续壮大海洋经济。实施最美海岛建设行动,高标准建设桂山岛。推动出台海岛发展条例,加快开通水上飞机航线,构建全市陆岛、岛岛互联联通的载人网络格局。
(四)强化粤港澳大湾区规则衔接、机制对接,协同港澳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
1.支持港珠澳政务服务平台互联和信息共享,推动拓展“湾区标准”、“湾区认证”。
2.参与建设“轨道上的大湾区”,推动广珠澳高铁、南珠(中)城际、深珠通道规划建设,支持澳门轻轨延伸至合作区与珠海城市轨道线网联通,推动澳门融入国家铁路网。
3.探索港珠澳机场“空-陆-空”联运模式,推动珠海机场第二跑道规划建设,争取开放国际口岸、开通国际航线,加快建设港珠澳低空空域互联互通先行区。
4.支持横琴建设跨境电商产业园,高标准建设横琴国际知识产权交易中心,推动合作区全域规划建设全空间智能无人体系。
5.深化跨境金融合作,加快建设跨境不动产投资信托基金(REITs)平台,联动澳门、横琴共同建设“十字门金融区”。
(五)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健全全过程人民民主制度体系,健全保障和改善民生制度体系。
1.推动人大工作制度创新。系统集成打造一批平台载体,丰富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群团组织联系服务人民群众的内容和形式。
2.通过改革激活以红色文化、改革文化、海洋文化、香山文化等为代表的历史文脉,建设更高水平文化强市。
3.要加快打造地市级媒体融合发展的全国样板,完善珠澳“文化走亲”机制。
4.推广应用数字化、智慧化、绿色化、产业化新型住宅建设标准,引导房地产商转型为社区建设和服务的提供商。
5.深入实施“一老一小”优养优育计划、新就业青年人才住房费用减免计划,建设全龄友好型城市。
(六)完善维护国家安全体制机制,建设更高水平的法治珠海平安珠海。
1.用足用好经济特区立法权,推进低空经济、海钓、数据标准化等重点领域立法创新。
2.推动珠海国际仲裁院建设国际一流仲裁机构,以涉外法治建设服务高水平对外开放。
这是满载希望的时节,我们策马扬鞭,砥砺奋进,努力让幸福愿景变成美好现实。
这是砥砺奋进的秋天,珠海再次吹响改革号角,从新的起点出发,乘风破浪、勇毅前行!
珠海因改革开放而生、因改革开放而兴、因改革开放而强,改革开放是珠海最鲜明的城市标识和精神特质。
44年来,珠海经济特区在改革大潮中乘风破浪、砥砺前行。这是我们最宝贵的精神财富,也是我们在新征程上改革再出发的强大动力。
当前,珠海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党中央决策部署,深入落实省委“1310”具体部署,把省委常委会在珠海调研的工作要求和鼓励鞭策转化为强劲动力,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深入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支持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冲刺第一阶段目标任务,大力培育新质生产力,加力提速推进“百千万工程”,扎实开展党纪学习教育,深入推进“思想大解放、能力大提升、作风大转变、工作大落实”。
9月19日,中国共产党珠海市第九届委员会第八次全体会议召开,研究部署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着力推进改革提标、开放提档、创新提质、实干提效,为奋力打造粤港澳大湾区重要增长极、珠江口西岸核心城市,努力建设成为中国式现代化的城市样板提供强大动力和制度保障。
“改革提标、开放提档、创新提质、实干提效”这十六个字,是此次全会的关键词。全会提出,要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中更好发挥重要窗口的优势和作用,更好发挥试验平台的优势和作用,更好发挥开拓者的优势和作用,更好发挥实干家的优势和作用。
当前,珠海正推进重点领域关键环节改革,着力打造一批全国叫得响的特色改革品牌。此次提交这次市委全会审议的《实施意见》稿提出了600多项改革任务。时间紧、任务重、难度大。全市上下必须大力弘扬改革开放精神、特区精神,振奋再出发的精气神,让“敢闯敢试、敢为人先、埋头苦干”成为珠海继续前行的强大动力、时代标识,让投身改革成为风尚,让啃硬骨头成为光荣。
昨天的全会上,香洲区、斗门区、市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市自然资源局、市商务局、市国资委等改革创新典型单位作专题发言,相关单位负责人围绕改革创新谈思路、谋举措,为珠海全面深化改革凝聚智慧力量。
珠海作为经济特区,必须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和责无旁贷的使命感,努力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中走在前列,让中国式现代化在改革开放前沿绽放出夺目光彩!
