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漫曦
珠海的树多。
早晨,走出住地,穿过马路,就走进了四五棵大树撑起的一座小广场。树下有七八个老人,分散开,坐在条椅上,享受绿荫下的安逸时光。
一个人,不论啥原因,一旦离开村子,就意味着失去了土地,丢掉了一些向往。一到春天,风沙袭来的时间里,我就想在什么地方种一棵树。在桌面上,比划出一块,这儿能种一棵树;睡在床上,除了做梦,醒着的时候,腾出一块床板,这儿能种一棵树;在心里想到的许多地方,都想种上一棵树……这么想着种了几十年,也没在任何地方种上一棵树。
于是,心里的这一念想,便成了诳语:“谁能给我一点土地种一棵树?”
退休是一个好职业,人会少许多贪欲,近乎重新生长一回。小的时候家长管,成家后妻子管,立业后社会管,退休了,该到自己管自己了。
我先购得了一根“栒子”棍,灌木,西北习武者称鞭杆。我购它,不为武艺,而是当作行路的拄棍,我拄着它去“海原地震断裂带”开展田野调查,走没有顾得上走的这段空白路。2016年4月底动身,走访了宁夏、甘肃毗邻地,共11个县市,一直走到8月初,走到了我的老家。我是沿着公路进村的,公路在村子的北面,我们家在村子的最南面。由北往南,村子里土木房,一律换成了砖瓦房,院墙也是砖墙,红红的,挺顺眼。走到我家门前,不一样的情景出现了——院墙豁了,出入不走大门。树枯了,祖父的绿荫乘不上了。空空的蜜蜂窝,荒草与蛛丝结网。高房歪斜,撑不住阳光,大房椽空,成了鸟巢……我的以往,瞬间跌倒,滑走了。
爬上高房、溜下墙头,周旋了好久,在自己的老家,没有住下自己。
返回县城,在海原招待所,我看到了一棵树,过去细瞅“树碑”,是棵梓树,又名黄花楸,1961年种植。这是哪位林学家从何地引进的?我顿时感觉他完成了一个夙愿。他给能来到这棵树下的人,不知带来了多少认知。一棵引自长江流域的品种,生长在西北的自然环境里,长成树王,受到特殊保护,真是生存的奇迹。缺水、酷暑、沙暴、霜寒,他经历了,它经历了,经历了60多轮,他可能入土了,而它,在地面上,坚守住了自己的生命,且活得旺盛。它的根发的苗、种子生的苗,在它独拥的苗圃,长了十来株。整个院子,除过停车场,梓树占地面积最大。
在极旱的黄土高原,长出了南方的水灵,它应是海原人坚强生存的精神象征。
在花繁、芬芳、籽实豆荚垂悬的枝条下,我遇到了一个面熟的人,姓杨。他现在是招待所经理,我们曾经是认识的。他说我是海原第一个穿喇叭裤的临时工,我说属实。我说他是海原第一个在家里把皮鞋擦亮、上了街道、抓把土再摸脏的农行信贷员,他说也属实。
“你在树下站了许久了。你喜欢树?”
“喜欢!
“自己有地吗?”
“有!”
“你有地?”
“我老家有园子,兄弟姊妹离开40年了,那地还在……”
他掏出手机私语几句,一个员工提着锹和蛇皮袋,匆匆过来。他指着苗圃里一棵筷子高、筷子粗的小苗,让员工挖出来。
我内心在祈祷,但愿是挖给我的。
“这棵梓树,繁殖的苗,我从不霸占,我经常把苗送给爱树的人。只有送给众人,我才对得起栽培这棵树的人。”他说。
拎着树苗,进了老家的院子,放在阴凉处,我晒了两桶水备用,然后在院子里选出合适的位置,开出平米见方的撂荒地,挖出坑深二尺、口径尺余的树窝,铺一层熟土(阳坡的土)、铺一层牛粪、铺一层黄草,总共三层,种上树苗,浇上水,把苗轻微地提一提,拉直根须,用枯枝、黄草搭个遮阳篷,心里确实美滋滋的。我总算在一平方米的土地上种了一棵树。
回到银川的家里,我把鞭杆收了起来,我得一根鞭杆,山野就少一片绿叶。
无数的草木长出的绿色原野,不要轻易伤害它。
这棵梓树长到第五年,双手一握那么粗了,开春没有发芽,说是等等看,等到桃花、杏花、梨花次第凋谢、榆钱子随风飘荡,它还没有生出卵形的对叶,别人告诉我,它死了。过去的冬天,每年在树干包裹一层御寒的麦草,去年冬天,也是如此,它怎么会冻死呢?后来明白,它是热死的。它已经遗传了耐寒的基因,无需过分地保暖了。管得宽,也会成为罪过。
生长了五年的树,死是死不彻底的,头死了根活着。四月,根部发出了九棵新苗,壮弱不一。两个月后,活下三棵,一年冒到三米,两年粗到一把攥。我刚认为这次它守住了自己的生命,转头就寻思,它什么时候开花呢?
