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海听涛|向世界展示中国生态文明新图景​——写在大型生态纪录片《中华白海豚》首播之际

在珠江口海域,一座飞架伶仃洋的跨海大桥让世界瞩目;同样在珠江口,一群活泼聪慧的海上精灵也引发着全球关注……这就是港珠澳大桥与中华白海豚!这座目前世界上最长的跨海大桥,这群世界上唯一以“中华”命名的可爱海豚,正以它们的和谐共生,彰显着中国发展与生态并重、建设与保护齐驱的卓越成效。

有这样的感叹,源于大型生态纪录片《中华白海豚》首播的强烈触动。这部纪录片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广东省委宣传部、珠海市委宣传部联合出品,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社教节目中心、广东广播电视台、珠海传媒集团历时三年拍摄,足迹遍及国内外近20个城市,不仅用镜头全景记录了中华白海豚的生活环境、成长轨迹、繁衍历程,还以广阔的国际视野,向世界生动讲述了一个以中华白海豚繁衍生息为主线的中国生态文明故事。

珠江口有着全球最大的中华白海豚栖息地,超过2000头“海上大熊猫”生活在这里,为此设立有全国最大的中华白海豚保护区;珠江口两岸又是粤港澳大湾区发展的核心腹地,肩负着积蓄湾区发展内生动力的重大责任与使命,建设港珠澳大桥,实现珠江口两岸的互联互通,正是加快湾区内部城市融合,促进区域一体化、提升经济和人才交流、增强要素流通的必然要求。一边是备受呵护的“海上国宝”,一边是必须打造的“国之重器”,发展建设与生态保护的矛盾,曾一度让这里成为全球焦点。面对港珠澳大桥如此浩大的世纪工程,中国的建设者们发挥聪明才智,将安全有序高效推进工程施工与保护中华白海豚正常栖息、迁徙不受影响有机融合起来,而后续的建成运营同样如此,成功实现了“大桥通车,白海豚不搬家”的庄重承诺,留下了重大建设与生态保护并行不悖的一桩美谈。

纪录片《中华白海豚》拍摄直至首播的这三年,正是港珠澳大桥逐渐发挥其连接港澳、辐射大湾区作用的关键几年,从大桥穿行的车流、物流与日俱增,大桥口岸通关纪录屡创新高。一座桥、一群豚依偎着和谐共生,打造了一幅可观可赏可感可叹的生态文明新图景。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坚持绿色发展理念,采取的重大举措和取得的历史性成就,都充分展示了我国坚定不移走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道路、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的决心,体现我国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共谋全球可持续发展的大国担当。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惟有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发展才能持续、健康,才能真正推动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桥与豚的和谐共生,只不过是中国坚持绿色发展理念的一个缩影。《中华白海豚》正是用记录的方式,从保护中华白海豚的独特视角,向世界展现了一个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典范,通过中华白海豚的繁衍故事生动诠释了什么才是对自然生态的尊重、什么才是真实的生态中国!

纪录片《中华白海豚》的拍摄播出,是珠海深度挖掘自身海洋文化,借此扩大中华文化影响力的创新性尝试。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积极推动不同文明交流对话,不断扩大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近年来,一批高质量文艺作品、纪录片、文化节目等不断涌现,有力推动了中华民族艺术、非遗文化、传统文艺等走向世界,让世界更好了解中国。珠海拥有丰富的海洋文化、生态资源,立足海洋开展文艺创作也是增强文化自信、有力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的具体体现。同时,珠海已连续承办两届华语纪录电影大会,此次协同央视等共同拍摄制作《中华白海豚》,恰是时机,正当其时,可以继续尝试推出更多有影响力的纪实精品,为更好展现珠海、广东乃至全国的生态文明建设成就,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典范样板注入更有力的文化支撑。

伶仃洋上,长虹卧波;珠江口内,精灵欢腾。中华白海豚与港珠澳大桥的和谐共生,正在粤港澳大湾区这片中国最具活力的区域谱写发展与生态并重的绿色新曲,相信随着更多音符的加入,这首恢弘的生态华章将响彻中国、远播海外!

