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在“营商”中“赢商” 激发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我们曾去其他城市考察,但最终选择厦门。”在中科海锐(厦门)科技研究院有限公司机加工车间,能“扛”万米深海压力的万米级固体浮力材料一下线,便被装入纸箱发货,交付给客户。看着眼前“热辣滚烫”的生产场景,公司副董事长李辉选笑着说,“来厦门就对了”——这一支撑大国重器的自主创新成果在厦落地转化,从签约到投产仅用了5个月。

一流的营商环境是最好的“梧桐树”、最大的“吸铁石”,是一座城市的核心竞争力。据市发改委介绍,厦门着力打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连续三年在国家发改委营商环境评价中位居前列,18个指标全部获评“全国标杆”,在福建省营商环境监测督导中连续五年排名第一。在“营商”中“赢商”,厦门不断激发和释放着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改革更深入
全国首创改革举措频落地

作为改革开放“排头兵”“试验田”,营商环境的“优等生”,厦门一路稳步前行,不断擦亮特区的金字招牌。

在厦门市委市政府的部署下,厦门市发改委牵头各相关单位扎实推进打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建设各项工作。2023年伴随《厦门市再创营商环境新优势助力企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的实施,厦门营商环境正式进入6.0阶段。

围绕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目标,厦门深入推进改革创新,持续在打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上探索试验、探路先行。推动出台全国首部“多规合一”的地方性法规,为“多规合一”改革落地生根,持续焕发生机提供了有力制度保障;在全国率先打造国际贸易“单一窗口”系统创新平台,实现口岸通关“单证更简、流程更优、效率更高、成本更低”;设立全国首个知识产权司法协同中心,推动形成“全方位”“全流程”“全覆盖”的知识产权快速协同保护机制……以企业需求为导向,厦门持续出台多项全国全省领先的改革创新举措,在多个领域实现领跑,不断激发经营主体活力。

在一次次革故鼎新的征程中,厦门不断向营商环境“最优解”靠近。在第二十三届投洽会首届营商环境论坛上,国家发展改革委营商环境发展促进中心主任吴小雁表示,近年来,厦门充分发挥政策叠加优势,在打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方面探索先行,创造了一系列可复制可推广的重要经验。

服务更精准
积极回应经营主体诉求

经营主体的诉求,就是改革和服务的方向。

“没想到,信用真能‘贷’来‘真金白银’。”厦门恰斯特物流有限公司通过厦门市“信易贷”平台,不用抵押,凭借纳税、信用等情况,获得了35.9万元的“梦想贷”,公司总经理吴钢说:“11部运输车每天都需要现金,这笔贷款,解了我们的燃眉之急。”

聚焦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融资慢问题,厦门率先在全国推出“信易贷”模式,创新开展“首贷”“续贷”服务。截至今年3月底,厦门市“信易贷”平台注册本地企业6.2万家,累计撮合融资1112亿元;首贷续贷服务中心成功授信396笔超10亿元。

“从成长型企业评选到申请贴息手续,再到贴息到账,流程简便、快捷,为政府部门点赞!”在企业交流群里,厦门市鑫金诚装饰材料有限公司等企业纷纷点赞“免申即享”的高效便捷服务。为解决企业反映的涉企政策“申报难”“兑现难”,厦门搭建“免申即享”平台,将企业“上门找政策”变为政府“上门送政策”。截至今年3月底,“免申即享”平台累计完成政策兑现348个,兑现金额超41.53亿元,惠及企业数34042家。

办事更高效
数字赋能提升便利度

“原来办理业务得拿着各种纸质材料,现在只要一部手机就全搞定了,真是太方便了。”近日,一位市民在厦门市政务服务中心办理“医师执业注册”事项时说。这是厦门市拓展电子证照应用场景带来的便利。

厦门全力打造智慧、便捷、高效、优质的政务服务环境,推动“高效办成一件事”,以数字赋能聚力打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

厦门在全国税务系统率先推出“零窗化”智慧办税厅,集“一站式”办理、远程帮办、问办协同、场景交互等创新服务于一体;全国首创“e政务”自助模式,2023年全年业务办理量达202.8万余件,“跨省通办”扩展至12省62地市1700多项外地政务服务事项;全国首创新生儿医保参保报销“秒批”服务,实现费用报销时限由60天压缩至5分钟。

目前,全市政务服务事项承诺办理时限平均压缩至法定时限的9%以内,100%实现“最多跑一趟”,零跑动占比87%,即办件占比80%;“秒批秒办”事项169项,“免证办”事项911项,群众企业有了更多获得感。

一流的营商环境,为厦门高质量发展构筑持久强大的“引力场”。在这里,超90万户商事主体扎根成长,“4+4+6”现代化产业体系积厚成势、加快跃升,“科技集群”“科技强度”两项排名分别提升至全球城市百强榜第80和81位。

数字

厦门连续三年在国家发改委营商环境评价中位居前列,18个指标全部获评“全国标杆”,在福建省营商环境监测督导中连续五年排名第一。

超90万户商事主体在厦门扎根成长,厦门的“科技集群”“科技强度”两项排名分别提升至全球城市百强榜第80和81位。

编辑:黄青芳 责任编辑:田海
厦门:在“营商”中“赢商” 激发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厦门日报 2024-05-23 13:43

