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九月,横琴再添新活力。内地第一所为澳人子弟设立的学校——濠江中学附属横琴学校(澳人子女学校)迎来首批学子,一场关于琴澳两地教育融合与创新的生动实践正悄然铺展。
回溯横琴的教育发展历程,横琴曾先后引进华发教育、全国“双一流”首都师范大学等优质教育品牌,首创“公办民管”在广东省乃至全国范围内都属“尝鲜”。
随着“公办民管”“高校联姻”等新点子不断涌现,横琴教育环境不断提升,尤其是实施澳门学生视同横琴户籍招生政策后,越来越多澳门家长将孩子送来横琴上学,翻开了横琴教育资源蓬勃发展的一篇篇精彩篇章。
内地第一所澳人子弟学校
揭开琴澳教育深度融合新篇章
故事,从一片充满期待的校园中缓缓拉开序幕。
濠江中学附属横琴学校,这个名字本身就承载着厚重的历史与深远的意义,它不仅是两地教育合作的结晶,更是琴澳深度融合的象征。
走进这所学校,橙色墙上的一砖一石、园景里的一草一木都似乎诉说着横琴对于教育的深切期许。
这是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第一所澳人子弟学校,也是内地第一所澳人子弟学校,计划建成一所从幼稚园到高中的15年一贯制学校。
2023年11月25日,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教育及青年发展局与澳门濠江中学教育协进会签署办学协议书,学校参照澳门学校加入澳门免费教育学校系统,在此就读的澳门籍学生可享受趋同澳门免费教育的待遇。
学校筹备过程中有很多需要克服的困难,特别是面对琴澳两地教育体系的差异,如何找到最佳的融合点,让澳门学生在新的环境中既能保持文化认同,又能享受到高质量的教育资源,成为了摆在所有人面前的一道难题。
为了缩小教育体系差异,增强学生对国家和民族的认同感,培养他们爱国爱澳的情怀,学校在教师团队、课程设置、教材选用等方面慎之又慎。
“学校面向全球招聘优秀教师,教师来自内地、澳门以及海外。”濠江中学校长尤端阳说,学校在传统及创新的优势课程的基础上,引入IB国际课程,凸显多语言和艺术特色,构建具有校本特色、符合澳门课程框架,又能与国际接轨的课程体系,比如语文教材以澳门教材为主,内地人教版教材为辅,学写繁体字;小学英语、科学、美术的教学语言以英语为主,由中国老师和外籍老师执教;IB (PYP)课程,开展基于概念的超学科探究课程。
“学校每天都升国旗,每周一或者重要的日子都要举行隆重的升国旗仪式。”尤端阳表示,学校不仅为在合作区就读的澳门居民提供优质教育,并且从幼儿园开始就开展以国旗、国歌、国徽作为代表和象征的国情教育,培养他们成为具家国情怀兼国际视野的爱国爱澳的优秀人才。
“准备在这里开办学校的时候,我们就过来考察,当时四周都很荒凉,车子打横停在路上都没问题。这些年横琴发生了巨大变化,高楼林立,‘澳门新街坊’也备受关注,我相信横琴学校一定有很好的前景。”尤端阳提到的横琴“澳门新街坊”,是合作区内首个为澳门居民量身定制的“生活圈”,濠江中学附属横琴学校正是其配套建设学校。
目前,濠江中学附属横琴学校共招收幼稚园和小学学生约256人,9月3日正式开学。“我们将不断摸索琴澳教育深度融合的方式、方法,边走边试,先行先试,希望将来学校不仅可以招收澳门学生,也可对内地学生开放,实现澳门和内地学生共处一校,相互学习,共同成长,成为幸福生活在一起的‘琴澳一家人’。”尤端阳说。
“公办民管”全国开先河
教育创新引领跨越式发展
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的教育发展,可谓“大器晚成”,从仅有一所公办学校,到如今十几所学校各具特色、百花齐放,这是一个突飞猛进的过程,为了能够尽快“后来者居上”,横琴在很多方面都进行了大胆创新。
