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0多个日夜记录,
首部8k拍摄、4k制作
大型生态纪录片
《中华白海豚》
在央视播出!
同时,在各大网络平台刷屏,
#纪录片中华白海豚#这一微博话题
阅读量达到4.7亿。
伶仃洋上泛着斑斓星光,
中华白海豚畅游蓝天碧海之间,
这是一段
“海上大熊猫”的生命之旅,
也是粤港澳大湾区与
中华白海豚和谐共生的故事。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深入探寻中国东南沿海中华白海豚栖息地的生态价值、科研价值和科普价值,讲好粤港澳大湾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故事,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社教节目中心、广东广播电视台、珠海传媒集团联合摄制的大型生态纪录片《中华白海豚》于5月22日、5月23日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科教频道首播,将于6月5日、6月6日在总台社会与法频道21:50档重播。
同时,总台CGTN英、西、法、阿、俄五个语种电视频道及多语种网页、客户端也同步播出该片多语种国际版并向全球推送。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该纪录片是中宣部
2023年“纪录中国”传播工程项目,
分上下两集,
全景记录了中华白海豚的
生活环境、成长轨迹、繁衍历程,
讲述了粤港澳大湾区在
贯彻落实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实践中,
拯救中华白海豚、
守护中华民族美丽家园的
生动故事。
点击观看视频
▽▽▽
历时三年
记录中华白海豚的珍贵瞬间
珠江口生活着超过2000头中华白海豚,拥有最大的中华白海豚种群,是全球最大的中华白海豚栖息地。
纪录片中,有白海豚母亲养育幼豚的智慧与艰辛、有人类与白海豚的亲密互动、有中外生物学家几十年如一日的坚持不懈……8K超高清镜头拍摄的中华白海豚,光滑的脊背闪闪发亮,“嗤嗤”地露头换气形成一个小喷泉,翻转竞越、萌趣可爱,让人一见难忘。这些真实、美丽、生动的中华白海豚生活镜头,让观众深刻体会这片栖息地的生命律动和鲜明的生态底色。
作为首部以中华白海豚为题材的大型生态纪录片,“主角”白海豚“点点”贯穿始终,镜头聚焦它的成长轨迹、繁衍历程、家族兴衰等,并配合以客观环境、共生伙伴、生存危机的展现,以极致的视听语言艺术,饱含真情的人文讲述,充满治愈力量的珍贵画面,系统、全面、生动地展示粤港澳大湾区生物多样性保护取得的长足进展,带领观众以全新视角看全球最大中华白海豚栖息地。
纪录片整体创作历时三年,该片拍摄的难点在于生活在珠江口的中华白海豚活动海域范围广、敏感性极强、每次出水时间仅2-3秒,而水下能见度低、珠江口海况复杂等客观因素也给摄制组带来了不少挑战。
三年间,摄制组在珠江口静静蹲守,用镜头捕捉海天之间四季轮转的极致景色,记录了中华白海豚的繁衍生息,讲述这片海洋里万物生灵的动人故事,在日复一日的积累下,记录了许多珍贵画面。
摄制组首次在海上使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五轴稳定陀螺仪开展水上、水下、动态、静态等多种状态的拍摄,通过高科技交互式摄影控制系统、延时摄影、造景摄影、无人机拍摄、微距拍摄等特殊拍摄手法,精密捕捉白海豚眼神、身型、跃起姿态等细节场景,带给观众更加精致、震撼的视觉体验。
跨界合作
书写中华白海豚的国际故事
该片由央视著名纪录片导演闫东担任总导演,由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纪录电影《港珠澳大桥》原班人马倾力打造。为保证纪录片品质,摄制组多次与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水生野生动物保护分会、中国科学院以及沿海各保护区等多家权威部门、科研机构和高校进行深度交流,以确保影片内容在丰富多元的基础上更加专业权威。