香洲区:深化服务企业机制改革,大力培育新质生产力
“香洲近年来坚持问题导向,深化服务企业机制改革,探索促进新质生产力发展的体制机制,蹚出了一条主城焕新的破局之路。”市委常委、香洲区委书记李伟辉在会上表示,香洲区一方面建立高效便利的企业服务机制,并健全创新遴选机制、“硬科技”项目引培机制、容错纠错机制,打通发展堵点卡点;另一方面,健全精准及时的要素保障体系,着力完善鼓励创新的生态体系。
香洲率先出台加快应用场景开放的政策,从“给政策优惠”向“给政策优惠+场景机会”转变,让新技术、新产品在香洲找到“试验田”,推动15家企业实现场景应用,有效降低试错成本。与此同时,搭建“香链通”产业服务平台,整合上下游产品、零配件、原材料、技术服务等各类资源形成“供需中枢”,目前已入驻企业1.2万家,打造“永不落幕”的供需对接交易会。
据介绍,香洲区鼓励和服务现有企业增资扩产,推动区工业增加值连续4年保持8%以上增长;工业税收今年增长9.9%,一批有核心竞争力的创新型企业加速成长。在“2024赛迪全国百强区”榜单中,香洲位居全国第30名,与去年相比上升6位;在中国新型智慧城市百强县中,香洲排名第六。
李伟辉表示,接下来将继续促进各类先进生产要素向发展新质生产力集聚,引进培育一批“硬科技”项目,以科技创新促进产业创新,为珠海努力建设成为中国式现代化的城市样板作出香洲贡献。
斗门区:深化宅基地制度改革,探索多户联建保障村民住有所居
斗门区委书记苏虎作专题发言时表示,斗门区把宅基地制度改革作为推进“百千万工程”的重要突破口,以健全宅基地规范管理长效机制和保障村民居住权益为目标,探索宅基地“三权分置”有效形式,其改革试点做法入选省城乡融合发展典型案例。
据了解,斗门区坚持把健全村民集中建房机制,作为破解宅基地供需矛盾的关键举措,“多户联建”让村民住进“幸福里”。创新村民住房权益保障机制:探索建设“福安·幸福里”村民公寓,相比原有宅基地分配模式,土地利用效率提高3倍。首期第一栋参建对象为福安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以多户村民集体申请宅基地形式联合报建,并参照国有建设用地商品房出让模式,按户区分宅基地使用权和建筑物所有权,做到“一户一证”,成本约2500元/平方米,远低于周边房价,预计10月交付使用。完善农村建房融资机制:联合商业银行创新推出全国首个支持农民宅基地建房的贷款产品“美丽农居贷”,由斗门区属国企出资设立上限1000万元的风险担保资金池,以村民集体经济股权分红收益为质押,保障村民公寓建设资金来源。优化宅基地资格权实现方式:项目二期将村民公寓参建对象扩大到与福安村相邻的广丰村和耕管村,并在建设成本、贷款方案、物业管理等方面享受同等权益,目前已完成桩基础施工,预计11月封顶。
市人大常委会法工委:港澳融入国家发展大局提供坚实法治保障
市人大常委会法工委主任雍灵在会上表示,市人大及其常委会坚决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省委和市委工作要求,履行特区使命、展现特区担当,先后制定涉及大湾区及横琴建设的法规11部,为港澳融入国家发展大局提供坚实法治保障。
珠海率先在全国开展港澳人才跨境执业地方立法,截至目前,横琴建设主管部门已发出港澳建筑及相关工程咨询企业资质和专业人士执业资格备案认可书568份。在仲裁规则衔接方面开创全国仲裁地方立法先河,至今年8月底,仲裁院受理各类民商事仲裁案件共4333宗,受理案件争议标的额299.37亿元。
珠海立足合作区重大平台建设,支持促进澳门经济适度多元发展。其中,落实落细横琴总体方案,分别出台澳门医疗人员、澳门药学技术人员在合作区执业的两部法规;出台《珠海经济特区反走私综合治理条例》,创新制定合作区反走私综合治理专章,保障合作区“分线管理”政策落地实施。
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将立法决策与改革决策紧密衔接;坚持“小切口”立法,重点聚焦民商事领域开展规则衔接、机制对接;坚持创新立法工作机制,立足改革创新实践提升立法质效;加强规则衔接机制对接前瞻性立法研究……市人大常委会将持续探索粤港澳规则衔接、机制对接新经验。
市自然资源局:先行先试探索“耕地指标池”
珠海市自然资源局党组书记、局长蒋道平作专题发言时表示,珠海是全省首个创新建立“耕地指标池”的地市,希望通过探索耕地总量平衡指标跨区域流转和耕地保护生态补偿机制,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
日前,平沙镇“万亩方”连片种植示范区相关项目的奠基引发社会关注,这与珠海创新建立“耕地指标池”生产区规划管控机制有着密切关联。目前,金湾区平沙镇累计已完成约7200亩新增耕地恢复,是珠三角地区乃至广东省少有的“万亩方”耕地集聚区。
据介绍,《珠海市耕地聚集区专项规划》首期划定了金湾区平沙镇“万亩方”为我市首个耕地集中整治区,先行探索县级区域差异化协调发展,打造“耕地指标池”生产区。