虽然期待,但强求不得,一切皆由自然环境决定才好。期待越强烈,等待的时间会越长。
今年三月末,参加《珠海特区报》“湾韵——笔耕绿意·文韵长存”采风活动,有幸在一块三平方米的地上——远远超出了我一平方米的向往——种了一棵紫花风铃木。
这棵树种在珠海的市区里,种在“艺术林”园区里,这是我没有料到的,这是我的想象力不可及的。当我与挺拔的小树合影时,我理解了我的幸福。
在珠海参观的几天里,看到的一个特殊现象值得一提。在不缺树的珠海,爱树爱到这个地步,又是我想象不可及的。我们在斗门区夏村,发现一家的二楼窗户,伸出一枝树杈,枝繁叶茂,掩住并超出三楼的一面墙壁。问及原因,这户人家建楼时,原址有一棵香樟树,没有砍伐,全树保留下来,围绕着树建成了楼房。树杈伸出窗户,树干窜出楼顶,树冠散得很开,遮蔽了整栋楼房,似搭在楼顶的一把巨伞。
有了这棵树,屋里还开空调吗?
有了这棵树,屋里还会生虫吗?
我想起了上世纪80年代的一句话:若想富,先种树。
王漫曦 著有长篇小说《租借生命》《尕西姆·马和福》《海原大地震记》。原创影视作品有四集电视连续剧《花儿四季》(1998年)、七集电视连续剧《公家人》(获第七届金鹰奖)等。1989年参加全国青创会。
游艇之乡(水彩) 席湖 作品
□彭健
六弦泠泠寒恻恻,
轻拨抚弹北风咽。
指法千转手沉怯,
缘情体物韵律切。
谩道世人肠似铁,
耳聆目赏愁百结。
又似红梅春带雪,
霜雾空蒙黄昏月。
笺注:沉怯意沉着凝练,小心翼翼,精益求精,下阕四句参互为喻,譬吉他演奏高超技艺表达的情感和意境,堪谓音动心神,曲感顽艳。
□林伟光
山居
人真的是奇怪的动物,群居怕吵,老希望跳脱红尘,到深山去隐居。想到这里,心中好一阵欢悦。四围青岚,一溪清流,唯闻鸟鸣,唯见花海,沉寂的是人声,喧哗的是自然的天籁。太阳出来,躺倒在松树下,看云卷云舒,数流泉叮咚,何等惬意。下雨呢,在古庙里读书最好,是泛黄的线装书,唐诗或宋词,《庄子》亦佳,不是单纯地用眼睛去读,是用声音曼吟,这声音似乎很与雨的潺然合拍……
这样山居的生活自然有幻想的成分,在遥远的古代或者可能,可如今的社会,即使有这种机缘,谁又有这份宁静如水的心情?