其中最值得一提的,就是为了实现跨越式发展,“求助”于民办学校。
2014年12月,横琴首创“公办民管”办学模式,与珠海华发教育产业投资控股有限公司(简称华发教育)签署教育合作协议,将区内的横琴中心幼儿园、横琴第一小学、横琴第一中学三所公办学校委托华发教育公司管理。
这次成功“联姻”相当于政府当“董事长”,企业当“职业经理人”和“高管”。
“这不仅开了广东省‘公办民管”的先河,放眼全国也是极少见的,真正属于教育创新之举。”华发教育副总经理、珠海华发容闳幼儿园园长李毅见证了整个“联姻”过程,她说这对横琴教育而言,很大程度上实现了“从0到1”的突破。
此后很长一段时间,李毅成了横琴常客。“筹备过程中遇到很多挑战,整个岛上处在一个基础大建设过程,岛上尘土飞扬。老师们每天从珠海市区到横琴,通勤时间要一两个小时,筹建新校园工作量非常大。”李毅说。
提起当初的岁月,眼泪在李毅眼中打转:“学校建设场地没水没电,吃饭都成问题。到了天热的时候,没有空调,老师们大汗淋漓地干活,后勤人员煲了绿豆汤给大家解暑,大家就用塑料碗一碗一碗地灌。”
“首批老师就是在这种情况下,高标准、高质量完成了筹建工作。但正是因为有这样的付出,才有今天这样的成果,我觉得一切都是值得的。”李毅摸着横琴一小近期加高的栏杆,看着顶上新粉的墙面,感慨着岁月匆匆。
如今,横琴教育教学质量实现了跨越式发展,“两校一园”在校学生总数超过了2700人,跟受委托管理前相比大幅增长,9年间翻了数倍,家长满意度长期维持在90%以上。
2015年,委托华发教育管理的“两校一园”的澳门籍学生只有3人; 2024 年,增至49人,增长了15倍多。
正是有了这个成功的“首创”,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后来继续参照这种模式引进了首都师范大学教育集团,2019年与国家“双一流”高校首都师范大学合作办学,委托其管理首都师范大学横琴伯牙小学、首都师范大学横琴子期实验小学和中学、首都师范大学横琴子期实验幼儿园,同时还引入高端国际化教育资源和品牌,提供国际化、多元化教育环境。
澳门学生成倍增长的背后
是越来越便利的“双城生活”
说起翻倍增长的澳门学生,不得不提越来越便利的琴澳“双城”生活。
随着合作区生活环境日益趋同澳门,对澳门居民的吸引力持续上升,尤其是自合作区实施澳门学生视同横琴户籍招生政策后,越来越多澳门学生和家长选择到横琴上学。
澳门人高玉婷是一位旅游管理领域的大学教授,平时在澳门工作,大女儿聂紫柔幼儿园毕业后来到横琴一小就读,小儿子聂子博今年刚从横琴中心幼儿园毕业,现在也成为一名横琴一小一年级学生。
“我和家人2017年搬到横琴居住,女儿上幼儿园时过关难免折腾。”搬来横琴后,高玉婷开始留意这里的教育资源,到处向学生家长“取经”,“我当时特意做了相关调研,访问了70多个家庭,发现这里的教学很适合我和我的孩子,就有了把孩子转过来上学的决定。”
“这里的教育资源很不错,教学内容很扎实。”高玉婷叫来两个孩子,笑着说,“我女儿的普通话比我还好,因为她的拼音是在这里学的,学得很标准。”
聂紫柔落落大方地说:“我喜欢在这里上学,尤其是学校的科学小实验课程很有意思,我和爸爸妈妈一起做的风筝获得了学校风筝节一等奖。我在学校交到了很多好朋友,其中还有一个朋友是黑龙江的,给我介绍了家乡的风景,我以后想去祖国各个地方都看一看,领略祖国大好河山。”
截至2024年春季学期,在校学生(在园幼儿)7126人,相比2021年秋季学期4906人增幅约45.3%,在合作区就读的澳门学生从2021年秋季学期122人增至2024年春季学期274人,人数成倍增长。
横琴在教育领域的深耕细作,不仅体现在“公办民管”模式的开创性实践上,更在于其持续深化教育创新的决心与行动。如今,横琴不仅构建了集多元化、高品质、灵活性于一体的教育生态体系,未来更将继续秉持开放包容、创新驱动的发展理念,进一步拓展教育合作的广度和深度。