在指标流转机制和价格测算体系方面,珠海通过挂钩建设用地基准地价体系,显化耕地保护生态价值。构建耕地保护生态补偿机制明确,跨区域耕地指标流转收益由市统筹,对年度耕地保护与粮食安全责任制考核优秀的区予以资金奖补。
珠海还注重多领域改革联动,落实国家对占补平衡制度改革完善,通过“耕地指标池”将东部地区的“大占补”腾挪至西部地区落实,建立差异化占补平衡责任落实机制。同时,还制定出台《珠海市耕地恢复工作指引》,健全了耕地恢复质量验收制度,优化后续管护机制,支持各区差异化开展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创新“农业+”发展模式,将耕地利用融入产业结构优化全链条,实现耕地产业化发展全环节提升、全链条增值、全产业融合,逐步提升耕地附加值。
市商务局:建立大桥经贸新通道“共建共赢”机制
近年来,珠海市商务局以机制改革牵引港珠澳大桥经贸新通道加快建设,凝聚各方力量,探索建立大桥经贸新通道“共建共赢”机制。
珠海市商务局副局长张廷友在会上作专题发言时表示,在完善跨境物流发展体系上,市商务局着力解决跨境物流发展政策不完善、高质量载体欠缺等突出问题,制定出台《珠海市关于2024年用好管好港珠澳大桥行动方案》《加快港珠澳大桥经贸新通道建设促进现代物流业高质量发展相关政策措施》等相关政策方案,持续推进机制体制创新,为用好管好大桥提供政策支撑。
张廷友透露,目前菜鸟、希音、拼多多、京东、顺丰、DHL、普洛斯等国内外龙头企业已在珠海落地相关业务,“越来越多地区的货物在珠海集拼中转至港澳、送达全球,粤港跨境物流‘西进西出’新格局已初步显现。”
市商务局抢抓大桥经贸新通道建设有利契机,依托大桥联通港澳两个国际机场的优势,加快建设国家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并通过完善跨境电商软硬件配套、特色跨境电商主体培育机制,多措并举推动全市跨境电商迅猛发展。
数据显示,当前日均约有70万个包裹经港珠澳大桥运输,大桥珠海口岸已成为全国跨境电商9610模式出口的第三大口岸。今年1-8月,全市跨境电商进出口225.4亿元,同比增长50.8%。
随着2023年“澳车北上”“港车北上”政策相继落地,市商务局积极协调海关、边检部门,优化通关流程,推动客车通关模式创新,持续提升通行效率。政策实施一年多来,目前香港单牌车出入境已突破100万辆次。
市国资委:创新低空经济发展体制机制,奋力推进珠海打造“天空之城”
市委副秘书长、市国资委党委书记、主任李文基作专题发言时表示,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要发展通用航空和低空经济。省委、省政府将珠海作为全省发展低空经济的三大核心城市之一。当前,市国资委全力抢抓发展机遇,逐步建立健全低空经济统筹协调、产业培育、应用场景拓展、要素保障等各方面体制机制,系统打造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珠海模式”,奋力推进珠海打造“天空之城”。
为培育低空经济产业,珠海不断强化软硬件供给。搭建低空经济运营服务平台,建设飞行服务保障体系,完善低空基础设施,为低空产业发展提供物质“硬基础”和智慧“软服务”。珠海进一步利用“双航展”平台功能完善供应链产业链,同时依托5.0产业新空间,布局低空经济产业园,联合国企、高校等组建低空经济产业联盟,构建低空经济产业森林,推动形成低空经济产业生态。
数据显示,2024年上半年实现低空经济规上工业总产值92.64亿元,同比增长27.95%。
为让城市生产生活“飞起来”,珠海深化低空经济应用,加快应用场景扩容升级,推动落地海岛紧急物资配送、海岛休闲垂钓、城际物资配送、高速路网及通讯设施巡检等系列场景应用,目前已开通低空航线14条。同时积极培育低空新兴消费业态,探索开发“四化”新型智慧住宅无人机智能末端配送、锚地服务区物资运送、数字城管无人机巡检、全域无人机服务、海岛海鲜无人机运输极速达等系列新场景。
此外,珠海还从立法、资金、人才等多维度强化要素机制保障,为低空经济发展提供坚实支撑。通过推动低空领域立法,多途径拓展资金来源,并汇聚行业智力资源,为低空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细数改革亮点
(一)坚持以经济体制改革为牵引,健全推动高质量发展体制机制。
1.持续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加快完善国企改革“1+N”实施方案,打造国有资本投资运营的专业化平台,运用数字化赋能国资监管,提升国有企业核心功能和核心竞争力。
2.深入实施“民营经济22条”,修订珠海市民营经济促进条例,建立对民营企业全生命周期服务机制,推动重要应用场景向经营主体公平开放,一视同仁支持各类企业公平竞争。
