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金入海”,珠海还需要怎么做?

“我们公司有1800多亩鱼塘,但是我不知道如何给鱼塘购买合适的保险产品。”想给自家鱼塘买保险的人,是珠海利洋种苗繁育有限公司总经理黄国强。

有同样需求的水产养殖从业者不止他一个。珠海市金湾悦禾渔业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林锦城说,公司主要从事白蚝养殖,目前在一万亩的海域里已投放了600组蚝排,每组蚝排成本约17万元,水产养殖容易受到台风等自然灾害影响,“当下燃眉之急,是投保找不到投保方。”

事实上,珠海已有多家保险公司针对涉海企业专门开发了保险产品。如去年10月,大湾区首单商业性海水亲本鱼保险落地珠海金湾,为当地一家水产养殖企业近2000条亲本鱼提供了风险保障。

显然,涉海企业与金融机构之间,还存在一定的“信息差”,要实现“双向奔赴”,需要更精准的对接。

7月18日,珠海市海洋发展局召开“蓝色金融”专题座谈会,珠海12家涉海企业和19家包括银行和保险在内的金融机构面对面交流,商讨如何为涉海企业更好提供金融支持,让产业链与资金链“对上号,接上头”,为珠海海洋经济注入“金融活水”。

桂山大小蜘洲网箱养殖场(资料图 李建束/摄)

金融赋能海洋产业作用明显

珠海拥有9348平方公里海域、262个海岛,辽阔的海域孕育了丰富的海洋资源,经略海洋大有可为。大力发展海洋经济,离不开金融机构的支持,加大对涉海企业的金融支持,畅通资金流转,降低融资成本,才能更好助力海洋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据了解,为助力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珠海多家金融机构近年来面向海洋产业领域,推出了一批具有创新意义的金融产品。

近年来,我市海洋牧场保持持续增长的势头,水产养殖企业的深海养殖设施多分布在开放海域,受台风等自然灾害因素影响较大,且深海网箱建造成本高,一旦发生灾害,养殖业务将面临严重的经济损失。

针对这一难题,多家保险机构推出了海洋牧场养殖风力指数保险。据介绍,养殖户只需缴纳40%的保费,剩余60%的保费由市区财政补贴,就可以享受到100%的保障。2023年9月2日,因台风“苏拉”风力值触发合同约定的理赔条件,珠海市新平茂渔业有限公司收到国寿财险珠海中心支公司的预赔款120万元,帮助农户减灾复产,有力支撑海洋牧场的发展。

在金融信贷方面,我市多家银行目前已推出专属贷款品种帮助海洋经济产业相关个体工商户享受较低的普惠贷款利率、节约融资成本,满足海水养殖及产品深加工、海洋牧场、海岛旅游产业相关企业的多元化、多层次金融需求,提升贷款服务便利度。

目前,不少金融机构的“金融活水”已触达珠海市多家大中小涉海企业,并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在珠海斗门,以“白蕉海鲈”为切入口,多家银行机构针对水产养殖户开发专属信贷产品,解决了个体户资金难题。目前,一条集水产养殖、深加工、仓储冷链等功能,带动粤西区域农产品交易流通的产业链正在加速形成,并逐步延伸至其他海鲜水产、农产品领域。

桂山大小蜘洲网箱养殖场(资料图 李建束/摄)

“引金入海”仍需打通多条渠道

让企业匹配到合适的金融机构,让金融机构找到合适的企业,才能为珠海海洋产业引入更多金融活水,助力“蓝色经济”做大做强。

一方面,要打通各方“信息壁垒”,让数据高效流通。工商银行珠海分行相关负责人建议,逐步搭建涉海产品网上交易平台,畅通销售渠道提供价格波动预警,同时与融资机构共享交易平台上交易数据和支付结算数据,实现平台客户贷款需求与银行产品对接。

邮储银行珠海分行相关负责人建议,银行应与保险机构、专业评估机构等加强合作,并从经营规模从业年限、科学养殖应用等维度,建立涉海产业企业评价标签和体系,为融资机构建立授信模型、制定差异化融资策略提供有效信息支撑。

其次,要加快完善海洋领域相关法律法规。座谈会上,不少金融机构代表表示,目前海洋相关产业法律环境仍有待完善,如涉及海洋相关资产的权属规定,交易性质和规则、估值方式等还不太明确,导致海洋相关资产的抵押、流转存在一定障碍,相关主体享受金融服务存在困难。