金秋九月,横琴再添新活力。内地第一所为澳人子弟设立的学校——濠江中学附属横琴学校(澳人子女学校)迎来首批学子,一场关于琴澳两地教育融合与创新的生动实践正悄然铺展。
回溯横琴的教育发展历程,横琴曾先后引进华发教育、全国“双一流”首都师范大学等优质教育品牌,首创“公办民管”在广东省乃至全国范围内都属“尝鲜”。
随着“公办民管”“高校联姻”等新点子不断涌现,横琴教育环境不断提升,尤其是实施澳门学生视同横琴户籍招生政策后,越来越多澳门家长将孩子送来横琴上学,翻开了横琴教育资源蓬勃发展的一篇篇精彩篇章。
内地第一所澳人子弟学校
揭开琴澳教育深度融合新篇章
故事,从一片充满期待的校园中缓缓拉开序幕。
濠江中学附属横琴学校,这个名字本身就承载着厚重的历史与深远的意义,它不仅是两地教育合作的结晶,更是琴澳深度融合的象征。
走进这所学校,橙色墙上的一砖一石、园景里的一草一木都似乎诉说着横琴对于教育的深切期许。
这是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第一所澳人子弟学校,也是内地第一所澳人子弟学校,计划建成一所从幼稚园到高中的15年一贯制学校。
2023年11月25日,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教育及青年发展局与澳门濠江中学教育协进会签署办学协议书,学校参照澳门学校加入澳门免费教育学校系统,在此就读的澳门籍学生可享受趋同澳门免费教育的待遇。
学校筹备过程中有很多需要克服的困难,特别是面对琴澳两地教育体系的差异,如何找到最佳的融合点,让澳门学生在新的环境中既能保持文化认同,又能享受到高质量的教育资源,成为了摆在所有人面前的一道难题。
为了缩小教育体系差异,增强学生对国家和民族的认同感,培养他们爱国爱澳的情怀,学校在教师团队、课程设置、教材选用等方面慎之又慎。
“学校面向全球招聘优秀教师,教师来自内地、澳门以及海外。”濠江中学校长尤端阳说,学校在传统及创新的优势课程的基础上,引入IB国际课程,凸显多语言和艺术特色,构建具有校本特色、符合澳门课程框架,又能与国际接轨的课程体系,比如语文教材以澳门教材为主,内地人教版教材为辅,学写繁体字;小学英语、科学、美术的教学语言以英语为主,由中国老师和外籍老师执教;IB (PYP)课程,开展基于概念的超学科探究课程。
“学校每天都升国旗,每周一或者重要的日子都要举行隆重的升国旗仪式。”尤端阳表示,学校不仅为在合作区就读的澳门居民提供优质教育,并且从幼儿园开始就开展以国旗、国歌、国徽作为代表和象征的国情教育,培养他们成为具家国情怀兼国际视野的爱国爱澳的优秀人才。
“准备在这里开办学校的时候,我们就过来考察,当时四周都很荒凉,车子打横停在路上都没问题。这些年横琴发生了巨大变化,高楼林立,‘澳门新街坊’也备受关注,我相信横琴学校一定有很好的前景。”尤端阳提到的横琴“澳门新街坊”,是合作区内首个为澳门居民量身定制的“生活圈”,濠江中学附属横琴学校正是其配套建设学校。
目前,濠江中学附属横琴学校共招收幼稚园和小学学生约256人,9月3日正式开学。“我们将不断摸索琴澳教育深度融合的方式、方法,边走边试,先行先试,希望将来学校不仅可以招收澳门学生,也可对内地学生开放,实现澳门和内地学生共处一校,相互学习,共同成长,成为幸福生活在一起的‘琴澳一家人’。”尤端阳说。
“公办民管”全国开先河
教育创新引领跨越式发展
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的教育发展,可谓“大器晚成”,从仅有一所公办学校,到如今十几所学校各具特色、百花齐放,这是一个突飞猛进的过程,为了能够尽快“后来者居上”,横琴在很多方面都进行了大胆创新。
其中最值得一提的,就是为了实现跨越式发展,“求助”于民办学校。
