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新观察丨莫将暑假变成孩子的“第三学期”

今年7月24日是“双减”政策实施三周年。三年间,教育部门和学校通过提高作业管理水平、提高课后服务水平、强化校外培训机构监管等举措,有效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过重作业负担、校外培训负担、家庭教育支出以及家长相应精力负担,“双减”工作成效显著。为巩固“双减”工作成果,切实减轻中小学生的校外培训负担,让孩子们度过一个安全、健康、充实、快乐的暑假,7月6日,珠海市教育局发布了“关于暑假期间校外培训致家长的一封信”。

然而,今年暑假刚开始,各大网络平台上就有一些关于孩子暑假不出去玩,而是在家学习的视频,引发了网友的广泛关注。假期本是孩子们释放学习压力,学习课外知识,提升社会认识和自我认识的最好阶段,对于部分孩子们“超纲超标学习”甚至将暑假变成“第三学期”的行为,我们应该如何看待?在落实“双减”过程中,如何推动各项政策落地执行,从深层次铲除教育焦虑的“土壤”,减去家长和学生过重的负担,促使教育回归本真?本期《民生新观察》,邀请珠海市教育系统媒体监督员、南方日报记者冉小平,珠海传媒集团首席评论员李勇智,共同探讨如何为孩子减负。

珠海传媒集团首席评论员李勇智(左)珠海市教育系统媒体监督员、南方日报记者冉小平(中)

孩子们的暑假补习计划

暑假前,记者随机走访珠海多所中小学发现,许多孩子都有自己的暑期补习计划。

一名学生表示,暑假他要去他舅舅家和表妹好好玩一下,但在舅舅家顺便也要把暑假作业做完,然后回到珠海就可以跟朋友们一起去骑车玩了。而另一名同学则表示,他会培养一个兴趣爱好,他比较喜欢编程,暑期将去上一个编程课。

一名小学六年级学生则表示,他一方面要复习巩固小学六年级的知识,另一方面也借来了初中一年级的课本,预习一下初中的知识。

还有一名学生更是表示暑期要学习语文、数学、英语、物理等课程,成绩能提升一点是一点。他说:“提前预习一下,开学压力不会那么大,也是为自己开学之后的成绩提升作一个铺垫。”

“双减”政策实施后,孩子们不用在假期上校外补习班了,然而假期在家“补课”“超纲超标学习”行为却屡见不鲜,这背后的原因有哪些?

孩子补课折射家长的焦虑

假期本是孩子们释放学习压力,学习课外知识,提升社会认识和自我认识的最好阶段,对于部分孩子“超纲超标学习”,甚至将暑假变成“第三学期”的行为,我们应该如何看待?

在落实“双减”过程中,如何推动各项政策落地执行,从深层次铲除教育焦虑的“土壤”,减去家长和学生过重的负担,促使教育回归本真?

冉小平认为,部分是家长给孩子增添的一些负担,同时是孩子没有自主性,导致家长让孩子学什么,孩子就得被迫去接受。这实际上更多的是家长的焦虑在蔓延。

冉小平表示,其实补课有两种情况:一是补过去不会的;二是超前学习。补课潮补的是什么,如果是单纯的文化知识学习,补课太多对孩子可能还是一种伤害。补学科知识这块,缺少与真实场景交流,面对的是题海,感受不到复杂且精彩的真实世界。往年对高分考生采访很多,其实高分生,补课的并不多。如果补的是兴趣、爱好,在孩子能接受的范围内,应该多做。

冉小平认为,补课之所以居高不下,一是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态,二是假期孩子没处去的实际困难。孩子年龄小,尚没有能力自己出门玩。父母多是上班族,又没办法照看。有些时候用补习班来填充。现在学校、社区也有一些“带娃”班,已经很好,但与群众的需求还有差距。

李勇智认为,虽然现在一直在减负,但是减负和家长的经济压力、和家长希望孩子通过学习来改变命运的期望还是有落差的。因此,需要形成一种多方成才的机制,才能减少家长的焦虑。

冉小平认为,减负,谁来减负、给谁减负、减什么负、怎样减负,其实还是得处理好学校、父母和孩子三者之间的关系。

家长要相信自己的孩子,想办法引导孩子培养起学习自律、生活自律,同时多加观察,逐步放手。还有就是尊重孩子,作为家长,要从“我要孩子未来做什么”变成“孩子未来想做什么”,让孩子自己去找寻方向。

李勇智表示,有些孩子成熟得让人心疼,他会不由自主地站在父母的角度去考虑,觉得自己好像学习不好,爸爸妈妈是不是也在担心这个问题。那放假了自己要不要多花点时间学习课内知识,放弃暑假难得的休息时间和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如何“减负”?

