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新观察|孩子痴迷“烟卡”怎么办?多措并举,注重引导

近日,小学生们痴迷玩“烟卡”游戏引发关注。所谓“烟卡”,即从卷烟盒上剪下来的烟标,再折叠制作成纸牌大小的卡牌。

连日来,珠海传媒集团记者在调查中了解到,用手将“烟卡”拍翻面来决定输赢,目前在珠海部分小学生中风靡。家里烟盒收集完了,就去垃圾桶里翻;或者去学校附近的小店里买“烟卡”;拥有的“烟卡”品牌价值越高越有面子,使用印刷卡可能没朋友……玩“烟卡”虽不能与吸烟画等号,但学校、家长和社会等各方均呼吁应对该游戏加强引导和监管,让孩子远离“烟卡”,这也正是实践5月31日第37个世界无烟日的主题“保护青少年不受烟草业干扰”的具体表现。

点击观看本期《民生新观察》节目

本期《民生新观察》节目邀请了香洲区凤凰小学副校长王慧杰和珠海传媒集团首席评论员李勇智,走进演播室共同探讨相关话题。

游戏是孩子的必然需求

主持人:在采访中,对于“烟卡”家长也有不同的态度,想先听听二位嘉宾对于“烟卡”这类游戏的态度。

王慧杰:每一种新兴的游戏背后都会有许多深层次的原因。儿童在成长中,游戏是很重要的一种成长方式。鲁迅先生当年在散文《风筝》中这样写道,游戏是儿童最正当的行为,玩具是儿童的天使。所以,这个“烟卡”只是一种游戏形式,他背后其实是孩子成长的一种必然的需求。

我们尊重孩子的天性,但另外一方面也要看到“烟卡”存在的危害和隐患。除了在孩子搜集“烟卡”的这个过程中,他可能接触到一些细菌病毒或者“二手烟”,本身就对身体健康造成一定影响之外,我们更应该警惕“烟卡”对未成年人吸烟的潜在诱导、对学生攀比心理甚至赌博心理的激发。所以在我们学校中,是禁止将“烟卡”带入校园的。

“烟卡”。(视频截图)

李勇智:作为家长,我觉得“烟卡”在低年级学生里比较常见。主要是“烟卡”设计得比较漂亮、孩子们对设计美好的卡片等没有什么抵抗力,这和小孩喜欢玩奥特曼没什么两样。而且“烟卡”得来也不难。

对于小孩来说,这种简单易上手的游戏不仅爱玩,还是孩子之间一种社交的方式。这与女孩跳房子、男孩玩打弹珠等一样。小孩子还有一种从众心理,你在玩,我也要玩,大家在一起玩的时候有更多的话题。这是一个热门的话题,大家都在玩,如果我不玩,可能就与同学们没有共同语言,显得不合群。所以在孩子们之间流行起来就不为怪了。

而对于家长来说,其实家长们并不担心孩子玩游戏,担心的是游戏的工具,而玩“烟卡”游戏背后涉及的是香烟。“香烟+孩子”,等于是热点加热点,大家伙一下子就关注起来。家长们担心孩子玩“烟卡”时间长了,难免会对烟草产品产生好奇、尝试的心理,担心孩子在玩“烟卡”的过程中粘染上吸烟的习惯。

小学生玩“烟卡”。(视频截图)

销售“烟卡”是否违法?

主持人:我们留意到,小学生其实在周边可以很轻松的就能买到“烟卡”,无论是在校园周边的小卖部,还是在网上销售的各种五花八门的“烟卡”,不需要年龄等信息,没有任何门槛,那在线下和网上销售的“烟卡”制品,这些跟香烟有关的周边产品,是否符合《未成年人保护法》及《烟草专卖法》等相关法律规定?