被机械文明折磨得伤痕累累的心,渴望大自然的抚慰,可是一旦真的闲起来,又会耐不住这寂寞,无端地生出许多不耐烦来。
宁静真好。可是天天对着这宁静,天天听鸟鸣、泉声叮咚,即使多么悦耳,终会厌倦,并嫌其太单调了,而格外地怀念起山外的喧嚣和多重的鼓吹。虽说山花、松柏、流泉、古庙、白云很富诗意,可看久了,眼睛渐渐失却了飞扬的神采,渐渐感到那色彩其实不够丰富和斑斓。至于那颗心静倒是够静,只是太静了就变成枯寂的古井,而古井的荒芜却是令人恐惧的。
结果呢,山居的日子开始成了痛苦熬煎的日子,尽快结束这种生活,复归山外的人寰就成了迫切的渴求。而一朝走出山来,看到远远的袅娜炊烟,听到人籁、鸡犬之声,嗅到那种久违的人间气息,一种兴奋的欢欣就把我们的心烧灼得格外舒坦。
寂寞
有时寂寞如蛇咬啃着我们的心,那是一段痛苦的日子,而摆脱这寂寞的影子就成了我们内心的渴求。
寂寞其实是一种情绪,是一个没有结局的等待,是一段可怕的空白:没有声音,没有色彩,没有明暗。它似乎无时不在——或夜阑灯灺,或独处孤栖,它会悄然袭来;有时于欢乐场,于繁华地,也会有“冠盖满京华,斯人独憔悴”的寂寞。
其实,人是最害怕寂寞的,例如,夜静更深,晚归的人走在空荡荡的马路上,为了驱除寂寞的恐惧,会唱歌,尽管其声音如狼嚎,令人不敢恭维,但躲在温暖被窝里的人都会原谅他的,因为他是多么寂寞,多么值得同情。
似乎寂寞是人才有的情绪,孤雁横空,独鸟凄鸣,人谓寂寞,是真寂寞乎?只有天晓得。
说到寂寞,我有切肤之痛。一段时间我卧病医院,空对着白的墙,白的天花板,尽管窗外阳光灿烂,春花盛开,鸟鸣鹂唱,仿佛与我没什么相干,恶劣的情绪使我陷入难耐的寂寞。幸喜有善解人意的好友,送来一瓶花,送来一抹动人的笑靥,聊解寂寞,给我枯槁的心唤回了几许春色。
人情
人情冷暖其实如纸一样的薄,但一冷一暖予人的感觉竟然如此的天渊有别。
记得曾看过有关郑板桥的一则故事:有一次,他去某寺游玩,方丈不识,只当一般游客,仅敷衍之说:“坐、茶、吃茶。”后来知是板桥,态度陡变,恭谨地请道:“请坐!清茶!请吃茶!”前后的冷热足见人情之态。自诩不在五行中的高僧尚且不免于俗,况庸常之芸芸众生乎?所以,我们对门庭若市车马云集,与门前冷落车马稀少当一样看待,因为这是人情之常,看透了,便也看淡了,热固不必喜,冷亦何所伤?
其实,想想并不奇怪,所谓人情不过以利为杠杆,利则人情热,无利则人情冷。
大约只有愚昧之辈,心存天真,罔视利与不利,一味率性而为,结果是处处碰壁,不为人所喜,因为聪明者会评曰:不晓人情。最终混得灰溜溜便怨不得人了。
曹雪芹有一句名言:“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可见此中学问大着呢。
林伟光 中国作协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广东秦牧创作研究会理事。作品曾获第八届冰心散文奖、第三届吴伯箫散文奖、广东省副刊优秀作品奖等。著有《纸上雕虫》等作品集10部。
优雅的海金沙 李逊 摄
□王跃强
瞬间
瞬间,令人
惊奇的时刻到来
天空降低
山峰放矮,我在飞来的鹰喙上
不停地闪光
仿佛成为了它环视的怒目
铁爪上的风声
一年快完了
一年快完了
雪也快落尽,我的爱情
还未临近尾声
虽然,诗句中尚有冰
我的爱人
红颜未褪尽,她在一枝梅花上
问我:愿不愿意
随她老去?我回答:一年
快完了,我仍然
春风快意,心上,不留
一夜后悔
半点残雪
孤鹭
一只白鹭
在黑暗的大树顶守夜
长胫撑高繁星
警觉感,睁圆眼睛
我不知
它在守候什么?也不明白
谁是它的眺望
唉,悲伤的秋风,掀动它的白衣
像在翻看——
从前的阡陌
羽毛间
配偶的墓地
高处的想法
毫无疑问,我想
变成一只诗歌的雪豹
在文字的高寒地域,带着
我想法的火焰行走
将蹄印花瓣一样
留在高峰
然后,用长嗥,呼唤
走失的恋人
突然惊觉
雷声吼过之后
温柔的风,像个好朋友
吹过来
告诉我——
你应该敛暴躁,去浮气
