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珠海数字城管巡查员陈明新在金湾区红旗镇广益村巡查发现,村道上的路灯一直不亮,路旁就是鱼塘,存在安全隐患。他立刻拍照后上报到数字城管指挥平台,同时建议第一时间进行走访协调,使其尽快复亮。“这种情况一般就是村里没钱修,市政不好修引起的,需要镇出面牵头解决。”陈明新已是成竹在胸。像这种问题,在数字城管实行“城管服务下乡”以后,他协调起来已经是得心应手。日前,该路段的7盏路灯全部复亮,受到村民点赞。
2017年珠海数字城管创新机制,将城市管理服务延伸至农村,通过建立标准化巡查机制、打破区域治理壁垒、开展科学绩效综合评价、推广使用“城市管家”等多项举措,解决群众身边最现实最关心最迫切的“急”“难”“愁”“盼”问题。村民最为关注的垃圾乱倒、污水乱排、乱搭乱建、路灯不亮、厕所恶臭、危旧房屋等高发问题得到了快速处理,水质污染、耕地保护等问题也得到缓解,有效改善和巩固了村容村貌。村民对问题处置的满意度达90.3%,比数字城管下乡前提升了51.2%,实实在在地提升了村民的获得感、安全感和幸福感。
确保响应速度,及时解决群众最迫切之“急”
想要使村民满意,首先要急村民之所急,想村民之所想。珠海数字城管“大城管”式的集中指挥和大数据管理,使得全市122个行政村已经全部纳入数字城管的网格,后续建立有业务终端、有专人负责、专业巡查员的“三有”标准化配置,有效缓解乡村地区人居环境无基础设施、无专人养护、无长效管理机制的“三无”困境,实现了城乡治理的有效联动打通了问题流转的通道,城管覆盖农村更加顺畅,化被动为主动的巡查方式更是使得问题发现的速率大为提升。
同时,重点发展村干部、村民小组组长担任数字城管“义务巡查员”,进一步充实了巡查力量、壮大乡村巡查员队伍。近三年来,数字城管建立起261人的“乡村义务巡查员”队伍,实现全市122个行政村每村至少有2名“义务巡查员”。
在珠海农村,数字城管安排巡查员主动发现问题,类似路灯、路桥、公厕、垃圾桶等基础设施问题都能迅速反馈。发现问题后,对影响村容环境的轻微违规行为,巡查员进行的自查自纠行动也能将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
2019年起,珠海在全国城管业界率先推出了掌上便民服务平台“城市管家”。城管服务下乡以后,城市管家入乡随俗变身为“农村管家”,随手一点,村民即可上报身边的问题。全市农村地区已有超过10万人次使用城市管家上报案件、反映问题,并参与处理结果的评价。
攻坚不怕高度,主动面对群众最直接之“难”
“那条找不到主的电线立杆修好了,那些被坍塌的电线拦住的机动车道,也终于通了,曾经我跟村子里反映了很久,都没有办法解决。”斗门区南门村村民赵小姐告诉记者,数字城管进村服务后,她偶然知晓了“城市管家”,抱着试试的心理,通过“城市管家”微信公号反映了一些久拖不决的疑难问题,没想到很快就得到了解决。
乡村自治多为单向管理,然而乡村工作千头万绪,乡村村貌治理在一定程度上存在解决难、统筹难的问题,通讯设施、市政设施、水堤设施等各项村貌治理问题归属不同部门,村委会和各管理部门沟通反馈渠道不顺畅,导致村貌治理粗放化、问题解决耗时长、安全隐患存期久的困局。
“有困难,找城管”,珠海数字城管在全国业界率先提出并始终秉持这一工作理念。面对农村的各项疑难杂症,珠海城管迎难而上,攻坚克难,对各类“难管、难做、难清”的乡村问题,积极协调、牵头处理,稳步提升乡村治理水平。而在业务方面,珠海数字城管在全国率先完成最广泛的数字城管功能全覆盖,使所有案件都派得出,在机制上保障了乡村治理向“城管+村委”二元联动方式转变,从根本上破解了乡村“看得见管不着”、管理部门“管得着看不见”的老问题。
据统计,2023年以来,数字城管共处理各类村民主动反映问题2456宗,结案率为92.51%。
服务要有温度,彻底消除群众最关心之“愁”
有温度的城管服务,才能为老百姓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幸福感。因此,农村群众最关心的水源和耕地也在数字城管的重点关注范围内。一方面,数字城管在系统中增加“耕地保护”类案件,将耕地保护纳入巡查范围,重点强化对占用耕地、挖塘养殖、建大棚、建房子、开工厂,违法从事非农建设等行为的早巡查、早发现、早立案,及时上报并生成有关耕地保护类案件进行有效派遣处理,并加大对责任单位的督办力度。另一方面,加强农村饮用、灌溉、养殖等水源的日常巡查,及时发现、上报和处置水源地内(湖泊、河流、池塘、沟渠等)疑似的水污染现象。