另外,部分企业及机构代表还建议,要依托互联网大数据技术,面向海洋经济领域,开发设计更多便捷普惠的金融产品,同时金融机构要加大人才培养力度,不断丰富金融从业人员的知识储备,拓宽知识面, 培养更多“既懂海洋也懂金融”的专业人才。

桂山渔排(资料图 李建束/摄)

政企互动加大支持力度

今年以来,珠海以机构改革为契机,单独成立市海洋发展局,同时优化万山海洋开发试验区管理体制机制,再加上此前组建省内第一家地级市海洋集团,形成“三海联动”发力海洋经济的新格局。

从举办海洋新质生产力暨涉海企业“盘根计划”座谈会,到海洋发展局召开涉海科研平台座谈会,再到本次召开的“蓝色金融”专题座谈会,不难看出,作为今年刚成立的新部门,市海洋发展局正着力打好“企业服务牌”,从“产业、科技、金融”三个维度,逐步构建我市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格局。

一方面,“政府搭台”的作用得到了有效发挥。连场座谈会,大家深入交流,分享信息,汇聚智慧,共同探讨“做好海洋开发这篇大文章”。政府部门、金融机构、科研机构与涉海企业的多方对接更加直接、精准、高效。

在本次座谈会上,市海洋发展局局长扶志表示,希望在场的各大银行和保险机构负责人、客户经理在座谈会后马上和在场企业面对面解答疑问、对接需求,帮助企业解决难题。

另一方面,通过面对面交流,也有助于进一步摸清我市海洋经济、海洋产业的现状与“家底”,发现问题“堵点”。

与国内先进沿海城市相比,珠海海洋经济总量不大,2022年全国海洋生产总值超9万亿元,而珠海海洋产业生产总值仅1000亿元左右,海洋产业基础支撑作用和辐射带动能力较弱,产业链延伸不足,规模小抗风险能力弱,也制约“金融活水”进一步引入。

扶志表示,对于涉海企业中的“可造之才”,政府会进一步做好服务,同时也需要金融机构“高看一眼”,“珠海涉海企业大有可为,我们要挖掘这些高成长企业中的‘寒门贵子’,培育出下一个‘格力’,这需要政府、企业、金融行业的共同参与。”

文字:张伟宁 见习记者 温泳珊 编辑:梁蔼欣 责任编辑:应立枫
“引金入海”,珠海还需要怎么做?
观海融媒 2024-07-20 16:42

“我们公司有1800多亩鱼塘,但是我不知道如何给鱼塘购买合适的保险产品。”想给自家鱼塘买保险的人,是珠海利洋种苗繁育有限公司总经理黄国强。

有同样需求的水产养殖从业者不止他一个。珠海市金湾悦禾渔业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林锦城说,公司主要从事白蚝养殖,目前在一万亩的海域里已投放了600组蚝排,每组蚝排成本约17万元,水产养殖容易受到台风等自然灾害影响,“当下燃眉之急,是投保找不到投保方。”

事实上,珠海已有多家保险公司针对涉海企业专门开发了保险产品。如去年10月,大湾区首单商业性海水亲本鱼保险落地珠海金湾,为当地一家水产养殖企业近2000条亲本鱼提供了风险保障。

显然,涉海企业与金融机构之间,还存在一定的“信息差”,要实现“双向奔赴”,需要更精准的对接。

7月18日,珠海市海洋发展局召开“蓝色金融”专题座谈会,珠海12家涉海企业和19家包括银行和保险在内的金融机构面对面交流,商讨如何为涉海企业更好提供金融支持,让产业链与资金链“对上号,接上头”,为珠海海洋经济注入“金融活水”。

桂山大小蜘洲网箱养殖场(资料图 李建束/摄)

金融赋能海洋产业作用明显

珠海拥有9348平方公里海域、262个海岛,辽阔的海域孕育了丰富的海洋资源,经略海洋大有可为。大力发展海洋经济,离不开金融机构的支持,加大对涉海企业的金融支持,畅通资金流转,降低融资成本,才能更好助力海洋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据了解,为助力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珠海多家金融机构近年来面向海洋产业领域,推出了一批具有创新意义的金融产品。

近年来,我市海洋牧场保持持续增长的势头,水产养殖企业的深海养殖设施多分布在开放海域,受台风等自然灾害因素影响较大,且深海网箱建造成本高,一旦发生灾害,养殖业务将面临严重的经济损失。

