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周刊丨南水镇面向浩瀚蓝海开辟高质量发展“新航道”

因海而兴,是南水镇的基因。蜿蜒的海岸、绝佳的区位、便利的交通,让南水镇成为了珠海重要的对外开放枢纽之一。特别借力珠江西岸深水良港高栏港,南水镇聚集了一批大型制造企业,尝到了港口经济的“头啖汤”。然而,南海翻滚的波涛里,还蕴藏着多少高质量发展的潜力?
在珠海大力发展海洋经济的当下,南水镇正在探索一条从“因海而兴”到“向海图强”的新路,以海洋牧场为牵引,以海洋工程为支撑,推动从“广迎天下客”的开放门户,加速进化为“向大海走去”的发展尖兵。一条开发海洋资源、利用海洋能源的“新航道”越发清晰、令人期待。

 

海洋牧场孕育新动能

悦禾海洋综合体。张洲 摄

奔腾了千万年的海洋,正在化身一座座牧场。
在南水镇对开的海域上,经过科学规划的惠农公司海域养殖项目初具规模,已建设完成的上万套海上养殖设施,滋养着肥美壮硕的南水生蚝。举目望去,错落有致的海洋牧场,成为了海面上一道奇特的景观。去年以来,已有不少生蚝从这里顺利出笼,走上了大湾区千家万户的餐桌。
据悉,该项目由镇属企业惠农公司牵头,划分獭洲-大杧岛、小青洲、荷包岛三大养殖区,计划建设11800套海上养殖设施用于生蚝养殖,总投资约3.1亿元,预计今年年底完成总体建设,可产蚝约10万吨,产值达7亿元。
总规划面积约3万亩的悦禾海洋综合体,也在努力推进第一阶段建设任务。其中,位于荷包岛海域的1万亩现代化海洋牧场,已经成功取得海域使用权证和滩涂养殖证,投放新型环保养殖筏架600组,年内计划投入蚝苗约2亿串,全年产量将达3万吨,产值约4.2亿元。
海洋牧场加速成型,岸上的配套设施设备也在逐步配齐。目前,位于南水镇飞沙村的珠海海发蓝色种业产业园项目一期已完成90%的建设进度。该项目计划新建种苗培育车间2座及生物饵料车间、大黄鱼育苗车间、亲鱼培育车间各1座,建筑面积为24067平方米,同时对室外生态育苗池进行改造,并移交养殖团队使用。按计划,该基地将在今年9月份的秋苗时节投放第一批鱼苗,正式开启育苗工作。未来,这里将专注于河口性池塘与深远海养殖优异种苗选育、生产、销售。
养蚝养鱼,如何结合形成合力?技术先行是关键。当前,南水镇通过与中山大学、华南农业大学等高校科研团队的技术合作,采用底播贝类人工增殖流放和“鱼+贝”益生高效生态养殖模式,极大提升“南水蚝”品质。未来,将在南水镇南郊联社周边建设海洋蓝色生物产业科创中心、打银咀南水特色贝类人工繁育基地、小青洲水域特色贝类幼苗标粗基地。

海洋开发擘画新蓝图

中国海油金湾“绿能港”项目。本报记者 张洲 摄

浩瀚的碧波之上,开发的热潮正在席卷。
相伴海洋开发需求的日益增长,水产养殖配套设施优化需求也日益迫切——自香洲渔港搬迁至洪湾渔港后,渔汛期间来自本市及周边渔船到南水镇赤鱼头码头交易与补给的数量明显增多,但赤鱼头码头原有基础建设不成规模且岸线泊位严重不足,难以适应日益增长的渔业发展需求。
为进一步提高渔港生产能力和运作效率,赤鱼头渔港按照三级渔港标准推进升级改造。该项目拟建设3个600马力渔船泊位和1个200马力渔船泊位,扩建4.8万平方米以上的避风水域,以达到200吨级大型船只的通航、停靠要求,并同步完善防波堤、渔业岸线、供油供水维修等配套设施功能。
另外,海洋旅游与文化产业也开始通过资源整合,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根据规划,未来南水镇将全面推进蓝色种业、赤鱼头三级渔港项目等产业项目,串联起红树林生态湿地、滨海休闲步道、飞沙滩等文旅资源,形成更多元化产业模式。
在此基础上,以深海油气资源开发为代表的海洋绿色能源开发,正在成为南水镇“海洋经济”的新名片。
今年,中国海油金湾“绿能港”二期项目首个储罐完成水压试验,这也是华南地区首座全球最大的液化天然气(LNG)储罐。项目完全建成后,全年处理能力将达700万吨。这也成为了南水镇深海油气资源开发不断提质增效的一个缩影。
当下,以中海油南海天然气(高栏)总站、中海油珠海LNG、中海油天然气发电等项目为龙头,积极引进国际先进新能源产业技术,加快临港清洁能源产业建设,打造国家级清洁能源基地。今年上半年,清洁能源产业累计完成产值154.60亿元,同比增长15.7%。
未来,南水镇将全力支持配合推进总投资140亿元的高栏海上风电一二期项目建设,同时加快推动中海油高栏终端二氧化碳回收项目。该回收项目建成后,可每年回收18万吨二氧化碳,相当于植树1000万棵。

封面图:张洲 摄
文字:甘丰恺 图片:张洲 编辑:朱晓 责任编辑:宋显晖
社区周刊丨南水镇面向浩瀚蓝海开辟高质量发展“新航道”
珠江晚报 2024-08-17 07:47

