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沉睡”土地变成“粮袋子”!斗门区2800亩撂荒地复耕复种大豆

撂荒地结出了“金豆子”!初秋时节,斗门区鹤洲北昔日杂草丛生的撂荒地,如今已变成葱绿连片的豆荚田,一株株豆秆上结满了豆荚,喜获丰收。斗门区加强耕地保护,积极开展撂荒地整治,今年全区撂荒地大豆种植面积将达到2800亩。

昔日撂荒地重新焕发生机,斗门区2656亩大豆迎来丰收。

金秋飒爽,豆花飘香。走进葱茏连片的豆荚田,粗壮的豆秆上挂着一簇簇豆荚,长势喜人。期间,农户挥舞着镰刀,抢抓晴好天气收割大豆,田间地头处处呈现出一幅生动的“秋日丰收图”。

昔日撂荒地重新焕发生机,斗门区2656亩大豆迎来丰收。

去年,这里还是荒弃多年的撂荒地,有土壤缺乏肥力、水利设施欠缺等问题。为顺利复耕,斗门区通过“供销社+合作社”的模式,将土地租赁给合作社管理,濠泉蔬菜种植基地负责人梁北泉就是其中之一。

昔日撂荒地重新焕发生机,斗门区2656亩大豆迎来丰收。

“我们是和供销社合作的,承包了600多亩,这里复耕的难点就是要清除杂草。”梁北泉介绍,经过清理、翻耕、平整、垄地……昔日的撂荒地,如今变成丰收在望的良田。此外,梁北泉还引进了亩产高、蛋白质含量高,适应性更强的华夏22号大豆,进行精细化种植。“华夏22号就是非转基因的一个豆种,抗病能力较强,蛋白含量方面也较高,预计亩产有300多斤。”梁北泉表示。     

鹤洲北撂荒地喜获丰收是斗门区整治拓荒地、推进复耕复种的一个缩影。民以食为天,农以粮为本。为落实严守耕地红线,确保粮食播种面积稳定的总要求,近年来,斗门区加强耕地保护,积极开展撂荒地整治,充分挖掘耕地潜力,同时因地制宜选择复耕复种农作物品种,对基本农田撂荒地做到应种尽种,让“沉睡”土地变成“粮袋子”。       

“鹤洲北一共种了2656亩大豆,加上其他镇街的种植亩数,预计全区大豆种植面积将达到2800亩,能够超额完成任务。”斗门区农业农村局生产股股长曾芳表示。

文字:张帆 图片:梁冠贤 编辑:古春婷 责任编辑:彭晶
让“沉睡”土地变成“粮袋子”!斗门区2800亩撂荒地复耕复种大豆
2024-08-11 20:01

撂荒地结出了“金豆子”!初秋时节,斗门区鹤洲北昔日杂草丛生的撂荒地,如今已变成葱绿连片的豆荚田,一株株豆秆上结满了豆荚,喜获丰收。斗门区加强耕地保护,积极开展撂荒地整治,今年全区撂荒地大豆种植面积将达到2800亩。

昔日撂荒地重新焕发生机,斗门区2656亩大豆迎来丰收。

金秋飒爽,豆花飘香。走进葱茏连片的豆荚田,粗壮的豆秆上挂着一簇簇豆荚,长势喜人。期间,农户挥舞着镰刀,抢抓晴好天气收割大豆,田间地头处处呈现出一幅生动的“秋日丰收图”。

昔日撂荒地重新焕发生机,斗门区2656亩大豆迎来丰收。

去年,这里还是荒弃多年的撂荒地,有土壤缺乏肥力、水利设施欠缺等问题。为顺利复耕,斗门区通过“供销社+合作社”的模式,将土地租赁给合作社管理,濠泉蔬菜种植基地负责人梁北泉就是其中之一。

昔日撂荒地重新焕发生机,斗门区2656亩大豆迎来丰收。

“我们是和供销社合作的,承包了600多亩,这里复耕的难点就是要清除杂草。”梁北泉介绍,经过清理、翻耕、平整、垄地……昔日的撂荒地,如今变成丰收在望的良田。此外,梁北泉还引进了亩产高、蛋白质含量高,适应性更强的华夏22号大豆,进行精细化种植。“华夏22号就是非转基因的一个豆种,抗病能力较强,蛋白含量方面也较高,预计亩产有300多斤。”梁北泉表示。     

鹤洲北撂荒地喜获丰收是斗门区整治拓荒地、推进复耕复种的一个缩影。民以食为天,农以粮为本。为落实严守耕地红线,确保粮食播种面积稳定的总要求,近年来,斗门区加强耕地保护,积极开展撂荒地整治,充分挖掘耕地潜力,同时因地制宜选择复耕复种农作物品种,对基本农田撂荒地做到应种尽种,让“沉睡”土地变成“粮袋子”。       

“鹤洲北一共种了2656亩大豆,加上其他镇街的种植亩数,预计全区大豆种植面积将达到2800亩,能够超额完成任务。”斗门区农业农村局生产股股长曾芳表示。

文字:张帆 图片:梁冠贤 编辑:古春婷 责任编辑:彭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