针对这一难题,多家保险机构推出了海洋牧场养殖风力指数保险。据介绍,养殖户只需缴纳40%的保费,剩余60%的保费由市区财政补贴,就可以享受到100%的保障。2023年9月2日,因台风“苏拉”风力值触发合同约定的理赔条件,珠海市新平茂渔业有限公司收到国寿财险珠海中心支公司的预赔款120万元,帮助农户减灾复产,有力支撑海洋牧场的发展。

在金融信贷方面,我市多家银行目前已推出专属贷款品种帮助海洋经济产业相关个体工商户享受较低的普惠贷款利率、节约融资成本,满足海水养殖及产品深加工、海洋牧场、海岛旅游产业相关企业的多元化、多层次金融需求,提升贷款服务便利度。

目前,不少金融机构的“金融活水”已触达珠海市多家大中小涉海企业,并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在珠海斗门,以“白蕉海鲈”为切入口,多家银行机构针对水产养殖户开发专属信贷产品,解决了个体户资金难题。目前,一条集水产养殖、深加工、仓储冷链等功能,带动粤西区域农产品交易流通的产业链正在加速形成,并逐步延伸至其他海鲜水产、农产品领域。

桂山大小蜘洲网箱养殖场(资料图 李建束/摄)

“引金入海”仍需打通多条渠道

让企业匹配到合适的金融机构,让金融机构找到合适的企业,才能为珠海海洋产业引入更多金融活水,助力“蓝色经济”做大做强。

一方面,要打通各方“信息壁垒”,让数据高效流通。工商银行珠海分行相关负责人建议,逐步搭建涉海产品网上交易平台,畅通销售渠道提供价格波动预警,同时与融资机构共享交易平台上交易数据和支付结算数据,实现平台客户贷款需求与银行产品对接。

邮储银行珠海分行相关负责人建议,银行应与保险机构、专业评估机构等加强合作,并从经营规模从业年限、科学养殖应用等维度,建立涉海产业企业评价标签和体系,为融资机构建立授信模型、制定差异化融资策略提供有效信息支撑。

其次,要加快完善海洋领域相关法律法规。座谈会上,不少金融机构代表表示,目前海洋相关产业法律环境仍有待完善,如涉及海洋相关资产的权属规定,交易性质和规则、估值方式等还不太明确,导致海洋相关资产的抵押、流转存在一定障碍,相关主体享受金融服务存在困难。

另外,部分企业及机构代表还建议,要依托互联网大数据技术,面向海洋经济领域,开发设计更多便捷普惠的金融产品,同时金融机构要加大人才培养力度,不断丰富金融从业人员的知识储备,拓宽知识面, 培养更多“既懂海洋也懂金融”的专业人才。

桂山渔排(资料图 李建束/摄)

政企互动加大支持力度

今年以来,珠海以机构改革为契机,单独成立市海洋发展局,同时优化万山海洋开发试验区管理体制机制,再加上此前组建省内第一家地级市海洋集团,形成“三海联动”发力海洋经济的新格局。

从举办海洋新质生产力暨涉海企业“盘根计划”座谈会,到海洋发展局召开涉海科研平台座谈会,再到本次召开的“蓝色金融”专题座谈会,不难看出,作为今年刚成立的新部门,市海洋发展局正着力打好“企业服务牌”,从“产业、科技、金融”三个维度,逐步构建我市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格局。

一方面,“政府搭台”的作用得到了有效发挥。连场座谈会,大家深入交流,分享信息,汇聚智慧,共同探讨“做好海洋开发这篇大文章”。政府部门、金融机构、科研机构与涉海企业的多方对接更加直接、精准、高效。

在本次座谈会上,市海洋发展局局长扶志表示,希望在场的各大银行和保险机构负责人、客户经理在座谈会后马上和在场企业面对面解答疑问、对接需求,帮助企业解决难题。

另一方面,通过面对面交流,也有助于进一步摸清我市海洋经济、海洋产业的现状与“家底”,发现问题“堵点”。

与国内先进沿海城市相比,珠海海洋经济总量不大,2022年全国海洋生产总值超9万亿元,而珠海海洋产业生产总值仅1000亿元左右,海洋产业基础支撑作用和辐射带动能力较弱,产业链延伸不足,规模小抗风险能力弱,也制约“金融活水”进一步引入。

扶志表示,对于涉海企业中的“可造之才”,政府会进一步做好服务,同时也需要金融机构“高看一眼”,“珠海涉海企业大有可为,我们要挖掘这些高成长企业中的‘寒门贵子’,培育出下一个‘格力’,这需要政府、企业、金融行业的共同参与。”

文字:张伟宁 见习记者 温泳珊 编辑:梁蔼欣 责任编辑:应立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