每日,在内心
诵读《金刚经》三遍,我闪电般
回应:好好好
嗯嗯嗯
指尖,突地
萌生出菩提叶子
鸟声
在森林旁
在山涧边,在小竹楼里
我把鸟声
当作咖啡啜饮
美好的沉默中,散发出她的
回忆味,此刻
我们又在悄悄进山
初梦像晨雾
轻愁一样消散
阳关外
阳关外,不再风沙狂
剑戟碰撞
血流遍地,墙堞上
坐满春风
羌笛,已不怨杨柳
何须多问——
谁在暗生虎狼心?谁在
冒出烽火泪
人已宁静,我用歌词
大笑三声
走出寺门
走出寺门
已不是痛苦上下
幸福左右
有菩萨保佑,无鬼魂
缠身,如同大树
落完叶子
顿时干净,我顺着
一条佛路
缓慢地归去
伞形的冥思
在这多雨的天空下
我撑开乌云,来了伞形的冥思
于我行走的街道
一步一问题
上溯是婚姻,下查是爱情
中间搁满痛苦和疑问
雨水偏打内心
路灯们不明说:什么地方黑暗最深
什么位置准备着陷阱
什么巷子
弥漫着紫色的浅浅花香?伞沿的回答
是滴滴哒哒,一些碎句子
像那夜,我与她
喝得大醉,将酒杯掷地,玻璃片上
凝满泪珠
我将伞旋转了几圈,伞顶如同小山尖
往事的小咆哮和着低声叹
一齐飞溅
梦幻中,我与她均不见
走过一段弯路,来到
一座尖拱形建筑的大门前,将伞放下
瞬间,冥思收折
记忆合拢
王跃强 北京人,现居重庆。著有诗集《词语的拂晓》《风在低语》等多部,诗歌作品多次获奖并入选多种重要诗歌选本,主编《中国民间诗歌读本2018诗歌卷》,现任《中国诗人》杂志社社长、主编。
□王漫曦
珠海的树多。
早晨,走出住地,穿过马路,就走进了四五棵大树撑起的一座小广场。树下有七八个老人,分散开,坐在条椅上,享受绿荫下的安逸时光。
一个人,不论啥原因,一旦离开村子,就意味着失去了土地,丢掉了一些向往。一到春天,风沙袭来的时间里,我就想在什么地方种一棵树。在桌面上,比划出一块,这儿能种一棵树;睡在床上,除了做梦,醒着的时候,腾出一块床板,这儿能种一棵树;在心里想到的许多地方,都想种上一棵树……这么想着种了几十年,也没在任何地方种上一棵树。
于是,心里的这一念想,便成了诳语:“谁能给我一点土地种一棵树?”
退休是一个好职业,人会少许多贪欲,近乎重新生长一回。小的时候家长管,成家后妻子管,立业后社会管,退休了,该到自己管自己了。
我先购得了一根“栒子”棍,灌木,西北习武者称鞭杆。我购它,不为武艺,而是当作行路的拄棍,我拄着它去“海原地震断裂带”开展田野调查,走没有顾得上走的这段空白路。2016年4月底动身,走访了宁夏、甘肃毗邻地,共11个县市,一直走到8月初,走到了我的老家。我是沿着公路进村的,公路在村子的北面,我们家在村子的最南面。由北往南,村子里土木房,一律换成了砖瓦房,院墙也是砖墙,红红的,挺顺眼。走到我家门前,不一样的情景出现了——院墙豁了,出入不走大门。树枯了,祖父的绿荫乘不上了。空空的蜜蜂窝,荒草与蛛丝结网。高房歪斜,撑不住阳光,大房椽空,成了鸟巢……我的以往,瞬间跌倒,滑走了。
爬上高房、溜下墙头,周旋了好久,在自己的老家,没有住下自己。
返回县城,在海原招待所,我看到了一棵树,过去细瞅“树碑”,是棵梓树,又名黄花楸,1961年种植。这是哪位林学家从何地引进的?我顿时感觉他完成了一个夙愿。他给能来到这棵树下的人,不知带来了多少认知。一棵引自长江流域的品种,生长在西北的自然环境里,长成树王,受到特殊保护,真是生存的奇迹。缺水、酷暑、沙暴、霜寒,他经历了,它经历了,经历了60多轮,他可能入土了,而它,在地面上,坚守住了自己的生命,且活得旺盛。它的根发的苗、种子生的苗,在它独拥的苗圃,长了十来株。整个院子,除过停车场,梓树占地面积最大。
在极旱的黄土高原,长出了南方的水灵,它应是海原人坚强生存的精神象征。
在花繁、芬芳、籽实豆荚垂悬的枝条下,我遇到了一个面熟的人,姓杨。他现在是招待所经理,我们曾经是认识的。他说我是海原第一个穿喇叭裤的临时工,我说属实。我说他是海原第一个在家里把皮鞋擦亮、上了街道、抓把土再摸脏的农行信贷员,他说也属实。
“你在树下站了许久了。你喜欢树?”