王慧杰:我国法律明确表明向未成年人销售烟草制品是违法行为。“烟卡”是从烟盒剪下来的,是香烟制品的一部分,根据《未成年人保护法》,任何含有烟草商标、标识的制品均不允许向未成年人销售。“烟卡”销售变得泛滥,意味着“烟卡”已从孩子们“自主创造”的游戏工具,变成了一项由利益驱动的“生意”,这本身可能带来一种过度的诱导,催生更多的负面影响;根据《烟草专卖法》相关规定,废旧烟盒剪下的烟盖,也就是孩子们所说的“烟卡”,商家是不得二次销售的;私自将烟草厂家的商标印刷销售,则涉嫌侵权注册商标持有人的合法权益,是一种侵权行为,侵犯他人的注册商标专用权。

李勇智:有的孩子为了买“烟卡”,专门去买烟,甚至是害怕买来的香烟浪费,就去主动尝试吸烟,这个听起来确实有些触目惊心。那孩子在玩“烟卡”的时候,会不会在玩的过程中加深了对烟草品牌的认识,诱发孩子吸烟的行为?因此,对营销“烟卡”的行为,要管起来。如果放任不管,就有可能导致 “烟民”低龄化。而且近年来,中学生吸烟人数比例不小,一方面可能是小时候接触烟草早;另一方面社会的环境影响。因此,为了遏制“烟民”的低龄化,不使孩子受到相应的侵扰,因此对于“烟卡”这个看似不起眼的问题,是我们应该重视起来的问题。

疏堵结合 积极引导

主持人:其实说到底,前一阵有盘串、萝卜刀,现在有“烟卡”,都是孩子找到的一些互动或解压的游戏方式,都折射出孩子们对简单游戏互动的渴望。作为学校和家庭,我们又该如何引导孩子们积极参与健康的游戏活动?

王慧杰:在监管“烟卡”这件事上,我们还是得疏堵结合,与其各种围堵,还不如积极的引导孩子正面认识。

一方面,在观念上,要明确放权不是放任。学校要关注孩子带“烟卡”、玩“烟卡”的情况。家长更是孩子教育的第一责任人,了解他们的动向,遏制不良倾向,立规矩、防沉迷,更不建议主动给孩子玩“烟卡”创造条件。

另一方面,在方法上,对“烟卡”的监管不能太生硬,容易引发学生的逆反心理,你越不给孩子就越想玩,所以还是得让孩子从内心中认同和接受,引导他们正面认识。我们有些班级的班主任,看到班级有孩子扎堆玩“烟卡”,也会以班会课的方式和孩子们开展讨论“大家为何喜欢玩烟卡?”“玩烟卡的隐患有哪些?”“可以通过哪些方式将“烟卡”改良成更适合大家的游戏?”从观念上去改变,从活动上去调整。

最后,我想我们还得从孩子成长更长远的角度来看待。“烟卡”游戏背后的“赌博行为”其实是一种“即时满足”。“即时满足”就是当下、眼前马上就能兑现的快乐和期待,而不是等待别人满足自己的期待。它一度被心理学界认为是“让人嗨起来的动机心理学”。“烟卡”游戏的即时快乐,可能会让孩子们忽略了更有意义的事情。所以,找到短期快乐与长期利益之间的平衡才是至关重要的。我们应有意识地引领孩子走到户外,参与到羽毛球、足球等有益身心健康的活动中,参与到亲子阅读等活动中,激发他们更多的兴趣爱好,开创更多有益身心的游戏,让他们在探索与实践中学会“玩”的艺术。

李勇智:对于销售“烟卡”这样的灰色行为,市场监管部门甚至包括烟草专卖部门,是不是可以进行执法、巡查,对于打擦边球的行为,是不是可以严格制止。严格制止不是因为小孩喜欢玩“烟卡”,而是因为印制“烟卡”是违反相关法律的。而对小孩玩“烟卡”行为,应该以疏导为主,而不能一禁了之。而应该引导孩子去玩一些健康的游戏和运动。