3.深化招标投标、市场准入、社会信用、产权保护等体制机制改革,建立“综合查一次”事项清单和涉企行政检查“白名单”,全面推进“高效办成一件事”。
4.着力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坚持实体经济为本,保持制造业合理比重。推动传统产业“链式改造”。
5.推动应用场景开发开放,建设全域数字化转型试点城市,推动锚地船舶物资配送、载人观光、空中的士、低空巡检、飞行体验等应用场景落地。
(二)努力构建支持全面创新体制机制,打造更具竞争优势的教育、科技、人才体系。
1.优化区域教育资源配置,建立同人口变化相协调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供给机制,推动珠海基础教育改革走在前列。
2.推进高水平大学群建设,支持中山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在全国首创师资互通、资源共享、学分互认的在珠部属高校发展共同体。
3.深化与港澳高校在人才培养、学科建设等方面跨校区合作,探索珠海高水平高校与港澳高校学分互认,共建大湾区大学融合发展共同体。
4.支持中医药广东省实验室建设,推动中国-葡语系国家科技交流合作中心扩展为“双中心三基地”。
5.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支持科技人才担任企业“科技副总”,鼓励企业建立研发准备金制度。
6.以“揭榜挂帅”、“项目经理人制”等方式实施一批科技计划项目,引导更多科技成果在珠落地应用。
7.推进“产业新工匠”培育工程,对无人机飞手、数据标注、游戏开发等新领域新技术人才,率先探索职业技能等级认定、职称评审标准制度体系。
(三)突出健全实施“百千万工程”体制机制,努力构建城市创新发展格局。
1.做大做强镇域经济,加快打造一批工业重镇、商贸强镇、文旅名镇、农业大镇。扎实推进镇街体制改革,推进扩权强镇和强镇赋权。
2.按照县域副中心、小城市标准规划建设平沙镇。
3.持续深化农村综合改革,以“福安模式”为切入口持续深化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加强乡村风貌管控,推进金湾区、斗门区“光伏+建筑”应用试点。
4.以高新区为核心区打造珠西科学城。加快建设西部城市中心,持续推动大产业大项目以及优质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资源向西区投放。
5.全链条发展现代化海洋牧场,持续壮大海洋经济。实施最美海岛建设行动,高标准建设桂山岛。推动出台海岛发展条例,加快开通水上飞机航线,构建全市陆岛、岛岛互联联通的载人网络格局。
(四)强化粤港澳大湾区规则衔接、机制对接,协同港澳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
1.支持港珠澳政务服务平台互联和信息共享,推动拓展“湾区标准”、“湾区认证”。
2.参与建设“轨道上的大湾区”,推动广珠澳高铁、南珠(中)城际、深珠通道规划建设,支持澳门轻轨延伸至合作区与珠海城市轨道线网联通,推动澳门融入国家铁路网。
3.探索港珠澳机场“空-陆-空”联运模式,推动珠海机场第二跑道规划建设,争取开放国际口岸、开通国际航线,加快建设港珠澳低空空域互联互通先行区。
4.支持横琴建设跨境电商产业园,高标准建设横琴国际知识产权交易中心,推动合作区全域规划建设全空间智能无人体系。
5.深化跨境金融合作,加快建设跨境不动产投资信托基金(REITs)平台,联动澳门、横琴共同建设“十字门金融区”。
(五)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健全全过程人民民主制度体系,健全保障和改善民生制度体系。
1.推动人大工作制度创新。系统集成打造一批平台载体,丰富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群团组织联系服务人民群众的内容和形式。
2.通过改革激活以红色文化、改革文化、海洋文化、香山文化等为代表的历史文脉,建设更高水平文化强市。
3.要加快打造地市级媒体融合发展的全国样板,完善珠澳“文化走亲”机制。
4.推广应用数字化、智慧化、绿色化、产业化新型住宅建设标准,引导房地产商转型为社区建设和服务的提供商。
5.深入实施“一老一小”优养优育计划、新就业青年人才住房费用减免计划,建设全龄友好型城市。
(六)完善维护国家安全体制机制,建设更高水平的法治珠海平安珠海。
1.用足用好经济特区立法权,推进低空经济、海钓、数据标准化等重点领域立法创新。
2.推动珠海国际仲裁院建设国际一流仲裁机构,以涉外法治建设服务高水平对外开放。
-我已经到底线啦-
暂时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