“喜欢!
“自己有地吗?”
“有!”
“你有地?”
“我老家有园子,兄弟姊妹离开40年了,那地还在……”
他掏出手机私语几句,一个员工提着锹和蛇皮袋,匆匆过来。他指着苗圃里一棵筷子高、筷子粗的小苗,让员工挖出来。
我内心在祈祷,但愿是挖给我的。
“这棵梓树,繁殖的苗,我从不霸占,我经常把苗送给爱树的人。只有送给众人,我才对得起栽培这棵树的人。”他说。
拎着树苗,进了老家的院子,放在阴凉处,我晒了两桶水备用,然后在院子里选出合适的位置,开出平米见方的撂荒地,挖出坑深二尺、口径尺余的树窝,铺一层熟土(阳坡的土)、铺一层牛粪、铺一层黄草,总共三层,种上树苗,浇上水,把苗轻微地提一提,拉直根须,用枯枝、黄草搭个遮阳篷,心里确实美滋滋的。我总算在一平方米的土地上种了一棵树。
回到银川的家里,我把鞭杆收了起来,我得一根鞭杆,山野就少一片绿叶。
无数的草木长出的绿色原野,不要轻易伤害它。
这棵梓树长到第五年,双手一握那么粗了,开春没有发芽,说是等等看,等到桃花、杏花、梨花次第凋谢、榆钱子随风飘荡,它还没有生出卵形的对叶,别人告诉我,它死了。过去的冬天,每年在树干包裹一层御寒的麦草,去年冬天,也是如此,它怎么会冻死呢?后来明白,它是热死的。它已经遗传了耐寒的基因,无需过分地保暖了。管得宽,也会成为罪过。
生长了五年的树,死是死不彻底的,头死了根活着。四月,根部发出了九棵新苗,壮弱不一。两个月后,活下三棵,一年冒到三米,两年粗到一把攥。我刚认为这次它守住了自己的生命,转头就寻思,它什么时候开花呢?
虽然期待,但强求不得,一切皆由自然环境决定才好。期待越强烈,等待的时间会越长。
今年三月末,参加《珠海特区报》“湾韵——笔耕绿意·文韵长存”采风活动,有幸在一块三平方米的地上——远远超出了我一平方米的向往——种了一棵紫花风铃木。
这棵树种在珠海的市区里,种在“艺术林”园区里,这是我没有料到的,这是我的想象力不可及的。当我与挺拔的小树合影时,我理解了我的幸福。
在珠海参观的几天里,看到的一个特殊现象值得一提。在不缺树的珠海,爱树爱到这个地步,又是我想象不可及的。我们在斗门区夏村,发现一家的二楼窗户,伸出一枝树杈,枝繁叶茂,掩住并超出三楼的一面墙壁。问及原因,这户人家建楼时,原址有一棵香樟树,没有砍伐,全树保留下来,围绕着树建成了楼房。树杈伸出窗户,树干窜出楼顶,树冠散得很开,遮蔽了整栋楼房,似搭在楼顶的一把巨伞。
有了这棵树,屋里还开空调吗?
有了这棵树,屋里还会生虫吗?