整部纪录片分上下集,采用4K制作、中英文对照,每集50分钟,除了保持纪录片原有的画面效果外,还采用了情景演绎、角色旁白、纪实跟拍、政论评述等多种表现手法,通过拟人化的叙事手法、生动感人的细节,温情脉脉地引导观众走进中华白海豚的世界。
该片将史料记载、专家研判和实地探访相结合,上集围绕“点点”的新生,溯源了中华白海豚从哪里来?又会到哪里去?以及它们所面临的各种生存危机。并配以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研究员王克雄的分析讲述、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的调查研究,珠海淇澳岛的渔民与海豚们的默契相伴,香港著名设计师韩秉华选择白海豚作为回归吉祥物的故事等。此外,还讲述了中山大学海洋科学学院教授吴玉萍与团队将白海豚“老白”的细胞、遗传资源永远地保存下来的故事,“老白”的活体细胞帮助团队建立了国际领先的中华白海豚体外细胞模型,为人类更好地理解生态系统的运作和保护濒危物种做出了巨大贡献。
下集聚焦粤港澳大湾区城市如何在发展海洋经济的同时,为白海豚打造更优质的生存环境。包括在港珠澳大桥建设过程中,人们为保障白海豚的生存空间所作出的努力,实现“白海豚不搬家”的建设承诺;阳江核电站的建成为白海豚提供了栖息的港湾;还有从山东“南漂”至广东的山东大学海洋学院科考队的艰辛探索,以及人类对白海豚采取的各项保护措施等,包括广东珠江口中华白海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率先建成了电子围栏系统,拥有无人机监控、声呐探测等技术手段,对有效管理整个保护区范围内的船艇提供了执法依据。
整部纪录片饱含人文情怀,充满艺术构思,在纪实性的影像故事里洋溢着浪漫主义色彩,从感性到理性的故事讲述、分析,将思想性、科普性、前沿性相结合,通过凝练的思想价值、丰厚的学术价值、独特的影像价值,集中呈现了中华白海豚的独特、稀缺、神秘,以及粤港澳大湾区对中华白海豚的研究与保护成果。
《中华白海豚》以国际化的视觉语言,鲜活生动的中华白海豚故事,向世界传播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文明理念,为共建美丽家园贡献中国智慧、中国方案。
《中华白海豚》在央视首播后,
这一珍稀海洋生物
在不同水域嬉戏的身影和
生存状态不仅让观众沉醉,
也在从事中华白海豚
科研、救护、科普的工作者中
引发热议。
观众:
画面精美,前沿客观
“我们从事中华白海豚保护工作,经常到海上进行拍摄和照相,深知这些画面来之不易。整个片子的画面都体现了拍摄团队的辛勤付出,以及高科技在拍摄中的应用。有些画面,即使我们长期出海,一年也难得一见。如此精美的画面能够呈现给观众,确实非常难得。该纪录片的叙述方式有别于以往的科普或宣教片。它通过主线串联多个小故事,给人一种很温暖的感觉。观众仿佛陪伴着小海豚一起成长,通过故事了解其生物学信息、习性以及目前面临的问题。这种方式代入感非常强,更容易让大家接受并了解中华白海豚。我觉得它是一部非常前沿且客观的宣教片。公众通过这部片子可以更容易、更便捷地了解中华白海豚这一物种。只有当大家对这个物种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才能产生主动参与保护的意识。因此,这部片子对中华白海豚的科普、宣传和推广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纪录片深度挖掘了很多关于中华白海豚的史料记录,足见制作团队的严谨,同时也彰显出中国在中华白海豚的保护上有着良好的传统,历来保护投入力度强。而像海豚妈妈驮着一头夭折小海豚的画面,也让观众共情,更真切了解中华白海豚的物种特点。要保护一个物种,首先一定要了解它,而且要科学地去了解它。以往不少公众有保护和救助的意识,但是救助方法不太科学,不但不能达到救助目的,有时候还给它带来二次伤害。所以这样增强公众认知、制作精良的纪录片的推出尤为及时。”