文字:珠海特区报评论员 编辑:唐祺珍 责任编辑:田海
观海听涛|向世界展示中国生态文明新图景​——写在大型生态纪录片《中华白海豚》首播之际
珠海特区报 2024-05-24 09:31

在珠江口海域,一座飞架伶仃洋的跨海大桥让世界瞩目;同样在珠江口,一群活泼聪慧的海上精灵也引发着全球关注……这就是港珠澳大桥与中华白海豚!这座目前世界上最长的跨海大桥,这群世界上唯一以“中华”命名的可爱海豚,正以它们的和谐共生,彰显着中国发展与生态并重、建设与保护齐驱的卓越成效。

有这样的感叹,源于大型生态纪录片《中华白海豚》首播的强烈触动。这部纪录片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广东省委宣传部、珠海市委宣传部联合出品,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社教节目中心、广东广播电视台、珠海传媒集团历时三年拍摄,足迹遍及国内外近20个城市,不仅用镜头全景记录了中华白海豚的生活环境、成长轨迹、繁衍历程,还以广阔的国际视野,向世界生动讲述了一个以中华白海豚繁衍生息为主线的中国生态文明故事。

珠江口有着全球最大的中华白海豚栖息地,超过2000头“海上大熊猫”生活在这里,为此设立有全国最大的中华白海豚保护区;珠江口两岸又是粤港澳大湾区发展的核心腹地,肩负着积蓄湾区发展内生动力的重大责任与使命,建设港珠澳大桥,实现珠江口两岸的互联互通,正是加快湾区内部城市融合,促进区域一体化、提升经济和人才交流、增强要素流通的必然要求。一边是备受呵护的“海上国宝”,一边是必须打造的“国之重器”,发展建设与生态保护的矛盾,曾一度让这里成为全球焦点。面对港珠澳大桥如此浩大的世纪工程,中国的建设者们发挥聪明才智,将安全有序高效推进工程施工与保护中华白海豚正常栖息、迁徙不受影响有机融合起来,而后续的建成运营同样如此,成功实现了“大桥通车,白海豚不搬家”的庄重承诺,留下了重大建设与生态保护并行不悖的一桩美谈。

纪录片《中华白海豚》拍摄直至首播的这三年,正是港珠澳大桥逐渐发挥其连接港澳、辐射大湾区作用的关键几年,从大桥穿行的车流、物流与日俱增,大桥口岸通关纪录屡创新高。一座桥、一群豚依偎着和谐共生,打造了一幅可观可赏可感可叹的生态文明新图景。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坚持绿色发展理念,采取的重大举措和取得的历史性成就,都充分展示了我国坚定不移走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道路、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的决心,体现我国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共谋全球可持续发展的大国担当。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惟有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发展才能持续、健康,才能真正推动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桥与豚的和谐共生,只不过是中国坚持绿色发展理念的一个缩影。《中华白海豚》正是用记录的方式,从保护中华白海豚的独特视角,向世界展现了一个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典范,通过中华白海豚的繁衍故事生动诠释了什么才是对自然生态的尊重、什么才是真实的生态中国!

纪录片《中华白海豚》的拍摄播出,是珠海深度挖掘自身海洋文化,借此扩大中华文化影响力的创新性尝试。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积极推动不同文明交流对话,不断扩大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近年来,一批高质量文艺作品、纪录片、文化节目等不断涌现,有力推动了中华民族艺术、非遗文化、传统文艺等走向世界,让世界更好了解中国。珠海拥有丰富的海洋文化、生态资源,立足海洋开展文艺创作也是增强文化自信、有力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的具体体现。同时,珠海已连续承办两届华语纪录电影大会,此次协同央视等共同拍摄制作《中华白海豚》,恰是时机,正当其时,可以继续尝试推出更多有影响力的纪实精品,为更好展现珠海、广东乃至全国的生态文明建设成就,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典范样板注入更有力的文化支撑。

伶仃洋上,长虹卧波;珠江口内,精灵欢腾。中华白海豚与港珠澳大桥的和谐共生,正在粤港澳大湾区这片中国最具活力的区域谱写发展与生态并重的绿色新曲,相信随着更多音符的加入,这首恢弘的生态华章将响彻中国、远播海外!

文字:珠海特区报评论员 编辑:唐祺珍 责任编辑:田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