对可能影响农村水源环境安全的如化工等污染源,加强日常巡查和风险防范,避免突发环境事件影响水源安全。
除此以外,2024年以来,数字城管巡查员以每周2次的频率覆盖乡村区域巡查,服务解决乡村相关问题29153宗,结案率为91.52%。与此同时,数字城管还开展“绿美乡村”服务、公厕普查服务、溺水隐患等11项专项巡查。
建立长效制度,积极回应群众最现实之“盼”
消愁以后,就盼长久。“有些问题当下是解决了,但万一以后又有了呢?”“希望村子一直都能有人管,不要来一阵、又不来一阵,过段时间就回到老样子”,金湾区的一些村民如此说道。城管服务下乡不是一阵风式的作秀,而是需要长期坚持推动城乡融合发展的一类事业。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深化和巩固已有的整治成果,改善“内在”的乡村治理机制,形成一套完善的管理制度,打造权责明晰,运行高效的乡村治理格局。
为积极响应国家“数字乡村”战略,加快数字化技术与乡村治理融合,形成新质生产力,珠海数字城管将综合评价系统与纪委(监委)效能监察联网,对各区(经济功能区)和市级城乡管理责任单位开展
量化、客观和科学的绩效评价,通过制度性的安排,综合评价做到了权威、刚性,确保所有问题能及时解决。目前,数字城管建立了“巡城日报、城管周报、数字化城市治理情况月报、数字化城市治理情况年报”等周期综合评价制度。此外,市、区两级也都建立健全了数字化城乡治理联席会议制度:每月第一周分别召开联席会议,向责任单位通报月度数字城管综合评价结果和城乡治理基本情况,分析存在的主要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方案,有利于就城乡治理中的共性问题开展专项行动,对专门领域问题集中攻坚,有效提升乡村治理的精细化服务水平。
规矩有了,事情才好办,成效巩固了,事情才长久。“只有不断创新服务,始终发展新质生产力,做好精细化服务,才是长久之道。”数字城管社会监督员方圆表示。
前不久,珠海数字城管巡查员陈明新在金湾区红旗镇广益村巡查发现,村道上的路灯一直不亮,路旁就是鱼塘,存在安全隐患。他立刻拍照后上报到数字城管指挥平台,同时建议第一时间进行走访协调,使其尽快复亮。“这种情况一般就是村里没钱修,市政不好修引起的,需要镇出面牵头解决。”陈明新已是成竹在胸。像这种问题,在数字城管实行“城管服务下乡”以后,他协调起来已经是得心应手。日前,该路段的7盏路灯全部复亮,受到村民点赞。
2017年珠海数字城管创新机制,将城市管理服务延伸至农村,通过建立标准化巡查机制、打破区域治理壁垒、开展科学绩效综合评价、推广使用“城市管家”等多项举措,解决群众身边最现实最关心最迫切的“急”“难”“愁”“盼”问题。村民最为关注的垃圾乱倒、污水乱排、乱搭乱建、路灯不亮、厕所恶臭、危旧房屋等高发问题得到了快速处理,水质污染、耕地保护等问题也得到缓解,有效改善和巩固了村容村貌。村民对问题处置的满意度达90.3%,比数字城管下乡前提升了51.2%,实实在在地提升了村民的获得感、安全感和幸福感。
确保响应速度,及时解决群众最迫切之“急”
想要使村民满意,首先要急村民之所急,想村民之所想。珠海数字城管“大城管”式的集中指挥和大数据管理,使得全市122个行政村已经全部纳入数字城管的网格,后续建立有业务终端、有专人负责、专业巡查员的“三有”标准化配置,有效缓解乡村地区人居环境无基础设施、无专人养护、无长效管理机制的“三无”困境,实现了城乡治理的有效联动打通了问题流转的通道,城管覆盖农村更加顺畅,化被动为主动的巡查方式更是使得问题发现的速率大为提升。
同时,重点发展村干部、村民小组组长担任数字城管“义务巡查员”,进一步充实了巡查力量、壮大乡村巡查员队伍。近三年来,数字城管建立起261人的“乡村义务巡查员”队伍,实现全市122个行政村每村至少有2名“义务巡查员”。
在珠海农村,数字城管安排巡查员主动发现问题,类似路灯、路桥、公厕、垃圾桶等基础设施问题都能迅速反馈。发现问题后,对影响村容环境的轻微违规行为,巡查员进行的自查自纠行动也能将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