“中华白海豚的栖息地和港口码头、海上航线、捕捞养殖区等人类活动的密集区域高度重叠,更容易受到海洋污染、船只误伤、渔业误捕及食物短缺等因素的威胁。纪录片反映出通过有效的治理,在经济高度发达的沿海地区,人与濒危野生动物、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情况是可以实现的。”
“观看纪录片后,我深刻感受到保护生态的重要性。身受重伤却顽强活了20多年、并生下三个孩子的白海豚妈妈“豚坚强”令我动容。我工作和生活所在的桂山岛上,周边海域就是中华白海豚的家园,经常能观察到这些优雅而智慧的生物在碧波荡漾的海面上畅游,它们的存在让这片海域充满了生机与活力。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积极宣传保护中华白海豚的重要性,倡导大家共同参与到保护海洋海岛生态环境的行动中来,把桂山镇打造成为广东省最美海岛小镇,让中华白海豚能够在桂山海域中安全、自由地生活。”
网友呼吁:
一起参与动物保护工作
在微博平台上,
有关中华白海豚的话题
备受网友关注。
#纪录片中华白海豚#这一话题
阅读量达到4.7亿;
#白海豚妈妈驮着夭折宝宝
游了5天#话题
阅读量达到3950.7万,
并上了微博热搜;
#全球最大白海豚栖息地
就在珠江口#话题
阅读量1829.1万;
#中华白海豚干饭前
一套小连招#话题
阅读量640.4万……
“央视新闻”微博、视频号还发布了
“白海豚妈妈驮着夭折宝宝游了5天”
相关视频,
这一幕让网友泪目、揪心,
他们呼吁更多的青年,
能参与到动物保护的工作中来。
点击观看视频
▽▽
网友在微博留言↓
此外,
还有不少网友表示,
曾亲眼见过中华白海豚,
我们要好好珍惜大自然
赋予的珍宝。
网友在微信公众号留言↓
没有标准答案,
生命复杂而珍贵,
尊重和爱护它们
就是在保护我们的未来。
期待这部具有国际视野的影片,
能充分向世界讲好
中国保护海洋生态的生动故事,
唤起大家保护地球家园的意识。
美好生活的蓝图,
由人与自然共同绘就。
1000多个日夜记录,
首部8k拍摄、4k制作
大型生态纪录片
《中华白海豚》
在央视播出!
同时,在各大网络平台刷屏,
#纪录片中华白海豚#这一微博话题
阅读量达到4.7亿。
伶仃洋上泛着斑斓星光,
中华白海豚畅游蓝天碧海之间,
这是一段
“海上大熊猫”的生命之旅,
也是粤港澳大湾区与
中华白海豚和谐共生的故事。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深入探寻中国东南沿海中华白海豚栖息地的生态价值、科研价值和科普价值,讲好粤港澳大湾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故事,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社教节目中心、广东广播电视台、珠海传媒集团联合摄制的大型生态纪录片《中华白海豚》于5月22日、5月23日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科教频道首播,将于6月5日、6月6日在总台社会与法频道21:50档重播。
同时,总台CGTN英、西、法、阿、俄五个语种电视频道及多语种网页、客户端也同步播出该片多语种国际版并向全球推送。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该纪录片是中宣部
2023年“纪录中国”传播工程项目,
分上下两集,
全景记录了中华白海豚的
生活环境、成长轨迹、繁衍历程,
讲述了粤港澳大湾区在
贯彻落实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实践中,
拯救中华白海豚、
守护中华民族美丽家园的
生动故事。
点击观看视频
▽▽▽
历时三年
记录中华白海豚的珍贵瞬间
珠江口生活着超过2000头中华白海豚,拥有最大的中华白海豚种群,是全球最大的中华白海豚栖息地。