文字:康振华 图片:吴长赋 编辑:张文单 责任编辑:丹梅
民生新观察|孩子痴迷“烟卡”怎么办?多措并举,注重引导
观海融媒 2024-05-30 21:07

近日,小学生们痴迷玩“烟卡”游戏引发关注。所谓“烟卡”,即从卷烟盒上剪下来的烟标,再折叠制作成纸牌大小的卡牌。

连日来,珠海传媒集团记者在调查中了解到,用手将“烟卡”拍翻面来决定输赢,目前在珠海部分小学生中风靡。家里烟盒收集完了,就去垃圾桶里翻;或者去学校附近的小店里买“烟卡”;拥有的“烟卡”品牌价值越高越有面子,使用印刷卡可能没朋友……玩“烟卡”虽不能与吸烟画等号,但学校、家长和社会等各方均呼吁应对该游戏加强引导和监管,让孩子远离“烟卡”,这也正是实践5月31日第37个世界无烟日的主题“保护青少年不受烟草业干扰”的具体表现。

点击观看本期《民生新观察》节目

本期《民生新观察》节目邀请了香洲区凤凰小学副校长王慧杰和珠海传媒集团首席评论员李勇智,走进演播室共同探讨相关话题。

游戏是孩子的必然需求

主持人:在采访中,对于“烟卡”家长也有不同的态度,想先听听二位嘉宾对于“烟卡”这类游戏的态度。

王慧杰:每一种新兴的游戏背后都会有许多深层次的原因。儿童在成长中,游戏是很重要的一种成长方式。鲁迅先生当年在散文《风筝》中这样写道,游戏是儿童最正当的行为,玩具是儿童的天使。所以,这个“烟卡”只是一种游戏形式,他背后其实是孩子成长的一种必然的需求。

我们尊重孩子的天性,但另外一方面也要看到“烟卡”存在的危害和隐患。除了在孩子搜集“烟卡”的这个过程中,他可能接触到一些细菌病毒或者“二手烟”,本身就对身体健康造成一定影响之外,我们更应该警惕“烟卡”对未成年人吸烟的潜在诱导、对学生攀比心理甚至赌博心理的激发。所以在我们学校中,是禁止将“烟卡”带入校园的。

“烟卡”。(视频截图)

李勇智:作为家长,我觉得“烟卡”在低年级学生里比较常见。主要是“烟卡”设计得比较漂亮、孩子们对设计美好的卡片等没有什么抵抗力,这和小孩喜欢玩奥特曼没什么两样。而且“烟卡”得来也不难。

对于小孩来说,这种简单易上手的游戏不仅爱玩,还是孩子之间一种社交的方式。这与女孩跳房子、男孩玩打弹珠等一样。小孩子还有一种从众心理,你在玩,我也要玩,大家在一起玩的时候有更多的话题。这是一个热门的话题,大家都在玩,如果我不玩,可能就与同学们没有共同语言,显得不合群。所以在孩子们之间流行起来就不为怪了。

而对于家长来说,其实家长们并不担心孩子玩游戏,担心的是游戏的工具,而玩“烟卡”游戏背后涉及的是香烟。“香烟+孩子”,等于是热点加热点,大家伙一下子就关注起来。家长们担心孩子玩“烟卡”时间长了,难免会对烟草产品产生好奇、尝试的心理,担心孩子在玩“烟卡”的过程中粘染上吸烟的习惯。

小学生玩“烟卡”。(视频截图)

销售“烟卡”是否违法?

主持人:我们留意到,小学生其实在周边可以很轻松的就能买到“烟卡”,无论是在校园周边的小卖部,还是在网上销售的各种五花八门的“烟卡”,不需要年龄等信息,没有任何门槛,那在线下和网上销售的“烟卡”制品,这些跟香烟有关的周边产品,是否符合《未成年人保护法》及《烟草专卖法》等相关法律规定?