我想起了上世纪80年代的一句话:若想富,先种树。
王漫曦 著有长篇小说《租借生命》《尕西姆·马和福》《海原大地震记》。原创影视作品有四集电视连续剧《花儿四季》(1998年)、七集电视连续剧《公家人》(获第七届金鹰奖)等。1989年参加全国青创会。
游艇之乡(水彩) 席湖 作品
□彭健
六弦泠泠寒恻恻,
轻拨抚弹北风咽。
指法千转手沉怯,
缘情体物韵律切。
谩道世人肠似铁,
耳聆目赏愁百结。
又似红梅春带雪,
霜雾空蒙黄昏月。
笺注:沉怯意沉着凝练,小心翼翼,精益求精,下阕四句参互为喻,譬吉他演奏高超技艺表达的情感和意境,堪谓音动心神,曲感顽艳。
□林伟光
山居
人真的是奇怪的动物,群居怕吵,老希望跳脱红尘,到深山去隐居。想到这里,心中好一阵欢悦。四围青岚,一溪清流,唯闻鸟鸣,唯见花海,沉寂的是人声,喧哗的是自然的天籁。太阳出来,躺倒在松树下,看云卷云舒,数流泉叮咚,何等惬意。下雨呢,在古庙里读书最好,是泛黄的线装书,唐诗或宋词,《庄子》亦佳,不是单纯地用眼睛去读,是用声音曼吟,这声音似乎很与雨的潺然合拍……
这样山居的生活自然有幻想的成分,在遥远的古代或者可能,可如今的社会,即使有这种机缘,谁又有这份宁静如水的心情?
被机械文明折磨得伤痕累累的心,渴望大自然的抚慰,可是一旦真的闲起来,又会耐不住这寂寞,无端地生出许多不耐烦来。
宁静真好。可是天天对着这宁静,天天听鸟鸣、泉声叮咚,即使多么悦耳,终会厌倦,并嫌其太单调了,而格外地怀念起山外的喧嚣和多重的鼓吹。虽说山花、松柏、流泉、古庙、白云很富诗意,可看久了,眼睛渐渐失却了飞扬的神采,渐渐感到那色彩其实不够丰富和斑斓。至于那颗心静倒是够静,只是太静了就变成枯寂的古井,而古井的荒芜却是令人恐惧的。
结果呢,山居的日子开始成了痛苦熬煎的日子,尽快结束这种生活,复归山外的人寰就成了迫切的渴求。而一朝走出山来,看到远远的袅娜炊烟,听到人籁、鸡犬之声,嗅到那种久违的人间气息,一种兴奋的欢欣就把我们的心烧灼得格外舒坦。
寂寞
有时寂寞如蛇咬啃着我们的心,那是一段痛苦的日子,而摆脱这寂寞的影子就成了我们内心的渴求。
寂寞其实是一种情绪,是一个没有结局的等待,是一段可怕的空白:没有声音,没有色彩,没有明暗。它似乎无时不在——或夜阑灯灺,或独处孤栖,它会悄然袭来;有时于欢乐场,于繁华地,也会有“冠盖满京华,斯人独憔悴”的寂寞。
其实,人是最害怕寂寞的,例如,夜静更深,晚归的人走在空荡荡的马路上,为了驱除寂寞的恐惧,会唱歌,尽管其声音如狼嚎,令人不敢恭维,但躲在温暖被窝里的人都会原谅他的,因为他是多么寂寞,多么值得同情。
似乎寂寞是人才有的情绪,孤雁横空,独鸟凄鸣,人谓寂寞,是真寂寞乎?只有天晓得。
说到寂寞,我有切肤之痛。一段时间我卧病医院,空对着白的墙,白的天花板,尽管窗外阳光灿烂,春花盛开,鸟鸣鹂唱,仿佛与我没什么相干,恶劣的情绪使我陷入难耐的寂寞。幸喜有善解人意的好友,送来一瓶花,送来一抹动人的笑靥,聊解寂寞,给我枯槁的心唤回了几许春色。
人情
人情冷暖其实如纸一样的薄,但一冷一暖予人的感觉竟然如此的天渊有别。
记得曾看过有关郑板桥的一则故事:有一次,他去某寺游玩,方丈不识,只当一般游客,仅敷衍之说:“坐、茶、吃茶。”后来知是板桥,态度陡变,恭谨地请道:“请坐!清茶!请吃茶!”前后的冷热足见人情之态。自诩不在五行中的高僧尚且不免于俗,况庸常之芸芸众生乎?所以,我们对门庭若市车马云集,与门前冷落车马稀少当一样看待,因为这是人情之常,看透了,便也看淡了,热固不必喜,冷亦何所伤?