纪录片中,有白海豚母亲养育幼豚的智慧与艰辛、有人类与白海豚的亲密互动、有中外生物学家几十年如一日的坚持不懈……8K超高清镜头拍摄的中华白海豚,光滑的脊背闪闪发亮,“嗤嗤”地露头换气形成一个小喷泉,翻转竞越、萌趣可爱,让人一见难忘。这些真实、美丽、生动的中华白海豚生活镜头,让观众深刻体会这片栖息地的生命律动和鲜明的生态底色。
作为首部以中华白海豚为题材的大型生态纪录片,“主角”白海豚“点点”贯穿始终,镜头聚焦它的成长轨迹、繁衍历程、家族兴衰等,并配合以客观环境、共生伙伴、生存危机的展现,以极致的视听语言艺术,饱含真情的人文讲述,充满治愈力量的珍贵画面,系统、全面、生动地展示粤港澳大湾区生物多样性保护取得的长足进展,带领观众以全新视角看全球最大中华白海豚栖息地。
纪录片整体创作历时三年,该片拍摄的难点在于生活在珠江口的中华白海豚活动海域范围广、敏感性极强、每次出水时间仅2-3秒,而水下能见度低、珠江口海况复杂等客观因素也给摄制组带来了不少挑战。
三年间,摄制组在珠江口静静蹲守,用镜头捕捉海天之间四季轮转的极致景色,记录了中华白海豚的繁衍生息,讲述这片海洋里万物生灵的动人故事,在日复一日的积累下,记录了许多珍贵画面。
摄制组首次在海上使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五轴稳定陀螺仪开展水上、水下、动态、静态等多种状态的拍摄,通过高科技交互式摄影控制系统、延时摄影、造景摄影、无人机拍摄、微距拍摄等特殊拍摄手法,精密捕捉白海豚眼神、身型、跃起姿态等细节场景,带给观众更加精致、震撼的视觉体验。
跨界合作
书写中华白海豚的国际故事
该片由央视著名纪录片导演闫东担任总导演,由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纪录电影《港珠澳大桥》原班人马倾力打造。为保证纪录片品质,摄制组多次与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水生野生动物保护分会、中国科学院以及沿海各保护区等多家权威部门、科研机构和高校进行深度交流,以确保影片内容在丰富多元的基础上更加专业权威。
整部纪录片分上下集,采用4K制作、中英文对照,每集50分钟,除了保持纪录片原有的画面效果外,还采用了情景演绎、角色旁白、纪实跟拍、政论评述等多种表现手法,通过拟人化的叙事手法、生动感人的细节,温情脉脉地引导观众走进中华白海豚的世界。
该片将史料记载、专家研判和实地探访相结合,上集围绕“点点”的新生,溯源了中华白海豚从哪里来?又会到哪里去?以及它们所面临的各种生存危机。并配以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研究员王克雄的分析讲述、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的调查研究,珠海淇澳岛的渔民与海豚们的默契相伴,香港著名设计师韩秉华选择白海豚作为回归吉祥物的故事等。此外,还讲述了中山大学海洋科学学院教授吴玉萍与团队将白海豚“老白”的细胞、遗传资源永远地保存下来的故事,“老白”的活体细胞帮助团队建立了国际领先的中华白海豚体外细胞模型,为人类更好地理解生态系统的运作和保护濒危物种做出了巨大贡献。
下集聚焦粤港澳大湾区城市如何在发展海洋经济的同时,为白海豚打造更优质的生存环境。包括在港珠澳大桥建设过程中,人们为保障白海豚的生存空间所作出的努力,实现“白海豚不搬家”的建设承诺;阳江核电站的建成为白海豚提供了栖息的港湾;还有从山东“南漂”至广东的山东大学海洋学院科考队的艰辛探索,以及人类对白海豚采取的各项保护措施等,包括广东珠江口中华白海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率先建成了电子围栏系统,拥有无人机监控、声呐探测等技术手段,对有效管理整个保护区范围内的船艇提供了执法依据。
整部纪录片饱含人文情怀,充满艺术构思,在纪实性的影像故事里洋溢着浪漫主义色彩,从感性到理性的故事讲述、分析,将思想性、科普性、前沿性相结合,通过凝练的思想价值、丰厚的学术价值、独特的影像价值,集中呈现了中华白海豚的独特、稀缺、神秘,以及粤港澳大湾区对中华白海豚的研究与保护成果。