“我们曾去其他城市考察,但最终选择厦门。”在中科海锐(厦门)科技研究院有限公司机加工车间,能“扛”万米深海压力的万米级固体浮力材料一下线,便被装入纸箱发货,交付给客户。看着眼前“热辣滚烫”的生产场景,公司副董事长李辉选笑着说,“来厦门就对了”——这一支撑大国重器的自主创新成果在厦落地转化,从签约到投产仅用了5个月。

一流的营商环境是最好的“梧桐树”、最大的“吸铁石”,是一座城市的核心竞争力。据市发改委介绍,厦门着力打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连续三年在国家发改委营商环境评价中位居前列,18个指标全部获评“全国标杆”,在福建省营商环境监测督导中连续五年排名第一。在“营商”中“赢商”,厦门不断激发和释放着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改革更深入
全国首创改革举措频落地

作为改革开放“排头兵”“试验田”,营商环境的“优等生”,厦门一路稳步前行,不断擦亮特区的金字招牌。

在厦门市委市政府的部署下,厦门市发改委牵头各相关单位扎实推进打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建设各项工作。2023年伴随《厦门市再创营商环境新优势助力企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的实施,厦门营商环境正式进入6.0阶段。

围绕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目标,厦门深入推进改革创新,持续在打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上探索试验、探路先行。推动出台全国首部“多规合一”的地方性法规,为“多规合一”改革落地生根,持续焕发生机提供了有力制度保障;在全国率先打造国际贸易“单一窗口”系统创新平台,实现口岸通关“单证更简、流程更优、效率更高、成本更低”;设立全国首个知识产权司法协同中心,推动形成“全方位”“全流程”“全覆盖”的知识产权快速协同保护机制……以企业需求为导向,厦门持续出台多项全国全省领先的改革创新举措,在多个领域实现领跑,不断激发经营主体活力。

在一次次革故鼎新的征程中,厦门不断向营商环境“最优解”靠近。在第二十三届投洽会首届营商环境论坛上,国家发展改革委营商环境发展促进中心主任吴小雁表示,近年来,厦门充分发挥政策叠加优势,在打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方面探索先行,创造了一系列可复制可推广的重要经验。

服务更精准
积极回应经营主体诉求

经营主体的诉求,就是改革和服务的方向。

“没想到,信用真能‘贷’来‘真金白银’。”厦门恰斯特物流有限公司通过厦门市“信易贷”平台,不用抵押,凭借纳税、信用等情况,获得了35.9万元的“梦想贷”,公司总经理吴钢说:“11部运输车每天都需要现金,这笔贷款,解了我们的燃眉之急。”

聚焦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融资慢问题,厦门率先在全国推出“信易贷”模式,创新开展“首贷”“续贷”服务。截至今年3月底,厦门市“信易贷”平台注册本地企业6.2万家,累计撮合融资1112亿元;首贷续贷服务中心成功授信396笔超10亿元。

“从成长型企业评选到申请贴息手续,再到贴息到账,流程简便、快捷,为政府部门点赞!”在企业交流群里,厦门市鑫金诚装饰材料有限公司等企业纷纷点赞“免申即享”的高效便捷服务。为解决企业反映的涉企政策“申报难”“兑现难”,厦门搭建“免申即享”平台,将企业“上门找政策”变为政府“上门送政策”。截至今年3月底,“免申即享”平台累计完成政策兑现348个,兑现金额超41.53亿元,惠及企业数34042家。

办事更高效
数字赋能提升便利度

“原来办理业务得拿着各种纸质材料,现在只要一部手机就全搞定了,真是太方便了。”近日,一位市民在厦门市政务服务中心办理“医师执业注册”事项时说。这是厦门市拓展电子证照应用场景带来的便利。

厦门全力打造智慧、便捷、高效、优质的政务服务环境,推动“高效办成一件事”,以数字赋能聚力打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

厦门在全国税务系统率先推出“零窗化”智慧办税厅,集“一站式”办理、远程帮办、问办协同、场景交互等创新服务于一体;全国首创“e政务”自助模式,2023年全年业务办理量达202.8万余件,“跨省通办”扩展至12省62地市1700多项外地政务服务事项;全国首创新生儿医保参保报销“秒批”服务,实现费用报销时限由60天压缩至5分钟。

目前,全市政务服务事项承诺办理时限平均压缩至法定时限的9%以内,100%实现“最多跑一趟”,零跑动占比87%,即办件占比80%;“秒批秒办”事项169项,“免证办”事项911项,群众企业有了更多获得感。

一流的营商环境,为厦门高质量发展构筑持久强大的“引力场”。在这里,超90万户商事主体扎根成长,“4+4+6”现代化产业体系积厚成势、加快跃升,“科技集群”“科技强度”两项排名分别提升至全球城市百强榜第80和81位。

数字

厦门连续三年在国家发改委营商环境评价中位居前列,18个指标全部获评“全国标杆”,在福建省营商环境监测督导中连续五年排名第一。

超90万户商事主体在厦门扎根成长,厦门的“科技集群”“科技强度”两项排名分别提升至全球城市百强榜第80和81位。

编辑:黄青芳 责任编辑:田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