“双减”政策落地要久久为功,既关乎教育改革成果,也关乎孩子茁壮成长,如何让减负从“有形”减到“无形”,冉小平建议要注重兴趣培养,志向引领;要为孩子提供适合的成长环境,让孩子往自己感兴趣的方向发展。

李勇智认为,家长要与时俱进,要不断地学习,要了解当今的学习和就业的环境已发生了很大变化,要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找到一条适合自己孩子走的路。要把自己强加给孩子的想法减掉,让孩子按自己想发展的样子努力,这样孩子在成长过程中肯定会减少很多的压力和负担,真正让孩子快乐健康成长。

文字:康振华 图片:吴长赋 编辑:梁蔼欣 责任编辑:彭晶
民生新观察丨莫将暑假变成孩子的“第三学期”

今年7月24日是“双减”政策实施三周年。三年间,教育部门和学校通过提高作业管理水平、提高课后服务水平、强化校外培训机构监管等举措,有效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过重作业负担、校外培训负担、家庭教育支出以及家长相应精力负担,“双减”工作成效显著。为巩固“双减”工作成果,切实减轻中小学生的校外培训负担,让孩子们度过一个安全、健康、充实、快乐的暑假,7月6日,珠海市教育局发布了“关于暑假期间校外培训致家长的一封信”。

然而,今年暑假刚开始,各大网络平台上就有一些关于孩子暑假不出去玩,而是在家学习的视频,引发了网友的广泛关注。假期本是孩子们释放学习压力,学习课外知识,提升社会认识和自我认识的最好阶段,对于部分孩子们“超纲超标学习”甚至将暑假变成“第三学期”的行为,我们应该如何看待?在落实“双减”过程中,如何推动各项政策落地执行,从深层次铲除教育焦虑的“土壤”,减去家长和学生过重的负担,促使教育回归本真?本期《民生新观察》,邀请珠海市教育系统媒体监督员、南方日报记者冉小平,珠海传媒集团首席评论员李勇智,共同探讨如何为孩子减负。

珠海传媒集团首席评论员李勇智(左)珠海市教育系统媒体监督员、南方日报记者冉小平(中)

孩子们的暑假补习计划

暑假前,记者随机走访珠海多所中小学发现,许多孩子都有自己的暑期补习计划。

一名学生表示,暑假他要去他舅舅家和表妹好好玩一下,但在舅舅家顺便也要把暑假作业做完,然后回到珠海就可以跟朋友们一起去骑车玩了。而另一名同学则表示,他会培养一个兴趣爱好,他比较喜欢编程,暑期将去上一个编程课。

一名小学六年级学生则表示,他一方面要复习巩固小学六年级的知识,另一方面也借来了初中一年级的课本,预习一下初中的知识。

还有一名学生更是表示暑期要学习语文、数学、英语、物理等课程,成绩能提升一点是一点。他说:“提前预习一下,开学压力不会那么大,也是为自己开学之后的成绩提升作一个铺垫。”

“双减”政策实施后,孩子们不用在假期上校外补习班了,然而假期在家“补课”“超纲超标学习”行为却屡见不鲜,这背后的原因有哪些?

孩子补课折射家长的焦虑

假期本是孩子们释放学习压力,学习课外知识,提升社会认识和自我认识的最好阶段,对于部分孩子“超纲超标学习”,甚至将暑假变成“第三学期”的行为,我们应该如何看待?

在落实“双减”过程中,如何推动各项政策落地执行,从深层次铲除教育焦虑的“土壤”,减去家长和学生过重的负担,促使教育回归本真?

冉小平认为,部分是家长给孩子增添的一些负担,同时是孩子没有自主性,导致家长让孩子学什么,孩子就得被迫去接受。这实际上更多的是家长的焦虑在蔓延。

冉小平表示,其实补课有两种情况:一是补过去不会的;二是超前学习。补课潮补的是什么,如果是单纯的文化知识学习,补课太多对孩子可能还是一种伤害。补学科知识这块,缺少与真实场景交流,面对的是题海,感受不到复杂且精彩的真实世界。往年对高分考生采访很多,其实高分生,补课的并不多。如果补的是兴趣、爱好,在孩子能接受的范围内,应该多做。

冉小平认为,补课之所以居高不下,一是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态,二是假期孩子没处去的实际困难。孩子年龄小,尚没有能力自己出门玩。父母多是上班族,又没办法照看。有些时候用补习班来填充。现在学校、社区也有一些“带娃”班,已经很好,但与群众的需求还有差距。

李勇智认为,虽然现在一直在减负,但是减负和家长的经济压力、和家长希望孩子通过学习来改变命运的期望还是有落差的。因此,需要形成一种多方成才的机制,才能减少家长的焦虑。

冉小平认为,减负,谁来减负、给谁减负、减什么负、怎样减负,其实还是得处理好学校、父母和孩子三者之间的关系。

家长要相信自己的孩子,想办法引导孩子培养起学习自律、生活自律,同时多加观察,逐步放手。还有就是尊重孩子,作为家长,要从“我要孩子未来做什么”变成“孩子未来想做什么”,让孩子自己去找寻方向。

李勇智表示,有些孩子成熟得让人心疼,他会不由自主地站在父母的角度去考虑,觉得自己好像学习不好,爸爸妈妈是不是也在担心这个问题。那放假了自己要不要多花点时间学习课内知识,放弃暑假难得的休息时间和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如何“减负”?

“双减”政策落地要久久为功,既关乎教育改革成果,也关乎孩子茁壮成长,如何让减负从“有形”减到“无形”,冉小平建议要注重兴趣培养,志向引领;要为孩子提供适合的成长环境,让孩子往自己感兴趣的方向发展。

李勇智认为,家长要与时俱进,要不断地学习,要了解当今的学习和就业的环境已发生了很大变化,要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找到一条适合自己孩子走的路。要把自己强加给孩子的想法减掉,让孩子按自己想发展的样子努力,这样孩子在成长过程中肯定会减少很多的压力和负担,真正让孩子快乐健康成长。

文字:康振华 图片:吴长赋 编辑:梁蔼欣 责任编辑:彭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