《中华白海豚》以国际化的视觉语言,鲜活生动的中华白海豚故事,向世界传播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文明理念,为共建美丽家园贡献中国智慧、中国方案。
《中华白海豚》在央视首播后,
这一珍稀海洋生物
在不同水域嬉戏的身影和
生存状态不仅让观众沉醉,
也在从事中华白海豚
科研、救护、科普的工作者中
引发热议。
观众:
画面精美,前沿客观
“我们从事中华白海豚保护工作,经常到海上进行拍摄和照相,深知这些画面来之不易。整个片子的画面都体现了拍摄团队的辛勤付出,以及高科技在拍摄中的应用。有些画面,即使我们长期出海,一年也难得一见。如此精美的画面能够呈现给观众,确实非常难得。该纪录片的叙述方式有别于以往的科普或宣教片。它通过主线串联多个小故事,给人一种很温暖的感觉。观众仿佛陪伴着小海豚一起成长,通过故事了解其生物学信息、习性以及目前面临的问题。这种方式代入感非常强,更容易让大家接受并了解中华白海豚。我觉得它是一部非常前沿且客观的宣教片。公众通过这部片子可以更容易、更便捷地了解中华白海豚这一物种。只有当大家对这个物种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才能产生主动参与保护的意识。因此,这部片子对中华白海豚的科普、宣传和推广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纪录片深度挖掘了很多关于中华白海豚的史料记录,足见制作团队的严谨,同时也彰显出中国在中华白海豚的保护上有着良好的传统,历来保护投入力度强。而像海豚妈妈驮着一头夭折小海豚的画面,也让观众共情,更真切了解中华白海豚的物种特点。要保护一个物种,首先一定要了解它,而且要科学地去了解它。以往不少公众有保护和救助的意识,但是救助方法不太科学,不但不能达到救助目的,有时候还给它带来二次伤害。所以这样增强公众认知、制作精良的纪录片的推出尤为及时。”
“中华白海豚的栖息地和港口码头、海上航线、捕捞养殖区等人类活动的密集区域高度重叠,更容易受到海洋污染、船只误伤、渔业误捕及食物短缺等因素的威胁。纪录片反映出通过有效的治理,在经济高度发达的沿海地区,人与濒危野生动物、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情况是可以实现的。”
“观看纪录片后,我深刻感受到保护生态的重要性。身受重伤却顽强活了20多年、并生下三个孩子的白海豚妈妈“豚坚强”令我动容。我工作和生活所在的桂山岛上,周边海域就是中华白海豚的家园,经常能观察到这些优雅而智慧的生物在碧波荡漾的海面上畅游,它们的存在让这片海域充满了生机与活力。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积极宣传保护中华白海豚的重要性,倡导大家共同参与到保护海洋海岛生态环境的行动中来,把桂山镇打造成为广东省最美海岛小镇,让中华白海豚能够在桂山海域中安全、自由地生活。”
网友呼吁:
一起参与动物保护工作
在微博平台上,
有关中华白海豚的话题
备受网友关注。
#纪录片中华白海豚#这一话题
阅读量达到4.7亿;
#白海豚妈妈驮着夭折宝宝
游了5天#话题
阅读量达到3950.7万,
并上了微博热搜;
#全球最大白海豚栖息地
就在珠江口#话题
阅读量1829.1万;
#中华白海豚干饭前
一套小连招#话题
阅读量640.4万……
“央视新闻”微博、视频号还发布了
“白海豚妈妈驮着夭折宝宝游了5天”
相关视频,
这一幕让网友泪目、揪心,
他们呼吁更多的青年,
能参与到动物保护的工作中来。
点击观看视频
▽▽
网友在微博留言↓
此外,
还有不少网友表示,
曾亲眼见过中华白海豚,
我们要好好珍惜大自然
赋予的珍宝。
网友在微信公众号留言↓
没有标准答案,
生命复杂而珍贵,
尊重和爱护它们
就是在保护我们的未来。
期待这部具有国际视野的影片,
能充分向世界讲好
中国保护海洋生态的生动故事,
唤起大家保护地球家园的意识。
美好生活的蓝图,
由人与自然共同绘就。
-我已经到底线啦-
暂时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