王慧杰:我国法律明确表明向未成年人销售烟草制品是违法行为。“烟卡”是从烟盒剪下来的,是香烟制品的一部分,根据《未成年人保护法》,任何含有烟草商标、标识的制品均不允许向未成年人销售。“烟卡”销售变得泛滥,意味着“烟卡”已从孩子们“自主创造”的游戏工具,变成了一项由利益驱动的“生意”,这本身可能带来一种过度的诱导,催生更多的负面影响;根据《烟草专卖法》相关规定,废旧烟盒剪下的烟盖,也就是孩子们所说的“烟卡”,商家是不得二次销售的;私自将烟草厂家的商标印刷销售,则涉嫌侵权注册商标持有人的合法权益,是一种侵权行为,侵犯他人的注册商标专用权。

李勇智:有的孩子为了买“烟卡”,专门去买烟,甚至是害怕买来的香烟浪费,就去主动尝试吸烟,这个听起来确实有些触目惊心。那孩子在玩“烟卡”的时候,会不会在玩的过程中加深了对烟草品牌的认识,诱发孩子吸烟的行为?因此,对营销“烟卡”的行为,要管起来。如果放任不管,就有可能导致 “烟民”低龄化。而且近年来,中学生吸烟人数比例不小,一方面可能是小时候接触烟草早;另一方面社会的环境影响。因此,为了遏制“烟民”的低龄化,不使孩子受到相应的侵扰,因此对于“烟卡”这个看似不起眼的问题,是我们应该重视起来的问题。

疏堵结合 积极引导

主持人:其实说到底,前一阵有盘串、萝卜刀,现在有“烟卡”,都是孩子找到的一些互动或解压的游戏方式,都折射出孩子们对简单游戏互动的渴望。作为学校和家庭,我们又该如何引导孩子们积极参与健康的游戏活动?

王慧杰:在监管“烟卡”这件事上,我们还是得疏堵结合,与其各种围堵,还不如积极的引导孩子正面认识。

一方面,在观念上,要明确放权不是放任。学校要关注孩子带“烟卡”、玩“烟卡”的情况。家长更是孩子教育的第一责任人,了解他们的动向,遏制不良倾向,立规矩、防沉迷,更不建议主动给孩子玩“烟卡”创造条件。

另一方面,在方法上,对“烟卡”的监管不能太生硬,容易引发学生的逆反心理,你越不给孩子就越想玩,所以还是得让孩子从内心中认同和接受,引导他们正面认识。我们有些班级的班主任,看到班级有孩子扎堆玩“烟卡”,也会以班会课的方式和孩子们开展讨论“大家为何喜欢玩烟卡?”“玩烟卡的隐患有哪些?”“可以通过哪些方式将“烟卡”改良成更适合大家的游戏?”从观念上去改变,从活动上去调整。

最后,我想我们还得从孩子成长更长远的角度来看待。“烟卡”游戏背后的“赌博行为”其实是一种“即时满足”。“即时满足”就是当下、眼前马上就能兑现的快乐和期待,而不是等待别人满足自己的期待。它一度被心理学界认为是“让人嗨起来的动机心理学”。“烟卡”游戏的即时快乐,可能会让孩子们忽略了更有意义的事情。所以,找到短期快乐与长期利益之间的平衡才是至关重要的。我们应有意识地引领孩子走到户外,参与到羽毛球、足球等有益身心健康的活动中,参与到亲子阅读等活动中,激发他们更多的兴趣爱好,开创更多有益身心的游戏,让他们在探索与实践中学会“玩”的艺术。

李勇智:对于销售“烟卡”这样的灰色行为,市场监管部门甚至包括烟草专卖部门,是不是可以进行执法、巡查,对于打擦边球的行为,是不是可以严格制止。严格制止不是因为小孩喜欢玩“烟卡”,而是因为印制“烟卡”是违反相关法律的。而对小孩玩“烟卡”行为,应该以疏导为主,而不能一禁了之。而应该引导孩子去玩一些健康的游戏和运动。

文字:康振华 图片:吴长赋 编辑:张文单 责任编辑:丹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