2019年起,珠海在全国城管业界率先推出了掌上便民服务平台“城市管家”。城管服务下乡以后,城市管家入乡随俗变身为“农村管家”,随手一点,村民即可上报身边的问题。全市农村地区已有超过10万人次使用城市管家上报案件、反映问题,并参与处理结果的评价。
攻坚不怕高度,主动面对群众最直接之“难”
“那条找不到主的电线立杆修好了,那些被坍塌的电线拦住的机动车道,也终于通了,曾经我跟村子里反映了很久,都没有办法解决。”斗门区南门村村民赵小姐告诉记者,数字城管进村服务后,她偶然知晓了“城市管家”,抱着试试的心理,通过“城市管家”微信公号反映了一些久拖不决的疑难问题,没想到很快就得到了解决。
乡村自治多为单向管理,然而乡村工作千头万绪,乡村村貌治理在一定程度上存在解决难、统筹难的问题,通讯设施、市政设施、水堤设施等各项村貌治理问题归属不同部门,村委会和各管理部门沟通反馈渠道不顺畅,导致村貌治理粗放化、问题解决耗时长、安全隐患存期久的困局。
“有困难,找城管”,珠海数字城管在全国业界率先提出并始终秉持这一工作理念。面对农村的各项疑难杂症,珠海城管迎难而上,攻坚克难,对各类“难管、难做、难清”的乡村问题,积极协调、牵头处理,稳步提升乡村治理水平。而在业务方面,珠海数字城管在全国率先完成最广泛的数字城管功能全覆盖,使所有案件都派得出,在机制上保障了乡村治理向“城管+村委”二元联动方式转变,从根本上破解了乡村“看得见管不着”、管理部门“管得着看不见”的老问题。
据统计,2023年以来,数字城管共处理各类村民主动反映问题2456宗,结案率为92.51%。
服务要有温度,彻底消除群众最关心之“愁”
有温度的城管服务,才能为老百姓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幸福感。因此,农村群众最关心的水源和耕地也在数字城管的重点关注范围内。一方面,数字城管在系统中增加“耕地保护”类案件,将耕地保护纳入巡查范围,重点强化对占用耕地、挖塘养殖、建大棚、建房子、开工厂,违法从事非农建设等行为的早巡查、早发现、早立案,及时上报并生成有关耕地保护类案件进行有效派遣处理,并加大对责任单位的督办力度。另一方面,加强农村饮用、灌溉、养殖等水源的日常巡查,及时发现、上报和处置水源地内(湖泊、河流、池塘、沟渠等)疑似的水污染现象。
对可能影响农村水源环境安全的如化工等污染源,加强日常巡查和风险防范,避免突发环境事件影响水源安全。
除此以外,2024年以来,数字城管巡查员以每周2次的频率覆盖乡村区域巡查,服务解决乡村相关问题29153宗,结案率为91.52%。与此同时,数字城管还开展“绿美乡村”服务、公厕普查服务、溺水隐患等11项专项巡查。
建立长效制度,积极回应群众最现实之“盼”
消愁以后,就盼长久。“有些问题当下是解决了,但万一以后又有了呢?”“希望村子一直都能有人管,不要来一阵、又不来一阵,过段时间就回到老样子”,金湾区的一些村民如此说道。城管服务下乡不是一阵风式的作秀,而是需要长期坚持推动城乡融合发展的一类事业。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深化和巩固已有的整治成果,改善“内在”的乡村治理机制,形成一套完善的管理制度,打造权责明晰,运行高效的乡村治理格局。
为积极响应国家“数字乡村”战略,加快数字化技术与乡村治理融合,形成新质生产力,珠海数字城管将综合评价系统与纪委(监委)效能监察联网,对各区(经济功能区)和市级城乡管理责任单位开展
量化、客观和科学的绩效评价,通过制度性的安排,综合评价做到了权威、刚性,确保所有问题能及时解决。目前,数字城管建立了“巡城日报、城管周报、数字化城市治理情况月报、数字化城市治理情况年报”等周期综合评价制度。此外,市、区两级也都建立健全了数字化城乡治理联席会议制度:每月第一周分别召开联席会议,向责任单位通报月度数字城管综合评价结果和城乡治理基本情况,分析存在的主要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方案,有利于就城乡治理中的共性问题开展专项行动,对专门领域问题集中攻坚,有效提升乡村治理的精细化服务水平。
规矩有了,事情才好办,成效巩固了,事情才长久。“只有不断创新服务,始终发展新质生产力,做好精细化服务,才是长久之道。”数字城管社会监督员方圆表示。
-我已经到底线啦-
暂时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