2014年12月,横琴首创“公办民管”办学模式,与珠海华发教育产业投资控股有限公司(简称华发教育)签署教育合作协议,将区内的横琴中心幼儿园、横琴第一小学、横琴第一中学三所公办学校委托华发教育公司管理。
这次成功“联姻”相当于政府当“董事长”,企业当“职业经理人”和“高管”。
“这不仅开了广东省‘公办民管”的先河,放眼全国也是极少见的,真正属于教育创新之举。”华发教育副总经理、珠海华发容闳幼儿园园长李毅见证了整个“联姻”过程,她说这对横琴教育而言,很大程度上实现了“从0到1”的突破。
此后很长一段时间,李毅成了横琴常客。“筹备过程中遇到很多挑战,整个岛上处在一个基础大建设过程,岛上尘土飞扬。老师们每天从珠海市区到横琴,通勤时间要一两个小时,筹建新校园工作量非常大。”李毅说。
提起当初的岁月,眼泪在李毅眼中打转:“学校建设场地没水没电,吃饭都成问题。到了天热的时候,没有空调,老师们大汗淋漓地干活,后勤人员煲了绿豆汤给大家解暑,大家就用塑料碗一碗一碗地灌。”
“首批老师就是在这种情况下,高标准、高质量完成了筹建工作。但正是因为有这样的付出,才有今天这样的成果,我觉得一切都是值得的。”李毅摸着横琴一小近期加高的栏杆,看着顶上新粉的墙面,感慨着岁月匆匆。
如今,横琴教育教学质量实现了跨越式发展,“两校一园”在校学生总数超过了2700人,跟受委托管理前相比大幅增长,9年间翻了数倍,家长满意度长期维持在90%以上。
2015年,委托华发教育管理的“两校一园”的澳门籍学生只有3人; 2024 年,增至49人,增长了15倍多。
正是有了这个成功的“首创”,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后来继续参照这种模式引进了首都师范大学教育集团,2019年与国家“双一流”高校首都师范大学合作办学,委托其管理首都师范大学横琴伯牙小学、首都师范大学横琴子期实验小学和中学、首都师范大学横琴子期实验幼儿园,同时还引入高端国际化教育资源和品牌,提供国际化、多元化教育环境。
澳门学生成倍增长的背后
是越来越便利的“双城生活”
说起翻倍增长的澳门学生,不得不提越来越便利的琴澳“双城”生活。
随着合作区生活环境日益趋同澳门,对澳门居民的吸引力持续上升,尤其是自合作区实施澳门学生视同横琴户籍招生政策后,越来越多澳门学生和家长选择到横琴上学。
澳门人高玉婷是一位旅游管理领域的大学教授,平时在澳门工作,大女儿聂紫柔幼儿园毕业后来到横琴一小就读,小儿子聂子博今年刚从横琴中心幼儿园毕业,现在也成为一名横琴一小一年级学生。
“我和家人2017年搬到横琴居住,女儿上幼儿园时过关难免折腾。”搬来横琴后,高玉婷开始留意这里的教育资源,到处向学生家长“取经”,“我当时特意做了相关调研,访问了70多个家庭,发现这里的教学很适合我和我的孩子,就有了把孩子转过来上学的决定。”
“这里的教育资源很不错,教学内容很扎实。”高玉婷叫来两个孩子,笑着说,“我女儿的普通话比我还好,因为她的拼音是在这里学的,学得很标准。”
聂紫柔落落大方地说:“我喜欢在这里上学,尤其是学校的科学小实验课程很有意思,我和爸爸妈妈一起做的风筝获得了学校风筝节一等奖。我在学校交到了很多好朋友,其中还有一个朋友是黑龙江的,给我介绍了家乡的风景,我以后想去祖国各个地方都看一看,领略祖国大好河山。”
截至2024年春季学期,在校学生(在园幼儿)7126人,相比2021年秋季学期4906人增幅约45.3%,在合作区就读的澳门学生从2021年秋季学期122人增至2024年春季学期274人,人数成倍增长。
横琴在教育领域的深耕细作,不仅体现在“公办民管”模式的开创性实践上,更在于其持续深化教育创新的决心与行动。如今,横琴不仅构建了集多元化、高品质、灵活性于一体的教育生态体系,未来更将继续秉持开放包容、创新驱动的发展理念,进一步拓展教育合作的广度和深度。
-我已经到底线啦-
暂时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