因海而兴,是南水镇的基因。蜿蜒的海岸、绝佳的区位、便利的交通,让南水镇成为了珠海重要的对外开放枢纽之一。特别借力珠江西岸深水良港高栏港,南水镇聚集了一批大型制造企业,尝到了港口经济的“头啖汤”。然而,南海翻滚的波涛里,还蕴藏着多少高质量发展的潜力?
在珠海大力发展海洋经济的当下,南水镇正在探索一条从“因海而兴”到“向海图强”的新路,以海洋牧场为牵引,以海洋工程为支撑,推动从“广迎天下客”的开放门户,加速进化为“向大海走去”的发展尖兵。一条开发海洋资源、利用海洋能源的“新航道”越发清晰、令人期待。

 

海洋牧场孕育新动能

悦禾海洋综合体。张洲 摄

奔腾了千万年的海洋,正在化身一座座牧场。
在南水镇对开的海域上,经过科学规划的惠农公司海域养殖项目初具规模,已建设完成的上万套海上养殖设施,滋养着肥美壮硕的南水生蚝。举目望去,错落有致的海洋牧场,成为了海面上一道奇特的景观。去年以来,已有不少生蚝从这里顺利出笼,走上了大湾区千家万户的餐桌。
据悉,该项目由镇属企业惠农公司牵头,划分獭洲-大杧岛、小青洲、荷包岛三大养殖区,计划建设11800套海上养殖设施用于生蚝养殖,总投资约3.1亿元,预计今年年底完成总体建设,可产蚝约10万吨,产值达7亿元。
总规划面积约3万亩的悦禾海洋综合体,也在努力推进第一阶段建设任务。其中,位于荷包岛海域的1万亩现代化海洋牧场,已经成功取得海域使用权证和滩涂养殖证,投放新型环保养殖筏架600组,年内计划投入蚝苗约2亿串,全年产量将达3万吨,产值约4.2亿元。
海洋牧场加速成型,岸上的配套设施设备也在逐步配齐。目前,位于南水镇飞沙村的珠海海发蓝色种业产业园项目一期已完成90%的建设进度。该项目计划新建种苗培育车间2座及生物饵料车间、大黄鱼育苗车间、亲鱼培育车间各1座,建筑面积为24067平方米,同时对室外生态育苗池进行改造,并移交养殖团队使用。按计划,该基地将在今年9月份的秋苗时节投放第一批鱼苗,正式开启育苗工作。未来,这里将专注于河口性池塘与深远海养殖优异种苗选育、生产、销售。
养蚝养鱼,如何结合形成合力?技术先行是关键。当前,南水镇通过与中山大学、华南农业大学等高校科研团队的技术合作,采用底播贝类人工增殖流放和“鱼+贝”益生高效生态养殖模式,极大提升“南水蚝”品质。未来,将在南水镇南郊联社周边建设海洋蓝色生物产业科创中心、打银咀南水特色贝类人工繁育基地、小青洲水域特色贝类幼苗标粗基地。

海洋开发擘画新蓝图

中国海油金湾“绿能港”项目。本报记者 张洲 摄

浩瀚的碧波之上,开发的热潮正在席卷。
相伴海洋开发需求的日益增长,水产养殖配套设施优化需求也日益迫切——自香洲渔港搬迁至洪湾渔港后,渔汛期间来自本市及周边渔船到南水镇赤鱼头码头交易与补给的数量明显增多,但赤鱼头码头原有基础建设不成规模且岸线泊位严重不足,难以适应日益增长的渔业发展需求。
为进一步提高渔港生产能力和运作效率,赤鱼头渔港按照三级渔港标准推进升级改造。该项目拟建设3个600马力渔船泊位和1个200马力渔船泊位,扩建4.8万平方米以上的避风水域,以达到200吨级大型船只的通航、停靠要求,并同步完善防波堤、渔业岸线、供油供水维修等配套设施功能。
另外,海洋旅游与文化产业也开始通过资源整合,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根据规划,未来南水镇将全面推进蓝色种业、赤鱼头三级渔港项目等产业项目,串联起红树林生态湿地、滨海休闲步道、飞沙滩等文旅资源,形成更多元化产业模式。
在此基础上,以深海油气资源开发为代表的海洋绿色能源开发,正在成为南水镇“海洋经济”的新名片。
今年,中国海油金湾“绿能港”二期项目首个储罐完成水压试验,这也是华南地区首座全球最大的液化天然气(LNG)储罐。项目完全建成后,全年处理能力将达700万吨。这也成为了南水镇深海油气资源开发不断提质增效的一个缩影。
当下,以中海油南海天然气(高栏)总站、中海油珠海LNG、中海油天然气发电等项目为龙头,积极引进国际先进新能源产业技术,加快临港清洁能源产业建设,打造国家级清洁能源基地。今年上半年,清洁能源产业累计完成产值154.60亿元,同比增长15.7%。
未来,南水镇将全力支持配合推进总投资140亿元的高栏海上风电一二期项目建设,同时加快推动中海油高栏终端二氧化碳回收项目。该回收项目建成后,可每年回收18万吨二氧化碳,相当于植树1000万棵。

封面图:张洲 摄
文字:甘丰恺 图片:张洲 编辑:朱晓 责任编辑:宋显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