其实,想想并不奇怪,所谓人情不过以利为杠杆,利则人情热,无利则人情冷。
大约只有愚昧之辈,心存天真,罔视利与不利,一味率性而为,结果是处处碰壁,不为人所喜,因为聪明者会评曰:不晓人情。最终混得灰溜溜便怨不得人了。
曹雪芹有一句名言:“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可见此中学问大着呢。
林伟光 中国作协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广东秦牧创作研究会理事。作品曾获第八届冰心散文奖、第三届吴伯箫散文奖、广东省副刊优秀作品奖等。著有《纸上雕虫》等作品集10部。
优雅的海金沙 李逊 摄
□王跃强
瞬间
瞬间,令人
惊奇的时刻到来
天空降低
山峰放矮,我在飞来的鹰喙上
不停地闪光
仿佛成为了它环视的怒目
铁爪上的风声
一年快完了
一年快完了
雪也快落尽,我的爱情
还未临近尾声
虽然,诗句中尚有冰
我的爱人
红颜未褪尽,她在一枝梅花上
问我:愿不愿意
随她老去?我回答:一年
快完了,我仍然
春风快意,心上,不留
一夜后悔
半点残雪
孤鹭
一只白鹭
在黑暗的大树顶守夜
长胫撑高繁星
警觉感,睁圆眼睛
我不知
它在守候什么?也不明白
谁是它的眺望
唉,悲伤的秋风,掀动它的白衣
像在翻看——
从前的阡陌
羽毛间
配偶的墓地
高处的想法
毫无疑问,我想
变成一只诗歌的雪豹
在文字的高寒地域,带着
我想法的火焰行走
将蹄印花瓣一样
留在高峰
然后,用长嗥,呼唤
走失的恋人
突然惊觉
雷声吼过之后
温柔的风,像个好朋友
吹过来
告诉我——
你应该敛暴躁,去浮气
每日,在内心
诵读《金刚经》三遍,我闪电般
回应:好好好
嗯嗯嗯
指尖,突地
萌生出菩提叶子
鸟声
在森林旁
在山涧边,在小竹楼里
我把鸟声
当作咖啡啜饮
美好的沉默中,散发出她的
回忆味,此刻
我们又在悄悄进山
初梦像晨雾
轻愁一样消散
阳关外
阳关外,不再风沙狂
剑戟碰撞
血流遍地,墙堞上
坐满春风
羌笛,已不怨杨柳
何须多问——
谁在暗生虎狼心?谁在
冒出烽火泪
人已宁静,我用歌词
大笑三声
走出寺门
走出寺门
已不是痛苦上下
幸福左右
有菩萨保佑,无鬼魂
缠身,如同大树
落完叶子
顿时干净,我顺着
一条佛路
缓慢地归去
伞形的冥思
在这多雨的天空下
我撑开乌云,来了伞形的冥思
于我行走的街道
一步一问题
上溯是婚姻,下查是爱情
中间搁满痛苦和疑问
雨水偏打内心
路灯们不明说:什么地方黑暗最深
什么位置准备着陷阱
什么巷子
弥漫着紫色的浅浅花香?伞沿的回答
是滴滴哒哒,一些碎句子
像那夜,我与她
喝得大醉,将酒杯掷地,玻璃片上
凝满泪珠
我将伞旋转了几圈,伞顶如同小山尖
往事的小咆哮和着低声叹
一齐飞溅
梦幻中,我与她均不见
走过一段弯路,来到
一座尖拱形建筑的大门前,将伞放下
瞬间,冥思收折
记忆合拢
王跃强 北京人,现居重庆。著有诗集《词语的拂晓》《风在低语》等多部,诗歌作品多次获奖并入选多种重要诗歌选本,主编《中国民间诗歌读本2018诗歌卷》,现任《中国诗人》杂志社社长、主编。
暂时没有评论